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1500000059

第59章 回归教育:在台湾最后的岁月(5)

其二,教育独立观念。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西方教育理论不断输入,各种教育学说在中国流行,同时由于中国知识界、教育界的觉醒,对各种教育理论、学说进行研究、融合,形成了许多派别,组合为各式各样的理论体系,又融汇成许多思潮。其中包括教育独立思潮、平民教育思潮,乡村教育思潮等,在这些教育思潮中,以教育独立思潮、平民教育思潮影响最大。傅斯年是教育独立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蔡元培、胡适等人为教育独立进行了长期奋斗。从某种意义上说,30年代以后傅斯年成为教育独立思潮的主将,他一生为教育独立而积极努力。在三四十年代他就强调,教育不独立是办不好的,反对各级政府干涉教育。他晚年任台湾大学校长,此点表现的更为突出。他极力坚持教育独立,反对政治干预。他任台湾大学校长期间,正是国民党政权撤退到台湾初期,这个时期局势混乱,政治斗争激烈,国民党政权为了稳固一隅统治,实行白色恐怖,乱捕乱杀,对台湾大学师生也是如此。傅斯年对此不满,亲自出面和国民党政府交涉,不准军警随便到台湾大学逮捕师生,即使有确凿的证据,逮捕人也必须经校长批准,并且定为一项制度,形成这样一个传统,至今仍继续保留。傅斯年力争这项权利,是他坚持教育独立,摆脱政府控制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当时国民党政府还要求各机关学校实行联保制度,其方法是公教人员自愿结合相互保证,甲保证乙的思想纯正,同样乙也保证甲思想纯正,万一发现有人思想不纯正,除他本人受严厉制裁外,联保者也要受牵累。当局其时也要台大师生办理联保手续,傅斯年出面进行抵制,他一个人进行保证,有问题发生,他愿意负全部责任。其结果在台大没有实行连保制度。傅斯年的这种举措反映了他教育独立的思想,即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尤其大学是独立的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场所,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政治机构不能随便干预。正如傅斯年去世后台湾的一些报纸所评论:“傅斯年先生长台大两年最大的成就,在保持了学术独立和尊严,扩大了研究空气;但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攻讦、阻挠,各种困难也在此。许多不学无术的党棍子,想混进台大,许多翻云覆雨的官僚政客想染指……两年来明枪暗箭,栽赃诬陷,就地打滚,集无耻之大成的各种手段,都对傅先生施用过,而傅先生英勇坚定地决不为所动,贯彻自己主张,且与这些丑恶势力对垒作战。”傅斯年坚持教育独立,目的就是反对政治势力和专制统治者控制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自己的工具。傅斯年本人作为大学校长更坚持自己的独立地位,而不似政府官员那样有严格的等级思想。傅斯年教育独立的观念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中国传统中最有价值的“道德”观念和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

其三,教育机会平等的观念。一般说来,虽然教育本身没有阶级性,并且历代教育家都曾提倡有教无类,教育平等的思想观念。但是实际上教育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阶级社会,教育始终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教育平等很难切实实施。傅斯年作为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教育家,虽然他不可能向教育民众化方面走得太远,但他却是一生都在努力实施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从早年他就一再强调贫富人家子弟受教育的机会应是均等的。虽然他自己也认为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他的理想和追求,他一生都在为实现他的理想积极努力。他在任职中山大学、兼职北大、参与教育讨论时不止一次地提出以多设奖学金的方式,帮助出身贫苦的优秀子弟,使其不失去求学的机会。他在出任台湾大学校长后,更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在台湾大学设置了多种奖学金、奖助金,如工读奖助金、成绩奖、台籍贫寒学生救济金等,除此以外,他还多方设法,争取给贫苦学生学习以方便。更为难得的是,他把这一切作为办学的一项目标努力促其实现,他去世前列席台湾省参议会,回答参议员对台湾大学校务的质询,在谈到扩大招生和保留奖学金制度时,他坚决地说:“奖学金制度不应废止,对于那些质资好肯用功的,仅只为了没钱而不能升学的青年,我是万分同情的,我不能让他们被摈弃于校门之外。”并强调说:“我们办学,应该先替学生解决其所有之困难,使他们有安心求学的环境,然后才能要求他们用心勤学。如果我们不先替他们解决,不让他们有求学的安定环境,而只求他们努力读书,那是不近人情。”他说这话当时是有所指的,心情激动,几秒钟后便猝然去世,这几句话便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三)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傅斯年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的思想境界无法突破其时代的局限,他无力实行教育向社会平等开放,而只是提倡多设奖学金,解决贫苦学生的求学问题,这自然只能惠及极小的一部分人,但他在当时已经注意教育不平等问题,并为此而积极努力,说明他对这个问题已有成熟的观念。而这种思想观念应该说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不容否认,傅斯年受阶级和社会的局限,虽然终身没有离开教育界,但无论教育的实践还是教育的理论建树,与同时的著名教育家相比都有所逊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就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来看,傅斯年与蔡元培、胡适、黄炎培、张伯苓等大体是一致的,都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在反对封建传统教育,建立新的教育体制和确立新内容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并且都是教育、科学救国的实践者,都注重教育的目的,想通过教育的功能提高国民素质,促使国家强盛,社会进步。但相对来说,傅斯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缺少蔡元培、张伯苓等人开一代教育风气的动荡力,尽管傅斯年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在某些方面更加激进,但整体上不如蔡元培等人教育思想更具有开创性和影响力。

