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500000008

第8章 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诸部(1)

南日伦赞的妃子卓萨妥噶生有一子,即为吐蕃著名君王松赞干布淤,最初起名叫赤松赞。所有的佛教史籍都十分乐于给他披上一层层神秘的外套,说他是雪域保护神慈悲的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并言他的顶上有阿弥陀佛像,手足皆有轮相,把他描述成活生生的菩萨,按佛教的观念极端地把松赞干布神化了。不过他确实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吐蕃领袖,推动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使吐蕃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政权。

一、松赞干布即位与政权的巩固

根据敦煌文书P.T.1287Vi号卷子的记载,松赞干布的父亲南日伦赞被反叛者毒死,象雄、苏毗、塔波、工布、尼洋波等公开叛变。松赞干布即位初期,吐蕃到处都有反叛者,一片混乱,新生的吐蕃政权受到了挑战。但历史不容倒退,年仅十三岁的赤松赞在危难中登上赞普宝座,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旧唐书·吐蕃传》载:“弄赞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

于《新唐书·吐蕃传》亦云:

淤后世史书大都称松赞干布,敦煌文书中其原名为赤松赞,说“松赞干布”是臣民上的尊号。汉文史书内有不同翻译,《新唐书·吐蕃传》作弃宗弄赞、弃苏农,《册府元龟》作器宗弄赞、器宋弄赞、不弗弄赞,《通典》作弃苏农赞。“其为人慷慨才雄,常驱野马、牦牛,驰刺之以为乐。”

俨然是位少年老成、智勇双全的领袖人物。松赞干布即位不久,当机立断,用武力强制的手段,镇压叛乱者,“尽行斩灭,令其绝嗣”,纷乱的局面得到控制并趋向安宁,避免了新生的吐蕃王国在他的幼年期遭受夭折的厄运。

为了稳固自己的宝座,加强君臣间的关系,维护王权的绝对地位,松赞干布一方面残酷镇压犯上获罪之人,给予严厉惩处;一方面对功臣实行封赏、奖励,并且广泛利用传统的盟誓形式强化臣下对他的忠诚。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了解到盟誓的重要性,南日伦赞时的功臣韦·旁多热义策请求赞普与他的子孙会盟,恩赐他的家族,松赞干布恩准韦氏的请求,在冲木地方举行了会盟,参加者有韦氏子孙和松赞干布的部分大臣。

松赞干布君臣誓曰:

自今尔后,尔兄弟子侄于悉补野(悉勃野)赞普驾前忠贞不贰,不阳奉阴违(不使赞普丢脸),永远永远,世世代代,无论何年何岁,决不对义策之子无罪而责谴,决不听信奸人离间,即或听到离间之词亦允许尔等辩论,以申诉原委,决不因而谴责。

义策之子孙任何人对赞普有意外不忠之事者,即对不忠者本人以外,决不株连,其他未参与盟誓之人决不加罪,决不像对待猪一般用武器来刺杀,也决不像鹰鹞对待禽鸟一样追赶,任何一个有能力之人决不抛弃,决不贬责。义策之一子将受决不低于金字告身之封赐,决不无罪而褫夺其奴户、封地。忠心不贰者而绝嗣之时,亦不没夺其奴户、封地。尔若有二心,则我降罪,不在破盟之例,尔若将奴户、封地用以调换,或献出时,亦不在破盟之列,永远永远,王族之子孙后代均遵照此誓办理,誓文交给义策父子收执。

义策父兄子侄之誓词云:

对于悉补野赞普赤松赞父子宗系决不变心,永远永远,赞普之子孙对我等无论怎样,我等决不变心,决不为他人所引诱;决不投靠其他人;决不与变心之人沆瀣一气;决不在食物之中安放和掺和毒液;决不对赞普赤伦赞(应是松赞)做任何坏事。若我之兄、母、弟及子孙之中有任何一人产生异心时,立即向赞普袒露其有异心;决不跟产生异心之兄弟为伍;其他人若对赞普心怀二志,我定将此事袒露;对任何并无过失之人,决不挑拨离间;决不嫉妒憎怨;若被任命充当长官,对于一切民庶决不有所偏私,决然勤谨奉行赞普之诏令,永不忘渝,此誓。

