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4700000026

第26章 防风神茶记 (1)

吾乡为防风古国之封疆。相传防风受禹命治水,劳苦莫名。里人以橙子皮、野芝麻沏茶为其祛湿气并进烘青豆作茶点。防风偶将豆倾入茶汤并食之,尔后神力大增,治水功成。如此吃茶法,累代相沿,蔚成乡风。此烘豆茶之由来,或誉防风神茶。然佐料因地而异,炒黄豆、橘子皮、笋干尖、胡萝卜,不一而足,各有千秋。但均较此间烘豆茶晚出。邑产佳茗著录茶经,风味更具特色,宜乎有中国烘豆茶发祥地之桂冠也。爰为立碑纪念,茶人蔡泉宝策划,县乡领导主与其事,并勒贞珉传之久远。

丙子十月谷旦卢前撰文郭涌书丹

从此,每逢农历八月二十五日,自发前来祭拜防风氏的乡人无数。

防风氏殁后,防风国的古代文明依然在民间流传。延至唐宋,距二都西十余里的上柏报恩寺,以及周边许多寺庙,均受防风古国地域茶文化的影响而崇尚茶道。相传历代名流如陆羽、苏轼、沈括、康熙皇帝,都曾到过防风古国地区的二都、三合、洛舍等地游玩,考察风土民情。防风古国的山水茶汁,也养育了孟郊、俞樾、俞平伯等一批杰出的文人学者。

然而,防风氏以性命相争的禅让制,在漫长的悠悠岁月中,却已被世袭制所替代并延续四千余年。细细品尝那微咸的茶水,咀嚼着韧性的青豆桔皮,我竟闻到了血与汗的苦涩气味。我想防风氏定是死不瞑目的——也许,他留下这“防风神茶”,正是以期为世人洗心醒目。如今江南的烘豆茶风味依旧,然而,防风氏的风骨却难以寻觅了。

阿婆茶考

/陈诏/

上海郊区,青浦、商榻一带,有一种特殊的饮茶风俗,叫做吃“阿婆茶”。

这是农村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饮茶聚会的一种休闲方式。每当农闲之时,妇女们相约以喝茶消闲,今日这家,明日那家,轮流作主。她们用陶制的风炉,以竹片、树枝作燃料,取淀山湖的清水,放入铜吊中煮水。沏茶时,先要点茶头,隔数分钟后,再用开水冲泡,以保证茶的色香味的纯真。阿婆茶的另一特点是茶点丰盛,如菜苋、熏豆、酱瓜、以及各色干果、蜜饯等等,应有尽有。吃阿婆茶时,妇女们随便谈家常、谈生产,包括儿女亲事往往就此谈成。

有一次,我去著名江南古镇周庄游览,见双桥旁边有一茶馆供应阿婆茶,曾尝此佳味。后来,在新编的《昆山县志》中,看到有关“阿婆茶”的叙述:

本县西南隅的古镇周庄,还流传着饮“阿婆茶”的习俗,即几个五十六岁的老妇人,在家喝茶聚会。大多在下午,由东道主以祖传的茶具,上好的茶叶,用风炉炖开水冲泡,并备有茶点。富裕者用“九支盘”,内盛蜜枣、桂圆等高级蜜饯;一般人家备花生、糖果、熏豆、咸菜觅、萝卜干等。老太太们寒暄一番后,便入座。

主人冲茶,抓糖果。老人们边喝茶,边吃糖果,边谈论天南地北的奇闻逸事及家庭生活琐事。二三小时后饮罢,约定下次东道主。建国后,此俗不但沿习,而且连中青年也喜欢喝阿婆茶,边喝边谈边唱,劳动之余的愉快享受。

关于阿婆茶的来历,传说颇多,有一种说法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淀山湖边,适逢炎热口渴,万岁爷看见一群老年妇女在围坐喝茶,于是上前讨茶喝说:“阿婆,茶。”后来听说讨茶的是当今皇上,遂把此种茶称之为“阿婆茶”。

其实,这种传说乃是附会编造。阿婆茶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决不是乾隆时才有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中有一篇《快嘴李翠莲记》(有些专家认为,这是元人话本),写东京李员外之女李翠莲性格泼辣,口锋快利,为父母、公婆所不容。有一次,他公公张员外向她讨茶吃,李翠莲走到厨房,刷洗锅儿,煎滚了茶,又到房中打点各样果子,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口中道:“公吃茶,婆吃茶,伯伯、姆姆来吃茶。……此茶唤作阿婆茶,名实虽村趣味佳。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江南橄榄连皮核,塞北胡桃去壳柤。二位大人慢慢吃,休得坏了你们牙。”此处就出现了“阿婆茶”的名称,而且各色茶点也与江南风俗完全相同,足以证明元明时期就已经有了阿婆茶的饮茶风俗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小说的故事地点虽然写的是“东京”,但实际上更符合江南的情景。谁都知道,元明时期,江南的手工纺织业的城镇商业开始出现蓬勃的生机。在元代,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出了个女中英杰黄道婆,她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明代,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棉布、蚕丝为主的商品经济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中胎动,人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妇女的主体意识觉醒的思潮开始突破传统观念的樊篱。在这种大背景下,才有可能出现那个“纺得纱,绩得麻,能裁能补能绣刺”,敢于向封建妇德挑战的李翠莲的艺术形象。

