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深度报道的概念及作用
一、深度报道的概念
何谓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和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西方新闻界多从操作角度去理解深度报道,美国专栏作家Roscoe Drummond“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的观点较有代表性。在有关深度报道的各种定义中,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在《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报告中为深度报道做了简洁的定义:“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
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是什么”的深广观照和发现,对“为什么”及其蕴涵意义和影响的深度开掘与思考。这就需要报道者深入介入、深入探究,在“是什么”上做出最接近全部真相的发现(“是什么”上的深广),在“为什么”上做出最接近其深层次本质的分析判断(“为什么”上的开掘与思考),乃至做出现在和今后“还将如何”的前瞻预测。同一般报道做比较,如果说一般报道属于客观报道或有一定深度的报道,报道者要在作品中“隐”起来扮演从旁报道的角色;那么深度报道则不采取这种报道态度,而是面对客观事实,自觉地介入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主客观融为一体的新型报道态度。
西方新闻界,长期以来奉行客观报道(又称中立报道)的新闻观,至今仍是其主流传统。但20世纪60年代前后也曾一度出现过“新新闻主义”思潮,即以反传统反中立的立场和态度,纯粹以报道者的主观感受、感悟来报道新闻。曾有人这样说过“简单地说,所谓新新闻主义是指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新闻故事。这种报道方式融合小说的创造力、想象力及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不过分依赖新闻来源提供消息的传统,由记者到现场对一件事深入观察,并做详尽分析”。客观报道的可贵之处是坚持用事实说话,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不足之处是对报道者的主观介入有诸多限制,不利于帮助受众更准确地理解新闻。“新新闻主义”重视报道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但却走到极端,有主观臆断随意解释新闻之嫌。深度报道则是吸收了二者之长,摒弃了二者之短,成为更符合受众需要的崭新报道方式。
任何报道,都要以一种“文本”的形式来体现。深度报道的文本形式并不固定为哪一种“格局”:它可以类似消息,却没有消息那种规范格式;它可以类似通讯,却不像通讯那样过分依赖具体化形象性的描述;它可以类似散文,但评析性的理性色彩更重于情感化的感性宣泄;它可以类似于调查报告,却比调查报告更富有新闻气息和更具有感染力……它是一种“类文体”——类似于某种文体却又自成一派。
总之,深度报道不仅是一种含交叉性、带边缘性的“类文体”,更是一种报道思维和报道方式;是在尽可能有深、广度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努力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思想视域与报道方式对新闻做出深入解释、深入开掘,从而做出深刻反思乃至深远前瞻,能引起受众特别关注并受到启迪的一种报道思维和报道方式。在文体上,它是一种“类文体”却又自成一“族”。
二、深度报道的作用
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应用,新闻传媒为受众提供的新闻信息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受众。广大读者如果对新闻报道缺乏纵深了解,就不能真正满足自己的知情权、求知欲,在此情况下,深度报道应新闻传媒需要、广大读者的呼唤而出现。因此,深度报道除具有一般新闻文书共有的作用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特作用:
1.为报刊提供与网络等电子媒介相抗衡的支撑点
我们说报纸只有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可能胜过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报刊的新闻报道已从时效竞争转向了深入性的报道,从事件性报道转向了非事件性报道。
2.能让受众获得更多新闻信息及相关信息
深度报道由于是在深入采访、调查后写成的,它在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胜于一般新闻报道。同一题材,一般新闻报道中略而未及的事实的详情、细节乃至“内幕”,常由它披露。独家采写的深度报道尤其给人以新鲜感。深度报道往往背景材料充分,与新闻相关的其他信息量也相应较多。
3.给新闻接受者即受众以更深的启示
深度报道不停留于表层意义上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有浓重的探究性理性色彩,通过它对新闻的深刻解释和深远前瞻,对受众思维的启迪往往具有彻悟性,能使受众获得更多更大更深的启示。
4.使新闻产生更强的冲击力和震撼效果
深度报道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内涵的丰富性,识见的独到性,常能引起受众的特别关注和偏爱。它是新闻报道中的“重武器”,其冲击力和震撼力格外强烈。
§§§第二节深度报道的种类及特点
一、深度报道的种类
由于深度报道是“类文体”,所以这里的分类,便是以它“类”于何种文体做依据来划分。
◆解释性报道
这是类似于述评消息或新闻述评(前者属消息,后者属评论),“解释”成分重的一类。
◆述评性通讯
又叫“解释性通讯”,这是类似于通讯,但评析成分重、理性色彩浓的一类报道。
◆组合式报道
这是将若干有可比性的新闻单元组合为一体的一类报道。
