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500000030

第30章 伍 中原决战(10)

贾似道总揽大权后,见度宗软弱,每每以“乞退”相要挟。咸淳三年刚刚过完春节,贾似道又上书“乞归养”,一方面表示自己不恋权,一方面又显现自己有大孝之心回家奉养老母。此时憨傻、愚痴的宋度宗竟然信以为真,完全被贾似道玩弄于股掌之中而浑然不知。度宗开始时一天四五次派侍从“传旨固留”,后来,一天之中竟然十多次派中使到贾府门前,赐钱物无数。就这样,还怕贾太师跑了,一大帮内侍夜间在贾府宅外露宿,唯恐贾太师连夜回老家。此次“乞退”的结果,贾似道获赐西湖葛岭豪华别墅一座,“五日一乘湖船入朝,不赴都堂治事,吏抱之书就第呈署”,至于大小朝政,全为贾似道的幕僚廖莹中和堂吏翁应龙二人签决。到了咸淳六年,贾似道“又称病假意要退隐山林”,竟然吓得宋度宗再次流下的愚蠢的鼻涕和眼泪加以挽留,最终,“诏(贾似道)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大概宋度宗心中还觉不踏实,很快又下诏贾似道“十日一朝”,并“入朝不拜”。每退朝,宋度宗一定要起立避席,目送贾似道出殿庭,然后才回来落坐。比起对待太上皇,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值国家危难,南宋襄阳、樊城被蒙军重兵围困,情势急迫。危在旦夕之际,主管军国大事的贾似道却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作“半闲堂”,并将自己塑像于“半闲堂”中,取宫中美女叶氏及媚尼为妾,肆无忌惮的花天酒地、歌舞生平。而且与赌徒日夜豪赌。

半闲堂落成后,马上有文人献词《唐多令》:“天上谪星班,青牛夜渡关,幻出蓬莱新院宇,花外竹,竹边山。轩冕倘未闲,人生闲最难。算真闲不到人间,一半神仙先占取。留一半,与公闲。”贾似道闻之捧词大笑。

西湖是贾似道的游乐之地,当时就有“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的民谚。有一天,他与众姬游西湖,一姬见到两个少年男子,赞叹了一声:“美哉,二少年!”似道就说:“你愿嫁他,我就让他们来聘你。”不久,他召集众姬,说是少年送来了聘礼。大家打开一看,大惊失色,竟是那姬女的头颅。这个故事就是后来《红梅阁》与《李慧娘》的蓝本。

贾似道所享的荣华富贵,可说到了顶点。可是他的内心却十分空虚。就在咸淳十年(1274年)寒食节(清明前一天),他曾写了一首七绝:“寒食家家插柳枝,留春春亦不多时。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意思是说:春天来了,家家户户都插柳枝,想留住春意,可是春天的时间并不长:人的青春也同样不长,所以人生在世,应当今日有酒今日醉,及时行乐,人死之后,有几个子孙会为你悲哀?这首诗充满着没落情绪,表述了一种极端自私自利的腐朽人生观。而这也正是贾似道醉生梦死和倒行逆施的思想根源。

此外,贾似道还有一大癖好,酷爱斗蟋蟀,还曾专门写了一本《蟋蟀经》(一说为《促织经》)讲述自己养蟋蟀和斗蟋蟀的经验。此书据传还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第一部关于蟋蟀的专著。一日他又与群妾一起趴在地上斗蟋蟀,身边有个狐朋狗友开玩笑逗他道:“此军国重事耶?”由此得名蟋蟀宰相。贾似道的出现,为奸相辈出的南宋平添了一缕喜剧色彩。

