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52700000019

第19章 衰败的农村(2)

在东莞访谈了王开新(父亲),王福连(儿子)和何玉清(儿媳妇),他/她们都在东莞打工,老家在奉节县青龙镇红阳村。母亲宋金英一个人在老家照顾5岁的孙子。宋金英54岁了,没上过学。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苏州打工,二儿子就是王福连。丈夫2010年春节后开始在东莞打工,做清洁工。说到村子以后会是什么样,她说:“村里的人只会越来越少了,现在很多在外打工的人房子已经倒塌了,他们如果挣到钱了就会离开这个村子了。如果村里人多一些当然最好了,但是别人通常不会来,交通也不方便。有钱的人都会选择将房子建在镇上,或者是城市,人们只会往方便的地方去住。”

整个村子就只有三个人了-王振海反映的情况

在奉节县青龙镇红阳村的时候访谈了王振海夫妇,王振海69岁了,他老伴68岁,两人都没有上过学。有三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女儿39岁,大儿子37岁,二儿子35岁。女儿出嫁了;大儿子结婚了,有两个孩子;小儿子还没有找到对象。老两口现在带着女儿的儿子,7岁了。说到村子的未来时,他说:“以后村里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年纪大的会死,年轻的又不想回来这里住。我们旁边的村子(自然村),以前有上百人,可是现在整个村子就只有三个人了。”

去农业化的“家谱”

在这一小节对两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形成了两个相对完整的“家谱”。

赵大哥来自重庆,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也许是因为计划生育进行得好吧,6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也许也是因为计划生育吧,6个家庭的唯一的孩子都是男孩。

孙福贵来自河南,家里有7个兄弟姊妹,这些家庭中凡是结婚有孩子的,都生了不只一个孩子,也许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性别比例没有失常。

两个家庭都有明显的强烈的城市移民的趋势。20岁这一代人中没有一个务农的。我和赵大哥的儿子聊天,他24岁,他告诉我,他的初中和高中同学没有一个在农村的,而且他也不认为他的任何一个同学将来会成为农民。

赵大哥家“家谱”

我在重庆市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找到了赵大哥,他是工地上的厨师,约好了在他做两顿饭的间隙见个面聊聊天。赵大嫂也在,在工地上老板开的小卖店里卖东西。赵大哥告诉我:“我52岁了,初中毕业;我爱人47岁了,小学毕业。我45岁以前都是在老家,种地也做杀猪的生意。2003年开始外出打工,家里经济实在太困难就只好出来了。

“最初的时候是在重庆青木关摩托车配件厂做。工作了一年。那个时候工资不高,七八百。工作时间八小时。我觉得工资低就走了。后来就一直在工地做饭了。现在月薪是一千八。

老家在重庆巴南区的一个村子里。老家还有爸爸妈妈,都73岁了。他们年纪大了,不种地了,种点小菜吃。兄弟姊妹有6个。我是老大。兄弟姊妹大都在重庆打工。

大妹妹52岁,在打工,大妹夫在皮鞋厂打工。有一个儿子,25岁了,在广东打工。

大弟弟47岁,做建筑,做小工,弟妹在做库管。有一个儿子,22岁了,当过兵,当兵回来又在水电学校读书了。

二弟也在建筑工地做小工。

二妹妹40多岁,在老家,二妹夫在做零工。有一个儿子,刚大学毕业。

三妹43岁,在老家,三妹夫在外面打工,做衣服。有一个儿子,15岁了,在读初中。

小妹41岁,在家种地,四妹夫在摩托车配件厂干。有一个儿子,18岁了,初中毕业出来打工,在重庆的一个摩托车配件厂。”

孙福贵家“家谱”

孙福贵1968年出生,河南焦作人。有两个孩子,儿子18岁了,女儿20岁了,都在北京打工。老母亲83岁了,在老家。2000年之前在家乡附近的黑砖窑干过很多年,主要是做机器的维修,也在陕西的砖窑干过维修,在山西一个电厂干过,在天津的工地干过,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在北京做锻造。他告诉我:

“我大哥58岁,离婚了,没有孩子,在村子里生活。

“我二哥54岁,很大年纪才结婚,我嫂子带来了3个孩子。大儿子在村子附近的砖厂打工,儿媳妇在家里面带孩子。大儿子有3个孩子,2个女儿1个儿子。

“我三哥46岁了,是单身,一直在老家照顾我老母亲,种地为生。

“我四哥44岁,在北京做保安,我四嫂也在北京。他们有3个孩子,大儿子19岁,在河南修武县打工;二儿子17岁,上高二;小女儿5岁(抱养的)。

“我大姐56岁了,和丈夫在老家镇上开五金店。他们有3个孩子。大女儿30岁,在老家镇上开发区的一个大厂子里(大用公司)打工,女婿在河南新乡打工,他们有一个7岁的儿子;二女儿27岁,在县城做生意,女婿是船员,工作半年休息半年,他们有一个4岁的儿子,一个2岁的女儿;儿子25岁,和父母在县城的五金店里工作,他有2个儿子,一个5岁,一个3岁。

