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800000004

第4章 缷负篇

忘了“现实世界”

“这在现实世界中完全行不通。”当你向人们介绍一个新创意时,人们总是这么说。

这个“现实世界”听起来如此令人沮丧,貌似所有的新创意、新提案以及外来概念总是会在“现实世界”中碰壁。在这里,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都是那些人们耳熟能详、习以为常的事物,即使这些东西已经漏洞百出或陈腐低效。

撕开这个“现实世界”的遮羞布后,你会发现栖居其中的人们都充满着悲观和绝望的情绪。他们期待看到新概念被斩落马下,他们认为这个社会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变革,也无力引发变革。

更糟的是,他们想给其他人灌迷魂汤,让人们也陷进他们的坟墓里。如果你对未来充满期待并野心勃勃,他们就会试图说服你不要为不可能实现的想法去浪费时间。

不要相信他们。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现实”的,但并不意味着你也要生活在这样的“现实”世界中。

我们了解这一点,因为我们的公司在很多方面就没有通过“现实世界”的测评。在“现实世界”中,你不可能让十几个员工分散在两个大洲的8个不同城市办公;在“现实世界”中,你不可能不靠任何销售人员或广告投放就赢得上百万的客户;在“现实世界”中,你不能将自己的成功秘诀透露给其他人。问题是这些我们都干了,并且干得轰轰烈烈。

“现实世界”并不存在,那只是个借口,只是某些人为了开脱自己的无所作为,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

在商业社会中,失败成了一种值得期待的典礼。你总能听到“新公司倒闭者十之八九”的说法。你还听说失败能铸造品性。人们常常建议你“早死早超生,失败多经验也多”。

空气中充斥着如此高浓度的失败理论,貌似除了沉沦其中,没有别的办法。千万不要相信这些观念!不要被这些观点愚弄了,其他人的失败仅仅代表其他人栽了跟头而已。

别人的东西卖不出去,与你何干?别人没法凝聚团队,又与你何干?别人的服务定价失当,又与你何干?别人挣的没有花的多……那么,正好你来挣!

另外一种普遍的错误认知是:人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你到底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你能学到的只是不再重蹈覆辙,但这有什么意义呢?你还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相比之下,你更应该从成功中汲取养分。成功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教材。做成一件事后,你会知道这条路行得通——然后你就会再次这么做,而下一次,你也许还会做得更棒。

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份来自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报告表明,那些已经成功的企业家们再创辉煌的可能性远比常人大得多(他们今后创办公司的成功率为34%)。而那些初次创业就失败的企业家们继续创业的成功率则与初次创业者一样:只有23%。首战失利的人的成功概率并不比那些从未尝试过的新人高。[1]成功是一种极具现实价值的宝贵经验。

不必感到惊讶:这就是自然规律。逗留在过去的失败中是无法进化的,进化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之上的。你也应该如此。

[1]Leslie Berlin, “Try, Try Again, or Maybe Not",2009年3月21日发表于《纽约时报》。

计划即瞎猜

除非你是个预言家,否则那些所谓长期商业计划就是痴人说梦。你不能掌控的因素太多了: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客户群体、经济状况,等等。撰写计划会让人感觉自己把握住了某些东西,但实际上这都是完全不可控的。

为什么我们不直截了当地按照计划的本质来称呼它呢?管它叫“猜想”吧。现在我们就开始把你的商业计划称为“商业猜想”,把财务计划叫做“财务猜想”,把战略计划命名为“战略猜想”。现在咱们就可以不用为这些玩意儿操那么多心了。在这方面操心只能是得不偿失。

当你把猜想变成计划,就等于是走进了危险地带。做计划就是在用过去推动未来,等于给你戴上了眼罩。“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嗯,因为我们说过要这么做的。”问题是:计划和即兴发挥不会合拍。

你必须能够即兴发挥,你必须抓住每一个迎面而来的机遇。有时候你得说服自己:“我们要换个新方向了,因为现在这么做比较靠谱。”

长期计划中的时间表也纯属无稽之谈。你只有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才能掌握更多的相关信息,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千万不要在行动之前就作出重大的决定。

这并不是说你应该无视未来,或者不应该对未来的挑战作未雨绸缪的准备。预防练习总是值得去做的。只是不要觉得自己必须把这些问题白纸黑字地写出来,或者为此纠结不休。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再去多看一眼自己长篇大论写下的计划,篇幅庞大的计划书最终都会成为文件柜里的化石。

放下你的臆测吧,现在就决定你这周要做什么,不必去管全年的计划。只要找出下一项最重要的任务,然后起而行之。在行动开始前的一刻作决定,而不是早早就预先定下某事。

你也可以跳过这个决策过程,直接上飞机走人,到了目的地再去选一件漂亮的衬衣、一个刮胡膏以及牙刷。

无计划地工作看上去挺悬,但是盲目遵循不切实际的计划,后果则更可怕。

何必壮大?