赞普一方的誓词是至高无上的诏书,恩威并施,松赞干布保证韦氏家族的特权,保护其属民和封地,不随意剥夺,但韦氏必须以永远对赞普忠心耿耿、不得有二心作为前提,否则誓词就会失效,如有不轨,赞普会随时降罪于韦氏。而韦氏一方的誓词,句句表忠,有俯首帖耳之状。君臣关系分明,忠诚于赞普是贵族的义务。松赞干布用盟誓笼络和控制臣下的高明手段,也显示着王权的强大。

二、定都拉萨

松赞干布的父亲时代,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迁移到拉萨河流域,松赞干布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做了选择,结果他将都城迁移到拉萨。藏文史书对此重大事件,作了含糊不清和神话性的描述。

《王统世系明鉴》等言松赞干布的远祖拉脱脱日聂赞曾居住于拉萨红山顶,暗示出拉萨红山似乎有着某种神圣性,松赞干布也想到吉祥的红山居往。途中,松赞干布君臣还看到了奇迹。事实上对眼光敏锐的松赞干布来说,重要的不是红山顶上的神秘光环,而是拉萨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拉萨四面环山,“万岭回环,宛如城郭”,一水中流,形成天然屏障,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拉萨河谷比较宽广,宜农宜牧,拉萨也正好处于畜牧业地带和农业地带之间,物产丰富;再次拉萨居西藏中部,更有利于施展他的才华,经略未统一的北部地区。从此拉萨成为吐蕃王国的都城,成为吐蕃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等中心,也是吐蕃本土最大的城市。五彩缤纷的霞光从此才真正环绕在红山顶上。不过吐蕃赞普不常住宫殿,而是不断巡视各地,住在宫帐中。

三、创制藏文

文字对于人们间的交往,文化的传播和保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藏文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根据敦煌吐蕃历史文献、《贤者喜宴》、《汉藏史集》、《王统世系明鉴》、《红史》、《新红史》、《西藏王臣记》等书记载,松赞干布时期创制了藏文。

关于藏文的创制年代和藏文的渊源,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史书上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贤者喜宴》、《汉藏史集》、《王统世系明鉴》、《红史》、《新红史》、《西藏王臣记》、《弟吴佛教源流》等佛教史家所作书中认为松赞干布时期通弥创制了藏文,伏藏性质的《松赞干布遗训集》、《译师班智达遗教》亦载阿努之子桑布扎据梵文创造藏文。而苯教史家所著的《嘉言宝库》等载,松赞干布之前已有了文字,并说文字首先是由桑波本赤及辛饶二大师所造,文字的演变过程是神文经达室苯教徒转变为“崩文”(或译“聚集文”),又经象雄译师转变为“大小玛文”,而大小玛文又被象雄和吐蕃译师转变为“大玛行书体”

及“小玛楷体”,认为藏文本源于象雄文。当代学者南喀诺布等人亦主张此说,参见《论藏族古代史上的几个问题》,载《中国藏学》1988年第2期。

另一种说法,认为吐蕃的文字是仿古于阗文,国外赫恩烈(A.F.RudoTFHoeinTe)曾据新疆出土的古于阗文卷子,认为通弥是到克什米尔学取文字,在那里遇到婆罗门李敬,此人把于阗文的字母教给了通弥。罗常培先生在《梵文鄂音五母之藏汉对音研究》(载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二部分,1931年12月印),认为赫恩烈的观点是可信的。王忠在《新唐书吐蕃传笺证》中认为“李敬之李即李域之李,李域指和阗,藏文与古和阗文最为接近”。近世著名学者根敦琼佩认为藏文源于古印度笈多文,见所著《藏文的由来与演变》,载《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

史载松赞干布看到别国的文字,而苦于没有自己的文字,于是便决心创制本民族的文字。派通弥阿鲁之子通弥桑布扎等人,携带黄金等物前往印度学习文字。在此之前,松赞干布曾两次派人到天竺学习,有的因路途艰辛而返回,有的死于途中,有的因不堪忍受天竺高温气候,均未获得成功。通弥桑布扎聪慧过人,他到达天竺后,拜见了当时极负盛名的学者李敬,向他学习语言文字,还向天竺班智达拉日巴僧格学习声明学,最后通弥历经路途的艰险,满载知识而归。回到吐蕃后,通弥根据梵文五十字母创制藏文,从梵文十六元音字母中,取用“”四元音字母,再从梵文的三十四个辅音字母中,去掉“”等五个反体字,和“”五个重叠字,又新造“”六个字母,最终成为四个元音字母及三十个辅音字母组成的藏文。通弥仿照梵文兰扎字体而创造出藏文的有头字———楷体,又仿照梵文“哇都”字体而创造出藏文的无头字———草书体;通弥还写出藏文文法著作,称“八部文法”,流传下来的只有一两部。

据说松赞干布给通弥以优厚的奖赏,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通弥作了一首诗,自豪地言道:

在这边野狭陋的蕃境,

我是最初有成就的智人,

我是消除黑暗的明灯,

荣获君王如日月般的顶敬。

百官臣僚中,舍我其谁!

