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6400000014

第14章 心系天下,放眼世界(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曾任北京大学讲师

理学的兴起

◎在斗争与融合中显露端倪

经历了五代十国短暂的动乱时期,北宋王朝重新建立起统一的封建政权,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思想文化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理学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新的维护统一的思想工具应运而生。

对于理学,一个公认的解释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大致的发展轨迹是:创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元、明,清中期以后开始逐渐衰落。

理学发展的初始,可以说是对道教和佛教的批判。佛教和道教的盛行,让部分儒者感到不满和不安。他们认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使人们的行为不受礼法的约束,会危及社会秩序。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倡导辟佛的主张,他们认为佛教和道家的出家一说违背了忠孝之道,僧侣不从事任何生产活动,反而要大肆修建庙宇,不仅劳民伤财,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韩愈的“辟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另一部分人认为儒学和佛道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韩愈的好朋友柳宗元就提出佛教中的有些道理与儒家的《论语》和《易经》是相通的。还有一部分人,则更高瞻远瞩,他们借鉴佛、道形而上的理论来完善儒学,并由此建立起儒家的形而上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弥补了之前儒学的不足,还成为之后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在这方面,韩愈的弟子李翱更有卓识远见,他提出“复性说”,认为性善而情恶,只有消除情欲,才能恢复善性。此外,他还发掘了保存儒家关于性命原理学说的《易》和《中庸》。这两部著作正是宋明理学家阐发儒家形而上学说,并与佛、道对抗的主要经典。这些思想,为理学的形成开了端绪。

◎理学统治的利弊

北宋以后,佛教理论日渐衰落,新儒学运动广泛开展起来。范仲淹、欧阳修等政治革命家努力提倡儒家学说。之后,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以儒家的《周易》和《春秋》为依据,提倡道德性命学说,发展了韩愈的道统说。其中,胡瑗还认为应该将儒家经典作为治国的根据。

到了北宋中期,理学思潮逐渐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等,南宋时期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其中,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最主要的两大学派。

宋元明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程朱理学作为官方统治思想,进一步强化了儒学在社会政、教两方面的功能。由于伦理修养层面是直接为政治制度层面服务的,统治者常常使得本来建立在自觉原则上的道德规范,变为强制人们接受的律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忧国忧民的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名句。意思是说,在朝中做官的时候担忧百姓,离开朝廷,在边远地区的时候担忧君主;在天下人还没忧愁之前,就在为天下的命运忧愁了,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去分享天下人的快乐。

后人把范仲淹的这些思想总结为“忧国忧民”一词。这既符合儒家的一贯要求,又丢弃了儒生一味追逐名利、升官显名的观念,对之后几百年儒生的人生观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生活得非常简朴,每天只吃一碗稀粥,凉了以后分为四份,拌几根腌菜和醋,早晚各吃两份,吃完继续读书。成语“断齑画粥”就来源于范仲淹的苦学事迹。他的这种生活很像孔子的弟子颜回的经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考中进士之后,范仲淹进入仕途,参与政事。他在担任右司谏时,多次进谏,得罪了太后和宰相——当时,年幼的宋仁宗即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被贬到了苏州。后因治水有功,才被调回京城,担任开封知府。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所到之处,政绩卓著。宋夏交战,已经52岁的范仲淹被任为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亲临前线视察。他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奖拔人才,阻止了西夏的入侵,成功地化解了多次边境危机。

多年的仕途和军旅生涯,让范仲淹看到了北宋朝廷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诸多弊端,如果不改革,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开始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初期,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宋朝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但是,触碰到当权者利益的改革最终失败了;支持改革的大臣纷纷被贬,范仲淹也在其中,几年之后郁郁而终。

在新政中,范仲淹非常重视教育和治学。他早年就主持过应天府府学,从来都是诲人不倦。有时,还用自己微薄的俸禄招待学生们吃饭,他还联络和资助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宋初三先生”、张载等。

为了给国家培养实用人才,范仲淹还提议将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内容转向讲求经旨的义理之学和注重实用的经济之学。此后,考试内容开始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论思维,学校教育减少了死记硬背、脱离社会实际的章句记诵及辞赋学问。

这些改变在儒学的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说,它彻底改变了儒学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少数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而范仲淹就是这些革新的主要推动者。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1]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2],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3],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4],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5],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6]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7]斯人,吾谁与归?

