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9000000058

第58章 论语通检(16)

河不出图/9·9//

由也果/6·8//

行必果/13·20//

果哉/14·41//

恶果敢而窒者/17·23//

百物生焉/17·18//

子钓而不网/7·28//

人不知而不愠/1·1//

知和而和/1·11//

告诸往而知来者/1·14//

不患人之不己知/1·15//

患己不知也/1·15//

五十而知天命/2·4//

温故而知新/2·11//

诲汝知乎/2·17//

知之为知之/2·17//

不知为不知/2·17//

是智也/2·17//

不知其可也/2·22//

十世可知欤/2·23//

所损益可知也/2·23//

所损益可知也/2·23//

虽百世可知也/2·23//

不知也/3·11//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3·11//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3·15//

然则管仲知礼乎/3·22//

管氏而知礼/3·22//

孰不知礼/3·22//

乐其可知也/3·23//

观过斯知人矣/4·7//

不患莫己知/4·14//

求为可知也/4·1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4·21

不知其仁/5·5//

不知也/5·8//

不知其仁也/5·8//

不知其仁也/5·8//

不知其仁也/5·8//

回也闻一以知十/5·9//

赐也闻一以知二/5·9//

吾不知所以裁之/5·2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20//

三月不知肉味/7·14//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我非生而知之者/7·20//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7·29//

知之次也/7·29//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7·32//

孔子曰知礼/7·32//

君而知礼/7·32//

孰不知礼/7·32//

人必知之/7·32//

吾知免夫/8·4//

不可使知之/8·10//

吾不知之矣/8·16//

太宰知我乎/9·6//

吾有知乎哉/9·8//

无知也/9·8//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9·22//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7//

未知生/11·11//

焉知死/11·11//

不吾知也/11·24//

如或知尔/11·24//

且知方也/11·24//

子曰知人/12·22//

焉知贤才而举之/13·2//

举尔所知/13·2//

尔所不知/13·2//

君子于其所不知/13·3//

如知为君难也/13·15//

仁则吾不知也/14·2//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8//

不患人之不己知/14·32//

莫我知也夫/14·37//

何为其莫知子也/14·37//

知我者其天乎/14·37//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14·40//

莫己知也/14·41//

知德者鲜矣/15·4//

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15·14//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19//

君子不可小知/15·34//

而可小知也/15·34//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16·8//

生而知之/16·9//

学而知之/16·9//

是知津矣/18·6//

已知之矣/18·7//

日知其所亡/19·5//

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

不知命/20·10//

不知礼/20·10//

不知言/20·10//

无以知人也/20·10//

和为贵/1·11//

知和而和/1·11//

而后和之/7·33//

君子和而不同/13·23//

小人同而不和/13·23//

和无寡/16·1//

动之斯和/19·25//

以季孟之间待之/18·3//

季随季騧/18·11//

季氏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3·1//

季氏旅于泰山/3·6//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6·9//

季氏富于周公/11·16//

仲弓为季氏宰/13·2//

季氏第十六/16·//

季氏将伐颛臾/16·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16·1//

若季氏则吾不能/18·3//

季路

颜渊季路侍/5·26//

政事冉有季路/11·2//

季路问事鬼神/11·1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16·1//

季孙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14·38//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16·1//

季康子

季康子问使民敬/2·20//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

/6·8//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11·6//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12·17//

季康子患盗/12·18//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12·19//

季文子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5·20//

季子然

季子然问/11·22//

季桓子

季桓子受之/18·4//

冉子与之粟五秉/6·4//

颜渊季路侍/5·26//

侍食于君/10·19//

闵子骞侍侧/11·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1·24//

侍于君子有三愆/16·6//

使

使民以时/1·4//

使民敬忠以劝/2·20//

君使臣/3·19//

君使臣以礼/3·19//

曰使民战栗/3·21//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4·6//

子使漆雕开仕/5·6//

可使治其赋也/5·8//

可使为之宰也/5·8//

可使与宾客言也/5·8//

其使民也义/5·16//

雍也可使南面/6·1//

子华使于齐/6·4//

仲由可使从政也欤/6·8//

赐也可使从政也欤/6·8//

求也可使从政也欤/6·8//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6·9//

必使反之/7·33//

民可使由之/8·10//

不可使知之/8·10//

使骄且吝/8·12//

子路使门人为臣/9·12//

君召使摈/10·3//

不使胜食气/10·8//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11·23//

可使有勇/11·24//

可使足民/11·24//

使民如承大祭/12·2//

使民信之/12·7//

使无讼乎/12·14//

能使枉者直/12·22//

能使枉者直/12·22//

使于四方/13·5//

使于四方/13·20//

及其使人也/13·25//

及其使人也/13·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14·26//

使者出/14·26//

使乎使乎/14·26//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14·43//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17·3//

