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32900000010

第10章

李冬生凝视着瘦弱的张孟华。他从张孟华那冷静而蕴藏着极大热情的眼光中看出了他的思想。李冬生知道他是个坚强的同志,不愿离开部队的心情是完全可以体会得出来的。他也了解,张孟华的病和伤都不是不严重,上级命令留在当地养伤,也是出于无奈。他想背上他走,可是,命令终是命令啊!对于李冬生说来,一旦离开这多少年革命斗争中一直在一起战斗的伙伴也并非是那么容易的啊。从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六两军团在贵州省秀山南腰界会师之后,他们就一直在一起。一起忍受了会合后初期的艰难岁月,吃不上米,在野地里烧生苞谷,剥野松子仁;穿不上衣服,全都半赤着身子;子弹少,部队减员,连土匪的部队都打不掉……他们一起也度过了胜利战斗的岁月。会师不久,打开了湘西多少城镇,活捉了敌人师长张振汉,打死了黄埔军校科班出身的赫赫扬名的白军嫡系师长谢斌,开辟了声势浩大的湘鄂川黔滇边苏维埃根据地。那时候,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要粮有粮,有力地支持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现在党中央指示红二方面军北上抗日,在这个伟大的进军中,两个人又在一起冲破了多少困难,粉碎了敌人多少次攻击。哪一次战斗,李冬生身旁没有张孟华?哪一次党的会议上,李冬生没有听见张孟华沉着而细致地发言?每当李冬生暴躁起来,是谁用冷静的眼睛看着他?是谁说出了令人心服的话?有粮食,指导员先让给战士;有危险,指导员却站在最前边。怎么能离开这样一个好朋友、好伙伴、好同志呢?今天,李冬生又看到那副冷静的目光,他又怎么能掩饰得住那流露出来的留恋、痛苦、难过的神情呢?李冬生默默想着……半晌,他走过来,扶住了张孟华的肩头,斩钉截铁地说:

“老张,不行,绝对不行。你什么也别说了。我讲不明白道理,也说不服你,我只是不让你再说走。你只能好好地安心养伤。”

张孟华盯了一阵李冬生,又马上离开了眼光,好像还要分辩什么。李冬生截住了他,干脆地说:

“老张,不,指导员,我是执行上级命令送你到这里来并且已经把你安置好了。明白吗?我是执行命令,你也必须当命令来执行。商量是不成的。你的任务是把身体休养好!”

李冬生说完了这番话,内心非常痛苦。他像个离不开母亲的孩子一样,呆呆地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

屋子里沉闷得一点响声也听不到。

“老李,你得走了!”张孟华看了看窗户,打破了沉静。但是李冬生好像没有听到。

又是一阵沉默。

“老张,我得走了!”李冬生说着却并没有站起来,只是留恋地看着张孟华。当张孟华听着这句话抬起头的时候,他又迅速地垂下眼光。

张孟华要站起身来,李冬生站起来,又扶他躺下。

李冬生站在床前。茅屋里,静悄悄的。

桌上的油灯开满了灯花,屋子显得更暗淡,灯光一闪一闪,每一秒钟都显得异常的安静、闷人。

张孟华脸涨得通红,他抑制着伤口刺激得难忍的疼痛。事情如此明确,他反而显得平静了,可是,只要你看到他那只伸到床角的手时,就会感到它在微微地、不停地颤抖。

张孟华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一双草鞋,递给李冬生,平静地说:

“你走吧,赶部队还够你跑一阵子的。”

李冬生两眼不离张孟华,默默地接过草鞋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老李。问同志们好!见到了贺军长和任政委他们,就说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老大爷照顾得很周到,像我父亲一样,群众也很可靠。等我伤口一好,我会想法赶部队的,一定会赶上部队的。”张孟华将床沿上的竹条子拧得咯滋、咯滋作响。

李冬生只是抓住自己身上背着的二十响盒子枪的枪背带,依然沉默着。

“走吧,快天亮了!”张孟华扶着床沿,走过来,手搭在李冬生的肩头上,极其温和地说。

李冬生像个听话的孩子似的,随着指导员的手转过身去,一声不响地走向门口。

张孟华倚着木桌子,看着李冬生的背影。他们都是异常的沉静。

李冬生走到门口,又转回身来,从身上搞下那支二十响的匣枪,放到桌子上,默默地看了看张孟华那双要拒绝的眼色,才说:

“收下吧,你会用得着它的。”

张孟华要说什么,李冬生又说:

“上级同意我的。再说,我刚才又搞到一支。”他看着张孟华,然后,他扶着张孟华到竹床前边,把他扶持躺下,给他盖上被子,掖好了被角,将那支匣枪压在枕头底下,这才伸直了腰,站在床边,默默地看着指导员发怔。

