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71800000016

第16章 纪实(2)

她常为别人的歌词谱曲。词与曲,是一首歌的躯体与灵魂,二者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才能成为一首好的歌曲。词作者与曲作者,是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要一起讨论,一起争议,在一起享受成功的欢乐。当然,必不可少的,是频繁的来往和交谈。这些来往和交谈,若在同性之间,大约谁也不会注意。可如果是两个性别不同的作者呢?

不幸的是,与安妮合作的大多是男性词作者,(我们有多少女诗人呢?)而安妮又是一个和丈夫离异了的独身女子。于是,流言蜚语,不胫而走。详尽,细微,比真实还要真实。好像在这个独身女人的院门口,有人一天24小时施行着监护权。谣言,抓不住,摸不着,本是好事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无聊者们淡而无味的生活中的一点盐分。

“人言可畏”,阮玲玉的哀叹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但对别人的隐秘有着特殊爱好的人,大概再过两个世纪也不会绝迹。不过,毕竟是半个世纪后,安妮也毕竟是安妮。她打开院门房门,大声宣布:

“前后左右关心安妮的人请注意,今天我这里有人来,各位请盯紧着点。”当然“关心”她的人这时候都销声匿迹了。

变外界压力为自己的动力,是强者之举。潜心研究“花儿”多年,何不自己写词。不是为了躲避谣言,而是为了使自己更全面一些。她试着自己写了一首“花儿”,自己谱上曲子。弹起钢琴,唱起自己作词谱曲的“花儿”,一时间,什么谣言,什么烦恼,全离她而去了。她沉醉在音乐的王国里……春雨,春风,如烟,如梦,呵,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安妮,她将美好的艺术献给人们,为这贡献,她付出了艰辛和感情的代价。人们啊,如果互相多一些同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我们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

奋斗篇

春秋更迭,二十七番寒暑。安妮,当年的金发少女,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了。

二十七年,为了挖掘发展民族艺术,她踏遍宁夏的山山水水,她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艰辛、挫折,都莫奈她何。她不折,不弯,奋进着,搏击着。她把“花儿”从山野里采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心地栽培它,扶植它,使这朵民族艺术之花,在祖国的大花园里灼灼盛开。

宁夏川(哪)两头儿尖,

东靠黄河(呀)西靠山。

鲤鱼满舱花果满山,

金川银川米粮川。

安妮以质朴写实的语言,歌颂美丽富饶的宁夏山川;

川牡丹花开(哟)千万朵(哟)。

回族姑娘呀唱新歌。

安妮以多彩热烈的形象,唱出回族姑娘的欢乐;

火红(的个)太阳照山崖,

四化的红花呀遍地(者嗨嗨)开。

安妮以满腔激情,歌唱祖国的四化伟业。

《山川遍地金灿灿》,热情、亲切;《公社的羊群上了山》,辽阔、豪放,《乐呵呵》,风趣、活泼。

笔触所及,安妮从《抓发菜的姑娘》写到《李大伯贴春联》,从《宁夏川》写到《矿山小路》。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谱写了一支又一支风味浓郁的“花儿”。这些“花儿”,飞往古城西安,飞往天山南北,飞往伟大祖国首都,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盘旋。

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乌兰牧骑会演期间,安妮作为回族代表,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唱一曲“花儿”,表达心中的喜悦。她的照片在地方画报和《人民画报》上登载;她的事迹,被地方和中央电台播送。

艰辛的劳动,换回了成功,换回了荣誉。

该满足了,可安妮并不满足。

改革,前进,开放。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在腾飞。

安妮,怎能满足以往的那点成绩。回族艺术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紧密配合祖国的建设事业。

安妮挑头,组织起了“回族艺术演出队”;她调动自己近三十年的生活积累,创作节目,制作乐器,设计服装;她把农村娃娃的“泥哇鸣”搬上舞台,创作了哇鸣独奏曲《俏皮的尕娃子》;她改造了牧羊人的“角笛”,写出了角笛独奏曲《啊,美好的生活》;她使回族妇女喜爱的口弦弹出了《星月映辉》;她设计、制作了铃环,环鼓、三环钗、羊头弦子等乐器。

