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9000000048

第48章 论语通检(6)

苟志于仁矣/4·4//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4·5//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4·5//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4·6//

好仁者无以尚之/4·6//

恶不仁者/4·6//

其为仁也/4·6//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4·6//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4·6//

雍也仁而不佞/5·5//

不知其仁/5·5//

子路仁乎/5·8//

不知其仁也/5·8//

不知其仁也/5·8//

不知其仁也/5·8//

仁矣乎/5·19//

焉得仁/5·19//

仁矣乎/5·19//

焉得仁/5·19//

其心三月不违仁/6·7//

问仁/6·22//

可谓仁矣/6·22//

可谓仁乎/6·30//

何事于仁/6·30//

夫仁者/6·30//

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依于仁/7·6//

求仁而得仁/7·15//

仁远乎哉/7·31//

我欲仁斯仁至矣/7·31//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7·35//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8·3//

仁以为己任/8·8//

人而不仁/8·1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9·1//

颜渊问为仁/12·1//

克己复礼为仁/12·1//

天下归仁焉/12·1//

为仁由己/12·1//

仲弓问仁/12·2//

司马牛问仁/12·3//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12·3//

色取仁而行违/12·20//

樊迟问仁/12·22//

不仁者远矣/12·22//

不仁者远矣/12·22//

以友辅仁/12·24//

必世而后仁/13·12//

刚毅木讷近仁/13·27//

可以为仁矣乎/14·2//

仁则吾不知也/14·2//

有勇者不必仁/14·5//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14·7//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14·7//

仁人也/14·10//

曰未仁乎/14·17//

如其仁如其仁/14·17//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15·9//

有杀身以成仁/15·9//

友其士之仁者/15·10//

智及之仁不能守之/15·33//

智及之仁能守之/15·33//

智及之仁能守之/15·33//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15·35//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15·35//

当仁不让于师/15·36//

可谓仁乎/17·1//

子张问仁于子/17·5//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17·5//

好仁不好学/17·7//

鲜有仁/17·16//

予之不仁也/17·20//

殷有三仁焉/18·1//

仁在其中矣/19·6//

然而未仁/19·15//

难与并为仁矣/19·16//

不如仁人/20·4//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20·9//

仁者

仁者安仁/4·2//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仁者乐山/6·23//

仁者静/6·23//

仁者寿/6·23//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人焉/6·2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6·30//

仁者不忧/9·28//

仁者其言也讱/12·3//

仁者必有勇/14·5//

管仲非仁者欤/14·18//

仁者不忧/14·30//

片言可以折狱者/12·12//

冉有仆/13·9//

仍旧贯而可/11·13//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3·22//

管氏亦有反坫/3·22//

孟之反不伐/6·15//

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7·8//

必使反之/7·33//

唐棣之华翩其反而/9·30//

小人反是/12·16//

巧笑倩兮/3·8//

美目盼兮/3·8//

素以为绚兮/3·8//

凤兮凤兮/18·5//

父在观其志/1·10//

父没观其行/1·10//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1·10//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4·20//

回也视予犹父也/11·10//

弑父与君亦不从也/11·2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父不父/12·11//

子夏为莒父宰/13·17//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13·18//

父为子隐/13·18//

子为父隐/13·18//

迩之事父/17·8//

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19·18//

父母

事父母能竭其力/1·6//

父母唯其疾之忧/2·6//

事父母几谏/4·18//

父母在不远游/4·19//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4·21//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1·4//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7·20//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0//

