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4800000075

第75章 歇后语M(1)

妈打儿子——心里有数

妈妈抱孩子——人家的

麻布补西装——土洋结合

麻布鞋上镶绸子——不成体统

麻布做大褂一不是这块料

麻袋厂失火——烧包

麻袋厂遭火灾——烧包

麻袋里的菱角——冒尖

麻袋里装麦秸——草包

麻袋里装猪——不知黑白

麻袋盛牛角——个个想出头

麻袋绣花——底子差

麻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麻秆搭架子——难顶难撑

麻秆搭桥——担当不起

麻秆打狼——两担怕;两头害怕

麻秆手杖——靠不住

麻秆做扁担——不是正经材料

麻秆做床腿——难撑

麻秆做屋梁——无用之材

麻姑娘搽雪花膏——观点模糊

麻花下酒——干脆

麻秸抵门——经不起推敲

麻秸做笛子——吹不得

麻婆照镜子——自找难看

麻雀搬家——唧唧喳喳

麻雀吃不下二两谷——肚量小

麻雀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麻雀搭窝——各顾各

麻雀当家——七嘴八舌

麻雀的肚腹——小心眼;心眼狭小

麻雀叼石磙——嘴上功夫

麻雀掉到洞庭湖里——不着边际

麻雀掉到面缸里——糊嘴

麻雀斗公鸡——自不量力

麻雀剁了身子——光剩嘴

麻雀屙鸡蛋——怪事一桩

麻雀屙屎大过箩——讲大话

麻雀屙屎——稀稀拉拉

麻雀飞大海——没着落

麻雀跟雁飞——不自量

麻雀跟着蝙蝠飞——白熬夜

麻雀喝醉酒——腾云驾雾

麻雀和鹰斗嘴——拿性命开玩笑

麻雀嫁女——细商量

麻雀落在房梁上——好大的架子

麻雀跳到泥沟里——投有出路

麻雀头包饺子——尽是嘴

麻雀窝里落喜鹊——早晚要飞

麻雀洗澡——团团转

麻雀下鹅蛋——讲大话

麻雀想和鹰打架——不是对手

麻雀想学凤凰飞——枉费心机

麻雀炸窝——阵脚大乱

麻雀追飞机——白费功夫

麻雀啄鸡蛋——捣蛋

麻雀啄鸡子儿——捣蛋

麻雀走路——一蹦三跳

麻雀钻到烟囱里——命难逃

麻蛇钻刺棵——有去无回

麻绳穿绣花针——通不过

麻绳穿针——钻不进

麻绳打毛衣——乱联系

麻绳吊鸡蛋——两头脱空

麻绳蘸盐水——越来越紧

麻媳妇拜见歪嘴婆——丑对丑

麻线搓绳——合在一起干

麻线上扯电灯——搞错了路线;路线错了

麻鞋着水——越来越紧

麻丫头照镜子一共点子不少;点子多

麻油拌小菜——人人喜爱

麻油炒豆腐——不惜代价

麻子打灯笼——观点鲜明

麻子掉枯井——坑人不浅

麻子管事——点子多

麻子敲门——坑到家了

麻子跳伞——天花乱坠

脚子推磨——转着弯儿坑人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马帮的腐马——落了后

马背上按电话——奇(骑)闻

马背上的剧团——载歌载舞

马背上钉掌——离题(啼)太

马鞭打牛——忘本

马鞭子当帐杆——差的远

马脖子上的铜铃——响当当

马槽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马长犄角骡下驹——陸事一桩

马车滚进泥水沟——拉不转

马车过险路——全靠拿鞭杆的了

马车过沼泽地——此路不通

马打架用嘴碰——不顾脸面

马刀底下跳神——乐得不顾命

马到悬崖不收缰——死路一条

马镫子钉掌——空前绝后

马儿护虎儿——没有的事

