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79500000083

第83章 宗教篇(5)

《道藏》中也有《服气经》、《服气口诀》、《服气精义论》等关于服气养生的法诀。

这种锻炼有什么好处呢?《淮南子·坠形训》说:“食气者,神明而寿。”《论衡·道虚篇》引道家说:“食气者,寿而不死,虽不谷饱,亦以气盈。”如果说“不死”还是一种夸张,那实际上以养生达到长寿还是可能的。

“服气”本来是关乎于己的养生之术,现在则是追逐欣羡外物的用语了,比如说表示佩服某人、赞叹某事。

道士能不能结婚?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又称“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没有必须出家的道士。金代全真教等创立后,才有了出家制度(即丘处机的传戒制度)。道士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男为道士,女为道姑,皆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男道士蓄胡须。而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与俗人相同,他们不穿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此外,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须经过授戒。授箓、授戒均有严格规定,仪式非常隆重。

道士也是有级别的,像受朝廷册封的“先生”、“真人”

等,这些被册封的道门领袖是有品秩的,例如明代真人的官阶相当于二品官,清代相当于正三品大员。“方丈”则是道门老大,要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监院”则是道门总管,要才全智足、通道明德、功行俱备。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初传北方时,僧侣也会被称为“道士”。

历史上有“全真七子”吗?

历史上还真有“全真七子”,他们分别是马钰(号丹阳子,被封“丹阳抱一无为善化真君”)、谭处端(号长真子,被封“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刘处玄(号长生子,被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丘处机(号长春子,被封“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王处一(号玉阳子,被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郝大通(号广宁子,被封“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孙不二(号清净散人,被封“清净渊贞玄虚顺化元君”)。他们的师傅就是开创全真派的王重阳。这都和金庸小说中一样。不一样的是,他们是以“道行”闻名当时,并非什么武学大家。他们继承王重阳“三教合一”的精神,仍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而且他们各有发展,例如丘处机创立了龙门派,改“单传秘授”为“公开传戒”,受成吉思汗敕书虎符,主持天下道教;王处一创昆仑山派;郝大通精通《周易》,流传华山派;孙不二,开清净派。顺便说一句,这七个人大多是名门世族子弟。“同学”就是一同学习的人吗?“同学”这个词源于道教。“同学”不单单是指一同学习的人,有三种意思:1.跟随同一个道教老师学习道法的人,见于《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六:“同学者,同师也。师玄师者,同习上法,是谓同学。”2.同师同坛行事的道友,见于南宋王契真编的《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四:“同学者,谓上道同坛同师友也。”3.道门中,志同道合之士。见于王契真编的《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四:“同学者,谓同志性普为幽明者也。”

今天“同学”的意思与上述前两种意思可资类比。孔子、孟子、荀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同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其中,孔子是众所周知的至圣先师,继承周公的“德”,发现了“仁”与“礼”。他把人的价值性(明显不同于巫、鬼的一面)比如说仁义礼智信,高扬了起来。可是,据说孔子死后就“儒分为八”了,孟子、荀子大概就是其中两家的继承者。

孟子作为亚圣,主要发明了孔子的“仁”义。一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性方面进一步做了自己的论证,比如恻隐(仁)、羞恶(义)、恭敬(礼)、辞让(智)四心,并提出“性善”论。二是明确提出了政权更替的标准是人心向背。当人心不在统治者身上时,造反是合理的。比如说商汤诛桀、武王伐纣。

荀子,继承了孔子学说的另一面。特别重视和阐发“礼”对于人和社会的意义。但是自宋代以后,因其思想与孟子不同而被理学家(扬孟抑荀)排除在儒家的正统之外。这种不同根本就在于对人性的看法。孟子言“性善”,即强调人有向善的可能性,而人自身就要努力把握住这点可能性;荀子则认为“性恶”,人性本来是争、是抢的,是需要后天的文明教化来使其向善,原来的“恶”也仅仅是被一层层地深深包裹起来而已。这样的观点自然就会把注意力引向后天教化,而强调“礼”的功能。所以法家天才李斯、韩非子出自其门下也不奇怪了。

“名不正”为什么就“言不顺”?

