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300000057

第57章 洪武盛世——朱元璋开创的伟大时代(2)

早在使用小明王的龙凤年号时代,朱元璋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势力辖区设置税收机构,对市场上的各种交易征收商税。当时,设在首府应天(南京)的税收机构成名叫宣课司,设在地方府州县的税收机构称为通课司。大明帝国成立之后,首都应天的税收机构维持原称,各府的税收机构改称税课司,各州、县的税收机构改称税课局,继续执行龙凤十年(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十税一”的税率规定。此间,另设立竹木抽分场,对上市交易的竹木及其制品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实物充税。

当然,朱元璋的朝廷在收取商税的同时,也担负起了管理市场的职责。早在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就曾诏令中书省——“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三日一次校勘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即经纪人)姓名,平其物价。在外府州各城门兵马,一体兼领市司。”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明廷规定,商人外出经商,必须提前报请官府批准并领取“关券”,方才合法。所谓“关券”,又叫“商引”或“物引”,性质等同于普通“路引”,其上注明该商人随身所携带的金钱、货物以及所欲前往的地方。倘无商引,所有人皆有权力将其拿赴官府,治以“游食”之罪,重则处死,轻则黥面后流放于荒蛮边地。为规范市场,官府严禁商人和牙侩私造斛、斗、秤、尺等度量工具,凡欺行霸市、哄抬物价者,皆要治罪。

朱元璋治国有一个朴素的理念,即欲努力使“农尽力畎亩,士笃于仁义,商贾以通有无,工技专于艺业”,为此,他在严格监管商人、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据史料记载,洪武年间的商税一直很低,始终维持着龙凤十年“三十税一”的税率,倘有官吏胆敢超额征课,他一概严惩不贷。不仅税率定得较低,而且许多物品的交易不在征税之列,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在敕谕户部大臣时,曾如此骂道:“曩者奸臣聚敛,深为民害,税及天下纤悉之物,朕甚耻焉!”命令“自今如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这是除以前所规定的农具、书籍之外的又一批免税物品类系。彰德税课司因征收蔬菜瓜果和农牧六畜之税,被朱元璋严厉惩办,将相关官吏治罪不说,就连该税课司也给撤掉了。还是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采纳吏部的建议,下令裁撤了三百六十四个岁收额米不足五百石的税课司、局,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商人的负担。

在明初商税征收史上,有件事情颇值一提:洪武初年,全国各税课司征税数额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即以该司设置首年所征收的税额作为固定标准,若某年不足此额,则令当地商民赔纳补齐。明初著名才子解缙上书朱元璋,对这种固定税额的硬性办法提出异议,建议各处税课“随时多少,从实征收”。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元璋采纳解缙的意见,下令将商税的征收由定额制改为实征制,他特地针对此事晓谕户部大臣:“商税之征,岁有不同。若以往年概为定额,苟有不足,岂不病民?宜随其多寡,从实征之。”

为切实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朱元璋的朝廷还规定:官府机构如果在市镇铺行采购物品,“比之民间交易价钱每多一分”,从根本上杜绝了官府仗势欺人、压价贱买的现象。此外,朱元璋还要求在各个城镇设立官、私客店,以方便过往商人住宿和生活。不过,商人投宿,必须在店簿上详细登记姓名、人数以及起止日期,以便官府有关部门随时查验。

由于朱元璋所采取的轻税和保护政策,加之战后各行各业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开始投放市场,因长期战乱而陷入停滞状态的商业经济逐渐复苏并繁荣起来,各地的城市也日益发挥出商品集散中心的功能。比如帝国的首都应天(南京),它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改称为京师,这座有着建城二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因为长期战乱,到明朝开国初年之际,全城人口包括驻军在内,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二十五万人。经过一段繁荣的商业发展时期以后,加之朱元璋实施的几次徙民入京方略,到洪武朝末期,南京城的常住人口已达八十万人以上。京城之中,各种专业街市分门别类,星罗棋布,商家店铺鳞次栉比。官府在京师的长安街口、通济街西、竹桥北以及江东门内南北街,均开办有客栈,以方便各地客商往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官府还在南京城内建有十六座歌妓酒楼,以“待四方工商贾士大夫”。当然,这些酒楼专供商贾文人娱乐,严格禁止文武官员及舍人出入。总之,洪武末期的南京城,其商业已经十分繁荣和兴旺,真正堪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到处皆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

除却首都之外,全国各地的行省首府、交通要冲及物资集散地,如北平、武昌、南昌、福州、杭州、广州、太原、成都、济南、开封、重庆、苏州、松江、镇江、淮安、常州、扬州、嘉兴、湖州、建宁、襄阳、荆州、吉安、临江、德州、济宁、临清、桂林、平阳、泸州等传统城镇,皆已恢复生机,成为繁华一时的工商业城市。

