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9600000005

第5章 绪论(3)

2006年,焦亚东于华中师范大学完成了《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论文认为钱钟书的文学批评与西方互文性理论之间存在对话关系,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论文从钱钟书著作旁征博引的特征说起,指出其征兆正是文本之间广泛存在着的互文现象与互文关系。第一章以“互文性理论的中西对话”为题,阐述钱钟书文学批评与互文性理论进行对话的潜在可能性。接着梳理发掘中国本土的互文性资源并指出:传统文论中的互文性思想、类书的互文性空间对文学言说活动产生的影响,使中国文学积淀有丰富的互文现象,这就为文学批评关注互文性问题提供了对象与可能。最后分析认为,钱钟书文学批评具有的语言维度、历史维度和比较维度,是他持久、全面、深入关注互文性问题的根本原因。论文还指出钱钟书的文学批评中“孳生”与“暗合”是其互文关系生成的两个最基本的途径,其中,前人话语对后人言说的遮蔽、前代文学对后人创作心理的影响以及愈演愈烈的文学因袭模仿风气,是孳生现象生成的根本原因。钱钟书著作的贯通古今、打通中外造成了读者阅读层面的互文性特点,已经有学者看到了这点,并写出了旨在扫清读者阅读障碍的著作,这就是钱定平的《破围——破解钱钟书小说的古今中外》。在中西文论对话中对互文性理论进行研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然而这方面的文章只是吉光片羽,十分稀少。

2005年,秦文华完成了博士论文《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的撰写。硕士论文方面有1999年罗平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提交的《“互文性”及文学翻译》,2002年秦文华的《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从互文性角度谈翻译》,2004年钱耕云的《互文性与翻译——〈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龙江华的《互文性与新闻英语语篇的翻译》。2005年出现了张向芳于上海海事大学提交的硕士论文《互文性与广告翻译》;王巧宁的《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兼评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许伊于中山大学提交的硕士论文《话语中的互文性与意识形态含义: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李小香于北京交通大学提交的《似曾相识燕归来:从互文性角度看汉诗英译》;黄懿的《互文性与〈红楼梦〉中互文符号的翻译》。2006年出现了李学欣的《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张宝俊的《从互文性角度看典故的翻译》;林化平《翻译研究中的语篇互文性》;李梅红的硕士论文《在互文性理论指导下进行广告翻译的可行方法》;徐莹的硕士论文《互文性理论与许渊冲翻译思想》;李红绿的《互文性与广告翻译》。2007年出现了姜璇的《从互文性角度研究广告口号的翻译》;刘静的《英文食品广告词中互文性所蕴含的意境分析》;赵迎春的《互文性与英语报刊消息的汉译》等。

1994年,辛斌完成了《语篇互文性的批评性分析》的博士论文,论文从语言学出发,对互文性于语篇的关系进行研究。2006年,武建国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提交了博士论文《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篇际互文性(interdiscursivity)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特定语篇中不同体裁、话语或风格的混合与交融。该论文论述了在法律调解语篇、大众媒体语篇、医护语篇、广告语篇等中存在的互文关系。同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刘金明提交了博士论文《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也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互文性进行研究,语言学家也接受了巴赫金(Bakhtin)的对话理论,使得互文性的研究超越了文学领域。1981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伯格兰(Beaugrande)和奥地利著名语言学家德雷斯勒(Dressler)将互文性概念引入语篇语言学,并将互文性定义为“一个语篇的生产与接受依赖于参与者其他语篇知识的方式”,同时把互文性作为语篇性的七条标准之一(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为语篇互文性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然而,互文性在语篇语言学中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该书在语篇语言学理论框架中,以语篇交际构成原则与对话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从共享知识与互文线索、互文性与语篇体裁、互文性与语篇评价以及互文性的语篇功能等四个方面,探讨互文性在语篇中的表现和作用,揭示互文性在语篇中的语言、社会、评价及认知维度,表明互文性不只是不同语篇之间形成的意义关系,而是一个语言、社会、评价与认知的多维互动过程。

