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4600000021

第21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历史发展(5)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批评了国务院和经济工作部门搞分散主义,不让中央参与对经济工作的“设计”。随后中央成立了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等小组,担负对政府相关职能机构的领导。毛泽东指出,“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隶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向它们直接做报告。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并进一步指出“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的,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对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政府机构及其党组有建议之权,但决定权在党中央。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和党中央一同有检察之权。”显而易见,将政府机构置于党的组织系统之中,是典型的党政不分的高度集权的党的一元化领导模式。这种一元化的国家治理模式,也可以在毛泽东为八届七中全会准备的讲话提纲的批注中得以说明,“权力集中常委和书记处,我为正帅,邓为副帅”,“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可以说,南宁会议之后党中央各种“小组”的成立及其对政府相关职能机构的领导,一元化的集权治理模式开始形成,由此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开始遭到破坏,慢慢走向“集权”和“个人领导”的局面。

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和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党内民主的破坏和“集权”有了加剧性的发展和表现。成都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提出的“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的语录式论断,是党内“集权”发展和个人崇拜的戏剧性写照。庐山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却由于毛泽东的“主导”而演变成了对所谓“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揭发与批斗。至此,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遭到了严重破坏,所谓民主集中制剩下的只有集中,而且集中于一个人的意志。这种极不正常的党内生活状态下,别说党员或党员干部的党的“主人”地位和民主权利保障的问题了,即使是最基本的人的尊严和生命权都得不到保障。

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毛泽东讲话的中心是民主集中制。但是,在“集权”和“个人崇拜”的氛围下,很难做到对党的这一根本组织制度的正确理解和阐释。“从‘七千人大会’对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和分析来看,其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一个,那就是集中,民主只不过是集中过程中的环节或手段而已。这样,大会所强调的民主集中制,实际上使‘民主’失去了与‘集中’的同等地位。在这样的格局下,党内民主不但没有走出危机,相反,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生,陷入了更加深刻的危机。”

3.党内民主的严重危机(1966-1978年)

从党的建设和党员权利保障看,“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空前的严重危机和灾难。“文化大革命”中有一句很响亮的口号“踢开党委闹革命”,中央的权力集中于个人,地方和基层的党委都要“踢开”,这种情况下,党的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党员既无民主权利保障,也无处行使民主权利,也就不存在党内民主问题了。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九大通过的党章干脆取消了党的七大、八大党章关于党员权利的规定,党内民主彻底失去了制度和法规的基础。有学者指出,“文化大革命”倡导的是“大民主”,分析很有见地:“从形式看,‘大民主’是大参与、大动员的民主,但从本质上看,是非制度化的民主,非理性的民主;从功能看,‘大民主’所要实现的不是权利,而是按既定意志改造权力结构。因而,从根本上讲,‘大民主’既不是民主的形式,也不是民主的手段,它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个人崇拜的手段。”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对于“文化大革命”则是这样评价的:“‘文化大革命’是在探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走入歧途的结果,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文化大革命’以尖锐的形式,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体制等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提供了永远不允许重犯‘文化大革命’或其他类似严重错误的深刻教训。”这一评述,同样适用于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内民主的发展实践,也是“永远不允许重犯”的深刻教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党史学界关于历史新起点的不同认识,有1976年为起点(“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四人帮”的垮台),有1978年为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还有其他观点,如以党的十二大为起点等。本章前面也有论述,采用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历史新起点”的观点。因此,把“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也放于这一阶段之中。

(四)改革开放条件下自觉构建阶段(1978-今)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建设的伟大转折,此后党员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党内民主建设得以逐步恢复和深入发展。这一阶段之所以为“改革开放条件下自觉构建阶段(1978-今)”,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解放思想,党内民主发展取得了新认识;推动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明确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发展培育了新动力;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党内民主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1.继续解放思想,党内民主发展取得了新认识

