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200000027

第27章 茶与文化(5)

二十年前旧板桥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全国各省举行“乡试”,原本无意仕途的他,迫于生活的窘困,不得不以不惑之年,参加乡试,结果一试中举。后来又在友人程羽宸的资助下,赴焦山读书,经过三年苦读,通过会试、殿试,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中进士,虽然已经44岁“高龄”,但也算是扬眉吐气了。接着他顶着“进士第”的光环重回扬州,此时的扬州没变,郑板桥没变,只是扬州市侩们对郑板桥的看法变了,他的字、他的画、他的诗词,突然间都成了无价的墨宝。为此,板桥特地刻了两个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二十年前旧板桥”,盖在每幅字画上,用以讽刺那些不懂艺术,却又喜欢附庸风雅的暴发户。

书法六分半画艺攻兰竹

郑板桥自云:“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但主张“十分学七要思三,各有灵苗各有探。”书画虽然要向古人学习,却不能完全模仿,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他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因为我国正统隶书,称为“八分书”,而郑板桥认为他的隶书不完全合乎隶书体例,因此只配称为“六分半”书,当中含着谦虚、自嘲的意味,其实这是一种楷隶为主,兼揉草书的新体书法,乃是为摆脱古人窠臼的一种突破与创新,不怕别人笑他的字是“乱石铺街”。至于画艺,郑板桥擅长花卉木石,尤长于兰竹,所画兰竹,尽脱时俗,秀劲绝伦。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他奉命派任山东范县县令,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调任山东潍县,次年潍县因连年大旱而闹饥荒,郑板桥展开一连串爱民的赈灾措施,这些措施让富绅大贾无利可图而大为不满,有人密告他谎报灾情,将赈银中饱私囊,虽未被开罪,却让郑板桥看透了仕途的尔虞我诈。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他辞官归里,在《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上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渔竿。”以诗明志,从此不再为五斗米折腰。

罢官后的郑板桥,重回扬州当画师,他在画竹上题诗:“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诗中反映出他对扬州的眷恋与返回的兴奋心情。郑板桥名扬天下,晚年画艺更加精湛娴熟,因此求画、索画的人愈来愈多,让他穷于应付,后来不得已听从老友拙公和尚的建议,自书润例,如此一来既可靠作画维持生计,又能杜绝无端的干扰。其《润笔小卷》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子作无益语言也。”接着又写道:“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下署名:“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嘱书谢客板桥郑燮。”这个“价目表”,说得直截了当,毫不虚伪,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由此也可看出板桥的真性情。

茶诗茶联反映人生

郑板桥卒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活了73岁“高寿”,有人以为和他喜欢喝茶有关,郑板桥一生中也做过许多茶联、茶诗。“白菜青盐粘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将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写得生动,这正是他的生活与人生观的写照。此外郑板桥所向往的生活也可从茶诗中窥出端倪,《题画》:“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又如:“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对郑板桥而言,这种“寒夜客来”“书画相伴”的生活,已是人生至乐。

题画咏物个性分明

郑板桥的题画咏物诗,写来人木三分。他曾在壶上铭题,写道:“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将茶壶与人做模拟,既写茶壶,又喻人性,写来既幽默又讽刺。《题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则写竹,一则正反映出他百折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画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天天笋炒肉。”此乃引申东坡:“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的句子,由此可见郑板桥俏皮、戏谑的一面。

流传轶事诙谐逗趣

民间流传一则郑板桥诙谐风趣的轶事:有一次他造访一间寺庙,寺庙住持并不认识他,见他相貌平常,因此随意说了句:“坐。”对侍者说:“茶。”交谈时,发觉他谈吐不俗,因而心生敬意,于是改口说:“请坐。”吩咐侍者说:“敬茶。”后来住持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时,态度大变,必恭必敬地说:“请上坐。”连忙叫侍者:“敬香茶。”当郑板桥欲离去时,住持请郑板桥题字留念,当侍者奉上笔砚,只见郑板桥不加思索的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坐。茶,奉茶,敬香茶。”住持原先还满心欢喜,但仔细一想,才知被板桥愚弄了。

相传郑板桥曾自己发明一种木屐,前后齿是活动可以拆卸的,郑板桥常在上坡时,去其前齿;下坡时则去其后齿,如此不管上山、下山都如履平地,健步如飞。如此独树一帜的言行举止,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

袁牧

袁枚,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生性疏淡洒脱不喜做官,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悠游自得,不复出仕。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所著《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袁枚英才早发,12岁入县学,24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袁枚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然而他生性疏淡,虽身居庙堂,却心系山林,加上他认为做官是为人民增进幸福,并非只是上司大吏的高等听差,遂于33岁即辞官。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中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自嘲)联中表明他“爱书如爱命”的读书志趣及无意于官场中汲汲营营。在《咏筷子》诗中:“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他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作了深刻的讽刺。

重修随园旧制致力文学著述

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因此称为“随园”。他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如此诗情画意,令人向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作出仕之念。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是清代的文学家,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性灵即性情也。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文章以骈体最为擅长,颇得六朝体格,享文章之盛名数十年。其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却极重情义,其友沈凤司死后,因无后嗣,袁枚每年为他祭坟,30年未曾间断,对友人的情义深重,令人感动。

袁枚致力为文,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其中《随园食单》是一部有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14个方面。在须知单中他开宗明义地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此篇可作为饮食通则,而戒单云:“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此篇正好与须知单互为表里。