③有关互文性与翻译的学术会议及其论文

2004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上,王璐的《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论述了翻译过程中原语文化和译文、译文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互文关系及互文性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的指导意义。2005年在泉州召开的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李梅红的《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探讨了互文性与广告套译的关系,指出了互文性在广告中的运作机制与对广告的指导意义。

2005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黄勤的《从互文性看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穆旦诗〈苍蝇〉英译赏析》,通过互文性的视角来审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的三重身份,即作为读者、解释者和作者。欧阳东峰的《狂欢文本中的译者身份》通过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论述了作为三重身份的翻译主体理应考虑原文文本在其文化中的互文参照。舒奇志的《论文化意象的互文性与文化意象的翻译》指出在文化意象翻译中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的互文性。熊锡源的《互文性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诸问题。

2006年在山东烟台召开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余平的《“文本间性”与文化意象的翻译》、《论“文本间性”与习语的翻译——文化意象翻译研究之二》两篇文章,从互文与超文的角度切入,研究了文化意向在跨文化翻译中的传真问题,使互文性超越了文学、语言学、诗学的范畴,进入了翻译学范畴。

在“多元对话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构国际研讨会”(北京,2004年6月)和“21世纪文学理论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上,当代文艺理论的空间和边界问题、文化间性与文学间性等问题成为大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④国内出现的主要期刊论文

国内较早出现的是1994年殷企平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上的《谈“互文性”》,该文从互文性的基本含义入手,讨论了作者层面的互文性即文本的改写、读者层面的互文性即文本的完成、批评层面的互文性即文本的阐释。程锡麟的《互文性理论概述》论述了巴赫金、克里斯蒂娃、罗兰·巴特、T·S艾略特、德里达、里法泰尔、热奈特、约翰·巴斯等人的互文性思想。黄念然的《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对互文性理论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运作方式作了梳理,着重论述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语境下的互文性理论,区分了互文性理论的广狭义之分。《中国比较文学》杂志2000年第2期发表的查明建的《从互文性的角度重新审视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兼论影响研究》采取互文性研究视角,对 20世纪中外文学复杂关系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徐学的《“秘响旁通”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兼谈对比较文学认识论的意义》从中西文论对比的角度论述了“秘响旁通”与互文性理论的关系。罗婷的《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从互文性的定义、互文性的生成过程以及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内容三方面探讨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并指出这一理论是对传统文学研究和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一种超越。李玉平的《互文性批评初探》论述了互文性批评之合法性及互文性批评的建构。陈永国的《互文性》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渊源与影响、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中蕴含的互文性思想及作为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互文性和作为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互文性。李玉平的《“影响”研究与“互文性”之比较》将互文性这一后现代关键词与影响研究这一现代性的概念作了对比,从语源分析、学术背景、中心着眼点、研究策略和意识形态等五个方面对互文性这一概念进行辨异。秦海鹰的《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具体应用》(《法国研究》2006年第4期)、杨乃乔的《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及其比较视域的互文性》(《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皆是发表于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北京大学秦海鹰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互文性研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当代西方文论中互文性问题的缘起、流变、特征和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杨乃乔教授主编的《比较诗学》特辟专章论述间性问题,论述了作为文学活动中主体的“主体间性”与作为客体的“客体间性”,以及材料间性、美学间性、学科间性等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就“互文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尚未深入,许多方面还有待补充:如中国接受互文性的语境、缘由;与互文性相关的理论著作的翻译出版情况;互文性对中国文学创作及中国文论的影响;互文性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异等问题。