【注释】

[1]属:通“嘱”,嘱托。

[2]浩浩汤汤:形容水势浩荡的样子。汤汤(shāng),水流大而急。

[3]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如”。淫(yín)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4]曜:光辉。

[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6]景:日光。

[7]微:没有。

君子清而雅

◎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宋代思想家、理学家,人称濂溪先生。他在北宋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人,被后世人称为理学的开山鼻祖。26岁时,周敦颐便进入仕途,做了近三十年的地方官,主要负责司法部,属于司法官。他在职期间,执法非常严格,从不徇私枉法。

他在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有一人犯了法,按照律法本不应处以死刑。但转达使王逵却想加重刑罚,判其死刑。同僚们都不敢有异议,只有周敦颐强烈反对,敢于和他据理力争,但是王逵还是不同意。周敦颐非常恼火,毅然要辞官,他说道:“这样的官怎么能当呢?通过杀人来向上司谄媚,我坚决不做这样的事情!”最终,他坚决的态度改变了王逵的做法,那名囚犯幸免于难。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周敦颐的人品非常正直,黄庭坚也称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纵观周敦颐的政治生涯,其官阶并不显达,始终是地方官吏,如主簿、县令、州判官、知州军等。为官期间,周敦颐的工作重心就是负责司法工作,其政绩表现突出,在当时算是一位清官。正如他在《爱莲说》中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宇宙生于无极

周敦颐一面做官,一面潜心于对儒家学说的研究和传授。可以说,他既是一名官员,又是一位出色的儒学大师。

他融合佛道两家的思想,糅合《周易》,初步建立了一套综合探讨宇宙本原、万物生成、人性、封建伦常等问题的理论体系,为日后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核心骨架。他的著作《太极图说》和《易通》也成为理学的经典文献。

在《太极图说》中,周敦颐系统地阐述了宇宙生化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最初根源是“无极”——一种尚未分化成形的处于混沌状态的物质材料。“太极”是具有最初时空界限、分化机能和动静性能的有形物质,由“无极”演化而来。

“太极”的动静机能又分别分化为阴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作用而形成“五行”。由阴阳二气的交感和五行的相互作用,生成了天地万物,万物变化无穷尽。人类的生成和万物是一样的,因为受了“无极之真,二五之精”,从而具有了高于万物的思考和语言等能力。

《易通》是对《太极图说》的具体补充,除进一步阐述宇宙论之外,还着重阐述了人性和道德问题。在书中,作者提出“诚”是从阳气得来的,是绝对至善的,是人的一种最高超、最理想的道德境界。这两部著作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周敦颐的理学思想。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2]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3]清涟[4]而不妖[5],中通外直[6],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8],亭亭净植[9],可远观而不可亵[10]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11]!菊之爱[12],陶后鲜[13]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

【注释】

[1]蕃:很多。

[2]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3]濯:洗涤。

[4]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澈的水。

[5]妖:漂亮而不庄重。

[6]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7]不蔓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

[8]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芬。

[9]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10]亵:亲近而不庄重。

[11]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2]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3]鲜:很少。

[14]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5]宜乎众矣:应该是非常多了。

万物是我的朋友

◎天地之间为气

说到古时的科举考试,历届学子都必须读一位名家的作品。这位名家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以后的思想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著作也一直被明清两代政府视为哲学的代表作,他就是张载。

张载,字子厚,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人称横渠先生。他是程颢和程颐的表叔,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他提出宇宙的本原是“气”。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而无生天,气聚则有形而见形成万物,气散则无形可见化为太虚。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浮与沉、升与降、动与静等矛盾的对立运动。他还把事物的矛盾变化概括为“两与一”的关系,认为两与一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有两则有一”“若一则有两”。

在认识论方面,张载提出“见闻之知”与“德行之知”的区别,见闻之知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德行之知是由修养获得的精神境界。

在社会伦理方面,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的扩充去“尽性”。因此,他提倡温和的社会变革,实行井田制,实现均平,富者“不失其富”,贫者“不失其贫”。

张载还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他认为人和万物一样,都是源于“气”,人的本性也和万物一样,因此人们要爱一切人,如同爱同胞手足一样,并进一步扩大到天地万物。这一主张将儒家的伦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准则。

此外,张载还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更是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概括为“横渠四句”一直被人们传诵不衰。

◎西铭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1]民,吾同胞;物,吾与[2]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3];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4]。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5];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6]。不愧屋漏为无忝[7],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8]。不弛劳而厎豫[9],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注释】

[1]此句的大意为,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就是我的形色之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万物以成其变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

[2]与:党与,同伴。

[3]大君:帝王。宗子:古代宗法制中享有继承权的嫡长子。

[4]疲癃:曲腰高背之疾。泛指年老多病或年老多病之人。惸独:孤苦伶仃的人。颠连:狼狈困苦。无告:无处诉说,即无可依靠。

[5]于时:此时,在这个时候。翼:帮助,辅佐。

[6]知化:通晓事物变化之理。穷神:穷究事物之神妙。

[7]无忝:不玷辱,不羞愧。

[8]旨酒:美酒。锡类:以善施及众人。

[9]厎豫:得以欢乐。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程门立雪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一对兄弟是必须要提到的——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和程颐。两人是嫡亲兄弟,都是河南洛阳人。在十四五岁时,程颢和程颐便跟随儒学大师周敦颐学习。