1978年,中国社会正处于结束国内动乱到开启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时期。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分析党内思想僵化状态的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因为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邓小平认为,在官僚主义以“党的领导”、“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等面貌面前,党员“只能奉命行事”、党员“什么问题都用不着思考了”。因此,邓小平提出了“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的著名论断。“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这一论断,实际上提出了以民主推动党的建设的重要思路。党的各级组织与广大党员,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党内思想的僵化困局、才能打破党内制度与体制的僵化困局,从而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从各种各样的官僚主义的、教条主义的框框中解脱出来,党的建设才获得了发展的根本主体、获得了推动党内民主发展的动力主体。也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才明确提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创新,把这一思想运用到党的建设中来,就是江泽民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中提出的:“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都无从谈起。”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论断体现了党在解放思想的实践中,对党内民主获得深刻认识的重要成果体现。胡锦涛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继续解放思想”是十七大报告的主题词之一,深刻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法宝,是“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的法宝,也是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宝。“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党员主体地位”的明确提出,是新时期党内民主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认识成果。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生命力来自于党的创新活力、来自于党的团结统一、来自于党员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这一切都决定了新时期必须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来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是解放思想的条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以扩大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既是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具体表现,也是发展党内民主实践的认识成果,更是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努力方向。

2.推动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注重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1978年12月,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国家层面的民主需要制度化和法律化,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更要首先做到制度化和法律化。“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不难看出,邓小平实质上提出了民主发展的根本途经,即“用制度规范和保障民主”。这一点,邓小平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表述得十分明确:“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关于以制度规范和保障民主的思想,不仅限于党内民主层面,而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推进上来设计这一“根本途径”的,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渐将这一“根本途径”上升到“政策”的层面来固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

以制度规范和保障党内民主,这一思路在之后的历次党的重要会议中不断得以确认和发展。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对于党的正确路线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对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十分重要。”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的意见、建议、批评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明确地提出了“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都明确了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思想。

党内民主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制度和法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果。1990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1993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1995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1996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2004年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保障条例》,2009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等。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党员民主健康发展的根本途经。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制度的建设及实施,对于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理顺党内的权力来源与结构、构建党内民主的制度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形成了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的制度及制度运行机制,实践中也有力、持续地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明确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发展培育了新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员主体地位”的概念逐渐提出、内涵日益丰富。

2005年,有了“党员是党的行为主体”的提法。2005年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2006年,有了“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和“党员队伍主体”的提法。2006年6月3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党的行为主体”、“党的活动的主体”,这些提法已经明确了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是基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的科学总结。

2007年,“党员主体地位”的概念正式明确提出来了。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提出:“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2007年10月15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2009年10月10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中,胡锦涛指出:“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从以上引证与描述中,不难发现,自2007年“6.25”讲话明确提出“党员主体地位”概念以来,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先后使用“坚持”、“尊重”和“保障”,体现出对“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深度日益清晰而深刻、实现力度日益增大而坚定;二是从先进性教育的活动层面上升到党内民主发展的更高层面,从“党的先进性的表现主体和重要基础”上升到“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的高度。这两个特点从整体上深刻说明了党员主体地位在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发展中的基础性、根本性与动力性。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中国发展战略新布局

    中国发展战略新布局

    本书以较长历史跨度和全球视野,学术上梳理了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与当今发展战略的联系,从学理上着力阐发了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以辩证思维科学解读十八大之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提质升级、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等,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新举措,并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发展阶段、发展战略近期目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治国理政现代化理论”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仍是初级形式和初级阶段的全面小康、将进入直接为建设初步现代化奋斗阶段等,创新性观点。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
  • 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书系)

    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书系)

    本书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实现中国梦与城镇化道路、破除城乡壁垒、国企监管、收入分配等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科学总结出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策选择和努力方向。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对广大领导干部在改革攻坚期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促进中国梦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一卷)系统考察了老子、孔子、墨子、商鞅、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八位思想家,以及黄老学派、名家学派的政治哲学,希望以点带面,由点及面,逐步深入,层层推进,对中国先秦政治哲学史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本书在孔子的正名哲学、名家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政治哲学的对比、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法家政治哲学的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供学界参考。本书由多位学者共同撰写,既相互呼应,又保持相对独立性,是一部集体合作完成的政治哲学史著作。
热门推荐
  • 风起太平岁月

