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0400000013

第13章 南疆边陲的一颗明珠——纳家营散闻

2005年11月的一天,我踏上了去云南的旅程。当乘坐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空中巴士(A330型)抵达昆明时,从机舱口向外望去,昆明不愧是“春城”。下面有茂密的森林,披着绿油油青草的大地,山脊上一些像欧洲别墅式的阁楼,被一团团松林环绕着,四面有高耸的山脉和蜿蜒曲折的河流。

在昆明接待我的朋友樊子实先生,以前是军队里的文人。在1979年中越战争中,从事战情新闻报道,以后又在《云南政协报》社和云南省宣传部门工作过。很有文学造诣的樊子实推荐我去滇南走一走,除了可以走访明朝航海家郑和的故乡,还可以看看纳家营和沙甸这两个有名的穆斯林聚居区。

在昆明逗留两天后,子实先生叫来了回族企业家马自猛先生,他专程从纳家营赶来载我们南下玉溪。

从昆明到玉溪市的纳家营,距离约110公里。中间恰又经过昆阳县(今改为晋宁县,是郑和的故乡)。我们一行去了郑和公园,郑和公园规模很大,建在半山上,昆阳是郑和出生的地方,公园里有郑和的祖坟,特别是郑和的父亲马哈吉墓,是明代修建的。郑和公园里亦有一处历代刻的石碑文汇公墓,收录了古今中外赞颂郑和“七下西洋”开拓世界航海文明的碑文。

而印象最深的是,站在公园门前,其实是位于半山腰上,可以俯瞰整个昆阳县城,还可以眺望到令人心旷神怡的滇池。正午时分,向湖面望去,阳光照耀到湖面,波光粼粼。这个时候才体验到了滇池的面积之大,它从昆明一直延伸到昆阳。这里登高望远,水天一色,气势非凡,此种感受使人想起了王勃的名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知盈虚之有数。”“孤鹭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登高俯瞰,观望辽阔的湖海可以大大地开阔人的胸襟,这样的自然环境也自然造就了郑和这样一位具有远大抱负的航海家。同行的樊子实给我讲,山脚下县城大半地面以前也是滇池,几百年来,滇池面积缩小了,水位退到较远的地方。

匆匆游了昆阳县城后,我们一行4人又奔向另外一个目的地——玉溪市通河县的纳家营。一路颠簸,便来到了纳家营附近。当从山顶上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出来,刚刚醒来的我,被山下一片奇美的景象所吸引,纳家营镇子里几处高大的清真寺建筑物矗立在眼前,其中一间新建的清真寺的唤礼塔高高耸立,镇子东边又是一个极大的湖泊,风景极为美丽。

我们到纳家营最大的清真寺礼了午拜。这座在2001年开始修建的阿拉伯式的清真寺,花了三年时间才竣工。清真寺分为4层,其中第一层为聚会过节用的礼堂,第二层、第三层为礼拜殿,第四层为多功能大厅,可以承办展览会、讲座等。整座清真寺有10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0多人礼拜,高塔为72.4米,修建该寺共花了3000多万元,全部是穆民们捐的。新的清真寺,是在以前650多年的古遗址上扩建而成,而原来的古寺,被东迁250米,成了妇女清真寺。迁落的女寺,保留了原貌,古香古色,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雕梁画栋,殿堂楼阁,古朴典雅,和对面的新大寺建筑风格迥然不同,交相辉映。新的大寺院内种有各式各样的奇花异草,松柏参天。其西边建筑楼是纳家营伊斯兰文化学院,该院有全国各地的学生300多人,而学院的女生部则安排在新大寺对面的女寺中。

