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4400000028

第28章 居官不败,时刻力行(4)

曾国藩经常把自己摆在一渺小的位置上来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的。他总是感到“我不及人者多”,就是“不能与诸贤并论”的樊哙,他也认为有“不可及者二”。越是能看到自己不足而又有信心的人,就是越能有所长进,就会越能更多地拥有别人的长处,就会有更大的成功之可能。

曾国藩的治心不是单纯的对心理欲求的限制,既包括心理活动,也包括行为规范,从范围上说,是治心、治身、治口浑然一体,既有表面的现象,也有发自内心的本源,他用阴阳来比喻。忿,就是愤激、愤怒、情绪化。曾国藩称它为“阳恶”,也即表现在语言行为上出口不逊,情绪难以控制。石成金说:

凡居官者,逞怒于刑,则酷而冤;发怒于事,则舛而乱;迁怒于人,而怨而叛。须要涵养其气质,广大其心胸。非理之触,心思明哲所容;所故之加,必虑祸机怕伏。先事常思,情恕理遣。如此风恬浪静,非惟无患,且可养生。

当然,懂得运用忍字,也并非一味忍耐,软得像泥,这种忍耐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我们在了解曾国藩的为人处事时,常常可以发现曾国藩总是在忍与不忍之间徘徊、抉择。曾国藩初任帮办团练大臣时,凡事雷厉风行,此时的他并不想去忍耐什么,但是接下来面临的事实则让他不忍也得忍。

有一天,湘勇试枪,误伤绿营中一长夫,绿营借机吹角执旗,列队进攻湘勇,在城墙上的守兵实弹在膛,几乎酿成大变。曾国藩忍气吞声,把试枪的湘勇鞭打了一顿,才算把绿营兵的哗变平息下来。后来,绿营的永顺兵与塔齐布率领的兵之间因赌博而发生械斗,提督鲍起豹、长沙协副将清德纵容绿营兵于初六日夜带着兵器,鸣锣击鼓,包围将府,捣毁塔齐布住房,并列队进攻;又冲入巡抚射圃中的曾国藩私宅,杀伤他的随丁,直向曾国藩冲去,幸好有属员护驾,曾国藩才幸免于难。与曾国藩私宅一墙之隔的巡抚骆秉章,历来认为曾国藩所行,异于罗绕典及诸团练大臣,心诽之,然其的奏折得褒答,受主知,未有以难也。所以,他对绿营兵冲击团练大臣的重大政治事件,故意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曾国藩连夜去叩骆秉章的门,诉说此事,骆秉章故作惊讶,说一点不知道,事后他不仅不惩治乱兵,甚至亲自释放肇事者,使曾国藩进一步受辱于众从之前。于是抚台衙门内外,多说曾国藩咎由自取,同情者寥寥。

鲍起豹自六月初到长沙任职后,到处扬言曾国藩不应操练兵士,且将以军棍施之塔将。鲍起豹“以清副将为梯附,而屏斥塔齐布,大以其操兵为非是,言有敢复操兵者,即以军棍从事”。鲍起豹还说:“防堵不宜操兵,盛暑不宜过劳。”他“切责塔将,而右护清将”。对于这种种非难与掣肘,曾国藩愤慨已极。当时,连骆秉章也认为曾国藩“不宜干预兵事”,曾国藩遂在给张亮基的信中忿忿地说:“岂可以使清浊混淆,是非颠倒,遂以忍默者调停耶!”他以“恶夫黑白之易位”的“血诚”,与鲍起豹对着干。因此,文武不和,兵勇不睦,集中体现为曾国藩与偏袒绿营兵的湖南地方官的矛盾。这个矛盾如箭在弦上,蓄之既久,其发必骤。曾国藩是清楚这场矛盾冲突的根源的,因此,他最终也只好一忍到底,愤走衡阳。