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天下太平

马粪球,羊屎蛋——外光里不光

马粪球,羊粪蛋——表面光

马蜂的儿子——歹(带)毒

马蜂的屁股——碰不得

马蜂叮屁股——痛不可言

马蜂丢翅膀——没了绝招儿

马蜂没嘴——屁股伤人

马蜂窝——捅不得

马蜂蜇秃子——没遮没盖

马蜂蜇蝎子——以毒攻毒

马蜂针,蝎子尾——惹不起

马高镫短——上下两难

马褂改裤衩儿——大材小用

马褂改棉袄——老一套

马驹子拉磨——不顺手

马驹子驮人——第一次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胡勒

马笼头套在牛嘴上——胡勒

马拉车尥蹶子——乱了套

马拉车牛驾辕——不合套

马拉独轮车——说翻就翻

马拉汽车——新鲜事

马脸比猪头——当面出丑;一个比一个丑

马尥后腿——逞强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路不拐弯儿——正直公道

马路不说马路——公道

马路上安电灯——光明大道

马路上的传单——白给

马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

马路上跑火车——不合辙

马路新闻——道听途说

马奶奶和冯奶奶——只差两点

马棚里猢狲——勿安静

马屁股上的苍蝇行千里——借别人的力

马屁股上挂蒲扇——拍马屁

马屁精拍了马腿——倒挨一脚

马圈里的骡子——听喝的

马群里的骆驼——高一等

马群里的骆驼——突出

马人夹道——进退无门

马上打瞌睡——眼开眼闭

马上耍杂技——艺高胆大

马勺当锣打——穷得叮当响

马勺里淘菜——水泄不通

马勺里淘米——滴水不漏

马勺掏耳朵——不深入;深不下去

马勺掏耳朵——伸不进去

马身上的蚂蚁——不显眼

马食槽边点盏灯——照料

马食槽不许驴插嘴——独吞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马蹄长瘤子——无关痛痒

马蹄刀劈柴——不是正经家伙

马蹄上长瘤子——不痛不痒

马跳水浪——奔波

马铁掌踩石板——硬碰硬

马桶倒进臭水沟——同流合污

马桶改水桶——臭味还在

马桶盖上钻眼儿——放臭气

马桶里倒香水——香臭不分

马桶上插花——只图表面好看

马桶做锅盖——不是正经材料

马头上长鹿角——四不像

马脱缰绳鸟出笼——永不回头

马王爷的眼神——捉摸不定

马王爷——三只眼

马尾巴拌豆腐——捣乱

马尾巴搓绳——不合股

马尾巴上的草——跟着摆

马尾绷琵琶——不值一谈(弹)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别提了

马尾穿萝卜——粗中有细

马尾拉胡琴——细声细气

马尾拴菜团子——一提就露馅

马尾拴鸡蛋——难缠

马尾拴饺子——露馅

马无笼套——乱跑

马戏团的猴子——由人玩耍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马陷泥坑——拔不出蹄

马陷淤泥——进退两难

马抓痒——全凭一张嘴

马捉老鼠——不务正业

马走日字象走田——各有各的路

犸猊尝熟肉——嘴巴都吃馋了

玛瑙放进水晶缸——里外透明

码头工人扛包——回头难

码头上的吊车——能上能下

码子前面添零——不算数

蚂蟥扒在牛尾上——甩不掉

