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7400000014

第14章 汉(8)

耿弇率兵追击张步。张步逃到平寿(今潍坊西南),再也无路可走,只好到耿弇营中投降。后耿弇又带兵到城阳,收降了五校农民军余众,至此齐地完全平定。于是,耿弇率部返回京城。

建武六年(30),耿弇西出抵拒隗嚣。建武八年,随刘秀征陇。第二年,与中郎将来歙徇行安定、北地。

建武十三年,刘秀增加耿弇的封邑,令他交回大将军印绶,以列侯奉朝请。但国家一有疑难,仍然召其入朝咨询筹划,甚见倚重。

永平元年(58),耿弇去世,享年56岁。谥“愍侯”。

臧宫

臧宫(?~58),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君翁。颍川郏(今属河南)人。臧宫善用谋略,他城门断限、矫制借兵的故事,至今布在人口。而他雄心尚武,风行电照,也自是男儿本色。

一、震慑骆越大败延岑

臧宫年轻时曾任县中亭长、游徼等职。后来率领宾客参加下江兵(绿林军的一支),任校尉,有机会追随刘秀南征北战。诸将都夸他勇敢。刘秀见他话语不多,做事勤勉,也很器重他,把他收纳为亲信。刘秀进兵河北,任命臧宫为偏将军。臧宫屡次陷阵破敌,立有战功。刘秀即皇帝位,任命臧宫为侍中,骑都尉。建武二年(26),又封为成安侯。建武三年,臧宫率领突骑(精锐骁勇的骑兵)和征虏将军祭遵一道击降更始帝的将领左防、韦颜。五年,率兵徇江夏,攻克代乡、钟武、竹里。光武帝派太中大夫持节任命他为辅威将军。建武七年,改封期思侯,进军平定梁郡、济阴。

建武十一年(35),臧宫率兵到中卢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驻军骆越人聚集之地。当时,蜀地割据者公孙述的将领田戌、任满正与汉征南大将军岑彭在荆门对峙。由于岑彭等人屡次出战失利,骆越人心浮动,有人准备叛汉归蜀。臧宫当时兵力单薄,难有作为。正好属县送来几百辆运输车,臧宫一见,顿生巧计。他让人乘夜锯断城门的门限(门槛),命令运输车辆来而复往,出入城门,络驿不停。于是,车声辚辚,整整响了一夜。骆越派来的探子听到一夜车声不绝,看到城门门限也断了,就传语族人,说汉军大部队来了。骆越首领闻讯,不敢再怀二心,送来牛、酒犒劳汉军。臧宫排兵列阵,杀牛摆酒款待、抚慰他们。骆越地方这才安定下来。

臧宫和岑彭等人攻破荆门之后,率部出垂鹊山,然后出秭归,至江州。岑彭进军巴郡,命臧宫率领五万降兵从涪水向平曲进发。公孙述部将延岑率领大军拒住涪水,声势浩大;而臧宫的情况却很艰难:人多粮少,补给困难,好多士兵心存去意。郡内各县的地方势力见此情形,也再次聚集自保,心怀观望。臧宫本想率部撤回,可又担心部下反叛,敌人追杀,一时犹豫难决。适逢光武帝派谒者令率兵去见岑彭,有骑兵七百多人。臧宫当机立断,假传圣旨,把这些兵调到了自己部下,壮大声势。于是,他命令部队晨夜行军,并故意打出许多旗帜,派人登上山冈擂鼓呐喊。行军时,左岸是步兵,右岸是骑兵,夹拥着战船浩然而进,呼声震撼山谷。延岑没有料到汉军来得如此突然,急忙登山瞭望,看到汉军阵容强大,士马鲜明,十分震惊。臧宫乘势纵兵出击,大败延岑,延岑只身逃奔成都。臧宫乘胜追击,一路迫降十几万人,前后收得五副节仗、1800枚印绶。

当时,大司马吴汉也已统兵进逼成都(公孙述正盘踞在此)。臧宫率兵进入小雒城门,耀武扬威地经过成都城下,来到吴汉营中。吴汉见到臧宫,特别高兴,饮酒高会。酒后,吴汉说:“您来时经过敌城,风行电照,足以扬我军威,破敌之胆。不过,穷寇叵测,建议您还营时从别的路走,以防不测。”臧宫心气高傲,哪里肯听,仍从原路返回营地,敌人始终不敢冒犯。接着,臧宫率部进军咸门,和吴汉一起消灭了公孙述。

