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9000000053

第53章 论语通检(11)

德行/11·2//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11·7//

吾不可以徒行也/11·7//

子路行行如也/11·12//

闻斯行诸/11·20//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11·20//

闻斯行诸/11·20//

闻斯行之/11·20//

由也问闻斯行诸/11·20//

求也问闻斯行诸/11·20//

闻斯行之/11·20//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行之以忠/12·15//

色取仁而行违/12·20//

言之必可行也/13·3//

不令而行/13·6//

樊迟问行/13·19//

行己有耻/13·20//

行必果/13·20//

不得中行而与之/13·21//

克伐怨欲不行焉/14·2//

危言危行/14·4//

危行言逊/14·4//

行人子羽修饰之/14·9//

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14·29//

道之将行也欤/14·38//

见其与先生并行也/14·46//

明日遂行/15·1//

子张问行/15·6//

行笃敬/15·6//

虽蛮貊之邦行矣/15·6//

行不笃敬/15·6//

虽州里行乎哉/15·6//

夫然后行/15·6//

行夏之时/15·11//

好行小慧/15·17//

礼以行之/15·18//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15·24//

斯亦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

/15·25//

行义以达其道/16·11//

能行五者于天下/17·5//

四时行焉/17·18//

孔子行/18·3//

孔子行/18·4//

子路行以告/18·7//

至则行矣/18·7//

行其义也/18·7//

道之不行/18·7//

行中虑/18·8//

行中清/18·8//

导之斯行/19·25//

四方之政行矣/20·5//

绘事后素/3·8//

礼后乎/3·8//

夏后氏以松/3·21//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5·20//

非敢后也/6·15//

先难而后获/6·22//

而后和之/7·33//

而今而后/8·4//

死而后已/8·8//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9·5//

忽焉在后/9·11//

后生可畏/9·2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7//

衣前后襜如也/10·3//

翔而后集/10·32//

后进于礼乐/11·1//

以吾从大夫之后也/11·7//

颜渊后/11·21//

曾皙后/11·24//

先事后得/12·21//

必世而后仁/13·12//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14·15//

以吾从大夫之后/14·22//

以吾从大夫之后/14·22//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15·38//

后世必为子孙忧/16·1//

子路从而后/18·7//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19·10//

信而后谏/19·10//

孰后倦焉/19·12//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20·2//

又见(“然后”)

奡荡舟/14·6//

裨谌草创之/14·9//

如会同/11·24//

宗庙会同/11·24//

以文会友/12·24//

苟合矣/13·8//

桓公九合诸侯/14·17//

泛爱众而亲人/1·5//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2·1//

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6·30//

吾从众/9·3//

虽违众/9·3//

选于众/12·22//

选于众/12·22//

众好之/15·28//

众恶之/15·28//

宽则得众/17·5//

君子尊贤而容众/19·3//

宽则得众/20·8//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20·9//

非帷裳必杀之/10·6//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12·19//

子为政焉用杀/12·19//

亦可以胜残去杀矣/13·11//

桓公杀公子纠/14·17//

桓公杀公子纠/14·18//

有杀身以成仁/15·9//

杀鸡为黍而食之/18·7//

不教而杀谓之虐/20·9//

食旨不甘/17·20//

式负版者/10·27//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13·4//

君子无所争/3·7//

其争也君子/3·7//

君子矜而不争/15·22//

见贤易色/1·6//

色难/2·8//

无喜色/5·19//

无愠色/5·19//

巧言令色足恭/5·25//

正颜色/8·5//

色勃如也/10·3//

色勃如也/10·4//

逞颜色/10·4//

勃如战色/10·5//

享礼有容色/10·5//

色恶不食/10·8//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10·28//

色斯举矣/10·32//

察言而观色/12·20//

色取仁而行违/12·20//

东里子产润色之/14·9//

其次避色/14·3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5·13//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16·6//