她根据回族妇女爱花、爱美、爱小铃铛的心理,设计了多种纱裙、靴子、头巾。她坚持要有民族特色,要符合回族人民心理特征的原则,使这个“回族艺术演出队”的节目,服装、乐器,是“别人没有,唯我独有”的。她还计划制作回族民间的各种工艺品,作为演出队的副业搞起来。

安妮,她有着那么多的设想,那么多的计划,也有着那么多的困难和烦恼。

全部经费,只有别人一个舞剧的四分之一。服装、道具、乐器的制作费在里面,二十多个演员的工资在里面,演出的费用在里面,聘用专家的酬金也在里面……真是捉襟见肘啊。

安妮开玩笑地说:“常从广播里听到某某人挖到多少多少银元、金块,怎么我就碰不到呢?”这话很有点财迷的味道,可谁知道,她有一大包无处报销的发票、单据。有买塑料纸的,有买各色流苏的,还有买珠子、铁皮等的。这些,全是为了制作乐器、服装,合计起来,有三四百元之多,这,全是她自己掏的腰包。在有些人惯于一切向钱看,把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时候,她却拿出自己的钱用在发展艺术事业上。

为了省钱,安妮带着演员们,自己动手制作服装道具。当人们坐在剧场里,欣赏回族演出队的节目时,谁能想到,闪烁在女演员脸颊旁的耳环,是用可口可乐的铁筒制作的;而那飘逸曳地的彩裙,是用十几元一条的被面,自己缝制的呢。还有那舞台上的纱幕,买一条,要花上千元钱。她们用白纱布代替,只花了几十元钱。安妮像一个精细的管家婆,绞尽脑汁,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仅有的那点资金。

回族艺术队,没有自己固定的地址,怎么排练?他们只好利用别人的排练厅。话剧团,越剧团,歌舞团,见缝插针,利用别人排练的间隙插进去。用一次就是几十元的租金,没有那样多的钱。常常,安妮的那两间陋室,就成了演出队的排练场。她那唯一像样的家具——大衣柜里,挂满演出服装。自己的衣物,只好塞在一个大纸箱里。演出队的许多衣料、乐器、道具,也只好堆在她那两间小屋里。

别小看安妮的这两间陋室,这是回族演出队的办公室、道具房、排练厅。安妮,她一身而兼数职——队长、导演、作曲、服装设计、乐器制作。她把她全部的身心,全部的精力,扑在了她为之献身的事业上。

她庆幸的是,她有那么好的队员,这些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姑娘、小伙儿,别看一个个长得眉清目秀,可工作起来都十分泼辣,他们齐心协力地共同奋斗着。

她更庆幸的是,她如今有一个好丈夫;他叫莫建成,是个很不错的男高音。他理解她、支持她,分挑着她的担子,为了共同的事业,他们并肩而立。在安妮工作紧张的时候,他默默地承担起更多的家务。安妮珍视这种理解,珍视这可贵的爱情,她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她。一个“回族艺术队”,招来了多少非议,骂她是“野心家”的有之,骂她搞分裂的有之。更甚者,有人竟将避孕套放在她家的饭锅里。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她,她不过是要干点事情,并没有损害到任何人的利益。

她觉得气愤,觉得委屈,但她决不心灰意冷,她像只皮球,拍一下,蹦得更高。难怪有朋友称她为“安铁头”呢。

塞上9月,稻香鱼肥,“回族艺术演出队”也以那风格独特、风味浓郁的节目,赢得了国外来宾的掌声,得到观众们的承认。

演出结束了,安妮的奋斗在继续,困难也在继续,大概各种谩骂也会继续。她不停地奔忙着,为资金,为场地,为人员……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心中那个最大的心愿:

“五十六朵花都尽自己的能力开放了,祖国的大花园才会更加美丽;五十六个民族都奋发了,中华才能振兴。”

已是下午6点多了,烤羊肉的香味早已飘散。我的思绪依然沉浸在安妮的谈话里。看着她收拾起满茶几的各种口弦、哇鸣、角笛。还有各种花花绿绿的绣制品(都是谈话中她拿出来让我看的),再打量眼前这两间凌乱、破旧的小屋,我又想起了《陋室铭》。在这两间小屋里,没有彩电,没有冰箱,没有成套的家具,甚至没有一个家庭基本应有的东西。但我觉得,这屋子的主人是十分富有的,因为她拥有自己的事业,拥有一种执著的追求。

