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9000000041

第41章 子张第十九

【题解】

此篇杂记子张、子夏、子游、曾子、子贡之语,或言士行,或言交友,或言修德,或劝学,或勉改过,或言治狱,或论子张,或评仲尼,凡二十五章,无统一主题,要皆弟子之语,故次前篇。

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矣。”

【校】

其可矣,“矣”前旧有“已”字,衍,今删。

【释】

士见危致命:“士”,任事之人。“致”,委致、拿出、献出。

祭思敬:“敬”,虔诚、认真。

丧思哀:“丧”,指遇到丧事。

其可矣:“其”,他。

【训译】

子张说:“干事的人见到危险不顾性命,见到可得的东西想到义,祭祀的时候想到虔敬,遇到丧事想到悲哀,他就可以了。”

【章旨】

此章劝勉年轻人。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释】

执德不弘:“执”,持也。“弘”,大也。

信道不笃:“道”,正确的思想主张、真理。“笃”,固、坚定。

焉能为有:“为”,同“谓”。下同。“有”,承上指有德、有道。

焉能为亡:“亡”,读为“无”,承上指无德、无道。

【训译】

子张说:“(一个人)持有道德不弘大,信奉真理不坚定,怎么能说他有(道德)、有(信仰)?又怎么能说他没有(道德)、没有(信仰)?

【章旨】

此章教人持德当弘,信道当笃。持德不弘、信道不笃固不能谓之有德、有道,似又不能谓之无德、无道,然终犹无德、无道也。旧或释后二句为“有他不为多,没他不为少”,无义。

19·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校】

按:二“欤”字旧皆作“与”,改今字。

【释】

交:指交友之法。

异乎吾所闻:“所闻”,闻于孔子者。孔子因材施教,故所闻或异。

容:包容、宽容。

嘉善而矜不能:“嘉”,赞美、夸奖。“矜”,怜悯、同情。“不能”,不会、无能力者。

我之大贤欤、我之不贤欤:“之”,犹若,表示假设。

【训译】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请教交友的方法,子张说:“子夏怎么说?”

(子夏的学生)回答道:“子夏说:‘可交的(主动)和他在一起,不可交的拒绝他(来交)。’”

子张说:“与我所听到的不同。(我听说:)君子尊敬贤者而包容大众,赞美好的而同情能力差的。我们自己如果是大贤吧,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宽容?我们自己如果不贤吧,别人将拒绝我们,怎么能拒绝别人?”

【章旨】

此章言交友之法,见子夏之清高,见子张之敦厚。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释】

小道:“道”,道艺、思想。“小道”,指异端之说。

可观:可取、有价值。

致远恐泥:“致”,达、行也。“远”,长远之地。“恐”,恐怕、担心。“泥”,胶滞。

为:研治、修治。

【训译】

子夏说:“即使是小的学说,其中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只是)往长远走恐怕胶滞难行,所以君子不研修它。”

【章旨】

此章教人学大道正典,莫为小道异说。

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校】

可谓好学也矣,“矣”前旧有“已”字,或后人不知“已”同“矣”而复增“矣”字,今删“已”存“矣”,用正字。

【释】

日知其所亡:“日”,每日、天天。“知”,了解、学习。“亡”读为无。“所无”,未知、不知者。

月无忘其所能:“月”,每月、月月。“无”,犹不。“忘”,遗忘。“所能”,已知者。月无忘其所能,言每月能复习一次。

【训译】

子夏说:“每天了解他不知道的,每月不遗忘他已掌握的,可以算是好学了呀!”