二、志平匈奴刘秀息武

光武帝因蜀地刚刚平定,任命臧宫为广汉太守予以镇抚。建武十三年(37),朝廷增加臧宫的封地,改封他为郧侯。建武十五年,他应征召回京师,以列侯奉朝请,定封朗陵侯。建武十八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建武十九年,妖巫维汜的弟子单臣、傅镇等人传播谣言,聚众滋事。他们攻进原武城,劫持官吏百姓,自称将军。朝廷派臧宫率领北军及黎阳营将士包围原武城,屡攻不克。光武帝召集大臣咨询方略,公卿、诸侯王都说应该悬重赏购求敌首,东海王(即后来的明帝刘庄)却主张略缓城围,纵敌出逃,这样有一个亭长就足可以擒获敌首了。光武帝采纳东海王的建议,敌人果然分散逃出。臧宫等斩杀了单臣、傅镇,平息了变乱。臧宫回京,升任城门校尉,又转任左中郎将。后又出兵到武溪平乱,敌降而归。

臧宫在战场上智勇双全,平日则谨信质朴,因而很受朝廷重任。后来,匈奴饥疫连年,内部纷争反复。光武帝召见臧宫,问他对匈奴问题的看法。臧宫说:“我愿率五千骑兵,纵横沙漠,扫平匈奴,建立功勋。”光武帝笑道:“常胜之家,难与虑敌。”意思是说,你是常胜将军,不能跟你讨论敌情,因为你根本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建武二十七年(51),臧宫和杨虚侯马武一起上书皇帝,建议北击匈奴,刻石纪功。但光武帝长年寄身军旅,颇厌武事,而且知道天下疲耗,人心思定,只想偃武息兵,与民休息,不想轻起边衅,疲国困民。于是下诏书给臧宫、马武,阐明自己的观点。此后,将领们再也没有人提起用兵黩武之事了。

汉明帝永元元年(58),臧宫去世。谥号“愍侯”。

王霸

王霸(?~59),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元伯。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人。王霸一生戎马,斩王郎,破苏茂,平河南,击卢芳,奋其智勇,数有战功;任上谷太守二十多年,治飞狐道,建和亲策,能识边事,有益国家。

一、劲草感天将军屈敌

王霸家族世好文法,父亲曾任郡决曹掾,王霸年轻时也做过狱吏。但王霸不愿意当这种无所作为的小吏,平素谈吐举止慷慨有大志。其父深以为奇,便让他游学长安。

刘秀等起兵,经过颍阳,王霸带领宾客拜谒,表示愿意追随。刘秀见王霸非同常人,也特予礼待。于是王霸跟随刘秀,在昆阳击破王寻、王邑,然后还居乡里。等到刘秀被更始帝任命为司隶校尉,路经颍阳,王霸又跟随刘秀到了洛阳。刘秀任大司马,便任命王霸为功曹令史,带他徇行河北。由于形势并不乐观,当初投靠刘秀的几十个宾客渐渐离去,只有王霸矢志不移。刘秀对他说:“当年在颍川追随我的人都走了,只有您留了下来。真是疾风知劲草啊!”

王郎在邯郸起兵称帝,徇行河北的刘秀被其紧追在后,将士们都很害怕。接近滹沱河(今河北境内)时,前方侦察的军官回来报告说河面上浮着薄冰,没有船只,无法渡河,将士们愈加恐慌。刘秀又命王霸前去察看。王霸害怕惊扰部队,不如径直前进,等被阻时再说不迟,于是向刘秀报告:“冰很厚,可以走过去!”将士们听了转忧为喜,刘秀也催军前进。部队行进到河边,河冰恰已冻合。渡河后几骑人马还没有完全上岸,河冰又化解了。刘秀认为这是王霸随机应变致使天降吉祥,当即任命他为君正,赐爵关内侯。不久,刘秀到达信阳,发兵攻破邯郸,王霸追击败军,斩杀王郎,获得其印绶,被封为王乡侯。