我手头的一份有关纳家营历史的手抄本上描绘道:“先辈纳速鲁出任元江临安广西都元帅府元帅,几经迁徙,后定居于此,生息繁衍,于洪武元年(1368年),建成清真寺。”而在纳家营清真寺送给我的《走进纳古川》一书中,有关纳古镇的简介是这样写的:“纳古镇位于云南省通河县西北部,有纳家营古城,三家三个自然村组成,该镇背靠狮子山,面临杞麓湖,南距通河县城14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总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7820人,外来人口8000多人,回族为主体民族,占81.4%。此外,还有汉族、彝族、哈尼族、壮族、拉祜族。纳古镇又是云南省闻名的侨乡,300多年来,纳古回族马帮商人穿梭往来于云南与东南亚间的蛮烟瘴气和热带原始林野中,来往于滇缅、滇泰、滇老和滇越的商贸大道,逐渐有一部分同胞定居在缅泰两国的景栋、瓦城、清迈和曼谷等地。据统计,纳古镇侨居在泰缅两国的回族华侨共有48户,其中泰国北部清迈省最多,达19户。”

就目前的纳古镇发展,该手册又介绍到:“自开放以来,纳古镇社会生活发展极快。2004年,农民平均收入6347元,有私人企业586个,其中上亿元的企业有7家。机动车辆2300多辆,300多栋别墅。历史上,纳古镇很发达,人才辈出,有武略将军、举人、进士及儒学训导30多人。享誉中外的阿拉伯文化泰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拉伯文化沙迦国际奖’荣获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纳忠教授、著名阿拉伯文翻译家纳训(《一千零一夜》的翻译者)、现代经堂教育学者纳家营清真寺阿訇纳本慈都是纳古人。”

下午时分,马自猛又带我们参观了纳古镇的三个企业。第一个企业是制造刀剑的。纳家营者,顾名思义,原来就是驻军扎营之地。所以,历史上纳家营人就以擅长制造刀剑枪炮而有名。清真寺的一位老人讲了一个故事:“在1941年,美国空军‘飞虎队’来华支援抗日。听说距昆明不远的纳家营回族造枪有名,有一天早上,两个爱枪的美国士兵,通过熟人找到了昆明明德中学的英语教师纳兰珍,请他当翻译到纳家营买枪。他们驱车到了纳家营,找到了生产“灰三枪”的纳文庆家,见到他们铺子里摆放着手工生产的拉七枪,美国兵惊讶不已,根本不敢相信这些枪是在无电无精工机器设备的家庭作坊中生产出来的。两位美国兵把自己背的自动步枪拿给纳元庆,让他仿造两支。纳元庆用自己的土办法量了一番之后,让美国兵过两天来取枪。几天后,仿制出来的枪放在了美国兵手里,他们来回琢磨,已经难辨真伪了。最后,两个美国兵用真枪换去了两把仿造枪,说要当工艺品永远留念。”此所谓:“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现代纳家营的人则把自己的技能和特长都运用在刀剑、钢铁、铝业的加工制造方面了。从2001年以来,仅纳古镇生产的水果刀就达300万把,产值达1亿元。

我们参观的第一家传统刀具企业,商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水果刀、艺术刀、剃须刀和龙剑、拐杖剑等。

参观的第二家企业是云南朱源铝业工贸有限公司。老板叫李吉杉,个子不大,但人很能干,生产各种铝闸、铝管、铝门、铝窗。厂子非常大,他从新疆阿拉山边境线购回从中亚那边运来的旧铝材废品。他踩着脚下的铝锭和废铝说:“这些废铝品质量高,是从哈萨克那边运来的。”他又带我们参观了铝冶炼提炼、成型、冷却等工序,有些工序的加工机器是从美国进口的。和其他纳家营工厂一样,他的厂门口上边也有阿拉伯文的题词。

还有一家钢铁冶炼制造厂,名叫通海巨峰高频焊管有限公司,其规模很大。我们参观时,就看到红色的钢水从冶炼炉流到长长的钢槽里,冶炼车间里工人并不多,一切都用自动化的机器操作。

纳古镇虽有人口8000多人,但500多家企业工厂,吸引了五湖四海上万人来工作。下午,马自猛带我们去他家做客。马自猛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新型企业家,他个头不高,脸庞红润,今年50多岁,讲着一口带有明显云南方言的国语。他家的别墅极大,有4层。他有7个孩子,其中5个已上大学,两个小的仍在上高中。上完大学的三名孩子在他的公司里工作。他有两个矿山,是在石屏县的铅锌矿和铁矿。谈到孩子上学的事,他说:“我们以前生活辛苦,没有机会上大学,现在改革开放了,经济条件好了,作为一个穆斯林,就是让孩子们首先读完大学,再出来工作。”

