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4500000001

第1章 鬼谷子说天下,二子破情关下山(1)

孙膑下山之后的头几日里,鬼谷四子的草舍里更见冷清。苏秦、张仪都如换了个人,一连数日,要么抱头大睡,要么并膝呆坐,要么进山闲逛,谁也不想看书,嘴巴上如同贴了封条,连走路都是低垂脑袋,脚步拖沓,状如落魄失魂。

如此这般连过了七日,张仪终是憋不住,于一日午后推开苏秦房门。苏秦正在席上闭目打坐,听声响知是张仪,眼皮不抬,依旧端坐如初。

张仪凝视苏秦一阵,见他仍无动静,重重咳嗽一声,开始他的习惯动作,绕对手兜圈子。通常情况下,兜三圈也就够了,这日却是不同,张仪不停地兜,边兜边将两眼锁住苏秦,步伐走得极慢,好像对方是个怪物。

苏秦依旧端坐不动。

不知兜有多少个圈子,张仪终又强忍下来,拔腿走出门去,顺手拉上房门。张仪在外面的草坪上埋头又转一会儿,看样子实在憋闷,猛然迈开大步,噌噌几下再次走到苏秦门前,“通”的一声将门踹开,径直走到苏秦跟前,动作夸张地并膝坐下,从喉咙深处重重咳嗽一下,大声说道:“我说苏兄,我们还是说句话吧!”

苏秦睁开眼睛,望向张仪,嘴巴未张,眼神却在告诉他:“说什么呢?”

张仪嘿然一笑:“你说孙兄他——走就走吧,还勾魂,看把苏兄整得远看像根枯木,近看像具僵尸!”

苏秦复将眼睛闭上,身子却动了动,屁股朝后挪有一寸。

张仪看在眼里,扑哧笑道:“说是僵尸,有点屈了,改称活肉吧,这个确切点,苏兄毕竟能动,只是没有精气神而已!”

苏秦再度睁开眼睛,回应一句:“是说你自己吧。”

“好好好,”张仪笑道,“就算是说我自己吧!无论如何,只要苏兄能开金口就成。”

“贤弟有话,这就说吧。”苏秦淡淡说道。

“我想说的是,”张仪提高声音,“这个天下真有意思!”

苏秦斜他一眼:“贤弟何出此言?”

“庞涓那厮还没弄明白子丑寅卯,急匆匆地就出山了。真也奇怪,在下做梦也未料到,仅只一年,就他肚里那点货色,竟然也能封侯拜将,荫妻乘龙,大红大紫呢!”

苏秦不屑地白他一眼:“我还以为贤弟说出什么骇世之语呢,不想却是这个。”

“再观孙兄,”张仪也不与他强辩,顾自说道,“尚未出山,嗬,瞧这威势!太子亲临,重金礼聘,前簇后拥,车马塞道!”

苏秦埋下头去,沉默不语。

“你说说看,”张仪激动起来,“你我与他二人一同进谷,不是吹的,无论哪一点,总也不比他们差吧!”

苏秦轻叹一声,闷在那里。

“我说苏兄,”张仪将声音提高几分,几乎是在嚷了,“随便想想,要是你我出山,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苏秦抬起头来:“你说会是什么样子?”

张仪放声长笑:“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哟!”

苏秦再度埋下头去,沉默半晌,方才说道:“依贤弟看来,难道我辈皆已成器?”

张仪哈哈又笑数声,方才说道:“苏兄何能用此‘难道’二字?依庞涓之才竟然横扫列国,孙兄之才远胜庞涓,天下何人可敌?在这谷中,闭眼想想,你我二人纵使不济,也不至于逊色于孙兄吧。”

“贤弟之才,自在孙兄之上。”

“苏兄莫要谦逊,你我既已结义,就要说心里话。苏兄,你摸摸心窝,当初来这谷中,可为终老于山林?”

苏秦一惊,抬头望着张仪:“贤弟是说——”

“以在下之见,我们也当寻个机缘,下山大干一番!”