贾似道有时几个月不上朝。以太平宰相自居,这位贾大人虽胸无点墨却喜欢附庸风雅,周围一帮无赖文人终日簇拥,吃酒品茶吟诗作赋,并纷纷呈上谀词,其中一首《声声慢》尤为贾似道所喜:“捷书连画,甘雨洒通霄,新来喜沁尧眉。许大担当,人间佛力须弥。年年八月八日,长记他三月三时(贾似道逃黄州时所谓的萍草湖“大捷”正值三月初三)。平生事,想只和天语,不遣人知。

一片闲心鹤外,被乾坤系定,虹玉腰围。阊阖云边,西风万籁吹。齐归舟更归何处?是天教家在苏堤。千千岁,比周公多个彩衣。”

贾似道对词文一知半解,见词中把自己比为圣尧,比为周公,比为佛力护佑的宰辅,满心欢喜。但他并不知晓“老莱子彩衣娱亲”(寓其孝顺老母)的典故,佯作谦虚地对门客道“此词作的虽然好,但就是太幽默了,那有穿彩衣的周公?”许多读书人闻之而笑。

贾似道此人,贪图逸乐,罢斥正人,却也无秦桧之大狡巨奸之心,无史弥远阴险凶戾之情。虽是无能之辈,但无卖国之意,可谓是误国而不卖国。在其晚年当政时,为收买士人之心,他还想出“置士籍”这样的“文治”,把读书人的乡里、姓名、年纪、三代、妻室等严加勘察,“于科举条例无碍,方许纳卷”,显示出贾似道近乎愚憨的小智。“时边事危急,束手无策,而以科举累士人,其悖谬至此!”

1274年(咸淳十年)春,贾似道之母胡氏病死,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贾似道不仅不积极组织抗元,反而乘办丧事之机,大摆排场,炫耀自己的权位。朝廷赐他水银、龙脑各五百两,银、绢共一万匹两,田六干亩。度宗亲往祭奠。太后以下之皇亲国戚以及朝中大臣,也家家设祭.有的祭台搭到数丈高,为装祭品,还跌死了好几个人。贾似道回台州治丧,动用皇帝的仪仗送葬,山陵的规模甚至超过度宗的寿坟。下葬那天,整日大雨,山洪猛涨,送葬的百官立在大水中,连动也不敢动一下。可以说上上下下对贾似道敬畏到了极点。贾母安葬后,度宗三番五次的诏贾似道还朝。如果贾似道趁母死之际真的留于家乡守孝,或许还能逃避日后的政治责任。权力的滋味,一经品尝,就绝不可轻易遗忘,度宗君臣迫切的目光,葛岭多宝阁中眩人眼目的宝藏,西湖间柔和轻风中盛大的排场,以及仙堂秘阁中四方佳丽的迷人眼波,不能不让贾似道魂牵梦绕,于是迫不及待的从无锡奔返杭州。这一去,凶多吉少。

大举进兵

早在1267年(宋度宗咸淳三年)年底,忽必烈在消除了蒙古诸王的反抗势力后,采纳汉人郭侃的建议,准备大举兴兵灭宋。灭宋的关键第一步,就是先要攻取南宋最重要的军事堡垒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于是,忽必烈派大将阿术负责攻打襄阳事宜。

忽必烈下定灭宋的决心,最主要的策划者倒不是郭侃,这位秀才的建议只属纸上谈兵的范畴,南宋降将刘整,才是忽必烈幕后出谋划策者。本来,蒙古内部多事,众大臣廷议,并未通过伐宋之谋,正是这位刘整以言相激:“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耶?”一席话,说得忽必烈雄心大起,大呼“朕意决矣”,定下灭宋之略。“宋元后期战争的关键决策人物并非丞相伯颜,而是降将刘整。正是刘整使得元朝作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偏安江南,维持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南宋王朝也终因元朝的战略转变而灭亡!”。

通过这位南宋降将刘整,忽必烈“尽得(南宋)国力虚实,并制定了灭宋计划”。刘整不仅仅向蒙古群臣详细通报南宋的山川形势和内政详情,还给忽必烈献计道:“南人(南宋)唯恃吕文德这位将领能战,然此人可以利诱。请主上派人向他贿以贵重玉带,争取能在襄阳城外置榷场。”