戒之在色/16·7//

色思温/16·10//

色厉而内荏/17·11//

巧言令色鲜有仁/17·16//

恶乎成名/4·5//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8·19//

博学而无所成名/9·2//

正名乎/13·3//

奚其正名/13·3//

名不正则言不顺/13·3//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13·3//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5·20//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7·8//

各于其党/4·7//

盍各言尔志/5·26//

雅颂各得其所/9·15//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11·7//

亦各言其志也/11·24//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1·24//

多闻阙疑/2·18//

多见阙殆/2·18//

多怨/4·12//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7·29//

多见而识之/7·29//

以多问于寡/8·6//

何其多能也/9·6

又多能也/9·6//

故多能鄙事/9·6//

多乎哉/9·6//

不多也/9·6//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8//

不多食/10·8//

虽多亦奚以为/13·5//

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15·3//

友直友谅友多闻/16·4//

乐多贤友/16·5//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7·8//

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

危邦不入/8·14//

危言危行/14·4//

危行言逊/14·4//

见危授命/14·13//

危而不持/16·1//

士见危致命/19·1//

造次必于是/4·5//

知之次也/7·29//

敢问其次/13·20//

敢问其次/13·20//

抑亦可以为次矣/13·20//

其次避地/14·39//

其次避色/14·39//

其次避言/14·39//

次也/16·9//

又其次也/16·9//

如履薄冰/8·4//

及其壮也/16·7//

齐之以刑/2·3//

齐之以礼/2·3//

见贤思齐焉/4·17//

崔子弑齐君/5·19//

子华使于齐/6·4//

赤之适齐也/6·4//

齐一变至于鲁/6·24//

子之所慎齐战疾/7·13//

子在齐闻韶/7·14//

子见齐衰者/9·10//

摄齐升堂/10·4//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10·26//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12·11//

齐桓公正而不谲/14·16//

齐景公有马千驷/16·12//

齐景公待孔子/18·3//

齐人馈女乐/18·4//

太师挚适齐/18·9//

(又见“叔齐”)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3//

与朋友交而有信/1·6//

晏平仲善与人交/5·17//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19·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4·9//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5·26//

衣轻裘/6·4//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8·22//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9·10//

衣敝缊袍/9·26//

与衣狐貉者立/9·26//

衣前后襜如也/10·3//

缁衣羔裘/10·6//

素衣麛裘/10·6//

黄衣狐裘/10·6//

必有寝衣/10·6//

斋必有明衣/10·7//

食夫稻衣夫锦/17·20//

君子正其衣冠/20·9//

不亦悦乎/1·1//

不亦乐乎/1·1//

不亦君子乎/1·1//

亦不行也/1·11//

亦可宗也/1·12//

亦足以发/2·9//

是亦为政/2·21//

管氏亦树塞门/3·22//

管氏亦有反坫/3·22//

吾亦欲无加诸人/5·12//

丘亦耻之/5·25//

丘亦耻之/5·25//

不亦可乎/6·2//

亦可以弗畔矣夫/6·27//

吾亦为之/7·12//

乐亦在其中矣/7·16//

亦可以无大过矣/7·17//

君子亦党乎/7·32//

不亦重乎/8·8//

不亦远乎/8·8//

斯亦不足畏也已/9·22//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11·7//

亦不入于室/11·18//

亦不从也/11·22//

亦各言其志也/11·24//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1·24//

亦奚以为/13·5//

亦可以胜残去杀矣/13·11//

不亦善乎/13·15//

抑亦可以为次矣/13·20//

亦可以即戎矣/13·29//

亦可以为成人矣/14·13//

亦可以为成人矣/14·13//

抑亦先觉者/14·33//

君子亦有穷乎/15·2//

亦不失言/15·8//

亦祗以异/16·12//

子亦有异闻乎/16·13//

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16·14//

赐也亦有恶也/17·23//

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

不亦宜乎/19·23//

舜亦以命禹/20·1//

斯不亦惠而不费乎/20·9//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20·9//

斯不亦威而不猛乎/20·9//

产(见“子产”)

