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55600000022

第22章 菩提道次修行原理集要(4)

其三,身处于五个外部环境条件中:

(1)生在有佛法的时代;

(2)能受到佛法的教育;

(3)佛法的学修不受外部干扰;

(4)能碰到懂佛法的善知识,

(5)有良好的学修佛法的慈悲道德环境。

虽生在有佛法的时代,但受不到佛法的教育也不行,要能碰到善知识的教导才能听闻到真正的佛法。学习时要不受社会、家庭等的干扰,所以有学修慈悲道德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在藏地,一个人在山上修,不需要考虑有没有饭吃,无须化缘乞讨,群众会自动地给你送饭。学佛行善需要有环境,不然会被别人误解造成很多麻烦,只有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髙了,才能真正实现佛法的大善。

具缘人身非常难得,就像奥运会的金牌一样,奋斗了多少世才得到一个。下一世能否再得,概率不高,因为创造人身的条件非常难。所以,侥幸地得到了这么一次人身,是无比珍贵的,胜过了如意宝,当倍加珍惜。

如意宝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可以帮助人拥有财富,解决当前的困难;而人是活着的生命,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今世人身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命运,圆满万世的长久大业。

菩提道次里说,人生的价值不在身体本身,人的肉身分析起来是毫无价值的,只是个皮囊,死了之后就是一堆臭肉、烂骨,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人的思想。人生如同在十字路口,上升还是下堕,全在于自己,奇迹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珍贵具缘人身不但难得而且易失,人生短短几十年,较之以光年来计的整个宇宙历史长河,恰如空中闪电一般,又似流星划过夜空……因为生命是无常的,凡是生的东西都要死,这是必然规律。自古以来没有生下来不死的人,所谓长寿,哪怕是300年、800年,都只是时间的长短,早晚的问题。包括佛陀,最终也会圆寂。所以,人是必死无疑的。

而且死无定时。提婆《中观四百颂》中说,打从投胎到娘肚子的那一刻开始,就一步步地走向死神。死是注定了的,就是不知何时遇到。有的死在胎中,有的生下来不久就死,有的是死在十几岁、二三十岁,有的活到五六十岁、七八十岁……除生命本身的规律以外,外部的非自然的死亡原因是非常多的,水灾、火灾、地震、台风、交通事故、传染病等等,生命并非顽强而是极其危脆,自己的周围潜伏着很多死亡的因素,生因少而死因多,随时会遭遇不幸,经不起打击。学佛就是要认识到死亡随时会来临,从而修法、行善,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紧迫感,时时警醒自己,不要无畏地浪费宝贵的生命,千方百计来做更多的利己利众之事。

死亡来临的时候,除了佛法,任何世间法都帮不上忙。亲友、钱财在死时都毫无意义,我们只能孤零零、赤裸裸而走,唯心灵上可以依靠佛陀教导的大道之理,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视死如归。因为生前正确地对待人生,不做恶事,所以心襟坦荡,无有畏惧;因为听闻死亡的教授,所以能正确对待死亡,并可以运用死亡的规律来努力修行净化自己的思想,升华自己的精神,修持中阴成佛法。

“想此情景尘世一切事,犹如扬糠求谷两手空”,想到人生的难得易失,便觉尘世间一切的名利得失之事就像是扬糠求谷一样,徒劳无益,白费心思,到头来只能是两手空空!

世间的荣华富贵,就像是南柯一梦。

《蓝宝书》中也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人,有一天中午做工回来,见妻子正在淘米煮饭,他就先上炕躺下休息,很快就睡着了,进人梦乡……他梦见来了一匹骏马,跨上骏马朝前走,走了好长时间后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这是一个山沟沟,沟里只有一户人家,天已黑,他只好上前请求人家留宿。进门后,看到屋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似是那家人的亲戚。后来,他便与这女子住在了一起。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先有了一个男孩,又添了一个女孩。一天,夫妻俩正在河边地头千活,两个孩子就在旁边嬉戏。不知怎么的,小姑娘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哥哥急忙拉妹妹,也一起落水,母亲情急跳到河里救孩子,结果母子三人都被急流冲走了……他悲痛难忍,嚎啕大哭,哭着哭着就突然哭醒了。醒来见妻做的饭还没有熟,妻子笑他:“你哭什么?大白天做梦你还哭得这么伤心?”他才知,刚才经历的许多年的离合悲欢只是做了一个梦。人世间的事情正是如此。