苏秦正欲说话,有声音从门外传来,不及扭头,童子已是闪进房门,望二人嘻嘻一笑:“是哪位师弟要下山?”

二人皆吃一惊,急忙起身,拱手揖道:“师弟见过大师兄!”

几年下来,不知不觉中,童子已经变声,长得跟张仪差不多高了,言谈举止也较先前成熟,但身上的一股童稚之气仍未消除。

看到二人震惊的样子,童子呵呵笑出两声,摆手道:“坐坐坐,我又不是先生,你们不必多礼。”见二人坐下来,眼睛瞟向他们,“说呀,师兄在候回话呢。”

见童子盯过来,张仪只好揖道:“回大师兄,是在下说的。”略顿一顿,“我跟苏兄连闷数日,有件事情想不明白,大师兄来得正好。”

“张师弟,”童子收回目光,微微一笑,嘴角外侧各显出一个浅浅酒窝,“这几日,你们存心下山,却又不好向先生张口,可是为这事儿吗?”

张仪略略一怔,点头。

“两位师弟过虑了。”童子的酒窝加深加大,声音却不无揶揄,“鬼谷之中,既没有安门,也没有上锁;先生既未硬请两位上山,自然也就不会扯住两位袍角,不让你们下山。两位师弟想走,随时都可上路,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

童子不软不硬几句话,把张仪噎了个上不来气:“这……”

“大师兄,”苏秦抱拳解围,“在下和张师弟并无此意。前几日孙兄下山,我们二人都很难过。方才念及此事,张师弟有所感喟,仅此而已。”

“是吗?”童子转望张仪,“孙膑出山,张师弟是何感喟,可否说予师兄听听?”

张仪略想一下:“飞龙在天。”

童子笑道:“听这话音,张师弟这是困龙在山了。”

张仪又被噎个半死,凭他伶牙俐齿,竟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苏秦只好再度解围:“大师兄,师弟有惑。”

童子两战皆胜,转过头来,笑呵呵地望着苏秦。

苏秦问道:“以大师兄之见,庞兄、孙兄可算成器?”

童子笑道:“当然算了!”

“这……”苏秦略怔一下,“在下和张师弟呢?”

童子连连摇头。

“大师兄,”张仪急了,质问过来,“你凭什么说他们成器,而我们未成?”

“就凭这个,”童子手指二人,“他们二人已经下山,你们二人仍旧待在此地。”

“师兄此话不公!”张仪大声抗辩,“他们下山,是因为他们想下山。我们不下山,是因为我们不想下山!”

“好了,好了!”童子摆摆手,呵呵又笑几声,“本师兄来到此处,不是与你辩论的。要想知道成器与否,你们最好去问先生。”

话音落地,童子站起身子:“两位师弟,请吧。”

苏秦、张仪皆是怔了。

张仪嗫嚅道:“去……去哪儿?”

童子呵呵笑道:“去问先生呀。”

两人自然不敢为这事儿去见先生,因而面面相觑,谁也不肯挪窝。

童子沉脸催道:“先生正在草堂里等候你们,还不快走!”

见童子不是在开玩笑,二人急忙爬起,整过衣冠,跟童子走至草堂,果然望见鬼谷子端坐堂中,玉蝉儿坐在斜对面。童子径走过去,在先生身后稍偏的位置上站定。

二人叩拜,鬼谷子示意免礼,二人迟疑一下,挨住玉蝉儿并膝坐下。

鬼谷子笑吟吟地望着苏秦、张仪,直入主题:“前几日,你二人想必见到荣华富贵了。”

见先生出口即问这个,苏秦、张仪哪里还敢说话,个个将头埋下,惶然失措的样子,就像是闯下大祸的孩子。

鬼谷子不无慈爱地微微一笑:“老朽问你们,是否也想下山?”