马自猛家大门前的一副对联引起了我和樊子实的兴趣,右联是“东方破晓起床净身做罢晨礼走向大地谋衣禄”,左联是“夜幕降临反躬自省完成霄礼知感之恩入梦乡”。这副对联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穆斯林人生向上的态度。

樊子实觉得写得好,便把它抄在笔记本上。

后来,我将这副对联稍改了一下,也用来当自励警句:

黎明既起当净身晨礼奔向大地寻找食禄,

夜幕降临便躬身自省心怀感恩静入梦乡。

在马自猛的院子里,还看到一个奇怪的景象,在豪华的别墅旁,还有他家以前住过的宅楼。我问:“有了钱,修了豪华新楼,而又为何不拆掉旧房啊”!

他回答道:“这幢旧房楼,是我父亲挤了半辈子才修成的。当时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后来,1997年我修建新楼房时打算拆掉旧屋子,但我父亲舍不得,说拆房易、建房难。”对老人极为孝顺的自猛听从了老人的话,至今没有拆掉旧屋。笔者有感而发,写了副对联:“一院两楼,新旧分明标兴衰;三世同堂,爷孙偕乐无老少。”中间为“马家大院”。

登上马家大楼的顶楼,极目四眺,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湖滩。阡陌农田,绿绿油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物产之盛。静卧的狮子山上,长满了五彩斑斓的亚热带鲜花,尤其是在云贵高原上常见的成片成片的小红花,更是惹人注目。

晚上,在纳家营伊斯兰文化学院里,看到了年纪不同的学习班,有小孩子的诵经班,有年纪大的妇女的念经班,也有一些成年男子的研讨班。好学之气,蔚然成风。

在此也碰到了国内穆斯林文化界有名的学术杂志《高原》的主编黄保国。他是江苏扬州人,是汉民皈依伊斯兰的。晚上,和黄君在纳家营街道散步,东扯西谈一通,夜晚的纳家营是静谧的,月亮的清辉洒在路面上,和两旁的街灯相映成辉。

望着夜空灿烂的群星,我一直在思索,有许多启示。

纳家营是一个理想的穆斯林社会群体。这里集综合性发展于一身,他们勤劳勇敢,在这不到一万人的村镇里,竟然拥有500多家企业,并且有一些重工业企业。摆脱传统回民想赚钱就开小饭店或“三把刀”小打小闹的辛苦食品行业,这里已有现代化的钢、铁、铝冶炼铸造业,以及工艺刀和食品等各种工业,也有蔬菜基地,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后来的成都之行中,我看到甘肃张川、宁夏同心一带的回民乞丐帮,在访谈中,才知道他们是南下云南的,要以乞讨来找钱,成都只是他们的中途站。纳家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综合教育包括科学文化及宗教教育都均衡发展,大多数人保留了回民诚实勇敢的品德。一座清真寺花费三千万,全是群众筹建而成,同时,还赞助福利、教育和文化。人们活得有信仰,道德水准高。此外,回汉关系极为和谐。这里的回民,在历史上就同本镇的汉族有着密切和睦的邻亲关系,逢年过节,互相走访。据当地老人讲,清末咸同回汉斗杀的十一年中,这里的回族和邻近的汉族村订立了《回汉互保》的协议,没有发生汉回仇杀事件。同治六年(1867年),回族方面赠送汉族七街村“和气致祥”四个石刻大字匾和一幅清代著名书画家钱南园的《廋马图》以志留念,汉族七街村汉族民众深受感动,便在村口东面龙海寺门外砌了一堵照壁,将“和气致祥”四个大字镶砌在上面(此照壁在1985年扩建中被拆掉,而“和”字现保存在七街村村公所里。汉族方面则以“东乡36营生绅蓍”的名义,送当地回族“屏藩东里”木制匾一块(现保存在纳家营清真寺里)。现在居住在纳古镇的汉民,也有自己的饭馆,牌子上写着的“汉民饭馆”,在村里可以看到。

