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7000000021

第21章 孝敬媳妇喜结良缘

这是士师统领以色列的时期,有一年,各地连续发生灾情,饥荒不断。

住在伯利恒城的富裕居民以利米勒和全族人一样,全家老小啼饥号寒。为了活命,他只得带着妻儿逃荒到摩押投亲靠友,因为辛勤劳作,不久客死他乡,留下了妻子拿俄米和儿子玛伦、基连。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分别娶了摩押女俄珥巴和路得。他们一起生活了十个年头,一家人和和睦睦,感情甚笃。谁知,好景不长,两个男人又先后去世,只剩下两代寡妇苦熬光阴。

可怜的拿俄米,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又身在异国他乡,她终日悲痛愁苦,思念故乡。一日,她听说家乡的年景好转,决定离开悲伤之地,返回家园。可是,俩媳妇怎么办呢?她必须为她们着想呀!

于是,她对两个媳妇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媳妇们哪,现在,我想落叶归根,准备回国去了,我虽然很喜欢你们,但也不能把你们带到我的国家,让你们生活在陌生人中间呀。”见媳妇们要说话,她用手制止了她们,继续说:“你们呢?我建议还是各自回娘家,找个好人嫁了,重建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愿上帝恩待你们,就像你们恩待自己的丈夫和我一样。”说完,准备吻别她们。

可是,两个媳妇舍不得婆婆,她们失声痛哭:“婆婆呀,我们决不离开你,要跟你一块回到你的国家。”

拿俄米心里也很难过,她与两个媳妇相处得如同亲母女一般,但她还是含泪规劝她们:“女儿们哪,听我的话,回到你们亲人身边吧,何必跟我一块背井离乡,去那不熟悉的地方受苦呢?”两个媳妇坚持自己的意见。她又说:“如今,我年岁已大,再也不能生儿子做你们的丈夫了,你们何苦独自一人孤苦伶仃地活一辈子?即使我现在生子,你们也不能等他们长大而不嫁人呀!”

两个媳妇放声大哭。不得已,俄珥巴只得与婆婆含泪吻别。路得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婆婆,她要陪伴她,照顾她,尽一个媳妇的孝道。

拿俄米劝她:“好女儿,你看,俄珥巴已经留在本国,回到娘家去了,你就跟着回去吧。”

路得决心已定,她回答:“你怎么说也不行,如今,你年事已高,身边需要有人照顾,我必跟着你,你的国家就是我的国家,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往哪儿去,我也往哪儿去;你住在哪儿,我也住哪儿;你死在哪儿,葬在哪儿,我也死在哪儿,葬在哪儿。”

拿俄米见路得的态度如此坚决,就不再劝她回娘家,而是带着她回到自己的故乡——伯利恒。

当两个寡妇出现在伯利恒时,全城人都很惊讶,乡亲们问:“这不是当年逃荒出去的拿俄米吗?”

拿俄米回答:“乡亲们哪,不要再叫我拿俄米(甜美的意思),我不再是幸福的人了,我很痛苦。你们看,我满满出去,却空空回来,这是上帝对我的惩罚。对于我这个苦命人,你们应该叫我玛拉(苦涩的意思)。”

当人们知道了她的不幸遭遇,了解到她媳妇的一片孝心时,无不感慨万千,同时对路得格外的赞扬和尊重。

婆媳二人回到原来的家,只见多年无人居住的祖宅破败不堪,四周荒草丛生。路得马上卷起袖子,打扫清理,毫无怨言。

两个寡妇,两手空空,她们必须找事做,自己养活自己。当时,正是开镰收割季节,路得和婆婆商量说:“婆婆呀,为了糊口,让我到田里去拾点麦穗吧。”婆婆无可奈何地点点头,嘱咐她早去早回。

路得来到城外麦田里,跟在收割人身后,拣漏下来的麦穗。她拣麦穗的地方,是本城财主波阿斯的田地。正巧,刚从伯利恒城回来的波阿斯来到麦田里,他客气地对仆人们打招呼:“愿上帝与你同在!”

