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9000000055

第55章 论语通检(13)

足躩如也/10·3//

足躩如也/10·4//

其言似不足者/10·4//

足蹜蹜如有循/10·5//

可使足民/11·24//

足食足兵/12·7//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12·9//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13·20//

惠则足以使人/17·5//

(又见“不足”)

千室之邑/5·8//

十室之邑/5·28//

夺伯氏骈邑三百/14·10//

虎兕出于柙/16·1//

子围于匡/9·5//

子围于匡/11·21//

不为酒困/9·16//

困而学之/16·9//

困而不学/16·9//

四海困穷/20·1//

里仁第四/4·//

里仁为美/4·1//

以与尔邻里乡党乎/6·5//

可以寄百里之命/8·7//

东里子产润色之/14·9//

虽州里行乎哉/15·6//

敢用玄牡/20·2//

智者利仁/4·2//

放于利而行/4·12//

小人喻于利/4·16//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9·1//

毋见小利/13·17//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见利思义/14·13//

必先利其器/15·10//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17·17//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0·9//

退而省其私/2·9//

私觌/10·5//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1·2//

子不语怪力乱神/7·21//

勇而无礼则乱/8·2//

乱也/8·11//

乱也/8·11//

乱邦不居/8·14//

关雎之乱/8·15//

予有乱臣十人/8·20//

不及乱/10·8//

小不忍乱大谋/15·27//

其蔽也乱/17·7//

恶郑声之乱雅乐/17·17//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17·22//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18·7//

每事问/3·15//

每事问/3·15//

每事问/10·22//

告诸往而知来者/1·14//

子告之曰/2·5//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3·17//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5·19//

虽告之曰井有人焉/6·26//

巫马期以告/7·32//

忠告而善导之/12·23//

以告者过也/14·14//

告于哀公曰/14·22//

告夫三子/14·22//

不敢不告也/14·22//

告夫三子/14·22//

之三子告/14·22//

不敢不告也/14·22//

子服景伯以告/14·38//

子告之曰/15·42//

子路以告/18·6//

子路行以告/18·7//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19·23//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20·2//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9·21//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21//

孟孙问孝于我/2·5//

我对曰毋违/2·5//

我爱其礼/3·17//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4·6//

我未见力不足者/4·6//

我未之见也/4·6//

从我者其由欤/5·7//

由也好勇过我/5·7//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5·12//

善为我辞焉/6·9//

如有复我者/6·9//

窃比我于老彭/7·1//

何有于我哉/7·2//

唯我与尔有是夫/7·10//

于我如浮云/7·16//

加我数年/7·17//

我非生而知之者/7·20//

我三人行/7·22//

必得我师焉/7·22//

二三子以我为隐子乎/7·24//

我无是也/7·29//

我欲仁斯仁至矣/7·31//

毋我/9·4//

太宰知我乎/9·6//

有鄙夫来问于我/9·8//

我空空如也/9·8//

博我以文/9·11//

约我以礼/9·11//

我待价者也/9·13//

何有于我哉/9·16//

于我殡/10·23//

从我于陈蔡者/11·2//

回也非助我者也/11·3//

非我也/11·10//

我独亡/12·5//

苟有用我者/13·10//

我无能焉/14·30//

夫我则不暇/14·31//

莫我知也夫/14·37//

知我者其天乎/14·37//

岁不我与/17·1//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17·4//

如用我/17·4//

我则异于是/18·8//

我之大贤欤/19·3//

我之不贤欤/19·3//

人将拒我/19·3//

(又见“宰我”)