【章旨】

此章劝学。学习当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已学知者当定期复习,否则可能遗忘。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校】

仁在其中矣,“仁”疑当作“知”,谓知识。

【释】

笃志:“笃”,厚、固也。“志”,记也。

切问而近思:“切”,深切、深刻。“近”,就近。“近思”,联系自身实际而思。

【训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而牢牢地记,深切地问而联系实际想,知识就在其中了。”

【章旨】

此章论获知之道,以劝学。旧以“仁”字说,穿凿不可信。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释】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肆”,店铺、作坊。“成”,成就。“事”,事业。

君子学以致其道:“君子”,指学者、思想家。“学”,通过学习。“致”,获得、得到。“道”,思想、学说。

【训译】

子夏说:“工匠住在店铺以成就他的事业,君子通过学习以获取他的学说。”

【章旨】

此章亦劝学。百工不居肆不能成其事,君子不学不能致其道。

19·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释】

文:去声,加文饰、掩饰。

【训译】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误一定掩饰。”

【章旨】

此章戒文过。

19·9子夏曰:“君子有三个变化: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释】

望之俨然:“望”,远看。“俨然”,庄重之貌。

即之也温:“即”,就近。“也”,语助词。“温”,温和、和蔼。

听其言也厉:“厉”,严厉,义正辞严。

【训译】

子夏说:“君子有三个变化:远看他庄重威严,接近他则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义正辞严。”

【章旨】

此章言君子形、貌、言之异。

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释】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君子”,指国君。“信”,信任,自其民言。“劳”,劳动、使役。

信而后谏:“信”,自君子言。

厉:祸害。

谤:毁谤。

【训译】

子夏说:“国君要等他的百姓信任以后再使役;否则,(百姓)就以为是祸害自己。(臣子)要等国君信任以后再去劝谏;否则,(国君)就以为是毁谤自己。”

【章旨】

此章言君使其民、臣谏其君之大法。

十一

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释】

大德不逾闲:“大德”,大的、原则性的道德行为。“逾”,超越。“闲”,一定的界限。

小德出入可也:“小德”,小的、具体的道德约束。“出入”,指出入其“闲”。

【训译】

子夏说:“(只要)大德行不超越界限,小德行出入(一点)是可以的。”

【章旨】

此章言大德不可逾、小德不必拘。

十二

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校】

其惟圣人乎,“圣人”二字疑有误。

【释】

当洒扫、应对、进退:“当”,充当、做。“洒扫”,打扫卫生。“应对”,应答、对答。“进退”,听呼唤,做仆人。

抑末也:“抑”,不过。“末”,末节,与“本”相对。

本之则无:“本”,根本,即下所云君子之道。“之”,语助词。“则”,却。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君子”,指孔子。“孰”,谁。“倦”,疲倦、罢止。《说文》:“倦,罢(疲)也。”子夏年长子游一岁,盖受业亦早,故言孰先传焉。子游后为武城宰而先子夏离开孔子之门,故言孰后倦焉。旧或释“哪一项先传,哪一项后传”,非。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草木”,草和树。“区”,区分。

焉可诬也:“诬”,诬蔑。

有始有卒:“卒”,终也。

【训译】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充当打扫卫生、回答提问、听人呼唤的仆人,那是可以的了,不过那是末节。根本却不存在,怎么可以?”

子夏听到后说:“噫!言游错了。先生的学说,是谁先传的?谁后止的?拿草和树做比方,一区分就区别开了。先生的学说,怎么可以诬蔑?(传道)有始有终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章旨】

此章记子游、子夏互相指责谩骂,反映二人之交恶。游、夏二人皆属“文学”,“文人相轻”,故子游不以子夏为然。子游讥子夏门人“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子夏以先传后倦证明自己所传为“君子之道”之正宗,故曰“君子之道,焉可诬也”。又以为子游有始无终而自己有始有终,故自大为“圣人”,以对应子游“当洒扫应对进退”之讥。

十三

19·13子夏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校】

按:“学而”、“仕而”二句旧倒,改从定州简本。

【释】

学而优则仕:“学”,学习。“而”,若。“优”,富余、有余力。“仕”,出仕、工作。

仕而优则学:“优”,谓职事有成,有余力。

【训译】

子夏说:“学习如果有余力就工作,工作如果有余力就学习。”

【章旨】

此章劝学、仕结合。

十四

19·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释】

丧:指治丧、办丧事。

致乎哀而止: “致乎哀”,达于哀。

【训译】

子游说:“治丧,达到哀伤就行。”

