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4600000025

第25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2)

一般而言,政党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具有性质、主体、功能、原则以及组织形式和实施范围的不同,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而且从全局上看,政党党内民主也属于社会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以党内民主示范和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并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实现民族解放和人们独立,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因此,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历史合法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执政后的党内民主建设,并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国家建设进程中致力于人民民主的建设与发展,虽然一度缺乏正确处理两种民主自身的发展和两种民主之间的互动发展(一度尝试扩大人民民主来推动党内民主)而导致党和人民事业的受挫,但整体上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党的执政队伍经受住了考验,同样具有历史合法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获得了恢复和发展,人民民主也快速发展,两者之间更是前所未有互动互促,而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都呈现出快速而全面发展的局面,党紧紧依靠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党的执政队伍又有着显著的现实合法性。

2.人民民主的快速发展对党内民主也是一种推进动力

有学者提出,人民民主的发展已经成为党内民主的一种压力性动力。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已经是唯一的执政党,是长期执政的政党。过去、现在和将来,人民民主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现实中人民民主一定程度和水平的超前发展,当然也会成为执政党党内民主的推进动力,而且,这种推进动力是两种民主密切关系的一种积极的表现形式。

在党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上,人民民主一定程度的超前发展,一般来说出现在两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前者是以发动群众运动的形式达到监督和推进党和政府工作的目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事实上是破坏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后者主要体现在以引导和支持“群众自治”的社会基层民主的发展,事实表明这种社会基层民主的发展成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有序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成为了党内民主发展的推进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实的政治发展进程中,人民民主的快速发展表现出的对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深入而愈发明显。1979年是我国人民民主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年,那时人大代表选举和地方政权机关领导人选举都开始推行“差额选举制”。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村委会主任开始推行“直接选举制”。从党内选举制度改革来看,1987年开始推行党代表的“差额选举制”,2002年开始推行县级党代表“直接选举制”,以及一些地方推行的村支部书记选举的“两票制”、乡镇党委书记的“公推直选制”、2010年推行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这些表明党内民主以选举为突破口,逐渐渗入到“县委权力”这一基层权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如果从发展的时间看,人民民主领域的基层实践都要早于党内民主;如果从发展的空间看,人民民主领域在基层实践的力度和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也都要大于党内民主。这种现实政治发展局面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观点:人民民主的发展“倒逼”党内民主的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对党内民主的推进性动力。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时间为序来判定党内民主滞后于人民民主。因为,人民民主的发展是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历史教训,党从战略层面积极引导和规范人民民主的发展,遵循先易后难,从基层做起,以“村民自治”为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方案。不难明白,适应随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普遍增长的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而加以引导和规范,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觉选择。但也要看到,政治发展中党内民主相对滞后的局面,必然会对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基层民主对党的信任度和支持度方面,也包括基层党员对党组织的信赖度和支持度。因此,执政党秉承改革创新精神、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仅是对人民民主发展“倒逼”态势的积极回应,更重要的是作为长期执政的政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上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更加注重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既要认可人民民主的发展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外在推进力,又要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全局中来看待两种民主在理论上与实践中的互动互促关系。

与政党组织的先进性动力和人民民主的推进性动力相同的,还有党员主体性动力,这个问题是本章着力分析的重点,故作为单独部分加以论述。

二、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内涵

从现代政党政治发展的实践看,作为执政党其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竞争性体制下,政党发展党内民主主要是为了增强党组织自身的组织整合力和社会吸引力,目的是赢得选举上台执政或执政连任,因此其外部的竞争性动力非常显著;另一种是非竞争体制下,执政党是唯一的和长期执政,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往往是为了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自觉选择,因此政党外部虽然也有社会民主的推进性动力,但政党组织自身及政党成员的主体性动力十分显著。

(一)党员主体性动力的概念界定

党员主体地位,主要是指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在党的生活和党的建设实践中居于自主、积极和主动的地位。党员主体性,一般指党员所具有的积极的、主动的力量性因素,与组织作用、行政作用显性化的非主体性相对应。党员主体性动力与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主体性概念密切相关,是以党员主体地位为基础和前提的,是党员主体性的力量外现。因此,党员主体性动力可以界定为: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是党的根本主体等执政党建设思想基础上,基于党员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保障、主体作用的广泛而有效发挥所产生的党内民主的发展推动力。