三、研究对象和论文基本框架

本文研究的是“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涉及互文性的理论根源、互文性在法国的诞生、在欧美的流行及其嬗变过程、互文性理论与其他理论的互补与交叠、互文性在中国的译介、影响、变异、对中国的互文性研究的影响等内容。在进入这一研究之前,首先要对这个传播和接受的信息源——互文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充分地认识了这个接受的客体,才能解答互文性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接受的深刻原因,也只有充分了解互文性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互文性本身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及变异。所以本书的第一章从互文性诞生的西方语境入手,阐述其产生的后现代语境、追溯其理论根源。第二章主要论述互文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在西方的嬗变过程。第三章详尽地介绍了互文性在中国的传播及国内的研究情况,把国内的互文性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1980-1990年的初步译介阶段,1990-2000年的继续发展阶段和2000年以来的深化拓展阶段,从这三个阶段进行分段介绍与论述,以期对互文性在国内的接受情况作全面深刻的把握。第四章论述互文性与中国文论的相通及差异。第五章论述的是互文性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本书将以比较的视角,援用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社会批评、文本分析及文化研究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影响和研究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本书的创新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书第一次对互文性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梳理、研究,是对国内互文性研究的拓展和补充。

其次,本书拓展了互文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界提供了“互文性”这一西方文论关键术语在中国的流传、接受、变异情况,打破了单一的西方研究的视角,同时为西方文论进入中国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个案。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文论中的相关思想,指出其与互文性的相通,论述了用典、诗注的挖墙脚等与互文性的关系。

再次,本书立足历史、立足现实,指出了互文性这一西方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坛的影响,表现在李冯等作家的文学创作中。在文学批评方面,以陈晓明为代表的学者将互文性等西方后结构主义的文论应用于中国的文学批评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最后,本书对国内出现的纷纭繁复的互文性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指出国内关于互文性研究的成就、现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类推荐
  • 心灵的圣殿

    心灵的圣殿

    更为可贵的是,兰溪的散文充满悲悯情怀,对地球、对弱势群体充满怜悯与关爱。如《慈悲天使》《有爱就有了一切》《牺牲的爱》《为孩子祈祷》等作品,无不深切呼唤真情,讴歌无私的大爱。人情的冷漠、灵魂的堕落、道德的沦丧令人忧虑。兰溪作品,大多以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唤起人类的良知为己任,如《飘自天堂的甘露》《高尚的灵魂》《精神之美》等,深刻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内省和忏悔,对人类生活终极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关注与思索。她忠告人们:一个挑担人,上了船后,只管把担子放到船上,否则仍自己担着,岂不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领悟了生命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去呼应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博大的爱将使你的生命充满清新空气。
  • 蒙马特遗书

    蒙马特遗书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是作者一批散文和短篇纪实文学的集锦。押题篇《陨石之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出身军人之家的普通战士,但他却在未来战争的浩渺星空中流连忘返,包括在高烧状态的梦中……一篇篇探索未来战争的论文让专家们不能不刮目相看。他是我军新一代军人精神结构与境界的活标本之一。
  • 凌阁芳菲

    凌阁芳菲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古体诗词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诗词作品,分绝句、律诗、词、对联共四卷。这些结集出版的诗词作品,绝大部分发表在红网,被人称为“月下古典诗派”代表。
  • 解放康定

    解放康定

    蒋介石对中共发出求和声明,“西康王”刘文辉应召赴南京。美龄宫谒见,中共地下党代表的预言一语中的。民盟主席张澜上海传书“和谈即便成功,亦是蒋氏城下之盟”。再探张群:“和谈是一个未知数……”刘文辉恍然大悟。
热门推荐
  • 变成王伦一统天下

    变成王伦一统天下

    叮咚!恭喜你,你刚刚被车撞死了,脑子被撞飞,直接穿梭平行世界,穿越了,啧啧啧,这得是什么速度啊,脑子直接被甩到了我这里,也幸亏得是遇到了我,哦~对了,你现在的脑子呢是在王伦的脑壳里,只要你吃了他的脑子,补补自己,你就能控制他了,加油哦~亲,你要被他的脑子吃了,那你就彻底完蛋了哟,我是九天玄女,吃完联系我哟~么么哒
  • 混沌妖瞳

    混沌妖瞳

    看到的只是表象,人心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混沌妖瞳的故事就是想好好坐下来给你讲聊斋…
  • 走丢的爱

