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300000021

第21章 惊险时刻 —— 消灭劲敌陈友谅(2)

这场水战从早晨一直打到傍晚,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直到暮色苍茫,双方才各自收兵。明初著名儒臣宋濂在其所撰《平汉录》中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的场景:“呼声动天地,矢锋雨集,炮声雷鍧,波涛起立,飞火照耀。百里之内,水色尽赤。”从战斗结果来看,朱元璋的损失明显要更大一些,不仅麾下的多员大将和数十艘战船灰飞烟灭,而且自己也险些命丧鄱阳湖,想来真是一场噩梦!

晚上,整个鄱阳湖平静下来。朱元璋询问刘基对战局的看法,刘基回答说,昨晚仰观天象,我军必胜,尽管努力痛击!一席话给了朱元璋莫大的宽慰和鼓舞,他冷静地思索整个局势,觉得应天基地的防守有些薄弱,担心东面的老冤家张士诚乘虚而入,于是,令徐达连夜率部返回,镇守应天。

七月二十二日,双方再次开战。陈友谅这次又搞出了新花样,汉军“悉巨舟连锁为阵,旌旗楼橹,望之如山”,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保持整个船阵的统一和稳定,防止敌人用群狼战术各个击破。果然,在汉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中,朱元璋损失惨重:元帅陈弼、徐公辅、余昶先后阵亡,院判张志雄“舟樯折,敌攒刺之,知不能脱,遂自刎”,于小孤山归降的猛将丁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尽管将士们拚死搏杀,但由于“吴舟小,不能仰攻”,还是无法阻挡汉军的攻势,右翼部队开始节节败退,朱元璋接连斩杀十余名队长,依然无法压住阵脚。

危急存亡时刻,朱元璋的妻兄、帐前亲军指挥郭兴提醒说:“非人不用命,舟大小不敌也。此非火攻不可!”朱元璋听后恍然大悟,可是,汉军位于湖面的西南方向,火攻必须东北风助力,眼下是七月天气,骄阳似火,整个鄱阳湖水域连一丝风都没有,更逞论东北风!朱元璋有些泄气,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便令常遇春安排七条小船,各船满载干芦苇、火药等易燃物,四周以扎上草人着甲胄、执兵器为疑兵,先准备起来再说。

安排好火攻器物,单等东北风。朱元璋一边继续指挥战斗,一边心系苍穹,不时抬眼望天,默祷神灵相助。说来也巧,下午申时光景,东北风忽起,朱元璋大喜,令廖永忠、俞通海率敢死队员驾草船向汉军船阵驶去,待迫近敌船时,敢死队员跳上接应的飞舸,乘风纵火,将火船推入敌阵。火急风烈,须臾之间便引燃了整个船阵,据《续资治通鉴》记述,汉军“水寨数百艘悉被焚,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友谅弟友仁、友贵及其平章陈普略等皆焚死。”朱元璋号令将士乘势反攻,“又斩首二千余级”。这一仗,大大伤了陈友谅的元气:损兵折将是一方面,关键是其弟陈友仁阵亡——此人诨号“五王”,虽瞎一眼,但智勇双全,乃陈友谅的台柱,他的阵亡,令“友谅为之丧气”。

遭此重创,陈友谅仍未懈怠,次日再战,双方互有伤亡,尤其是朱元璋乘坐的白色座舰又数次遭到汉军的围追,处境凶险。鉴于此,当天晚上,朱元璋下令连夜将所有战船都涂成白色,让敌人难以识别。与此同时,陈友谅也在向诸将部署来日的作战计划,他受张定边上次奇袭朱元璋的启发,决定擒贼擒王,先干掉朱元璋再说。

七月二十四日,战幕一拉开,汉军吃惊地发现对手的战舰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白色。尽管如此,陈友谅仍不气馁,坐在楼船上仔细辨认,在识别出朱元璋的座舰之后,他指挥火力集中向它开炮。随侍左右的谋士刘基觉察出情况异常,急忙拉着朱元璋转移到旁边另一只舰上,人刚离开,炮弹便雨点般落下,座舰被炸得一片狼藉,远处的陈友谅乐得开怀大笑。未几,却发现朱元璋出现在另一艘舰船上,不禁感到惊讶和失望。