对雪域蕃地的众生,

我通弥的恩惠非轻。

从此吐蕃有了自己的文字,在松赞干布的提倡下通行于吐蕃各地,开始用藏文译写其他民族的文化书籍和宗教典籍,用藏文发布政令,记述国中大事。藏文的创制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传达政令等方面带来了众多便利。通弥桑布扎的功绩,在吐蕃史和藏族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通弥桑布扎因此获得了后人的无比尊敬,大昭寺等处供有他的塑像。五世达赖喇嘛曾赞颂道:

三十字母如珠

髟曼联缀而制成,

似海潮般发出庄严文字的语声,

它是那大宝璎珞价值连城,

如同满腹金宝的火神,何须觅奇珍。

四、兼并战争

自南日伦赞起,吐蕃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松赞干布时期更将兼并战争推向了高潮。金戈铁马,东征西战,是松赞干布的生平写照。

松赞干布最先征服的是孙波,P.T.1287号卷子中的《大相世系》内云:“王子赤松赞执政时代,娘·芒布杰尚囊曾奉命征讨孙波地,他运用机智和诈术,不费兵马之劳,使其纳贡;运用三寸不烂之舌,招服其地庶民如同本部固有之属民。”

在该卷子的“松赞干布传记”部分亦有同样的记述。尚囊是松赞干布时期的第一任大相,他的三寸辩才,令人叹服,但恐怕孙波感受到的更是尚囊所依赖的强大的军事后盾。孙波的征服,使唐古拉山脉以南地区,尽为吐蕃所有。之后,吐蕃兵锋东指,着手经略高原东部地区,展开了对居住于康、安多等地的政权和部落的兼并战争。

入唐以后,除嘉良被唐设为羁縻州以外,附国等二十余部不见于记载,说明已被大规模东进的吐蕃势力所征服。吐蕃占领了今四川甘孜、西藏昌都等大部分康区及青海南部,从西藏跃入多康,吐蕃的疆域得到大面积开拓,并且势力进一步深入党项和吐谷浑地区。当吐蕃步步东进时,唐帝国正在讨伐吐谷浑,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唐朝大军进攻吐谷浑,第二年攻破吐谷浑。

吐谷浑国王伏允在战乱中被左右所杀,伏允子慕容顺降唐,被封为西平郡王、越胡吕乌甘豆可汗。阴历12月,慕容顺又被属下所杀,唐以顺子诺曷钵为河源郡王,授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吐谷浑成为唐的藩属。面对唐朝势力在高原的渗透,松赞干布一方面派使者于贞观八年、贞观十年入唐,并求婚;另一方面并未停止军事行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挑拨唐蕃关系,使吐蕃没有得到唐朝公主为由,联合羊同,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谷浑无法抗击吐蕃,遂逃到青海湖以北地区,而青海湖以南的广阔草原地区从此为吐蕃所有。吐谷浑气息奄奄,已失去青海霸主的地位。接着,松赞干布率兵攻破与吐谷浑关系密切的党项、白兰诸羌部,一部分党项内迁。吐蕃势力剧增,松赞干布当时所统率的军队达二十余万,吐蕃骑兵的铁蹄几乎快要踏遍青藏高原,在嘹亮的号角声中,割据的各部被击溃,纷纷归降吐蕃。

松赞干布率军东征,是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历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对此他取得了成功。

经过松赞干布的东征西讨,青藏高原上与吐蕃相对抗的政权和部族愈来愈少,只有西北部的象雄依然保持着独立性。吐蕃东征攻打吐谷浑时曾联合羊同(即象雄)的兵马,但同新兴的吐蕃王国所显示出的蒸蒸日上的精神风貌相比,则象雄的辉煌正逐渐地暗淡下去。