《论语·子路》中孔子回答他的学生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道理讲不明白,事情就办不成。

在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治理国家时要做到名实相副,言行一致,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国君的要有个国君的样子,做大臣的要有个大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有个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有个儿子的样子)。

后来“名正言顺”就泛指人的言行举止合乎道理,理直气壮或光明正大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的权臣造反时,都要挖空心思地做到师出有名,恐怕就是这个原因。例如,汉景帝时,诸侯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七国之乱”;唐朝的安禄山打着铲除杨国忠的幌子,发动了“安史之乱”;明朝的朱棣举着“靖难”(诛齐泰、黄子澄)的牌子,生生地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

可话又说回来了,孔夫子虽然借此教导我们要打好舆论战(“正名”),可他也只是说舆论战(“正名”)影响着全局的胜利(“事成”),却没有说舆论战(“正名”)赢了,“事”就一定成功。比如说汉景帝和建文帝,他们同样是削藩,但怎么就一成一败呢?所以有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舆论战,而在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讲“名正言顺”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历史往往也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什么事情才算是“天经地义”的?

这个问题得看什么时候来作答了。

《左传》那个时候给出的回答是:“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个回答还是有些笼统的,唐朝的“礼”和宋明理学理解的“礼”都是不同的。不然儿子娶父亲小妾的事怎么看都是大逆不道的,可事实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就是这样的,难不成就天塌地陷、国将不国了?可见“礼”并非像《左传》宣称的那样恒久不变,绝对正确。

对此,有一种说法,认为“礼”的具体条例可以变更,但精神还是永久不变的。可我们再问一句,礼的精神是什么?规范人相互间的行为,使得和睦相处。可这种精神恐怕只是安了一个“礼”的名字吧,或者空洞得仅仅剩下了一个“好”的内涵。

而所谓的“天经地义”说到底还是人对自己向上一面的恒久的抽象肯定。有了这种肯定,人办起事来才会觉得踏实。

“朝三暮四”是说明“花心”吗?

“朝三暮四”是出自《庄子·齐物论》里的一个寓言。之所以说是寓言,是因为寓言的主人公——一个爱养猴的宋国人——竟神奇地能和猴子交流。

富人有养宠物的习惯没啥奇怪,可这养猴的人不富,而猴子还养了一群,经济上就日渐捉襟见肘了。他就试着和猴子商量一下精简口粮的事:“给你们吃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好不好?”猴子一听就怒了,这怎么行?不是让我们饿肚子嘛。于是,这人又跟猴子说:“那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可以了吧?”这是一个傻到家的问题,一般来说是不会奏效的,可让人诧异的是,猴子们竟然答应了,还一个个乐得在地上翻腾。

“朝三暮四”本来是一个拙劣的骗猴把戏,但后来竟发展到骗人了,还骗成功了——无论是被指责成反复无常,还是不讲信用以及感情欺骗(花心),恐怕都是被骗的人事后评价的。所以说人未必就比吃多了橡子的猴子高明多少,因为人也有短视贪吃的时候。

“呆若木鸡”究竟是褒还是贬?

《庄子·达生》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叫纪渚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参加斗鸡比赛。有一次训练斗鸡,训练了十天后,国王问纪渚子:“训练好了吗?”纪渚子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再过十天,国王又问,纪渚子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十天,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渚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再过了十天,纪渚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但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了,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这只鸡一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就吓得落荒而逃。

这里的“木鸡”之“木”,并不是“呆滞”的意思,应该是“拙”的意思,很有老子“大巧若拙”的意味。这个“拙”是如何养出来的呢?前十天去掉骄矜之气,之后十天做到不被外物所夺,再之后做到不动心,最后去掉“斗鸡之势”,可谓老子之“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到了这个境界,已经精神内守,不为外境所夺,与道合一,以无斗之心斗之。其他的斗鸡骄矜自恃,逐于外物,哪里见过这样的“神鸡”?是以落荒而逃。

