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尽夸张炒作之能事,制造紧张空气,把大家搞得都很紧张,然后趁别人紧张发挥失常你渔翁得利。
上学的时候其实挺烦这样的同学,他们自己复习得特好,发考卷之前却唠唠叨叨地说我其实根本什么都没复习,复习了一点也是什么都没记住,你肯定复习得特好,我这次肯定不行了,等等。结果他们趁你暂时得意放松了警惕,最后一举拿高分盖过你。
其实,克服紧张最重要的是盲目自信,你就不经过任何调查就确定,肯定还有比我更紧张的。高考谁不紧张,可是你就总看到报上说有人晕倒在考场,说明你不是最紧张的;你每次在众人面前讲话就紧张,可是美国有句俗话,“当众演讲是人类仅次于死亡的第二最恐怖之事”。这说明美国人比你更害怕。
几年前,温家宝总理在美国访问我们公司,公司安排了一个级别特高的领导给总理做技术陈述;还有级别特低的我做现场翻译。
我在几天前就开始背词,紧张得不行;工作小组让那位级别特高的公司领导到现场演练一下,领导回话说:“我做presentation是从来不演练的。”他不演练,我做翻译的就更紧张,背都不知道背什么。
还有两个小时温总理就到了,猎犬把我们每个人都闻过好几遍了,我们公司特高的领导慢条斯理地来到了现场,我们给他演示了他讲话前的音乐,讲话当中要放的录像,等等。这位老兄半天没说话,最后转过头来铁青着脸说:“This is not a presentation.This is a show.”(这哪里是陈述,这是一场演出。)
说完他就不见了,躲在小黑屋里改台词,一遍遍自己练习。看到这位紧张的公司领导,我这做翻译的竟一点都不紧张了。最后,尽管陈述人和翻译声音都略带颤抖,温总理还是满意地结束了访问。
当你觉得紧张得不行的时候,一定有人比你更紧张。
干大事之前你要是紧张,把这篇文章拿出来再读一遍吧。如果你还是紧张,还有第四也是最厉害的一招:
你就自个儿一边儿紧张着去吧。
工作狂的起因和危害
工作狂永远被人误解,还有可能遭人暗算
最近,我得了工作狂的病。病有两种,一种是你自己能感觉到的,一种是你感觉不到的。现在我两种情况都有,说明病得不轻了。最近女儿和太太向我严正指出:“你到家以后第一件事不是问候我们,而是从包里拿出电脑,然后连线,上网,你的状态很不正常了你!”
我说,电脑现在开机很慢,公司又有很多人发很大的文件,造成收发电子邮件很慢,我先把电脑支起来,让它开着机预着热收着邮件,然后我再过来问候和拥抱你们,这是符合组织和行为优化管理以及六个西格玛程序的。
有一种明明有病又不承认自己有病的情况,传统意义就是精神病,现在还得加上工作狂和领导病。领导一般都不承认自己有毛病。
今天说工作狂。这种病存在于现代社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病因各有争论,两大学派为主观派和客观派,后者认为工作狂是外界因素造成的,比如说环境污染,全球变暖,阿富汗战争什么的,当然最主要的是身边的人,特别是老板造成的。
我的观点是,工作狂的核心是我们作为个体的人,生存状况严重不确定,从而造成自信心不足,只好通过发狂式的工作寻求心理的平衡。
我们总是摆脱不了一种状态,就是要讨别人好,不管是客户还是老板还是别的什么,而一旦你把讨好别人和善待自己的平衡搞乱,就会变成工作狂。
讨好老板是对的,现在没有人能超脱到连老板都不放在眼里,为了让老板高兴,你周末加班,半夜发邮件什么的都是正常的。但是有一种可悲的情况是,你都不知道在对谁好。
前几天去外面看电影,周围几个人手机总是响,黑暗中接电话的人说,“你好,你好,什么,听不清楚,你是谁,谁?打错了吧你。”然后“啪”地一声挂掉。我就不明白,你连来电话的人是谁都不知道,你就一定要接这个电话,一定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电影票钱做这种无关的事,还要承担电影院里周围人的责骂。
