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300000022

第22章 可怕的李世民,完美的李世民(2)

为了表现自己的勤政爱民,王世充特意命人在宫城的各个城楼和玄武门等处设置了很多御座,随时进行现场办公,亲自接受各类上表和奏章。此外他还时常轻装简从,在街市上按辔徐行,既不戒严也不清道,而且笑容可掬地对两侧的百姓说:“过去的天子都是居于九重深宫之中,民间的情况一无所闻,而今世充并非贪图天位,只是为了拯救时局艰危,就好像一州的刺史那样,亲揽庶务,与士庶共议朝政。并且我担心诸位受门禁阻拦,所以特意在各个门楼现场办公,希望能尽量听取群众的声音。”随后王世充又下令,在西朝堂接受冤案诉状,在东朝堂接受朝政谏言。

王世充的“勤政爱民”措施很快产生了令他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每天都有数百个群众响应他的号召,拥挤在宫门前上疏献策。王世充刚开始还硬着头皮勉强应付,可短短几天后,一摞摞的卷宗和文书就堆成了一座小山。王世充傻眼了,连忙一头躲进“九重深宫之中”,再也不敢“亲揽庶务,与士庶共议朝政”了。

别出心裁的“现场办公”成了一场有始无终的笑话,那么例行的“朝会办公”又如何呢?

很遗憾,王世充同样遭遇了尴尬。每天主持朝会的时候,王世充都会以一副英明领袖的姿态发表长篇累牍的讲话,但是却一再重复,毫无重点,啰啰唆唆,千头万绪,把奏事的有关官员搞得一头雾水,让满朝的文武百官听得两眼发直,连侍卫人员也受不了他的疲劳轰炸,个个痛苦不堪。只有王世充一个人浑然不觉,乐此不疲。最后,御史大夫苏良实在是忍不住,只好直言不讳地说:“陛下说话太多,却不得要领,其实只要作出结论就可以了,何必说那么多不相干的话!”

王世充默然良久。他没想到自己那些语重心长的讲话和高瞻远瞩的指示在百官心目中居然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对许多朝臣来说,王世充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毛病倒还不是废话连篇和词不达意,而是他的心胸狭隘和刻薄猜忌。称帝不久,王世充就开始猜忌一个颇有威望的前朝老臣了。

他就是时任礼部尚书的裴仁基。

王世充时常想,此人既是隋朝旧臣,又是李密旧部,是在战败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投降的,他会老老实实地当自己的臣子吗?况且他儿子裴行俨此刻又在朝中担任左辅大将军,手中握有重兵。这样一对身经百战、历事多主的父子,能死心塌地帮我王世充打江山吗?

王世充对此感到强烈的怀疑。与此同时,裴仁基父子也强烈地感受到了王世充的怀疑,都说王世充为人刻薄猜忌,此言果然不虚啊!

裴仁基父子不想坐以待毙,于是秘密联络了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和散骑常侍崔德本等人,准备发动政变,诛杀王世充,拥立杨侗复位。

但是王世充早已在裴仁基父子身边安插了耳目,所以他们的政变计划刚刚开始酝酿,王世充就获知了消息,立即将裴仁基父子和参与密谋的朝臣全部捕杀,同时屠灭了他们的三族。随后,王世充的兄长、时封齐王的王世恽对他说:“裴仁基这帮人之所以谋反,是因为杨侗还在人世,不如趁早把他除掉。”王世充深以为然,随即命他的侄子王仁则和家奴梁百年去毒杀杨侗。

这是唐武德二年,也是郑开明元年的五月末,洛阳皇宫的含凉殿里,隋朝的最后一任废帝杨侗看见一杯毒酒赫然摆在他的眼前。

盛夏的阳光下,杨侗忽然打了一个哆嗦。他再次感到了弥漫在他灵魂深处那种无尽的寒冷。

“请再向太尉请示,依他当初的誓言,当不至于如此。”杨侗的声音虽然有些颤抖,可在场的人都听见了,他仍然称王世充为“太尉”,而不是称他“陛下”。

此时此刻,就连王世充的家奴梁百年都不得不感到诧异和敬佩。因为这个看上去年轻而孱弱的废帝身上似乎具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凛然气节。梁百年的心中泛起一丝恻隐,于是向王世恽和王仁则建议再请示一下王世充。