商业政策的成功实施令各地的城市蓬勃兴盛起来,不过,与之配套的一个问题却凸现出来,这就是货币形式问题。原来,早在明朝建国之前的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就命令在南京设置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铜钱,与历代旧币并用,以代替不断贬值的元朝纸钞。帝国成立以后,朝廷在各个行省均设置宝泉局,与宝源局一同铸造“洪武通宝”,流通全国。朝廷为了能够分辨和掌握各省的铸币情况,给出一个规定,令各地所铸铜钱,均须在背面铸标产地,如京师的宝源局所铸铜钱须铸标“京”字,福建行省宝泉局所铸铜钱须铸标“福”字等等,以此类推。但是后来,京师宝源局因某种考量,铸钱不再铸标“京”字,遂造成一个问题:民间误认为这种没有铸标产地的钱是私铸的钱,拒绝使用,这便给“洪武通宝”的继续流通埋下了隐患。加之铜钱价值低、分量重、不便携带以及少数不法分子私自铸钱扰乱金融秩序等问题,于是,朱元璋决定进行货币改革,发行钞币。

这次货币改革从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开始准备,先是朝廷设立宝钞提举司,稽考和研究过往朝代钞币的纸料、印制技术和发行办法,第二年三月,正式启印钞币。新钞币名曰“大明宝钞”,它以桑穰为纸料,纸质呈青色,长一尺,宽六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张幅的钞票。它的周边饰有龙纹花栏,上方横额印有“大明通行宝钞”六字,右旁竖向印有“大明通宝”四字,左旁竖向印有“天下通行”四字,正中绘有钱贯图案,下栏印有“中书省奉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字样,正反两面均盖有大印。

大明宝钞共有六种面额,分别为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钞面正中绘有对应的钱贯图案,当时法令规定,一贯可折合白银一两或铜钱一千文,四贯可折合黄金一两,面额相对较大。与此同时,朝廷下令停止铸造铜钱,单一使用钞币。洪武十年(1377年),朝廷考虑到钞币面额较大,不便于百姓使用,遂又下令铸小钱与钞币兼行,并规定百文以下只许使用铜钱。经过十余年的流通实践之后,朱元璋考虑到缺乏小额宝钞,仍旧于民不便,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他下令增印发行面额从十文到五十文等五种小额面值的宝钞。

大明宝钞自印行之后,一直是洪武朝流通的主要货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六月,工部尚书秦逵建言:“鼓铸铜钱本与宝钞相参行使,不宜停罢,请仍收废铜铸造,以便民用。”朱元璋采纳这个建议,再度正常发行铜钱,并制定每斤生铜铸造铜钱的数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铸钱扰民现象十益严重,朱元璋下诏关闭各行省的宝泉局,只保留京师宝源局这一个铸钱机构。

照理来说,大明宝钞的发行顺应了历史朝流,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应当拥有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大明宝钞在发行之初,由于发行量不大,尚能基本与物价保持一定的比例,可是,时间一长,宝钞的发行就渐渐失控,造成通货膨胀现象,又由于钞币的印制不够精致,容易被不法之徒仿造,屡屡出现伪钞,如此一来,大明宝钞的信用日益下降,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时,每贯宝钞只能折钱一百六十文,竟然贬值了百分之八十四!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纷纷抵触使用大明宝钞。

为了保障大明宝钞的正常流通,朱元璋决定停止钞钱并行的货币政策,诏令全国臣民在半月将所有铜钱送到官府更换钞币,然后禁止使用铜钱——“敢有私自行使及埋藏弃毁者罪之”,专一流通宝钞。尽管如此,宝钞仍旧不断贬值,到洪武三十年时,杭州诸郡的行商坐贾索性弃用宝钞,一律以金银定价商品。朱元璋于是年三月再次下诏,“禁民间无以金银交易”,却收效甚微,钞值照旧日跌。次年,耗尽心力的朱元璋撒手人寰,堪称硬通货的白银日渐取代钞币,成为明帝国的主要流通货币,洪武时代不甚成功的货币改革就此落下帷幕。

这次货币改革的最终失败,终其原因,主要是决策者们未能真正理解货币发行的经济规律,随意印发钞币以致造成与准备金的比例失衡,这与朱元璋在经济方面知识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好在朱元璋成功实施了厚本抑末的基本国策,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农业和手工业蓬勃兴起,商业经济也得以迅速复苏,使得明初社会经济非但没有受到货币改革失败的影响,整个国家反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能做到这些,对一位由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来说,殊为难能可贵!