工作狂还有一个病根就是太把自己当人看,上面的情况也算一种。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商务人士疯狂地使用那种叫“黑莓”的掌上电脑。你看飞机刚一降落,喇叭里正说着“我们还在滑行,请大家不要打开行李箱和手机”,周围的人已纷纷拿出黑莓,用右手大拇指疯狂地转着翻页按钮,仿佛在他关机的两小时内,世界没了他已经陷入了混乱。
我的一个中国同事给美国发电邮,对方已是凌晨两点,竟然飕地给了回复,这边问你们半夜怎么不睡觉,那边又飕地回一个,说:“嘘,我丈夫在旁边睡着呢,我睡不着就在床上再工作一会儿。”
工作狂有一种危害,就是永远被人误解,还可能遭人暗算。
我原来有个同事,工作努力得没得说了,整个把公司当成家,同事当成家人,每天工作没有晚上九点前走的。后来因为一些工作方式和鸡毛蒜皮的事跟老板闹起来了,老板受不了他了,让他走人,他也受不了老板了,举报老板想让老板走人,最后老板胜出,他被赶走。
这件事还有很多惊人相似的职场故事都告诉我们,人人都认为我都工作狂了肯定能加分,受领导重用,受同事尊重,让下属效仿。可实际情况是,谁都觉得你工作狂你累死累活你活该,人家还会从理论的高度告诉你,说你这样无节制地工作,不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是能力低下的表现。你说我冤啊我比窦娥还惨啊,我辛辛苦苦就闹了这么个结果。对不起,游戏规则就是这样的。
我的一个在公司里级别很高的朋友有一天说,他生活突然失去了方向。起因是他去美国出差两周,回来问十一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你们想不想爸爸呀?女儿说想啊可想爸爸了;儿子则冷冷地说:“想不想有什么关系,反正你在家我们也见不到你的。”
朋友说这一句话让他三天缓不过劲来。想起自己每天在外应酬,晚上回到家孩子们已经入睡,早晨孩子们六点半离家上学自己还没起床。最要命的是,自己觉得工作这么玩命都是为了家和孩子,可是孩子将来很可能会说:“你算了吧你,你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我赶紧安慰朋友说:“还是女儿好,养女儿好啊。”
关于出差这件事
旅行的意义就是旅行本身
公司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我说你们部门真好,经常能出差,我们部门没意思,一年到头总窝在办公室。我一愣,难道出差这件事还能用来做招聘广告?
想起我刚工作的时候也特别羡慕那些能出差的人,吃饭住宿都不花钱,还游历名山大川。你别笑咱们土,那“世界第一经理人”,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在自传里都说他开始出差也特激动,主要原因是坐飞机可以得到那种免费的小瓶苏格兰威士忌,他妈妈还总追问他是不是肯定公司会支付他的出差费用。
其实老人家现在问这个问题也是合理的,有些公司出差费用包干,花少了归你自己,花冒了你自个儿垫。但像我这样总在外企工作的,公司一般都是定一个最高标准然后实报实销,这样可以避免有人住大车店啃咸菜坐驴车省下钱揣自己腰包。
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500强企业,规定所有人出差都坐飞机公务舱,那叫一个爽!有一次在外地搞活动需要带一个司机,不是司机开车过去而是飞过去接车再开。那天波音747的公务舱里就我和我们公司司机两个人,我们点了很多东西吃,喝得饱饱的直奔厕所。
后来我去一家著名的飞机制造商面试,老板介绍说他们公司非常重视形象,不管是谁,出差一律坐头等舱,酒店专车接送。后来没能去成这家公司,不过头等舱和酒店专车一事,还是在我的心中痒痒了好一阵。
我们都觉得,一定要去重视自身形象的企业工作。
抓住豪华出差的机会要尽早,否则到了我这样的岁数,住什么高级的地方都睡不好觉,而且住惯了高级地方,结果生活中该适应的地方反而不适应了。