人们往往会问:“你的公司有多大?”话题虽小,可人们期待的答案却不是越小越好。这个数字越大,你给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越专业、越强大。如果你说你有100多名员工,他们会欢呼雀跃:“哇!太棒了!”如果你的公司规模不大,你就会听到言不由衷的:“哦……还不错啊。”前者是恭维,而后者仅仅是礼节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与企业成长和业务有何关联?为什么人们总把扩张当做奋斗目标?除了满足虚荣心外,“大”还有什么好处?(你最好能给我一个比“规模经济”更好的答案。)选择并保持合适的规模又有何不妥?

我们会不会对着哈佛和牛津指手画脚说:“如果它们能扩大规模、开设分校、广聘名师、全球运营、开立分校……之后,它们就能成为伟大的学校。”当然不会。这些都不是我们评估名校的标准。那又为什么要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一个企业呢?

也许你的公司的最佳规模就是5个人,也可能是40个人,也可能是200个人。也没准只要你一个人加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成。不要提前幻想自己要做到多大规模,要慢慢发展,走一步看一步——时机未到就大肆拉人入伙的做法使很多公司走上了绝路。同时还应该避免井喷式成长——这会使你扩张过头,错过最佳规模。

小公司并不只是一块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你有没有发现小公司都想要变大,而大公司却梦想变得更敏捷、更灵活?记住,一旦公司做大了,要想再缩小,就在所难免地要进行裁员、打击士气,还要完全改变业务模式。

你完全没有必要把向上爬作为你的目标。我们要谈的也不只是你的员工人数,还包括你的花销、房租、IT设施、办公家具,等等。这些事情并不会主动找上你,而是由你自己决定要不要背上这些东西。如果你决定带着它们上路,也就等于是扛着新的麻烦出发。由于背负了庞大的开销,你只能强迫自己创立一种很复杂的业务模式——它运营起来更加困难、更加紧张。

不要因为瞄准小公司就觉得缺乏安全感。无论是谁,只要他所运营的公司能够持续发展、保持盈利,不管规模大小,都是值得骄傲的。

工作狂

沉迷工作是企业文化中广受赞颂的一种“优良做派”。我们知道工作狂热衷于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甚至在办公室打地铺。这些人以累死在项目中为荣,对他们来说,再大的工作量也不在话下。

工作狂的行为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愚蠢至极。过多的工作并不代表你对项目更关注,也不代表你作了更多贡献,这仅仅意味着你干了更多活而已。

工作狂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他们制造的麻烦却更多。首先,这种工作状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当职业倦怠感袭来时——这一点基本上不可避免——你根本没法“软着陆”。

工作狂往往不得要领。他们花费大把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略无用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凭空制造出危机来。这些人从不寻求高效解决之道,因为他们恰恰就“钟情于”加班加点。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像个英雄,并沉迷其中。他们(通常是无意识地)制造问题,看似这样就能享受更多的工作了。

工作狂的存在使那些不以加班为乐的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在工作狂扎堆的企业环境里,就连“按时上下班”都让人觉得是一种无理要求了。这种文化令正常工作的员工心怀愧疚、士气低落。不仅如此,人们还会因此陷入一种“跟风”状态——每个人都在义务加班,根本就不管到底有没有生产力。

如果你只是为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会丧失判断力。你的价值观和决策方式都是扭曲的。你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该放弃,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而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是无法作出明智的决定的。

最后,工作狂实际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正常人高。他们自诩为完美主义者,但这仅仅代表他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关注次要的细节,而不是推动下一项任务。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没有力挽狂澜,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受够了“企业家”

让“企业家”这个过气的称谓退出历史舞台吧,它已经背负了太多沉重的负担。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实行会员准入制度的私人俱乐部,不是谁都能进的。我们应该鼓励每一个人都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不要让这等好事只落在那些凤毛麟角、自认为自己才是企业家的人头上。

有这样一群新生代开始走出来创业了。尽管他们获利,但谁也不认为自己是企业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企业主。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回报。

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听起来很好的称谓替换成一个更加脚踏实地的说法吧,不要再叫别人企业家了,管他们叫创始人吧。每个创立了自己事业的人都是创始人。你不需要拥有MBA头衔、资质证书、西装革履以及公文包,甚至无须承担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风险。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创意,加一点点自信,以及一点勇气,就可以启程了。

同类推荐
  •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理论、实证与政策选择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理论、实证与政策选择

    本书着力于为跨国公司本地嵌入(根植)问题提供一个实践问题导向型的系统分析管理框架。作为外资引进大国,我国如何更好利用外资带动和促进全国或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无疑是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理论与现实研究课题。如何将跨国公司“引进来”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跨国公司“留下来”、“促发展”更为关键。本书试图通过对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的系统性研究,识别在多因素、多主体的综合影响下,目标冲突、冲突协调、嵌入失效、嵌入“消退”等路径机理、现实困境和相关政策安排问题,系统剖析了跨国公司本地嵌入行为的深层次机制和政策实践难题。全书对地方政府、跨国公司等相关主体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经验启示和政策指引。
  • 健力宝沉浮