    走丢的爱

    清风一时的情迷心软,娶了媛媛。本来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却也成了他一生不幸的开始。几番煎熬纠结,在崩溃边缘苦苦挣扎……
  • 傲世狂医

    傲世狂医

    在那没有医疗文明的世界里,现代神医陈辉如鱼得水。没武器?来,我帮你治下不举。没丹药?来,我这包板蓝根包治百病。没女人?这不可能,你排最后去。兀那黑厮你敢打我,明天老子让你下不了床!傲世狂医,医狂天下!
  • 简单 丰盛 美好:幸运一辈子的禅的50种习惯

    简单 丰盛 美好:幸运一辈子的禅的50种习惯

    为何幸运几乎未曾眷顾你?怎样才能拥有“一辈子幸运的体质”?没有那么多与生俱来的性格,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一日之计在于晨。本书以清晨为例,介绍了禅的简单开运术——幸运一辈子的50种禅宗习惯、禅宗智慧。用十分钟打扫,整理玄关卧室,对镜审视自己,按时做饭吃饭,制定当日计划,主动发出问候;保持平静之心,摒除多余杂念,避免胡思乱想,依照本心来生活。当你足够自律,尊重时间,身心一如,知足少欲,心有余裕,自在从容,幸运也会如期降临。人生有味是清欢。生活简单、丰盛、美好,人生充实、自在、从容,这就是最大的幸运。日日是好日。祝你幸运,愿你幸福。你是清澈上扬的力量。
  • 我的爱情不打烊

    我的爱情不打烊

    傲娇总裁VS高冷女律师。被亲妹和青梅竹马陷害,凌思涵被迫与丈夫离婚,五年后带着孩子回归,回国第一天就遇见当时狠心和她离婚的丈夫萧熠辰。此时的她已经是享誉业界的金牌金融律师,为了报当年的仇,她步步为营,本想专心搞事业,却被一点一点渗入自己生活的萧熠辰给打乱,让她不得不再次去触碰爱情。不知道这一次,他们会不会再像上次一样,彼此懂爱就是不说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圣光剑之坠星传奇

    圣光剑之坠星传奇

    32世纪人类因为地球的环境过于恶劣不得不另觅新居,启用反重力装置和空间跳跃装置将地球送出银河系,漂流到了神奇的贝卢修斯星,贝卢修斯星上住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主角张凌天继承了祖传的神秘的“圣光剑”,在贝卢修斯星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圣光剑出自我的另一部小说《奥特曼穿越金庸小说》,书群名字是“天龙书友交流群”,本书起点首发,纵横也发)
  • 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

    正经版:因为一场电影导致旧病复发。男主与女友分手,投入另一场爱恋之中,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挣扎。另类版:辰风,一个有点呆木而普通的男子,原本以为会平凡的一生。却没想到那场电影揭开了他藏在心底的禁忌。那班午夜的公交车上,让他碰到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然而没想到那甜蜜的生活下,隐含太多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结,一切事情都偏移了轨迹。当真相和现实摆在眼前时,他又该如何抉择。本文发表于晋江文学城
  • 第一愚医

    第一愚医

    心理系学渣重生古代一朝天降傲娇小包子从此逍遥成空梦……
  • 这个斗罗画风不太对

    这个斗罗画风不太对

    我,尘剑,全斗罗颜值最高的男人。什么,你说有人比我帅?不慌,报个坐标,我分分钟砍哭他!我左手七杀剑,可斩乾坤;右手末世神权,可操控生死。没办法,我就是这样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斗罗好青年。等等,这个斗罗怎么画风怎么不太对。隔壁唐三拿着诸葛神弩射我怎么办?走程序太麻烦,还是直接弄死吧。什么,猎魂行动提前了?不,这只是造神计划的开始!友情提示:本书只适合帅逼看,不帅的可以直接叉掉了,我怕你没代入感。换句话说,看这本书的都是万中无一的大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