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93600000007

第7章 与行动有关的汉字(3)

我们在古典文献中常常看到“逐鹿”这个词,如魏征《述怀》:“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其中的“逐鹿”就是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的意思。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裴驷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后因以“逐鹿”喻争夺统治权。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谈助·逐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以天下喻鹿,语虽出于汉世,然《春秋》有其语矣。《襄十四年》:戎子驹支曰:‘崤之师,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则其语尚矣。不独是也,《六韬》太公谓文王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则逐鹿之说久矣,不在汉世也。”

“逐”引申也指驱赶、赶走、流放。如《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这里的“逐”是驱逐的意思。意思是说:文公驱逐卫侯而立了叔武。

又引申指追随、跟随。如“逐水草而居”,意思是说:随着水草而搬家。还有成语“随波逐流”、“笑逐颜开”等。

“逐”还引申指依次、按顺序,作副词使用。如逐步、逐个、逐年、逐日、逐渐、逐条说明、逐一检点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区

【说文解字】

区,踦区,藏区也。从品在匸中。品,众也。

【汉字趣谈】

“区”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像是一个器具内盛有很多物品的样子。“区”的本义为藏匿。如《左传·昭公七年》中记载:“吾文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意思是:我的祖先文王作了隐匿逃亡之人的法令。

由藏匿的本义引申为一种中国古代容器,又用为容量单位。《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

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称为“区”。如:区田,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挖穴,将种子播入其间的一种农作法。便于小范围内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

区,用作动词时,表示区别、差异。《论语·子张》:“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意思是:学术犹如草木,是要区别为各种各类的。

“区”又可以引申指微小。有“区区”一词,一般指小、少、微不足道。贾谊《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意思是:但是秦国靠那么一小点地方,就能施行皇帝的权力。又如常言有“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在古诗文中,“区区”还表示愚拙、凡庸。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另外,“区区”还可以作为自谦之辞使用,表示“我”。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区区向往之至。”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监

【说文解字】

监,临下也。从卧,省声。

【汉字趣谈】

“监”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左边是一个器皿,右边跪着一个面朝左的人,人头上是一只大眼睛(目),表示人利用皿中之水照照自己的模样。“监”的本义为用盆中的水照视自己的容颜。如《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人君不要到水中去照自己的影子,而应当到臣民中去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

从“照影”之义又可以引申指镜子。如《新书·胎教》:“明监,所以照形也。”意思是:明镜可以照见自己的形象。远古没有镜子,人们便以水为镜。到了铜器时代,人们发现将铜器磨光可以照见相貌,便用铜来制造镜子,从而有了铜镜。

通过照镜子,我们可以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影像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监”字又引申指借鉴。如《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两代而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周朝的。又如《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意思是:成汤从夏桀那儿借鉴治世之道。

《诗经·大雅·皇矣》中有“监观四方”一句,这个“监”字是“自上视下”之义。后来又引申为“监视”、“监督”等。

“监”字又可以引申指古代负责察视的官府名。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省

【说文解字】

省,视也。从眉省,从屮。

【汉字趣谈】

“省”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上基本一致,上部是个“屮(草)”字,下部是一只大眼睛(横目),表示用眼睛看那棵草,眼睛那么大显示出看得很仔细。“省”的本义是视、察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这里的“省”就为视察、察看之义。

由视察、察看引申为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如“自省”、“反省”等。既然有自省、反省的意思,那么也就有醒悟觉悟的可能。如:“省悟”、“发人深省”。《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地这样问问自己:替别人办的事情有没有尽到力啊?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啊?先生教我的学业是不是学习好了?中国人讲究“独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过自我的修炼来保持心灵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是内敛的、含蓄的。

“省”有看望、问候的意思。如《红楼梦》第三回:“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

“省”也表示知觉,如失去知觉为“不省人事”。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争

【说文解字】

争,引也,从丿。

【汉字趣谈】

“争”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是上一只手和下一只手在争夺一个曲形的东西,两手相争互不相让。小篆也是两只手在争夺一条像弯曲的木棍一样的东西。尽管这三种形体所争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有两只手在争夺的意思,前后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把这个字的本义理解为“相争”没有疑问。