    健力宝沉浮

    本书是对健力宝20年经营管理历程的剖析。全书将健力宝过去的得与失进一步总结成资本与公司治理、战略、系统运营能力打造、营销、企业文化、产业演变与管理者的角色以及中国饮料企业的十大战略焦点等不同模块进行阐述。
  •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1984年初调入南京大学后我开始在周三多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得我们对管理学的几乎每一个基本理论问题都有机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索。1986-1991年,在广泛阅读、从而参考国内外大量管理研究文献和管理学教科书,特别是南京大学企业管理教研室周三多、蒋俊、刘君健等老师编写的《工业企业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由我主笔写作了《管理原理》一书。该书1992年初版后,受到了管理理论工作者、大专院校管理专业多层次学生以及企业界的高度好评,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出版的管理原理类教材提供了参照。
  • 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法

    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法

    雷军从看似厚实坚硬的产业壁垒上找到了裂缝,凭借新时代的商业逻辑,依托于互联网蕴含的巨大能量,在极短时间内把裂缝撬成了金碧辉煌的大门。4年400亿美金估值的狂飙速度,不但让实业界人士侧目,也让怀有“颠覆”梦想的草根热血喷张!口碑,自古就是极为重要的资产。不过,从用户单纯说“好”到他们愿意投入大量时间积极助推产品的传播,是一个光谱式阶梯结构!用户选择站在哪个台阶,取决于“产品体验-用户预期”的差值,也就是“超预期”的幅度!小米通过互联网工具低成本聚集大量人群,利用这个群落筛选用户最有代表性“痛点”,然后集中资源搞定“痛点”,并运用“外包”的方式以最低成本的把成果转化为产品。
  • 部门主管手册

    部门主管手册

    在企业管理或党政机关等各类组织序列中,部门主管是纵向管理工作中的"传送带",又是上下级关系的"夹心饼"。一旦你置身于此一,你必须首先了解你现在所在组织中该扮演的角色及必须完成的任务须实现的组织目标。为此,你头脑中应该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图不管是在个人形象上,在管理技能上,还是在上下级关系上,都应一套完整的思路。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将怎么做?你打算做到什度?这些简单的问题显然不能作出像以往那样简单的回答。
热门推荐
  • 最美的时光EXO

    最美的时光EXO

    原本是演艺圈最厉害的艺人,在遭遇了男朋友于闺蜜的双重背叛后,她发誓要复仇,因为一次巧合,她遇到了他们,她决定要用他们帮她复仇,她以为她的心已经够狠,可是在决定利用他们时她怎么会心软?
  • 文学经典导读

    文学经典导读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辅以作家介绍、注释、阅读提示,以方便学生学习。在篇目选择上既立足经典,同时又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在“阅读提示”上,力求点到为止,不做全面分析,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学习的教科书。
  • 我只想当个普通的人啊

    我只想当个普通的人啊

    作为一个家里蹲优秀青年,君莫首先想的是怎么解决一日三餐,什么妹纸啊,女盆友啊,都通通的见鬼去吧。可在某天,他的手里被人强塞了一把匕首,随之而来的是数不清的灾祸,不死阴灵,食人荒兽,害人精灵,他不得不握紧手中的匕首,为生存而战斗。阴差阳错之下,他成了救世主,文明的指引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能之模拟人生

    超能之模拟人生

    2100年某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下起了蓝色的雨滴,时间持续了三个月。之后一些人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就如同“特异功能”一般:有人能隔空取物,有人能操纵野兽、火焰、水流甚至时间……十七年后的一天,因为某个原因来到杭州市的王子惑,和三个古怪的女生住在了同一屋檐下。这三个女生都是拥有所谓‘智’的异能者:操纵火焰的少女钱贝贝,隔空取物的柳筝音,还有控制鬼的赵昭。而王子惑本人更是拥有恐怖的异能——模拟!本书多坑,不喜误入
  • 淼淼良人归不归

    淼淼良人归不归

    你尝试过用22年的时间思念一个人吗?她陪伴他11年,他离开她11年。淼淼说,爱一个人要有始有终。单瑾瑜说,所以我回来了。
  • 留长发的画家
  • 蜜蜂公交车

    蜜蜂公交车

    本书内容涉及动物、植物、物理、生物、医学等不同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了科学童话的风格和某些写作特点。本书在每一篇作品后面都做了科普链接,把科学性和文学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兼顾到了各个年龄阶段读者的不同需要,能让孩子们在快乐阅读的同时受到科学的启迪。
  • 夜太太有点甜

    夜太太有点甜

    初见她,内心毫无波澜第二次相见,夜二少蹙了蹙眉再次遇见是在她的婚礼上,他嘴角轻扬抢婚!!!Z市豪门夜家薄情寡义的夜二少开始走在宠妻的道路上一路不复返【宠文】
  • 妖尾之卡莲修女

    妖尾之卡莲修女

    在一个有着魔法的世界里,得到一个教师系统,那会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