“朝朝暮暮该求善结果因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有长远打算,朝朝暮暮争分夺秒,行善戒恶,追求善结果。

“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依次修习菩提道次第。

(1)共下士道。

①皈依三宝,深信因果。

死后没有把握不下堕,

能够拯救恶堕唯三宝,

因要诚心皈依于三宝。

奉行教诫勿使失检点,

常思善恶因果不爽理,

行为杨弃合理是关键。

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

求解税者你也应仿效。

死后只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人、天善道,另一条就是下堕到三恶道。后世谁也没有把握不堕落到三恶道,因为人生短暂,善少恶多。年少之时不懂事,十几甚至二十多岁,都没办法修学佛法;及至七八十岁暮年时,老眼昏花、体力不济,记忆力衰退,想要修行也已经很难了。其间,掐头去尾还有四五十年光阴,睡眠占去了1/3,吃饭等为生计而行又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真正能坐下来静心思考自己前途命运的时间并不多,为修行而做事情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一生中做错事如生气骂人等,因此而伤害别人谁也难免。如此细想,再得一个人身的条件,我们大部分人并不具备,大量所做都是下堕的因。

古时候有一副对联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所以“死后没有把握不下堕”。唯一能够解救恶堕的只有佛法僧三宝,所以,一定要诚心诚意地皈依三宝。

皈依佛,以佛为导师;皈依法,以佛法作为处事为人的方法;皈依僧,以僧作为同行的朋友。这是他身三宝,是外三宝。内三宝是从自己修证上来讲的,自己成佛时就真正得到了对佛的皈依;见性,进入菩萨道及地后,才真正开悟得到了法宝,皈依了佛法;能够严守戒律,达到圣僧的阶段,才真正皈依了僧宝。

这是自身三宝,也叫果三宝。

他身三宝是因三宝,自身三宝是果三宝,自己达到果三宝才是真正的皈依三宝。这些基本常识在《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里说得很清楚,不妨去认真看看,不然,有很多的人非常糊涂,根本搞不懂三宝是什么。

“奉行教戒勿使失检点”,就是说佛如何教导,菩提道次中怎么说,就要依教奉行,不能使失检点。《剑轮修行法》中说,佛法的慧剑始终应该对准自己,而不是对着别人,只有坚定信心,战胜自己的烦恼,才是圣者,佛陀是圣者之王。

“常思善恶因果不爽理,行为扬弃合理是关键。”因果之理毫厘不爽,所以要深信因果,合理取舍自己的行为,这是修行的关键,要高度重视。说话、做事要凭良心,这个“良心”就是顺应因果法则的,宁愿别人对不起自己,自己绝不对不起别人。这也是大乘佛教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把众生的痛苦拿来自己承受,把自己的幸福奉送给众生。如果这一点做好了,我们的人生就有把握了,现世就会成为一个纯洁的、高尚的、伟大的人,会得到人们的敬仰和拥护。否则,不但来世没有好的结果,即在今生,一个缺德的人也是得不到别人拥护的,说的话也没有人听。