苏秦、张仪将头垂得更低。

“怎么不说话呢?”鬼谷子似已揣知他们的内心,不依不饶。

二人越发不敢吭声。

“回禀先生,”童子插进来道,“他们不好开口,童子代答。方才童子去时,两位师弟正在商议何时出山之事。”

“大师兄——”张仪脸色紫涨,急欲制止。

“张师弟,”童子呵呵笑道,“心里有话,该在这里说才是。方才你不是说,你二人的才华丝毫不逊于孙膑和庞涓吗?你不是认定你们二人已经成器了吗?”

张仪大窘,垂头嗫嚅道:“先生,弟……弟子……”

鬼谷子微微一笑,转向苏秦:“苏秦,你是否也是同感?”

“是的,”苏秦老实点头,“看到庞兄、孙兄际遇如此,弟子确有感怀。”

“张仪,”鬼谷子转向张仪,“是则是,非则非,鬼谷之中,用不着藏藏匿匿。”

张仪垂头应道:“是。”

“再说,”鬼谷子接着道,“你也没有说错。就老朽所察,你二人所悟,应该不在庞、孙之下,如果他们算是成器,你二人理当成器。”

苏秦一怔:“先生是说,我们二人尚未成器?”

鬼谷子微微点头:“不是尚未,是远未。”

张仪不服了,抬头辩道:“既然我们不比他们差,先生为何说他们已经成器,而我们远未成器?”

“好吧,”鬼谷子直望过来,“你想知道原因,老朽这就说予你听。老朽问你,如果你二人出山,何以存身立命?”

张仪应道:“我们既习口舌之学,自当以口舌之辩存身立命。”

“口舌有巧有拙,辩才有高有低,老朽再问,你二人辩才如何?”

张仪不假思索:“巧设机辩,无理亦胜三分。”

鬼谷子摇头:“此辩可以说人,不可以说家。”

“那……”张仪接道,“出口成章,言必成理,自圆其说,滴水不漏呢?”

鬼谷子再次摇头:“此辩可以说家,不可以说国。”

张仪急了,抓耳挠腮,有顷,侃侃陈辞:“察言观色,趋吉避凶,择善者而说之,择不善者而避之。”

鬼谷子又是摇头:“此辩可以说国,不可以说天下。”

张仪大惊,目视苏秦,见他也是目瞪口呆。

鬼谷子笑问二人:“你二人还有何辩?”

张仪、苏秦皆是摇头。

“呵呵呵,”鬼谷子呵呵连声,“还要再问答案吗?”

苏秦、张仪又是摇头。

“你们嘴上不问,心里却是不服,”鬼谷子依旧微微笑着,慢悠悠道,“老朽这就告诉你们。器有大小,术有专攻。庞涓、孙膑所习,皆为兵学。兵学之要在于应对天下战争。天下战争,皆可具体为事,是以兵学亦称事学,有战即事来,战毕即事去。口舌之辩却是不同。口为心之窗,舌为心之声,口舌之要在于应对天下人心。善于口舌者,首服人心。而人心瞬息万变,根本没有规矩方圆可循。”

苏秦听得入迷,急不可待地问:“请问先生,如何方能服心?”

鬼谷子应道:“若要服心,首要入心。言语入心,小可心想事成,大可化干戈为玉帛;言语不入心,小可反目成仇,大可伏尸累万,血流成河。”

张仪急问:“如何做到入心呢?”

“把握命运。”

二人陷入苦思,有顷,苏秦抬头:“这……弟子愚笨,还请先生详解。”

“所谓命运,”鬼谷子开解道,“可分三类,一是个人命运,二是邦国命运,三是天下命运。把握一人命运者,可入一人之心,服一人;把握邦国命运者,可入一国之心,服一国;把握天下命运者,可入天下之心,服天下。”

苏秦埋头又想一时,仍是不解:“请问先生,三类命运是一样的吗?”