纳家营有宏大的现代化清真寺,纳古镇街道上也都有回、中、阿、英文标志的路牌。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在居民的住宅大门上或者住宅楼中,都有镶砌或刻制上去的精美的各种各样的阿拉伯书法图案,这一切都显示出这个村子所独有的多元文化氛围,同样也反映了这里民众的开阔胸怀和当地政府的开明。同样,我联想到多年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云南的穆斯林人数虽然少,国内流行的几种《古兰经》译本中的两种译本的译者马坚和林松都是云南沙甸村人。昆明的南城清真寺存放着中国最早的木质版本《古兰经》。而中国古代“四大经学家和译著家”之一的清朝的马德新,他的《宝命真经直解》,是中国最早的《古兰经》节译本。我们北方穆斯林人数虽然众多,在这方面可比不上这里。可见,云南回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高。

翌日,我便要离开纳古镇了,专门叫马自猛把车驾到了杞麓湖边,观赏了一下滇东美丽动人的杞麓湖景色。

杞麓湖边,有游人在悠闲地钓鱼,朝北望不到边际,粼粼碧波;湖的东面,则是被青翠茂密的树林环绕的农庄。远远望去,纳古镇位于杞麓湖的两边,位于高耸雄伟的狮子山下,村镇内炊烟袅袅,高高矗立的纳家营清真寺,在阳光的映衬下神奇壮观。观此村也,则使人有一种悠然神往、胸襟豁达、宠辱皆忘之感。纳古镇的确是云南的一颗明珠,这里人灵地杰,山清水秀,是理想的乐园,是一个无论在中国仰或世界穆斯林社会都堪为发展的典范。伫立在湖边,那湖中深处被微风吹起的阵阵涟漪,乡原上所显示的那一种自然宁静,以及夹杂着野草香味和湖水潮味的清风,使人心旷神怡,有安然自若之神情。

纳古镇之地理,北及昆明,南及云南高原之群岭间,与中缅边界元江相望,襟二江而衣带杞麓湖,物源丰盛,有三秋桂子池塘荷花,镇内有古泉涌涌。民风淳朴,则感触人生佳境。那些物欲得失,私念杂思,在“邦克”唤礼的高声中抛入九霄云外。

狮子山上学士游,

狮去林空江自流。

古寺花草掩幽径,

元代先贤成古丘。

二山半落青天外,

一湖中隔雁子洲。

南眺秀山云雾里,

北寻江川活水头。

总为浮云能蔽日,

纳古不见使人愁。

2006年1月18日于吉隆坡

同类推荐
  • 在全世界迷路

    在全世界迷路

    本书是位列日本文坛三大女作家之一,角田光代的个人散文集。她以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细节,道出了旅行的意义与精髓,并刻画出最有温度的生活风景。全书分为“思旅”与“思物”两大部分。“思旅”篇,我们可以跟随她的脚步,一同体验与感受世界各个角落的鲜活魅力;“思物”篇,则是同她一起,细数身边那些与生活相关的实用小物,由物延及儿时的回忆与理想,感悟生活的真谛与乐趣。角田光代在书中分享了她在世界各地旅行时的所思所感,同时处处可见令人无限眷恋的平凡日常光景,读来轻松愉悦,倍感亲切。
  •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这是一套民国才女经典作品系列,本册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中国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资源

    本书从中国旅游资源区划的角度,全面介绍了中国旅游资源的区域特征和分布情况。特别是对各省地理历史概况、重点旅游景区、民俗风物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书融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语言通俗,内容丰富,既可作为高职高专旅游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开发旅游产品的参考用书。
  • 寻梦澳洲土著

    寻梦澳洲土著

    一个旅游华人艺术家的文化历险!他九次深入荒漠丛林,历时十五年,终于叩开土著人的历史门扉,澳洲土著的“梦幻时代”成为他的精神乐园。本书是他游历澳洲、感受土著文化的游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荒漠上的小镇、土著画家杰米、丛林里的神秘家族等等,感受生活在世界第一大岛上的澳洲土著人悠久璀璨的文明。澳洲土著人自古以来就在世界第一大岛上繁衍生息,其悠久文明与中国文化同样璀灿,都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由于没有文字,土著人的口头文化特别丰富。
热门推荐
  • 十八王妃潜逃记