临之以庄则敬/2·20//

卞庄子之勇/14·13//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15·33//

庄以莅之/15·33//

孟庄子之孝也/19·18//

子禽问于子贡曰/1·9//

子贡问曰/1·14//

孟懿子问孝/2·5//

孟孙问孝于我//

孟武伯问孝,/2·6//

子游问孝/2·7//

子夏问孝/2·8//

子贡问君子/2·13//

子张问干禄/2·18//

哀公问曰/2·19//

季康子问/2·20//

子张问十世可知欤/2·23//

林放问礼之本/3·4//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3·8//

或问禘之悦/3·11//

王孙贾问曰/3·13//

子入太庙每事问/3·15//

入太庙每事问/3·15//

定公问君使臣/3·19//

哀公问主于宰我/3·21//

门人问曰何谓也/4·15//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5·4//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5·8//

又问/5·8//

子贡问曰/5·15//

不耻下问/5·15//

子张问曰/5·19//

仲弓问子桑伯子/6·2//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6·3//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

/6·8//

子问之/6·10//

樊迟问智/6·22//

问仁/6·22//

宰我问曰/6·26//

吾将问之/7·15//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7·19//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7·32//

孟敬子问之/8·5//

以能问于不能/8·6//

以多问于寡/8·6//

太宰问于子贡曰/9·6//

有鄙夫来问于我/9·8//

问人于他邦/10·15//

不问马/10·17//

入太庙每事问/10·22//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11·6//

季路问事鬼神/11·11//

敢问死/11·11//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11·15//

子张问善人之道/11·18//

子路问闻斯行诸/11·20//

冉有问闻斯行诸/11·20//

由也问闻斯行诸/11·20//

求也问闻斯行诸/11·20//

敢问/11·20//

季子然问/11·22//

吾以子为异之问/11·22//

曾由与求之问/11·22//

颜渊问仁/12·1//

请问其目/12·1//

仲弓问仁/12·2//

司马牛问仁/12·3//

司马牛问君子/12·4//

子张问明/12·6//

子贡问政/12·7//

哀公问于有若曰/12·9//

子张问崇德辨惑/12·10//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12·11//

子张问政/12·15//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12·17//

问于孔子/12·18//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12·19//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12·20//

敢问崇德修慝辨惑/12·21//

善哉问/12·21//

樊迟问仁/12·22//

问智/12·22//

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12·22//

子贡问友/12·23//

子路问政/13·1//

问政/13·2//

定公问一言而兴邦/13·15//

叶公问政/13·16//

问政/13·17//

樊迟问行/13·19//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13·20//

敢问其次/13·20//

敢问其次/13·20//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13·24//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13·28//