王霸跟从刘秀平定河北,经常与臧宫、傅俊同营驻扎。三人中,王霸最为关心士卒:对死者,他脱衣收殓;对伤者,他亲手救养。刘秀即位,认为王霸爱护士卒、通晓军事,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把傅俊、臧宫的部下合在一起,也由他统管,而命臧宫、傅俊为骑都尉。建武二年,光武帝改封王霸为富波侯。

建武四年(28)秋天,光武帝派遣王霸和捕虏将军马武去讨伐梁王的部将周建。梁王的另一骁将苏茂率4000人马来援,并且先派精锐骑兵去拦截马武的粮草。马武前往解救,周建从城内冲出,与苏茂夹击。马武仗着有王霸的援助,作战时并未倾尽全力,被苏茂、周建击败。马武率军经过王霸营垒,大声呼救,王霸紧闭营门,不肯出援。将士们不满王霸的做法,跟他争执。王霸解释说:“苏茂所率全是精锐士卒,人数又多,我们将士已有点害怕;加上捕虏将军与我们互相依赖,两军号令、将士的心志也不一致,出援只会失败。现在我们闭营固守,做出不出兵的样子,敌人就会乘势冒进;而捕虏将军见没有援兵,斗志也自会倍增。时间一长,苏茂军必然疲弊,那时我们再出战,就一定能克敌制胜了!”苏茂、周建果然倾巢出动进攻马武,马武与之激战良久。这时,王霸营中路润等数十将士群情激奋,断发请战。王霸见部下锐气已盛,便率领精锐骑兵冲出营垒,猛袭敌军后阵。周建、苏茂前后受敌,惊乱败走。王霸、马武各自归营。

不久,敌人重新聚集兵力,到营前挑战。王霸坚守不出,在营中设宴犒赏将士,饮酒作乐。苏茂命部下向营中射箭,箭密如雨,把王霸面前的酒杯都射中了,王霸依然安坐不动。部下军吏都认为苏茂新败,今天出兵定能一鼓全歼。王霸却不这样看,他说:“苏茂远道而来,粮食不足,所以一再挑战,想侥幸取胜。我们关闭城门,休养士众,时日一长,敌军自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上上之计。”苏茂、周建欲战未得,只好引军赶回营垒。周建的侄儿周诵在城中起事,紧闭城门,不放苏茂、周建入城。二人只好偷偷逃遁,周诵则献城降汉。

二、颇识边事建策和亲

建武五年(29)春,光武帝派太中大夫持节任命王霸为讨虏将军。建武六年,王霸屯田新安。八年,屯田函谷关,进击荥阳、中牟盗贼,平之。

建武九年(33),王霸和吴汉等四将军率兵五万,进军高柳,与卢芳(匈奴所立汉帝)部将贾览、闵堪作战。匈奴派骑兵援助卢芳。汉军遇雨,战斗失利。吴汉回洛阳,其余诸将分驻各郡,而玺书则任命王霸为上谷太守,仍率领原部,捕击胡虏,无拘郡界。第二年,王霸又与吴汉等四将军出击贾览,并和渔阳陈诉一起为诸军先锋。匈奴左南将军率领几千骑兵驰救贾览,王霸等与他在平城之下连续交锋。匈奴军败走,汉军追出塞外,斩首数百人。王霸和诸将回师人雁门,与杜茂合兵进击卢芳部将尹由,没能取胜。

建武十三年(37),光武帝改封王霸为向侯。当时,卢芳和匈奴、乌桓联手,不断滋事,寇盗连连,边境大为所苦。朝廷命令王霸率领六千多刑徒和杜茂一起修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从代城(今河北蔚县东)一直延伸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全长三百多里。

王霸屡屡与匈奴、乌桓作战,了解边疆事务。他曾数次上书,提出应与匈奴和亲交好;还曾提出可以从温水漕运,以节省陆地转输之劳。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行。后来,南单于、乌桓归降汉朝,北部边疆无事。

王霸在上谷长达二十多年。建武三十年(54),朝廷定封王霸为淮陵侯。永平二年(59),王霸因病去职,几月后去世。

窦融

窦融(前16~62),东汉初期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他经营河西,成功至伟;又谦逊谨慎,远宠辞官。可惜子孙放纵,终致衰微。