吕文德,南宋末安丰(今安徽省寿县)人,樵夫出身,守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有威名。后总统两淮军事,败蒙古兵于五河,转领湖北军事,又转四川制置使,兼湖北安抚使。如此大将,竟贪图小便宜,得到价值连城的玉带后,又贪图从与蒙古人交易中取利,同意蒙方在樊城附近设置榷场,这无异与虎谋皮、开门揖盗,一时间全然忘记南宋与蒙古处于准战争状态。蒙军不敢怠慢,趁宋人不设备,在鹿门山(今湖北襄樊东南)筑土墙,“外通互市,内筑堡垒”,实际上不费一将,便一举在襄阳与樊城之间,设置了有阻碍作用的军事堡垒和工事,“由于敌有所守,以遏南北之援,经常出兵哨掠襄樊城外,兵势日盛。”待吕文德“醒”过来,为时已晚了。

见一计已成,刘整又向忽必烈献策:“攻宋方略,应先从襄阳下手。本来我军先前已得襄阳(南宋于1239年收复襄阳),弃之勿守,使南宋得以筑为强藩。如得襄阳,自可浮汉水入江,定能一举平灭宋国!”刘整此计,真乃釜底抽薪之策。襄阳对于整个中原战局的影响至关重要,是鄂州的屏障。襄阳失守,鄂州必失;而鄂州位于长江中流,一旦失守,南宋的千里防线就从这里断开,首尾不能相顾:往西,南宋朝廷与四川的联系被切断;往东,则有顺江之势;往南,使得南面的湖湘门户洞开。正因为如此,襄阳才突显出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元人刘一清评论襄阳时说:“襄者,东南之脊,无襄则不可立国。”

蒙古大将阿术率大军于白河口(今襄樊东北)设置堡垒,用以断绝南宋增援的粮道。吕文德之弟吕文焕闻讯,大惊失色,忙遣军卒化装,持蜡书驰报吕文德。

吕文德大怒,对弟弟派来的送信人骂道:“你不要妄言敌情以希功赏,即使蒙军真派人在二地筑城,也是虚筑的假城。襄阳、樊城城池坚深,兵储粮草可支持十年,有何可惧!你回去告诉吕六(吕文焕),但坚守樊城,假若刘整狂妄发军来攻,待春水一至,我自将大军攻之。恐怕我本人未到,刘整届时率早已蒙军遁逃!”吕文德如此昏庸短识,被当时很多有识之士多耻笑。

其实,在白河口筑城,是刘整与阿术两人一拍即合的“妙计”。刘整认为:“我们精兵突骑,在陆上所向无敌,唯水战不如宋军。如果我们造战船,练水军,则敌失所长,必为我擒!”因此,在赶筑白河城的同时,刘整还为蒙军督建五千艘精舰,练水兵七万人,日夜操训,“虽雨不能出,亦画地为船而习之”,尤其是刘整提出的水陆协同三面夹击的战术技高一筹,使蒙古水军的战斗力迅速超越了南宋水军,成为蒙古军的主力部队。后来蒙古军会攻临安,以及最后的厓山之战中,蒙古水军均发挥出超强战力,战败了舰船数量超己方数倍的对手。

1269年(咸淳五年)春,蒙古军包围樊城,在鹿门(今襄樊东南)筑城,以为长久相持之计。这一年中,宋将张士杰率兵与蒙军战于樊城的赤滩圃,宋将夏贵在新郢进袭蒙军,宋将范文虎在灌水滩与蒙军交战,但三人均遭败绩。张士杰乃范阳人,与蒙古的汉将张柔是同族,并在其手下做事。张柔叛金投蒙后,张士杰跑到南宋,为吕文德所荐拔,在鄂州守战中跟随宋将高达屡建战功,又随贾似道入黄州,在萍草坪一战也出过死力,后来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为“宋亡三杰”。