惠则足以使人/17·5//

使之闻之/17·19//

使子路问津焉/18·6//

使子路返见之/18·7//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18·10//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19·19//

侗而不愿/8·16//

侃侃如也/10·2//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7·9//

闵子骞侍侧/11·12//

佾(见“八佾”)

去丧无所不佩/10·6//

依于仁/7·6//

式负版者/10·27//

阳货欲见孔子/17·1//

玉帛云乎哉/17·10//

季氏将伐颛臾/16·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16·1//

夫颛臾/16·1//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6·1//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16·1//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8·22//

杞不足征也/3·9//

宋不足征也/3·9//

足则吾能征之矣/3·9//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6·2//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6·2//

告诸往而知来者/1·14//

禘自既灌而往者/3·10//

既往不咎/3·21//

不保其往也/7·30//

吾往也/9·18//

而往拜之/17·1//

召子欲往/17·4//

佛肸召子欲往/17·6//

子之往也/17·6//

焉往而不三黜/18·2//

往者不可谏也/18·5//

彼哉彼哉/14·10//

则将焉用彼相矣/16·1//

行不由径/6·14//

有所不行/1·11//

譬如北辰居其所/2·1//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视其所以/2·10//

观其所由/2·10//

察其所安/2·10//

所损益可知也/2·23//

所损益可知也/2·23//

君子无所争/3·7//

无所祷也/3·13//

是人之所欲也/4·5//

是人之所恶也/4·5//

患所以立/4·14//

无所取材/5·7//

非尔所及也/5·12//

吾不知所以裁之/5·22//

予所否者天厌之/6·28//

从吾所好/7·12//

子之所慎/7·13//

子所雅言/7·18//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8·5//

博学而无所成名/9·2//

如有所立/9·11//

雅颂各得其所/9·15//

揖所与立/10·3//

无所不佩/10·6//

无所归/10·23//

于吾言无所不悦/11·3//

所谓大臣者/11·22//

己所不欲/12·2//

尔所谓达矣/12·20//

举尔所知/13·2//

尔所不知/13·2//

君子于其所不知/13·3//

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无所苟而已矣/13·3//

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

己所不欲/15·24//

如有所誉者/15·25//

其有所试矣/15·25//

斯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

/15·25//

无所不至矣/17·14//

无所用心/17·21//

异乎吾所闻/19·3//

于人何所不容/19·3//

日知其所亡/19·5//

月无忘其所能/19·5//

所谓立之斯立/19·25//

所重民食丧祭/20·7//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0·9//

质胜文则野/6·18//

文胜质则史/6·18//

文质彬彬/6·18//

君子质而已矣/12·8//

文犹质也/12·8//

质犹文也/12·8//

质直而好义/12·20//

君子义以为质/15·18//

贫而无谄/1·14//

未若贫而乐道/1·14//

贫与贱/4·5//

好勇疾贫/8·11//

贫且贱焉/8·14//

贫而无怨难/14·11//

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

不患贫而患不均/16·1//

盖均无贫/16·1//

忿

一朝之忿忘其身/12·21//

忿思难/16·10//

今之矜也忿戾/17·15//

山川其舍诸/6·6//

舍之则藏/7·10//

不舍昼夜/9·17//

铿尔舍瑟而作/11·24//

人其舍诸/13·2//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6·1//

不幸短命死矣/6·3//

命矣夫/6·10//

可以寄百里之命/8·7//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9·1//

必复命曰/10·3//

君命召/10·21//

不幸短命死矣/11·6//

赐不受命/11·17//

死生有命/12·5//

不辱君命/13·20//

为命/14·9//

见危授命/14·13//

命也/14·38//

命也/14·38//

公伯寮其如命何/14·38//

阙党童子将命/14·46//

陪臣执国命/16·2//

将命者出户/17·19//

士见危致命/19·1//

舜亦以命禹/20·1//

不知命/20·10//

(有见“天命”)