可他的提议马上被王世恽否决了。绝望的杨侗请求去和自己的母后辞别,却还是遭到了王世恽的拒绝。

杨侗沉默了。他转身走进佛堂,最后一次在佛前焚香跪拜。刺目的午后阳光从雕花的紫檀木窗射了进来。杨侗在一起一伏的叩拜中,看见一些簌簌颤抖的灰尘在阳光下惊惶不安地飞舞,有一些沾在佛前的鲜花上,有一些则落在自己的脚边。

这就是命运吗?

杨侗想,这就是命运。

可是,谁又能说,落在鲜花上的尘埃就一定比别的尘埃更为尊贵,落在地上的尘埃就一定比别的尘埃更为卑贱呢?杨侗想,自己何尝不是一颗落在帝王家的尘埃,自己又何尝比落在百姓家的尘埃更幸运呢?

外面已经传来了王世恽急不可耐的催促声。杨侗知道自己该上路了。他最后在佛前一拜,说:“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资治通鉴》卷一八七)

杨侗随后平静地喝下了毒酒,可他却没有顺利地上路。

不知道是毒酒的毒性不够,还是杨侗的体质太好,总之,喝完毒酒的杨侗尽管七窍流血、痛苦难当,却始终没有咽气。

最后王世恽命人用绢巾勒住了杨侗的脖子,才帮他踏上了黄泉路。

对废帝杨侗而言,不管有没有来生,死亡都绝对是一种解脱。

从天而降的馅饼:平定河西

武德二年的夏天,正当王世充在东都称帝的时候,唐王朝也在西北战场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平定了河西李轨。

这场胜利得来全不费工夫。

准确地说,它就像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李轨于大业十三年在武威起兵后,自称河西大凉王,雄踞一方,成为隋末的一支主要割据势力,并与西秦的薛举共同成为李唐王朝在西北的主要威胁。武德元年八月,李渊遣使联络李轨,下诏称他为“从弟”,与他结盟共同对付薛举。当年冬天,薛举父子败亡,李轨趁机称帝,并出兵攻陷了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乐都县)、枹罕(今甘肃临夏市),尽据河西五郡之地。

面对李轨势力的迅速壮大,李渊决定采取册封的手段对他进行招抚,遂于武德二年二月任命李轨为凉州总管、封凉王。但在是否接受李唐朝廷册封的问题上,西凉朝廷却产生了分歧。李轨本人的看法是:“唐天子,吾之从兄,今已正位京邑,一姓不可自争天下,吾欲去帝号,受其封爵。”可李轨的心腹、时任左仆射的曹珍却表示反对,他说:“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称王称帝者何止一人!李唐称帝于关中,西凉称帝于河右,互不相碍;既已立为天子,奈何复自贬黜!”

李轨接受了曹珍的意见,随后派遣尚书左丞邓晓出使长安,向李渊递交国书,上面自称“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同时表示不接受李渊的册封。

李渊勃然大怒,当即扣留邓晓。当时的李渊已经决定以武力平定西凉,可问题是新生的唐王朝仍然要面对许多劲敌:北有刘武周、梁师都,东有王世充、窦建德,南有萧铣、林士弘、沈法兴……在此情况下,李渊根本腾不出手来收拾李轨。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暂时忍耐。

此刻的李渊万万没有想到,短短三个月后一场胜利就从天而降——兵精粮足的李轨在一夜之间就被平定了。

一切都要从五月初李渊收到的一道奏疏说起。

这道奏疏是一个叫安兴贵的朝臣递上来的,大意是说他的弟弟安修仁在西凉担任户部尚书,颇为李轨所器重,他愿意利用这层关系前去游说李轨,对他晓以利害,劝他归降唐朝。

看完奏疏,李渊不禁哑然失笑。他一度想将其弃置一旁,只是后来转念一想,不管这个安兴贵的设想有多么不现实,可毕竟是一片忠心。大唐刚刚开国,天下尚未平定,对于臣子们这种急于报效朝廷的热忱当然是只宜鼓励、不宜打击的。就算不采纳他的建议,起码也要接见一下,适当鼓励两句。所以李渊随后召见了安兴贵,对他说:“李轨拥有强大兵力,又据守险要,南连吐谷浑,北连东突厥,我出动大军恐怕都不能攻克,就靠你几句空话,他岂能接受?”