至于范文虎,其实是一个酒囊饭袋之辈。常谬传他是贾似道的女婿,也有谬传他是吕文德的女婿的,皆是以讹传讹。其妻为陈氏,范文虎与其妻陈氏的合葬墓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棋盘山(1956年考古发掘确认)。

襄阳宋军主帅吕文德因接受贿赂,同意蒙古军开设贸易市场,常有遗恨,经常自责道:“误国家者,我也。”不久忧郁成疾,背上疽发而死,其弟吕文焕接替他守襄阳。转年,即1270年(咸淳六年),宋廷以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督军赴援襄阳、樊城。本来,夏贵、范文虎接连大败,听闻新帅上任,范文虎怕李庭芝破敌立功,自己脸上过不去,忙备厚礼并写信给贾似道说:“我将兵数万入襄阳,希望不要让我受李庭芝节制指挥,如此,大功成后,则全归恩相您一人!”贾似道竟为一己之私,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出诏命让范文虎一军横亘于中,不给李庭芝与蒙古军交手的机会。而范文虎呢,并非真想打仗立功,“以圣旨未至为借口,故意拖延不肯出兵,整日与妓妾饮酒高歌、寻欢作乐,风流快活”。可惜李庭芝空有一腔热血,却被范文虎生生地与蒙军隔开,此时范文虎变成了拦路虎,与岳飞同样壮怀激烈的李庭芝可谓壮志难酬、有心杀敌,却奈何不了范文虎。

国号大元

国号来源很早,《史记》就有“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的记载。元人王恽《秋涧集》则云:“自古有天下之君,莫不首建国号,以明肇基之始。”蒙古统治者初起北方时,虽在漠北建立过大蒙古国,但这只是以族名为国名,并未像中原“有天下之君”那样“首建国号,以明肇基之始”。

忽必烈在1260年即位称帝、建元中统之后,接着便于1271年(至元八年)11月因耆宿刘秉忠等之请,按照儒家经典《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建国号曰“大元”。忽必烈称为元世祖,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窝阔台为元太宗、贵由为元定宗、蒙哥为元宪宗。忽必烈把蒙古汗国的历代大汗追封为皇帝,但在当时大汗与皇帝的区别是很大的,人们仍把成吉思汗、窝阔台等人称为大汗。为此忽必烈还专门发布了一个《建国号诏》:

“我遵从上天的命令,因此在四海之内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有高雅的名称,以继承历代帝王对国家的统治。这是从远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不是我今天才有的独创的制度。况且在远古的唐时,人们说那时动荡不安,后来的尧就给他确定了一个恰当的名称。远古的虞时,人们说他快乐幸福,后来的舜就因此给取了一个相应的名称。到了大禹兴起的时候,后来的汤就给他恰当的评价。从夏朝到殷朝时期,随着时世的变迁,社会都在进行不断的变革,并不是完全仿照古代。

“虽然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是时代需要而建立了国家,都不是因为个人和朝廷的利益而制定出相应的称呼。秦朝之所以为秦朝,汉朝之所以为汉朝,都是根据发起的地点而命名的。隋朝之所以为隋朝,唐朝之所以为唐朝,都是根据当时接受的封地命名的。他们都是遵循当时百姓见到和听到的习惯,采取权宜之计而制定的,如果真正公正地评价,那些名称都不无缺点。

“我们蒙古的太祖圣武皇帝成吉思汗,掌握着大权而从朔方发起,以他的威武勇猛而登上皇帝的宝座,威震四方,攻城略地,占领了广阔的土地。国家版图的广阔,历史上绝无仅有。

“因此许多王公大臣朝拜宫廷,郑重提出请求,说明既然我们已经成就了建国的大业,就应该早日决定一个高雅的名称。从自古以来的典章制度来说,完全是理所应当的,我怎能够违背呢!因此我们可以建立国号为“大元”,就是采取中国古代重要典籍《易经》“大哉乾元”的意思,从此全国臣民,不论高低贵贱,都知道名称的真正意义。