蚂蟥变的——软骨头

蚂蟥吃萤火虫——心里亮

蚂蟥吃萤火虫——肚里明

蚂蟥的身子——软骨头

蚂蟥叮住螺蛳脚——揪住不放

蚂蟥叮住水牛腿——寸步不离

蚂蟥过水——无痕迹

蚂蟥遇着石灰水——死硬

蚂蟥钻进牛鼻孔——难解脱

蚂虾剁馅子——少头无尾

蚂虾尥蹶子——小踢蹬

蚂蚁搬秤砣——白费劲

蚂蚁搬家——拖拖拉拉

蚂蚁搬石磨——自不量力

蚂蚁背田螺——假大头鬼

蚂蚁长毛——不可能

蚂蚁出洞——找吃

蚂蚁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蚂蚁打群架——自相残杀

蚂蚁打食——三五成群

蚂蚁戴谷壳——好大的脸面

蚂蚁戴眼镜——没那么个脸面

蚂蚁挡道——翻不了车

蚂蚁的嘴——吃里扒外

蚂蚁掉进磨盘里——路子多

蚂蚁顶荔枝壳——假充大头鬼

蚂蚁抖腿——小踢蹬

蚂蚁肚里摘苦胆——难办

蚂蚁放屁——没听过

蚂蚁关在鸟笼里——门道很多

蚂蚁撼大树——自不量力

蚂蚁回窝——走老路

蚂蚁扛螳螂——重任在肩

蚂蚁扛鲞头——力小任重

蚂蚁啃骨头——精神可佳

蚂蚁啃象鼻——不识大体

蚂蚁拉火车——纹丝不动

蚂蚁拉车——拽不动

蚂蚁拉石磙——力不能及;心有余而力不足

蚂蚁觅食——颐自家

蚂蚁尿书本——识(湿)字不多

蚂蚁爬到猪背上——显不着你

蚂蚁爬皮球——无边无沿

蚂蚁爬扫帚——条条是路

蚂蚁爬树——七上八下

蚂蚁爬树梢——到顶了;好高骛远

蚂蚁爬到针尖上——到顶了

蚂蚁噙豌豆——滚蛋

蚂蚁上船——稳稳的

蚂蚁上枯树——顺杆爬

蚂蚁身上长疖子——浑身是病

蚂蚁身上砍一刀——浑身是伤

蚂蚁生疮——小毛病

蚂蚁说成大象——言过其实

蚂蚁抬虫子——齐心合力

蚂蚁抬大炮——担当不起

蚂蚁抬食——步调一致

蚂蚁抬土——一窝蜂

蚂蚁头上戴斗笠——乱扣帽子

蚂蚁头上砍一刀——没有血肉

蚂蚁拖秤砣——难上难

蚂蚁拖耗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蚂蚁下碾槽——罪该万死

蚂蚁咬了脚趾甲——无关痛痒

蚂蚁缘槐夸大国——小见识

蚂蚁找到蜜蜂窝——有了着落

蚂蚱背秤砣——吃不住劲

蚂蚱吃高梁——顺杆子爬

蚂蚱打喷嚏——满嘴庄稼味

蚂蚱戴笼头——假充大牲口

蚂蚱斗公鸡一白送死;送上嘴的食

蚂蚱飞到药罐里——自讨苦吃

蚂蚱看庄稼——越看越光

蚂蚱口水——少有

蚂蚱爬在鞭梢上——经不起摔打

蚂蚱配蝗虫——门当户对

蚂蚱碰上了斗鸡——活该

蚂蚱碰上了斗鸡——命难逃

蚂蚱上豆架——借大架子吓人

蚂蚱跳龙门——想得高;想头不低

蚂蚱跳塘——不知深浅

蚂蚱头摆碟子——尽是嘴

蚂蚱头包饺子——光剩嘴

蚂蚱头炒盘菜——多嘴多舌

蚂蚱腿上的疮——没多少脓血

蚂蚱驮砖头——招架不住

骂了皇帝骂祖先——不忠不孝

骂人挖祖坟——欺人太甚

骂县官打小孩儿——欺上压下

埋好的地雷——一触即发

买把韭菜不择——抖起来了

买白菜的丢了秤——就这堆

买鼻烟不闻——装着玩儿

买东西不识货——挑大的摸

买豆腐花了肉价钱——上当不浅

买椟还珠——各有一好

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

买蛤蟆放出塘——穷叫唤

买个罐子打掉了把儿——没法提

买个喇叭不透气——实心眼

买棺材饶匣子——装孙了

买花生不拿秤——抓起来

买酱油不打醋——各干一行

