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9600000032

第32章 互文性与中国文论(5)

古人在用典的态度上,可以分三派:反对派、支持派与中立派。反对用典的直寻派,以钟嵘为代表,同时代的萧子显也持这种观点。萧子显在《南齐书》卷五十二《文学传论》里就对诗歌铺张典故成语感到不满说:“缉事比类……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钟嵘则在《诗品·序》里提出了自己反对用典,讲求直寻的诗学思想。典故用得太多则会给读者带来障碍,损害诗意、诗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引用林艾轩的话说:“苏诗如丈夫见客,大踏步便出去;黄诗如女子见人,先有许多装裹作相。”表露了对因用典而造成词意晦涩难懂的不甚赞同之意。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七有云:“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且如《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下略)’,此岂可以出处求哉?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盖后人元不知杜诗所以妙绝古今者在何处,但以一字亦有出处者为工。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曾有一字无出处者,便以为追配少陵,可乎?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渠不自知,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就指出了宋人这种以才学为诗的倾向。他说:“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指出近代诸人喜好用典,不讲求神韵情致,只讲求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以至于全篇读完,还不知道诗的主旨是什么,这就是文人们所说的花上晾衣,煞尽了风景。也如西人所说的,倒洗澡水连孩子都倒掉了。魏泰反对黄庭坚的这种做法,说他“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钱钟书也说黄诗如“隔帘听琵琶”,典故的运用往往使诗词意义表达不够直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傅玄、皎然、黄庭坚、李商隐、苏东坡、李清照都喜欢在诗文中引用前人句子。苏东坡曾评论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恰恰透露出他对用典的偏好,并以己之爱好强加于人。诗词少了典故,如同美女没有装饰。李清照批评秦观的词道:“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除了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关于用典的态度外,还有一种中立意见,认为文章的好坏不在于用事,也不在于不用事。用典对诗文的促进作用只是尺度的问题,而不是用与不用的问题。明代王骥德在《曲律》中云:“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不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讲求用事时自然恰切,不留痕迹:“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才是妙手。《西厢》、《琵琶》用事甚富,然无不恰好,所以动人。《玉玦》句句用事,如盛书柜子,反使人厌恶。”魏际瑞说:“著佳事佳语太多,如京肆列杂物,非不炫目,正为有市井气。”(《伯子论文》)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喜好旁征博引以炫学的人说:“填塞之病有三:多用古事,叠用人名,直出成句。其所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以明博雅,假脂粉以见风姿,取现成以免思索。”

宋代叶少蕴的《石林诗话》中说:“诗之用事、不可牵强,必至于不得不用而后用之,则事词为一,莫见其安排斗凑之迹。”清代袁枚在反对有些文人“博士卖驴,书券三纸不见驴字”的堆垛作法后,说出了自己关于用典的看法:“余以为用典如陈设古玩,各有攸宜,或宜堂或宜室……暴富儿自夸其富,非所宜而设之,置楲窬于大门,设尊罍于卧室,徒招人笑。”同时,他反对使用生僻的典故:“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宋乔子旷好用僻书,人称‘孤穴诗人’,当以为戒。”(《随园诗话》卷六、七)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诗人玉屑》中云:“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

当然,上述区分极为粗略,由于时代遥远,今天已很难断定古人对用典的态度,况且古人自己有时还存在一种今非昨夕的矛盾态度。对于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评论者看来,差异也很大。如钱钟书就曾提到苏东坡喜欢在诗中铺排典故,不喜欢的人就说他“用事博”、“见学矣然似绝无才”、“事障”、“如积薪”、“窒、积、芜”、“獭祭”,喜欢他的人就赞他对“故实小说”和“街谈巷语”都能够“入手便用,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可见,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身上用典或类似于用典的问题都困扰着历代文人。

中国文人系统地思考用典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系统地表现在他们对“综学在博”的用典条件和“取事贵约”的用典原则的论述。

