登陆注册
18368800000035

第35章 欲望的实质

研究人类的行为,可以用两种相反的方法:我们可以从外部观察心理的变化,如同观察石头落下或观察日蚀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内观法,看出心理的变化。前者是行为派学者所用的方法,行为派以为除掉可以从外部观察的行为之外,心理学上,再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用科学方法感知了。后者是向来沿用的极重要的心理学方法,柏格逊也承认这种方法是求知的惟一适当的基本方法。我对于内观法虽不绝对排斥,却以为这种方法有很多危险,需严加管束才好。从内观法得到的许多明显的知识,细细研究下去,往往是错误的。用内观法考查欲望,我以为尤其容易错误,这种错误使心理学专家和常人的理论,都成为无效,而且有许多从外部观察显而易见的事实,反而视而不见了。

欲望的解剖最好是从研究动物入手,因为我们考察动物不会牵涉到伦理的考虑,可以避免种种麻烦。我们谈到人的时候,有许多的困难,譬如,某种见解有人要说太低调了,有人要说太矫情了,又有人要说太悲观了。人类许多年的思想,在我们的智慧上、德性上筑了这许多的玄关,即便只是科学的探求事实的欲望,也不免为那些以空想自安的人所排斥。但在动物呢?那决不会有人说是有德性无德性了,也不会有人错想到动物是有理性的了。而且我们也不会盼望动物是有意识的。我们可以断言,动物的一切行动都是本能出发的,在出发时,行动的结果,不会预先推定,你可以断言,所以心理解剖上有许多事实,从动物那里去研究,比观察人类,更容易发现得多呢。

我们知道,动物所求的是什么东西,只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行动便可以看出几分了。假如这话是对的,那么欲望当然可以见之于行动,因为我们在动物身上所能观察到的只有动作罢了。动物也许是有“心”的,在这“心”里,也许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我们决不会知道动物“心”里的事情,除非我们从动物的行动上去猜测。因此很容易得到一种结论,便是:动物的欲望只不过是几种行动里面的特性,那几种行动,通常是认为从欲望发出来的。这种见解说明动物的欲望是圆满的,那么以相同的见解,说明人类的欲望,自然也不难了。我们对于常见的动物,可以从他的行动上,断定它或饥,或渴,或愉快,或不愉快,或有所寻求,或受了恐吓。我们断定的时候,那种可能的特征,当然是从动物的继续动作上引出的。有许多人也许说:他们先从动物的心理状态中猜定某种事情随后演绎出接续的行为,但这种迂回的办法,实在可以不必。我们只要说:动物在前一分钟更强的行动,具有所谓“饥饿”的一种特征,所以第二分钟的行为,除非已经寻得食物,或者被一种更强的行动所间断,一定仍旧有同一种特性的。凡是饥饿的动物,先觉得暴躁,随后走到平常寻见食物的地方去,或者用鼻嗅,等到走近可以感知的地方,便赶忙走上,开始咀嚼,咀好之后,要是食物是够咀的,便完全变了态度:他便躺在地下,当即睡去。这种情形和诸如此类的情形,乃是饥饿动物和不饥饿动物不同的现象,这是我们所观察到的。我们认为动物的饥饿行动的特别表征,并不是动物的心理状态,乃是动物的肉体的动作。我们可以称为“饿”的,只不过是这种肉体的动作,决不是动物心里神秘不可捉摸的东西。

从饿时的情形类推起来,可见动物的所谓欲望,乃是由显明的特性的动作循环中表现出来的。欲望发出的时候,起先是一种活动的状态,像是为一定的结果而动,这种动作除非被另一种行动所中断,不然会继续进行,直至达到目的。目的达到后便进入比较静止的状态了。这种动作循环有许多特点,和条件反射显然不同。最注目的特点便是:①动作适合于达到某种结果;②动作继续至达到目的为止。但这两种特点都是不能固执的。至于植物呢,介于动物和条件反射的中间,所以我们在动物上认为欲望的那种动作,在植物也有,不过更微弱罢了。

(a)我们也可以说江河是有欲望的,江河的欲望便是海洋。怎么说呢?因为从表面看起来,水是不会活动的,除非流到海洋里,或是流到一个地方,在那地方受了阻挡,非向高处流,便没有出路。除此之外,水总是顺流的。所以我们也可说:当水流着的时候,它正有所欲求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因为水的行为是可以用物理法则来说明的。但要是我们对于动物研究得深些,我们也许不说动物有欲望了,因为动物的行为,也许可以用物理的、化学的反应来说明。