当然,曾国藩的忍更多时则是出于一种策略或战略的考虑,如他在湖南练勇的时候,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了自己练勇、别人统军的主张,但是,真的叫他派勇驰援的时候,他又强调困难,按兵不动。咸丰三年秋冬,因湖北和安徽告急,朝廷曾八次令他援鄂援皖,他却始终找出各种借口,没有派出一将一勇。咸丰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太平军西征尚未抵达时,曾国藩等就收到上谕:“长江上游,武昌最为扼要,若稍有疏虞,则全楚震动。着骆秉章、曾国藩选派兵勇,并酌派炮船,委派得力镇将,驰赴下游。”十月初二日又接到上谕:“曾国藩团练乡勇,甚为得力,剿平土匪,业经著有成效,着即酌带练勇,驰赴湖北,合力围攻,以助兵力之不足。”十月初五日又接到上谕:“武昌省垣情形万分危急,……着曾国藩遵前旨,赶紧督带兵勇船炮,驶赴下游会剿,以为武昌策应。”当时,曾国藩正在衡阳训练他的水陆两师,他与骆秉章商量,拟叫张丞实招募湘勇三千人赴鄂,表示一点意思。正在这时,清军江南大营猖狂反扑,天京危急,西征军受命东援,武昌形势缓解。其后,太平军踞有安庆,分兵陷桐城、舒城,逼近庐州,皖北将再次成为太平军的重要根据地。新授安徽巡抚江忠源,行至六安,病倒了。工部侍郎吕贤基在籍办理团练,被太平军打死于舒城。清军在皖北甚为空虚。咸丰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宋晋奏称:“曾国藩乡望素孚,人皆乐为效用。请饬挑选练勇,雇觅船只,顺流东下,与江忠源水陆夹击。”这正中咸丰帝的下怀,当天就下令曾国藩带楚勇六千,“自洞庭驶入大江,顺流东下,直赴安徽、江西与江忠源会合,水陆夹击,以期收复安庆及桐、舒等城,并可牵制贼匪北窜之路。”咸丰帝在手谕末尾加了几句,以表示自己的厚望: “该侍郎忠诚素著,兼有胆识,朕所素知,谅必能统筹全局,不负委任也。”按理,曾国藩受命于危难之秋,正是沙场效忠之时。岂料他在十一月二十六日的复奏中说了一通“重以新命委任,天语褒嘉,尤臣子竭忠效命之秋,敢不捐糜顶踵,急图报称于万一”的陈词以后,又数了许多困难,“统计船、炮、水勇三者,皆非一月所能办就”,必须待广东的炮解到湖南,“明春乃可成行”。他并在奏折中大谈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合防之道,及以堵为剿之策。咸丰帝看了这份奏章,火了,严厉地斥责道:“现在安徽待援甚急,若必偏持己见,则太觉迟缓。朕知汝尚能激发天良,故特命汝赴援,以济燃眉。今观汝奏,直以数省军务,一身克当,试以汝之才务,能乎?否乎?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着设法赶紧赴援,能早一步即得一步之益,汝能自担重任,迥非畏葸者可比。言既出诸汝口,必须心如所言办与朕看!”这段长长的批语,既有褒奖,也有谴责,既有期望,也有怀疑。曾国藩之所以如此迟迟不出省援皖,固有兵力方面的实际困难,也与他的座师被崇伦参劾,不得不出守黄州时给他的信有关。信中说:“吾意坚守,待君东下,自是正办。今为人所逼,以一死报国,无复他望。君所练水陆各军,必俟稍有把握,而后可以出而应敌,不可以吾故,率尔东下。东南大局,以恃君一人,务以持重为意,恐此后无有继者。吾与君相处,固不同也。”曾国藩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复信说:“吾两次谕言,不可草率一出。皆极确当。”他不率兵东下,显然是遵循了座师的教诲。此时,曾国藩虽已上千天怒,但他仍“以持重为意”。对“赶紧赴援”的谕旨置之不顾,只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再次陈述各种各样的困难,开脱自己迟缓不援的过失。咸丰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江忠源庐州兵败自尽,曾国藩的亲家、候补知府陈源兖及知县邹汉勋等同时死事。虽然曾国藩出兵不一定可以挽救与太平军为敌的这些人的命运,但是,于鄂皖危急之时,曾国藩不派出一兵一卒,在道义上实在难辞其咎。