欲而不贪/20·9//

又焉贪/20·9//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5·23//

拜而受之/10·16//

赐不受命/11·17//

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民到于今受其赐/14·18//

而可大受也/15·34//

小人不可大受/15·34//

季桓子受之/18·4//

虽狎必变/10·26//

狎大人/16·8//

与衣狐貉者立/9·26//

黄衣狐裘/10·6//

狐貉之厚以居/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10·6//

行人子羽修饰之/14·9//

君子食无求饱/1·13//

未尝饱也/7·9//

饱食终日/17·21//

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19·19//

曲肱而枕之/7·16//

佛肸召/17·6//

佛肸以中牟畔/17·6//

美目盼兮/3·8//

有朋自远方来/1·1//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3//

与朋友交而有信/1·6//

朋友数/4·26//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5·26//

朋友信之/5·26//

朋友死/10·23//

朋友之馈/10·24//

朋友切切偲偲/13·28//

乘肥马/6·4//

有事弟子服其劳/2·8//

何为则民服/2·19//

举直措诸枉则民服/2·19//

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2·19//

以服事殷/8·21//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8·22//

红紫不以为亵服/10·6//

吉月必朝服而朝/10·6//

朝服而立于阼阶/10·14//

加朝服/10·20//

凶服者式之/10·27//

春服既成/11·24//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13·4//

子服景伯以告/14·38//

服周之冕/15·11//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6·1//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16·1//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19·23//

鱼馁而肉败不食/10·8//

直哉史鱼/15·7//

陈亢问于伯鱼曰/16·13//

子谓伯鱼曰/17·9//

求备焉/13·25//

毋求备于一人/18·10//

忽焉在后/9·11//

召忽死之/14·17//

仲忽/18·11//

既往不咎/3·21//

君子周而不比/2·14//

小人比而不周/2·14//

周因于殷礼/2·23//

其或继周者/2·23//

周监于二代/3·14//

吾从周/3·14//

周人以栗/3·21//

君子周急不继富/6·4//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矣/8·21//

服周之冕/15·11//

周任有言曰/16·1//

吾其为东周乎/17·4//

汝为周南召南矣乎/17·9//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17·9//

周有八士/18·11//

周有大赉/20·3//

虽有周亲/20·4//

周公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如周公之才之美/8·12//

季氏富于周公/11·16//

周公谓鲁公曰/18·10//

迩之事父/17·8//

林放问礼之本/3·4//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6//

放于利而行多怨/4·12//

放郑声/15·11//

隐居放言/18·8//

享礼有容色/10·5//

不舍昼夜/9·17//

终夜不寝/15·31//

叔夜/18·11//

有始有卒者/19·12//

齐一变至于鲁/6·24//

鲁一变至于道/6·24//

斋必变食/10·7//

虽狎必变/10·26//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10·28//

迅雷风烈必变/10·29//

君子有三个变化/19·9//

庙(分见“太庙”、“宗庙”)

府(略)

鲁人为长府/11·13//

邦有道不废/5·2//

中道而废/6·12//

道之将废也欤/14·38//

不以人废言/15·23//

长幼之节不废/18·7//

废中权/18·8//

修废官/20·5//

内省不疚/12·4//

放郑声/15·11//

郑声淫//

恶郑声之乱雅乐/17·17//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15·7//

深则厉浅则揭/14·41//

法语之言/9·23//

审法度/20·5//

求善价而沽诸/9·13//

沽之哉/9·13//

沽之哉/9·13//

沽酒市脯不食/10·8//

暴虎冯河/7·11//

河不出图/9·9//

鼓方叔入于河/18·9//

沮(见“长沮”)