②依止四力,忏罪净修。

学修善道倘若不具备,

具缘人身难得有进展,

为此要修充足善因缘。

身言意受罪恶浸染者,

消业洗罪之行艮重要,

经常修习四力消业行。

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

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倘若不珍惜难得的具缘人身,继续修善积德,那么就会堕落下去。生命在循环轮回之中,并不是过完了这一世就完了,所以必须要考虑来生。就像我们会考虑今天吃饱了,明天将吃什么、明年该怎么生活一样。来世我们会甘心变成动物,让人任意驱赶、奴役、宰割吗?我们会甘心成为永远都处于饥渴之中的饿鬼吗?还是要堕入无边地狱,受无量难以忍受说不能尽的苦痛的煎熬呢?谁愿意呢?谁也不愿意。所以,“为此要修充足善因缘”。是要有“充足”的善因缘才行的,非是做一两件善事,这是非常难的,难的是一辈子做善事不做恶事。

“身言意受罪恶浸染者,消业洗罪之行很重要。”我们的身体行为、言语、思想,是最容易被侵染的,我们无始以来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曾经造了很多恶业,所以才会遭受许多的灾难与不幸。所以,消业洗罪是非常重要的。罪业就像是铁锈、垃圾一样的东西,我们自古以来经历了多少世,身上也是堆满了垃圾,就像是个上了锈的垃圾筒一样。消业,就是要清除掉不净,把思想上的贪嗔痴连根都要拔除,就像是在地里除草、拔草,否则善功德的庄橡就生长不起来。

应如何来消业呢?当“经常修习四力消业行”。也就是依靠四种消业的方法,即依止力、对治力、悔改力、防护力这四种力量来消除自己前世和今生所造作的罪业。

第一,依止力。依止力是最主要的,消业最直接的、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皈依三宝和发菩提心。《入菩萨行论》有一句话:“通常,世间人的善行总是微弱而短暂的,而罪恶的势力又非常强大而持久;除了殊胜圆满的菩提心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善行能够胜过这些罪恶呢?”所以,消业主要依靠的就是菩提心。

第二,对治力。对治力就是修善之力,就像是有了病要对症下药一样,有多种的方法。念经、念咒、念佛号等,如念三十五佛忏、百字明,念观世音、阿弥陀佛圣号。还有就是行善对治,如造了杀生罪就放生;偷盗或者得了不义之财造下的业,就想办法偿还等。

第三,悔改力。就是认识到自己犯下罪业的过错,觉得对不起别人、对不起众生,心生忏悔,决心改过,下次不再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认识错误,加以改正,就是好人。

第四,防护力。防护力就是戒行,持守戒律来严防犯错,就像是为了防贼,把门关好、院墙砌好,让贼进不来。

依靠这四种力量,才能消业。有的人虽有忏悔,但是不能改过,还会重犯,就像是吸毒的人,虽然在戒毒所里戒了,出去之后又犯,最后导致死亡。所以,要经常修习四力消业行。“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总之,下士道的修法就是在思维人身难得的基础上,修三皈、五戒及十善戒,以再得人身为先决条件来消业、戒恶、行善,创造美好的未来。一生成不了佛,要想成佛度众,必须一世接着一世地来接近完成我们的目标。

(2)共中士道。

若不常思苦谛世间过,

不会生起真实求脱心。

不思集谛入世之因缘,

不知如何断除轮回因。

厌恶世过激起出离心,

了解系缚世间是何物?

瑜行者我是如此做,

求解税者你也应仿效。

“谙”是真实、真理。佛教导了苦、集、灭、道四摘,四种真理。“苦”是真实存在的;“集”就是形成苦的许多因素,是痛苦的根源;灭苦的道路,是真实的“道”,就是智慧,只有智慧才能破除集谛;“灭”,就是苦熄灭了,产生一种快乐的境界,是清静涅盘状态,就像病人恢复了健康的状态。搞不清楚这四谛,就不知道如何断除轮回因。

“若不常思苦琉世间过,不会生起真实求脱心”。轮回世间的苦是真实存在的,苦有几种分类法,最菡本的归为三苦:

第一,苦苦。这是任何人都可以认识到的明显的苦,比如人得了病、遭遇到了灾难等,身体心灵上所受的苦。

第二,变异苦。所谓‘变异”,就是由乐变苦,有的是形乐实苦。佛经上举例说,身体受冻是一种苦,跑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就感到非常舒服,但晒得久了又觉得难受。同理,嫌热了,去找阴凉地,呆久了又不惬意。有吃有喝是乐,吃多了、喝多了又会闹病。

