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52700000038

第38章 公平(1)

新工人主体意识的形成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政府和人民都意识到了中国需要政治改革,但是怎么改大家的看法很不一致,而且我们很多人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看法,因为现实太复杂了。但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哪怕我们的看法不成熟,形成自己的看法依然很重要,这是建设未来的基础。现在问题就在这里,看法是需要语言进行描述,可是当我们谈论政治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适当的词语了。大家对很多曾经使用过的词语非常反感,大家对代表“阶级性”的词语也感觉很难接受。现在,打工阶层受到资本的严重剥削,但是“剥削”这个词让很多人觉得刺耳。

一个人需要认识自己、需要认识社会,然后才能思考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进而创造自己和改造社会。一个群体需要认清其社会地位,然后才可以谋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时,我们需要找到适当词汇来描述我们的看法、我们自己是谁、来分析社会。这些就是所谓的主体意识。而新工人主体意识的形成是新工人真正崛起的必要条件。

每次和工友聊天,我都可以体会到交流中的互相启发。很多时候,聊天以后,我觉得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当一个人对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改变了,不就是变了一个人吗!我不知道工友的体会如何,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工友在讲述他/她们的生活的时候,也在重新审视自己;我也可以感受到,当我询问工友对某个问题看法的时候,交流的过程也是工友再思考的过程。书中这一部分,我把和工友的一些对话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希望从一个侧面反映工友的看法。无论这些看法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是否对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正视这些看法并进一步进行思考就是新工人主体意识形成的过程。

在动笔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计划要写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写完了前三编以后,我询问自己:摆在自己和读者面前的都是问题,难道我们就没有希望吗?不,希望是一定存在的。那么希望在哪里?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社会,平民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那么什么是公平?工人们是如何看待公平的?我们有多大的机会去追求公平?该从哪里入手?如果到网上去搜索“公平”这个词,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解释、很多文章,读这些东西可以有很多启发。但是这里想要的不是海阔天空的议论、古今中外的评述,而是从工人们的视角和最贴近工人现实的分析。基于前面已经做的近百个访谈带来的启发与疑问,我又到了苏州和武汉,访谈了十几位工友,和20多位工友进行了座谈。整理了工友们的看法以后,才开始动笔写这一部分的内容。这里选择了三个概念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这些分析也会和前三编的讨论内容相呼应。

选择“公平”这个概念是因为:第一,如果公平不是我们社会价值观的取向,那么打工者的问题就失去了立论的基础。也就是说,正因为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没有丧失公平取向,所以打工者的问题才受到社会的关注;第二,在和工友的交流中,发现我的一个假设是错误的。我原来想当然地认为,打工者们在社会中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那么他/她们一定会认为社会很不公平。但是,在和工友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工友认为社会不公平很正常,有些甚至认为社会就应该这样。如果很多工友认为社会不公平是正常的,那么追求社会公平的脚步就会慢很多,打工者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就更加艰难了。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搞清楚工友对公平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和工友为什么抱有这样的看法。中国追求公平正义的传统中有一句大家都熟知的话:群众创造历史。我很同意这句话。如果打工群体主体性意识中对公平的看法是支持资本的逻辑的,那么打工群体要想改变自身的地位和改变社会就更加困难了。

一、追求平等要从公平入手

在讨论公平的概念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联系到其他相关的概念,比如:平等和公正。举个例子来说明公平和平等的区别,我以前看过狐狸和仙鹤一起吃饭的寓言故事,狐狸用盘子才可以吃到饭,仙鹤用盘子吃饭就吃不到,为了保证狐狸和仙鹤能平等地吃到饭,要公平地为狐狸和仙鹤提供不同的用餐工具,给狐狸盘子,给仙鹤长颈瓶。也就是说通过公平的手段才能达到平等的目的。

在百度上读到一篇文章“公平辩证”137,我对此文章中对公平和公正的分析比较认同。作者论述道:“公正和公平基本上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概念。但细究起来,公正和公平这两个词也有细微区别,主要就是二者所指向的对象有所不同。以法律裁判为例,公平主要是就当事人利益得失状况而言的,而公正则主要侧重于对法官(也就是第三方)行为的合理性的评价,指其行为独立、不受干扰、不偏不倚。”也就是说,要想实现公平和平等,要有公正来做保证,而公正的角色只有第三者才可以提供,不能是当事人。