男女主人送我出来,热情地邀请:“下次再来。”

我会再来的。但愿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主人已搬出现在的陋室。像这种在事业上做出贡献的人,理应受到更好的待遇。

我也愿她的回族艺术演出队,能有自己的排练场地,能有足够的资金,把安妮从这些不必要的困扰中解脱出来,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花儿”的创作,从事回族艺术的研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有辛勤的育“花”人。愿“花儿”和育“花”人的艺术生命,灼灼怒放,永葆青春。

寻找精神的家园

“一度被冷落了的革命圣地延安,如今又红盛起来了。”

这是《陕西日报》在1990年8月6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

“7月下旬,记者在此间采访时看到,尽管仲夏带给延安的也是一片火热,但满载着国内外参观宾客的各种轿车、吉普、面包车,仍潮涌般地驶向延安。延安城的大小宾馆、旅社、招待所,几乎日日爆满。”这位敏感的记者压抑不住心头的惊讶,一反平稳的新闻文体,激情洋溢地报道。“一笔笔数字里显示着延安的红盛状况;延安革命纪念馆今年1至7月共接待参观者十一多万人次……”

这则消息在全国报刊中的反响可能是出乎这位记者的意料的,在不长的时间里,不少报刊都进行了转载。而且,大都放在醒目的位置,以提示读者。

其实,读者也同样敏感。

这是一种讯号!这是一种信息!

毕竟,稍有经历的人,都知道延安,都知道关于延安的那首歌儿:“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延安绝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早已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不要说作为“人文始祖”的黄帝及其部落就兴起在这块土地,在完成统一中原大业后,又落叶归根,安葬于桥山之巅;且不要说秦王巡视,汉武驰骋;且不要说生于斯、长于斯,叱咤风云的英雄李自成、张献忠;当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从江西一路遥迢,转战到达吴起镇,至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转向华北,延安就和中国现代史紧紧联结在起。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那是老诗人贺敬之唱的,他自己就属于延安把延安当母亲,因此唱得真切而动情。

后来又有人唱着他的《回延安》奔赴延安,那是“文化大革命”中串联的青年、红卫兵,一群群,一队队,从祖国四面八方,奔向这座陕北名城。那时,那是一派狂热,又有一腔真诚……

再后来,去延安的,则是知青了,他们一汽车又一汽车地从京城,从毛主席的身边,来到这黄土塬,在“信天游”的旋律下,他们生活了一年又一年,然后就是离别。他们中的史铁生,成了一名作家,极为留恋他插队的地方。《我遥远的清平湾》,既是一曲颂歌,又是一支绵绵无尽的哀婉长箫。

知青离开后的若干年内,陕北沉默了,延安沉默了,几乎没有什么人注意到这块地方,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都有了新的目标:南方,广东、深圳……

被遗忘的北方。被遗忘的延安。

在改革的大潮中,延安真的被冷落了。特别是在当代青年中,那些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延安对于他们,既没有上辈人的亲切熟悉,也没有像史铁生这样年纪的一代人的那种情愫,他们在延安之外的世界里,徜徉太久。1990年暑期之前,有关部门号召大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他们几乎是一致的步调,把视线投向了延安,投向了革命的老区。

奔向延安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到陕西延安的公路,全长六百余公里,其间山高沟深,路况极差。

正值炎夏7月,在这条公路上出现了一支二十三人的自行车队。领头的自行车上,一面红旗呼啦啦迎风飘舞,分外引人注意。

这是宁夏工学院的学生组成的“赴延安社会实践考察队”。大概也是这条公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幸作为中国年轻大学生的征途。

灵武、盐池、定边,五十公里,一百公里,黎明起程,黄昏时,他们才能在便宜的小旅馆里歇息。一路骑下来,他们脚肿了,腿酸了,待晚上躺在床上,浑身骨节像散了架一样胀痛难忍。这帮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什么时候吃过这种苦呢。