(b)动物有许多的运动,并不具表现欲望的动作循环的几种特性。动物的运动,有的是出于无意识的,像滑下或跌下,那时动物的身体受平常物理势力的支配,差不多和死物的运动一样。动物从高处跌下的时候,在空中无论如何奋力挣扎,但落下时重心的运动和死物一样,不会受任何影响。这时候,要是动物落到地上便死了,我们从表面上看,全部动作也仿佛具有表现欲望的动作循环的几种特性。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决不能说跌下的事乃是动物所欲求的,一半因为跌下的事显然是一种机械的运动,一半因为当动物落地没有跌死,它决不想再照样试一回了。

还有其他的理由,我不想细述了。除无意识的运动外,还有中断的运动,譬如,有一只鸟儿来吃你的豆,看豆的小孩把他唬了一下,鸟儿便飞走了。要是这样的中断有过好多次,动作的循环很少有完成的时候,那么在循环中所观察的特性,便无从辨认了。从上面这几层考虑来看,可见当我们只用外部的非科学的方法观察心的内部行为时,动物和死物的差别,乃是比较的,不是精确的。有许多幻想家以为棒子和石头也有心灵,就是根据这种理由。其实动物有心灵,其证据本来是很薄弱的,要是假定这是确实的,那么更进一步,也可以证明一切物质都有心灵了。话虽如此,这种论断诚然是可疑的,但大体上看去,在动物的行为中,循环的存在确是动物和平常物质所不同的一大特性。我们说动物有欲望,也是根据这种特性而言,因为这种特性使动物的行为和我们有所欲求时的行为相似。

现在用下列的定义来说明动物的行为:

行为循环就是动物连续而起的有意识的反射的运动,这种运动的目的在于达到某种结果。

在未达到某种结果之前,运动继续进行,除非这种运动被死亡、事变或别的新起的行为循环所中断。行为循环的“目的”便是循环完成时的结果,在平常是一种暂时的静止状态。

动物当行为循环进行之际,可称为对于行为循环的目的,正有所“欲望”。

我相信此种定义,对于人类的目的欲望,也一定是适合的,但现在所讲,只以动物及从外部观察可以觉知的为限。“目的”和“欲望”,除掉上面定义所述的意义外,不再有别的意义。

我们对于行为循环,还没有说到原始的动机是怎样。寻常对于欲望的见解,好像在这一点很有稳固的根基。一只饥饿的动物,不停地运动,到寻得食物为止。这时候,我们假定食物的观念,在动作进行时始终存在,又假设动物的全部动作是受达到结局的那种思想所引起的,那自然言之有理。但在别的许多地方,这种见解显然有点不对,而于本能有关时则尤为显著。现在拿动物的繁殖和养育后嗣为例。鸟儿结偶,建巢,在巢内哺卵,坐在卵上,饲养小鸟,看护它们,等到完全长大为止。这其中的许多动作造成了一个动作的循环,而完成这一种动作循环的起因,绝不能说它是为一种结局的预想所鼓动的。我们必须假定:使动物完成各种动作的动机乃是先天的冲动,不是未来的结局所诱起的。鸟儿在每一时期行其所行,是因为它对于那种特殊的动作,具有一种行动,不是因为它知道这种动作循环的全体,具有保存种族的功能。同样的思考也可以应用到别的本能上去。饥饿的动物暴躁,便为本能的冲动所鼓动,自然而然地去完成寻求营养物的运动。但是拿这种寻求食物的动作来做证据,断定动物的心里本已有食物的观念,这种证据是不圆满的。

现在再就人类动作来讲一下。在我们的动作中,引起行为循环的乃是一种所谓“不快”的感觉,这是显然的。譬如,我们饿时,起先在内部起一种不舒适的感觉,随后便不能安坐,对于食物香气的嗅觉力骤然增加,那时要是近旁有食物放着,便引起一种羡慕。在这种动作的进行中,我们有时也会自己觉得饿了,自己说:“我有些饿了!”但在我们未曾觉得饿之前,对于食物有时也会有同一种动作的。我们当说话或读书的时候一边吃饭,那时吃饭的动作,全是出于无意识的,但我们却一样地完成吃饭的动作,如有意识的一般,而且等到肚里不饥饿了,便也自然而然地停止。所以我们所谓的“意识”,在动作中,全然处于旁观的地位,即使在意识命令的时候,也像见机的父母对于儿子所下命令一样。这种命令即使不下,也无不遵从执行。这种见解,初看像是言过其实,但我们若把所谓意志和意志的起源,仔细考察一下,我们便不能不信了。用文字来说明一切,自然很繁复,而且暗伏着许多困难;但我暂时不能顾到这些,因为我所讲的仍旧是人类原始的欲望,而且只用显出人类和他们兽类的祖先接近的形式来说明。