(二)党员主体性动力概念的理解

对于这一概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

1.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前提和基础

党员是党的组织肌体的细胞,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主体。因此,党员既是党组织的构成主体,又是党组织活动的行为主体。不管是“构成主体”还是“行为主体”,都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根据和表现,也都是党员主体性动力以此为前提、为基础的规定和说明。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党员主体性动力就是“发挥积极性”。“所谓发挥积极性,必须具体地表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的活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以及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党员主体地位对于主体性动力(“积极性”)生成的前提和基础,主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地位对于理想和信念追求的坚定;二是主体地位对于党员自我价值实现的推动;三是主体地位对于主体意识固化的促进。

党员主体地位有助于理想和信念追求的坚定。党员加入党组织,首先是作为考察对象经过党员介绍人的介绍、党组织的思想政治考察等过程,在入党宣誓后成为预备党员的。成为预备党员,也只是履行了程序式的组织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入党。基于对党的纲领、章程等高度认同是加入党组织的必备条件,但是入党后的思想改造却是无止境的。主动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思想条件,而这种自觉主动的思想改造的动力则来源于党员在党内的“主人”角色和主体地位。党员在党内有了主人与主体的角色和地位,其责任感和归属感会逐渐增强、其主体能力和主体作用会逐渐增强,而这些逐渐增强的责任感、归属感、主体能力、主体作用等,都是党员理想和信念进一步坚定的动态表现。反之,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些老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出现“晚节不保”的现象了,根本的就是党内主人角色的蜕变、主体地位意识的丧失所造成的理想与信念的动摇,从而缺乏思想改造的持续动力。

党员主体地位有助于推动党员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是在对精神与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满足中实现的。党员也不例外。党员党内主人的身份和主体的地位,各项民主权利的充分保障和有效行使等,都能使党员在精神层面得以满足。但是,仅有精神层面的满足还不是完整的自我价值实现。党员主体地位虽然不能给党员直接带来物质利益的满足,但是党员的“积极性”是推动党内民主发展、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完善(包括激励与救济制度等)的重要力量,最终会转化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成果。邓小平曾经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党员主体地位有助于促进主体意识的自觉。党员主体意识是党员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的综合。主体意识自觉,就是党内民主的价值要求渗入主体的意识观念系统,使主体自觉形成相应的心理认知、政治态度及价值取向,并内化为自身稳定的、民主的行为规范。该情形下,主体一般都具备清晰、规范的政党意识和党员权利意识,能够自觉产生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民主要求、规范的政治行为。所以,该机制的形成及发生作用要依赖于长期的教育、宣传及党内民主生活氛围的积淀。党员主体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民主权利的享有,而其现实基础则是党员对党组织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因此,党员主体意识的形成,是在党员与党组织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党组织由于党员的积极主动参与而获得活力,党员则由于党组织及党组织活动等载体而实现党员价值。对此,列宁曾有过描述,“应该努力做到对代表大会的决定进行最广泛的讨论,应该要求全体党员以十分自觉的、批判的态度对待这些决定。应该使所有的工人组织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说明自己赞成哪些决定,不赞成哪些决定。如果我们是真正地、严肃地决定在我们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如果我们决定吸引工人群众自觉地解决党的问题,那就应该在报刊、集会、小组和团体中进行这样的讨论。”

2.党员主体性动力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动力,同时显现示范人民民主发展的效果

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规定,是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党员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拥有、党员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主体性动力与党内民主是互动互促的辩证关系。党内民主的发展既依赖于党员主体性动力;党内民主的发育和完善又能促进党员主体性动力的生成和发展。

党内民主的发展依赖于党员主体性动力。党员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主体地位、能否正确认识和行使党员民主权利,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和管理党内各项事务,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党内民主建设程度最直接的体现。因此,离开广大党员积极有效的参与,党内民主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失去其最根本的动力载体。

党内民主的发育和完善又能促进党员主体性动力的生成和发展。只有在发育较为成熟、运行较为健康的党内民主环境中,党员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起来,党员各项民主权利才能真正享有和行使,党员的主体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党员主体性动力通过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而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并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和特色方式。以倒推的逻辑思路,党员主体性动力必然也会成为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动力。

理论界对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观点也呈现多样化。有学者从内在逻辑层面揭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党内民主先于人民民主而建立,为人民民主的起步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党内民主较之于人民民主具有更高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作用,可以从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上、从治党与治国的关系上体现出来。有学者认为,从机制创建的角度看,通过民主理念的导向作用、建设路径的示范作用、民主作风的带动作用、民主规则的约束作用、民主法制的保障作用五个方面可以实现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作用。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福建精神读本