吐蕃与象雄间具有结盟意义的联姻,松赞干布曾迎娶象雄王的公主象雄李特曼为妃,松赞干布的妹妹赞蒙赛玛噶嫁给象雄王李迷夏,双方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吐蕃的强盛,象雄与吐蕃间不断产生裂痕,松赞干布最终将进攻的矛头指向象雄。战争的导火线则是松赞干布的妹妹赛玛噶失宠所致。象雄王很钟爱墟格妃,对赞蒙赛玛噶没有感情,赛玛噶既苦闷又愤恨,“不理内务,不养育子女,另居于别室”。松赞干布听闻后,派使者前去劝解妹妹,要她好好治理内外事务。当使者卜金赞芒穹行至象雄琼垄堡寨时,赞蒙在神圣的玛法木湖旁游玩,遂前去会面。芒穹转达了松赞干布的旨意,然而赞蒙对象雄王早已失望,并且转为仇恨,当时引声而歌,抒发心中之不平,歌中暗示要松赞干布出兵攻打象雄。

芒穹返回后,给松赞干布呈上了一包赛玛噶送的礼物,当打开时里面只有三十颗松耳石,松赞干布推测,赛玛噶意在鼓励他攻打象雄,则堪称大丈夫行径,可以佩带此松耳石。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的这段描述充满诗情画意和演义色彩,实则征服象雄并非易事。P.T.1047号卷子中,记有琼波·邦色卜问用兵象雄能否获胜之事,足见,松赞干布之谨慎,出兵象雄前有过精密的筹划。琼波·邦色、噶尔·东赞等吐蕃著名大臣均参与其事,吐蕃军队在松赞干布的亲自统帅下,费时三年,于公元644年打败了象雄,杀死了象雄王李迷夏。象雄王国的历史就此结束,而吐蕃的领地已扩张到了克什米尔东部一带,并为其以后争雄于中亚打下了基础。象雄之役,是松赞干布在本土上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兼并战争。《贤者喜宴》载琼波邦苏孜(即与敦煌文书中的琼波·邦色应是同一人)任象雄总管,恐怕是象雄被征服后,派他处理善后事宜。

松赞干布君臣也因征服象雄,而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会上松赞干布自豪地唱道:啊!若问王者是何名?

乃是赤松赞。

若问臣者是何名?

乃是东赞域松。

……

我等君与臣,

雅隆河水短,

从多康向后藏延伸,

雅隆河水窄,

从南向北扩,

未开渠而胜四方。

我等君与臣,

君不抛弃臣,

君若抛弃臣,

则宜守天边;

臣若背弃君,

则当受惩处。

松赞干布的这段歌词,蕴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蕃部从狭小的雅隆河谷向四面拓展,雅隆河虽然短而窄,但吐蕃的势力却延伸到四方。歌词中的“从多康向后藏延伸”一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译为“自外向内深而远”,有的译为“从下游向藏地延伸”,这里我将“”理解成“多康”地区,位于蕃部的东方,“”理解为后藏地区,位于蕃部的西方;因此这句就有了蕃部从东向西延伸的含义,与下面的从南向北扩展一句相对应。二是要求君臣间精诚团结,在不断地告诫他的臣民们要安分守己,不能有非分之想。在与卫氏家族盟誓时,松赞干布也唱了大致相同的歌词,说明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这首歌也显示了松赞干布一直有拓展蕃部势力、称霸高原的信心和决心。

同类推荐
  • 随公传

    随公传

    历史总有遗漏,事实岂止所见?何况乎史实~
  • 极品护院

    极品护院

    秦九万,护院界的翘楚! 一个命中天生看大门的男人,在青城,给豪门大院当护院,担任护院总领。在京城,给皇帝看九门,成为九门总兵…… 假如吴三桂去陕甘对战李自成,而史可法坐镇山海关迎战鳌拜,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因为他,情窦初开的大小姐,变成不折不扣的段子手。青楼出身的陈圆圆,成了教书育人的夫子……本书向《极品家丁》致敬!
  • 帝王君

    帝王君

    就是因为一句“我看人看内心,不看外表,所以我选择你”成就了一代君王
  • 我为夏桀

    我为夏桀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揭开层层迷纱,我们会看到很多不同于史书的话题。谁真?谁假?臭名昭著的桀,也许并非传说中那般荒淫无度,也许并非史官书写的残暴凶恶?换了胜利者,历史就得改写!
  • 灵瞳问心