“我二姐51岁了,在村里务农,姐夫在山西做木工。他们有4个孩子,大女儿22岁,在北京上大学;二女儿大学毕业了,在北京的一个体检中心工作;三女儿在县城上高中;小儿子在读小学。

“我小妹39岁了,在村里务农,妹夫在山西的砖厂烧火。他们有两个孩子,儿子8岁,女儿6岁。”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是快速的,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在转型过程中很多人要承担代价。中国的农村,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在承担着沉重的发展代价。她/他们在维持着农业生产,她/他们抚养了自己的儿女又在抚养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现在的问题是,她/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谁来照顾和抚养她/他们哪?

过去流行说农村只剩下“三八”“六一”部队了,意思是只剩下妇女儿童了。现在青壮年妇女也已经很少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在我调查的这几个村子里,只在河南的北大段村里遇到中年妇女在家里照顾孩子和从事农业生产,在其他地方男女青壮年都出去了。

78岁的王明超-在贵州省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

2010年11月我在新民镇和农户交流。见到王明超的时候,他正在和另一位老人一起坐在屋外晒太阳,两位老人都是孤身一人,身边都没有亲人和孩子照顾。我当时很“天真”地问,村里既然孤寡老人越来越多,有没有可能大家组织起来也可以互相照顾。老人说:“但是不能一天不回家呀,家里虽然没有什么,但是不照应也不行呀。”老人告诉我:

“我78岁了。老伴去世7年了。我现在只种了一点点地,大部分承包给别人种了。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女儿46岁了,在农村老家生活。女儿的一个儿子今年西南大学刚毕业。

“大儿子47岁,在贵阳打工,帮别人卖货,就住在那商店里。他有一个女儿20岁。大儿子经常回来,就是看我,没有别的事。从贵阳回来单程车费是50元。他每次回来给我二三百块钱。

“小儿子40岁,单身,在浙江打工,不知道他做什么,几年没有打电话了。大儿子的女儿,还有女儿的孩子会打电话回来。有一次我女儿的孩子给她叔叔打电话说,你给爷爷拿点儿钱吧,爷爷没有钱花。小儿子回答,他赚的钱都不够自己花。

“现在的收入就来自出租地的钱。家里有五个人的地,租出去换点钱,然后就是粮种的补贴。出租4亩地,每亩500元,一年有两千块钱的收入。

“身体还可以,就是小病,感冒这样的。如果有事情,打电话大儿子就回来。”

62岁的张婆婆-四川邻水县柑子镇斑竹村

我是在2010年的9月去斑竹村和农户交流的。我在村里的一个小卖部遇到了张婆婆。她挑了一点儿面粉在小卖店换挂面。张婆婆告诉我:“我62岁了,解放那一年生的。现在家里是四个人。儿子(34岁)、儿媳(36岁)还有一个孙女。儿子儿媳在广东打工。儿子做建筑,砌砖,媳妇在电子厂。孙女10岁了,和我在一起,读4年级。我还有一个女儿,22岁,出嫁了。

“我现在住的房子三十多年了,是泥巴墙的。

“家里有4个人的田地,两亩田,两亩地。没有水牛。养了两只鸡。

“儿子儿媳五年没有回来过了,就看今年能不能回来。现在一两个月打一次电话,以前是几年都不打。

“我身体不好,但是即使自己病了,还是要自己去做事情,还是要做农活要照顾孙女。我有胃病和风湿。”

68岁的王振涛-在重庆市奉节县青龙镇红阳村

王振涛68岁,老伴2005年因为高血压导致脑溢血去世。有2个女儿1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他这样描述现在的生活:“我以前是工人,所以现在每个月有一点点补贴,大约三百元左右,是由民政局补的。现在种了三个人的田地,加在一起有两三亩。喂了一头猪,没有养其他的牲畜,现在就是一个人生活。

“一年的收入主要是自己的民政补贴和女儿们寄的钱,开销主要是买化肥和种子、农药之类的,一年需要五六百元。在家的全是老人,所以都只能自己种,别人都没法帮忙。以前的时候都是相互帮助,可是现在都是老人,所以只能靠自己。化肥主要是车运到村里,给钱就可以了。

