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79500000085

第85章 艺术篇(2)

“碑”、“帖”有什么区别?

碑,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竖石也”,是竖立在地上的石头。原义是没有文字的竖石,后来经过发展才成为刻有文字的碑。今日的碑,有广义和狭义二解。广义的碑是指镌有述德、铭功、纪事与纂言等文字的刻石,如碑碣、摩崖、造像记、塔铭、刻经、界石、墓志等。狭义的碑则是指东汉以后,立于纪念地、建筑或墓前,刻镌文辞的长方形石板。而我们今天理解的碑,大都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故碑的含义当指一切刻有文字的(除刻帖外)石刻的总称。

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帛书也”。古人把写在竹、木片上的字,称之为简牍;书写在丝织品上的字迹称之为帖。由于帖最早是指写了字的奏事的小纸片,一般指字条、请帖、庚帖之类,因此凡是小件篇幅的书迹,过去都称之为帖。自后汉开始,书法艺术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很多士大夫习惯于把书家信札作为珍秘收藏起来欣赏研习,称之为帖。自北宋,刻帖之风盛行,人们把帖刻于木板、石头之上,名之曰丛帖、汇帖或集帖。从木板、石头上拓下来的拓本,为便于欣赏学习,装裱成册,亦称之为帖。清末西方摄影技术传入我国后,凡镌刻、手写等一切书法文字,一经影印装订成册,亦皆称之为帖。

碑帖作为一个连词来讲是一个概念。分而言之,碑是碑,帖是帖,二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一、功用不同。碑是为了追述世系,表功颂德或祭祀、记事用的,以期达到“托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的愿望。刻帖则是专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书法的复制品。

二、文字内容不同。碑是为了表功颂德追述世系,故有一定的文字格式和内容;帖无内容和格式的限制,以书法优劣为选择标准。

三、书体不同。碑的书体在隋以前以篆、隶、楷书为主,至唐太宗作《温泉铭》,以行书书丹,始有行书之碑,草书除武则天《升仙太子碑》外绝少有之。帖的书体没有限制,以信札为主。

四、形制不同。碑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石刻,高辄丈余,形制以长方为主,也有圆形、尖形、圭形,有额、有趺,部分有穿孔,往往四面刻字。帖为横石,一般高不过盈尺,只正面刻字,无额、趺、穿孔。此外,帖有木刻,碑则绝少。

五、上石法不同。碑一是用刀直接镌刻,二是书丹上石;帖是模勒上石,就是用油素纸覆在真迹上,把真迹复制下来,然后在纸的背面用朱墨双钩一遍,再将朱墨双钩粘现于石上,刻工遂依次镌刻。

六、刻法不同。碑刻有时因循刀法与书丹相同或有所出入;帖则必须忠于原作,力求所刻与原貌完全一样。怎样读帖?帖,一般称之为“法帖”,是专供人们学习、临摹和研究的范本。所谓“读帖”,就是通过对范本字帖的用笔、线条质感、节奏、空间构成等方面的观察,然后去临习。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引用唐太宗的话:“皆须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临摹。”这里所说“观”、“谛观”,即是读帖的意思。读帖务求精细周到。既然如此,首先在读帖过程中必须对每一点、每一画、每一行以致通篇认真细致地读,体会其手势转换,注意每一个细节部位的变化,怎样藏锋下笔?怎样换锋行笔?怎样回锋收笔?如何翻转?如何顺势接笔?何处提?何处按?何处疾?何处涩?……想古人写字时的手势、姿势以及动作的矜持与放松等等,不但要看到有字处的轨迹,也要看到无字处的必然轨道,也就是说把古人由动而留下来静的痕迹,再在想象中恢复。正所谓字外无法,法在字中。只有逐渐正确理解这些痕迹,才能和古人对话。其次,研究字的形体结构特征,如笔画的粗细、长短、大小、高低、斜正、收放以及曲直刚柔、阴阳疏密、错落奇正,还要分析帖字的布局和神情、意态等,领会作品的倾向和意趣,进一步探索作者写此作品时的心境。当然,对初学者来说,读帖并不是一“读”就懂,“读”