前面的路还很远,前面的路更艰难。

从定边到吴旗,二百公里路程,典型的高原地貌,多少亿万年的雨水冲刷,把黄土切割成了山和沟。山不峻拔,但浑厚高大,沟里无水,深不可测。公路是从大山上切出来的一条,右边,是高不见顶的大山;左边,是深不见底的深沟。前不久的一场大雨,把大量泥土冲到路面上,天晴了,车碾人踩,泥水变成了三十多厘米厚的尘土。在这样的路上骑车,只能骑一段,推一段,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否则,不是撞到山上,就是跌到沟里。没过脚面的浮土被脚和车辆搅动起来,飞扬起来,落了满脸满身,二十几个精精干干的小伙子成了二十几个土人。

高原的天空,没有一丝云,火一般灼热的阳光无遮无拦地喷射下来,烤炙着这支自行车队。汗像水一样流进了眼睛,湿透了衣服。在落满尘土的脸上身上冲出一道道泥沟。原来在教室里捂得白皙的面孔,被高原的太阳晒黑了,晒红了,晒脱皮了,嗓子干得像要冒烟,多想喝口水,润润焦干的喉咙。可是前面还有八十多公里的路途呢,水壶里的那点水还是留到最最需要的时候吧。

学生杜桐和王吉胜,本来从定边买了个大西瓜带着,一路上也没舍得吃,却在刚才爬山时掉到了沟里。气得杜桐直拍大腿,这一个西瓜,在此时此地简直于仙果无疑,更何况,对他们这几个回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呢。一路下来,他们几乎没有正正规规地吃过饭,白天要行路,自然只能啃干粮;待晚上住下来,其他学生好好歹歹还能到饭馆里吃顿热乎饭,他们却仍然只能吃干饼子,喝开水。出了宁夏地界,几乎就没见过清真饭馆。

检查一下自行车,前闸的螺母不见了,挡泥板松了,包歪了,胎爆了,一辆自行车能够出现的毛病,全都出现了。几天的辛苦,人快散架了,车也快散架了。

人困马乏,前面的路真难走,可也只能向着前面的路走下去。想想有多少同学争着参加这支长征队却因名额有限没有加入进来,想想临行前那隆重的欢送仪式。院里的党政领导来了,自治区的宣传部长来了,教育厅长来了,甚至还请来了有名的贺兰山军乐队为他们奏乐,以壮行色。这次远行,是社会考察,是学习革命传统,也是体力的锻炼,意志的锻炼。当年的两万五千里,不是被先辈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过来了吗?

胜利在前面,延安在前面。这帮自小在优裕的环境里长大的90年代的大学生们,修好自行车,擦擦额上的汗水,舔舔干裂的嘴唇,继续着艰难的旅程。

六百多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六天的时间骑到了。沿途,他们还拜谒了盐池的烈士陵园。在志丹、吴旗等地他们还走访了老红军,听他们讲述了当年的战斗故事。

未进延安,他们已在接受延安精神的教育。

远远地,看到那有名的延河大桥了。看到那电视上,书本上无数次出现的宝塔山了。历尽艰辛的远征队员们,欢呼着向前飞驶,车轮生风,红旗漫卷。

延安,伸开双臂,迎接着他们。

同类推荐
  • 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为新月派诗人的领军人物,写作上汲取拜伦、雪莱、济慈等浪漫派的意象及手法,词采工丽、想象瑰奇,是我国现代诗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和《云游》等集。本书所选各篇以蒋复璁、梁实秋主编的《徐志摩全集》(台湾版)为底本,原书得到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女士及生前好友的鼎力相助,文字资料由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独生子徐积锴先生向美国各大学图书馆中搜求,意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
  • 方方研究资料

    方方研究资料

    《方方研究资料》是《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图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从1976年至今对作家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成果中,遴选出能够代表各个阶段研究水准的论文近四十篇,从不同角度解读方方及其文学创作活动。
  • 野狼的嚎叫

    野狼的嚎叫

    玛兰沁夫说得没错,我这“点点”的确是只狼。1990年,我从同学那儿换来一条苏格兰牧羊犬,这“小姑娘”才半岁就有小牛犊子那么大。它尖尖的头和宽宽的肩,披着一身褐色长毛,肚皮和腿却有一袭雪白短毛。我打算给它物色个如意郎君,就找养父给出个主意。他说起早年村里有条雌藏獒,发情的时候,一到夜里就往草原深处跑。
  •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以史书为依托,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通过写西门庆的一个家庭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腐败,开创了我国小说史上的先例。本书从美学角度剖析金瓶梅,从破题入手,将一位位书中人物的性情、命运发展详细解说。引领读者认识一个更真实的《金瓶梅》。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人生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人生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孤兰影