一、辞让钜鹿割据河西

窦融少孤而有大志。王莽居摄年间,任强弩将军司马,参加了攻翟义、平槐里的战斗,因军功被封为建武男。王莽末年,青徐兵起,王莽太师王匡请窦融任助军,出兵东征。汉兵起,窦融随王邑军在昆阳大败,撤归长安,汉兵长驱入关。在王邑推荐下,窦融被任命为波水将军,引兵进驻新丰。王莽失败,窦融率军投降更始大司马赵萌,任校尉。赵萌十分看重他,推荐他为钜鹿太守。

窦融见更始帝新立,东方尚在乱离之中,加上窦家累世在河西,习知当地风俗,因而不想出关。窦融去见赵萌,说自己不想到钜鹿郡,而想出守河西。赵萌替他奏明更始帝,于是朝廷任命窦融为张掖属国都尉。窦融大喜,立即带领家人西行。到任后,他安抚百姓,交结豪俊,对羌人示以恩信。于是吏民拥戴,河西归心。

更始政败,窦融被河西诸郡长官推举为将军,主持河西大局。从此,窦融拥众割据。河西地区民风本来就淳朴,而窦融等为政又比较宽和,于是上下相亲,晏然富殖。平时,军民一起习练兵马骑射和烽燧之警。一有外兵侵犯,窦融就自己率兵与诸郡兵士前去救助平定。后来,匈奴和羌人都震服亲附。安定、北地、上郡百姓为避灾荒兵火逃到这里来的也越来越多。

二、诚归汉室兄弟封侯

后来,窦融听说光武帝刘秀即位,便想东向归附,但河西路途险远,不能自通。正巧当时隗嚣先归附汉室,窦融等便依从隗嚣,受汉朝正朔。

隗嚣表面上虽顺应官民将士的心愿归附汉朝,却心存异志。他派舌辩之人张玄游说河西,劝窦融莫归汉朝,以求独立。窦融召集豪杰和太守们商量此事,有智之人都说刘秀天命所归,无人能及。窦融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东归光武帝刘秀,建武五年(29)夏,派遣长史刘钧向刘秀通诚献马。正好刘秀也派使者来给窦融送信,使者在路上遇到了刘钧,于是便同他一起回到洛阳。刘秀接见刘钧并盛情款待之后,便命他带着自己亲加玺印的书信回河西,信中坦诚分析形势,劝窦融拿定主意,早做决断,并任命他为凉州牧。窦融又派刘钧上书光武帝,表明自己决意附汉,并无徘徊观望之心。

同类推荐
  • 麦克阿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克阿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克阿瑟于1880年出生于一个美国军人家庭,1899年考入西点军校,军校的校训使他心中常常想到的是“责任、荣誉、国家”。190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17年,他奉命前往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任上校师参谋长。因同德军作战英勇无畏、战功卓著,于1918年,38岁的麦克阿瑟被提升为准将,出任美军彩虹师师长,成为当时美军中最年轻的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39岁那年,回国出任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在他任内,西点军校废除了许多陈规陋习,面貌焕然一新。1925年,他被提升为少将,又成为当时美军中最年轻的少将,并先后出任第3军区司令和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 山西王:阎锡山秘事

    山西王:阎锡山秘事

    本书并非阎锡山的传记,而是撷取了他一生中若干最具传奇色彩的片段,展现出一个真实的,活灵活现的,同时也是绝无仅有的阎锡山。多少风流人物在历史大舞台上如同流星一般转瞬即逝,阎锡山却能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纷乱年代里历经坎坷而屹立38年不倒,而且使山西一跃成为在全国独领风骚的模范省,必有其人所不及之处。在波诡云谲的旧中国政治舞台上,“山西王”是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地方实力派代表,把他归为“反动派”,自然有充足的历史依据,不过,一个立体的阎锡山显然不仅于此。他独特有趣的行事方式,在招致诸多批评和讥笑的同时,既给他带来巨大的成功,也造成他无可奈何的失败。
热门推荐
  • 大明血裔