交战过程中,廖永忠、俞通海、张兴祖(张德胜养子)、赵庸等将率领六艘快船冲入敌方船阵,汉军以巨舰迎击。脱险后的朱元璋站在楼船上指挥,远远看见六艘快船隐没于汉军的巨舰丛中,半晌不出,以为已被汉军击沉,正沮丧间,忽然,六艘快船从巨舰背后绕出,势如游龙。“吴师见之,勇气愈倍,合战益力,呼声动天地,波涛起立,日为之晦”。

吴军纷纷效法廖永忠等人,冲入敌方船阵厮杀。陈友谅因为前番对方火攻的教训,今天已不再铁索连环。冲上来的吴船照旧采用群狼战术,环围攻击。吴军舰身巨大,运转艰难,四面被动挨打,大批吴兵攀上汉军巨舰,奋力搏杀。由于楼船上下隔音,及至楼上的士兵全部战士,而底层负责开船的士兵却仍旧呼着号子摇着橹。吴兵并不理会这些非战斗士兵,而是点上一把火后跳船离开。可怜那些摇橹士兵,尚不明白怎么回事,便已葬身大火,其状甚惨!

这场惨烈的战斗在正午便已结束,两次惨败,使陈友谅的军队已经彻底处于劣势下风。面对眼前明显不利的局势,太尉张定边坚决要求陈友谅退保鞋山(今江西湖口县鄱阳湖大孤山)。这位张定边也是湖北沔阳人,他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学识广博,通天文地理,早年与陈友谅、张必先结为兄弟,发誓生死与共。陈一生多疑,唯对此人极其信任。前日作战,他孤军深入吴兵阵营,身中数十箭,几乎诛灭朱元璋,这种舍身亡死的英勇举动令陈友谅备受鼓掌和感动。在弟弟友仁死后,陈友谅更是理所当然地把张定边视为股肱和台柱,他听从了张定边的建议,准备移师鞋山,可是探军回报,前往鞋山的通道已被朱元璋派兵把守。万般无奈,陈友谅只得下令敛舟固守。

当时朱元璋的水寨扎于距陈友谅五里的鄱阳湖东岸的柴棚,他数次遣人挑战,陈友谅坚守不出。常言道,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连日来的血腥鏖战,陈友谅固然遭受惨败,朱元璋的部队也伤亡惨重,将士疲惫不堪,诸将建议暂且退兵,让战士稍事休息。朱元璋考虑到两军相持之际,自己无故先撤,担心敌人乘机追击。这时刘基也加入到劝退的阵营,他建议等到金星和木星相犯的吉日再行决战。水军元帅俞通海也指出该水域湖水较浅,不利战斗,请求移师到江水上游。朱元璋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于当夜悄悄移师到鄱阳外湖的左蠡(今江西都昌县西北)。次日,陈友谅见朱元璋北撤,便也率部北上,将部队驻扎在左蠡对岸的渚矶(今江西星子县南)。

接下来的三天,两军继续相持。陈友谅召集幕僚诸将开会,征询意见。其右金吾将军从眼下已被吴军所困、出湖艰难的角度考虑,建议“焚舟登陆,直趋湖南,谋为再举”;而左金吾将军则持反对意见,认为眼下虽然形势不利,但我军尚多,胜负尚不可知,尚不至于焚舟而走的地步。如果焚舟登陆,敌人若以强盛步兵追击,则进退失据,一败涂地,哪里还能够图谋再举?陈友谅原本对自己的水师期望颇高,然而,接二连三的水战败绩令他十分沮丧,犹豫良久,他表态道:“右金吾言是也。”左金吾闻言,恼恨陈友谅不采纳自己的良谋,十分失望,便率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本来就对前途悲观,见左金吾降吴,也寻机率部尾随而去。

左、右金吾是负责皇帝警卫的武官,一般都是亲信近臣,他俩的叛变,对陈友谅而言,所损失的不仅是舟师兵力,其折射出的还有人心向背,一时间,汉军阵营人心惶惶。朱元璋则趁机激他虚火,修书一封,言辞挑衅,云:“曩者公犯池州,吾不以为嫌,生还俘虏,将欲与公为约从之举,各安一方以俟天命,此吾之本心也。公失此计,乃先为我仇,我是以破公江州,遂蹂蕲、黄、汉、沔之地,龙兴十一郡,奄为我有。今又不悔,复启兵端,自洪都迎战,两败于康山,杀其弟、侄,残其兵、将,捐数万之命,无尺寸之功,此逆天理、悖人心之所致也。公乘尾大不掉之舟,顿兵敝甲,与吾相持。以公平日之狂暴,正当亲决一战,何徐徐随后,若听吾指挥者,无乃非丈夫乎?公早决之。”信中朱元璋的得意之态,呼之欲出。