羽毛须在长满之时方能放其遨翔于广大天空。曾国藩确“能自担重任,迥非畏葸者可比”;他羽不丰,也确难远援鄂皖。所以他宁担抗旨之罪,宁负见危不救之名,竭力积蓄力量,以求一逞。他在衡阳扯起了招军旗,又广徕所谓“智浑沉勇之士,文经武纬之才”,加意训练。同时,兴造战船,筹集炮位,截留饷银,提用漕米,行动果敢迅速。但他几乎是白手起家,楚勇固已赴鄂赴皖,即使罗、王的湘勇也不听他的节制,使得他不得不另起炉灶,艰苦经营。

从曾国藩的经历中,我们发现,在同一件事情上,有这么两种忍,一种是忍受别的压力,努力让事情成功;一种则是宁可贬屈自抑,激流勇退,让别人去成功。这两种忍孰下呢?从曾国藩晚年剿捻军的事实中,可以看出,后一种忍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者说,除非万不得已,后一种是不可取的。

曾国藩是在僧格林沁剿捻身死后,接替剿捻大任的。但当时曾国藩为避嫌疑,已大大削减了他的湘军,因此,剿捻只好用李鸿章的淮军,造成指挥不灵。在剿捻过程中,他的步步为营的策略本是行之有效的,却又因为受到小小的挫折而心灰意冷,把剿捻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李鸿章,成为终生遗憾。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结果,除了个人的品性,年龄因素似也不可忽视,因为与曾国藩相反,李鸿章当时还是个四十岁刚出头的人,年壮气盛。何况他本是个不甘寂寞,拼命做官的瘾君子,早有“壮志不肖三尺剑,奇才欲试万言诗”,“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的抱负,他对在江苏战场一显身手,获得个一等伯爵、江苏巡抚远不满足,还待更展“鸿图”;他这时官不高,位不显,还不存在像清廷与曾国藩之间那样的隐蔽而又尖锐的矛盾,不需要“避权势,保令名”;加上满清朝廷还有意抬举他,以压抑曾国藩。所以,他可以“拼命做官”而无多顾虑,以致朝廷命他署两江总督时,他竟不顾“沾谦抑虚名,拘辞让之末节”,迫不及待地向曾国藩索取印绶。这个时候,他虽然还未走上攻捻战场,将淮军派到了曾国藩麾下,却常常在具体调度上,与老师为难,事事干涉,越俎代庖。正如后人评论的,“朝廷虽未有北征之命”,而他的“平捻之态,已预及之矣”。他代替曾国藩主帅地位的企图,已呼之欲出了。

淮军与湘军一样,勇为将有,将在勇在,将死勇死。故在攻捻战场上的淮军将领,名义上隶曾国藩指挥,眼睛却盯着自己的主帅李鸿章,按李鸿章的旨意办事,对于官高爵大的曾国藩,“遇有调度,阳奉阴违者颇多”。这也是曾国藩办事棘手、李鸿章能趁机攫取帅位的客观因素之一。曾国藩因此感慨系之,对李鸿章说:“淮军非君家不能督率。”后人说,曾国藩曾有“撤湘军一事,合九州铁不能铸错”的悔恨,这虽属笔记小说家言,但推之曾国藩当时的处境,有这种情绪也是有可能的。

李鸿章代曾国藩,还有一个因素,是曾国藩在攻捻战场上屡次挫败,在朝廷呵斥、御史弹劾的情况下,不能再“打掉牙齿和血吞”,坚持到底,而是神情抑郁,急求退出战场,以致前功尽弃。同治五年三月,他出师才一年,就写信给李鸿章说: “若六七个月毫无起色,国藩当奏请阁下北征剿捻。”以实现他“恃淮勇以平捻匪而定中原”的初衷。而这正是李鸿章求之不得的。所以他在攻捻战场上勉强支撑了一年半之后,即把帅权拱手交给了李鸿章。李鸿章走上攻捻战场以后,除了对淮军指挥得心应手之外,并无多少新招数,依然是采用曾国藩的静以制动、设防长围的策略,然而却最后得到了成功,重要原因是他暂时不顾朝廷上下的种种责难与非议,坚韧不拔。