“儿子在广东读了一个技校,读一年之后,就在广东上班了。现在出去三年多了,一直没有回来过。儿子从来没有寄过钱回来,两个女儿一年会寄两百元左右。

“二女儿93年出去打工的,出去十几年就回来过两次,一次是因为她母亲去世,还有就是上个月因为在镇上买房回来过一次。二女儿希望我过完年之后去广东那里,叫我不要再种地了,但是现在还没有最后决定。不管去还是不去,以后可能都不会种地了,因为年纪也大了。村里的田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而且不在一起。太辛苦。”

人去房空

在我走访的河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的几个村子里都看到了空房的现象。有的房子是人去楼空、屋残瓦破;有的房子还偶尔有人照看,还很残破的样子;有的是新房子,但是或者上着锁,或者只有老人和孩子住在里面。

家里的沙发成了老鼠窝了-和薛淑兰聊天

薛淑兰是河南焦作人,1975年出生。丈夫去世了,现在自己带儿子在北京生活,儿子刚上了初中。自从丈夫去世以后,淑兰就很少回老家了,因为希望远离伤心地和是非地。我是在北京采访的她,说起老家的房子,她告诉我:“我们家堂屋两间,东屋三间,旁屋两间,房子挺多的。我们家地震过一次,就是去年(2009年),大梁原来就裂个缝,地震后裂缝更大了,找我们叔叔去弄了一下,要不房子该塌了。我娘家的父母离我家不是很远,骑电动车20多分钟就到了。有一次,我父母去我那空房子,发现院子里面草长得很高,一开门出来个黄鼠狼。我妈妈说,房子没人住就不成样子了。进屋里一看,老鼠在沙发下面弄成窝了。我妈妈说这不行,得管管。现在隔三差五就过去。我们这次春节(2010年初)回去,家里弄得可干净了。这样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水管裂了,沙发都发霉了-和孙福贵回家

孙福贵是河南焦作人,1968年出生,初中毕业。有两个孩子,儿子18岁,女儿20岁。在我做访谈的时候,他、他妻子和女儿都在北京打工,儿子本来在北京打工,当时刚回到老家。孙福贵初中毕业以后先在姐姐家的五金店做学徒,后来在家附近的砖窑上做机器维修;2000年以后到外地打工,在陕西的砖窑上做过维修,在山西的电厂干过,在天津的工地干过。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在北京做锻造的工作。在北京和孙福贵做过几次访谈后,孙福贵同意带我们回老家看看。2010年8月,我们来到了孙福贵的老家,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谢旗营镇北大段村。路上都很顺利,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孙福贵领我们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无法请我们到屋里做客。一进院子,发现院子里都是水,原来院子中央的水管裂了。进屋以后,屋子里都是发霉的味道,沙发都发霉了,我们无法入座。找来几个小板凳坐下,结果大批的蚊子来袭。最后我们只好出来了,到孙福贵83岁的老母亲家去落座。他告诉我:“我99年盖的房子。我其余几个哥哥的房子都是家里给盖的,我的房子是我自己盖的。我就是这个命运吧,自己要自理。

“我们村子宅基很少,不是那么容易批。有了这片地,将来就是去盖它,也有地方盖。没有了去哪盖?再去买就不容易了。我申请宅基地申请了6年,一直下不来。我那个组的组长不签字。后来我抢占了现在的这个宅基地。

“现在在农村盖房的话就要十几万,我一个同学说:‘这样花,还不如到县城去买房子。’现在考虑考虑,农村为什么要盖房子?在外面住为什么要在家里盖?要有一个归宿啊。我村里有一个人,乱七八糟的不好好干,没钱花了,就把他在老家的房子卖掉了,卖掉以后现在回来了怎么办?卖掉了,钱很容易花掉的,等回来了再去买,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这些人有没有想过将来怎么办?在城市还是回老家?如果城市里容得下我们的话,就会在城市里;如果容不下我们的话,还是回老家安逸一些,有保障,有土地。”

三、农业生态系统正在瓦解

由老人经营的农业必然是“夕阳农业”,我走访的多位老人告诉我:他/她们年纪大了,干农活力不从心了,比如,没有力气挑农家肥所以就放弃继续施用农家肥,没有力气种榨油的油菜了等。但是下面河南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导致农业瓦解的原因还包括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的巨大反差,也就是说,当家庭其他成员的打工收入可以维持家庭生活的时候,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成员没有动力花费大的力气投入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上,在河南这主要表现在大量施用化肥,不使用农家肥,作物品种单一,不再从事畜牧业生产等。

不再养猪了-在河南省的北大段村

2010年8月份去了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谢旗营镇北大段村。北大段有400多户,1800多人。村民估计,外出打工的有300多人,在附近打工的有300多人。在农户家访谈的时候,根据以前在农村调查的经验,我很自然地会问家里养了几头猪,让我很吃惊的是这里已经很少有农户养猪了。不养猪就意味着不再施用农家肥了。单一的作物种植,又不施用任何农家肥,这样的农业生态系统是非常脆弱的。