仆人们都热情地回答:“愿上帝赐福予你!”

他放眼望去,只见成熟的麦穗,在微风下轻轻摇曳,大垛大垛的麦捆,一排一排地立起,蓝天白云下,大地一片金黄。忽然,他发现一个陌生的女子,正弯腰在田里拾麦穗,便好奇地向监工打听:“那是谁家的女子?”

监工回答:“那是跟随拿俄米回来的摩押女子,名字叫路得,她要求在地里拣点麦穗,让她们婆媳俩吃饱肚子。她从早上一直拣到现在,中间只休息了一会儿。”

波阿斯走过去,主动与路得打招呼,路得见了主人有点害怕,波阿斯笑笑,温和地说:“路得姑娘,你放心,只管在我这儿拾麦穗,不要再到别人田里去了。以后,你就跟着我的仆人们,他们在哪儿收割,你就在哪儿拣,口渴了,就喝他们打来的水。我已经吩咐过他们,不许欺负你。”

路得听了,叩拜谢恩,说:“我是外国人,承蒙你照顾。”

波阿斯回答:“你不用客气,我已经听说过了,自从你丈夫死后,你很孝敬婆婆,为了照顾婆婆,你离开自己的国家和亲人,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来谋生活。愿上帝眷念你,赐福予你。”

路得听了很感动,她说:“主啊,谢谢你能理解我,我们虽然不熟悉,你却说出这番话来安慰我。”

到了吃饭的时间,仆人们围坐在一起,只有路得一人躲在麦堆后面。波阿斯见了,立即招呼她:“路得姑娘,到这儿来和大伙一块吃吧,拿面饼蘸点酱,很好吃的。”

路得便来到仆人中间坐下,波阿斯递给她一些烘麦饼,她只吃了一点点,把余剩的收起来,准备带给婆婆吃,自己又继续拣麦穗。

波阿斯看在眼里,私下嘱咐仆人:“你们听着,大家要善待那个拾麦穗的姑娘,她就是在捆好的麦堆里拾取,你们也不要吼她,羞辱她。还要有意抽一点麦穗丢在地上,让她去拣。”就这样,路得一天拣了许多麦穗。

收工后,她把麦穗带回城里,摊开给婆婆看,又把烘麦饼拿给婆婆吃。婆婆看她丰收了,便问她:“你今天是在谁家田里拣麦穗呀?愿上帝保佑那个好心人。”

路得告诉婆婆:“我今天是在一位名叫波阿斯财主的田里拣麦穗,他真是一个好人。”

拿俄米立即明白了,她说:“愿上帝恩待他,他是本族人,我们家的一个近亲。”

路得又告诉婆婆:波阿斯让她在他田里拣麦穗,直到收完庄稼。拿俄米高兴地说:“那是再好不过了,你不要往别家田里去了,免得人们议论他不照顾亲戚。”于是,整整一个收割季节,路得都是早上离开婆婆出城拣麦穗,晚上收工回家照顾婆婆,天天如此。

孝敬媳妇遇到慈善的婆婆,拿俄米常常为路得着想,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她明白波阿斯和路得之间互有好感,有心成全这桩婚事。

一天,拿俄米对路得说:“女儿哪,作为长辈,我应该为你找个安身之处,让你好好享享福。按我族习俗,近亲应该娶本家的寡妇做老婆,生下的长子过继到死者名下,以便继承产业,传宗接代,不让人死家空,名字在人间消失。我看波阿斯是个好人,又是近亲,不知道他愿意不愿意娶你?”为了试探一下对方,她对路得说出了自己的计谋:“女儿哪,你不是在波阿斯田里拣麦穗吗?今天晚上,他定会在禾场簸麦,你快去沐浴抹膏,梳洗打扮一下,换上新衣裳,去到禾场,别让他认出你是谁。等他吃完饭睡觉时,你就进去掀开他脚头的被子,躺在那里,顺从他的意思。”

路得回答:“我听你的,按你的吩咐办事。”

晚上,路得照婆婆说的做。到了半夜,波阿斯翻身,发现一个女人,惊醒地问:“你是谁?”