十分有趣的是,与曾国藩同时的,作为曾国藩同僚、好友或学生的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都是灵活运用“忍”字的高手。

李鸿章的忍则既表现在他的用兵中,也表现在他的官场手腕中。

咸丰十一年(1861)天王洪秀全答允太平军一年之内不进攻上海、吴淞附近百里以内之地。次年初,李秀成奏命从杭州移得胜之师进击上海,英、法侵略者悍然宣布“保卫”上海周围百里以内之地。曾国藩指示李鸿章说:“会防上海则可,会剿它处则不可,近而嘉定、金(金山)、南(南汇),远而苏、常、金陵,皆它处也。”曾国藩认为:英、法军队进入内地作战,并未得到总理衙门的指示;再则,他对英法军队亦无法驾驭控制。

正是有曾国藩“会防不会剿”的临别赠言,李鸿章才得以在上海立住脚,才有以后的发达。

李鸿章到达上海,组建淮军伊始,要李速战的压力大到他难以承受的程度。洋人迫不及待,天天来邀请“会剿”;朝廷也急如星火,皇太后慈禧、议政王军机大臣文祥,以各种方式催其取得“速效”。慈禧下达给李的第一道上谕就是令其出战,慈禧摸清李一时不敢抗曾国藩之令,还屡屡下诏要曾速命李西进,与洋人“会剿”。慈禧抛给李的诱饵是江苏巡抚一职,原巡抚薛焕虽因保上海有功,但因不能西进而丢了乌纱帽,李只有比薛焕更卖力,即挥师克苏州、常州,才能得到这颗大印。但最使李应付不迭的是上海本地官绅们的明求暗逼;苏南地区的逃亡地主也恨不得一觉醒来就恢复其失去的天堂。几乎是整日都在他耳边聒噪不止。冯桂芬、潘曾纬等头面人物更是出面要李服从众望,火速让他们返回故乡。这些人煞有介事地传播英王要派兵五万来“会剿”的消息,言外之意是淮军怎能让西兵先入内地呢!弄得李鸿章有时叹气:“洋人说我坏话、庙堂的责备与官绅的讥评,哪挡得住啊!”

但他咬牙挺过了这一关。当曾国藩从支持他按兵不动转而要他“勉力应允”时,他仍能挺住。他要的是保本,是自强,而不是给人当枪使,把本钱送给别人花。曾国藩曾教他五个字:“会防不会剿”,但他考虑得更加精明,他只肯以全军“分守”一路。为此,他对朝廷耍了个“反求救兵”的一手,大讲自己孤立无助,坚请江北多隆阿南下“会剿”。

他通过多次试探,终于看准洋人“并无深入会剿之意”,而是急于找替死鬼,这就更促使他不肯轻易出兵。因此,当湖州危在旦夕,该地守将写血书求援时,李不予理睬;宁波告急,道台求李拨兵时,李反劝他“有西兵主持城守”,别怕。他就像一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把拳头攥得紧紧的。因为他深知集中兵力的重要性。他自有他的如意算盘:上海北线有租界,洋人自会力保,东线有浦江、有投降过来的刘玉林部,他专力经营西南线,等待时机。

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上海大雨如注,天赐良机终于等到了。在上海西南郊虹桥(今虹桥机场旁),撤退中无心恋战的忠王大军一部约三千人,与在该处筑垒据守的淮军程学启部展开了激战。于是,李鸿章集中起全军六分之五以上的兵力,亲自带队火速前去支援。而劳师远征的太平军很快便撤退了,因这一仗系忠王大军全线后撤时的掩护战,是以主动进攻来阻止敌人的追击,故施以打击后匆匆转移。而李鸿章则因此赢得诸多名誉。

所以说:“成大事者无不善用忍”,动不动就想一搏,只能算是“匹夫之勇”,是成不了大事的,当然这也并非让人“逆来顺受”,在忍耐中积蓄自己的力量,当机会来临时,来个倾力一击,大事成矣!