“争”的本义就是争夺的意思,指把东西拽过来归为己有。《墨子·公输》:“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意思是说:去杀害并夺取别人缺少而自己不缺少的东西,不能算作聪明。《韩非·说林下》:“争肥饶之地。”就是争夺肥沃的土地的意思。

由争夺引申为争取、力争的意思。如“争做先锋”、“为党争光”、“分秒必争”、“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等。

“争”还引申为言语之争,有争论、争辩的意思。如《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所争”,就是指所争论的问题。另有“争执”、“据理力争”等。

“争”字还能当疑问副词“怎”讲,如李商隐有这样一句诗:“争拭酬恩泪得干。”这个“争拭”就是“怎么”的意思。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栏干处,正凭凝愁。”“争知我”就是“怎知我”的意思。白居易《新秋》:“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争由我”就是“怎由我”的意思。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印

【说文解字】

印,执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属皆从印。

【汉字趣谈】

“印”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上方是一只向下按着的手(爪),下边是一个面朝左边跪着的人,从这个字形上看,它所表现的是要用手压服一个人的意思。“印”的本义就是向下按。现在人们一说起“印”字,往往指的是印章,这其实是由“向下按”的本义引申出的意义。

“印章”的使用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古代称“印”为“鉨”,“鉨”字后来又作“玺”,这样一直持续到秦朝。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从他之后,只有皇帝的印才称“玺”,而其他官员或寻常百姓私用的均改称“印”。不过,正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印”字到后来就不仅仅指政府机关的图章了,而用来泛指一切图章、戳记。汉代又出现了“章”和“印章”的名称。唐以后帝王的印或称“宝”,官私印中又出现了“记”、“朱记”、“关防”、“图章”等名称。

印章既然是要印在纸或其他物体上的,那就当然要留下痕迹,由此便引申出“印”字的又一个意义——痕迹。如“脚印”、“指印”、“烙印”等。有的印迹是特意保留下来,供人识别、识记的,所以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印刷,即把文字或图画等印在纸上或器物上。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印”字不但可以表示有形的、可见的痕迹,还可以表示抽象的、看不见的痕迹。比如“我对他印象还不错”等。

“印”字的另一个意思是:彼此符合。如“印证”、“心心相印”等。

另外,在古书中常见的“印堂”一词,是旧时相面的人称被相面的人的额部双眉之间的部位。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何

【说文解字】

何,儋也。从人,可声。

【汉字趣谈】

“何”字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这样一位士兵的象形:他面朝左边,肩上扛着长戈,戈头垂在身后,双手搭在胸前的戈柄上,雄赳赳地迈步向前;“何”的本义就是扛着戈行走(戈是一种战斗武器)。

由此义进一步引申为“扛着”、“背负”、“承荷”等义。也就是说,“何”实际上是“荷”字的初文。如《易·大畜》:“何天之衢。”意即:担负着朝中大事。

如果看到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人们自然会心生疑问:“他们要到哪里去?”由此,“何”被借用为疑问代词,后又成为副词。随着这些意思的广泛使用,为了以示区别,人们又在“何”字上加了个“艹”字,创造了形声字“荷”,来表示“负荷”等义。此后,“何”基本上就专作虚词用了。如唐·王之涣《凉州词》的诗“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何”就是哪样、怎样的意思。

“何”还是中华姓氏之一。相传上古时,有一些以河流为图腾的氏族,就以“河”为族名而称“河氏族”。因“何”、“河”、“荷”三字音同,所以人们又称“何氏族”或“荷氏族”。这些氏族所居住的地方,名字中也往往含有“何”或“荷”字,如山东菏泽即是。据说在黄帝时代,以皇帝之子少昊为首领的东夷部落有一个分支叫归夷,归夷的一个以河为图腾的何氏族,在菏泽建立了何国,子孙以国为姓,从而使得世上有了何姓。