    大明血裔

    一个没理想有文化的计算机硕士程孝廉,突然回到了清朝初年,身上还流淌着大明的朱氏血脉,吴三桂像一只老狼,康熙像一只雏虎,而程孝廉就是狼虎中间的小绵羊,狼虎相争,绵羊得利!
  • 她和她的秘密

    她和她的秘密

    梅根不认识阿加莎,但阿加莎很熟悉梅根。怀孕的阿加莎是伦敦郊区一家超市的兼职员工,工作辛苦而枯燥,她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窥视常来店里购物的另一名孕妇梅根。对阿加莎来说,梅根的生活就是完美生活的样板。梅根是女性杂志记者,当妈妈后将育儿博客经营得有声有色。她拥有阿加莎想要的一切:两个完美的孩子、英俊的丈夫、幸福的婚姻、时髦的朋友。每天晚上,阿加莎都会一边阅读梅根的博客,一边等待她的男友、她孩子的父亲打电话,但他从未打来过。阿加莎终于鼓起勇气跟梅根攀谈。两位准妈妈很快成了好友,阿加莎甚至受邀去了梅根家。聊天轻松愉快,彼此话语间都隐瞒了一些事情。但谁又没有一点秘密呢。只是梅根绝对想不到,她们的生活将以何种危险的方式纠缠在一起……
  • 征途,不归路

    征途,不归路

    一部十分简短的短篇小说,作者脑洞比较奇怪。大概说的是这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诡异又奇怪的力量,而大家并不知道这玩意是什么鬼,就把它给封印起来了。几年后黑暗势力通过武力抢夺神器解开封印,此时这股神秘力量已经孕育出了乱世之力。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和守护世界的和平,主角与他的伙伴们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征服……啊不不不,征讨黑暗势力,抢回神器,重新封印甚至是彻底消灭乱世之力,镇压黑暗势力的不归路。
  • 晚安,岁月

    晚安,岁月

    许陌觉得,这条路,她已经走得不能再熟悉了。虽然青石板被浇上了柏油,街边的店铺换了又换,那家很老的剃头店被改成了某某美容店,棉花糖和爆米花已经不再出售,糕点店开始跟风做芝士和慕斯,那种一块钱一块的小面包已经销声匿迹了,那个一年四季每一天都在的卖糖葫芦的老伯伯很久没见。不过还好,那棵老樟树还立在那个三岔路口。不过用减速桩围了起来,听说那小小的路口曾经出了一场车祸。几个黄色的减速桩,真像小小的墓碑。
  • 90三十而立

    90三十而立

    混迹于社会,沉沦于现实,不知前路多少风雨;迷茫于现在,寄托于未来,却看眼前几多忧愁。岁月流逝,年华匆匆,曾是年少不惧苦难,人到青年却已满心伤怀。90后的孩子已经长大啦!
  • 史上最强明帝国

    史上最强明帝国

    历史是有政治强人书写的,每当有政治强人出现,总是能平息纷乱,建立盛世。但朱慈烺反其道行之,他推动明末社会更大的震荡,让农民军壮大,让清奴鞑靼入关南进,让宦官变的更加贪婪,让文臣变的更加自私,为争权夺利,丝毫不顾及国家命运。他清算勋胄又大大提高武将地位,非武将不得封爵;他要天下无王,即使有也是他封的王。他让大明帝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由天下大治,达到天下大兴……
  • 剑侠奇缘之洛阳篇

    剑侠奇缘之洛阳篇

    一剑,一折萧,一册子,看似平静的江湖,却早已暗藏杀机。昔日的青梅竹马,如今却做他人的嫁衣。情同手足的兄弟,却刀剑相见。三千青丝落凡尘,青灯常伴古刹时。摇剑扶歌醉逍遥,笑看风云洛阳情。
  • 寒冬之冬有暖阳

    寒冬之冬有暖阳

    寒冬凛冽,我待朝阳暖风相送,一路有光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子,成为彼此生命中的光。
  •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 江南十二绝

    江南十二绝

    大明正统年间,宦官王振祸乱朝纲,大明开启了宦官乱政的时代与此同时,江湖之中,武林中人共推举了江南十二绝,各个武功盖世,堪称一绝这十二绝并非团体,每个人皆是独立的个体在江湖争斗和国家风雨飘摇的时代,故事就这样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