§§§第三节 兴办教育,广开才路

说到朱元璋,今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一位出身草莽、以辣手治国著称的凶狠皇帝,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国民教育领域所做出的伟大历史功绩。朱元璋平生特别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农桑,一是学校,终其一生都将这二者作为立国之本。关于农桑,前面已作介绍,本节就为大家讲讲朱元璋兴办教育、广开才路这方面的情况。

明朝以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官府举办的官学和民间举办私学两部分。然而,由于执政者认识程度的差异和政局的动荡等因素,官学总是时兴时废,并且,即使是官学兴盛时期,也往往是仅局限于京师,至于地方郡县,多半是民间力量举办的私塾和书院唱主角,用以传承祖先文化,历史驶入朱元璋时代,局面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朝廷将教育作为立国之本,除京师之外,全国各地的府、州、县和军队卫所皆广设学校,甚至地方乡村也置办学校,其全民教育的普及程度超过以前的任何一个时代。

由于出身贫贱,朱元璋从未入学堂读过书,对学校的感情无从谈起,成为明朝开国帝王之后,他之所以如此重视国民教育,主要源自对历代王朝兴亡盛衰的由衷感悟。

建国之前,他曾对群臣如此评判元朝的治政得失——“元本胡人,起自沙漠,一旦据有中国,混一海内。建国之初,辅弼之臣,率皆贤达,进用者又皆君子,是以政治翕然可观。及其后也,小人擅权,奸邪竞进,举用亲旧,结为朋党,中外百司,贪婪无话。由是,法度日弛,纪纲不振,至于土崩瓦解,卒不可救。”一针见血地指出,元朝是因任贤才而兴、因用奸佞而亡。

登基之后,他仍旧经常以历史教训来诫勉群臣,指出历代王朝的兴废道理。洪武八年(1375年)七月,他曾对身边的侍臣如是说道:“举大器者,不可以独运;居大业者,不能以独成。故择贤任能,列布庶位,安危协心,盛衰同德。昔殷、周之兴也,用伊尹、周公诸贤,故卜世永久,历祚灵长;秦、隋之季,弃群策于汉高,委英雄于唐主,独任其智,未几而亡。盖根疏者易拔,源浅者易涸,人君欲弘其德,惟当广览兼听,博达群情,则治益盛隆,道亦光大矣!”最后,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材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

就朱元璋而言,纵使心中明白贤才对一个新生帝国如此重要,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他像汉高祖刘邦一样,率领将士攻城略地,于马背上夺取天下,随着中原平定、闽广归附、秦晋荡平……天下之地尽入其手,可是,天下贤人却未尽入其彀。元朝旧政权被推翻,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重建官府、赈济贫困、招抚流亡、恢复生产、征敛赋役……样样都急待新生政权委派官吏去做。有两类人倒是现成的,一是元朝旧官吏,可是,在朱元璋眼中,这类人多是那种贪婪奸邪成性、惯于鱼肉百姓的虎狼之徒,除非万不得已,朱元璋是万万不愿继续使用他们的;另一类是自己军队中的将领,但他们大多是不通文墨的纠纠武夫,征战沙场是其强项,如若让其于公堂之上承流宣化、抚民理讼,则实在是勉为其难。思来想去,最佳的办法就是搜罗起用散落民间的那些贤才儒生。

前面章节讲过,早在元末群雄逐鹿时代,朱元璋就令各路将领在征伐之际注意搜罗和荐举贤才,刘基、宋濂等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搜罗到的杰出人才的代表。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孔子的五十五代嫡孙孔克坚前往应天进见朱元璋,这位世袭衍圣公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的合作,象征着新王朝开始步入文治的轨道。九月,亦即徐达大军攻下大都(北京)不久,朱元璋向天下发布了一道措辞真诚的《求贤诏》,内容如下:

朕惟天下之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理之。向以干戈扰攘,疆宇彼此,致贤养民之道,未之深讲,虽赖一时辅佐,匡定大业,然怀材抱德之士尚多隐于岩穴,岂有司之失于敦劝欤?朝廷之疏于礼待欤?抑朕寡昧,不足以致贤欤?将在位者壅蔽,使贤者不上达欤?不然,贤士大夫幼学壮行,思欲尧、舜君民者,岂固没世而已哉?今天下甫定,愿与诸儒讲明治道,启沃朕心,以臻至治,岩穴之士,有能以贤辅我,以德济民者,有司礼遣之,朕将擢用焉。