买金的遇见卖金的——正合适

买老牛置破车——光顾眼前

买帽子揣到怀里——不对头

买帽子当鞋穿——不对头

买面的进了石灰店——走错了门

买牛不拿缰子——抓了角

买牛得羊——大失所望

买炮仗给别人放——傻小于;听响

买匹布裹脚——宽打窄用

买肉找上卖菜的——弄错对象

买石灰进染房——找错门

买石头砸锅——自寻倒灶

买死鱼放生——荒唐

买铁锅的——敲敲打打

买头瘦驴老掉牙——自骑自夸

买土地饶青苗——白捡的利

买碗的里外看——找碴子

买鱼放生——菩萨心肠

买只羊羔不吃草——毛病不少

买猪头钓王八——不够本钱

买猪头讨个胆——自讨苦吃

麦草秆儿塞眼睛——撑着

麦草管吹火——小气

麦茬地里磕头——戳眼

麦柴当令箭——小题大作

麦场上挂马灯——照常(场)

麦杆儿当秤称人——把人看轻了

麦秆吹火——气不大

麦秆当秤称人——把人看轻了

麦秆儿当秤——没斤没两

麦秆儿顶门——白费力

麦秆儿里睡觉——细人

麦秆儿上插针——节外生枝

麦秆儿做眉毛——空不过

麦秆里睡觉——细人

麦秆子顶石磙——头重脚轻

麦秸堆里装炸药——乱放炮

麦秸里看人——小瞧

麦秸烧火——没长劲

麦秸装枕头——草包

麦糠擦屁股——自找麻烦

麦糠搓绳——接不上茬

麦糠上浇水——不显声

麦克风前吹喇叭——里外响

麦克风前拉二胡——弦外之音

麦粒掉进太平洋——沧海一粟

麦芒戳到眼睛里——又刺又痛

麦芒掉进针鼻儿——巧得出奇

麦芒堆里钻出来的——浑身是刺

麦芒子脑袋——刺儿头

麦苗当成韭菜割——胡拉乱扯

麦筛子——尽是窟窿

麦田里的狗尾草——良莠不齐

麦田里撒豌豆——杂种

麦田里种棉花——一举两得

麦田捉鳖——十拿九稳

麦征儿子顶石磙——头重脚轻

麦子未熟秧未插——青黄不接

卖包子的——连盘端

卖包子的敲锅盖——熟丫

卖鞭炮的炸了手——自作自受

卖冰棒的进茶馆——忽冷忽热

卖冰棒的进茶馆——一冷一热

卖钵头瓦盆的——一套又一套

卖不出去的狐狸皮——骚货

卖不了的秫秸——撮起来了

卖布不用尺——胡扯;瞎扯

卖布的拿尺——量来量去

卖菜的上了香椿树——又高又贵

卖炒肝的——熬心熬肺

卖炒勺的——拣有把握的来

卖醋卖糖——各管一行

卖大碗茶的看河水——有的是钱

卖蛋的跌跤——没有一个好的

卖灯草的坐飞机——轻上天了

卖豆腐不点卤——要起皮

卖豆腐的打仗——摆架子

卖豆腐的挂牌坊——好大架子

卖豆芽的不带秤——乱抓

卖豆芽的抖搂筐——干净利索

卖房卖地置嫁妆——不尽本钱

卖膏药的出身——尽耍嘴皮子

卖瓜子的不用秤——抓出来的

卖棺材的咬牙——寸艮人不死

卖罐的跌跤——噸家荡产

卖孩子唱大戏——庆的什么功

卖红薯的丢了秤——就这一骨碌

卖花圈的咬牙——根人不死

卖花生的不用秤——估堆儿

卖灰面遇大风——真倒霉

卖煎饼的说梦话——贪(摊)得多

卖煎饼果子的跌跤——乱套了

卖糨糊的敲门——糊涂到家

卖饺子的磨麦粉——别开生面

卖裤子打酒喝——顾嘴不顾身

卖筐的出身——净会编

卖老婆捐知县——官迷心窍

卖了背心买领带——穷阔气

卖了大褂买衬衫——鼓捣短了

卖了儿子招女婿——胡折腾

卖了馄饨买面吃——没事找事

卖了裤子换镯子——穷讲究

卖了生姜买蒜吃——换换口味

卖了鞋子买帽子——顾头不顾脚

卖绿豆掺珍珠——不合算

卖馒头的掺石灰——面不改色

卖煤的跟个狗——净吃闲饭

卖门神的掉江里——人财两空

卖米不带升——存心不良(量)