路得回答:“我是你的仆人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因为你是我的近亲。”

波阿斯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他说:“路得姑娘,愿上帝赐福予你,你后来的福定比先前的大。因为你可以找一个年轻人嫁了,好好享福,你却不嫁,要孝敬你的婆婆,善有善报。现在,你不要怕,城里人都知道你是个贤惠淑德的女子。我呢?的确是你的近亲,但还有个人比我更亲,明天,我要征求他的意见。如若他愿尽一个亲属的本分,就由他吧。他如若不肯,我在上帝面前起誓,一定为你尽本分,娶你为妻。今晚,你就在此住宿,好好休息,躺到明天早晨。”说完话,他俩各自安寝。

第二天,东方发白,路得便起身,波阿斯说:“你赶快离开吧,不要让人家知道你昨晚在这儿,以免闲言闲语,坏了你的名声。”然后,撮了六簸箕大麦,让她用外衣包好,扛在肩上进城去了。

婆婆见了,关心地问:“女儿哪,事情办得怎么样?”

路得就将波阿斯的一言一行向婆婆叙说了一遍,婆婆安慰她说:“你只管放心等候,那个人是很讲信誉的,他不办成这事,决不会罢休。”

波阿斯送走了路得,自己也进了城,等待那个比他更亲的亲属。当那个亲属来到城门口时,他招呼说:“你坐下吧,我有事与你商量。”同时,波阿斯请来四位长老,也招呼他们坐下,回头对那个亲属说:“拿俄米从摩押回来了,想卖我们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块地,我与你都有资格赎买那块地,但你比我更有资格,你可以当着我和几位长老的面,说说你的想法。”

那位更亲的亲属说:“我当然赎买。”

波阿斯说:“你赎买那块地可以,不过,按习俗,赎买这块地的人,必须娶拿俄米家的寡妇路得为妻,使死者在产业上有个名分。”

那个近亲摇摇头说:“那我就不买了,还是你自己买吧。”边说边脱下鞋子递给波阿斯(按当地规矩,做交易或决定什么事,其中一人要脱下鞋子给另一个人,以作凭证)。

波阿斯当场宣布:“请各位长老作证,凡属以利米勒和玛伦、基连的,我都从拿俄米手中赎买下来了,同时,娶摩押女子路得为妻,好在产业上给死去的人留个名分,以免他们在本族灭绝。”

几位长老和周围的民众都说:“我们可以作证,愿上帝保佑你们,蒙福、发财,赐你们后裔。”

于是,波阿斯名正言顺地娶了路得,后生下一子,妇人们祝福拿俄米:“上帝眷念你,没有撇下你这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婆,我们称颂永远的上帝!这孩子将来一定会爱你,孝敬你,因为他是爱你的媳妇所生。有这个媳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强。”

拿俄米高兴地把孩子抱在怀中,做他的养母。有人建议:“拿俄米晚年得子,就给他起名俄备得吧。”

后来,这个俄备得生了耶西,而耶西就是英雄大卫的父亲。

同类推荐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诸如基本信仰和功修制度、教坊和掌教制度、寺院经堂教育、传统节日、婚丧礼仪和生活定制、苏非门宦、清真寺建制、近代回族伊斯兰教的维新运动,以及现阶段的新面貌等等,都有所涉及,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归纳和认识回族伊斯兰教的社会作用。尤其是对回族伊斯兰教的民族特色,作了比较充分的探讨和论述。
  • 另类的财富

    另类的财富

    本书为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该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清新,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作者此类短文集结出版后很受欢迎,在台湾地区成为众多读者的口袋书、床头书,在大陆也十分热销。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开启的禅

    开启的禅

    世间纯朴而简单的真谛,人生清澈而明净的观察,乱世安顿身心的最好读物,献给都市忙碌一族的生活禅。你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假如,你仅仅是个过客呢?你以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相。假如,你仅仅是被眼睛和心欺骗了呢?你以为,自己的需要都是合理的。假如,你仅仅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呢?放空自我,放下判断,只是静静地倾听和感悟——大山深处,老禅师给他的小香炉讲故事……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热门推荐
  • 至尊大神官