何必去父母之邦/18·2//

父兄

入则事父兄/9·16//

有父兄在/11·20//

有父兄在/11·20//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其言从之/2·13//

吾从周/3·14//

从之纯如也/3·23//

从者见之/3·24//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4·18//

从我者其由欤/5·7//

其从之也/6·26//

闻义不能从/7·3//

从吾所好/7·12//

择其善者而从之/7·22//

择其善者而从之/7·29//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8·6//

吾从众/9·3//

吾从下/9·3//

虽欲从之/9·11//

能无从乎/9·23//

从而不改/9·23//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11·1//

从我于陈蔡者/11·2//

以吾从大夫之后也/11·7//

从者曰子恸矣/11·9//

然则从之者欤/11·22//

弑父与君亦不从也/11·22//

主忠信从义/12·10//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12·21//

虽令不从/13·6//

以吾从大夫之后/14·22//

以吾从大夫之后/14·22//

从者病/15·2//

好从事而亟失时/17·1//

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18·6//

岂若从避世之士哉/18·6//

子路从而后/18·7//子

从政

于从政乎何有/4·13//

仲由可使从政也欤/6·8//

于从政乎何有/6·8//

可使从政也欤/6·8//

于从政乎何有/6·8//

可使从政也欤/6·8//

于从政乎何有/6·8//

于从政乎何有/13·13//

今之从政者何如/13·20//

今之从政者殆而/18·5//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20·9//

斯可以从政矣/20·9//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2·7//

今吾于人也/5·10//

今也则未闻好学者也/6·3//

今汝画/6·12//

难乎免于今之世矣/6·16//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8·4//

今也纯/9·3//

今拜乎上/9·3//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9·22//

今也则亡/11·6//

今由与求也/11·22//

今之从政者何如/13·20//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14·13//

民到于今受其赐/14·18//

今之学者为人/14·25//

今亡矣夫/15·26//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6·1//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16·1//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16·1//

民到于今称之/16·12//

今也或是之亡也/17·15//

今之狂也荡/17·15//

今之矜也忿戾/17·15//

今之愚也诈而已/17·15//

今汝安则为之17·20//

今之从政者殆而/18·5//

凶服者式之/10·27//

三分天下有其二/8·21//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6·1//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8·7//

相维辟公/3·2//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6·14//

出则事公卿/9·16//

入公门鞠躬如也/10·4//

祭于公/10·9//

公曰善哉/12·11//

与文子同升诸公/14·19//

公曰告夫三子/14·22//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16·3//

公则民悦/20·8//

公冶长

公冶长第五/5·//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5·1//

公西华

公西华曰/7·35//

公西华曰/11·2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1·24//

公子荆

子谓卫公子荆/13·8//

公绰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4·12//

公绰之不欲/14·13//

公叔文子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14·14//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14·19//

公明贾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14·14//

公明贾对曰/14·14//

公子纠

桓公杀公子纠/14·17//

桓公杀公子纠/14·18//

公伯寮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14·38//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14·38//

公伯寮其如命何/14·38//

公山

公山不扰以费畔/17·4//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17·4//

公孙朝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19·22//

(又见“哀公”、“定公”、“齐景公”、“周公”、“简公”、“鲁公”之属)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6·7//

其余则月至焉而已矣/6·7//

三月不知肉味/7·14//

吉月必朝服而朝/10·6//

期月而已可也/13·10//

月无忘其所能/19·5//

(又见“日月”)

孔子谓季氏/3·1//

季氏旅于泰山/3·6//

夏后氏以松/3·21//

管氏有三归/3·22//

管氏亦树塞门/3·22//

管氏亦有反坫/3·22//

管氏而知礼/3·22//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6·9//

季氏富于周公/11·16//

仲弓为季氏宰/13·2//

夺伯氏骈邑三百/14·10//

自孔氏/14·40//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14·41//

季氏第十六/16·//

季氏将伐颛臾/16·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16·1//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17·4//

若季氏则吾不能/18·3//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19·19//

虽欲勿用/6·6//

过则勿惮改/9·24//

非礼勿视/12·1//

非礼勿听/12·1//

非礼勿言/12·1//

非礼勿动/12·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

爱之能勿劳乎/14·8//

忠焉能勿诲乎/14·8//

勿欺之/14·2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24//

则哀矜而勿喜/19·19//

迅雷风烈必变/10·29//

风乎舞雩/11·24//

风也/12·19//

草上之风必偃/12·19//

凤鸟不至/9·9//

凤兮凤兮/18·5//

卞庄子之勇/14·13//

六十而耳顺/2·4//

可以托六尺之孤/8·7//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11·24//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11·24//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1·24//