“走吧,老李……”张孟华闭上了眼睛。眼珠在眼皮里不停地跳动着。他双手抓着被子,紧闭着嘴,牙咬住嘴唇。从外表看来,张孟华好像是疲倦了,要入睡了。

李冬生转过身去,走到门口,又停了一下,趁着昏暗的灯光,看了看张孟华。张孟华正睁大了眼睛盯着李冬生。

“指导员……”李冬生扑到张孟华身边,连人带床都被他抱紧了,竹床响了几下。他的眼里流出了豆大的泪珠。

“好疼,老李。”张孟华鼻子一酸,却忍住了泪,强笑着说:“走吧,走吧。看你,倒像我要完蛋了似的,只要我好了一点,就能找到你们。”

李冬生站起身来,又看了看张孟华,猛地转过身去,推开门,连站在门外为他们放哨的杨大伯也没看见,便跨开大步,朝小路上走去。

杨大伯一直守在门旁,一句话也没有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流满了热泪。他一直看着李冬生消失在晨光熹微中,才闭紧门,走向竹床。

张孟华仰面躺在床上,一直是睁着两眼,盯着茅屋的草顶子,他想着红军部队,想着李冬生,想着何强、孙英、王大田,也想着红军征途中的困难。一会儿,他闭上眼,翻来覆去地转身,怎么也睡不着。又过了一会儿,他偷眼看了看杨大伯躺在床上,大约是睡着了,便轻轻地爬起来,点上灯,从小包袱里拿出一本“小学生地图”,坐到桌前,埋下头来,仔细地看着,思索着。

“青年人啊,别折磨自己的身子,”杨大伯也坐起来,给张孟华披上衣服,俯下身来,看着摆在张孟华面前的地图问:“这是什么画书?”

“地图!”张孟华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说:“困难啊,这条路。”

“你说什么?”杨大伯走到张孟华身旁的凳子上坐下来。

“人家抗日是冲破层层困难,天天都在战斗,而我呢?我养好了病,有充足的路费,还有地下党的保护,像个老爷似的,坐洋船,乘火车,大摇大摆地到北方,哼!这够多享福啊!这怎样对得起同志们?这不叫抗日,这叫旅行!”张孟华想了半天,才慢慢地回答杨大伯:

“我说北上抗日救中国!”

这句口号式的话,是当时红军中最流行的,这句话包含着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在长征中,这句话像一盏明灯,即使在最曲折黑暗的道路上,红军战士一想到“北上抗日救中国”,好像一切困难和黑暗都向红军低头了。

张孟华这时的思想正集中在怀念部队上,杨老汉这一问,他就信口而出说出了这句话。

“你讲讲抗日吧。”

“大伯,抗日啊……”张孟华激动地看着杨大伯,“日本鬼子强占了咱们东三省,现在又向华北、西北杀来,北方老百姓被弄得家破人亡。国民党白军不抗日,还不让红军北上打日本!红军当然不管一切,一定要北上抗日,要不,咱们中国人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他又联想到自己了:“唉!偏偏我连病带伤的留在这里,还给你添累赘!”

“再别说累赘!”杨大伯给张孟华倒上一碗水,说:“啊!红军真是岳飞岳元帅,怪不得连三岁娃娃只要同你们待上一会,也会把心掏给你们!”

“大伯,红军就是工农的儿子嘛!”

杨大伯不让张孟华再说话,便扶张孟华说:

“来,来,天也快亮了,你好好躺下,睡一觉。”

“大伯,我真睡不着。”张孟华急忙分辩。

杨大伯站起来,扶起张孟华说:“你到我家,就得属我管,睡去!”

张孟华拿起地图,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跟着杨大伯走到竹床前,一头躺下来,闭起眼。

杨大伯给他掖好被子,搬个小凳子,坐在张孟华床前,打量着这个瘦弱的红军青年,自言自语地说:

“干上红军的人哪,都是世上挑选的好人。老天爷保佑他有个好身体吧!”

他一直默默地坐在张孟华的床前。直到张孟华呼吸开始匀称,他也慢慢闭上眼,将满头白发靠在张孟华的腿上。

张孟华耐心地等杨大伯睡熟了,才睁开眼。

阳光射人屋内,杨大伯白发苍苍的头枕在张孟华身上,他打着呼噜。阳光照着他的白发,闪着银灰色的光泽。脸上一条条的皱纹显得黄中透出一些红润。

张孟华静悄悄地斜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只是充满尊敬地看着这个慈祥的老汉。

一切都是异样安静。张孟华的千思万绪一齐涌上来,又纷乱,又绞人。他索性闭上眼。战斗的劳累,通夜的不眠,使他排除了一切烦恼。他人睡了。

也不知道又过了多久,茅屋门外扬起了一阵阵的喧哗。

张孟华醒来了,他听着门外的声音,紧紧皱着眉头……

杨大伯也立时醒了。他猛站起来,揉了揉眼,急急地走到门旁,手扒门缝,往外看着。“杨大伯,老爹……”“打土豪去啊……”“红军抄了赵文虎的家了……”“……红军过来啦!”