宪问耻/14·1//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14·6//

或问子产/14·10//

问子西/14·10//

问管仲/14·10//

子路问成人/14·13//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14·14//

子路问事君/14·23//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14·26//

子路问君子/14·44//

或问之曰/14·46//

卫灵公问阵于孔子/15·1//

子张问行/15·6//

子贡问为人/15·10//

颜渊问为邦/15·11//

子贡问曰/15·24//

子张问曰/15·42//

疑思问/16·10//

陈亢问于伯鱼曰/16·13//

问一得三/16·13//

子张问仁于子/17·5//

请问之/17·5//

宰我问/17·20//

子路问曰/17·22//

使子路问津焉/18·6//

问于桀溺/18·6//

子路问曰/18·7//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19·3//

切问而近思/19·6//

问于曾子/19·19//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19·22//

子张问于孔子曰/20·9//

虽州里行乎哉/15·6//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3·17//

尔爱其羊/3·17//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矣/12·8//

其父攘羊/13·18//

见其与先生并行也/14·46//

难与并为仁矣/19·16//

关雎乐而不淫/3·20//

关雎之乱/8·15//

诲汝知乎/2·17//

汝弗能救欤/3·6//

汝器也/5·4//

汝与回也孰愈/5·9//

吾与汝俱弗如也/5·9//

今汝画/6·12//

汝得人焉尔乎/6·14//

汝奚不曰/7·19//

吾以汝为死矣/11·21//

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15·3//

汝闻六言六蔽矣乎/17·7//

吾语汝/17·7//

汝为周南召南矣乎/17·9//

于汝安乎/17·20//

汝安则为之/17·20//

今汝安/17·20//

汤有天下/12·22//

见不善如探汤/16·11//

汤曰/20·2//

守死善道/8·14//

仁不能守之/15·33//

仁能守之/15·33//

仁能守之/15·33//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6·1//

宅不处仁4·1//

居无求安/1·13//

察其所安/2·10//

仁者安仁/4·2//

老者安之/5·26//

恭而安/7·39//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1·24//

修己以安人/14·44//

修己以安百姓/14·44//

修己以安百姓/14·44//

不患寡而患不安/16·1//

安无倾/16·1//

既来之则安之/16·1//

于汝安乎/17·20//

安/17·20//

汝安则为之/17·20//

居处不安/17·20//

今汝安/17·20//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8·3//

兴于诗/8·9//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13·3//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13·3//

一言而兴邦/13·15//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13·15//

莫能兴/15·2//

诗可以兴/17·8//

兴灭国/20·6//

学之不讲/7·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刚毅木讷近仁/13·27//

论笃是与/11·19//

世叔讨论之/14·9//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7//

听讼吾犹人也/12·14//

使无讼乎/12·14//

子行三军则谁与/7·11//

三军可夺帅也/9·25//

王孙贾治军旅/14·20//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15·1//

吾不如老农/13·4//

君子不弛其亲/18·10//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1·9//

攻乎异端/2·16//

吾以子为异之问/11·22//

异乎三子者之僎/11·24//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13·18//

亦祗以异/16·12//

子亦有异闻乎/16·13//

称诸异邦曰寡小君/16·14//

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16·14//

我则异于是/18·8//

异乎吾所闻/19·3//

导千乘之国/1·4//

导之以政/2·3//

导之以德/2·3//

忠告而善导之12·23//

导之斯行/19·25//

事君尽礼/3·18//

子谓韶尽美矣/3·25//

又尽善矣/3·25//

谓武尽美矣/3·25//

未尽善也/3·25//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8·22//

迅雷风烈必变/10·29//

卫灵公问阵于孔子/15·1//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

/16·12//

阳货第十七/17·//

阳货欲见孔子/17·1//

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18·9//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19·19//

没阶趋/10·4//

朝服而立于阼阶/10·14//

及阶/15·42//

子曰阶也/15·42//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19·25//

高宗谅阴/14·41//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14·15//

如切如磋/1·14//

如琢如磨/1·14//

譬如北辰/2·1//

如愚/2·9//

人而不仁如礼何/3·3//

人而不仁如乐何/3·3//

不如诸夏之亡也/3·5//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6//

其如示诸斯乎/3·11//

祭鬼如鬼在/3·12//

祭神如神在/3·12//

祭如不祭/3·12//

始作翕如也/3·23//

从之纯如也/3·23//

皦如也/3·23//

绎如也/3·23//

如礼何/4·13//

弗如也/5·9//

吾与汝俱弗如也/5·9//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5·28//

不如丘之好学也/5·28//

如有复我者/6·9//

知之者不如好者/6·20//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20//

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6·30//

申申如也/7·4//

夭夭如也/7·4//

如不可求/7·12//

于我如浮云/7·16//

桓魋其如予何/7·23//

如临深渊/8·4//

如履薄冰/8·4//

如周公之才之美/8·12//

学如不及/8·17//

匡人其如予何/9·5//

我空空如也/9·8//

如有所立/9·11//

逝者如斯夫/9·17//

譬如为山/9·18//

譬如平地/9·18//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9·22//

毋友不如己者/9·24//

恂恂如也/10·1//

侃侃如也/10·2//

訚訚如也/10·2//

踧踖如也/10·2//

与与如也/10·2//

同类推荐
  • 周易智慧

    周易智慧

    《周易》这部书,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本书是中国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的著作,是20世纪40年代所著《贞元六书》之一,写于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探讨当时社会中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寻找中国现代化及通向自由之路,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涉及诸多近代社会现象,以“理”探讨解决问题,富有丰富哲学意义,给人启迪。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热门推荐
  • 古堡启示录