有意识的欲望,是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欲望的本质,一部分是对于我们需要什么的一种信仰。原始的欲望的本质却是无从认识的。那欲望中原始的无从认识的因素似乎是推的,而不是引的;是从本体发出的冲动,而不是对于理想的诱引有某种感觉,或别的“心情”具有一种性质,我们叫做“不快”,这种不快的感觉,唤起肉体的动作,像是要使不快停止一样。等到不快停止了,或减至极小量了,我们便又起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所具的性质,我们就叫做“愉快”,愉快的感觉或者竟唤不起任何动作,或者唤起一种像是可以延长愉快的动作。我在下文就要讲不快和愉快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现在把这两种东西与我们的动作和欲望有什么连带关系细讲一下。

我们假定饥饿的动物先有一种不快的感觉,随后唤起一种动作,像要使它们去寻笼子外面的食物似的。当他们寻得食物把食物吃了,它们的不快便停止,于是它们的感觉变为愉快了。从表面看去,好像动物的动作全是胸有成竹的,但实际上,它们不过始终为不快的感觉行动而已。要是动物和人一般自己反省一下,它也会想到动作的前因后果,有时也会想到到了什么地步,心里才可以满足,不快总可以减少,但实际上这种思想,却仍旧是不快引出来的。所以无论如何,不快的感觉总是最初的主动者。

现在我们可以谈到不快和愉快的本质区别了。对于这个问题,大约有三种学说。我们可以把不快和愉快,当做有这种经验的人的心中独立存在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当做感觉和另一种心情的固有的性质;我们也可以当做起不快或愉快心情时的一种因果性质的差别。第一种说法以为不快和愉快是包含在有这种经验的人的心中,这一说法多半是因为把“痛苦”这两个字没有弄清楚的缘故。有许多人都用错“痛苦”这个词,柏嘉莱也是这样。他的主观唯物论的论据,用着“痛苦”这字都是错的。我们可以拿“痛苦”来和“愉快”相提并论;我们也可以把痛苦当做一种感觉,和热、冷等接触的感觉并列。近来心理学上“痛苦”这个词,都照着第二种用法,拿“痛苦”和“愉快”相提并论,现在却没有人用了。

不快和痛苦的分别没有弄清楚,所以人家要把不快当做更有实体的东西了,又因为不快是和愉快相对的,所以愉快的观念也弄不清楚了。现在既知道不快和痛苦感觉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不快和愉快是心情的性质,不是一种独立的心情,自然也很明显了。

现在,只要考查不快和愉快到底是心情的性质还是因果的性质上的差别。这个问题我自己觉得无从断定,这两种似乎都可以说明事实的。假如这是真的,那么我们不要假定有那种心情的固有性质,只假定有因果的差别就好了,因为这种因果差别是无可否认的。我们不必排斥固有说,也可以断定不快和愉快是包含着因果的性质的,我们只要就这两者相同之处就是。因此我们应该说:

“不快”是感觉或别的心情的一种性质,这种心情能够唤起有意识的或反射的运动,以生出确定或不确定的变化,使这种心情停止。

“愉快”是感觉或别的心情的一种性质,这种心情不唤起有意识的或反射的运动,或唤起运动时,只限于唤起延长这种心情的运动。

要使上面的定义意义完全,需对于所谓有意识的和反射的运动也下一个定义。我们身体的运动,可以分为三种:机械的运动、反射的运动和有意识的运动。所谓机械的运动,是不依赖神经组织的特殊作用的,如人从悬崖坠下时,他的运动不是靠着神经作用的,他的神经无论如何用力,至多不过在半空中竭力挣扎而已。物理的性质是一般物质所有的,化学的性质,却是各类的物质所独具。我们现在也是这样,要分出哪一种是生理的性质,是生物所独具的,哪一种不是生理的性质,是生物和死物所同具的。机械的运动便是生物和死物所同有的,不是生物独具的性质。而除了机械运动之外,一切别的运动,都不外反射的和有意识的两种运动,但这两种运动在此处却没有辨别的必要。