雍也仁而不佞/5·5//

焉用佞/5·5//

焉用佞/5·5//

不有祝鮀之佞/6·16//

是故恶夫佞者/11·23//

无乃为佞乎/14·34//

非敢为佞也/14·34//

远佞人/15·11//

佞人殆/15·11//

友便佞/16·4//

四体不勤/18·7//

何谓也/2·5//

何以别/2·7//

何为则民服/2·19//

如之何/2·20

其何以行之哉/2·22//

如礼何/3·3//

如乐何/3·3//

何谓也/3·8//

何谓也/3·13//

如之何/3·19//

何患于丧乎/3·24//

吾何以观之哉/3·26//

于从政乎何有/4·13//

如礼何/4·13//

何谓也/4·15//

何器也/5·4//

赐也何敢望回/5·9//

于予欤何诛/5·10//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15//

于从政乎何有/6·8//

于从政乎何有/6·8//

于从政乎何有/6·8//

何莫由斯道也/6·17//

何为其然也/6·26//

何事于仁/6·30//

何有于我哉/7·2//

伯夷叔齐何人也/7·15//

又何怨/7·15//

桓魋其如予何/7·23//

唯何甚/7·30//

吾何执/9·2//

匡人其如予何/9·5//

何其多能也/9·6//

如之何/9·14//

何陋之有/9·14//

何有于我哉/9·16//

吾末如之何也矣/9·23//

何用不臧/9·26//

何足以臧/9·26//

夫何远之有/9·30//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11·20//

回何敢死/11·21//

则何以哉/11·24//

何伤乎/11·24//

夫子何哂由也/11·24//

非诸侯而何/11·24//

夫何忧何惧/12·4//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2·5//

于斯三者何先/12·7//

于斯二者何先/12·7//

何以文为/12·8//

如之何/12·9//

如之何其彻也/12·9//

何哉/12·20//

何谓也/12·22//

又何加焉/13·9//

又何加焉/13·9//

于从政乎何有/13·13//

如正人何/13·13//

何晏也/13·14//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13·20//

夫子何为/14·26//

丘何为是栖栖者欤/14·34//

何以报德/14·36//

何为其莫知子也/14·37//

公伯寮其如命何/14·38//

何谓也/14·42//

夫何为哉/15·5//

如之何如之何者/15·16//

吾莫如之何也矣/15·16//

何以伐为/16·1//

如之何/17·6//

何莫学诗/17·8//

则小子何述焉/17·18//

天何言哉/17·18//

天何言哉/17·18//

何而德之衰也/18·5//

君臣之礼如之何其废之也/18·7//

子夏云何/19·3//

于人何所不容/19·3//

如之何其拒人也/19·3//

如之何/19·12//

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

其何伤于日月乎/19·24//

如之何其可及也/19·25//

何谓五美/20·9//

何谓惠而不费/20·9//

何谓四恶/20·9//

何如

何如/1·14//

赐也何如/5·4//

求也何如/5·8//

赤也何如/5·8//

何如其智也/5·18//

何如/5·19//

何如/5·19//

何如/6·30//

尔何如/11·24//

尔何如/11·24//

尔何如/11·24//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1·24//

何如/12·19//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12·20//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13·20//

今之从政者何如/13·20//

乡人皆好之何如/13·24//

乡人皆恶之何如/13·24//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13·28//

以德报怨何如/14·36//

何以报德/14·36//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20·9//

何必

何必改作/11·13//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1·23//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14·13//

何必高宗/14·42//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17·4//

何必去父母之邦/18·2//

君子敬而无佚/12·5//

乐佚游/16·5//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1·2//

始作翕如也/3·23//

述而不作/7·1//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7·29//

虽少必作/9·10//

必变色而作/10·28//

三狊而作/10·32//

何必改作/11·13//

铿尔舍瑟而作/11·24//

作者七人矣/14·39//

仲弓问子桑伯子/6·2//

伯牛有恶疾/6·10//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8·1//

冉伯牛/11·2//

夺伯氏骈邑三百/14·10//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14·26//

子服景伯以告/14·38//

君子哉蘧伯玉/15·7//

伯达伯适/18·11//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19·23//

伯夷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5·23//

伯夷叔齐何人也/7·15//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

/16·12//

逸民伯夷叔齐/18·8//

伯夷叔齐欤/18·8//

伯鱼

陈亢问于伯鱼曰/16·13//

子谓伯鱼曰/17·9//

(又见“孟武伯”、“公伯寮”)

不患无位/4·14//

过位/10·4//

复其位/10·4//

不在其位/14·27//

君子思不出其位/14·28//

吾见其居于位也/14·46//

臧文仲其窃位者欤/15·14//

孔子伺其亡也而往拜之/17·1//

佛肸召/17·6//

佛肸以中牟畔/17·6//

足食足兵/12·7//

去兵/12·7//

不以兵车/14·17//

吾日三省吾身/1·3//

事君能致其身/1·6//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4·6//

子路终身诵之/9·26//

长一身有半/10·6//

一朝之忿忘其身/12·21//

其身正/13·6//

苟正其身矣/13·13//

不能正其身/13·13//

有杀身以成仁/15·9//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15·24//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17·6//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18·7//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者/18·8//

