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6300000105

第105章 世代簪缨 末代帝师 陈宝琛(3)

陈宝琛上任以后,立刻投入全部精力筹办学校。他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训:“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还撰写了一篇《开学告诫文》,其中说:“国家之盛衰强弱,全视国民之智愚贤否。学堂固所以造就人才,然必使人人知义理,人人知爱护国家,人人能自立,而后国民之资格始备……诸生今日来学师范,后来即为国家担当教育责任。自冶其性情,而后能冶人之性情;自立其志节,而后能励人以志节。”他的这篇文章后来成了全福建师范学堂培养教师的准则。可惜的是,新法推行了仅仅103天,就被废除了。陈宝琛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沮丧。但既然新学堂已经开办了,就要接着干下去。当时的人们大多还不愿意到新学堂上学,以为走科举这条路才是正道。所以,学生也不多,新式学堂在艰难中前进。

1905年,朝廷终于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盛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就在这一年,陈宝琛出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重新找回了过去的激情。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人们也转变了观念,认识到了新式教育才是今后的潮流。人们纷纷入学,在校人数迅速增长,学堂也在不断的扩建,不断的招聘新老师,陈宝琛的工作也日益繁重。他看到新式教育已经初具规模,需要有配套的管理机构和系统的管理办法。于是,在他的倡议下,当年的11月,闽省学会宣告成立,他由于德高望重,被一致公推为会长。学会成立后,大家更是干劲十足,为新学堂的建立、完善出钱献策。

陈宝琛跟那些有志之士一道,在摸索中前进,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师范人才。陈宝琛在做南洋会办时,亲眼看到法国人的嚣张气焰,亲耳听到马尾军港全军覆灭的消息,因此,他对学习西方文化有先见之明。他又派遣留学生留学日本,涉及法、政、商、工、农等学科。

随着西方思潮的传人,兴办女子学校已成为民众的呼声,陈宝琛又让自己的夫人王眉寿创办女子学校。

1906年,王眉寿创办了女子师范传习所,亲自担任监督。1907年,又创办女子职业学堂。由于缺乏监督的人选,在1909年她把两个学校合并为女子师范学堂,还是自己担任监督。在陈宝琛夫妇和全省教职员的努力下,全福建的师范学堂,从1903年到1909年共培养毕业生七百多人,为新式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在陈宝琛忙于兴办学校的时候,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如火如荼,一些有识之士,兴办铁路、工厂,开启了近代的民族工业新篇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商部奏派陈宝琛任福建铁路总办,负责修建福建境内的铁路。他接到圣旨以后,忧心如焚。当时国库空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西方列强掠走了大量的白银。民生凋敝,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修建铁路,耗资巨大,怎样才能筹集到这么多的钱啊。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采用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所有持股人均可享有铁路上的收益。即使是这样,在中国大陆也只筹集到少量的资金,他又不得不到南洋爪哇、槟榔屿、吉隆坡、万隆、三宝垅等地,向华侨筹集。经过陈宝琛的积极努力,终于建成了福建省的第一段铁路。

入朝为帝师

1908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二十小时内先后死去,三岁的溥仪登基,年号宣统,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载沣主持大局以后,为树立自己的权威,显示除旧布新的气魄,任免了一部分官员。他首先罢免了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又将原湖南巡抚陈宝箴官复原职。陈宝琛也在张之洞的举荐下进京。宣统元年(1909年),负责礼学馆的工作。第二年,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及经筵讲官、资政院议员。在这段日子里,政局混乱。大臣们都谋求宪政实施后的权利,朝廷事务几乎停顿,大部分人都在观望。陈宝琛也感到无所作为,尤其是他当了资政院议员以后,由于传统的忠君思想,使他根本没有传达人民的意愿,只是一个皇家的传声筒。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授山西巡抚,还没有到任就以国家二品大员候补,另有别的任用。不久被隆裕太后派到毓庆宫侍读。这一年溥仪才六岁,陈宝琛已经64岁,面对朝廷的这一委任,他感激涕零,发誓要报效皇恩。因为在当时,皇帝的老师有着崇高的政治地位,可以参与商讨国家大事,也因为是皇帝的老师而受到大臣的尊重。