人们往往以“何郎”来称呼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原来此词典出三国时的魏国驸马何晏。何晏仪容俊美,平日里喜欢修饰,粉白不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何郎”一词由此传世。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吹

【说文解字】

吹,嘘也。从口,从欠。

【汉字趣谈】

“吹”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蹲在那儿,对一物体用嘴使劲呵气的样子。这呵气状,也可理解为吹气。“吹”的本义就是撮拢嘴唇使劲呼气。如《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思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又如:“吹灯”、“吹管”、“吹火”、“不费吹灰之力”等。

“吹”字还引申指空气流动而冲击物体,即大自然界的吹风。如冯延巳《谒金门》里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意思是:风乍然吹起,把一池春水吹起了波纹。又如:“吹风”、“吹拂”、“风吹雨打”等。

有一个成语叫“吹毛求疵”。这里的“求”指寻找,查找;“疵”指缺点、小毛病。这个成语意思是: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吹”字还引申指夸口,说大话。据说此意来自佛教中的“大吹法螺”一词。如说:“瞧他吹得天花乱坠的,其实信不过。”“吹牛皮”还有着另一个来历:在黄河上游一带,渡河的工具是用牛皮和羊皮缝制的皮筏子。这皮筏子要充气,这气全是由力气大的人轮流用嘴吹进去的。后来,人们把那些爱吹嘘,好说大话的人叫作“吹牛皮”。

“吹”字由说大话引申指事情办不成功或者关系破裂、失败,如:吹台、告吹、吹灯拔蜡。

【字形演变】

甲骨文篆书楷书视

【说文解字】

视,瞻也。从见,示声。

【汉字趣谈】

“视”字是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兼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下面的“目”字是形符,表示跟眼睛有关。上面是声符,可当作“示”字看待,两形合一,指用眼睛看。“视”的本义就是看。如《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意思是:眼睛做不到同时看两种东西还能看得清楚的,耳朵做不到同时听两种声音还能听得清楚的。

由看的本义可以引申为看待。如《左传·成公三年》:“贾人如晋,荀蕾善视之。”意思是说:这个商人到了晋国,荀营(人名)像贵客一样地看待他。成语“视死如归”中的“视”也是看待的意思,意思是把死看待得像是回家一样平常,形容意志坚定、不怕牺牲。另外还有“仇视”、“敌视”、“怒视”、“蔑视”、“轻视”、“藐视”、“一视同仁”等。

又引申为考察、察看。如《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是说:下车去察看敌军车队撤退的辙迹,登上车轼观望敌军撤退的情况。又如“视察”、“监视”、“诊视”等。

“视”和“见”两字的意义相似,其细微差别是:“视”表示看的动作,不管是否看到,都可以称“视”;而“见”是表示看的结果,只有看到了,才能用“见”。

同类推荐
  • 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是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领衔一线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汇集教育的所思所感,并通过典型事例,探讨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和教育理想的书。本书从让人刻骨铭心、感动良久的故事入手,阐明: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每一个教育者、每一个教育主体、参与者等都具有无限的可能,具有无穷的潜能。发现这些可能和潜能,并用爱与责任去激发它们,就能成就精彩的教育。
  • 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现阶段,空间正在超越时间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国正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是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城市化深度不足与城市蔓延问题已然出现和发展,城市空间的公平与公正问题不断凸显。本书以中国城市化为背景,从探讨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空间共性问题开始,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机理与外在途径,探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与城市空间极化的经济与制度成因,实证分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状况,研究中国城市空间问题的实质及其影响。为实现中国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想的都市圈与城市空间形态是有机集中与有机分散的,形成大集中与小分散的空间结构。应当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与尺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内生化,改革中国相关制度,推进深度城市化,才能使得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生产保持对称状态,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空间正义。
  • 2017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7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智库报告之一,集中反映了上海转型发展、城乡一体、社会民生、基础教育和社会建设等领域的最新成就和一线案例,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改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腹黑少爷王俊凯爆宠霸道爱妻