    十八王妃潜逃记

    凌兜兜想要一个男人,长得帅,有权又有钱。于是跑到一个莫名其妙的萧王朝,招到四个帅帅的小弟当强盗。直到遇到她的大美人,她放弃劫财变劫色。可是,美人变王爷,已有十七个小妾。十八娘娘的称呼好奇怪,让她一次次地想要逃到王府外。但当他真的放她离开,她想再当强盗将他拐。
  • 狸狸和花花

    狸狸和花花

    狸狸和花花是两只农场里的家猫,它们相互陪伴,相互成长,一起度过了很多欢乐的时光
  • 易物所的今天

    易物所的今天

    “老板,有任务吗?缺钱了!”某强力酒鬼进门大吼。“自己过去看。”周术回道。“老板早上好!”某狐妖女王说。“哦。”周术白了一眼。“哥哥,嫂子呢?”某绝美小萝莉端着盘子路过。“没找着!一边玩去!”周术弹了一下她光洁的额头,然后看着门口新来的顾客说了一声。“玄奇易物所,不收现金,价值自定,老板概不管事。”
  • 浴血之战狂

    浴血之战狂

    为什么你们要被支配,又为何要如此卑微的活着?因为恐惧!恐惧,是人类一切懦弱之根源,失败,挫折,嫉妒,犯罪,背叛,挫败。因为你们弱小,所有要被奴役!因为你们弱小。所以要穿铠甲!恐惧不是罪恶,它能让你看清自己的弱小,因为你们弱小,所有更要变得温柔和坚强。战斗吧!跟随吾,吾名周泰,浴血!厮杀!吾自当先!
  • 复合吧皇后

    复合吧皇后

    什么?皇上与皇后居然和离了!什么?皇上竟远赴千里与皇后求和!什么?皇后已与他人再婚了!临走前,她说,“他一生极苦,却最喜糖。阿苦不爱喝药,切记要给他一颗冰糖。”枫林里,他说,“玲珑骰子安红豆,你叫阿知,为何不知那相思已入我骨了呢?”。离开时,他写,“你是医仙,能不能告诉朕,如何将一个叫阿知的姑娘从心里剐去?”甜中略带点玻璃渣,入股不亏喔亲?
  • 天全堂集

    天全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灭星辰诀

    不灭星辰诀

    一个从出生就融合了上古神器太极图的人,被九爪龙祖收为弟子。本来有着大好的前途,却意外的渡劫失败,被“混沌神劫”挂掉,由于被昆仑镜将其灵魂带到魔法大陆转世。且看他在大陆是怎么经历世间人情!面对外星强者他又应当如何处理!茫茫宇宙,何处才是返回的归途!前面可能会写得轻松搞笑些!!也许大家会认为书的前面主角太过变态,但这不用担心,就是他在变态反正也要把他写挂的不是吗?!等转世了在从头来过吧!!~~而来到异世的主角的目标的是在那方面^_^赶超轩辕神皇!
  • 这个公主有点萌

    这个公主有点萌

    鬼节这天李小白捡到了一个穿越而来的公主,当时他就将老天爷的祖宗十八代给问候了一遍,不过随着相处他才发现,这个公主不仅有点萌,还有点奇怪……
  • 长安街

    长安街

    这是发生在一个和我们相似的时空的故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追求,也有着自己的宿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间客栈、信天楼、李氏王朝、天机山,面对着一个个的庞然大物,一个小茶楼的老板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身出江湖的漩涡,又如何不迷失呢?
  • 全能修仙之路

    全能修仙之路

    他,因外界的一场浩劫意外得到了全能辅助修仙系统,通过系统可以兑换,丹药、功法、符篆、各种兵器、现代武器、甚至未来科技。但是,由于一次意外,他、意外穿越到修真界,他发现,修真界有诸多类似于地球神话故事的事情发生。他开始疑惑:修真界和地球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