可安兴贵却以一种胸有成竹的口吻说:“我的家族世居凉州(今甘肃中西部),几代人都享有声望,得到汉人和夷人的敬畏。我的弟弟安修仁也深受李轨信任,安家子弟在凉朝身居要职者不下十人。我前去游说,李轨能听从最好,就算他不接受,我在他身边下手也比较容易。”

听他这么一说,李渊的想法立刻发生了转变。

他感觉这个安兴贵不像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既然他如此自信,又无须动用朝廷一兵一卒,那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数日后,安兴贵以个人名义回到了家乡武威(今甘肃武威市),李轨以为他叛唐归来,大喜过望,当即任命他为左右卫大将军。

可李轨断然没有想到,这个安兴贵转眼就将成为他的掘墓人。

安兴贵取得李轨的信任后,找了个左右无人的时机对他发出了试探。安兴贵说:“凉国的面积不过千里,土地贫瘠,百姓穷困。而今唐朝起于太原,夺取函秦(陕西中部),遏制中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乃天命,非人力所能为!陛下不如以河西之地归唐,则东汉窦融之功,必当再现于今日!”

李轨忽然用一种若有所思的目光盯着他,说:“我据有坚固的山河,他们虽然强大,能奈我何?你此前在唐朝为官,莫非是为了报答李唐的知遇之恩,替他们当诱降的说客来了?”

安兴贵慌忙伏地谢罪,说:“臣听说:‘富贵不回故乡,有如锦衣夜行!’而今臣合家子弟皆蒙陛下信任,满门荣庆,岂敢更怀异志!只是想为陛下献上一点愚者之虑而已,如何裁决,全在陛下。”

安兴贵出宫之后,意识到劝降已经失败,接下来只有发动兵变了。

当天安兴贵就和弟弟安修仁悄悄溜出了武威城。

安兴贵的确没有跟李渊吹牛,他们安氏家族和他们兄弟俩在凉州的确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短短几天他们就拉起了一支胡汉混杂、人数可观的军队,开始攻击武威。李轨大怒,亲自率兵出战,却被安氏兄弟打得大败,只好退回城中坚守。安兴贵率部将武威城团团围困,并绕城呼喊:“大唐朝廷派遣我来诛杀李轨,胆敢助之者,屠灭三族!”

安兴贵的猛烈攻势加上心理战,很快就摧毁了西凉军队的斗志。城中军民争相逃出城外,投奔安兴贵。李轨没想到他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眼见大势已去,再也无力挽回,只好带着妻儿登上不久前兴建的美轮美奂的玉女台,置酒对饮,从此诀别。

这一年五月十三日,安兴贵攻入武威,生擒李轨,河西宣告平定。

安兴贵之所以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扫平李轨,是因为西凉的人心早就散了。

有三个原因导致了西凉的人心离散和李轨的迅速败亡。

其一:诛杀功臣。

被杀的人名叫梁硕,本是李轨起兵时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时任西凉的吏部尚书,因颇富智略,且深受李轨重用,所以遭到众人的嫉妒和排挤,尤其是户部尚书安修仁与他历来不睦。在其后双方展开的明争暗斗中,安修仁设计诬陷梁硕谋反,致使李轨将梁硕鸩杀于家中。从此,李轨的亲信旧部个个惶惶不安,唯恐被李轨兔死狗烹,恐怖气氛弥漫整个西凉朝廷。

其二:修建劳民伤财的玉女台。

去年冬天,有个巫师告诉李轨:“上帝当遣玉女从天而降!”意思是如果能迎来玉女,必能得到上天的赐福。李轨随即调动军队,耗尽国库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玉女台,虔诚地期待玉女的降临。可结果玉女不见踪影,西凉却是一片民怨沸腾。