    孤兰影

    一个作家在写作时突然被吸进电脑里……“啊一”烟兰珠从天而降,紧接着听见“碰!”的一声。烟兰珠像壁虎一样的“优美”降落“靠,这是哪里,痛死老娘了!”烟兰珠一脸气愤地起身。“姑娘,你还好吗?”一个男子问。……几年后“媳妇,等等我一”欧阳红焱“滚,谁是你媳妇!”
  • 每月一堂财富课,12个月让你成为理财达人

    每月一堂财富课,12个月让你成为理财达人

    本书内容包括:从梦想出发,梦想是一股财富的清泉;相信自己,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把目光放远,练就一双千里眼;兴趣做指引,干自己最喜欢的行当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与你过往皆是深情

    与你过往皆是深情

    “嫁给我,以后你在B市,可以横着走。”“那可真是便宜你了。”周樾巧笑倩兮地看着他。“太太此话怎讲?”周樾认真脸:“娶了我,以后你在国外,能躺着走,我让人抬你走。”周樾笑的可人,“你说说是不是我亏了。”“可我好看。”楚先生不服气。“你好看是好看,我也好看啊。”周樾点点头,“但是你还附赠一堆苍蝇,算算我还是挺亏的。”“……”#论娶到的媳妇儿比自己还要厉害总裁大人面子往哪搁比较好##论一个总裁如何努力才能比夫人厉害#楚时椹,B市三大巨头之首,很好看,很多金,很宠人。可是周樾更宠人。#论被老婆宠的修养#楚时椹能怎么办?当然是宠回去啦!
  • 快穿,娘娘下凡要历劫

    快穿,娘娘下凡要历劫

    不想做万人之前一人之下的天后娘娘,宋千颜逃婚了,可是没想到一次次的位面穿越,到哪都能碰到被逃婚天帝陛下,表面笑嘻嘻心里mmp
  • 穿越斗破之成长系统

    穿越斗破之成长系统

    恭喜宿主开启新手大礼包,获得斗皇巅峰护卫十名。恭喜宿主开始修炼,获得混沌道体!恭喜宿主达到斗者,获得超神阶功法混沌道源经!……穿越斗气大陆,开启无敌之路。
  • 啸与颜颜钟鼓乐之

    啸与颜颜钟鼓乐之

    在最美好的时光遇见最美丽的你。前路漫漫长夜漫漫,我们的未来同样漫长。当徐乐颜遇见钟霄的时候,她就认定他了。钟霄爱她,却选择守护。你不是公主,但我可以把你宠成女王。—钟霄
  • 最强孤儿院院长

    最强孤儿院院长

    苗疆圣女,天下第一武痴,百草医仙传人,天榜金牌杀手......无论是尊贵显赫的身份,还是轰动世界的传奇,都抹杀不了他们身上相同的烙印。杭城湖畔,清水之间,欢迎来到最强孤儿院,这里是传奇开始的地方。
  • 复仇公主的回归

    复仇公主的回归

    她、她,虽不是同一人,但背负的仇恨却相同,母亲之死,她们必将百倍奉还。他、他,都是天之娇子,受众人仰慕,背后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当她们遇见他们,所有的身份与身世被揭开,他们会选择支持还是反对?她们又该如何接受?(求关照,求收藏,铃儿的群:572890526。)
  • 龙须触悬龟虫背剑

    龙须触悬龟虫背剑

    “双鱼道混沌”的传说、妖始之地“天地沉浮”得大气、四只灵兽在仙域里美好的生活、听真仙论经讲道、一起升经悟道、入灵府为好友摘仙宝、进“百里仙市”吃喝玩乐、因天道玄机和仙门开始仙伐、为“诸天造人”四个好友……。这是一部,气势恢弘、雄伟壮丽的,玄幻史诗!这是一部让人看了欲罢不能得玄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