鬼谷子连连摆手:“要是一样,就不是难事了。这么说吧,就一人而言,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就邦国而言,周边环境是命,所逢天时是运;就天下而言,所处天时是命,天下大势是运。《周易》之所以占往察来,是因其演绎的是命运的生息转化之道,是以知《易》可知天下。”

张仪问道:“请问先生,弟子如何才能把握天下时运?”

“审时度势!”鬼谷子一字一顿,“换言之,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张仪追问:“何为天下时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鬼谷子高瞻远瞩地道出这番宏论,苏秦听得呆了,好半天,方才问道:“请问先生,如何做到知时识势,因时用势?”

“明日晨起,”鬼谷子缓缓起身,“你们可随老朽前往猴望尖,站在那里,你们就都知道了!”转对玉蝉儿,“蝉儿,陪老朽谷中走走。”

玉蝉儿起身,搀上鬼谷子的胳膊,缓缓走出草堂。

回草舍的路上,苏秦、张仪一前一后,双双耷拉着脑袋,每一步似有千斤重。

整整一个下午,苏秦一直躺在榻上,两眼死死地盯着天花板,真像一具僵尸,只有两只大脚丫子无意识地碰来碰去。

迎黑时分,张仪推门进来,在屋中转有不知几圈,终于停住步子,长叹一声:“唉,苏兄你说,学问这东西,还有个底吗?鬼谷里用功四年,本以为熬到头了,让先生这么一说,嗬,原来这只是个开端!”

苏秦依旧将两眼盯在天花板上,毫无反应。

“唉!”张仪发出一声更长的叹息,“夏虫不知秋草,张仪服了!”

又闷一时,张仪将脚猛地跺在地上,仰天叫道:“服了,服了!张仪真正服了!”

溪边小路上,玉蝉儿搀着鬼谷子,越走步子越慢。

鬼谷子停住步子,笑吟吟地望着玉蝉儿:“蝉儿,你心里好像有话要说。”

玉蝉儿亦回一笑:“回禀先生,蝉儿有一事不明。”

“哦,”鬼谷子依旧微笑,“何事不明?”

“去年庞涓下山,先生没说什么,听任他去了。今年孙膑下山,先生仍旧没说什么,又听任他去了。张仪、苏秦想下山,先生为何却要说出这番话来拦阻?”

“方才老朽已经说了,庞、孙二人只是谋事,苏、张二人却要谋心,蝉儿难道没听明白?”

“这是先生故意说予苏秦、张仪听的。兵学涉及方方面面,上至国君,下至兵卒,哪一人都有心,哪一心都得服。仅是谋事之说,断非先生本意。”

鬼谷子凝视玉蝉儿,点头赞道:“蝉儿,你能想至此处,实令为师欣慰。”走到溪边一块巨石上,目视溪水,沉吟良久,长叹一声,“唉,随巢子说得不错,天下不能再乱下去,而要结束这场乱象,必须经由大智慧之人。”

玉蝉儿眼睛大睁:“先生是说苏秦、张仪?”

鬼谷子点头。

“就他俩——”玉蝉儿不无疑惑地望着鬼谷子,“能行吗?”

“是的,”鬼谷子又出一叹,“眼下还不行,这也是老朽拦阻他们的原由。可时运所推,此二人责无旁贷。”

玉蝉儿心头一震,沉思许久,抬头又问:“依先生之见,天下乱象,当如何收拾?”

鬼谷子长吸一气,又缓缓吐出,目视远方:“天下混乱,皆因势生。势众必相冲,势乱必相混。乱势冲混,天下如何能治?若欲收拾天下乱象,使世道安泰,当从根本着手,驱使乱势归一,一统山河。”

“如何方使乱势归一呢?”

“蝉儿所问,正是苏、张二人欲做之事。”

玉蝉儿惊道:“先生,此等大事,需中流砥柱之力,苏秦、张仪他们……有吗?”

“这就要看二人的造化。”鬼谷子缓缓说道,“不过,依老朽观之,二人虽无中流砥柱之力,却有两件宝物甚是可贵,一是浩然正气,二是智慧过人。有此二宝,当可引领众势了。”

玉蝉儿惊讶地望着鬼谷子:“浩然正气,张仪也有?”