其三:错误决策,无视民间灾情。

玉女台竣工不久,西凉出现了严重的灾荒,民间普遍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而其时国库已空,李轨不得不倾尽个人资财予以救济,但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李轨只好召开廷议,讨论是否要开仓赈粮。以李轨旧部、左仆射曹珍为首的大臣都认为:“国以民为本,本既不立,国将倾危,应即刻开仓,不能坐视百姓相食而不管。”然而以太仆卿谢统师为首的另一批大臣却表示反对。这些人原本都是镇守武威的隋朝旧吏,是被李轨兴兵逮捕后迫于情势才投降的,人心并未真正归顺,因此都想趁此机会激起民怨、搞垮西凉,于是纷纷表示:“太仓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只能等到危急关头才能启用,岂能为了几个小民而开仓?曹珍的建议显然是为了收买人心,并非真正从国家大计出发。”李轨内心的天平最终倾向了谢统师,拒绝开仓。从此“士庶怨愤,多欲叛之”(《旧唐书·李轨传》)。

而发生在西凉的这一切,无疑都通过安修仁的渠道传到了安兴贵的耳中。所以安兴贵才会认定李轨的灭亡已成定局,于是胸有成竹地向李渊呈上了平凉之策。

李轨被俘后,很快就和他的几个弟弟、儿子一起被押解到长安,于闹市中斩首。

面对这场从天而降的胜利,李渊真是惊喜万分,随即任命安兴贵为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封凉国公,赏赐绸缎一万匹,任命安修仁为左武侯大将军,封申国公。

听到李轨灭亡的消息后,不久前被扣留在长安的西凉使臣邓晓马上要求觐见李渊。

虽然主灭国亡了,可他一点都不悲伤。相反,邓晓还感到了一丝庆幸。因为李轨不亡,他就永无出头之日。而现在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投靠新主子了。

这就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当邓晓手舞足蹈地向新主子表示他最衷心的祝贺时,李渊一直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一言不发。直到邓晓尴尬地停下自己的舞蹈动作,才听见李渊冷冷地说:“汝为人使臣,闻国亡,不戚而喜,以求媚于朕。不忠于李轨,肯为朕用乎?”(《资治通鉴》卷一八七)

从这一天起,邓晓终生没有得到李唐朝廷的录用。

也许在此后落寞无为、穷困潦倒的余生中,邓晓始终会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为何自己如此机灵地拍马屁,竟然也会拍出这么倒霉的结果?为何当一个聪明的识时务者,下场居然也会如此不堪?

武德二年对李渊和整个大唐王朝来讲,实在是充满意外的一年。

因为有许多事情从天而降。

然而从天而降的不一定总是馅饼,有时候也会有霹雳。

武德二年九月,李渊和他的大臣们全都被一声晴天霹雳震得目瞪口呆——太原丢了!

是谁这么该死,把大唐王朝的龙兴之地都给弄丢了?

是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丢掉了太原

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李元吉年仅十六岁。李渊率大军南下之后,命他为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后又进封齐国公,授镇北大将军,掌管太原及周围十五郡的军政大权。大唐开国后,李元吉晋爵齐王,改太原郡为并州,授并州总管。也就是说,从大业十三年五月起,这个少不更事的李家四公子就成了太原地面上说一不二的土皇帝。

当他的父兄们在创建大唐王朝的道路上浴血奋战、开疆拓土的时候,这个年轻的土皇帝在太原都干了些什么呢?

他只干了三件事。

第一是玩。

第二是疯玩。

第三是没日没夜地疯玩。

同类推荐
  • 史上最强日本史2

    史上最强日本史2

    史上最强日本史再升级,深入探究日本国民性起源!《史上最强日本史2》,第一部惨遭封杀后依然坚挺,销量轻松飚破20万册!《史上最强日本史2》,扬眉吐气,最全面记录万历抗日援朝之战的历史通俗读物!《史上最强日本史2》,职场晋升必读!比《德川家康》更好看的德川家康,为你深度剖析创业成功背后的厚黑秘笈!
  • 历史快餐.前四世纪:扩张步伐