卖面具的被人抢了——丢脸

卖面具的被偷——大丢脸面

卖螃蟹的搭戏台——架子大

卖切糕的不用秤——论块儿

卖肉的抽骨头——难撑

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

卖肉的杀羊——内行

卖沙锅的摔跤——砸啦

卖烧饼不带干粮——吃货

卖烧饼的蒸馍馍——不出本行

卖水的看大河——净是钱

卖汤圆的跌跟头——倾家荡产

卖糖的看戏——一举两得

卖糖葫芦的——一口气就吹起来

卖糖人的出身——靠吹

卖糖稀的盖楼房——熬出来的

卖瓦盆的进货——一套一套的

卖碗又卖盆——一套一套的

卖瓦盆的——要一套有一套

卖西瓜的碰到卖王八的——滚的滚,爬的爬

卖虾米不拿秤——抓瞎(虾)

卖香囊掉泪——睹物伤情

卖香油的敲锅盖——牌子不小

卖盐的喝开水——没味道

卖盐逢雨,卖面遇风——不顺当

卖盐逢雨——背时

卖杨梅的掉泪——心酸

卖艺的练拳脚——连踢带打

卖油的梆子——挨敲打的货

卖油的不打盐——不管闲(咸)事

卖油的不带秤——提啦

卖油的敲碾盘——好大好硬的牌子

卖鱼人洗澡——去去腥气

卖杂货的洗手不干——撂挑子

卖猪肉的回家——只剩架子

卖猪肉的遇到封斋——背时

卖子麦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争(蒸)口气

卖嘴的郎中——没什么好药;脉搏跳得快一动了心

蛮子唱戏,侉子帮腔——南腔北调儿

馒头吃到豆沙边——尝到了甜头

馒头开花——气大

馒头开笼——一片热气腾腾

馒头里包豆渣——人家不夸自己夸

馒头上笼——蒸发

馒头做枕头——不愁吃

鳗鱼死在汤罐里——冤屈(圆曲)死了

满船豆腐下海——汤里来,水里去

满姑娘的荷包——花样多

满街挂灯笼——光明大道

满口镶金牙——嘴里漂亮

满面枣疙瘩——睑上尴尬

满脑壳长疮钻刺窝——自讨苦吃

满山跑的兔子不问窝——野惯了

满堂儿孙——后继有人

满天大雪飞舞一天花乱坠

满天飞乌鸦——漆黑一片

满头稻花子——土里土气

满园的萝卜——个个都是头

满园落地花——多谢

满月儿听霹雳——惊得骨头碎

满嘴假牙齿——吃软不吃硬

满嘴跑舌头——爱说啥说啥

满嘴塞黄连——说不出的苦

满嘴镶金牙——开黄腔

满嘴银牙齿——开口都是白的

慢火煎鱼——熟的透

慢火煮内——别性急

漫地烤火——一面热

漫地里竖根棍——无依无靠

漫天空里挂碓杵——云里雾里推

漫野地里长棵树——不在行

忙牛打架——早憋足了劲

忙牛撵兔子——有劲使不上

邙山看黄河——远水不解近渴

忙中拾得一包针——谁顾得数你

忙中走到白薯地——绊脚

芒果树——开花多,结果少

芒鼠的眼睛——作用不大

芒种前的麦地——一天一个成色

盲公吃馄饨——肚里有数

盲公打灯笼——照人不照己

盲公戴眼镜——装样子

盲佬打飞机——乱放炮

盲佬射箭——目的不明

盲佬粘符——倒贴

盲驴拉磨——瞎转圈

盲驴下河——瞎扑腾

盲人剥葱——瞎扯皮

盲人剥黄麻——瞎扯皮

盲人不闭眼——睁眼瞎

盲人观灯——睁眼瞎

盲人不问路一瞎碰;瞎撞

盲人打靶——缺乏目标

盲人打灯笼——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盲人带路——瞎指挥

盲人当警察——瞎指挥

盲人坐镇——瞎指挥

盲人的拐棍——寸步不离;瞎指点

盲人的喇叭——瞎吹

盲人的眼珠子——目中无人

盲人点蜡烛——借不着光;白浪贺

盲人斗拳——瞎打一阵

盲人读书——瞎摸

盲人找失物——瞎摸

盲人翻跟头——瞎折腾

盲人纺纱——瞎扯

盲人撕布——瞎扯

盲人拉二胡——瞎扯

盲人给盲人带略一瞎扯

盲人放枪——无的放矢

盲人干活——不分日夜

盲人赶庙会——瞎凑热闹

盲人救火——瞎扑打

盲人看滑稽戏——瞎笑

盲人听相声——瞎笑

盲人看三国——装模作样

盲人看天——漆黑一团

盲人拉风箱——瞎鼓捣

盲人聊天——瞎话

盲人写意——瞎话(画)

盲人写生——瞎话(画)

盲人卖豆芽——瞎抓

盲人摸象——不识大体

盲人摸象——各有偏见

盲人骑毛驴——随它去

盲人骑瞎马——乱闯乱碰

盲人敲鼓——瞎打一阵