陈友谅阅完此信,羞怒交加,当即扣留使者,令加强巡逻水寨,所有俘获吴兵,一概斩首。如此一来,恰恰中了对手的计谋。朱元璋闻报,反其道而行之,“命悉出所俘友谅军,视有伤者,赐药疗之,皆遣还,下令曰:‘但获彼军,皆勿杀。’”此外,又在军中大肆祭奠陈友谅的弟弟、侄儿以及其他战死的将士,大打仁义牌。一方残暴,一方仁义,二者对比,军心民心都朝朱元璋那边偏移,陈友谅又输一筹。

朱元璋一边挑衅陈友谅,一边作战术调整,率部移师于湖口(今江西湖口县),令常遇春、廖永忠等将率部把守鄱阳湖通往长江的出口,又令一军在湖口两岸扎寨,防止陈友谅上岸逃跑。一晃半月过去,陈友谅始终龟缩于鄱阳湖中,不敢动弹。朱元璋再次致书挑衅:“昨吾船对泊渚矶,尝遣使赍记事往,不见使回,公度量何浅浅哉!丈夫谋天下,何有深仇!江、淮英雄,唯吾与公耳,何乃自相吞并!公之土地,吾已得之,纵欲力驱残兵,来死城下,不可再得也。即公侥幸逃还,亦宜修德,勿作欺人之容,却帝名而待真主。不然,丧家灭姓,悔之晚矣。”陈友谅索性装聋作哑,不予理睬。

朱元璋挑衅陈友谅的目的就是激其出战,以便早日结束战斗,回师应天,毕竟他心中一直还提防着张士诚。见陈友谅拒不理睬,只好转变思维,分兵攻取蕲州、兴国(今湖北阳新)等地,自己则坐镇湖口,悠哉游哉地陪着陈友谅耗时间。因为朱元璋知道,对手弹尽粮绝,穷途末路,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

据史料记载,两军相持期间,一颗巨大的流星划着耀眼的光芒,坠落于庆元(宁波)西北地区,仿佛预示了陈友谅的命运。正如朱元璋所料,陈友谅坚守几天之后,因为军中乏粮,派兵到鄱阳湖东岸的都昌抢夺粮食,结果却被朱文正的部将陈方亮中途截住,船只多数被对方焚毁。万般无奈之下,陈友谅决定冒死突围。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率领残存的百余艘舰船向长江突围,企图经水路退回武昌。行至南湖嘴,被早已等候多时的吴兵迎头痛击。陈友谅指挥舟师奋力杀出重围,行至湖口,又遭到常遇春、廖永忠等人火筏的攻击。汉军且战且走,吴兵紧追不舍,到了泾江口,再遭到戴德率领的伏兵的截杀。双方展开殊死搏斗,这时朱元璋也随追兵赶到战斗现场,他冒着流矢坐在船头的胡床上亲自指挥战斗。随侍的老儒朱升见状,态度坚决地把朱元璋拉进了船舱,也是朱元璋福大命大造化大,他刚离开,汉军的流矢“已中胡床矣”!

比较而言,陈友谅就没有朱元璋这么幸运:他见大势已去,便换乘一艘快船,准备趁乱逃走,结果一支流矢射来,从眼睛贯入头颅,当场毙命。消息传开,吴军将士欢呼雀跃,愈发奋勇。战斗持续到晚上,陈友谅的太子善儿、平章姚天祥等人于当天被俘。太尉张定边乘着夜色,小船载着陈友谅的尸体及其次子陈理悄悄溜出战场,逃回武昌。次日,困在泾江口战场的汉平章陈荣、枢密使李才等人,见大势已去,率所剩舟师五万余人投降。惊心动魄的鄱阳湖大战,历时近四十天,至此终于落下了帷幕。

§§§第三节 彻底根除陈友谅的基业

话说张定边带着陈理逃回武昌之后,在第一时间扶立陈理登基,改元德寿,然后安葬陈友谅。消息传来,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们纷纷请缨,要求乘胜攻打武昌。朱元璋并未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一方面,他“心忧建康(应天),恐张士诚乘虚入寇”;另一方面,他觉得“穷寇勿迫”,认为“若乘胜急追,彼必死斗,杀伤必多”!基于这两种考虑,于是下令班师,暂回应天。