    历史快餐.前四世纪:扩张步伐

    到公元前4世纪时,延续中国历史多年的封国开始告别历史舞台——齐国、晋国、郑国……相继灭亡;相互碰撞的火花则愈撞愈亮了——合纵抗秦、齐宋侵略、秦灭巴蜀……兵戎相见。公元前4世纪的西方世界很不安宁,城邦经济基础被破坏,希腊城邦危机发生;亚历山大国王率领马其顿大军东征波斯,剽悍的民族、地跨三洲的波斯帝国消亡,波斯文明也凋零于此。如同东方世界的战国一样,动乱的西方世界里,也诞生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类的文明巨匠。
  • 男儿行

    男儿行

    这是一本以元末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群原本庸庸碌碌的汉子奋起反抗,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华夏民族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为了追究指摘哪个民族过去的是非,而是为了记录当年华夏百姓为了不受奴役而进行的抗争。
  • 从古代开始的科学生活

    从古代开始的科学生活

    本以为会被系统附身走上人生巅峰,却不想和系统一起穿越到了古代,最惨的是系统还失忆了,墨知只好在这个架空的朝代,从零开始制造现代科学的产物。
  • 三国如烟

    三国如烟

    本书是以三国为背景的架空故事,虚构的。采用多角色视角的群像剧,主角偏弱,不开后宫,非无敌流爽文。前方小段会以一个历史事件展开,进入主线后将不尊重历史。不欢迎考古学家。寻找消遣爽文的、《三国演义》资深学者慎入!
热门推荐
  • 包办婚姻:老公请受教!

    包办婚姻:老公请受教!

    传统相亲,思想老套的父母逼才21岁的女儿相亲竟遇上家境富裕,政府高干的单身凤凰男?这事儿,真的可靠吗?
  • 传奇李天赐

    传奇李天赐

    在人类家园面临毁灭的那一刻,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到过去拯救这个世界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抬头向上看的那个天上都对应一颗星星或尘埃,凡夫俗子,天空之上与之对应的会是一粒微小的不能再微小的尘埃,越是平凡,天空之上对应的尘埃就越是渺小,伟人圣人,天空之上与之对应的则会是一颗我们肉眼看得见的闪闪发光的星星,越是不平凡,天空之上对应的那颗星星就会越大,它发出的光芒就越是夺目和刺眼。
  • 绝色特工穿越:霸道君修罗后

    绝色特工穿越:霸道君修罗后

    20—300个字之间简介: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第一特工,他,是轩辕国里最无能的王爷。一次任务她穿越了,废物?废材?傻子?草包?哼,看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改变命运!
  • 彷徨在深渊边缘

    彷徨在深渊边缘

    第一次毁灭,始于未知。第二次毁灭,源于恐惧。第三次毁灭,还未停止。(我以为是我在连接世界,实际上是“它”主动连接了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9界

    9界

    地冥凡天魔妖仙神虚空共九界。他们各自独立又会相互交集甚至还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这是一本关于修真文明的小说,但是很多依然借用我们现在的知识,一来不用什么都杜撰幻想,二来也方便认知不会混淆。甚至要借用一下中国地图,包括上面的地名,不过距离扩大十倍。
  • 十岁小魔医

    十岁小魔医

    她是世界第一杀手,完成任务就死了,死了后还穿越,居然是个小奶娃,被一个大帅哥抱走了。遇到一个梁上君子,初吻就没了。该死的,姑奶奶要把你踩在脚下。今天桃花又出来了,男主不爽了,一脚一个,女主却还整天被桃花追。最后依旧抱得美人归的是谁呐~
  • 浪子的一百八十度回头

    浪子的一百八十度回头

    在被虐掉一层皮之前,男人们的眼睛看这个看那个,就是看不到真正爱自己的好姑娘。林阮纯的任务就是替被弃如敝履的原身狠虐他们。想回头来找她,脖子都要扭断。她要他们为自己之前不长眼睛付出代价。
  • 极临

    极临

    浮沉乱世本无根,酒剑随身战一生。只伴日月天下睡,战天战地战苍生。异魔妖邪恶魇森,天罗地煞诡丛生。举头天外异有天,唯我之血震三千。
  • TFBOYS之恋歌旋律

    TFBOYS之恋歌旋律

    两位少女和我们的三小只,在古代就是恋人。在现代,他们又发生了有趣的故事。最终,她们在一起了。可是,随着小三的介入,他们的关系再度恶化。迟早有一天,她们会把原本属于她们的一切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