后也不一定立即奏效。它有一个养成习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且应将读帖与临帖紧密结合起来,读后临,临后读,两者配合,逐步深化。另附带说明的是,对初学者来说,选帖最好选影印版本较好的墨迹本,不要选刻本,因为墨迹本比刻本笔路清晰、易读。选帖时最好请教一下有经验的老师。

什么是“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是清代宫廷刻帖。乾隆十二年(1747)朝廷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乾隆帝视为稀世墨宝的三件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三件希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石鼓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

“石鼓文”是先秦石刻文字,没有具体年月记载,有人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其时间应为秦惠文王之后、始皇之前,但不论其时代如何,它都是我国遗存至今时间最长的石刻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因其文字被刻在鼓形的石头上,故被称为“石鼓文”。“石鼓文”共十鼓,每鼓都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记述了秦国国君游猎之事,又称“猎碣”。

唐代初期,“石鼓文”在陕西郊外被发现,之后杜甫、韩愈吟咏不断,故而闻名于世。其结字多为长方形,体势严整,肃穆端庄,笔力沉雄稳健,雍容大度,有着浓郁的庙堂气息,再加上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剥蚀、漫漶,形成了石、字、诗浑然一体的风格,给人以苍茫古朴、雄浑大气的美感。“石鼓文”是介于金文、小篆之间的文字,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它比金文更加规范、统一,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许多金文的特征。后人对“石鼓文”的评价很高,唐代张怀瓘说它“若取于诗人,则《雅》、《颂》之作也”(《书断》中篇之《神品》)。康有为称曰:“若‘石鼓文’则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广艺舟双楫》之《说分第六》)“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学习篆书的不二法门,其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书法都受其影响。存世的版本有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等。

王羲之“书圣”之名是怎么来的?

在早期书法史上,王羲之并没有“书圣”之名,其名气甚至比不上当时的一般书法家,如梁武帝萧衍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就说:“子敬(王献之)之不迨逸少(王羲之),犹逸少之不迨元常(钟繇)。”“不迨”,不及之意。唐代时,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还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王羲之“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对其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天下第一行书”指什么作品?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禊帖》等。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谢安等在绍兴兰亭“修禊”。会上人皆赋诗,王羲之写下了这篇优美的序文。传世法帖共28行、324字,笔法、结构、章法都很完美,被视为是王羲之书法成就最具代表性的得意之作。赵孟頫《阁帖跋》说“右军王羲之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因此,王羲之的书法得到人们普遍喜爱和推崇。唐太宗更是以帝王之力,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王氏书法也同样被历代书家所推崇。

关于《兰亭序》的真伪,古来说法不一。清末广东顺德书家李文田《定武(兰亭跋)》断言“文尚难信,何有于字”,认为晋人的书法不应脱离汉魏隶书的樊笼,认为《兰亭序》不可能是王羲之所书,应为后人之伪作。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上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指出《兰亭序》不仅从书法上来讲有问题,就是从文章内容上来讲也有问题,斥《兰亭序》为伪作。此后,启功、李长路、章士钊、高二适等名家都对《兰亭序》的真伪问题进行了公开论辩,这就是著名的“兰亭论辩”。至今,由《兰亭序》引发的疑案仍然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但是不论如何,《兰亭序》的书法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曾命欧阳询、冯承素、褚遂良等勾摹《兰亭序》,分赐近臣。相传真迹被唐太宗殉葬昭陵(一说被武则天殉葬乾陵)。传世至今的《兰亭序》均为拓本或摹本,有“定武本”、“神龙本”等。

“天下第二行书”指哪件作品?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三大行书”。按时间排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名列第二,故称“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全文共234字。《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安史之乱中英勇就义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谋反,颜真卿、颜杲卿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英勇就义。乾元元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尸骨,并挥泪写下了这篇祭文。

此帖为草稿,字迹仓促,涂抹删补之处甚多,本无意于书法。然而不求工而自工,无意于佳乃佳。此作中,颜真卿将悲愤之情流淌于笔端,充满了对亲人的哀悼和对叛贼的仇恨。元代张敬晏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著名书法家鲜于枢跋曰:“《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

“铁门限”一词从何而来?