    福建精神读本

    《福建精神读本》,袁荣祥主编,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本书,对福建精神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全省人民智慧,提出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这一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将走向何处?
  • 君主论(英文版)

    君主论(英文版)

    它与《圣经》、《资本论》同列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伟大著作榜。它对近代世界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被列为政治禁书;另一方面,它却被欧洲君主奉为政治成功的秘籍。它为作者在生前身后赢得了无数的赞誉或恶名,却未能帮助作者实现重返政坛的理想。它是一部阐述帝王之术、敢于否定公认道德的奇书。它就是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君主论》讨论了“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的问题。书中将君王的政治行为和宗教、道德行为截然分开,否认君主只通过宗教教化和道德约束就能够保有权力。他认为,“君主应该学会同时扮演狮子和狐狸两种角色。因为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不能抵御豺狼。因此,一个君主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认出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感到恐惧”。……
热门推荐
  • 重生第一嫡女:绝宠世子妃

    重生第一嫡女:绝宠世子妃

    苏云月,世人眼中皎洁的明月花,因错爱一人害死全家,更连累了旁人,幼子惨死,她亦含恨而终。再睁眼,她眉眼清澈明亮,锋芒半藏,再不是那没脑子的无知花瓶。……“主子,小报说您快死了,世子妃要跟你和离,几位皇子已经赶来世子府抢人了,还说您要是不写和离书,他们就送您去见阎王,主子您倒是快写啊……”某美男眯着凤眸看着端坐在跟前优雅喝茶的某小报创始人,似笑非笑:“爱妃玩的可还尽兴?”
  • 古宗大陆

    古宗大陆

    叶奕白死后重生于古宗大陆。身处乱世的古宗大陆之中,这里有神族,人族,妖族,兽族,鲛人族,魔族……。神族是正,魔族是邪?既然躲不过,那就战,我要成为这古宗大陆第一人。
  • 鸳鸯瓦

    鸳鸯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以身相许。年轻潇洒的王厂长喜爱气质高雅漂亮的女会计秋香,买房金屋藏娇,一个人周旋在两个女人中间。不料英年早逝,留下来千疮百孔的两个家。王厂长的二女儿花季豆菀少女王璐云走不出父母辈感情的迷局,放弃高考辍学想自力更生,走出别样的人生。在厂子里遇上了英俊的石鹏,两个人随着一年时间的流逝,从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到相爱。以为美好生活的曙光就在前面招手。厂子变故,石鹏要到新疆淘金,天长地久有时尽,石鹏走了,他们的爱情海会是什么,风雨未知。
  • 数字王国

    数字王国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得到一个人工智能,能走多远,财富,权势,美色究竟什么才是他想要的,虚拟游戏,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数字永生 加群兄弟们,814280625
  • 王罪

    王罪

    “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只是一个小小的承诺。艾恩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布满荆棘的道路,只是为了那个对于自己最为重要的人再一次的露出微笑。
  • 在未来被迫当文抄公的我被捕了

    在未来被迫当文抄公的我被捕了

    被迫魂穿到未来之后被迫绑定了文抄公系统的我被捕了嘤嘤嘤
  • 魔道天门

    魔道天门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 哆啦A梦会修仙

    哆啦A梦会修仙

    一个过着平凡生活的上班族收到了一个奇怪的包裹,没想到里面竟然放着一个哆啦A梦,而且还是一只会修仙的哆啦A梦。更神奇的是,这只会修仙的哆啦A梦,还告诉我们的主角一个惊天大秘密,那就是我们的主角竟然是当年给压在五行山下的孙大圣摘果子的那个牧童转世。惊讶之余,我们的主角便跟着这只会修仙的哆啦A梦踏上了修仙之旅。【本书QQ群:511324997。欢迎大家加入】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嫡女傲天下

    嫡女傲天下

    当有一天,身为二十一世纪歌影两坛巅峰人物,性格冷漠,身份多变的国际巨星妘若离穿越了,你问她最想做什么?当然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陆幕后主宰!观众们纷纷惊奇,巨星要做幕后?当然,是高调的幕后主宰。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妘若离看着自己这小手小脚只得悲叹命运的不公,说好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呢,说好的高调的幕后主宰呢NO,NO,NO统统没有果然啊孙老先生说的对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