汝闻六言六蔽矣乎/17·7//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5//

郁郁乎文哉/3·14//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15//

是以谓之文也/5·15//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5·19//

质胜文则野/6·18//

文胜质则史/6·18//

文质彬彬/6·18//

君子博学于文/6·27//

文行忠信/7·25//

文莫吾犹人也/7·34//

文不在兹乎/9·5//

天之将丧斯文也/9·5//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9·5//

天之未丧斯文也/9·5//

博我以文/9·11//

何以文为/12·8//

文犹质也/12·8//

质犹文也/12·8//

君子以文会友/12·24//

文之以礼乐/14·13//

可以为文矣/14·19//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15·26//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6·1//

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又见“臧文仲”、“晋文公”)

文献

文献不足故也/3·9//

文章

夫子之文章/5·13//

焕乎其有文章/8·19//

文王

文王既没/9·5//

文子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15//

陈文子有马十乘/5·19//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5·20//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14·14//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14·19//

与文子同升诸公/14·19//

文学

文学子游子夏/11·2//

文武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19·22//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19·22//

(见“陈亢”)

游必有方/4·19//

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且知方也/11·24//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11·24//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1·24//

血气方刚/16·7//

鼓方叔入于河/18·9//

(又“远方”、“四方”、“万方”)

甚于水火/15·35//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15·35//

钻燧改火/17·20//

为人谋而不忠乎/1·3//

礼之用和为贵1·11//

先王之道斯为美1·11//

曾是以为孝乎/2·8//

可以为师矣/2·11//

知之为知之/2·17//

不知为不知/2·17//

何为则民服/2·19//

子奚不为政/2·21//

奚其为为政/2·21//

见义不为/2·24//

素以为绚兮/3·8//

为力不同科/3·16//

人以为谄也/3·18//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3·22//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3·24//

为礼不敬/3·26//

里仁为美/4·1//

其为仁也/4·6//

能以礼让为国/4·13//

不能以礼让为国/4·13//

求为可知也/4·14//

可使为之宰也/5·8//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5·19//

弟子孰为好学/6·3//

冉子为其母请粟/6·4//

原思为之宰/6·5//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6·9//

善为我辞焉/6·9//

为君子儒/6·13//

无为小人儒/6·13//

子游为武城宰/6·14//

何为其然也/6·26//

中庸之为德也/6·29//

吾亦为之/7·12//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7·14//

夫子为卫君乎/7·15//

夫子不为也/7·15//

二三子以我为隐子乎/7·24//

亡而为有/7·27//

虚而为盈/7·27//

约而为泰/7·27//

为同姓/7·32//

抑为之不厌/7·35//

仁以为己任/8·8//

大哉尧之为君也/8·19//

唯天为大/8·19//

于斯为盛/8·20//

子路使门人为臣/9·12//

无臣而为有臣/9·12//

不为酒困/9·16//

譬如为山/9·18//

改之为贵/9·23//

绎之为贵/9·23//

红紫不以为亵服/10·6//

弟子孰为好学/11·6//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11·7//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11·7//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9//

鲁人为长府/11·13//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11·14//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11·16//

吾以汝为死矣/11·21//

吾以子为异之问/11·22//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11·23//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1·23//

由也为之/11·24//

求也为之/11·24//

愿为小相焉/11·24//

为国以礼/11·24//

赤也为之小/11·24//

孰能为之大/11·24//

克己复礼为仁/12·1//

为仁由己/12·1//

为之难/12·3//

何以文为/12·8//

仲弓为季氏宰/13·2//

请学为圃/13·4//

虽多亦奚以为/13·5//

善人为邦百年/13·11//

为君难/13·15//

为臣不易/13·15//

如知为君难也/13·15//

予无乐乎为君/13·15//

子夏为莒父宰/13·17//

父为子隐/13·18//

子为父隐/13·18//

抑亦可以为次矣/3·20//

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

不可以为卜筮/13·22//

可以为仁矣乎/14·2//

可以为难矣/14·2//

不足以为士矣/14·3//

为命/14·9//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4·12//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14·12//

亦可以为成人矣/14·13//

亦可以为成人矣/14·13//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14·15//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14·18//

可以为文矣/14·19//

则其为之也难/14·21//

古之学者为己/14·25//

今之学者为人/14·25//

夫子何为/14·26//

丘何为是栖栖者欤/14·34//

无乃为佞乎/14·34//

非敢为佞也/14·34//

何为其莫知子也/14·37//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14·40//

是为贼/14·45//

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15·3//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15·5//