盲人上街——目中无人

盲人射箭——目的不明

盲人耍把势——瞎逞能

盲人算命——瞎说

盲人谈心——瞎说

盲人提喇叭——瞎吹

盲人熄灯——瞎吹

同类推荐
  •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本书收录了《探寻中国文学的“迷楼”——宇文所安访谈录》、《面向西方的中国文学研究——艾朗诺访谈录》、《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夏志清访谈录》、《文化转向与人文传统——李欧梵访谈录》等文章。
  • 婉约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婉约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上,婉约词散发着独特的色彩与魅力,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时也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特意精选了从唐代到清代婉约词中的经典名篇,同时还特意挑选了一些不甚出名但是颇具风格和魅力的佳作。本书主要分为作者简介、原文、注释和评解四个板块,并配有朗读音频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欣赏婉约词。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一书囊括了宇宙、地理、自然、历史、人体、科技和动植物等领域,采用图文并茂的新颖体例,精编世界上最著名、最奇妙的未解之谜,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未知世界的情景,并对谜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给人们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揭开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谜题的谜底。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书中不但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奥秘的丰富与变幻,同时也让读者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热门推荐
  • 传国宝玺之谜:五大贼王

    传国宝玺之谜:五大贼王

    继《鬼吹灯》后,最富畅销潜质的传奇小说!“五行至尊圣王”历皇帝必争之物,关系皇族的生死存亡,在世间流一句话‘得鼎者得天下,失鼎者失天下的传闻。圣鼎身塑五龙,口含珠,又名五行灯,分别是金、木、水由、火、土。由五行世家放入五行地宫保管。守到哪颗灯灭时,哪家世家便离开。待到五行灯全灭时,便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刻。日本人窥视已久派贼盗鼎,贼王后人相继加入。途中一路惊现奇事:五行地宫内,危难重重,水、火、金、木、土各宫均有致命机关。黑水深潭,巨大洞窟,万鳞刀海,噬人植物……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盗术,不可思议的防盗术,设计精巧的古老盗器……一一登场。从秦始皇传至今日的五行至尊圣王鼎到底是否真正存在?两千年封建皇族隐藏最深的秘密一一揭开…
  • 一世欢二世情

    一世欢二世情

    一个宁静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一座古宅的瓦片上,看起来是那么唯美。这时一个妙龄貌美的女孩,正睁着眼睛,抿着嘴巴,从古宅的门缝里望向外面,好像是希望从门外看到什么,充满星辰的眼睛里却没有一丝感情。而一旁的导演却脸色铁青,剧组的人也一脸的不耐烦。
  • 列国图志