“我一个人的意志就是天下所有人的意志,因此你们一定要体谅我仁慈的内心,万事都是在不断变革的,时代的变迁完全是为了适应民众的需要。哎呀!根据意思而决定名称,固然并不是为了过于显示虚名。我们考虑的是便于永久的流传,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来之不易的建国大业。我再次祈求上天,保佑我们共同享有美好的朝代名称,国家从此永远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元文宗时官修的《经世大典》比《元史》所记载的《建国号诏》讲得更清楚:

我国家之有天下也,上配邃古之圣神,继天立极,非若后世之兴者也。尧以唐侯兴,虞夏禅殷周,由契稷起,盖有所因而进者也。三代而下,莫盛于汉、唐、宋。汉起亭长,则已微矣。唐起晋阳之谋,宋因陈桥之变,得国之故,其亦未尽善者乎?其余纷然。窃据一隅,妄立名字,以相侵夺,历年不多者,何足算哉!自古有国家者,未若我朝之盛大者矣,盖闻世祖皇帝,初易大蒙古之号而为大元也,以为昔之有国者,或以所起之地,或因所受之封,为不足法也,故谓之元焉。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同类推荐
  • 生为死

    生为死

    生即死、死即生。万物之初,万事之始,何为始末,何为终,尽悟苍生。
  • 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以一个华人的身份,见证了美国建国和拿破仑战争的波澜壮阔的18世纪后半页
  • 秦关三千

    秦关三千

    穿越秦朝,励志做一个逍遥皇帝,却天下所有人不肯放过自己
  • 三国之杀死聪明人

    三国之杀死聪明人

    三国的传奇和游戏,经久不衰,本书避开了众所周知的大人物,特别精选了能引起广大读者好奇的人物和事件。众多的聪明人在这个舞台上展现才华。但客观规律早就证明了成功必须有失败来陪衬,失败的下场就是人生的终点——死亡。
  • 庖厨记

    庖厨记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他身患奇疾,不能食味,幸得一位庖厨所救,却又父母惨死,坎坎坷坷,终成一代厨圣。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灵魂之王

    重生之灵魂之王

    杨晨27岁的时候玩英雄救美,却玩出了意外他重生到了17岁的他然后……又意外获得了一个叫做灵魂王的系统再然后……他发现自己好像成了牛叉的存在他想做什么都可以做什么!但前提是他得升级比如,透视眼透视一下病人的奇经八脉,当然,包括美女的比如,契约灵魂来控制一些人的思想和使用他的技能,当然,包括美女的比如,学习能力来学习地球乃至外太空的技能,比如,变形技能来达到变形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变成美女比如,控制时间来做啥好呢……比如,控制空间来做啥好呢……
  • 不想在悄悄喜欢你

    不想在悄悄喜欢你

    女主林安一男主顾泽阳女主是家里不算富裕.林安一是家里最小的.有一个姐姐和哥哥.家里人都很宠她.也是学校里的校花.学习很好.男主家里是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儿子.也是凌校大三的学生.有很多女生喜欢.因为种种事情他们相爱了.就这样在大学.开启了他们的故事.
  • 李嘉诚内部讲话

    李嘉诚内部讲话

    15年蝉联华人首富的商界大亨,经久不衰的华人企业家领袖;中国传统行业的领军人物,多元化投资领域的不倒翁,无国界经济的操盘圣手;李嘉诚送给新时代创业者的最好礼物。《李嘉诚内部讲话:关键时,李嘉诚说了什么》深刻还原和剖析了李嘉诚的创业经历以及他曾经的讲话,并展现了李嘉诚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时刻所起到的作用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对李嘉诚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和拓展,为那些正在经营企业或处于企业管理层的人们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
  • 永恒证道录