名声、地位、财富、权力,世间的一切无不是形乐实苦。有权有势有名望,表面上看起来是快乐,实际上后面隐藏着极大的痛苦与危险。

钱财也是这样,所以藏族有一句谚语:你的钱财有戒指大,你的苦难就像你的戒指一样大;你的钱财有牛大,你的苦难也有牛一样大。

第三,行苦。行苦指的是生命的本质是苦,如果不生,就没有什么苦。经典里讲到,住胎十月,身处母亲子宫中,就像是被牢牢捆缚关在黑暗的房子里的犯人一样,没有任何自由;出生时,就像是被铁钳子夹着,身体都要被挤碎了一样的痛苦,所以出生后的第一声就是哭,实在是太疼了;加上娇嫩的肌肤,一接触到外部空气,像是刀割一般;环境不舒服,饮食、衣服不舒服……稍稍长大,就要上学,进了学校的孩子就没有了自由,无休无止的作业要做;好不容易盼到了毕业,到了社会上就更没有自由了,忙不完的世俗琐事……一直到失去亲人、财产、权力、地位,在恐惧、贪婪中走向死亡。

人生即是苦,生、老、病、死,哪一样不是苦?有多少乐可寻呢?常思苦琉,看待世间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因暂时的安乐而沾沾自喜,觉察到世间就像是火宅、是苦海,产生脱离苦海要求,就像一个在监狱里的人,希望马上出去,有一种求解脱的紧迫心。

“不思集谛入世之因缘,不知如何斩断轮回的因。厌恶世过激起出离心,了解系缚世间是何物。”凡事都有个因缘,没有无缘无故而生的东西。入世是集琉造成,如果不知道集谛,就没办法脱离苦难。就像是医生治病,如果不知道病因,就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一切的苦都是贪嗔痴所生,是自作自受,其根源是无明。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把自己捆绑在世间轮子上不得自在的是我执和我爱,是智慧的反面——愚昧无知。斩草要除根,断除轮回需要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道谛,从根本上消除无明,拔除贪嗔痴。

所以,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贪恋这个世界的名誉、地位等等,厌恶这些世间过患,真正产生出离世俗的心。断除无明之后就是解脱的灭谅状态,这是中士道的修法。“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3)上士道。

①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大乘道根本,

诸大乘行基础与主体。

完成二资粮之点金术,

万般善缘汇集福宝藏。

一切大勇佛子明此意,

菩提宝心常做修心本。

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

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发菩提心大乘道根本,诸大乘行基础与主体。”发菩提心是大乘道的根本,一切大乘发心的基础是菩提心,修大乘就是修菩提心。

什么叫菩提心?菩提是觉悟义,就像大梦方醒,把梦幻般的世俗东西都除掉了。自觉觉他,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定义是:为了利益众生发成佛之愿。比如要成为医生才能给人治病,又比如救落水儿童自己得会水。要救度无量众生,使无量众生觉悟,首先自己要觉悟。救度众生,最重要的是点燃众生心中智慧的明灯,使驱逐无明来自救,只有佛才有能力点燃无量无边众生心中的智慧明灯。凡夫自救尚不能,没办法肩负起救度众生的责任。所以,为度化无量众生的需要,我要发愿成佛,这就是发菩提心。

具体发心修法有多种,显宗密宗都是修菩提心,只是修法不同。显乘依六度来修菩提心;密乘以佛身瑜伽、生圆二次第来修菩提心,金刚萨埵是菩提心显现为佛身。最终追求的都是觉悟的心,让自身原有的佛心重放光明,从污染中解脱,而且也要使所有的众生获得解脱。