“铁门限”一词的出现与著名的书法家僧智永有关。智永出身于天下第一名门望族的琅琊王氏,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临池学书的佳话,智永也有“退笔冢”、“铁门限”的美谈。

智永在永欣寺苦练书法三十多年,十分用功,写坏了无数毛笔。每坏一支,就将废笔头投入瓮中。三十多年临池不辍,废笔头也积攒了数瓮,每瓮数石,智永遂将废笔头埋葬在一起,世人称之为“退笔冢”。经过三十多年的勤学苦练,智永的书法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真正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当时求字之人络绎不绝,居然把门槛踏破。智永遂请人在门槛上包了一层铁皮,人们称为“铁门限”。此事历史上有相关记载:“(智永)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之铁门限。”(张宗祥抄本陶宗仪《说郛》卷九十二)智永的“退笔冢”和“铁门限”千百年来被人们赞颂。智永也因此成为勤学的典范。

书法史上的“初唐四家”指的是谁?

书法史上的“初唐四家”是指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们都是唐代初期很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皆擅长楷书,为南北书风的融合和书法的继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欧阳询,字信本,长沙人。在隋时书法就很有名,他的书体被称为“欧体”。他与唐代书家颜真卿、柳公权、元代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作品有墨迹《卜商帖》、《梦奠帖》等。所书碑刻传世的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就是根据欧临本上石刊刻的。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太宗曾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其书法刚柔并重,清丽刚健。碑刻有《孔子庙堂碑》等。褚遂良,祖籍河南禹州,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薛稷,山西人。他书法学虞世南和褚遂良,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唐代张怀瑾评其书:“书学褚公(遂良)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书断》下篇之《能品》)碑刻有《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信行禅师碑》、《涅槃经》等。

“颜筋柳骨”是什么意思?

“颜筋柳骨”一词相信大家不是很陌生,因为学习书法,对楷书的学习是必需的,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又是学习楷书的最佳范本。人们评颜真卿的字多“筋”,柳公权的字多“骨”,故有“颜筋柳骨”之说。那么“筋”、“骨”又指什么呢?

同类推荐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传统与文化

    传统与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继承、创新和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 老北京的庙会与香会

    老北京的庙会与香会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山江苗族的历史与记忆、山江苗族的日常生活世界、山江苗族的社会结构、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山江苗区的旅游与惧感的文化再生产。
  • 新编万事由来全集

    新编万事由来全集

    水有源,树有根,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由来。各种各样的事物,经过时间的打磨,最后,静静地立在我们身边,用坚韧的存在,讲述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证明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顾四周,各类事物围绕在我们身边。追本溯源,谈古论今,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无论其影响大小,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新编万事由来全集》集纳古今万事万物,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的精彩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日常用品、地理名胜、节日习俗、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新编万事由来全集》尽量选编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内容,是数千年来万物历史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热门推荐
  • 所念及你皆为喜

    所念及你皆为喜

    “我只要你,做你喜欢的事情”“这个世上没有什么让我在意的,除了你。”“有些人终会离你而去,但我不会。”有人问,与她一样的人很多,为什么只心疼她,祁晏说:“你看到她笑了吗?她一笑,我就再也看不到其他人了。”
  • 妖孽总裁:独宠小太太