    风起太平岁月

    大家都穿越了,我也穿越了。可是,我想回去啊。。。李清风你在哪?????
  • EXO之抱枕奇缘

    EXO之抱枕奇缘

    梦境里的,是现实还是虚幻?梦境与现实的协奏曲,交错的演奏着,一会儿快乐,一会儿悲伤。由抱枕而引出的爱恋,到底是现实还是虚幻?
  • 平沙玉尺辨伪总括歌

    平沙玉尺辨伪总括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幸福像花儿一样

    幸福像花儿一样

    本书绕着某军区文工团舞蹈队里一位令人瞩目的女演员杜娟的情感命运展开。她在收到了两封求爱信,同时面对两个男人,三个人,两份爱情,一段曲折的别离情在深秋里种下了它的种子,再现了绿色军营里的悲欢离合,质朴感人。本书已拍摄成同名电视剧,由孙俪等主演。那一年秋天,文艺兵杜鹃同时收到了两封求爱信,一封来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白扬,另一封来自少年沉稳的文化部干事林斌。同时面对两个男人,美丽的杜鹃犹如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每一条路都诱人,每一条路也都莫测。现实没有给入犹豫的机会,杜鹃选择了两条路同时走。然而人是不能同时走两条路的,错误的开始将导致怎样的结局?等待着她的,将是那一年深秋里的苍凉。
  • 千尘仙序缘:绝色皇妃拐回家

    千尘仙序缘:绝色皇妃拐回家

    WTF?为什么那么多人就我悲剧重生了呢?答:因为你是女主。为什么其他人穿越就是各种斗恶毒小妾,而我就辣么幸运,老爹就我娘一个正室?答:因为你是女主。为什么我一穿越就要嫁给太子,还互生情愫了?答:因为你是女主,太子是男主。为什么我是女主,后面命运辣么悲催呢?答:因为作者是后妈。(本书又名《我是女主:后妈是作者》)。
  • 缘分修仙

    缘分修仙

    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小子,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修仙之路,人世轮回,黄泉九幽,看他如何一步步成长,看破这世间的真相。初生牛犊,初露狰狞;声名鹊起,蛰伏修行;称霸一方,返璞归真;再起波澜,功成仙去。
  • 下山之后的美丽生活

    下山之后的美丽生活

    梁凡歆身为一名道士,自然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在决定离开云台观下山去谋生历练的时候,却意外在荒郊野外救了卢一帆一命,没想到卢一帆醒来后却对自己一见钟情。一个道士下山只为谋生,一个死而复生的人下山,只为查找出谋害自己的凶手。竟没有想到,两人前世就已经认识,今生相遇,只为再续前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灭的星晔

    不灭的星晔

    这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无数神界并存,其中,星神界是一个比较大的神界,星神界之下万千世界共存,大千、中千、小千世界数以亿计。而星域,便是星神界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众位神界的最强者——神尊们的祖地,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话说亿万年前,天地初开之时,有九件超越一切的神器诞生,它们被称作为永恒神器,每一件都有毁天灭地之威。不仅如此,传说,当九件神器集齐之时,就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成为神上之神,不过,那个世界虚幻而真实,没有人真正看到过。但是,这九件永恒神器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多次易主,在各个神界之间辗转。不过,未曾有人得到过全部的这九件永恒神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传说渐渐淡出了世人的视线。不过有有心之人一直记得这个传说,并且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我们的主角,因这九件永恒神器中的一座妖塔而改变命运,也因这座塔而登上了神道之巅,在一场灭世大危机中成为了拯救苍生的救世主。此人名为苏晔,此塔名为星魔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