其二,就傅斯年的社会属性来说,他是一位具有传统意识的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者,因此,他的教育思想缺少人民性和革命性,虽然主张教育机会均等,但远不像黄炎培、陶行知、杨贤江等教育家那样为民众教育而毕生奋斗,努力使教育向全社会开放,代表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因此他的教育思想也没有这些平民教育家影响深远。

其三,傅斯年虽然一生没有离开教育界,但他教育思想的成熟和系统总结与阐发是在任台湾大学校长时期,这个时期他全部心力都投入教育,并对教育理论进行了认真探讨,正当他对教育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时,不幸猝然去世,从而使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研究成果没有面世,这不仅使后人深感遗憾,也从整体上影响了他教育思想的厚度。

总之,一个教育家的历史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思想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傅斯年教育思想虽然具有某些局限性,但从整体上说,他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自成体系的思想理论,许多思想观点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正如熟知他的人所评论:“我们不能忽略他在几十年以前所注意的许多教育问题,而这些也就是今日正积极谋求解决的问题。同时他在几十年所持的教育制度的改进意见,今日也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因此,我们不能低估他的教育思想的正确度。”的确,傅斯年坚持的一些教育主张和理想后来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对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有借鉴意义。由此而决定了傅斯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

同类推荐
  • 王维:且向山水觅深情

    王维:且向山水觅深情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他的书画特臻奇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禅喻之。他不刻意作诗,而被称为诗佛;他不刻意作画,而画绝古今;他精通音律,擢进士第,解褐为太乐丞。本书用清越明快的语言、诗意的笔法和翔实的资料,将王维的一生与他的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对诗歌独到的鉴赏,又含有传奇性、艺术性的描述,为我们讲述一个真实而爽朗的诗佛——王维。
  • 话说金圣叹

    话说金圣叹

    本书作者以独到的视角,描写了金圣叹坎坷悲凉的一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文采飞扬才华横溢,狂傲不羁的一代评论大师的传奇,并对金批《水浒传》、《西厢记》等六才子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 史海寻踪——戴逸传

    史海寻踪——戴逸传

    戴逸教授是我国当代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历史学家,尤其是对于有清一代的历史,无论是在以其个人的研究成果开拓研究领域方面;或者是以其声望与影响推动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论,都建树丰硕,贡献卓著,实处于执牛耳的翘楚地位。《史海寻踪(戴逸传)》是戴逸先生的传记。《史海寻踪(戴逸传)》从戴逸先生幼年起生活环境,其在少年、青年时代走过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乃至于逐渐形成了性格、志趣、理想、爱好、对其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由高亚鸣著。
  • 大公报人张高峰(第二部)

    大公报人张高峰(第二部)

    中学起,立志文章报国;“一二九”,誓言献身抗日。七七事变,阻断了求学之路;带笔从戎,起步于台儿庄战场通讯。在邹韬奋、范长江引领下踏上新闻之路,做国新社记者、为“青记”早期会员。就读武汉大学,加盟大公报社,以战地通讯员入职。一篇《豫灾实录》,触怒当局,酿成大公报停刊事件;亲历中原会战,目击国军惨败;几遭逮捕,笔耕不辍。深入西康、岷江流域,采写鲜为人知的大后方彝族地区、战时工业,留下宝贵历史记录。
热门推荐
  • 某大学生的异界生活