然而,当他还在潜心教读功课的时候,革命的风潮就汹涌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控制了南方各省,清政府不得不请袁世凯出面挽救时局,袁世凯趁机提出召开国会、组织内阁等要求,把军政大权揽到自己手中。

革命军继续北伐,却遇到了财政困难、帝国主义干涉等一系列困难,不得不与袁世凯达成妥协。最后,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权,条件是袁世凯要赞成“共和”,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正式退位。根据《优待条例》,他们还可以居住在皇宫。

溥仪退位以后,陈宝琛表示愿意继续留在皇帝身边,并继续以君臣相称。从此以后,陈宝琛担任溥仪的老师十余年,倾尽自己所有的心血教溥仪读书,与溥仪朝夕相伴。溥仪对这位老师也非常的尊重,在他八岁的时候,溥仪写下了第一首诗,那是为陈老师祝寿而写的。全诗只有十六个字,却表达了溥仪对老师的衷心的敬意。

“松柏哥哥,终寒不凋;

训予有功,长生不老。”

在和溥仪一起生活的日子里,陈宝琛给他留下了许多古板得可爱的故事。据说陈府的老少两代之间总是闹摩擦,孩子们受新思潮的影响,不愿关在屋里读那些四书五经,认为没有用处。陈宝琛则认为老传统不能丢,不听话就用家法管教,有罚跪、打板子等名目。孩子们表面上害怕,暗地里全都串通一气,共同商量对付老头子的办法。他们和家庭包车的车夫商量好,当陈宝琛的马车快走到胡同口的时候,要把车铃踩到最响。孩子们在院中听到响声,知道父亲来了,抓紧把玩具、糖果等东西收起来,换上一副面孔,装作严肃的样子,摇头晃脑的读起书来。

溥仪退位以后,陈宝琛表示愿意继续留在皇帝身边,并继续以君臣相称。还有一件事,溥仪也是津津乐道,那就是师傅洗澡的趣事。陈宝琛奉行“一生洗三次澡”的原则,出生洗一次,结婚洗一次,死后洗一次,平时就一次也不洗。到了夏天,他的身上散发出一种酸臭的味道。他的门生就劝他:“老师啊,您应该多洗澡,对您的健康有好处。”谁知道老先生把眼睛一瞪说:“你懂什么,老朽虽然不常洗澡,却也身体健康,很少有病。可你呢,为什么经常洗澡还老是闹病呢?”一句话说得那位学生张口结舌。

英国人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写到了陈宝琛:“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举止端庄有礼,是一位很有魅力的令人喜爱的人。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一位造诣极深的学者,其优美的书法令人赞赏。”民国十年,陈宝琛修成了《德宗本纪》。溥仪非常高兴,授予他“太傅”的头衔。虽然只是一个虚衔,陈宝琛还是受宠若惊,赶忙叩谢皇恩。

民国十二年,他极力引荐郑孝胥入宫。郑孝胥,福建省闽侯县人。1908年,郑孝胥曾经出任预备立宪公会会长,要求清政府尽最快速度召开国会,一时间也代表了进步的潮流。辛亥革命之后,郑孝胥忠于皇室,以遗老自居,后担任溥仪的内务大臣和顾问,而且与日本方面经常接触,致力于溥仪的复辟。陈宝琛羡慕他的才华和广博的知识,两个人关系很好。只不过,郑孝胥一直想依靠日本人谋求复辟,陈宝琛只是追随溥仪,以尽为臣之道,没有更大的野心。到后来郑孝胥当上满洲国的总理时,陈宝琛则以民族大义为重,决不与他同流合污,他经常说:“民族是不能得罪的”,在他的心中,君重,民族更重。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将清宫中的遗老遗少赶出皇宫。溥仪没有办法,只好住进父亲家里。