因此,在“快嘴李翠莲”的口中,我们可以断定,早在元明时期,那种反映妇女生活享受和社交方式的吃“阿婆茶”的风俗就已经在江南农村流行了。

泡茶馆

/汪曾祺/

“泡茶馆”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本地原来似无此说法,本地人只说“坐茶馆”。“泡”是北京话。其含义很难准确地解释清楚。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像泡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蘑菇”、“穷泡”,都有长久的意思。北京的学生把北京的“泡”字带到了昆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便创造出一个新的语汇。“泡茶馆”,即长时间地在茶馆里坐着。本地的“坐茶馆”也含有时间较长的意思。到茶馆里去,首先是坐,其次才是喝茶(云南叫吃茶)。不过联大的学生在茶馆里坐的时间往往比本地人长,长得多,故谓之“泡”。

有一个姓陆的同学,是一怪人,曾经徒步旅行半个中国。这人真是一个泡茶馆的冠军。他有一个时期,整天在一家熟识的茶馆里泡着。他的盥洗用具就放在这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去洗脸刷牙,然后坐下来,泡一碗茶,吃两个烧饼,看书。一直到中午,起身出去吃午饭。吃了饭,又是一碗茶,直到吃晚饭。晚饭后,又是一碗,直到街上灯火阑珊,才夹着一本很厚的书回宿舍睡觉。

昆明的茶馆共分几类,我不知道。大别起来,只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茶馆,一类是小茶馆。

正义路原先有一家很大的茶馆,楼上楼下,有几十张桌子。都是荸荠紫漆的八仙桌,很鲜亮。因为在热闹地区,坐客常满,人声嘈杂。所有的柱子上都贴着一张很醒目的字条:“莫谈国事”。时常进来一个看相的术士,一手捧一个六寸来高的硬纸片,上书该术士的大名(只能叫做大名,因为往往不带姓,不能叫“姓名”;又不能叫“法名”、“艺名”,因为他并未出家,也不唱戏),一只手捏着一根纸媒子,在茶桌间绕来绕去,嘴里念说着“送看手相不要钱”!“送看手相不要钱”——他手里这根媒子即是看手相时用来指示手纹的。

这种大茶馆有时唱围鼓。围鼓即由演员或票友清唱。我很喜欢“围鼓”这个词。唱围鼓的演员、票友好像不是取报酬的。只是一群有同好的闲人聚拢来唱着玩。但茶馆却可借来招徕顾客,所以茶馆便于闹市张贴告条:“某月日围鼓”。到这样的茶馆里来一边听围鼓,一边吃茶,也就叫做“吃围鼓茶”。“围鼓”这个词大概是从四川来的,但昆明的围鼓似多唱滇剧。我在昆明七年,对滇剧始终没有入门。只记得不知什么戏里有一句唱词“孤王头上长青苔”。孤王的头上如何会长青苔呢?这个设想实在是奇,因此一听就永不能忘。

我要说的不是那种“大茶馆”。这类大茶馆我很少涉足,而且有些大茶馆,包括正义路那家兴隆鼎盛的大茶馆,后来大都陆续停闭了。我所说的是联大附近的茶馆。

从西南联大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这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

从联大新校舍,往东,折向南,进一座砖砌的小牌楼式的街门,便是凤翥街。街角右手第一家便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小茶馆,只有三张茶桌,而且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茶具也是比较粗糙的,随意画了几笔兰花的盖碗。除了卖茶,檐下挂着大串大串的草鞋和地瓜(湖南人所谓的凉薯),这也是卖的。张罗茶座的是一个女人。这女人长得很强壮,皮色也颇白净。她生了好些孩子。身边常有两个孩子围着她转,手里还抱着一个孩子。她经常敞着怀,一边奶着那个早该断奶的孩子,一边为客人冲茶。她的丈夫,比她大得多,状如猿猴,而目光锐利如鹰。他什么事情也不管,但是每天下午却捧了一个大碗喝牛奶。这个男人是一头种畜。这情况使我们颇为不解。这个白皙强壮的妇人,只凭一天卖几碗茶,卖一点草鞋、地瓜,怎么能喂饱了这么多张嘴,还能供应一个懒惰的丈夫每天喝牛奶呢?怪事!中国的妇女似乎有一种天授的惊人的耐力,多大的负担也压不垮。