夫何为哉/15·5//

颜渊问为邦/15·11//

君子义以为质/15·18//

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

先王以为东蒙主/16·1//

何以伐为/16·1//

后世必为子孙忧/16·1//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6·1//

斯为下矣/16·9//

吾其为东周乎/17·4//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17·5//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17·6//

汝为周南召南矣乎/17·9//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17·9//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17·20//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17·20//

汝安则为之/17·20//

故不为也/17·20//

今汝安则为之/17·20//

为之犹贤乎已/17·21//

君子义以为上/17·22//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17·22//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2//

恶绞以为智者/17·23//

恶不逊以为勇者/17·23//

恶讦以为直者/17·23//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17·24//

箕子为之奴/18·1//

柳下惠为士师/18·2//

夫执舆者为谁/18·6//

为孔丘/18·6//

子为谁/18·6//

为仲由/18·6//

孰为夫子/18·7//

杀鸡为黍而食之/18·7//

焉能为有/19·2//

焉能为亡/19·2//

是以君子不为也/19·4//

则以为厉己也/19·10//

则以为谤己也/19·10//

为难能也/19·15//

难与并为仁矣/19·16//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19·19//

无以为也/19·24//

子为恭也/19·25//

君子一言以为智/19·25//

一言以为不智/19·25//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20·10//

为人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1·2//

其为人之本欤/1·2//

其为人也/7·19//

子贡问为人/15·10//

为政

为政第二/2·//

为政以德/2·1//

子奚不为政/2·21//

是亦为政/2·21//

奚其为为政/2·21//

子为政/12·19//

卫君待子而为政/13·3//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13·20//

戒之在斗/16·7//

谁能出不由户/6·17//

将命者出户/17·19//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6·7//

有心哉/14·41//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17·21//

简在帝心/20·2//

天下之民归心焉/20·6//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5·19//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5·19//

举伊尹/12·22//

可以托六尺之孤/8·7//

使民以时/1·4//

则以学文/1·5//

同类推荐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但也被史官们誉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英雄,所以追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自然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相一致。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溯女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生殖崇拜,也是母性崇拜的时期;中编追溯伏羲、女娲成婚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也是双性崇拜的时期;下编追溯伏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也是祖先崇拜时期。本书观点新颖,论述严谨,考证严密,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有特色、有分量且有补白意义的关于女娲伏羲神话源头及中国神话源头的学术专著及人文读本。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共四章,分别为“《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景”、“批判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贫困》第一章导读”、“批判蒲鲁东的哲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导读”、“《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哲学的贫困>导读》以《哲学的贫困》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哲学的贫困》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庄子讲故事

    庄子讲故事

    本丛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丛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插图亦是一流,实是同类书的样板!庄子本是讲故事的高手,本书作者又通过庄子讲故事,这故事中的故事,不知是蝴蝶化庄周?还是庄周化蝴蝶?本书是《老子说人生》姊妹篇,通过采撷《庄子》原书故事进行哲理发挥,寓含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写自我修炼的法门。本书就是用亦真亦幻的庄子笔法写成的,不足为大人先生赏,倒不失为一部佐君清谈的闲书。熟书本书,可以在人前夸耀:我懂庄子了!
热门推荐
  • 男女关系

    男女关系

    最初的心跳,最后的心碎。心碎之后,必须自愈。要历经多少种关系,才能找到最好的对方,最完整的自己?纷繁错乱的男女关系,情欲物欲中的痴男怨女,啼笑皆非的因缘际会。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爱欲中挣扎泅渡,每个人都在命定的生死前寻求超越。穿越精彩纷呈的故事外壳,作者力图参透"情爱",超拔"关系",探究人们面对生与死、爱与欲、信与背的血淋淋考验时,人性沉陷的深渊,人心衍变的脉络,以及最终可能抵达的自我救赎与超越之路。《男女关系》对生命表达了高度的敬重,并让生命的能量以近乎极致和浩荡的力度穿越时间、虚无、人性之恶、绝望黑洞,走向鸟语花香、通向爱与和解的彼岸。
  • 绝宠毒妃:邪性鬼王