【章旨】

此章言治丧之礼。致乎哀而止,意不要过哀而伤了身体。

十五

19·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释】

张:子张。

为难能:“为”,是。 “难能”,难以做到。

【训译】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嘛,(常人)是难以达到的,就是还不够仁。”

【章旨】

此章论子张。子张盖自私,故曰未仁。

十六

19·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校】

难与并为仁矣,“矣”当作“也”。

【释】

曾子:指曾参,弟子所称。后皆同。

堂堂乎:盛大之貌,言其不同凡响。

难与并为仁:“与”,与之。“并”,一并、共同。“为仁”,行仁、做仁事。

【训译】

曾先生说:“堂堂子张啊,(却)难以和他一同行仁!”

【章旨】

此章亦叹子张不为仁。

十七

19·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也者。必也,亲丧乎!”

【校】

人未有自致也者,“也者“二字旧倒,从汉石经及正平本。

【释】

自致:“自”,自愿。“致”,献,指献出性命、殉葬。

亲丧:“亲”,父母双亲。“丧”,死亡。

【训译】

曾先生说:“我从老先生那里听说:人从来没有自愿献出(自己性命)的。如果一定要(自愿献出自己性命),就是父母死了吧!”

【章旨】

此章似是揭露殉葬之残忍。未有自致也者,则必他人所强致。父母死而痛不欲生,古人当有之事。

十八

19·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释】

孟庄子:鲁下卿孟献子之子仲孙速。

可能:可以做到。

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改”,改变、变换。“政”,政策法令。

难能:难以做到。

【训译】

曾先生说:“我从老先生那里听说:孟庄子的孝,其他方面(常人都)可以做到,(惟独)他不改换父亲所用的人、不改变父亲(所制定)的政策,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章旨】

此章论孟庄子之孝。《学而》篇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十九

19·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释】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孟氏”,即仲孙氏。“阳肤”,曾子弟子。“士师”,典狱官。

情:实情、真情。

哀矜:哀怜。

【训译】

孟氏让阳肤当典狱官,(阳肤)来向曾先生请教。曾先生说:“上边的人失掉了他的治理方法,老百姓放散久了。(你)如果发现他们(犯罪的)实情,就(应当)哀怜,而不要高兴。”

【章旨】

此章言乱世典狱之法。

二十

19·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释】

下流:贱污之所。

【训译】

子贡说:“殷纣王的坏,不像(人们说的)这样厉害。所以正人君子厌恶处在下贱肮脏的地位,使天下所有的恶全归在自己身上。”

【章旨】

此章言居下则易污。

二十一

19·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校】

如日月之食焉,“焉”一本作“也”,非。

【释】

君子:指国君。

过:犯错误。

日月之食焉:“食焉”,蚀于天。

更:改也。

仰:抬头看。

【训译】

子贡说:“国君犯错误,就好像太阳、月亮在天上亏蚀:犯的时候人都能发现它,改的时候人都抬头望着它。”

【章旨】

此章勉国君改过。国君为一国人所共见,故有过则人皆见之,改之则人仰之,故曰如日月之食。

二十二

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释】

公孙朝:卫大夫。

焉:在哪里、从哪里。

文武之道:“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文、武之道,泛指周文王、武王的思想与礼乐文章。

未坠于地:“坠”,落。未坠于地,言尚未失传。

在人:“人”,世人。“在人”,言在世人身上。

贤者识其大者:“贤”,多才。“识”,知道、了解。

而亦何常师之有:“何”,何必。“常”,固定。

【训译】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仲尼(的知识)是从哪儿学的?”