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18·8//

盍彻乎/12·9//

如之何其彻也/12·9//

信近于义/1·12//

恭近于礼/1·12//

能近取譬/6·30//

斯近信矣/8·5//

近者悦/13·16//

刚毅木讷近仁/13·27//

必有近忧/15·12//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6·1//

性相近/17·2//

近之则不逊/17·24//

切问而近思/19·6//

吾自卫返于鲁/9·15//

使子路返见之/18·7//

德不孤必有邻/4·25//

乞诸其邻而与之/5·24//

以与尔邻里乡党乎/6·5//

行有余力/1·5//

慎言其余/2·18//

慎行其余/2·18//

其余则月至焉而已矣/6·7//

其余不足观也已/8·12//

不志于谷/8·13//

谷/14·1//

谷/14·1//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17·20//

五谷不分/18·7//

怨是用希/5·23//

鼓瑟希/11·24//

盖十世希不失矣/16·2//

五世希不失矣/16·2//

三世希不失矣/16·2//

居必迁坐/10·7//

席不正不坐/10·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1·24//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14·26//

皆坐/15·42//

吾党之小子狂简/5·22//

狂而不直/8·16//

必也狂狷乎/13·21//

狂者进取/13·21//

其蔽也狂/17·7//

古之狂也肆/17·15//

今之狂也荡/17·1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18·5//

犹吾大夫崔子也/5·19//

犹吾大夫崔子也/5·19//

尧舜其犹病诸/6·30//

文莫吾犹人也/7·34//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8·17//

回也视予犹父也/11·10//

予不得视犹子也/11·10//

过犹不及/11·15//

文犹质也/12·8//

质犹文也/12·8//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矣/12·8//

二吾犹不足/12·9//

吾犹人也/12·14//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14·38//

尧舜其犹病诸/14·44//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15·26//

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17·9//

其犹穿窬之盗也欤/17·11//

犹贤乎已/17·21//

来者犹可追也/18·5//

犹可逾也/19·24//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19·25//

犹之与人也/20·9//

夷狄之有君/3·5//

虽之夷狄/13·19//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3·17//

失饪不食/10·8//

饭疏食饮水/7·16//

先饭/10·19//

饭疏食/14·10//

下而饮/3·7//

一箪食一瓢饮/6·11//

饭疏食饮水/7·16//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8·22//

乡人饮酒/10·13//

焉能系而不食/17·6//

龟玉毁于椟中/16·1//

民免而无耻/2·3//

免于刑戮/5·2//

难乎免于今之世矣/6·16//

罔之生也幸而免/6·19//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8·4//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7·20//

犁牛之子骍且角/6·6//

冶(见“公冶长”)

亡状者乎/11·19//

言可复也/1·12//

敏于事而慎于言/1·13//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14//

一言以蔽之/2·2//

吾与回言/2·9//

其言从之/2·13//

慎言其余/2·18//

言寡尤/2·18//

始可与言诗已矣/3·8//

夏礼吾能言之/3·9//

殷礼吾能言之/3·9//

古者言之不出/4·2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可使与宾客言也/5·8//

听其言而信其行/5·10//

听其言而观其行/5·10//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5·13//

巧言令色足恭/5·25//

盍各言尔志/5·26//

雍之言然/6·2//

子所雅言/7·18//

皆雅言也/7·18//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7·30//

曾子言曰/8·5//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5//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9·1//

法语之言/9·23//

巽与之言/9·23//

便便言/10·1//

似不能言者/10·1//

与下大夫言/10·2//

与上大夫言/10·2//

其言似不足者/10·4//

食不语寝不言/10·10//

不疾言/10·31//

言语宰我子贡/11·2//

于吾言无所不悦/11·3//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1·4//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11·7//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1·13//

亦各言其志也/11·24//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1·24//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1·24//

其言不让/11·24//

非礼勿言/12·1//

仁者其言也讱/12·3//

其言也讱/12·3//

言之得无讱乎/12·3//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

/12·12//

察言而观色/12·20//

富哉言乎/12·22//

名不正则言不顺/13·3//

言不顺则事不成/13·3//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13·3//

言之必可行也/13·3//

君子于其言/13·3//

诚哉是言也/13·11//

一言而兴邦/13·15//

言不可以若是/13·15//

人之言曰/13·15//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13·15//

一言而丧邦/13·15//

言不可以若是/13·15//

人之言曰/13·15//

唯其言而莫予违也/13·15//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13·15//

言必信/13·20//

南人有言曰/13·22//

危言危行/14·4//

危行言逊/14·4//

有德者必有言/14·5//

有言者不必有德/14·5//

没齿无怨言/14·10//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14·13//

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14·14//

夫子时然后言/14·14//

人不厌其言/14·14//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14·20//

其言之不怍/14·21//

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14·29//

其次避言/14·39//

三年不言/14·42//

言忠信/15·6//

言不忠信/15·6//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15·8//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15·8//