    永恒证道录

    十万年前一件绝世宝物的出现,掀起一场席卷整个修行界的末日浩劫,修行之道极其繁盛的苍羽界在浩劫之中支离破碎,世界支脉陷入沉睡,盛极一时的苍羽界急速衰落。十万年后在一位穿越者的搅动之下,世界支脉复苏,整个苍羽界开始风起云涌。
  • 易米烊光:霸道千总爱上我

    易米烊光:霸道千总爱上我

    爱多了,就麻木了。也许真的要放下。可到头来还是爱他的,是吗?他低低的笑了一声,狠狠地捕捉到那抹樱唇。她百般反抗,叫到:“放开我啊喂……”第二天,她在度娘上问:老公大人晚上太凶猛,整日腰酸腿疼腰疼各种疼。怎么办?急,在线等…吖
  • 百鬼夜袭

    百鬼夜袭

    “我想让你三更死,谁能留你到五更”--屠苏倭国战国时代,阴阳师带着鬼怪从阴间而来,将倭国武将织田信长,宫本武藏等全以鬼武者的状态复活人间,征战整个中原。而作为中原最强的妖怪,“红莲十印”拥有半妖半仙体,从现代重生而来的屠苏,以一个初涉修真的少年身份,在众多强者如林的修真界乘风破浪修炼出属于自己的法门。从此踏上了不一样的修真,为的是让自己超然入圣,进而招收中原最强的妖怪,组成一支军队,开始一场华丽丽的中原妖怪与倭国妖怪的征途之战。修真另类,酆都城禁术炼魔道,青木城内外丹修,落花城双修之术,炎黄城奇门遁甲八门开,南九州五行仙修。阴阳师的阴阳道,鬼武者的武道破空。各类妖怪,各种复活武将间的对决,华丽丽的巅峰之战,请细细阅读!(起点签约作品,人品,速度,质量的保证。放心阅读。)
  • 辛辛苦苦三五年,风风光光五十年

    辛辛苦苦三五年,风风光光五十年

    现在的你,也许正为养家糊口忙得焦头烂额;也许还“蜗居”在几平米的小房间里,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也许还在朝九晚五,重复着枯燥的工作……要知道,即使是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李开复这样的成功大师也经历过这样的苦日子,他们的成功之路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成功没有捷径,但可以走直线。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铃铃铃……”伴随着一阵上课铃响,喧闹声瞬间停止,同学们赶紧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领着一位女孩进了教室,向同学们介绍着这是女孩,下午细细碎碎的阳光打在女孩的脸上,越发彰显她五官的精巧。暖黄的阳光下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与同学们不同的是,这个女孩穿了一件白底黄花旗袍,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少有人穿旗袍了。乍一看上去,也不失成为一道风景线。
  • 冯仑管理日志(全新修订版)

    冯仑管理日志(全新修订版)

    要一下子描述出冯仑的公众形象,是有点儿难度的。他有一间满是线装书的办公室,互联网上有网友为其总结的“冯仑语录”,媒体圈称他为“商界思想家”……而冯仑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个职业董事长,信奉老庄,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万通需要我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人。”本书经过全新修订,以经典的“管理日志”形式再现了冯仑的经营管理之道。从创业者的心灵成长、价值观、学先进、战略领先、政商关系、董事会治理、商业模式等12个主题,解读了冯仑的商业智慧和思想理念,同时进行了翔实的背景分析,并配合以行动指南,展现了冯仑“复合”和“多元”的特色,博大精深的行者和智者形象。
  • 庄子昊在古代

    庄子昊在古代

    当平凡的都市文艺小青年,像平常一样睡醒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生活在三面环山的穷苦百姓家的两岁小屁孩。家里人口众多,都快吃了上顿没下顿了。没办法只能撸起袖子就是干……最后才发现,其实他生活的这个小村子,还是个藏龙卧虎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