在时局混乱的情况下,他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把他带到德国医院住了一阵子。但是,医院毕竟不是久留之地,还是庄士敦劝他改住日本使馆。没想到,住到那里以后,溥仪受到优待,使馆专门腾出几间房子供他们居住。皇宫中的原班人马——南书房行走和内务府大臣以及几十名随侍、太监、宫女、妇差、厨役等各就各位。奏事处和值班房也全套恢复了。后来,溥仪祝贺二十岁生日,遗老遗少们和宫里的人举行朝贺。陈宝琛作为内廷司员、师傅和南书房翰林的领衔向溥仪祝寿。溥仪发表了讲话,对国民政府不遵守《优待条例》表示遗憾,痛斥冯玉祥的行为。陈宝琛在一旁垂手肃立,恭听圣训。

民国十四年,溥仪想找一个稳定的住所,在得到段祺瑞政府许可以后,协同陈宝琛、郑孝胥到了天津。在居住天津的日子里,郑孝胥和陈宝琛融洽相处。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志向却有很大的差别。陈宝琛每天只是忠心侍奉,性格还是那么正直古板,在溥仪去东北会见张作霖的事情上坚决反对。郑孝胥则是激情澎湃,每天谈论着如何恢复大清江山,谈论着恢复以后的宏伟蓝图。

溥仪也很受鼓舞,赞成郑孝胥的想法,郑孝胥要去日本寻求帮助,溥仪欣然答应,支持他去日本进行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决意复辟,他怕陈宝琛阻拦,背着他秘密赶赴东北。陈宝琛第二天早晨醒来以后,发现溥仪不见了,根据近几天的迹象判断,他知道溥仪肯定去了东北。前天,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香椎浩平来了,他说在天津住很危险,劝溥仪到旅顺去。现在,陈宝琛判断,肯定是到旅顺去了。于是,他不顾自己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冒着北方的严寒,立即动身赶往旅顺。他的儿子陈懋复和外甥刘骧业很不放心,就护送他同去。他们于1932年1月25日到大连,住在大和旅馆。

安顿好以后,让儿子约见郑孝胥,郑孝胥一听是陈宝琛来了,吃了一惊,就马上赶往陈宝琛的住所。到了以后,刚进门就埋怨说:“哎呀,你怎么来了,事先怎么也不通知一声?”他们坐好以后,陈宝琛说:“我知道你屡次让皇上复辟大清,可是,你也不想一想,日本人会诚心诚意帮咱们吗?他们只会利用陛下侵略我们的国家。”

郑孝胥说:“我只是利用日本人帮陛下登上皇位,等时机成熟了,再把日本人甩掉。”陈宝琛说:“你也太天真了,你以为日本人帮你没有图谋吗?到那时,陛下就是统治中国人的傀儡。”两个人话不投机,陈宝琛就要马上起身去旅顺。郑孝胥赶忙说:“你仓促之间到了旅顺,恐怕也见不到陛下,不如先发个电报说明情况。”陈宝琛的倔犟脾气上来了,把脸一沉说:“不必了,我这次来,只是尽我的一份心意而已,如果他不见我,我也没办法,就马上回去。”说罢,就让儿子和外甥搀着他上车到旅顺去了。

到了旅顺溥仪的住处,门卫听来人说自己是陈宝琛,非常尊敬,客气地说:“老先生,请稍等,我这就进去为您通报。”不久,门卫就传出话来,让陈宝琛进见。陈宝琛见到溥仪,见过君臣大礼,就书归正传:“陛下想接受日本人的帮助恢复帝位,万万不可。甲午战败,日本割占我台湾、澎湖列岛,现在亡我之心不死,欲侵占我国东北,陛下不可受日本人的利用,落千古骂名啊!”溥仪凄然说道:“祖宗二百年的江山断送在我的手中,我在九泉之下,如何见列祖列宗?日本友人有心帮助我,除了他们,普天之下,谁能帮我呀?”陈宝琛晓以民族大义,再三劝说,溥仪最终还是不动心。陈宝琛见圣意已决,只好告辞。临走的时候,他老泪纵横地说道:“老臣已是风烛残年,恐怕不能再来这里看望陛下,就是来了,也不一定能见得着,愿陛下多多珍重。”说罢,神色凄凉地走了。

回到大连以后,见到郑孝胥,责备他说:“你跟随陛下,不离左右,为什么不劝阻陛下?”郑孝胥无言以对,陈宝琛沉默良久,长叹一声:“既然事已至此,我已是风烛残年,也管不了许多了。”也不向郑孝胥告辞,转身就走了。第二天一早,就乘车返回天津他们的住处。