失言/15·8//

亦不失言/15·8//

言不及义/15·17//

君子不以言举人/15·23//

不以人废言/15·23//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15·24//

巧言乱德/15·27//

与师言之道欤/15·42

周任有言曰/16·1//

且尔言过矣/16·1//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16·6//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16·6//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16·6//

畏圣人之言/16·8//

侮圣人之言/16·8//

言思忠/16·10//

无以言也/16·13//

予与尔言/17·1//

偃之言是也/17·3//

前言戏之耳/17·3//

有是言也/17·6//

汝闻六言六蔽矣乎/17·7//

巧言令色鲜有仁/17·16//

予欲无言/17·18//

子如不言/17·18//

天何言哉/17·18//

天何言哉/17·18//

欲与之言/18·5//

不得与之言/18·5//

言中伦/18·8//

隐居放言/18·8//

听其言也厉/19·9//

言游过矣/19·12//

君子一言以为智/19·25//

一言以为不智/19·25//

言不可不慎也/19·25//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20·10//

微生亩谓孔子曰/14·34//

弃而违之/5·19//

不可弃也/13·19//

是谓弃之/13·30//

德之弃也/17·13//

则不弃也/18·10//

发愤忘食/7·19//

乐以忘忧/7·19//

一朝之忿忘其身/12·21//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14·13//

月无忘其所能/19·5//

使骄且吝/8·12//

出纳之吝/20·9//

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19·12//

大德不逾闲/19·11//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4·5//

吾无间然矣/8·22//

吾无间然矣/8·22//

病间/9·12//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1·4//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11·24//

以季孟之间待之/18·3//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6·9//

闵子骞曰/6·9//

德行颜渊闵子骞/11·2//

孝哉闵子骞/11·4//

闵子骞侍侧/11·12//

闵子骞曰/11·13//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3·13//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1·5//

有事弟子服其劳/2·8//

弟子孰为好学/6·3//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5//

召门弟子曰/8·4//

谓门弟子曰/9·2//

弟子孰为好学/11·6//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子言/11·4//

(又见“兄弟”)

孔子沐浴而朝/14·22//

同类推荐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英美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英美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在当代英美哲学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哈维、卡利尼科斯、施韦卡特、马尔库塞、伊格尔顿、弗洛姆、柯亨、威廉斯、罗默、吉登斯、福斯特、詹姆逊等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提出了比较系统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伦理思想维度在当代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极大拓展。他们从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著述中吸取伦理思想智慧,对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进行伦理审视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合道德性和西方人在垄断资本主义下的道德生活状况,并就如何消解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合道德性以及如何改善当代西方人的道德生活状况建言立论,从而使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当代英美哲学园地里占据了重要地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道德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 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提案,填不完的报表,赶不完的进度,参加不完的各种聚会……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你会不会有一点担心:我会不会在无尽的忙碌中不小心弄丢了自己?
  • 论爱美

    论爱美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改变万千年轻人看待生活的方式。爱美,才能真正感受到驻留在世界的中心。那些人们喜爱的东西,那些歌曲、风景或者姿态,它们的美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印记。在美里面有种东西,能让它与死亡抗衡,甚至比死亡更强大。这便是美对我们所做的——让我们停下脚步,让我们怀疑,让我们觉醒,重新给我们力量。美是一个个刹那的停歇,在那一刻你会返回最初的自己,你仿佛被抛向远方,却又唤起当下;只是一瞬,却又仿佛触到了永恒。在这瞬间的永恒里,你超越了禁锢你的现实,获得了自由。只有通过爱美,才能真正感受自己驻留在这个世界中。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竟然是只狐狸

    我竟然是只狐狸

    ‘今生做了这么多错事,来世该如何偿还,怎样才能找到你!’舒念在沉入海里的那一刹那,心里无比的悲哀,她不怕死,只是怕忘记他,忘记找到他这件事!或许是有神仙的吧?或许是存在时空的吧?或许后悔是来的及的吧?。。。那么请带我回去那个有他的地方。。。
  • 穿越:逆天四小姐