同类推荐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 穿越者牛逼不解释

    穿越者牛逼不解释

    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一个修炼灵符的世界中后,江飞羽只剩下两个愿望——成为天下无敌的高手高高手,再不做交不到女朋友的可怜虫!哥是主角,哥浑身散发着王霸之气,哥的金手指有金大腿那么粗!穿越者牛逼不解释,迟早有一天——天空一声巨响,老子闪亮登场!
  • 老年英雄俱乐部

    老年英雄俱乐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世道艰辛,但我依旧快乐!因为我是如风般快乐的美男子……啊!别打!别打!我错了!
  • 仙灵封神

    仙灵封神

    仙界有天赋妖孽者,称之为仙灵。秦墨穿越到修仙下界,附身废柴之躯,但偶获仙灵资质,从此开始了风流人生。撩灵气盎然的妹子,战实力出众的天才,踏万人争行的修仙大道!(书友群:154521150,本书每日两更左右)
  • 星辰天地间

    星辰天地间

    这片天地,没有源气,没有魂力,有的是足以抬手灭天地的星辰神力!
  • 朕的皇后是只母老虎

    朕的皇后是只母老虎

    商界女大佬战糖糖被水晶灯砸穿越了!到了古代白捡了一对有钱有势的爹娘,这下经济基础是没问题了。从此她立志要成为首富。于是,建酒坊,开酒吧,组乐队。赚得盆满钵满……大佬,想抱大腿!这不,那位皇帝已经抱着人家大腿不放了。“糖糖,求宠爱!”“糖糖,别打脸!”“糖糖,我爱你!”一天早晨,他从梦中醒来,摸到一团毛茸茸。睁开眼睛——什么,他绝世美颜的媳妇儿竟然变成了一只母老虎!(1V1,男强女强,超宠超爽!)
  • 坏丫头不许逃

    坏丫头不许逃

    我们的大小姐不止一次的怀疑麻麻谎报了年龄她今年是犯太岁了对吧!不然怎么会被那个小子给缠住呢?啊喂说的就是你啊!不许动!当傲娇小姐遇见腹黑公子,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左菀:为什么我和男神衣角擦破了都没有火花!郁凌泽:宝贝你不知道你男神衣服是防火的么?左菀:啊咧?防火?郁凌泽:吧唧。是啊宝贝左菀:那好吧QAQ【雨天:啊喂!左菀你这样蠢真的好么!】轻轻松松的搞笑校园文。简简单单的爱恋希望大家喜欢吧唧么么哒
  • 初爱,快到碗里来

    初爱,快到碗里来

    【沫氏文学社出品】这是一段扭曲的爱情,这是一曲殇魂的撒旦乐曲,这是一支欢笑和恐惧的地狱恋歌。当友谊为爱情所破裂,结局注定悲惨。他对她说:海是倒过来的天,你是我流不完的泪。当她如同断翼的天使,坠下深蓝的大海时,她说:原来,这不叫爱情。【本文前文轻松,后文虐心】
  • 至尊在江湖

    至尊在江湖

    玩网游靠技术?靠走位?靠钱?他将告诉你,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些都可以忽略……因东方豪被断一指,为了不让家族绝技阴阳指失传,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小一辈的东方杰身上,可老天似乎和他们开了个玩笑,带东方杰离开的大长老被人杀害,东方杰下落不明。所有人都绝望了,直到17年后,《江池》的问世,带给了他们希望……
  • 光华月影:呆萌妖妃逃不掉

    光华月影:呆萌妖妃逃不掉

    初遇时,未知地点,某个不知名的床。“啊,有色……”某妖孽:“如此良辰美景时刻,不知姑娘如此尖叫真的可好?”天知道,她是真的很不好。穿越,别人口中的废材,废物七公主,被退婚的相国夫人。老天,你还敢再虐点吗?某妖孽一把搂过她:“怕什么,还有我。”她笑笑不语,废材?废物?且看她如何逆天改命,笑傲异世。
  • 灭世昊帝

    灭世昊帝

    九世轮回,古今妖孽,注定走向不平凡的路,看他修武一途如何指定乾坤,翻手灭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