可使治其赋也/5·8//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8·20//

仲叔圉治宾客/14·20//

祝鮀治宗庙/14·20//

王孙贾治军旅/14·20//

无为而治者/15·5//

致远恐泥/19·4//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5·13//

性相近/17·2//

其言之不怍/14·21//

子不语怪力乱神/7·21//

怡怡如也/10·4//

怡怡如也/13·28//

兄悌怡怡/13·28//

怀其宝而迷其邦/17·1//

亦可宗也/1·12//

宗族称孝焉/13·20//

书云高宗谅阴/14·42//

何必高宗/14·42//

宗庙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10·1//

宗庙之事/11·24//

宗庙会同/11·24//

祝鮀治宗庙/14·20//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19·23//

定公问君使臣/3·19//

定公问一言而兴邦/13·15//

少之时血气未定/16·7//

不亦宜乎/19·23//

审法度/20·5//

官事不摄/3·22//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14·42//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19·23//

修废官/20·5//

实若虚/8·6//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21//

学而第一/1·//

学而时习之/1·1//

则以学文/1·5//

虽曰未学/1·6//

吾必谓之学矣/1·6//

不学则不固/1·7//

可谓好学也矣/1·1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4//

学而不思则惘/2·15//

思而不学则怠/2·15//

敏而好学/5·15//

不如丘之好学也/5·28//

有颜回者好学/6·3//

今也则未闻好学者/6·3//

君子博学于文/6·27//

学而不厌/7·2//

学之不讲/7·3//

五十以学/7·17//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5//

三年学/8·13//

笃信好学/8·14//

学如不及/8·17//

博学而无所成名/9·2//

可与共学/9·29//

文学子游子夏/11·2//

弟子孰为好学/11·6//

有颜回者好学/11·6//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1·23//

愿学焉/11·24//

樊迟请学稼/13·4//

请学为圃/13·4//

古之学者为己/14·25//

今之学者为人/14·25//

下学而上达/14·37//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15·1//

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15·3//

不如学也/15·31//

学也禄在其中矣/15·32//

学而知之/16·9//

困而学之/16·9//

困而不学/16·9//

学诗乎/16·13//

不学诗无以言也/16·13//

鲤退而学诗/16·13//

学礼乎//16·13//

不学礼无以立也/16·13//

鲤退而学礼/16·13//

君子学道则爱人/17·3//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17·3//

好仁不好学/17·7//

好智不好学/17·7//

好信不好学/17·7//

好直不好学/17·7//

好勇不好学/17·7//

好刚不好学/17·7//

小子何莫学诗/17·8//

可谓好学也矣/19·5//

博学而笃志/19·6//

君子学以致其道/19·7//

学而优则仕/19·13//

仕而优则学/19·13//

仲尼焉学/19·22//

夫子焉不学/19·22//

我空空如也/9·8//

回也其庶乎屡空/11·17//

曰祷尔于上下神祇7·36//

吾不试/9·7//

其有所试矣/15·25//

诗云如切如磋/1·14//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14//

诗三百/2·2//

始可与言诗已矣/3·8//

子所雅言诗书/7·18//

诗云战战兢兢/8·4//

兴于诗/8·9//

诵诗三百/13·5//

诗云诚不以富/16·12//

学诗乎/16·13//

不学诗无以言也/16·13//

鲤退而学诗/16·13//

闻诗闻礼/16·13//

何莫学诗/17·8//

诗可以兴/17·8//

诚哉是言也/13·11//

同类推荐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 易学史论

    易学史论

    《易学史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原典,对中国古代史学、哲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乐律等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易学史论》从一开始就披上了一层占筮的神秘外衣,加之数千年来治《易》者的种种猜测和附会,遂使这部语言最简、文字最少的文化原典变成一部注释最多且又最难读懂的神书。因而,揭开《易学史论》的神秘面纱,恢复其文化原典的本来面目,从而使其走向世俗化、大众化,是易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是出了名的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热门推荐
  • 一生唯爱一个旭

    一生唯爱一个旭

    。。时间是残忍的,,,让人快忘记了等待的意义,,,,,,,,,,但,并不代表我会忘记你,“最永恒的幸福,不是拥有你,而是拥有和你有关的回忆,,,,”我,依然爱你。
  • 遇见你,我从未后悔