古人说,用典的前提条件就是作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即刘勰所说的“综学在博”。《文心雕龙·事类》篇中还说“将赡才力,务在博见”。清代文论家魏禧在《宗子发文集序》中云:“辟之富人积财,金玉布帛竹头木屑粪土之属,无不豫贮,初不必有所用之。而当其必需,则粪土之用,有时与金玉同功。”说的是材料的积累对于用事来说非常重要。用事的能力需要作者的细心收集与日积月累,非经一定的生活经历所能企及。咿呀学语的幼儿和涉世不深的孩童很难在文章中用事,原因就在于其生活经验所限。正如清代诗论家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姜斋诗话》卷二)宋代王正德在《余师录》卷二中引张芸叟语云:“司马迁年二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郊,过梁楚,西使巴蜀,天下糜所不在。晚年方敢论次前世,著书成文,天文地理,古今治忽,无所不总。”作者所积累的事料往往表现为“佚事典故”,而这些“佚事典故”常常隐匿于古书之中,可以说古书乃“佚事典故”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地阅览古书,阅览前人的著作,从中吸取宝贵精华,从中沥出那种仍具有当代价值的“佚事典故”,将这些从古书中撮来的“佚事典故”运用到新作之中,使其焕发新的精神、新的意义,为当下的语境服务。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西方人所谓“互文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云:“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并且还举出扬雄、班固的例子,说:“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裂膏腴。”说扬雄、班固以下的作者莫不从古书中撷取精华,取用事料。这就更需要我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对古人有所了解,有了深厚的积累才能“纵意渔猎”、“操刀能割”。

取事贵约是古人提出的用典的基本原则。历代文学家纷纷陈说了这一用事原则,从刘勰的“取事贵约”开始,宋代秦观说:“赋中用事,唯要处置……如事多者,须精择其可用者而用之,不可用者弃之。不必惑于多爱,留之徒为累耳。”(吴景旭《历代诗话》)《白石道人诗说》云:“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施闰章在批评苏东坡的诗时曾说:“古人诗入三昧,更无从堆垛学问,正如眼中着不得金屑……然坡诗正患多料耳。”(《蠖斋诗话》)陆时雍说:“诗不患无材,而患材之扬。”(《诗镜总论》)清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也批评一些文人“有意呈博,翻书抽帙,活剥生吞,搜新炫奇”的不良习性。魏庆之在《诗人玉屑·用事》中称:“若正尔填塞故实,旧谓之点鬼簿,今谓之堆垛死尸。”晋代陆机写作时用事不够精约,元代的陈绎在评价他时就说他“才思有余,但胸中书太多,所拟能痛割舍乃佳耳”。

综上所述,中国在用典上可以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资源,其对用典的理论阐释也显得细致、精致、到位。西方虽然在思想体系上完整地提出了互文性,但是其产生背景、意义皆与中国的用典不同。中国重在把握用事的度的问题,强调“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短”的恰到好处和“综学在博”的用典前提。而西方互文性理论则没有此类的深入讨论,更接近哲学。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8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8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大冲动

    大冲动

    《大冲动》以东南沿海另一个小镇为背景,延续九十年、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直至一零年代前叶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演绎出的有声有色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展示出了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内心产生的一波又一波不止歇的“冲动”。
  • 仙根的传说

    仙根的传说

    本书系永德仙根的民间故事集,其内容从四个方面:“仙根的由来”、“仙根托梦于人”、“向仙根借兵因迎战”以及和“仙根”有关的其他传说来收集民间故事。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亚梦的心

    守护甜心之亚梦的心

    “呐,几斗,我回来了!”亚梦望了望湛蓝的天空,透明如水晶的眼泪缓缓流过眼角,“你却不见了!”“亚梦,请不要……找我。”几斗断断续续的声音传出,“记得……我是爱你的。”新的甜心,新的一轮战争!几斗怎么了,为什么会消失,亚梦又为什么黑化,莫伊的真实身份是什么,真相一层一层被解开,到底是谁坠入那个黑暗的深渊,又是谁升入光明万丈的天堂……
  • 震惊寰宇

    震惊寰宇

    从孤儿院走出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算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然而天不遂人愿的是一次偶然中逆天行得罪了教师评级的评委。满腔怒火的逆天行对其展开了一次斗智斗勇的报复。一切过去之后的逆天行却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就在这时,与他在孤儿院一起长大的两个兄弟:姜涛,范伟成出现在他的面前,从此之后三兄弟走上一条惊天动地的人生之路,步步艰辛,险象环生,从草根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一世枭雄,震惊寰宇。
  • 爱情与我

    爱情与我

    主要讲述了父母双亡的尹小薇为了还债在闺蜜安娜的建议下到一家高级娱乐城当服务员,意外认识了娱乐城的老板传说中的商业精英林子胤。尹小薇对其一见倾心,只可惜林子胤是公认的gay,而且与其男友郑家云总是出双入对,恩爱有加。一次意外让尹小薇得以和林子胤同处一室,而且是孤男寡女,这让尹小薇十分开心,本想主动投怀送抱,可是林子胤却对她表现出了空前的厌恶。就在尹小薇以为没有希望的时候,她却意外地发现了林子胤的秘密,于是一场冒险般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 学术无止境