    列国图志

    震泽大陆是以姜天子为中心的古老大陆,北方有姜国、虞国、宋国和徐国这些古老的大国;再向北掠过荒原,是狄人们生活的地方。向南,穿过浅海海峡,是被北人视为蛮夷的荆国以及偏居东南一隅的苏国。大姜一千三百一十八年,姜国第六十四任帝王姜宇烈继位不久,联合虞国发动了针对北狄的大规模战争,并在白城之役中彻底击垮狄人主力,平定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狄人的王帐中掠走了两位年幼的少女,其中一位就是后来震动天下的丽姬。三年后,在各种不为人知的阴谋之下,姜宇烈尽起北方诸国攻打南方大国荆国,攻破荆国国都颍都,并带走荆国三岁的世子熊平作为质子。南平十五年,姜宇烈大宴诸国。荆国国相熊完在一场夜宴上,以荆王病危为由,提出了要带回已经成年的熊平继位,就在姜宇烈要拒绝的时候,一个神秘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故事就从这场夜宴开始...皇子们夺嫡之争,列国间权利的纷争;神秘组织的目的交织出了一幅东方的冰与火之歌。
  • 那些爱情的万水千山

    那些爱情的万水千山

    她令人如沐春风,高贵的一尘不染,她收养了一个孩子,丝毫不理会世人的议论,直到有一天那孩子对世人宣告她只能是他的,她蒙了,她真的只是把他当小孩养了!可是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他活在古代的最底层没钱没权没势,只是一个过街乞讨的小乞丐,那日,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光,温暖如春,他一步步贪婪的靠近死都不愿放手,他不喜她对别人好,哪怕是亲人都不行,他只有她了呀。(备注:女主温柔,为了男主打破自己的原则。男主性格极端,前期是保证不会黑化的。不喜勿喷,小的是个玻璃心,不喜欢可以划掉不看,蟹蟹。对啦,爱你们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世佳人:乱世负红颜

    倾世佳人:乱世负红颜

    她,一世倾城,帮他打尽天下,却因心爱之人,含恨而终,在重来,她发誓再也不会让他们好过,骗她欺她利用她的那些人,她会让他们一一还回来,恶毒庶女想上位?前世夫婿想害自己?没问题,我会让你们真正体验生不如死的感觉!
  • RUNRUN圣导士

    RUNRUN圣导士

    强烈声明,此圣导士非彼圣导士!大家不要误会了!本书讲述的就是一个’为引导东方圣兽对抗魔兽的中国少年’故事,并不是西方魔法师的圣导士,喜欢西幻圣导士的朋友,看到这里可以点右上角了,里面没有你想要的内容。谢谢,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爱中国的故事!
  • 《几人懂痴情》

    《几人懂痴情》

    这天下还有比柳韫夕更悲催的人吗?她堂堂一枚杀手,S级人物没弄死她,居然吃个饭噎死了。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一奶娃娃身上,将军庶女,不受待见。天煞孤星要送去寺庙辟邪。她就呵呵,去就去谁怕谁?却发现这寺庙竟然是江湖上的夕烟阁,以机关术和暗器著名。艾玛,那老方丈临挂前居然把夕烟阁送她了,可把她高兴坏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尼玛!这破阁居然欠了一屁股的债。没办法,她只好带领一阁的人走向发财之路。
  • 我走过的20年职场之路

    我走过的20年职场之路

    详细介绍,我在曾经走过的,亲身经历过得20年的职场之路,从一名普通的CALL。如何做到集团CEO。地产集团中心总。一段段艰辛而又刻骨铭心的经历。不是小说。但是胜似小说
  • 邪兵奇录

    邪兵奇录

    血魔一案让姜国第一名捕和谢家大少爷的私生子被迫潜藏,他国之旅明争暗斗,十一把神兵到底埋藏着什么秘密?三国之乱的发动者赤罗教的最终目的会是什么?十五年的和平只是水面的表象,水下早已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