    至尊大神官

    地球少年,穿越异界林家奴仆之子,出生低微受尽凌辱,却傲骨不屈,为逆天改命,毅然接受太古魔族神灵的传承……大道万千,逆魔成神!!!
  • 无忧一世安好

    无忧一世安好

    江城吴家大小姐吴忧是个小霸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最喜欢的就是吃好,睡好,玩好,可是有一个少年让她沉陷了……“安颢,安颢,安颢”安颢:……“安颢~”少女的声音很甜“说”大概是少女真的太吵了,也有可能是少女太可爱了,声音软萌软萌的让少年回应她了。“颢宝贝儿,你有没有觉得我现在怪怪的”“嗯,有点”安颢诚实点头。“太好了,你终于发现了我今天怪了,因为我怪喜欢你的”
  • 劫婚新妻超给力

    劫婚新妻超给力

    听说冷家三爷结婚了,娶的还是个男人婆?众人直感叹冷三爷口味独特,只有冷三爷的助理在心里默默流泪,哪里是口味独特?分明是被逼的好吗?不,准确地说,是被那个男人婆趁火打劫……莫瑶,她竟然嫁人了,嫁的还是个男人,这不明摆着欲盖弥彰吗?怕不是花钱买来做戏的吧?冷三爷嗤笑,花钱买?谁买得起他?他分明是免费的,不止免费,他还想倒贴,倒贴他全部身家,此生,唯有她能将他占为己有……
  • 偷心的桃花

    偷心的桃花

    李桃花,无才无德,骗子一个,一个偶然的机会,骗走了一个男人的痴心,然后开启了自己的另一番开挂人生。
  • 英雄联盟之无尽征途

    英雄联盟之无尽征途

    这个世界有种不一样的感觉,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美丽,无限。血,泪,以及信念存在的痕迹,这是一个英雄的世界。有人在山野,以戟屠龙。有人在荒漠,探寻失落世界。有人浅笑妩媚,有人无畏挥剑,有人至死不悔。“然而我要说的是,这条无尽征途上,没有苦累,无怨无悔。为那所珍惜,守护的一切。即使梦碎。”
  • 虚假之地

    虚假之地

    一场华丽的叛变改变了整个天下的局势,曾经被困的奴隶,倾一人之力,宁化身魔鬼也要倾覆国度。打破这个虚假之地。
  • 超级足球巨星

    超级足球巨星

    这是一个2015年的普通屌丝带着足球系统来到2008年的夏天的故事这一年一名叫李风中国青年正式登陆欧洲欧洲足坛因此改变梅西,C罗双雄争霸,“噢~~不,我李风将打破这一局面”且看李风如何舞动风云,成为世界级的超级球星当然娱乐与美女必不可少,本书会出现韩娱,欧美,是一本足球与娱乐结合
  • 史诗操盘手

    史诗操盘手

    他是行走于无尽时空的幕后黑手动荡不安的末路王朝万族林立的异世大陆冰冷残酷的星际铁幕统统没有他的名号,但他无所不在,他观察,他选择,他操纵,世界随着他的心意运转,历史跟着他的选择选择他无人知晓,他万世长存
  • 黑魂传火到异界

    黑魂传火到异界

    我刘浪!就算再也不喝肥宅快乐水!渴死!死外面!也不会再传一次火!嘿嘿!真香!
  • 铜官窑传奇

    铜官窑传奇

    铜官窑,这座历史丰碑的古窑遗址,历经千年风雨,仍完整地保留在湘江之畔。唐朝时,如此规模宏大且出口量极大的一座窑场,却不见史籍文献记载,只有湘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这首唐诗中记录了长沙铜官窑鼎盛时期的壮观场面:“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火湘浦口,烟触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实在是一个谜。出生于湘江江畔的李远志,一不小心来到了两千年前的大唐,带你探索铜官窑从名不见经传一路发展成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传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