上面所讲对于欲望的见解和平常的见解大大不同。平常的见解,以为欲望在实质上是对于想像物的一种态度,这种想像物叫做欲望的“终点”,又以各种动作的“目的”都是从欲望生出的结果。照这种见解,与不满足的欲望同时产生的不快以及动作,都是欲望之果。我们反对这种见解所持的论据,多半在于能从外面断定欲望。现在我们尚待考察的,只有那种和“终点”“目的”相混的欲望。但我对于这种欲望,却以我的解释为:满足是这种欲望和原始的欲望不同,只因为另外加入了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常常是错误的,而且是和欲望的主动力没什么关系的。

同类推荐
  •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人被称作能思考的存在者,确实如此。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就包含在思中。作为理性的动物,人必须是能思的——假如他真想思的话。可是,情况也许会是这样:他想思,却不能思。更有甚者,当他想思时,由于所欲太多,反而所思甚少。人是在具有去思的可能性的意义上是能思的,但光有这种可能性还不能保证我们能思……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他公然说:“我,愚人之心也。”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我们学老子什么?一是学老子的阴柔,二是学老子的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
热门推荐
  • 踏碎星河宇宙

    踏碎星河宇宙

    星河璀璨。万族林立。……地球上古大战已经过去万年之久。族群之间的摩擦纷争不断。谁将在这百舸争流中独占鳌头!陆雷一个普通高三学生,再一次机缘巧合下偶得神秘功法,开始自己的传奇之路!
  • 都市仙王闯九天

    都市仙王闯九天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功德圆满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却因受不了西天清修苦行的日子,与如来告了个假,使了个神通回了东土大唐。却发现凡间众生并未得闻师徒四人取回的真经,更未曾依经修行,得脱轮回苦海。大圣急上天庭,却发现师徒四人辛辛苦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来的真经被束之高阁。大圣与玉帝争论,玉帝却推脱是众生福薄,得待有福之人,真经才能下凡度脱众生。孙大圣便安排如意金箍棒和半人半龙的精灵下凡直接造出个有福之人………造出的有福之人和因缘际会真正的有福之人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玉帝将真经留在天庭的后面又有什么样的苦衷?孙大圣的“造人运动”又将扯出什么样的惊天阴谋呢?
  • 东宫天师

    东宫天师

    东宫氏唯一单传在获得天师系统后慢慢揭开了世界的另一面。斩妖魔,灭僵尸!修道术,建道统!东宫鹏:“什么!九字真言很难?一本技能书的事。”东宫鹏:“正一师?不好意思,我是威仪师!”
  • 鲜血纪元

    鲜血纪元

    某天,天降异兆,审判降临。陨石带来了覆灭的灾难,却也开启了地球万物的进化之路。只是这进化的代价,却是杀死一切生命。在这个欲望激化,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杀戮,是活下来的唯一手段。
  • 三夜幽谈之第三夜

    三夜幽谈之第三夜

    那些漂亮的字迹正是我不幸的起源,柳晋说,我喜欢它们,也厌恶它们。所以你就跳河了?庄翟口中的“小鬼头”。怎么说也是放在自己这里的一条命,单纯善良又贴心……不对,似乎搞错了什么?怎么一个年近四十的老大叔居然被小鬼头耍了?CP久伴成妻+日久生情
  • 连接链状结构

    连接链状结构

    王玺与夏文墨在“意外”后,心中连起了一条“链”,将这二人再次联系到了一起……
  • 元素大陆之唯我为尊

    元素大陆之唯我为尊

    在元素大陆上一个背负着重大使命的少年出生了,他不仅得到了光之圣龙,创造了雷元素魔法,磨砺感情。
  • 驾凌芜荒

    驾凌芜荒

    “人”,因为有欲望而促使他进步、因为有欲望而促使他强大、因为有欲望而促使他去侵略。当“人”强大到这土地之上再无任何“其它”能制衡他时...在某一时刻,一个人抬起头注视起了天空....
  • 修仙公司

    修仙公司

    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三十送江山,女大三千送修仙……
  • 大学日记之逐爱之旅

    大学日记之逐爱之旅

    幸福,像昙花绽放,美丽一瞬。短暂,可哀。毕竟,曾经灿烂辉煌。究竟是命运的刻薄残忍,还是注定的遗恨悲哀?在漫长的等待中,你望眼欲穿,苦苦相盼,只不过为了,为了捕捉到那个美丽的瞬间。而在你昼夜与时光周旋的煎熬疲惫中,仅仅眨眼的片刻,怎么就——就恰恰错过了命运所赐的昙花般绽放的美丽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