朱元璋在应天休整了半个月,期间见张士诚那边没有动作,便又牵挂起武昌来,他担心陈理在张定边的辅佐下重振旗鼓,于是决定趁着陈汉政权尚未复苏之际,将其一举剿灭。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十六日,朱元璋亲率常遇春、廖永忠、康茂才、胡廷瑞等将领征伐武昌。十月初七,大军到达武昌城下,朱元璋为了避免伤亡过大,命令在四座城门之外树立木栅,又将一批船只串联起来,沿武昌城外的长江组成一座水寨,组绝武昌的水路通道,打算以围困的办法迫降陈理、张定边君臣;与此同时,分兵攻略汉阳、德安(今湖北安陆)等州郡。作完这番安排之后,朱元璋返回应天。临行前,他令常遇春总督武昌诸军,并特地叮嘱说,如今张定边等乃笼中困兽,欲逃无路,他若出城叫战,不必理会,只管固栅坚守,时间一长,不愁他不举城归降。

转眼时间到了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德安已被攻克,可是武昌仍闭城固守。这时的朱元璋已于当年正月由吴国公改称吴王(称王事件稍后讲述),由于放心不下前线战事,只得再次亲临武昌督战。张定边见形势危急,急召镇守岳州的丞相张必先率部来援。

张必先早年曾与陈友谅、张定边结为兄弟,骁勇善战,诨号“泼张”,武昌城中的张定边等人对他抱着极大的希望。可是没想到张必先率部赶到武昌郊外时,常遇春趁其立足未稳之际,在洪山(今武汉洪山区境内)将其一举击溃,并生俘张必先。吴兵将张必先押解至武昌城下,向城上的张定边高喊:“汝所恃者泼张,今已为我擒,尚何恃而不降!”张必先也向结义兄弟喊话:“吾已至此,兄宜速降。”把张定边气得浑身哆嗦,无话可说。

未几,傅友德向朱元璋主动请缨,一鼓作气攻下武昌东南面紧毗城池的高冠山(今武汉蛇山),城内状况,尽收眼底,至此,城内军民再无任何倚持。朱元璋不失时机地再次派遣陈友谅的另一旧臣罗复仁前往劝降。罗复仁临行前向朱元璋请求得到不杀降的保证,以免陷自己于不义之中,朱元璋给他吃了定心丸,说:“吾兵力非不足,所以久驻此者,欲待其自归,免伤生灵耳。汝行,必不误汝。”罗复仁这才启程。见到陈理,君臣抱头痛哭,罗复仁言辞恳切地转告了朱元璋的意思。陈理征询诸将的意见,大家都把张定边当做主心骨,张定边也别无良策,只得点头默许。

二月十九日,陈理光着膀子,自缚双手,口衔玉璧,带着张定边等文武百官,开城投降。见到朱元璋,陈理跪伏于地,浑身颤抖,不敢仰视。朱元璋见陈理年幼弱小,走过来将他扶起,拉着他的手说:“吾不罪尔,勿惧也。”并派宦官入城安慰陈友谅的父母,告知府库财物,听由自取;凡归降的文武百官,皆可带着妻儿家人和财物出城。同时召见抚慰城中父老,命令开仓赈济城中饥民。于是民心大悦,“汉、沔、荆、岳郡县相继来降”。朱元璋随即下令成立湖广行中书省,以枢密院判杨璟为参政,镇守武昌;另遣徐达、常遇春等将各率所部攻略周边未下城池;自己则带着百官及陈理等一干俘虏返回应天。

同类推荐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 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吴祖强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几十年来,他既在音乐创作方面硕果累累,又为中国音乐界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博士生,更是中国音乐取得发展、走向世界的带头人。本书介绍了吴祖强令人称羡的音乐学习经历及他创作的优秀作品,并分析了他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全书约12万字,按时间顺序分为八章,作者在各章中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对吴祖强音乐生涯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描述。
  • 布衣天子刘询