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德文章,并没有失传,而是在世间流传。多才的人了解其大的,不才的人了解其小的,没有人身上不怀有周文王、武王的道德文章的。老先生哪里不能学?而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

【章旨】

此章言孔子无常师。

二十三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诸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校】

譬诸宫墙,“诸”旧作“之”,非,今从汉石经、定州简本、皇本等改。

【释】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叔孙武叔”,鲁大夫叔孙州仇,“武”为谥。“语”,告诉。“朝”,朝堂、朝廷。

子贡贤于仲尼:“贤”,多才。

子服景伯:鲁大夫,即《宪问》篇(14·37)“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之子服景伯。

譬诸宫墙:“诸”,之于。“宫墙”,房子外面的围墙。

窥见室家之好:“室家”,房屋。“好”,漂亮。

夫子之墙数仞:“夫子”,指孔子。“仞”,一人高。旧有七尺、八尺之说,尺不同,实皆一人身高之度。

百官之富:“官”,疑借为“馆”,馆舍。“富”,多也。

得其门者或寡矣:“或”,或许、也许。

夫子之云:“夫子”,指叔孙武叔。

【训译】

叔孙武叔在朝堂上告诉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贤。”

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房子外面的围墙做比方:我的围墙齐肩高,(从外面就可以)窥见房子的漂亮;老先生的围墙几人高,(如果)找不到它的门走进去,看不见里面宗庙的美丽和馆舍的众多。能找到它的门而进去的,或许太少了,(所以叔孙)老先生那样说,不是很正常吗?”

【章旨】

此章赞仲尼才智之高深。

二十四

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校】

按:二“逾”字旧皆作“踰”,改今字。

【释】

叔孙武叔:与上章同人。

无以为也:“无以”,不要。“为”,作也。

丘陵:土山。

犹可逾也:“逾”,越过。

无得而逾焉:“无得”,不能、没办法。

人虽欲自绝:“自绝”,探下指自绝于日月,即自动与日月断绝关系。

不知量:不自量。

【训译】

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那样!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其他的贤人,(就像)丘陵,还可以逾越;而仲尼,犹同太阳月亮,是没办法逾越的。一个人即使想自己与太阳月亮诀绝,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伤害呢?只说明他自己不自量!”

【章旨】

此章言仲尼不可毁。

二十五

19·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导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校】

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二“智”字旧皆作“知”,从皇本、正平本及敦煌一本改今字。

导之斯行,“导”旧作“道”,从皇本、正平本及敦煌一本改今字。

夫子得邦家者,“得”前旧有“之”字,涉上衍,今从定州简本及高丽本、正平本等删。

【释】

陈子禽:即《学而》篇(1·10)问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之子禽。

子为恭也:“为”,是。“恭”,恭敬、谦虚。

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一言”,谓听一句话。“以”,可以。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阶而升”,踩着阶梯上。

夫子得邦家者:“得”,谓得而治之。“邦”,诸侯之地。“家”,卿大夫之地。“者”,表假设。

所谓立之斯立,导之斯行:“立”,使立身。“之”,指民。“斯”,犹则、就。

绥之斯来,动之斯和:“绥”,安抚。“来”,归附。“动”,调动。“和”,和谐。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荣”,光荣、荣耀。“哀”,哀伤、悲痛。

【训译】

陈子禽对子贡说:“先生(您)是谦恭,仲尼难道比您还贤吗?”

子贡说:“君子听一句话就可以知道(谁)聪明,听一句话也可以知道(谁)不聪明。说话不能不谨慎呀!老先生(我们)不能够赶上,就好比天不能用梯子爬上去一样。老先生如果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去治理,(可以做到)所谓‘让人立身人就立身,引导人人就跟着走,安抚人人就来归附,调动人人就和谐’。他活着(百姓)荣耀,他死了(百姓)哀伤。(我)怎么能得赶上他呢?”

【章旨】

此章言仲尼不可及。

同类推荐
  • 伦理学

    伦理学

    本书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道德的起源和发展、道德生活的理论、行动的世界,分别从道德意识、道德自我和道德社会这三个方面展示了实验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实用主义伦理思考的基本内容。
  • 尼采内心的八度定律

    尼采内心的八度定律

    尼采的内心非常强大,他是一个心灵哲学家,永远为自己的内心而活,尼采曾经说,只要杀我不死的,只能使我更强大,对尼采而言,他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尼采的内心强大到疯狂,人们都说他疯了,其实他是具备超常规的思维模式,尼采依靠自己内心的八度定律,这是从哲学角度战胜一切的心灵鸡汤,本书是对尼采内心八度定律的最权威解读。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符号学便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M·C·比尔兹利指出:“从广义上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
热门推荐
  • 愿有回忆可煮酒