程颢,字伯淳,是程颐的兄长,学者称明道先生,他的哲学专著并不多,主要作品有《识仁篇》和《定性书》。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文集》《经说》等。后人将他二人合称“二程”,两人在明代后期合编有《二程全书》。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就来自宋代理学家杨时向程颐求学的故事。

同类推荐
  • 荒谬的墙

    荒谬的墙

    关于智慧,关于理性,关于存在主义与荒诞主义关于自然,关于永恒,关于不停写作与拯救绝望……荒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加缪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不断地穷尽现在的生活,撼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 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提案,填不完的报表,赶不完的进度,参加不完的各种聚会……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你会不会有一点担心:我会不会在无尽的忙碌中不小心弄丢了自己?
  •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本书是《通达人生的智慧:新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姐妹篇,是作者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从诸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易经》深邃玄妙的千古智慧,让人体悟管理运作,身心修养的哲理智慧,使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增长智慧。
  • 西洋文明的本质

    西洋文明的本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西洋文明的本质》、《论中西文化》、《西洋哲学史大纲》、《人文运动》、《近代精神的先驱者——培根》等文章。
  •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是德国当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热门推荐
  • 没人知道的宇宙

    没人知道的宇宙

    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你,英雄、帝王、平民、奴隶~还是只是一段即将消逝的记忆!没有怀疑过这个世界有哪些不对吗?
  • 天开于子

    天开于子

    一个山村孤儿,为了寻找远在万里父母,而踏上了一条不寻常的寻亲之路。一路艰辛,多年飘零。修内丹,内丹破。修气轮,气轮枯。修识海,识海竭。但他有强的令人发指的肉体。所以他一路高歌前行。渐渐成长的他有了自己的目标。于是立下了——力压九天的誓言。多年以后世人尽知,天开于子。PS:这是一部关于西游记的书。
  • 绝对不是借口我本善良

    绝对不是借口我本善良

    掘沟种草之乐寻常见,大亨达官皱眉不新鲜。淡看虚名薄利多惹愁,谈笑奔波的脚步恁疲惫。哪支利笔辨善恶,多少奸雄乱春秋?你爱美女怀中抱赏,他看隐者桃园漫步。贪心有人蛇要吞象,撑死事小,笑破无辜肚皮!哪个欲踏白骨升天去,躲远点,莫作他人阶梯。围过来,凑一块,喝热茶,嗑瓜子,笑看新人新戏新棋局……第一章相亲闹剧,校花插花。因为贪爱,所以我化身为浪荡的精灵,钟爱,涌出美的笑容,撒野,奔向原始的自我,情人,忘我在孤寂的巷道,爱人,我只为你放荡,原谅所有的错,我本善良!
  • 亿万老公你别跑

    亿万老公你别跑

    七年前,她古灵精怪,天真烂漫;他冷傲内敛,宠她入骨。给她套上订婚的戒,却说等他七年。然后……莫名失踪了?七年后,她冷静睿智,美丽性感;他却浪荡轻佻,放浪形骸。改名?玩失忆?别闹了!老婆大人驾到,亿万老公,乖乖回家吧!
  • 无垠天堂边境

    无垠天堂边境

    平凡人类,魔法入侵,天使降临,天选之人解救人间,伴随着事情的演化,逐渐发现世界的···
  • 你从哪年穿越来

    你从哪年穿越来

    重要的不是穿越到哪、穿越成谁,重要的是你从哪年穿越来?记住,3700331,3700331,3700331……谜一般的都市,一起探寻还未到来的遥远过去。线索群:926736974
  • 虎啸少年行

    虎啸少年行

    天下大乱、魔道横行,生灵涂炭。然而,被视为正道之源的道之道修道学院却坐视无为五百年。人所不知的是,此时道之道已陷入内患,魔界势力内渗,上院院尊退隐,总院院长失踪,学子或明或暗常遭迫害……重振道之道、打败魔皇的重任,寄托在五位少年:小虎、火虎、黑虎、蓝虎、皇虎身上。他们怀抱赤子之心,秉持光明之力,开启救世征程。
  • 浮星梦

    浮星梦

    讲述那段尘封的过去,大汉公主与将军霍去病的那段纠葛岁月。他不曾想到她的身世,也不曾想到她的痛苦。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人族神话

    人族神话

    被世人所传诵的骄傲神兽们,只是他长生之路上的伴生品。寻求时机潜入世界破坏的天魔们,只是他不小心造成的意外。漫山遍野的灵兽,更只是他随手的一个小小的实验。被誉为天生地养的妖族,其实仅仅只是一点副作用而已。将一个蛮荒的世界,化作了高武高魔的高等位面,对于张苍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历史中,张苍隐居在幕后,冷眼旁观自己曾经的做为被当作神话四处流传。人皇,道祖,魔神,都是他位于各个时期的不同称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