“是的,”鬼谷子点头,“就在他的精髓里。不过,他的这股正气,若无苏秦,或难冲出。一如庞、孙,苏、张二人亦当是相知相争,相辅相成。”

听闻鬼谷子这席话,玉蝉儿如拨云见日,心底澄明,点头道:“苏、张二人果成此功,当是天下之福。”又顿一顿,抬头望向鬼谷子,“只是,纵使苏秦、张仪有所造化,能够引领众势,这个纷乱天下……真能一统吗?”

“应该能的。”鬼谷子郑重点头,“方今天下乱势横冲,乱象纷呈,皆是虚像。若以慧眼视之,天下大势只有一个趋向,就是一统。”

玉蝉儿恍然悟道:“先生是说,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苏秦、张仪如果出山,不过是顺势导势而已。”

“正是。”鬼谷子缓缓说道,“乱势横冲,恰如江河横流,若不导之,必将泛滥成灾。苏、张二人若能顺势利导,就可控制乱势,使万流归川,至海为一。”

“蝉儿仍有一惑,”玉蝉儿思忖有顷,眼睛再次望向鬼谷子,“假如实现一统,请问先生,天下真的就能国泰民安吗?”

“唉,”鬼谷子仰望苍天,长叹一声,“老朽心愿如此。有朝一日天下归于一统,是否真能国泰民安,实非老朽所能料定。要看天意啊!”

翌日晨起,猴望尖顶,天高云淡,寒意袭人。仙风道骨、白眉慈目的鬼谷子神采奕奕地率先登上崖顶,苏秦、张仪、玉蝉儿、童子四徒紧跟其后。

鬼谷子引领四人绕尖顶转一圈,径至崖前巨松下面,并膝坐在悬崖边上。众人纷纷在他两侧并膝坐了。师徒诸人放眼望去,但见远山近谷,霞光辉映,林海枫浪,晨雾锁谷,层峦叠嶂,群峰咸伏。

同类推荐
  • 人骨手镯

    人骨手镯

    是个梦吗?不是梦吗?张梦菲辗转反侧。这个情景,已经出现好多次了。初次见那个白袍的人影,她还只在屋角。再次见到,她已经会移动,并且,每见一次,移动的距离就大一点。距上次见她已有近一年时间,这两次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只是这次她说了一句话。张梦菲细细一想,她俯在自己耳边,说的是一句:“无处可逃……”因为对生的留恋,她们徘徊人间,不愿离去……
  • 蔷薇前面

    蔷薇前面

    18岁女知青吕佳薇本来属于城市,到农村生活,她具有农村人所缺乏的能歌善舞和工于心计。陈白新从公社副主任一步步成为市长,她也从小知青成为舞蹈明星、演员。然而,吕佳薇的命运却最终被心计所误,以安眠药结束了一生。这看似个人的悲剧,是时代变迁后随波逐流的观念与思想的悲剧,具有典型意义。
  • 杏林风骚

    杏林风骚

    北方草药重镇,御医世家,药商药农,官匪僧道,侵华日寇,乱世传奇,色彩纷呈;华县杏林儿女,孪生兄弟,不同人生,救死扶伤,医道人道,风采风骚,发人深省;离奇红尘世界,异国情仇,同窗恩怨,聚散离合,生死碰撞,善恶人鬼,惊世骇俗;广阔社会舞台,东方皇帝,西方总统,人民领袖,名流苍生,异质文化,相映成趣……小说采取编年与断代灵活穿插的叙事手法,读来不仅具有较强的沧桑感,更具有鲜明的历史纵深感与厚重感。在讲述不落窠臼故事的同时,也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我国民族医药文化国粹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这是一部文化品位与艺术张力俱佳的耐读之作。
  • 回到固城