    布衣天子刘询

    本书是黎先生“海昏侯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书,写的是与海昏侯刘贺关联密切的另一个西汉著名历史人物汉宣帝刘询的故事。刘询执政的25年是继“汉武盛世”之后,汉朝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被称为“孝宣中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的秋天。长安城里的大火和喊杀声喧嚣了一周方才渐渐平歇,空气中仍然弥漫着的血腥气味,这座繁华的大汉都城依然沉浸在惶恐不安之中。这天的深夜,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惨淡地映照着长安城郡邸狱。郡邸狱就是汉朝时候各诸侯王、各郡守、各郡国在京都长安的府邸官舍中临时设置的羁狱。在这幽暗的月色下,囚室四周冰冷的墙壁泛出暗淡的绿光。除了偶尔传出几声蟋蟀的鸣叫声外,整座郡邸狱死寂得几乎没有一丝声响。
  • 长征中的女战士6

    长征中的女战士6

    大约有两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但是她们在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中的经历却鲜为人知。讲述了在彻底打败国民党之前红军所进行六千英里的从撤退走向胜利的传奇故事。《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除了讲述女战们的长征经历之外,还着重揭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贫穷落后的中国的女性的社会地位。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偷花惜时:王的血妻

    偷花惜时:王的血妻

    你对我这么好我却没想到,这背后有这么大的目的……既然你不爱我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我为了你我身边最亲的人都离开了我,我却不能挽留!你却是为了另外一个女人!我恨你!可是,你听过爱之深,恨之切吗?
  • 昙花一现知山海

    昙花一现知山海

    千年的轮回只等待昨日,可忘却的尘世苦苦刻在露珠上,发出五彩的光芒,而谁在花中默默哭泣,谁又在无情的宫殿忙忙碌碌。
  • 快穿王者英雄我要吻你

    快穿王者英雄我要吻你

    李白:在下丢了一个女孩,至今还没有找到。嬴政:不要江山,你回来好吗?凯:空白的世界,没有你!明世隐:算进天下,算进你! (甜的腻牙)
  • 万道龙象

    万道龙象

    在九幽地狱之中,他曾屠杀亿万鬼怪!在诸天之中,也曾覆灭百万种族!诸天万界,以我为尊。“其实我只是个……,凡人中的大佬”
  • 我靠销售成首富

    我靠销售成首富

    大学刚毕业的张凡,在一家汽车4S店工作,一天下班的路上被一件不知名的东西砸到,从此以后,发现自己每卖出一件物品,就会有着不同的金额发送到自己的银行卡上。“叮,恭喜宿主完成一单销售,宿主:等级1,销售金额65000元,暴击倍数0.1~0.5,现在开始暴击,叮,暴击完成,倍数0.3倍,暴击金额19500元,金额已发送至宿主银行卡,请宿主注意查收。”
  • 恋上皇家贵公主

    恋上皇家贵公主

    {全文免费,放心阅读}她是圣雅皇室唯一的小公主,还是两大神秘集团之一洛氏总裁冰泽洛依。这样一个身份高昂的女孩会在圣依贵族学院碰出怎样的火花呢?期待的亲们快看啊!!!
  • 大戏骨

    大戏骨

    他到底是聚光灯下的天才,还是二道幕后的疯子?特别鸣谢“茶叶图铺”制作的封面。
  • 涩妃出没:王爷请拖走

    涩妃出没:王爷请拖走

    他居高临下看着这个常常惹怒他的女人,终于忍不住爆怒:“舞幻儿你这个简直不知死活的女人,本王绝对要休了你。”舞幻儿也怒了愤愤拍桌:“南禽兽,你这个欺负美女的种马,本小姐告诉你,姑奶奶我还不屑当你的王妃,你要休便休”一句不合就要说休她,却只是光说不做,真他丫丫的,他南禽兽还无辜么,啊吥,他无辜她还无敌呢。记得她刚穿越来那天,便莫名其妙住着类似冷宫的地方,以折磨她为乐,总想要她生不如死,不给她钱也就算了,还连一个丫头都不把她放眼里,还纵容小三来讽刺她,欺负她!呵呵哒,老虎不发威还当老娘是病兔呢。得赶紧多找几个美男来最好能气死这丫的,那么她不仅可以光明正大的泡美男财产也都会是她的了哈哈哈(插腰奸笑)
  • 有钱你会怎么花

    有钱你会怎么花

    上小学的时候,我得学弟学妹们花钱很大手大脚什么都买好的,当时我比较穷啊,老师在升旗仪式上就以开玩笑的方式,想委婉的告诉大家,钱应该怎么花。当时因为我是高年级的,最后就问到我了,那我该怎么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