    学术无止境

    以虚拟作品的形式记录中国高校科研生活,女主角何芷君是一个平凡的女学生,靠自己的努力进入重点大学攻读研究生,但是所有发生的事似乎都在证明这些努力都是错误,看主角如何突破生活中的种种难关,最终实现梦想的经历。
  • 异世之九重天

    异世之九重天

    在这个世界不止人分了三六九等,就连天也被分成三六九等,且看一个生活在九重天的少年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顶端,打破九重天桎梏的。
  • 攻略红楼

    攻略红楼

    文泰一次无意中梦入红楼,穿越成了贾宝玉,金手指是一个辅助系统,却要求他不断攻略一个一个红楼美人...故事就围绕着宝玉与红楼梦中美女们的幸福生活展开了......经商、从军、从政。尼妹啊,居然还可以习武。于是:看林妹妹练美女拳法...陪宝姐姐习玉女心经...和凤姐姐********.........纵横疆场,封王封侯,掌控乾坤,于是:上了公主,又睡了皇后...这就是宝玉的幸福生活PS:本作作者*遣词用句*力图【红楼风味】。春色三分,二分古典,一分YD。不喜勿入。
  • 狮子掉进水瓶的漩涡

    狮子掉进水瓶的漩涡

    她是水瓶座,单纯却冷漠他是狮子座,正直却卑微一次次靠近,一次次犹豫,又一次次分开她和他的故事开始了十年可他们似乎从未真正触碰过爱情她不相信他爱过,他不相信她不爱了十年可以改变太多事,他们却没能再多靠近哪怕一步这是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爱而不得和彷徨无措愿你不是局中人
  • 七泉

    七泉

    九泉之下的一家茶馆,交易的却是亡灵之魂,以汝之魂,换汝之愿,汝是否愿意?
  • 时空之诸界风云录

    时空之诸界风云录

    一部《玄黄宝典》,一扇天地之门,开启了一个穿越者的峥嵘岁月!“什么?我是萧家老四?萧炎是我三哥?”自此,萧玄黄便从斗破开始了他光(cao)荣(dan)的人生。
  • 田园医女娉婷传

    田园医女娉婷传

    女医生重生古代农家俏萝莉,秀雅娉婷,冰雪聪明。奈何家中贫困,她在家做牛做马,机缘巧合之下,她得了随身空间,利用空间发家致富,斗极品亲戚,医好傻妹妹,带着妹妹分家做生意赚银子,置地买房,念书院,建马场,开医馆,姐妹俩的日子过的风生水起,金银财宝滚滚来,美男纷纷来求亲,好吧,那姐抛绣球择相公吧,那帅哥谁?抢到绣球了!他,国公府嫡子,丰神俊朗,腹黑冷酷,文武双全,乃敌军闻风丧胆的旷世名将,他对她说,我以真心宠她,爱她,娶她,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他,大楚太子,霸气慵懒,浅浅一笑间,杀人于无形,他踏上鲜血和白骨筑就的帝王宝座,回眸间只有她的倾城一笑才能暖他的心……他,楼兰太子,一颦一笑,风姿若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本想与她再续前缘,奈何她有空间在手,追求她的情路何其坎坷?他,或侯府公子,或神秘身份……他,他……爱!或被爱!几段宿世情缘,她又该何去何从?本文一对一!古代温馨种田文,甜宠、赚钱、过日子!偶尔斗斗极品炮灰!某抽风精彩片段:“启禀主公,刚才夫人让凝香搜集一兜的鸟粪往裴世子的脑袋上砸上去了。”鬼三下跪着禀报给某男听。“倒是娉婷的作风,就我说,娉婷这么做还不够心狠,这样吧,你们几个去多找些鸟粪,马粪,然后一股脑儿扔去归伯侯府,不把归伯侯府给弄个臭气熏天,都别给我回来。”某男闻言非但不生气,还宠溺的含笑道。妈呀,要怎么样才算心狠?鬼三无语望天。但是再怎么样无语,也得按照主公的吩咐去做。某男心道:我的媳妇儿做什么都是好的,你要用鸟粪对付渣男,我做你相公的怎么好落后,就用个鸟粪还便宜了那一家子。这样吧,咱再加个马粪还凑合吧。希望归伯侯府好好享受府内臭气熏天的“美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