    穿越:逆天四小姐

    当腹黑狡诈的现代赏金猎人,重身在胆小怯懦的花痴嫡女身上,她誓将伪装到底。呆萌小茉莉,冷傲雪莲花,热火红玫瑰……各种角色信手拈来。佛曰:辱我者,砍之!他们人面兽心,他自然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只是,某只妖孽,你为何一边陪我演戏,一边伪装成忠犬,掐断我的朵朵桃花……
  • 不务正业的魔王大人

    不务正业的魔王大人

    作为魔王,谢飞白委实活的憋屈。她爷爷的属下,辈分太高,年纪太大,她不能管也管不住,反而还要被他们管。她爹的属下,戏精,面瘫,爱好染头……总之来说,每一个都非常有个性。而她唯二的属下,一个是有人界文字阅读障碍的妖;另一个则是,只会唱戏,没什么用的百年老鬼。他们两个,甚至连魔都不是。这样一群看似不靠谱的妖、魔、鬼,在人界开始了鸡飞狗跳的生活……
  • 哥哥属狼:夫人我好饿

    哥哥属狼:夫人我好饿

    他是她的大哥哥,世家豪门。却独宠筱宁。“君少,少夫人出去逛街了”某毒傲娇抬眸:“派人跟着”“君少,少夫人去山上了”某个颜如玉的腹黑男:“派人跟着”“君少,少夫人说她要上天”某个毒傲娇加腹黑男:“派人跟着”慕筱宁:“君文懿,你个变态,跟你的大头鬼!”君少勾起唇角:“去把大头鬼找来。”筱宁:“......”君少摸摸筱宁的头:“玩够了吗,我带你玩玩怎么样”某污女:“我错了,文懿”君少:“叫好听点”筱宁:“好听点”君少欺身压来:“嗯?”筱宁:“我最最亲爱的文懿”君少:“不对”筱宁:“我亲爱的举世无双的宇宙最帅的懿懿~”君少抱起筱宁:“我说我要你叫得好听点,叫‘啊——’会不会”......
  • 友石山人遗稿

    友石山人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上你的声音

    爱上你的声音

    故事缘起于美丽的爱情。在童蕊的初恋意外身亡十年之后,薛子林出现在她的生命里。他有着和她的初恋男友酷似的面容,他们的相遇,是偶然还是宿命?对薛子林的无法抗拒、对钟阳的无奈背叛,被情敌绑架、陷害,被母亲指责……童蕊陷入深深的感情漩涡。童蕊和薛子林的爱情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然而在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爱情即将修成正果之时,童蕊的身世之谜如抽丝剥茧被层层揭开,薛家和童家三代人泣血的爱情、曲折的人生深深触动着人的心灵。真真假假,猝不及防,她该如何走出阴霾,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由姐姐童蕊和妹妹童瑶的浪漫爱情为主线徐徐展开,童蕊与薛子林、钟阳、薛子扬、藤崎夏美之间,童瑶和沈逸州、林鹏之间都产生复杂的情感纠葛,在他们激烈的情感挣扎中充分展现了个人的善恶美丑,道德与正义,以及人性的真实。——爱上你的声音,爱上你的全部。你,是我永远的沧海。
  •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不在梅边在柳边

    蒲刃在树仁大学读书期间与本校柳教授女儿柳乔乔相爱。毕业后,柳教授以蒲刃性格有缺陷为由,将女儿嫁给了蒲刃的同学兼好友冯渊雷。蒲刃毕业后,留在树仁大学任教,几十年后成为了一名物理学教授。这天,他突然接到了几十年没曾联系的柳乔乔的电话,知道冯渊雷因车祸死了。柳乔乔十分悲伤,面容憔悴。几天后,蒲刃接收到一封冯渊雷生前设定的一封邮件,说如果自己发生事故死掉,就一定是被谋杀的,杀死他的人叫贺武平,让蒲刃帮他申冤报仇。蒲刃就此展开了追查……冯渊雷的死,让蒲刃有了与柳乔乔复合的可能。可是在追查冯渊雷死因的时候,一个明艳、干练、阴狠的女人梅金闯进了他们的生活,使一切变得复杂起来。
  • 天藤

    天藤

    东神洲易算神宫保有一块上古残破龟甲,上绘一座城、一座上、一条河。历代易算子凭此窥探天机,所得天机图六十四副。据传得此六十四副图者,可得未来天道大势。
  • 揭秘神奇的宇宙

    揭秘神奇的宇宙

    本书介绍了天文学的知识和观测方法,神秘的宇宙、太阳系、壮丽璀璨的星空、天文观测常识、天文观测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