    某大学生的异界生活

    震惊,某大学生竟然刚穿越就死了,然后又活了!这种标题党般的事感觉不该做啊……虽说差不多是这样。在下罗马,一名穿越异界的大学狗,三观正常,性格正常,家中有父有母,没有桃花劫加持,活的平和,却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剧情向异世界生(苦)活(逼)小说,努力开发脑洞给你一个正常大学生在异界最真实的生活体验。额……当然,像在下这么苦逼应该很少见……
  • 心理洞察术

    心理洞察术

    什么是洞察力?洞察力是人们对相互关系的犀利观察,对行为动机的透彻分?,对大众心理的快速判断,它是一种心灵的能力,一种智慧的升华。洞察力使我们看清形势,认识困难,权衡利弊,妥善规划,把握机遇,它把我们的思想和注意力引向正确的方向。大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至一个单位、一个人,我们的洞察力如何,往往能够决定事情的成败,它是做人做事的第一项修炼。
  • 斩灵学生

    斩灵学生

    看一个被掳掠到灵界的少年,如何踏上一段回家的路。“我可以什么都不要,我只想回家。“
  • 守望彼岸之友伤留痕

    守望彼岸之友伤留痕

    从她出生起,命运就在不停地捉弄她。让她拥有绝世容颜,却不知情为何物;让她坐拥妖界霸主之位,却无人与她一同经营;让她流落世间,却只有自己一人独自等待真正的轮回。在一个冬天,身为猎妖者的他闯入她的古堡,即使可能性只有亿万分之一,他们依然成为了朋友。但是,身为猎妖者,却与妖为伍,这让昭夜凌的家人非常不乐意。在昭家人的不断阻拦都走了过来,却在面对虚伪的亲情与真挚的友情时,背叛了友情。在百年后的两族大战,两人作为双方主战力相见,一人早己忘却,一人却在苦苦等待根本不存在的道歉。
  • 不留

    不留

    樱桃说自己的青春就是一场接连不断的艳遇,青涩如周觅,沉稳如沈念,不羁如林天,他们都在樱桃的生命里留下或浓或淡的痕迹。高中时,樱桃遇到了初恋周觅。经历了初恋时的简单美好,性格中太多的矛盾让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分开。高中毕业,樱桃陪伴了大律师沈念度过了一段低谷期,而以事业为重的沈念终于离开了她,远赴香港。在情感的空白期,樱桃遇到了她以为命中注定的男人林天。她深爱着林天,却不得不忍受这份感情带来的不安定感。当林天决定和樱桃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时候,沈念的出现打乱了一切。最终,他们决定分开旅行。
  • 地球大混乱

    地球大混乱

    劈荆棘、踏风霜,克服一切困难,每次摔趴下又会再次站起。这样坚韧不拔,这样历久弥新,这苦难与骄傲,铸造了纯正的中国魂。那怕这次的敌人无法理解,那怕这次的处境无比艰难,到只要薪火依旧在传承,在渺小在微弱的火苗也会燃起熊熊大火。这股不屈的薪火会带领人类从大火中重生,英雄的人民沾满鲜血,踏着尸骨,一步步往前。
  • 穿越了诸天

    穿越了诸天

    一觉醒来,罗林站在一处奇特的空间里“我的主人啊,当你接受这份传承时,全宇宙生灵都将匍匐在你的身下”“滚”罗林一脚将系统踢开“我罗林,就是被打死,死外面,也绝对不会接受这种传承”“嗯,这力量真好用” 银魂篇与犬夜叉篇写的不好,不喜欢的可以跳过去
  • 黎明久遇

    黎明久遇

    在读博士生意外掉入地心世界,从此开始开挂之路。
  • 魔渡0a

    魔渡0a

    被遗忘的战场,从另一个世界牵引而来的残魂,不记得过去事,不知道未来路,沉睡数千年,苏醒承遗志,生而为王,却不是为自己而活,让消失的魔族重现是使命,填满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空虚才是追求。
  • 外挂女配驾到

    外挂女配驾到

    她,一个普通的写手,笔下的女主经常开金手指狂虐各路女配。一条评论,一个雷雨天,竟让她成功穿越成了十八线女炮灰!这难道是上天的惩罚?好歹她是小说的亲妈,开个外挂不为过吧?什么?她还是个没有内力坐等死的魔宫圣女?只要能逃出去好好活着,什么乱七八糟的技能她都可以接受!她的目标很渺小,跟女主抢男人这种蠢事她肯定不会做,只要这辈子有人管吃喝就好。但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后面的剧情跟她写的有点不一样?这个本来应该是女主后宫之一的家伙是怎么偏离轨道的?炮灰对上女主就是死路一条,大爷求放过!非爽文,文风偶尔小白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