基于上面对三个概念的比较,我选择用公平的概念来思考打工者的社会问题。从社会现实来看,打工者和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差距很大,很不平等,这是一个结果,我们不能从结果入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公平这个起点来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138,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从一个世界上财富分配和收入最平等的国家发展成了贫富差距非常悬殊的国家。该如何去分析和判断这个现状?在这里,让我们通过工人的话语和视角来分析公平的问题。

二、工友体会到的社会的不公平

在这一小节只讨论了三个方面的社会不公平:教育不公平、收入不公平和消费不公平。社会的不公平体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之所以选择了这三个方面主要是因为在访谈的工友中谈这几个方面谈得比较多。

2011年6月14日,在苏州和20位工友一起就社会公平问题进行了讨论,下面简单小结一下工友认为的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本地人与外地人待遇不公:东莞的平均工资,同等岗位的,本地人3000多元,外地人1000多元;苏州住房公积金,本地人都有,外地人有的有,有的没有。招工的时候本地优先;

*付出与收入不公:基层工人的工资是最低的。派遣工和正式工待遇不同,从基本工资到福利待遇都比正式工要低。投机取巧者得利;

*一双鞋卖价400元,工人只得到4毛钱;

*两个大学生,学历、学业都一样,有关系的大学生去政府机关,另外没有关系就要去自己找工作;

*说工人有自由择业权,但是往往是工厂选我们工人,而我们没有选择权;

*工厂里对普通职工和领导的态度和要求不同,很不公平,比如,领导可以不穿工服;

*找工作要给中介交钱不公平,因为还是和派遣公司签合同;

*公积金之前可以取,现在不可以取;

*工资赶不上物价的上涨;

*征用农民的地盖房子,农民却买不起;

*孩子们上学的条件不公平;

*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公平;

*农村的老人七老八十了还要为生活下地做体力劳动。

教育机会不公平

中国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我没有研究过教育史,所以不能妄下结论,只能从直接的观察进行判断。我所接触的打工者,无论多么艰难,供孩子上学都是家庭决策中的首要考虑。我们的正规教育体系存在很大的弊端,但是正规教育毕竟还是孩子们和年轻一代获得知识和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列举一些教育的不公平:

在农村:

*很多地方村里的小学和教学点都解散了,孩子们都要去镇里上小学,包括1年级2年级的小孩子。这种情况下,有的家庭不得不在镇上租房子以便陪孩子上学,有的家庭爷爷奶奶不得不每天步行接送孩子;

*即使是中心小学和镇上的中学,和城市里的学校的教学条件相比也相差很远;

*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长期住校,得不到父母的关照,而学校的住宿和餐饮条件又比较差甚至很差。

在城市:

*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打工者子女和城市子女在享受义务教育上的不公平。据估算,全国有2000万跟随父母到打工地的随迁子女。据凤凰网2011年9月报道139,在北京有打工人员随迁子女43.37万人,其中70%在公办学校就读,其余大概10万学生在自办学校就读。这些自办学校(也称打工子弟学校)中有62所合法(有办学许可证)办学。有112所无证办学,有学生4万余人。

*无证办学的学校随时面临被停办,4万学生随时面临搬迁、转学和失学的危险。2011年8月,北京24所打工子弟学校面临关停,涉及1万4千余学生140。北京皮村的同心实验学校虽然此次不在名单之内,但是随着皮村拆迁的日益逼近,学校不久也许也面临拆迁了。皮村同心实验学校的沈金花校长说:“我们学校有500多个孩子,我们也希望他/她们可以进公立学校读书,但是由于入学条件苛刻、赞助费太高或者公立学校离家太远等原因孩子们去不了。这种情况下就要客观对待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

*随迁子女不能参加中考和高考,所以很多打工者子女即使有条件留在北京,为了上高中和考大学也不得不回到老家。

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教育

*在北京,几乎所有这些学校都是公办的,归行业或者区/县主管。由于当地人口减少,这些学校又只允许招本地生,这些学校都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而在京的外地年轻人却入学无门。

*在外地,有很多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但是我们知道一些学校一方面教学质量很差,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丧失。在本研究所调查的54名工友中,有11名上过技校,其中8名明确上当受骗;另外3名虽然没有明显受骗,但是反映学无所用。