    古堡启示录

    神秘未知的森之古堡,笼罩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无尽的树木掩盖之下,是怎样的神奇瑰丽;那深处迷雾当中,红色的妖艳之光又预示着什么?被莫名规则束缚着的种族们仍在无力的抗争着,三大伟人的伫立,那深邃的眼神能否看清古堡当中最莫测的存在......活着?还是死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缔造商业奇迹的经营智慧书

    缔造商业奇迹的经营智慧书

    本书是对世界级管理大师和企业家经营理念及成功经营故事的整合与浓缩,从经营战略、经营决策、领导力、企业文化、聚才用人、危机应对、资本运筹、竞争谋略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世界级强势企业的经营精髓和实践精华,辅以凝练深入的“智慧点拨”和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指导”,分析得失成败,总结计策谋略,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每章之末又特别编排了类似全景概览的“领衔思想”部分,为读者提供对照的理论索引,使读者能够更清晰透彻地领悟经营思想。
  • 反派BOSS之她才是反派

    反派BOSS之她才是反派

    苏磬愋因为时运不济,在出门后因为“意外”身亡。原以为就此别过这苍凉人世,却不想被迫绑定系统,就此穿梭各个世界。为的就是拯救反派BOSS的心愿任务。在系统每每担心之际,都会被苏磬愋问上一句,“谁才是真正的反派?”无论哪一个世界,我们最终都会相遇。本文甜宠且1V1,可尽情陷入狗粮的喂养之中。
  • 禁忌之恋琴

    禁忌之恋琴

    当我拨开眼前的迷雾后,我以为我看清了世界,但,即使我死了,这个世界依然被迷雾笼罩
  • 超异能之非人哉

    超异能之非人哉

    也算是我心里想了三年的中二故事吧,个人觉得蛮有意思的
  • 海贼之念念果实

    海贼之念念果实

    一念控物,一念生火,一念万物现!备注:群号:878561243
  • 以你为名的救赎

    以你为名的救赎

    他们初识时,都看对方很不顺眼,她处处与他做对,他也一度认为她很幼稚。却不知,他是她内心最深处的思念。
  • 高冷校草:转个路角遇天使

    高冷校草:转个路角遇天使

    那一年她九岁遇见了一个帮助她的天使,本想好好报答却在第二天下午飞去美国看亲人……他当天收下她给他的一个手链说要一定不要忘记她……几年后在次相遇,可惜她忘记了他就是当年的那个祁天使,那天下午他把她推到墙上说:“是你吗?那年的小女孩?”她瞟了一个白眼送他一个过肩摔说:“喂喂,校草大人你的脑袋出现幻想症了我劝你还是去看看医生吧!”冷栎祁:好很好你等着我会让你这辈子都忘不了我!【百分九十全算宠文偶尔虐一虐的啦~作者QQ3393086533】
  • 叛逆少女.

    叛逆少女.

    简述:一个名叫常碧曼的高一女孩,主题内容是:一个名叫常碧曼的高一女孩,本来是年级的拔尖,因为父母总是拿学习逼迫她,总拿第一名威胁她常碧曼因受不了这些压力,所以与他的父母进行抵抗,最后渐渐变成吸烟,喝酒,泡网吧,早恋…直到最后因学习太差,男方父母看不上,导致失恋,最后她跳楼自杀全过程…………【虐心ing】【哲理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