“杨大伯,分粮食去啊!”门外的人声、喊声,从杨大伯门前一闪而过。张孟华听着这些,也不知从哪里涌来的力量,急急地往地下一跳,喘吁吁地问:“什么?杨大伯,他们喊的是什么?哪里来了红军?”“你先躺着。我看看去!”杨大伯披上衣服,推开门走了出去。

同类推荐
  • 打造蓝色

    打造蓝色

    读者在此打开的《打造蓝色》一书,是法国剧作家让保罗温泽尔的作品,由宁春翻译。您将走进两个法国退休工人安德烈和绿西的私密空间:听他们说话、跟踪他们的视线,发现他们的无奈、烦恼和焦虑。您会问:除了那长此以往生活在一起的习惯,还有什么能将这两个人继续拴在一起呢?您会抱有一丝的同情,而这同情将会变为柔情,因为安德烈和绿西在一个已经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维系着生存,而这世界或许从来就不曾属于他们。他们最后的救赎是梦想;然而,对于梦想,我们有义务付之与柔情。
  • 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

    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

    作者航宇是路遥的同事、好友,在路遥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像亲人、兄弟一样全程陪伴、照顾路遥,成为了路遥生命最后的唯一依靠。书中不仅记述了路遥获茅奖后的复杂心情,而且全面记述了路遥在最后日子里整理文集、对抗疾病、遭遇亲人决裂等等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将路遥渴望生活、勇敢地进行生命搏击的复杂心情细腻、真实地呈现出来。作者航宇文笔细腻,描写生动流畅自然,文字充满真情实感。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接近天空:星辰的道路宽敞如梦。对于我们,英雄与箭簇,不只埋藏于深厚的尘土!
热门推荐
  • 胖子的噩梦

    胖子的噩梦

    如果不是光着屁股追“花姑娘”时的耀眼夺目,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的存在,就是这样温顺、懦弱、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羔羊,被注入了一个当“清道夫”的现代外科医生的灵魂和天下第一武将李元霸的记忆后,又会如何呢?且看小胖子的另类修真~~
  • 魔法少女育成导师

    魔法少女育成导师

    林川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万恶之源QB追杀,差点被强迫签下卖身契约,成为魔法少女(少男?)。幸好在危急时刻,最强的魔法少女猎人斯诺从天而降,一刀逼退QB。可是这还没完,斯诺要求林川成为魔法少女导师,教导更多的魔法少女来拯救世界...
  • 首长的逃爱宝贝

    首长的逃爱宝贝

    宫陌宸,铁面无情的陆军最年轻的少将,特种部队的大队长,从小就对女性反感,而且有严重的洁癖。不过他的女性过敏症和洁癖在遇到季凝晞的时候都是浮云。季凝晞,哥哥是商业奇才,不过一大家人的共同点就是,宠季凝晞为命。导致季凝晞无法无天的性格,不过这也少不了宫陌宸从小的推波助澜。因听信损友的建议,在一次宫陌宸从部队回来,打着甚是想念的借口,把他约到酒店,喝了一杯加了料的酒,季家宝贝怕太少达不到效果,放了双倍,水到渠成后怕被揍,打着出国留学的幌子,第二天拍拍屁股就逃了,一逃就是五年......
  • 爆裂王妃:王爷别太冷

    爆裂王妃:王爷别太冷

    “砰砰……啪啪……”一阵尘土飞扬多后,颜冰站起身,拍拍手,捋了捋发型,不屑的看着地上痛的打滚的女人。某王爷:“刚才本王的侧妃来过。”某女:“嗯,然后呢?”她装。某王爷:“本王刚刚给她请了大夫。”某女:“嗯,然后呢?”她继续装。“她说是一个穿着奇怪的女子打了她。”“哦,谁穿着奇怪呢?”她扶额,很认真的在想。“你说呢?”某王爷似笑非笑的看着她。“啊!她不会再说我吧!?”某女瞪大眼睛,故作惊讶状。“你说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女迷失在青春之夏

    少女迷失在青春之夏

    从纯白到湛蓝,从春芽点点到枝丫蔓蔓,从悠长的夏到寒冷的冬,她都静候在时光深处,任时光燃尽,梦痕微凉,萌爱未央,声色如画,那一缕味道、一瓣温暖,都雕刻了一段与你相关的素锦华年。她是最懂你的闺蜜,为你推开平淡,遇见生命的柔软与温情。她是你青春岁月的那些支离破碎,是喜悦、忧伤时的一堆窃窃私语,是记忆,是成长,更是温暖,是力量……记录青春的梦与美,这一份想念,你可听得见?
  • 缘起一世如一梦

    缘起一世如一梦

    本是身在红尘,奈何情深缘浅,辜负心中爱,了却此生情。
  • 水问

    水问

    《水问》为简媜的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本书共分六卷,始于《花诰》,终于《化音》。其中每卷以卷首语拈出主调,使整本书卷卷相续而合成总体,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义,也是全书的谜底。简媜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清晰地记录往日心灵的史迹。《水问》也被简媜称为是自己的“断代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民法

    民法

    民法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适应高等教育网络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的教材规划编写了本教材。我们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实际,针对在职人员的学习特点,突出实用性与实践性,尽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简明阐释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使之符合网络教育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