    遇见你,我从未后悔

    她不漂亮,不善良,不懂得与人交流,不会谦让,不讨人喜欢,不会做女孩子该做的一切,她叫莫梓熙。她冲动,她偏执,她与世为争,她不会懂得什么是快乐幸福,她叫莫梓熙。短短一年,她渐渐学会善良,学会体谅,变得开朗活泼,酒窝也第一次漾出了浅浅微笑。他毒舌,他傲慢,他会冷漠,会暗自神伤,他是殷澈廉。他习惯高高在上,习惯唯我独尊,习惯被别人赞扬,习惯那些甜言蜜语,他是殷澈廉。短短一年,他渐渐学会温柔,学会在意,变得善解人意,心里也第一次涌起保护爱着的人的冲动。冷漠学霸和毒舌全才的完美邂逅,教你懂得什么才是最美的温暖!被抛弃,被诬陷,被别人瞧不起,受再多的伤又算什么?只要有你,世界足矣!
  • 玄界管理人

    玄界管理人

    灭世浩劫过后,地球为天道所弃,全球灵力坍缩,远古修真者彻底绝迹,世界进入末法时代,史称天启元年三百年后,十四件拥有迥异神奇能力的古玉横空现世,世人从中领悟各种奇妙功法,开创异能修真时代一千七百年后,自由联邦的一座城市内,通过黑客手段盗取网络情报为生的普通高中生季辽意外卷入两个修真者间的争斗,从此踏入修真界的同时,逐渐发现世界的真相的故事
  • 绝世符圣

    绝世符圣

    符道鬼才叶铭妄图以天道劫雷凝符证道,奈何天威难撼,饮恨天劫之下,幸得毕生心血《登仙箓》护下一缕残魂魂穿异界,于一失智乞丐体内重生,且看一失智痴儿,如何玩转异界,傲视群雄,成就至尊符圣!
  • 冰月皇城

    冰月皇城

    她从小就是孤儿,从小和一个人相依为命,当那个人都背叛了她,她尽然穿越了,从新开始她,竞是一名废材,但地位尊贵。她拥有绝色容颜,在这样的身体中她要变强,让世人对她刮目相看。重新开始的生活现在开始。
  • 窥苍剑破

    窥苍剑破

    陆叶因家里贫穷,受人欺负虐待,不公平对待等,直到他进入一个名叫灵剑宗的门派之后,以前对他家不公之人才收敛了许多,可是上天似乎在跟他开了个玩笑。陆叶终是不负所望,在成为杂役弟子之后的某一天,意外的让“玄魂”苏醒过来,从而走向属于自己的争雄之路,武道慢慢,谁与争锋。挡路者,一剑杀之;佛挡杀佛,神挡杀神,我只一剑诀生死。
  • 空间用来养小鬼

    空间用来养小鬼

    如果你有了空间,你会用它来做什么,或者,它会让你现在的生活,得到一个怎样的改变。很期待是吧,那就进来吸取经验吧,也许哪天,一不小心,你也会拥有一个空间的!
  • 寒王绝宠:全能小灵妃

    寒王绝宠:全能小灵妃

    陆惜语,将军府蠢才嫡女,为求重生之术,她苦苦隐忍十四年;一朝逆袭,惊刹世人;墨寒风,墨家少主,权势赫赫的寒王,是站在东西大陆顶尖的神秘男人;他懂她、护她、惯她、宠她;一路为她保驾护航。没有他的时候,她嚣张;有他的时候,她更嚣张!一报,“王爷!王妃废了大将军的灵脉!”寒王眼都没眨一下,“抄了将军府。”二报,“王爷!王妃洗劫了国库丹药!”寒王眉都没挑一下,“把皇帝叫来府上一叙。”三报,“王爷,王妃炸了武师会……”寒王淡定的喝了口茶,“会长年纪大了,是该让位了。”又一天来报,“王爷,冰极带着王妃离家出走,去找一个叫夜的男人。”某人不淡定了,追妻之路漫漫兮……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王府夜宴

    王府夜宴

    蓝诗琴,一个孤儿,酒店业的销售白领,生活的不易练就了她坚强独立强势的性格,恋人与好友的双重背叛让她明白:原来她不会爱,不懂爱!老天给予了重生的机会,一次灵魂穿越,一次重新活过的机会。体会过母爱,人生有了活着的信念。凭着坚强的信念,用心体会寻爱的过程,最终让她明白:原来,爱是两个人事;爱是信任;爱是妥协;爱是成全;爱,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