    妖孽总裁:独宠小太太

    十九岁,遭遇家庭变故的云泥进了陆家做党长陆长青的小太太。谁想就在党长的寿宴上,她遭人暗算,被神秘人送到S市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商界奇材——尚爵的身旁。这个恶魔男人强行让她做了他的私人保健医师。从此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正式开始。三番五次的较量后,云泥终于明白这个男子为什么总要缠着自己。可这时候,他们各自都已无法全身而退。当爱情来临,她却早已满目疮痍。蓦然回首时,男人之间的权利游戏,再也拼不完整她一颗被揉碎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家男友是学霸

    我家男友是学霸

    游戏主播的龙柒收了个徒弟,还成天一起打游戏,最后发现这个女徒弟居然是个男的,还是自家男朋友。她当个转学生只是想做个无名之辈,可是天不遂人愿,会长找她,让她当这个会长,碍于福利太吸引人,她只好答应,于是乎只想隐藏身份的她,被这群人扒了马甲。
  • TFboys之她们和他们

    TFboys之她们和他们

    青春是一场无声的追逐戏,只有全力奔跑,才不会失去方向!而你们就是我用尽全力找寻的方向。他们和她们因为一次偶遇,从而情定终身,谁也离不开谁,他们和她们是会历尽困难终成眷属,还是因为误会而最终分道扬镳!
  • 烟火中你似星辰

    烟火中你似星辰

    她,他在那槐花树下相识,约定终生————“我还在原地等你,可是你却已经忘记你曾来过这里”一阵风轻轻走过,带来了少年时的回忆,留下了满屋的槐花香…看着窗外,她轻轻呢喃:“多美的日落啊,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呢…“
  • 火影之逆天无敌系统

    火影之逆天无敌系统

    一天,龙皓纪愿刚刚看完第十次火影结果发生了触电穿越到了眼睛传奇的世界,获得了系统,开始了最强(咸鱼)生活!【萌新作者第一本书,如有错处请多多见谅】
  • 我和她那些年的故事

    我和她那些年的故事

    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这是一个从网恋走到现实的故事。
  • 绝世假太监

    绝世假太监

    一个穿越时空的小无赖,出现在时局急涌跌宕的明朝初年,却成了一个小小的假太监。逐鹿天下,问鼎中原,如画江山,几度易手!一个小小的无赖假太监,两个雄才伟略的大明皇帝,加上一个性格喜怒无常的大明公主,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一场规模宏大的武林盛会,一次史上未有的航海之旅,绝世假太监,将会带你进入一个你似曾熟悉,却又有点陌生的历史空间。推荐:赖长义新书《艳遇传说》书号:78191。与《春光乍泄》同一类型。喜欢的可以加群:31385882讨论一下后续。
  • 云胭宫词

    云胭宫词

    月上出云,淡扫娥眉细细描,待君宠。霞光倾泻,着缕轻裳落落怡,待君赏。宫深深几许,妃斗斗几春……
  • 只能扶阿斗怎么办

    只能扶阿斗怎么办

    他乡遇故知当然是好事,可,如果这个故知是债主呢?如果这债主还不止一个,而是一群呢?作为亡国之君,刘阿斗知道,自己的确欠了太多人太多还不清的债,如果上天要让自己还债,自己完全不敢有二话,但,苍天在上,您送来的债主是不是太多了点?依依,天子一诺,金口玉言,现在,我能娶你了,明媒正娶。先帝,我知道您当皇帝习惯了,但,想要皇位能不能麻烦您找个像样的借口,别弄得跟谋反一样,将来您真的当了皇帝,名声也不好听不是?恭愍帝陛下……臣愿竭尽此生股肱之力,献与陛下盛世江山,赎臣父子,万死之罪。——————————————————————————蜀汉集体(我尽量)转生穿越文,我也不太清楚该放三国还是架空……顺便,这里很讨厌刘备,我觉得他就是虚伪阴险欺世盗名,所以文中父子关系也极度紧张,注意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