所以说你“呆若木鸡”,实际上有可能是在夸你。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1

    世界文化博览1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思想课堂-文学笔记

    思想课堂-文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什么是文化?宏观层面它是指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变迁之间和谐关系的衡动系统,微观层面则是指平衡人类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之间价值关系的衡动元素。什么是文化管理?宏观意义上它是指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使人类社会不同的组织形态能够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事物,保持供求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方式;在微观意义上则是指以人类生命自我存在的价值成长为依托,使人类个体潜能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系统有效地激发和运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并创造出和谐可持续价值的管理实践方法。
热门推荐
  • 特工悍妃

    特工悍妃

    一朝穿越,她被人塞上花轿,成了天下皆笑的苍王妃。“草包莫比攀,抵不过夜承欢!皮黑莫计较,赛不过黑乌鸦!”说的就是她。头顶如此光环,灵魂重生的她,藏尽无数锋芒!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那些虾兵蟹将,又岂能斗过她这个前世的“女魔头”。凤遨九天,一扫四国笑看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异能者

    EXO异能者

    从前,有一位异能者与人类谈恋爱,他们违反了组织的规定,为了逃避IBA的追踪,他们隐姓埋名,不久后,他们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孩和男孩。并在这里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突然驶来两轮黑色的车,停在家门口前,从车上下来几个黑衣人,一段对话后,别墅离奇爆炸,男孩却目睹事情发生的经过。父母的离去,失散的兄妹,究竟将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一切等你来揭晓……
  • 我就想静静地看着

    我就想静静地看着

    徐浮生知道了自己的妹妹成为一名异能者的时候原本就想静静地看着。但已经触及不可知隐秘的他已经没有脱身的机会了。所以徐浮生只能选择参与进去,从此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我就想静静的看着,你们偏不让。
  • 异界复仇:你好,魔法废材小姐

    异界复仇:你好,魔法废材小姐

    沂水昕的爸妈死后,沂水昕遵寻她爸妈的遗言:出去后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不然,就会有危险,如果有人问起来,就告诉他,你是一个魔法废材。沂水昕一个人在人类世界浪尽天涯,浪着浪着,不小心踩到某男的脚,便落荒而逃。第二次与某男见面时,某男在沂水昕的嘴上吧唧一口:“你好,我的废材小姐。”沂水昕大怒:“我什么时候变成你的了!?”某男笑得不怀好意,扛起沂水昕就回家:“哦?既然如此,我就让你变成我的”
  • 我见默少多有病

    我见默少多有病

    陈芊墨是心理学家,善用微表情洞察人心,快意恩仇智商情商双高。他是神秘强大的默少,高不可攀。对内亦霸气侧漏:陈芊墨,纯爷们能跪搓衣板吗?换个榴莲过来,为夫跪着跟你探讨下夫为妻纲。芊墨:你有病吧...一句话简介:宠妻暖男vs读心女神的虐狗日常。书友群:346251814
  • 遇你成殇

    遇你成殇

    他不止一次的向她表白,只是尹沫都拒绝了,他每次表白都需要鼓起莫大的勇气,只是每次遇到的都是挫折,虽然明知道每次都可能会碰的头破血流,但他仍然要去做,面对一个如此喜欢她的优秀男生,尹沫也有自己说不出的苦……
  • 行走新安江·徽之味

    行走新安江·徽之味

    本书是一部徽州游记,以作者行走于新安江畔历程为线索,记录了真实的徽州,尤其收录了近200幅徽州1949年以前的珍贵老照片,当时的情与景、人与事,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一本极具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好书。
  • 故然不辞你

    故然不辞你

    “阿辞,你会离开我吗?”“不会。”怎么可能。顾然辞宠溺的看着温故。她看他时眼里有星星。
  • 远东王庭

    远东王庭

    地球青年莫名流落异界,被命运女神钦定要开创一番大事业,然而相比女神姐姐的青睐,他更倚重自己在地球上学习的知识。从这一刻起,穿越者罗兰·寇拉斯就在这个有着魔法与巨龙的奇幻世界里践行他的信条——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本书系伪dnd设定,主角穿越并且带着游戏系统)
  • 异世转轮王

    异世转轮王

    轮转众生灭,轮转万物生。他,本是地府十殿之一的转轮王,因三界征战,肉身毁灭,仅剩一丝元神遁入轮回通道,在异世重生。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实力十不存一,他能否破而后立重回巅峰之列,又能否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