同类推荐
  • 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本书主要分为四章“教育理想”“十年回眸”“博文列车”“教育故事”。
  • 我的西沙窝

    我的西沙窝

    《我的西沙窝》三辑,一辑:那乡那土;第二辑:那年那月;第三辑:那人那事。作者从自己的故乡来源写起,记录了他在西沙窝出生、成长岁月留下的记忆和经历,以及作者爷爷、作者父亲和作者三辈人与西沙窝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西沙窝并不是作者真正的家乡,而是爷爷逃荒逃到那里,而后在西沙窝扎了根,但是西沙窝是养育作者的地方、是作者成长的地办、是作者的根。让我们一起陪作者回忆关于西沙窝的一点一滴。
  •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许多人,信步去看一场花事,渡船去赏一湖春水,从一座城到一个镇。一路风尘,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他们都在寻找那个属于心灵的原乡,可匆忙之间又忘了来路,不知归程。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
  • 德政工程:国家安居工程正式启动

    德政工程:国家安居工程正式启动

    共和国故事主要讲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六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加以阐述,《德政工程:国家安居工程正式启动》主要讲述国家安居工程正式启动等相关情况。
  •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猫老爹杰克森·盖勒克西可能不符合你对猫专家的期望,他留着山羊胡,身上有纹身,看起来像个地狱使者。然而,即便是最麻烦的猫科动物——更不用说那些生活在它们身后、压力重重的人类——也能被猫老爹驯服,这种能力令人惊叹。《唯有猫能治愈我》讲述了两个破碎的生命——穷困潦倒的摇滚音乐家杰克森和骨盆被汽车轮子轧碎、被主人抛弃在收容所的短毛猫本尼——彼此相依为命的治愈故事。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回忆录,也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养育指南。这本书将带你经历过山车般的情绪——愤怒、沮丧、悲伤、快乐,一路上会教你很多关于爱和治愈的故事。这本书是动物爱好者、救援人员、迷失的灵魂及任何在生活中与猫接触者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枪如惊雷

    枪如惊雷

    王炳凭一人之力,创建了人族第五大势力汉庭。却在建立汉庭不就之后,在闯入神之禁地后不久导致意外身亡。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少年的身上意外重生。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韶华江山一只猫

    韶华江山一只猫

    传说中的重生系统竟然是一只猫,而这个猫明显的脑袋不太好使!系统:本系统能帮助你重获新生,女子你应当心生感激!李灵熹:感激个**,你让我回去!系统:不可能,你在人间的身体已经化成灰儿了,回去当鬼吗!李灵熹无话可说!系统:前方三米有女子你的攻略对象,快去,必须攻略他,你才能得到积分换取在21世纪新的身体。李灵熹立马抱起系统亲了一口,你太好了!既然有机会恢复身体,那么她当然要努力,争取攻略男主,回到21世纪,她才不要在山里当野人!看她如何带着个猫咪闯荡不属于她的世界!
  • 张凡的异世人生

    张凡的异世人生

    这是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有人族、妖族、魔族,有漫天飞雪、冰封万里的雪落帝城,有各种妖兽出没的妖夜森林,有神秘莫测的昆仑派,还有修炼者的圣地天山、栖霞宫。这也是一个斗争的时代,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三大帝国互相倾轧,连年征战不休,乱世之中,谁又来主世间沉浮?有的人为了争霸天下,逐鹿中原;有的人为了追求武术巅峰,长生不老;有的人为了爱情,冲冠一怒为红颜……。张凡自异世而来,没什么大志,本只想充当这个世界中平凡的一个小角色,平平淡淡、随波逐流的过完一生。可惜命运的齿轮终将他卷入时代的漩涡,卷入历史的浪潮,且看主人公在异世如何讨老婆,养孩子,顺道打个架,修个炼,逍遥过一生。
  • 异界之山海传说

    异界之山海传说

    华夏龙组成员凌峰意外生死,机缘巧合下,灵魂穿越到了神之大陆,看他如何纵横异界,如何纵横神之大陆。
  • 浪漫学院生活

    浪漫学院生活

    原谅我懒你先看看就好不喜勿喷。。。。。。。。。。。。。。。。。。
  • 天之龙亚斯特之旅

    天之龙亚斯特之旅

    古往今来,很少有人在亚斯特大陆留下过耀眼的印记,那么,我们的主角帝音,是否会在众多群星之中脱颖而出呢,敬请期待吧
  • 惊世大神豪

    惊世大神豪

    陈龙:我要开大型无公害生态养猪场。我要上天!本书群号:303762295,喜欢本书的读者可以加一下,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能跟我提。
  • 猪猪小杂碎

    猪猪小杂碎

    传闻有一个作者,写作看心情,半年更一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