    灵瞳问心

    若你注定不凡,是命运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命运?夏尔巴人,是来自东方的人。是羌族里建立了西夏王朝的党项人的后代。山脚下紧邻山口的这座村子叫做藏夏,藏夏,众人都以为只不过是因为生活在西域藏族地区而起的纪念祖先的部落名,殊不知,是一个把夏之王朝血脉藏起来的精锐部队组成的部落。藏起来,躲在藏区,光明正大地告诉天下这里有着西夏王朝真正的传承。而他们世代守住雪域山口,为的就是要狙击那百年前成吉思汗三女儿,汪古部真正的首领,蒙古帝国二十余年的监国公主秘密送进神山山脉里的自己的血脉那一支。世人皆道监国公主嫁与数任丈夫,均无子嗣。可是真正继承了能够通神的双目之灵的血脉就在这山隐一族里再次苏醒过来。北元乱世,古格王朝。阿隐双目有灵,却世间万物独独看不穿李景末的眼。李景末让孛儿伯姬忘了阿隐这个名字,只问己心。
热门推荐
  • 地府城管在都市

    地府城管在都市

    执掌城管大印,叶欣管辖的是整个地府在地球的事务。在这个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城管无敌!!
  • 隐士

    隐士

    散文集。作者在《自序》中说:“这本散文集,是我散文小说化的一个尝试。在这本书里,我写了很多人物,都是些真实的普通的人。他们或隐于市,或隐于野,茫茫人海中很难觅到踪迹。他们分别出现在我人生的某一阶段,都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一些印迹,甚至对我产生了某些影响。”
  • 幸福在夹缝中拐了一个弯

    幸福在夹缝中拐了一个弯

    他是农民的孩子,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因为家里贫穷,他主动选择了退学。在这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古田选择留守乡村,用他青春的激情和梦想,在农村的夹缝中寻找着幸福。
  • 诸天大战略

    诸天大战略

    得到以“即时战略游戏”能力的诸天大战略系统,穿梭诸天世界,发展独特的战略文明,和各种敌人战斗,在各种文明中游历,成就星空之上的无限人生。
  • 再战星海

    再战星海

    距离凯瑞甘晋升为萨尔那加已经过去了10年,科普卢星区仿佛慢慢平静了下来,虫族没有了大规模入侵,神族再为了重建家园而努力着,人族也回到了慢慢探索和发展的时代。但遥远的地球似乎不甘于平静.....
  • 快穿,我自远方来

    快穿,我自远方来

    总而言之是几位学生在‘远方’的快穿考试及一小段日常。
  • 重生后我又遇见了圣上

    重生后我又遇见了圣上

    苏晚棠本是重生而来的异世女子,前世一盏毒酒,却化作今生体内的异香。而他——秦沐白则,她前世的情人,虽经了六道轮回,但耳背处依然留着前世的紫色突出胎记。云蝶酒楼里,初次相见,他冷眼观看她调戏晋州城恶名公子染大成,却不失时机拍手高声叫好。回眸之际,秦沐白耳背突起的胎记深深却撞入了苏晚棠内心深处,从此涟漪汹涌,淹没了苏晚棠。再相见时,苏晚棠差点成了别人的枕边人。秦沐白一发不可收拾,夺人爱,废宠妃,毅然将苏晚棠从绣衣房婢女,贵人、婉仪、修容、贵妃,宠的让世人红眼。而且这还没玩完,最后直接将她送上了大周皇后的宝座。苏晚棠从身份卑微的婢女,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她,只能求饶。“白哥哥,你将臣妾捧的这般高,这堂前宮后,多少双眼都盯着,万一臣妾摔下来,怎么办?”“有朕护着,不会让你摔下来的,若真摔下来,朕就用朕的万尊之躯为你垫着,可好?”苏晚棠欲哭无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和23岁美女总裁

    我和23岁美女总裁

    兵王回归都市…、、、、、、、、、、、、、、、、、
  • 万代圣师

    万代圣师

    【打开方式:不是真实历史,没有历史著名小弟,能换个姿势的请打开】(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周云不小心穿越到某个时空做了一个教书先生,他本只想着安安稳稳地教教书,种种田,写写小说,偶尔搞搞创造发明什么的,可是随着他与弟子的名气渐涨,以前他的学问的传承,无奈地被称作:圣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