因为穷所以没有学历-和工友杉杉的交流: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用语:仇富心理。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在这样的状况下我觉得中国的贫民百姓的仇富心理是相当地不强烈了。在谈到贫富差距和对富人的看法的时候,工友首先想到的是富人通过什么途径致富的,而不是简单地看到别人富裕就眼红。下面是我和一位叫杉杉的工友的交流。通过分析,杉杉认为,打工者就没有办法和富人比,因为富人有资本、有学历、有渠道,这中间穷人可以奢望的是学历,所以失去获得学历的机会是杉杉认为最不公平的。

杉杉1990年出生,老家是湖北的,在河南济源读的中专,学的电子计算机专业,但是只学习了一年就出来实习了,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也对打工没有任何帮助。2007年开始出来打工,一直都是在苏州。2011年6月9日,我和杉杉聊天,下面是我们谈到社会公平问题时的对话:

问:你觉得这个社会公平不公平?

答:有一些方面是公平的,有一些方面不公平。

问:哪些方面公平?哪些方面不公平?

答:就说贫富差距吧,富人如果很富,因为是好好地挣钱,自己又能吃苦,而且有那个资本,然后他靠这个资本,再靠他自己,因为有一些本事,不管是学历还是社会经验什么的,他再有这个渠道,那他赚钱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一些的。穷人是靠劳动,是靠双手。

问:你觉得公平吗?就是你刚刚说的,那些富人有资本、有学历、有头脑、有渠道,所以才富,按照你这个逻辑应该是公平的,是吗?

答:也不是很公平,因为穷人在教育方面很欠缺,因为太穷了,所以这个就是不公平的。

问:你开始说也公平与也不公平,而现在认识社会是不公平了?

答:我觉得富人他们有资本,他们靠他们的资本去赚钱,这样的人和穷人比较,他们是公平的,就不能比了。

问:你的意思是说富人和富人之间的竞争,可能是在一个层次上,他们之间是公平的。但是富人和穷人之间就没有办法相提并论了?

答:对。

收入/工资不公平

在本书的第三编第二章的“同一个世界,不同的现实”小节中,罗列了中国悬殊的收入差距现状,这里不再全部重复,只拿出其中两个数据予以强调:中国公务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6倍,世界平均值为2倍;中国国企高管工资是最低工资的98倍,世界平均为5倍141。我们关心的是:这样悬殊的收入差距到底是否公平?用什么标准和价值观来判断是否公平?谁来判断是否公平?处于不公平地位的人是否有能力来改变现状?

思考工资问题的时候,我有两个迷思:一个是,我们比较容易知道穷人的工资和收入,但是很难了解富人和官员的收入和财富。我做过无数农民和工友的访谈,有时候会遇到访谈对象不想告诉我收入情况的例子,但是不多,很多时候我们会一起回忆收入状况,有时候还会一起算微薄的家庭财产的情况。但是面对收入较高和很高的人,我们就很难了解他/她们的收入和财产情况。我们就几乎不可能了解官员的财产来源和财富状况,这个是不言而喻的;第二个是,我不知道工资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我们很难知道各行各业的赢利情况,因为这些信息都是商业秘密。劳动者就在这样的“黑洞”中无法知道自己的劳动价值。

同时,具体需要面对的社会不公平问题是会随着历史阶段的不同发生变化的。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中国人民享受了平等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平等得到极大保障的同时,极端平均主义导致了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下降,那时候人们思考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是不公平的。改革开放30年了,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这时候对公平问题的思考是:以社会不公平为前提-以牺牲大多数人的福祉来谋求少数人发财致富和经济总量的增加-的发展可以持续吗?

让有钱人自己来劳动一下-和工友杉杉的交流

下面是我和工友杉杉的交流。杉杉认为收入差距巨大是很不公平,原因是:

*因为学历差异所带来的收入差异不公平,因为高学历的人往往本身家庭环境好,大家从起点上不公平。

*普通劳动者和管理者的收入差异巨大不公平,杉杉质疑道:“让富人和有钱人来自己来劳动一下、感受一下。”我理解她的意思是,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被低估。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是非常辛苦的。

*杉杉对不公平的体会主要不是出于和富人的对比,而是基于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她的意思是,富人你可以富,但是穷人不能穷到一天不工作就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不能穷到工作了4年都没有一点儿积蓄。

2011年6月9日,我和杉杉(简介同前)聊天,下面是我们谈到社会公平问题时的对话:

问:有人说,打工的人就是这个命,就应该这样,谁让我们没有上大学,你认同吗?