    绝宠毒妃:邪性鬼王

    【绝宠,爽到没朋友】“为夫亲自教,你还敢偷懒?”“……不就是扎个马步么?我扎还不行?!”嫁人前是玩物,嫁人后依旧是玩物。被利用一世,她临死才知那些最亲近的人全是渣!一朝重生,玉锦沐玥指掌乾坤,不择手段也要让所有渣渣下地狱!可是,这只又在眼前乱晃的纯禽鬼王殿下是想干嘛?不是说好了把彼此当空气么?什么?你快窒息了要我亲亲才能起来?不不不,鬼王殿下别过来,我们不约!
  • 英雄联盟电竞之魂

    英雄联盟电竞之魂

    人生中总需要为某件事情放弃一切枷锁,毫无疑问,我选择了电子竞技。----林浩
  • 头脑充电大本营

    头脑充电大本营

    这套作品每册内容包括故事、游戏、竞赛、解题、答案等內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能够促使广大青少年互动参与式地进行动手动脑,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并且每册内容归纳排列,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简洁、明白晓畅,能够达到青少年喜闻乐见和学好玩好之目的。同时这套作品每册根据内容需要适当配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智趣结合,有教有乐,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用以培养智力和学习素质,同时也非常适合广大父母和各级教育组织用以组织开展青少年智力游戏活动。
  • 锦汐缘之王妃的马甲

    锦汐缘之王妃的马甲

    云府庶女云锦汐,自幼流落在外,十五岁方被带回云府,据说是户部尚书与青楼女子在外的私生女,据说这位私生女无才无德,相貌普通,性格孤僻,远不及她的二位姐姐。直到及笄之日,京城太子爷拿太子之位要挟皇帝,非这位云府小庶女不娶……九王爷坐在玉龙椅上幽幽的对皇帝说:“皇位和云锦汐你选一样给我。”所有人不解,这云府庶女竟何德何能,直到她某个身份露了出来……
  • 往后余生之司少盛宠

    往后余生之司少盛宠

    他们说,申婳真幸运,被京都一少司祁寒大佬宠上天!他们说,司少的儿砸颜值真是逆天,缩小复制版的司少啊啊啊!他们又说,ME集团总裁司祁寒在流体金属研究获奖了耶!我家老公是吃优秀长大的吗?不愧是我男神!!他们还说,司少禁欲系大佬,冷漠孤傲,不近女色…………晚上,一旁沙发上刷手机的申婳,看到这个帖子,顿了两秒……默默把一只环在她腰际的爪拎开……努力忽略掉某人的眼神……把屁屁往右边挪动……刚远离十来公分,就被强势捞回来,搂在怀里………………(申婳:嗯哼,你们的禁欲高冷男神!)……【男女主双洁,1V1,本文轻松,男主高冷人设,女主高颜可爱高冷逗比优秀能干自由切换~论某女人不同场合不同心情面对同一个小哥哥的不同人设。某人百变女王的作精日常:作一:撒娇跟老公求抱抱……你不抱我我就抱你惹……作二:遇到好看小哥哥,老公~我肚子疼,要“出恭”,老公,你去车里等我哈!(然后某人于一楼拐角被大佬拎回家!)*^_^*文在这里,都给我笑;坑在这里,都给我跳!群魔乱舞……快来入坑吖!】
  • 永恒之商

    永恒之商

    平凡少年,从现世穿越到诡异永恒之塔,为了从返故乡,将不择手段的一次又一次将天,魔,龙三族重新洗牌,为了欲望,心机阴谋层出不穷,喜获爱情,却是悲剧命运的开始,背叛、纠葛,多年前的真相,牵引悲催命运的蔓延,挣扎着痛苦着的平凡生灵。
  •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民间故事之千奇百怪

    民间故事之千奇百怪

    红尘中,我是谁?岁月里,谁是我?踏五岳三山,看世间百态。闻天下奇事,诉善恶忠奸。我是谁?红尘中,我是人、是魔、亦是佛。岁月里、我是鬼、是花、亦是狼。红尘多少事,尽在《千奇百怪》——堪称第二部《聊斋志异》。
  • 系统我要回家

    系统我要回家

    太难了!我只是想要回家而已。可我的系统不仅废,还总拖后腿(本书备用名:我的计划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