十多年前或更早些时候,出差是个挺了不得的事,政审合格,单位开介绍信,上级指派政治上同样可靠的人一同出行。直到现在我们有些政府部门,特别是在国外,还有“出行必须两人以上”的规定。
我现在还特别怀念大家一起出差的时候。那年我们去杭州开销售会议,北京团队40多人浩浩荡荡一同进发,半个机舱都是我们的人。
现在,大公司都有这样的规定,公司高层不能乘同一架飞机,以防不测。现在想想当年真是的,我们都是一起走的。以后我要做了老板,我也要规定我和我的副总不能一起飞行,我们要在不同的地方有办公室,要乘坐不同的车,不能吃同样的食物。
出差的规矩可以定,难的是保持平衡的出差状态,就是说,最好在你对同样的上班环境有点厌烦时出差换一下心情,路上跑累了,老板就让你在办公室好好休整一段时间。
这是做梦。事实往往是,要么你永远呆在一个城市里憋死,要么常年在旅途跑断腿跑死。
我有一欧洲的同事被人羡慕死了,他长年在世界各地出差,几大航空公司给他的金卡白金卡就差镶金边儿了,到哪里都是公务舱五星级酒店。有一天他竟对我说:“我来中国这么多次,还没去过长城呢。”
原因很简单,出差的心情和状态不在旅游上。我现在也开始有那种高级抱怨,说天天在工作住五星级酒店真没意思,办完事就飞,生活不知为了什么,真想在江南古镇映着小桥倒影的河边品茶散步,最好费用还由公司报销。
乔治?克鲁尼主演的电影《在空中》(Up in the Air),讲的是一个单身职业经理人,家里四壁空空,每年有300天以上在出差,在空中飞。他的最高理想是成为某航空公司飞行里程达到1000万英里的钻石卡会员。人家问他攒这么多里程做什么,要是他的话有点里程马上去旅游用掉。主人公说你不懂,攒里程数不是一个目标的标志,攒里程本身就是目标。
所以,当公司有人发明了用远程视频处理业务,他不能再飞的时候,他感到生命失去了目标和意义。
我因此想到,当我们把出差作为美好待遇的时候,我们得不到出差的机会;而当我们有了反复出差的机会,我们总是会忘记我们曾经追求的旅行状态,而将出差作为疲惫工作和生活的本身。
商务人士很需要按摩
舒服且非毒药,唯有按摩
如果你看这几年此起彼伏的社会潮流,比如全民炒股、狂吃小龙虾、移民加拿大,等等,你会发现这些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真正能长期主宰我们生活的,是按摩。
公司刚刚忙完一个大活动,一个多月天天加班熬夜,总算结束了。到机场送走全球董事长,回城的车上,一行人开始狂打手机。
“喂,是红玫瑰SPA吗?我要一个全身加足底,今晚六点,喂喂,记住我要16号按摩师啊。”
几分钟之内,同行的七八个同事分别在诸如红玫瑰SPA、白雪莲足底世界、彩云飘休闲中心、心荡漾健身俱乐部等搞定了自己的头部、身体、脚底,剩下我一人到门口的小吃店喝粥后回去睡觉。
如今,哪一个商务人士不在巨大的压力下生活和工作?怎么解压,怎么保持健康,怎么生存?这是一个最基本最基本的问题。现在出了不少书讲这方面的事,总的感觉是:第一是废话,谁不知道应该心胸开阔,淡泊清心?第二是越说越玄,讲到佛经重典、道家学说,这对丰富人生必定有益,但解决不了我今天心烦体累的现实问题。
所以,你要是想迅速地、直接地缓解你生活的压力和身心的疲惫,唯有按摩。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未来社会的三大产业将分别是餐饮、助睡和按摩。
今天主要说按摩。我们现在急需将按摩作为第一个把科学、服务和管理流程结合起来的超级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把人按摩舒服了。
我本人之所以对按摩有严重疑虑,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我几乎没有见过好的按摩师。按摩是要用心去体会的,还要根据每一位客人的特点调整手法和重点,可是我们现在按摩业的服务程序是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