民国二十一年,溥仪一意孤行,终于在日本扶持下成立了伪满洲国。陈宝琛听到这个消息摇头叹息,第二天就要去长春劝阻。儿子说:“父亲,您那么大的年龄了,不要再出远门了,要有个三长两短的,儿子可担不起不孝的罪名。”陈宝琛生气地说:“你要是孝顺,就陪着我再去一次东北,我不见陛下死不瞑目。”儿子知道父亲的脾气,就陪着他专程赴长春探望溥仪。到了长春,陈宝琛再次呈密折劝溥仪迷途当醒。可惜的是,密折没有送到溥仪的手中,就被日本特务发现了。在日本特务的胁迫下,陈宝琛返回天津,不久即病逝。

陈宝琛出身名门望族,世代簪缨,却免不了晚年凄凉,客死异乡。虽然他的思想有超前意识,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却追随溥仪,在封建主义的阴影下走完了他的一生。是他的忠君思想让他最终没有融入近代人的生活潮流,是他的民族思想让他办学修路,让他在风烛残年远赴东北。他倔强的坚守着传统文化:忠君和民族大义。或许,在他的心目中,民族是他生存最深厚的底蕴,君主是他今生不变的寄托。

同类推荐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与苏曼殊,看似人生缺少交集的两个人,却都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由热衷革命到心灰意懒,摆脱俗尘,遁入法门。本书以详实史料、细腻文笔,倾情抒写了李叔同和苏曼殊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带你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品读他们人生中的聚散离合与悲喜情愁,还原最真性情的两位多情才子。
  • 王维:且向山水觅深情

    王维:且向山水觅深情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他的书画特臻奇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禅喻之。他不刻意作诗,而被称为诗佛;他不刻意作画,而画绝古今;他精通音律,擢进士第,解褐为太乐丞。本书用清越明快的语言、诗意的笔法和翔实的资料,将王维的一生与他的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对诗歌独到的鉴赏,又含有传奇性、艺术性的描述,为我们讲述一个真实而爽朗的诗佛——王维。
  • 包玉刚:我的爸爸

    包玉刚:我的爸爸

    这是一本女儿写爸爸的书,字字感人动情:不仅让在“天堂的爸爸”安心,也使读者看到这位世界船王的内心世界。包玉刚是首位登上世界船王宝座的华人,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其自强不息、好学不倦的精神,是以家国为重、无视个人享乐的勤奁天性。身为包玉刚的长女,包陪庆时刻面对船王爸爸的严格要求和训勉但亦得到了非常可贵的栽培教育。女儿笔下.这位外严内慈的好爸爸.—生低调、实干、高效率,不仅是叱诧风云、举世瞩目的企业家,也是以诚待人、轻重分明的和平使者,对平衡上世纪的国际风云、使香港顺利回归,暗里著力良多不愧是包拯包大人之后。
  • 李世民的智慧

    李世民的智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秦王的千古名句。诗中的秦王是一个史诗般的英雄:他气宇轩昂、壮志凌云;他文治武功、丰功伟绩;他英明神武,统一中华……众所周知: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的赢政,在称始皇帝前就称秦王。大约1000年后,中国历史上又出了一个秦王,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大唐帝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秦王李世民从小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亲冒矢石,出生入死,平定天下。他在战场上多次死里逃生,再一次使中华大地海晏河清,昭陵六骏可作见证;玄武门兵变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又以封建盛世“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
  •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南非的生活,活跃在祖国撰写了甘地拒绝压迫,反抗专制的印度圣雄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歌堂水舞

    歌堂水舞

    邓雅倩,女,今年刚18岁,巧是18岁生日那天,一个男的硬逼着她进电影院,说什么非逼着他天天陪他去看电影,看电影就看电影呗,结果还看出了感情,男人的身份使邓雅倩非常的迷惑,想看就进来吧。
  • 直播之万界少年