成功语录:从不免恶其拂逆,而必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导己者,权宦之行径也;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敌国外患,而己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

意志如钢,坚韧不拔

每一个人都明白忍耐的含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始至终用忍行事,也就是说常人只能忍耐一时,或是只能忍耐一件事,常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而曾国落却做到了“意志如钢,坚韧不拔”。

同类推荐
  • 木兰将军

    木兰将军

    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本书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唐生智评传

    唐生智评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家事渊源军校岁月、逐鹿湘省崭露头角、北伐前锋两湖主帅、支持工农拱卫武汉、军阀混战两度下野、力主抗日率守南京、倾力办学大胆改革、弃蒋拥共和平救湘、风雨同舟情笃志坚等。
  • 张爱玲传奇

    张爱玲传奇

    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寒冷的剑,她优雅地挥舞着。爱情像一场绚烂而冒险的旅程,她坚定地飞蛾扑火。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在她极富传奇的一生中,有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有痴心不悔的爱情经历,有十里洋场的上海故事,有华美悲凉的香港情缘,还有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她,就是张爱玲。《张爱玲传奇》用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

    曾经爱情的甜腻,只是你为我种下的苦痛。说好你是我的理想,最后只是一层幻影。当我人已老去,过往种种像雨水般打过来,这难道应该是我悲怆的一生吗?
  • 宁期此地忽相遇

    宁期此地忽相遇

    凌寒,本是身份特殊的大小姐,却与贴身保镖相恋。无奈造化弄人,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再次睁开眼睛,却已穿越到懦弱、胆小,还结巴的丞相嫡女身上。下毒、陷害、阴谋.......哼!跟我玩手段你们还太嫩了!看曾经的大小姐,如何在古代华丽转身,收获真爱。
  • 快穿之我想世界和平

    快穿之我想世界和平

    倚沉本想毁灭世界,却一不小心拯救世界,获得了999999999...99999善意值,但自己却神魂俱散,被小啰嗦系统521绑定,给反派角色送去关爱,力求世界和平?倚沉踏上了拯救世界的不归路 但是为什么自己收集个灵魂碎片,会遇见那张令自己恼怒而心跳加快的那个人? 女主戏精,男主偏执,更戏精。
  • 灰黑界

    灰黑界

    大幕遮天,阴阳难判。日月不显,飞星不现。生者长醒,死者长眠。浮屠剑山,潜龙升渊。这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实力是唯一的法则,杀戮是常有的状态。碎石破风,镇山填海,捉云弄月,辟地开天。至尊不现世,神将可为王。濒死潜龙,活而出渊,能否搅动风云,解开谜团,重立秩序?
  • 误惹冷酷俊王爷

    误惹冷酷俊王爷

    一次误伤,带来另一个世界,寻寻觅觅无数回,是回到原点还是来到终点……
  • 放荡的旅行

    放荡的旅行

    生活每天都是一场没有彩排的电影,你不知道下一个出场的人是谁,你也不知道他(她)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你只能做的是“将自己演到底”。没有剧透,你能看到的都是头条。
  • 将军在上:世子爷,狠会宠!

    将军在上:世子爷,狠会宠!

    展颜一个伯府嫡出的小姐的私生女,被利用,被陷害,容颜被毁,双腿被废。上天怜惜重活一世,要报仇雪恨,替阿娘,替外祖母,替自己,和所有的亲人........让他们痛快的死都是他们的幸运。
  • 重题

    重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杀薇之恋

    杀薇之恋

    “咳咳,杀生丸,睡前少做运动哈”被逼到床脚的某女抗议道,某男“嗯”了一声,把戈薇扔到床上,顺势扑倒...就这样一日接一日,终于,某女揉着酸痛的腰炸毛了吼道:混蛋,我要和你离婚。顺便将某男踹下了床,“嗯,敢对我吼了,看来体力还不错,继续造小人,离婚!你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