    回到固城

    固城至今仍是一个人、神、自然矛盾交织又和谐共存的世界。赵殷尚写作《回到固城/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是建立在乡村宗教文化之上的;其次源于土地上的繁花果实以及养育村民生存的粮食作物;我的记忆是每一个固城人的记忆,而且都是从村庄的神性开始的。因此,我对《回到固城》存有幻想,那些柳絮飞花、田间小路的尽头都去了哪里?动物、植物、土地、庄稼是否都有自己的道路与历史?逝去的老人是否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家的大柳树底下,是否真的还有一个固城村?那个固城村里是否还有另一个我?但是,童年的梦已经告诉我,不管时光怎样飞转流逝,时代如何变化莫测,固城村始终坐落在大柳树的根须上。
  • 冰淇淋的眼泪:感恩篇

    冰淇淋的眼泪:感恩篇

    本书是微型小说集。本套书精选了3000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为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让读者读其文,闻其声,脑海中萦绕这些故事的人物和画面。适合改编成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内容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对他们往正面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热门推荐
  • 单色青春被故事填满

    单色青春被故事填满

    夕阳下,男孩拉着女孩的手,女孩脸上泛着红晕,低头说道:长大以后你可以和我一起去旅行?看尽世界么?男孩还没说完,就要被他家人接回家了,男孩看着女孩失落的样子,觉得心疼,在他回头的那一霎那大声说道:长大以后我一定陪你走到世界尽头,一起去旅行…女孩幸福的笑了…
  • 你能成为我的太阳吗

    你能成为我的太阳吗

    许诺有个喜欢了很久很久的男孩子-杨穆。后来,她才知道他也喜欢她。两个人互相暗恋甜甜的小故事(随便写的不喜欢勿喷哈哈)
  • 以为会很久

    以为会很久

    其实大家都是平凡人,那么努力,只是为了让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自己怀里停留久一点,在久一点。可是太阳还是会落在山后,星星也不能一直为你指路,当拥有过的一一消逝的时候,才想到,以为会很久的
  • 仙君大人在异世

    仙君大人在异世

    “原来这个世界也有神的存在。”姜黎君喃喃道。“有趣有趣,就让我这个来自异世界的仙君来领教一下这世界神明的神威。”他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抬头看向这个世界的天。即便神居于九天之上,视众生如刍狗又如何。仙,逍遥天地之间,求长生断七情又如何。就算自己现在只是个普通人,姜黎君也要把让这世界的神明臣服。
  • 捡到偶像美少年

    捡到偶像美少年

    在一个雨夜捡到一个美少年,从此她的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想不到他竟是她的偶像,好吧,那么就留下他吧,但是为什么和他越接近越害怕?他究竟是谁?是无害的美丽少年,还是充满毒香的危险男人?他的身上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他会这样对待自己和她?看来一切都是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昆虫故事续作

    昆虫故事续作

    一个关于昆虫奇奇怪怪想法的故事,如果违反请立即大吃一块巧克力修复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
  • 战国策

    战国策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战国策(最新图文普及版)》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文献辑录,共33篇,490章,记述了从三家分晋到秦二世即位之间240余年的历史。相传为各国史官所作,后经刘向整理编辑后定名为《战围策》。全书为叙事体,以记言为主,以国分类,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河。
  • 海贼之一剑横空

    海贼之一剑横空

    “从前我没的选,但现在我只想做个好人。钢骨,卡普战国鹤还有你们后面的那三个家伙别追了,我害怕(jpg)。”
  • 许你万世承诺

    许你万世承诺

    无论你在哪,我都可以找到你,无论我们的记忆是否被抹去,我都可以感受到你,无论你是否爱我,我都会守护你,无论什么方法我都要护你安全,哪怕你恨我,你怨我...生生世世,今生今世,万生万世,我只爱你,只要你。
  • 我与世界的碰撞

    我与世界的碰撞

    记录每一刻关于成长的故事。记录每一断时间的点点滴滴。记录我的那些零零碎碎的记忆。记录那些与我同行的小伙伴。记录世界记录美,记录温暖记录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