    直播之万界少年

    【不后宫,1v1双洁/以直播、洪荒为主题/请对女作者保持尊重,拒绝黄暴或侮辱性许论】〔神话、仙侠、万界、直播等类型〕苏清,21世纪高一新生,未成年却早早的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只因为他是苏安的儿子,是亿万公司的继承者,是家里的独子。公司被外姓人掌握在股掌之中,苏安被杀害,母子二人被逼到角落。呵,我看着很像小白羊?抱歉你错了,我是恶魔,一个响指就可以让你死无葬身之地的恶魔。万界之旅,你,准备好了吗?嘘——请关灯。
  • 穿梭我的冒险世界

    穿梭我的冒险世界

    肖峰因一次奇葩的意外,穿越到了MC,受创世神委托消除使世界发生动荡的起因,而在这过程中,肖峰也觉醒他那本身的力量...(简单来说就是主角打败黑暗势力的负能量的故事。)
  • 哎呦我去

    哎呦我去

    一场突入其来的车祸,一道半空劈下的雷电;一场梦中的受法,一趟异界任务的穿越;让原本认为是孤儿的陈好健竟然揭开了自己的的身世!他到底是谁?――哎呦我去
  • 天降魔妻:坏坏老公招架不住

    天降魔妻:坏坏老公招架不住

    “郗雪蕊,你竟背叛我!”一名男子捂着胸口说道,嘴角的血流下来,却显得妖孽,一点也不狼狈。郗雪蕊跪在地上似乎说不出话的拼命摇头,泪水一滴一滴的流下。“呵,连解释都不解释了么?”男子漂亮的眼睛里闪过一抹泪花,随即便恢复成冷漠。雪蕊看着墨夜涵对自己的冷漠,闪过一抹悲伤随即便是死了的沉寂:你都不愿相信我么?呵呵,我在你心里到底算什么?内心自嘲了一下。“碰”血洒在周围的人身上,雪蕊消失在那片开满梅花的山顶上,一束白色的光冲向天上,只有一句“我没有”回荡在山顶上。墨夜涵被那血染红了双眼,似乎没有想到女子会自爆,脑袋里全是女子的模样和那句话。心骤然像被刀子割过一样疼。“啊”
  • 华丽的蜕变之复仇恋爱交响曲

    华丽的蜕变之复仇恋爱交响曲

    她们成为同甘共苦的姐妹,发誓要一起为家族报仇。而他们是贵族学院的四大王子。为了家族之仇,她们来到这里,只为复仇,但没想到她们却互相恋上彼此。偶然间,想起了以前的约定,但因第三者的插入,他们还会一直幸福下去吗?
  • 枯萎的光芒

    枯萎的光芒

    花非花的情调,雾非雾的忧伤,人世间何必有那么多的烦恼呢......
  •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奥秘故事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奥秘故事

    青少年朋友,科学人人都向往,可是你究竟了解多少科学的奥秘呢?光线能像水一样弯曲地流动,随手扔针居然得到了圆周率,机器人受不了人的折磨自己逃跑了,巨石竟然怕人挠痒痒,裙子能爆炸,小鸡也会得脚气病,植物也有各种血型,一束玫瑰传递了43年才到恋人的手中……这些话题是否让你倍感惊奇呢?
  • 怦然婚动

    怦然婚动

    她喝醉酒误撞上某个男人。小女人落荒而逃跑回家,进门却看到这个男人坐在自己家,还成了自己的未来姐夫。“女人,是不是该对我负责了?”男人抓回企图逃跑的女人,言语挑逗。女人狂摆手表示不约,“我对自己的姐夫没兴趣。”“可是我在你很小的时候就对你有兴趣。”“有多小?”“你说呢”男人说完,吻她唇,霸占她的心。;在她受欺负时为她抵挡撑起全世界,将她宠的上天入地,全城女人艳羡。;偏偏只有这个女人不知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追光者

    重生追光者

    书友群:867712767单女主西卡,单女主西卡,单女主西卡。请问你成为世界天王的初衷是什么?李湛:喂狗粮!请问你成为世界首富的动机是什么?李湛:灌鸡汤!请问你有梦想么?李湛:咸鱼一样躺在西卡身边晒阳光!世之最强,只为发糖。没有梦想,不装大尾巴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