同类推荐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本书内容包括:王朝更替、政治运动、宫廷政变、改变变法、重要制度、外交风云、宗教事件。
  • 70年家与国:一个文明体的磨砺与重生

    70年家与国:一个文明体的磨砺与重生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仅仅是一部经济体的成功史,更是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不断成型的历史。本书以政治、经济、社会、国际、文化、科技等领域为基本框架,以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为经,以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为纬,力图编制出一幅中国独特性和现代世界碰撞的生动画卷。通过本书,我们也更能理解中国共产党能赢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之道。
  • 新编从政之要900句

    新编从政之要900句

    本书作者依据其多年在干部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深入思考,总结了900句有益于领导干部修养的警句诤言。语句涉及了领导素质培养的各个方面。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下)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下)

    毛泽东在文章和谈话中常常引用一些典故和成语。他学习古人的长处,又不受古人的局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本书对毛泽东著作中引用名句典故的情况进行了了阐释和剖析,使读者领略到伟人博古通今的文化内涵和人格风采。
热门推荐
  • 归离心经

    归离心经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逆时,是以春去冬来。逆势,是以逢刃而上。逆仙,是以替天行道。逆人,是以渎神者死。大道迢迢,上下求索。修真之道,存乎一心。逆流而上,顺水行舟。————————————好孩子有糖吃。这是一个求仁者得其仁的故事。————————————女主不在起点孤儿院,有青梅竹马,蓝颜知己,无双修道侣。
  • WTO知识简明读本

    WTO知识简明读本

    本书描述了20世界即将结束时终于克服了最主要的障碍。中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 孪生姐妹爱上我

    孪生姐妹爱上我

    21世纪华夏的孤儿意外重生到了300年后的华夏,当他重回物是人非的华夏后,又有怎么样的生活等着他呢,本意做一个平凡的小男人,却意外遇到各种美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他的情敌是篮球

    他的情敌是篮球

    乔瑾乐和简一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郎有情妾无意,着实让人头疼。有一次,工作间的同事跟简一吐槽自己的情敌一大堆的时候,简一无声冷笑,你的情敌好歹是人,我的情敌是个篮球!乔瑾乐加入篮球社的第一场篮球比赛,简一如约到了场馆。那个扎着马尾戴着发带的女孩儿笑的张扬又灿烂,两只手放着嘴边拢作喇叭状大喊。“简一,等我比赛赢了就做我男朋友好不好?”说完转身跑去集合,不给简一回答的机会。全场鼓掌沸腾,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简一站在观众席,看着那雀跃的背影,笑的云淡风轻。你赢或不赢,我都是要抓你过来做媳妇儿的,你以为你跑得了?
  • 凯爷你的猫跑了

    凯爷你的猫跑了

    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的童陌居然遇上了天降美男的好事?明星助理是不是咱说干就干明明一直不合的两个人,却在打打闹闹中生了情酒后乱性的他夺走了她的清白还仗此赖上了这只小猫?“凯爷,童小姐说她不想干了!”“绑回来签字画押从此以后她是我的人”“凯爷,童小姐绝食了!”“饭拿过来我去喂”“凯爷,童小姐……”“叫她凯夫人!”提笔于2016.8.27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逆乾坤

    皇逆乾坤

    沧澜大陆,八荒十地,万族林立。前世今生,一介“废人”,转世几合?被封印在记忆中的曾经还能否在重生后破除,前世的仇敌又当如何面对?他重回少年时代,打破迷惘与未知,带领人族崛起于沧澜之巅!琼霄风云起,剑指长天,皇者逆天!
  • 她是黑暗中的光

    她是黑暗中的光

    腹黑校草×软戾少女主要讲了陆运行与叶幸瑶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小时候的陆运行父母离婚,母亲去世,父亲另娶。他的生活因此也变得抑郁起来,却因为叶幸瑶的陪伴,让他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从此看到了光,从那时候他就认定,保护她是一辈子的事。“我家丫头,我就得宠就得疼就得爱,既然要保护你,那便是一辈子,谁要是动你一分,那我便跟他玩命。”“我保护你不是心口不一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生一世””陆运行叶幸瑶幸运你看我们的名字都凑成一对了我们的人怎么能落下。”“你是我平淡无奇的人生里,宝藏一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