    愿有回忆可煮酒

    夏小菲失去欧阳杰,在另一个国家遇见莫御,莫御说,我会守着夏小菲一辈子,一直到她的心里爱情的那一部分装下我。夏小菲说,欧阳杰是我爱情的全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他,夏小菲就没有了爱情。时光会走远,愿有回忆可煮酒,愿我们终无软肋也不需铠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天炫斗之混沌世界

    天天炫斗之混沌世界

    一个叫艾尔·布鲁的中美混血儿,十分爱玩天天炫斗,因为他很像游戏中的布鲁,可是2150年因打雷玩天天炫斗,意外穿越了,就这样开始了他的炫斗之旅。
  • 邪魅boss独宠小娇妻

    邪魅boss独宠小娇妻

    他和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同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前两位。两个人从小被称之为金童玉女,天作之合。可是因为一场误会,让八岁的韩云曦离开中国十年,而他,宫亦辰,却不知道她为什么走,苦苦等待。十年,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韩云曦回国,而此时的两人再见,韩云曦依旧因为当年的事而无法释怀,宫亦辰却是激动无比,自己等了十年的女孩终于回来了。可是,韩云曦这十年内变得太多,自己手持婚戒准备和她订婚时,换来的却是她的冷笑与漠视,冷冷的留下一句:“宫亦辰,你永远都不要妄想我们还会回到从前了。”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放弃。最终,他们的误会能解开吗,他们又会走到一起吗······
  • 盛宠财迷痞妃

    盛宠财迷痞妃

    侍卫:报告王爷,王妃偷走了您的紫玉茶壶。墨王爷:那叫拿,注意用词!侍卫:报告王爷,王妃偷走了皇上御赐的金玉满堂的宝扇。墨王爷:那是拿走,注意用词!侍卫:报告王爷!墨王爷:王妃又拿走了什么了?侍卫:王妃拿走了您的库房钥匙!墨王爷:怎么报告这么慢,这下要偷完了,快去库房抢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年九梦

    十年九梦

    看在眼前的追杀,宁墨寒选择奋不顾身的救人,而他,也选择奋不顾身的爱。即使,自己心爱的女孩却从未喜欢过自己,那又如何,他景逸宸的爱,岂会轻易放弃,世事难料,当宁墨寒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而他却又已是离她而去……难道,真的就这样结束了两个爱入骨血的情人吗!
  • 即使不再爱我

    即使不再爱我

    【剧场一】当他得知她竟然暗恋他快六年时——“俞芯枷你可以啊!隐藏得够深啊!喜欢我那么多年居然都没露出狐狸尾巴!”“………”【剧场二】沈嘉祺:“俞芯枷,明天陪我去商场买衣服!”“额……要我去可以,不过先说我欣赏水平不太好……”“是吗?我倒不那么觉得!光是你喜欢我这点就充分证明你欣赏水平绝对不赖!”俞芯枷:“………”【剧场三】吃完火锅后,她嗓子火辣辣的疼,他非常体贴的去药店给她买了润喉片和漱口水……但是!为什么是两瓶?俞芯枷:“你喉咙也痛吗?”“不痛!”“那你为什么买两瓶?”某人意味深长的笑:“去味儿!”“……”有钱人果然讲究。【剧场四】沈嘉祺:“想去看你女神的演唱会吗?”俞芯枷:“想想想!可惜演唱会门票太贵!”“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但是我要点回报……”“什么回报?”“我不会……”“我教你。”“约会了吗?没学会的话,我可以再教!”
  • 重生之玩物人生

    重生之玩物人生

    重活了。花鸟鱼虫,瓷器陶器,书法字画,翡翠赌石,明清家具,梳妆饰品,古代钱币,烟标海报……从此,我的古玩人生华丽地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陈念慕深

    陈念慕深

    他死了,本以为我能像他救赎我一样去救赎他,可是最后我还是失败了,当我再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我在梦里再一次见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