两月之后,朱元璋又派起居注詹同、魏观,侍御史文原吉等人,携带金银,分行天下,访求贤才。临行之前,朱元璋特地授予他们一些识别人才的方法,说:“天生人材,必为世用。然人之材器有不同,明锐者质或剽轻,敦厚者性或迂缓,辨给者行或不逮,沉默者德或有余,卿等宜加精鉴。”最后告诫道:“人才不绝于世,朕非患天下无贤,患知人之难耳。苟所举非所用,为害甚大,卿等慎之!”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曾两次命令各级官府访求贤良之士,然后礼送京城,以备六部选任官职。洪武六年(1373年)四月,朱元璋再次命令吏部访求天下贤才,他叮咛吏部臣道:“世有贤才,国之宝也。古之圣王,恒汲汲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吕尚。二君者,岂其智之不足也,而遑遑于版筑、鼓刀之徒?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今山林之士,岂无德行、文艺之有称者?宜令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其殷切之情,溢于言表。

同类推荐
  •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传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出身显贵的纳兰公子,因鄙弃官场的尔虞我诈,在入仕的路上自我搁浅。他那一腔不屈的抱负,只能化成绵绵的情思,寂然吟出。他敏感多情,自诩是“天上痴情种”,在凄美的辞藻里苦恋自己的爱人;他是金戈铁马中的一片浮萍,在战乱纷争中逐水飘零;他“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内心却伤痕累累的词人。
  • 小布什传

    小布什传

    年青时叛逆、放荡不羁,成家后笃信宗教、是个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就任总统后,果敢发起两场对外战争,成为21世纪美国仅次于林肯的最伟大总统,离任时却被目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这就是小布什,一个独特、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一生富于戏剧化转折的总统!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本书侧重讲述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他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经济。本书着重于张謇堪称传奇的一生,全面介绍张謇的功绩,力图使读者对张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百年巨匠:齐白石

    百年巨匠:齐白石

    本书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采访对话,讲述了齐白石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热门推荐
  • 天意剑道

    天意剑道

    一日之内,惨遭灭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风雨无阻,漫漫征程;血雨腥风,逆乱苍穹;复仇路上,泪洒当空;天命之归,却依然无助,独身一人,又创造出怎样的传奇?
  • 易烊千玺,原来是你!

    易烊千玺,原来是你!

    我爱他,一直。他却爱她,直到我走。再次见面,我们不再是那个时候的我们。小时候,也许是童言无忌,我竟一直相信到现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少女在校园

    腹黑少女在校园

    这是一个腹黑,狡诈,毒舌的少女在校园里横行霸道的故事,无节操,无道德,更可怕的是,这个少女似乎还是一个暴力分子……整个学院开始鸡飞狗跳……一个金牌杀手潜伏在校园里不得不说的故事……
  • 格林王国

    格林王国

    神秘的大陆上危机重重,野兽横生,大陆的霸主一格林王国,流传百年的传说。王国之下,邪恶的生命体,邪龙将再次冲破封印。当年的它曾经扬言要屠杀参与封印过它的所有人及其后代,皇族首当其冲。一个科学家意外穿越成为了格林三王子,看他如何成为新的救世主。
  • 仙子她只想谈个恋爱

    仙子她只想谈个恋爱

    顾祁是青丘新晋小帝姬,因不小心阻了某仙君儿子在人间的情劫,故而被送去主神那将功折罪。主神:跟目标人物谈恋爱。顾祁甜媚一笑:简单。N个位面后,顾祁看着眼前身姿高挑帅裂苍穹的目标人物,心将近发怵。他侧歪着头,爱怜的指腹抚上她颊面,脚踩森森白骨,眉眼乖乖软软的,眸中星河滚烫,笑着说:“祁儿,我把这条命给你,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顾祁一怔,缩着臂膀往后退,故作镇定道:“强扭的瓜不甜,我们真的不合……”少年袍秀一扬,不远处参天古树连根拔起,一分为二,他眉眼弯弯,酒窝潋滟,额间血莲印记红光浮现,笑容无害道,“风太大,祁儿,你稍才要说什么?嗯?”顾祁疯狂摇头保命。—猫猫灵:论仙子大人被小世界的人物缠住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本草易读

    本草易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看了明朝就明白

    看了明朝就明白

    《看了明朝就明白》是明史大家王春瑜先生所著的历史杂文结集,共分《人物浮沉》《社会百相》《文化集锦》三辑,对明代的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文人“下海”、军事腐败、爱国主义气节、画坛四杰、郑和下西洋等深入剖析。书稿史料翔实,分析有理有据。文笔于尖锐、泼辣之中不乏幽默,引人深思。
  • 虎贲万岁(4)

    虎贲万岁(4)

    《虎贲万岁》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 自由无槛

    自由无槛

    每个人都有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过成什么样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每个人的生活过成什么样都和家庭有着紧密的关系,家庭教育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