◆新闻调查
这是以调查报告形式,现场录谈方式进行报道的一类。
此外,有人把连续追踪报道、专题大型报道、传记式报道等也归入深度报道。
二、深度报道的特点
由于深度报道是“类”文体,它不像别的独立文体那样有较稳定的文体特征。不过,同其他新闻文书相比较,也可看出它在若干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题材的重大性
在运用新闻价值标准来选择题材时,深度报道除时新性的因素外,着重于看题材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它所报道的是那些重大与重要事件,或与大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或是社会上议论纷纷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如果把一般新闻报道对社会动态变异的采编叫广取博纳、“四面开花”,深度报道则担负的是“攻坚任务”。
◆信息的丰富性
深度报道容量大,所报道的“是什么”新闻事实周详,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报道,常有“独家”披露的信息,使用的背景材料充分,包含的信息元素多样。
◆开掘的深刻性
深度报道在解释“为什么”时,不停留在对事实表层原因的肤浅揭示上,而是对大量新闻素材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有思辨、有揭示、有预测。可以说,深度报道之“深”除在“是什么”上做深广搜索外,还特别体现在对“为什么”的深入开掘,对现在和今后“还将如何”的深刻认识与深远前瞻上。
◆思维的创造性
深度报道在思索与探析问题时,不仅用常规的逻辑思维来思考,往往还以已知的信息为思维的起点,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式做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思索。它的视野范围和思维空间既是跨时空的,又是洞幽烛微的。宏观上,它在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上显得丰而广;微观上,它在从现象到本质的掘进中显得尖而深。它在形象思维的运用上也极富于开拓创造性,广泛借鉴各种文学手段。
◆体裁的综合性
深度报道的报道方式,不是袭用既有的哪一种新闻文书样式,而是经过富有创意的构思而后谋篇制作。虽对某一文体有所借鉴,但更富综合性。凡有深刻社会影响的深度报道,不仅内容深厚,形式上也多是几种体裁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节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及范例
深度报道只是一种报道方式,而不是一种独立体裁。它是各种“类”的集合,有“族籍”而无定体,它的写作也因事因文而异,不能对它“规范”。这里,仅对它写作中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提出原则性意见。
◆让“识见”闪光
深度报道全面而又有所选择地披露“是什么”,深入而又集中地探究“为什么”,清醒而又严肃地揭示现在和将来“将如何”,这些无不体现着报道者的“识见”。“识见”是深度报道的核心、精髓。真正深刻的识见,无不是既独到而又准确的。是独立发现、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结果。让“识见”在深度报道中闪光,既是报道者才情胆识的展现,也是深度报道惹眼夺目的市场“卖点”。例如《还原马加爵》这篇深度报道(见后面“深度报道范例”),所选题材恰恰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热点,围绕杀人犯马加爵有各种各样的报道,并且有些报道根本就没有全面地展示马加爵的性格、杀人动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报道让读者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马加爵天生长得就是一副凶相,杀人不可避免。这就使人们关注的焦点放在马加爵个人身上,忽视了马加爵杀人背后最根本的深层次上的原因。而《南方周末》记者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根据实地的调查与采访,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马加爵,并且把他杀人的动因扩大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大学的心理教育等问题,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个悲剧背后更加复杂的社会心理和贫困大学生的现实问题,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与讨论。此篇报道在视角的选择,在认识和分析的思路上,在识见上,便比同一题材的其他报道高出一筹。
◆事实胜于雄辩
深度报道是报道新闻,不是评论新闻,它同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是“详报”、“深报”。它虽然有观点倾向,有识见,但这些都是根据“详报”的事实,“深报”的事理,顺理成章地让受众诚服。深度报道的力量不在于论证上做周严的逻辑推理,而在于所报道的翔实事实本身的无可辩驳。事实是它报道的对象,也是它解析的对象,受众首先关注的是它报道的事实,其次才是它的解析。它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对事实作如海滩拾贝,甚至如沙里淘金般的搜寻,对从事实链到新闻链的析理链接上。这其中只有修复性的加工,没有改造性的翻铸,其产品即使带有原始素材痕迹,也不会被人责为须凭包装方能蒙混上市的赝品。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重事实,不是事实的罗列,更不是事实的不加选择,使报道呈现媚俗化的倾向。比如,现在有些报道满足于思想的平面化,有时候还暗中迎合部分读者不那么健康的心理,展示罪恶,是非不明,格调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