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单”一篇,此篇对于南北名茶均有所评述,此外还记载着不少茶制食品,颇有特色。其中有一种“面茶”,即是将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后,再加上芝麻酱、牛乳等作料,面中散发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色火红,肉质鲜美而茶香四溢。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个对茶、对饮食有相当研究的人。

65岁以后,袁枚开始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其中有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喜爱品茶的他自然尝遍各地名茶,并且将它一一记载下来。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

此外还写下许多茶诗,如《试茶》诗:“闽人种茶如种田,郄车而载盈万千;我来竟入茶世界,意颇狎视心坦然……”描写福建人普遍种茶的情形,置身其中,仿佛进入茶世界。《湖上杂事诗》:“烟霞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万片绿云春一点,布裙红出采茶娘。”描写身着红布裙的采茶姑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又《渔梁道上作》:“远山耸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间闲立久,采茶人散夕阳西。”可知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可看出他对茶的钟爱程度。

品茶评茶藏茶独到妙法妙论

袁枚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先前对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因此他向来不喜欢武夷茶,但是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他游武夷山,来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却让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观。他在《随园食单·茶酒单》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顿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这位茶叶专家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一杯好茶的确能涤净尘虑,抚平烦躁。

袁枚认为:有好茶还须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长久,而要泡出一壶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对于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门极重要的学问。对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冷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他认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产的茶为天下第一。

接着他继续提到收藏茶叶的方法:“其次,莫如龙井,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石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可说是研究得相当深入,至于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独到的妙法:“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呜呼!”

袁枚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无羁无绊,悠游自在,故而能享有82岁高寿。

同类推荐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本书包括文人文学、书法艺术、美术绘画、音乐戏曲舞蹈、陶瓷雕塑、建筑艺术、民间工艺七章内容。
  •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本套书包括《国学之子学精粹》、《国学之史学精粹》、《国学之蒙学精粹》、《国学之经学精粹》、《国学之集学精粹》、《国学之常识精选与趣典》、《庄子(杂篇一)》、《庄子(杂篇二)》、《庄子(外篇一)》、《庄子(外篇三)》、《庄子(外篇二)》、《庄子(内篇)》等,共21册。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也称《商子》,现存24篇。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 克己为人

    克己为人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古老之风云再起

    古老之风云再起

    qq群:1101178150,欢迎大家进群讨论!人物介绍:药神释,南方神殿总长老,他是由佛祖变的,他的智商高达310。历史似乎一直在轮回上演,希望修改错误的大神有很多,也许佛祖也是其中之一。太阳神元槠,他是神起殿殿主,他的智商181比火神智商高那么一点点,后来太阳神元槠通过众神的相传,智商高达330。光神祖,南方神殿左护法,后来当了总护法,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光明神殿殿主,他的智商为308,光神能穿越时空,也许知道古今最多秘密的大神就是光神了!水神元心,元神殿殿主,他的智商250,比太阳神和火神显得风趣和聪明一些,但水神元心很花心到处留情。水神元心通过吸功大法,智商高达310,他有些花言巧语胡说八道,后来练了蛤蟆功,走火入魔了。水神走火入魔后总想得到源起神珠自救,但是入魔太深,很难自救。水神元心总想当神起殿殿主,欲望太深。太阳神当神起殿殿主的目的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但是水神元心当神起殿殿主的目的是把全世界的功力都吸走,变成一个最强大的神。水神喜欢朱雀,总想改写历史,总想成为男一号和朱雀在一起!
  • 桑已落

    桑已落

    所有的人都在写穿古代,皇帝爱,斗女二,所有人都只在意那些身带光环的女主。其实,那些深宫中的每一位妃子,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 穿越到修仙世界的美男子

    穿越到修仙世界的美男子

    我叫吴道,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打着游戏的我,突然脚一痒,低头想扣一扣,没想到我竟然穿越了。穿越成为一名光荣的宗门弟子,但是一没实力,二没背景,三没天赋。唯独只剩下帅这一条道路可以走。就在他悲愤交加之时,一个酷炫屌炸天系统出现。带给了他最后一丝安慰。从此走向枯燥且乏味的装逼生活。
  • 箐箐子佩

    箐箐子佩

    皎皎君子、温润如玉,是重逢后的江怜星对子佩的第一映像。冷厉无情、杀伐果断是满天神佛对惜梧君的所有映像。可能是江怜星撞了大运吧,在凤凰还没展现出逆天的天赋之前抓住了这支潜力股。对于这个每天除了等她就是帮她打劫桂花糖的小伙伴,她还是很满意的。可是三百年的时间太长,足以改变很多事,归墟死气爆发,三界中人心惶惶,末日之世,父亲为求自保将她嫁给天界新贵。还以为从此再与凤凰无缘,谁知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有天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影视世界之从少年派开始

    影视世界之从少年派开始

    少年派,小欢喜(进行中),爱情公寓5……本书多女主,不看勿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深蓝的呼唤

    深蓝的呼唤

    妙想就像在外流浪的孩子,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BernWilliams
  • 昭君雁鸣君

    昭君雁鸣君

    初时长叹,复又相思。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旧时荒歌,尽数散于嵩山。而今漫步,遥望庭前楼台。呜咽悲鸣,琵琶独奏远离西汉。楼高不见,君家渺沧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