海云家的情况

海云家有5口人。她42岁了,小学毕业,在家里种地照顾家;丈夫40岁,初中毕业,在外面做建筑工;公公63岁;大儿子17岁,上到初一就不继续读了,现在在北京打工,搞建筑;小儿子14岁,在镇上念初中。她告诉我:“家里有五亩地,种玉米、小麦、还有一点儿花生。没有种菜。没有养牲畜。以前喂过猪,喂了十几个,后来也喂过七八个。现在不喂了。饲料也贵,喂了长大了市场又不好。家里面的农田都是我一个人种。收麦子的时候用机器,收玉米的时候就自己掰。种的时候有的时候用机器,有的时候人工。玉米都是卖,小麦就是自己吃。平时需要买点大米和菜。”

孙二哥家的情况

同类推荐
  • 官规则

    官规则

    大官易当,小官难做。在古代官场上,大多数官员都属于小人物。他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他们可能一生都无法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都无法掌握大权,颐指气使。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往上爬的决心,因此他们不仅要有御下瞒下之术、中和同僚之功,更要深谙恭上之道。
  • “七五”普法学习读本

    “七五”普法学习读本

    2016年是“七五”普法开局之年。本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尤其立足于“依法治国”的背景,致力于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对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依法行政、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环境资源、国家和公共安全、互联网、程序法这几个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基本的归纳和阐释,不仅有利于增长读者的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修养,更对读者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吕思勉著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精)》系1935年吕思勉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的演讲。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首先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了时期与派别的划分,进而对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本书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不少论断,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把纷繁的诸子思想和历代政治主张理清头绪,更会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一番新的认识。
  • 西欧见闻与思考

    西欧见闻与思考

    本书介绍了作者到西欧的见闻,同时附有《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加强重点区域公益生态林建设改善陕北自然景观》等。
  • 基层党组织工作答疑解惑(2019年修订)

    基层党组织工作答疑解惑(2019年修订)

    本书作者根据不同的来信内容,分别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教育以及发展党员等方面内容作了详细阐释。针对在基层党务工作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严格按照中央最新文件精神作出答复,解读全面、论述权威。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答疑解惑,内容具体实用。本书是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必备读物,同时也是普通群众在具体工作生活实践中解决相关问题的好帮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爱物语之夜冥传双话

    妖爱物语之夜冥传双话

    我们一族曾经为了妖界鞠躬尽瘁,到头来,居然还被妖王视作叛贼。可悲的命运。我要反转这个局势,我要成为妖王,领导妖界!!!!
  • 一间茶室

    一间茶室

    这里脑洞大开,这里有梦有故事。这里是书诺一次次的穿越之旅。这里是我少年的梦。
  • 动物世界1

    动物世界1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周八俱乐部

    周八俱乐部

    死后误入天堂,又从天堂坠入人间。这里是周八俱乐部,欢迎您的光临!PS:故事纯属虚构,且发生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的蓝星中。不可对号入座。
  • 绝美公主与完美王子的温暖爱恋

    绝美公主与完美王子的温暖爱恋

    她,三分灵空,七分美丽他,三分霸气,七分帅气她,俏皮可爱,艳美绝伦他,冰火结合,耀眼发光她,纯洁善良,温柔可人他,俊美冷酷,王者风范她,家世显赫,富可敌国他,家产万惯,商业霸主她11个哥哥,惹人爱,招人疼。他独生豪门,生性清冷。她带给了他那一缕温柔的阳光。他给予了她万千的宠爱。她为了他失去幸福,他为了她丢掉性命。舍不掉,摘不掉,她是他的笼中鸟,飞不掉逃不了:他是她的掌中刺,拔不得碰不得。他让她从天堂的最顶处摔向地狱的最深处,而那一切都是为了她。“不放弃,不远离”这是她对他的誓言或许,他们真的要经历什么事情才算真的长大!
  • 爱没这么简单

    爱没这么简单

    人之一世,路途艰辛,万般事情皆是曲折前进,人性也在这沟沟坎坎中得以释放,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又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每个人的特质不同,所选择的道路也不尽相同,这世间正是有千万种人生才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传奇。
  • 别样惊梦

    别样惊梦

    她,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黄埔军校精英,冷酷无情是给人第一印象。他,是她的爱人,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她。那是决裂的一天,她的父亲被他囚禁,丧失理智,携军队誓死杀尽天下人。抗战爆发,一个个战友的离去,此时她,在他囚禁时一夜畅谈。她:我不爱你。他:你的内心这样想吗?的确,她懂了,要强的性格使他们越走越远。繁花似锦不复存
  • 我再来一次的人生

    我再来一次的人生

    因各种原因开始了一次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