    腹黑少爷王俊凯爆宠霸道爱妻

    一起长大的他们,都有着令人闻风丧胆的家境,同时暗恋着对方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她出国了时隔一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腹黑的他和霸道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火线之魔尊枪王

    穿越火线之魔尊枪王

    马晓天本是一名爱国爱民爱社会的香港飞虎队成员,而后其叛离保卫阵营,加入了本为其死敌的潜伏阵营。而当他再次弃暗投明时,整个世界的制度与形势,一切的一切都已发生了惊天的变化和逆转。幽灵军团肆虐,丧尸部队横行,看马晓天如何逆转这大千世界!
  • 清河是你

    清河是你

    “嘿,沈清河,我是姜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醉。”怎么会有那么深爱她的少年,那么矜冷温润的少年将她捧在了手心里,给予她平凡又镌刻的姿态。沈清河……沈清河……沈清河……她日复一日的念着他的名字,期盼着仁慈的主让她不要忘记那个为她疯为她狠的少年。她已经失去了那个清冷又温润的少年,在往后千千万万的空白日夜里,她希望她能牢记他的名字。叫做,沈清河。
  • 我当狗服主的日子之大航海纪元

    我当狗服主的日子之大航海纪元

    金币与商人,战舰与海盗!这是一个建设虚拟游戏的故事粉丝群316323007里面有很多萌妹子哦,已经有六百多人啦~快来加入我们一起玩游戏把
  • 浪漫的青涩年华

    浪漫的青涩年华

    每一片花瓣都代表青春,每一片花瓣都代表幸福……本书将会为你呈现一个貌若天仙,倔强坚强,IQ高到300的柳冰菡怎样对待她的青春以及她的浪漫初恋……她,貌若天仙,才华横溢。他,帅气逼人,寒冷不羁。她,是学校的校花,他,是学校的校草。他们都是天才中的天才……
  • 丹阵九天记

    丹阵九天记

    人如舟,道如海!乘风破浪,直达彼岸!大道苍茫,道法无垠!一只白鹭上天山,从此天山不清闲!他年回首来时路,一笑而过为清闲!
  • 恋念青春

    恋念青春

    高中小妹爱上贵族校草,当火明星爱上高中小妹的爱情故事
  • 妈咪情人(全本)

    妈咪情人(全本)

    天啊,离奇的一夜,孕育了两颗种子,为日后又一段爱埋下了炸雷。江若非和江小雨,一对离奇的母女,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几个酷酷多金男。爱,被爱,千百年来被多少人描来写去,本文也难免俗套,到底是灰姑娘和王子是一对儿呢?还是注定门当户对才是正确的呢?看看女主笔下那些帅哥美女是怎么抉择自己的爱情吧。新坑也开始填了,喜欢小白文的同学,别忘记了收哦。http://novel.hongxiu.com/a/106948/喜欢的tx可以加群:60595721霉运还是霉运为何倒霉的总是汤家二女小洛原本可以嫁入豪门享受一世荣华的儿沦落陪酒女好歹熬得云开见月明了却不想再次被逼成为契约情妇为了老爸老妈老姐她都可以忍了。是可忍熟不可忍居然小算盘打到她肚子里的宝宝头上这世道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天理大冰块受死吧小洛我现在可以是有人撑腰三岁的宝宝小迷糊给我上哇谁敢欺负我妈咪哼
  • 陌尘非景

    陌尘非景

    本为一场劫,偏就一场缘。冷剑相指,锋芒相对,危机四伏。这大千世界,本就无奇不有。风花雪月,旖旎绵邈,万千风华。幽幽琴音,狠狠打碎这片似真若幻的梦境。“你若肯注上你的江湖,我亦可赌上,我的皇图霸业。”踏骨累累,一袭红衣,一片狐裘,共筑这千秋辉煌。下弦月,祸起萧墙,孤影将谁去。情定三年,幻影深深重重,是深入心扉的思念,还是内心的魔障.奈何世人纷纷,嫣红姹紫,皆不及你一回眸,一扬唇,再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