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800000064

第64章 蒋纬国锐眼识人 (1)

幕僚中的幕僚,则曾国藩的张德坚可以当之。

曾幕之中,数以百计的重要幕僚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后来都很快转变为主官、带兵官、方面大员。

《贼情汇纂》编撰者张德坚,早些时候在湖北做巡捕官,他敏锐觉察到太平军内部情况之于清廷的独到价值,遂加以留心向俘虏、以及占领区流出的难民等人搜集。他也随湖广总督吴文镕到前线视察,甚至多次化装潜入对方阵地侦察、访求。他并无别种个人目的,而是为了向清廷提供情报,以供决策或指挥作战之用。1854年9月,曾国藩收复武汉,他托人送上他的敌情汇编,受到重视。曾国藩用所缴获的太平军文书核对,与其访求相吻合,于是将全部缴获的文书交由他编辑整理。同时,设立采编所,任命他为总纂官,并发放经费,组织一个班子帮他整理。他的这些情报巨细靡遗,宏观、微观兼具,准确度很高。既有当前的动向,也有属于历史的个人履历档案、社会关系、学行经历,甚至外貌特征。综合这些情报的多个方面,他甚至预言天国内部“似不久必有内讧之事”,判断的精确度令人惊讶不已。

情报应分为两个层次,搜集到手的数据,经处理后,一种由本身运用;另一种则提供上级参考。

一般作战部队的参谋人员,其工作范畴,即使并不涵盖情报、行动、破坏、策反、反间、心战、政战、突击、游击等所有的特种勤务,也应该有搜集情报、处理情报、运用情报的综合能力。

郭汝瑰的情报生涯,虽然极善隐蔽、极善掩饰,但还是被一些人看出了破绽。

蒋纬国就看出了蛛丝马迹。蒋纬国的助手发现了郭汝瑰外线联络者的举动,从徐州一直盯梢到他们的后方,并设法获得其暗语。于是就化装成农夫,和对方搭话。通常是这样挑起话头——唉呀,两天两夜没东西吃,还熬得过,连个水都没得喝……老兄,你拿到什么东西没有?对方见暗语正确,于是相约去吃面,原来他们将情报藏在扁担的掏空的另一头。等到那人去解手时,果断将其逮捕。从扁担中获得徐州剿总作战图。经审讯,发现他们在一家私娼的住处交换情报。根据描述长相神情,判定输出情报者为郭汝瑰的侍从参谋。本来蒋纬国早对郭汝瑰不放心,因为郭氏的卧房除了他本人的侍从参谋外,谁都不准进去,防范很严至于过头,让人疑窦丛生。但蒋纬国还是掉以轻心了,他的汇报又落到了参谋本部郭汝瑰的老窝(参见《蒋纬国口述自传》,99页)。

蒋纬国也曾告了刘斐一状。有一年的冬天,蒋介石叫他去南京,让他参与高级将领决策层的军事汇报。先由情报单位汇报,继之作战单位汇报,然后是政工、后勤、人事等的汇报。最后由刘斐总结归纳,再提请蒋介石裁断。刘斐讲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而有针对性,表现出他的幕僚才气,蒋介石闻之就连声说好。会后他问蒋纬国的观感,蒋纬国说,这种报告总结,他也会做。蒋介石看他口气如此之大,很惊讶,纬国解释道:“刚才是冷眼旁观,发现刘斐一直在用眼角余光瞟父亲(蒋介石),看老先生您的反应。”当蒋介石对某一句话有所赞许时,刘斐就将这句话相关的东西放大聚拢,拼凑在一起,以期迎合蒋介石。蒋纬国断言,刘斐所做,绝非他有什么智慧可言,纯粹是投机的做法。他提请蒋介石要有所警惕。

所以,蒋介石有时候直接到战区指手画脚,一些历史学家就口耳相传,认为他越级指挥,触犯兵家大忌。实则,他就是为了避免在热闹多的地方泄露机密。如此一来,参谋本部的情报或命令就成了一个附带的欺敌计划。这可说是蒋介石极为高明的地方,他有所预感,他留了一手。

蒋纬国也看出了胡宗南身边的熊向晖等人,当时就向胡氏郑重警示。胡宗南居然还向蒋纬国要证据!蒋纬国说,没有证据——但是这么两个优秀青年又是大学生,愿做正式军人,却不下部队,极有兴味粘附在您身边许多年,却又只做一个上尉,图什么呢?而且做得那么勤快,那么有兴趣……蒋纬国实在窥破了熊氏等人的作为,因为反常之处太多,他就是根据常识来判断。

情报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不固定,必须通过适时适当的运用,才能提高其价值、发挥其作用,未加运用的情报,不产生价值、不发生作用也。幕僚中重视运用情报甚至于懂得运用情报的,仍属稀少。因为他们在基本观念上,并不认为这也是经常业务之一。

当时刘斐等人的行为虽然诡秘,但也不是无蛛丝马迹可寻,且有各级参谋从不同角度观测出的种种异象,中枢对此等人即使不能采取断然措施,也可将其挪移至非关键单位,使其对战略情报及部队布防情况不能直接掌控。否则,几十年后从公开的文史资料来指认、痛斥、感慨,又有何益?因为,两三代人的生命已经在苦海中流逝殆尽了。从幕僚角度说,当时的情报——各级参谋的感知、预感,都未能得到适当的运用,所以这种感知虽然非常真确,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搜集情报并非易事,有时竭尽心智。有时冒险犯难,如果不作有效的运用,不仅暴殄天物,而且劳民伤财,一切的努力都变了徒然。

越级指挥之谜

多年来的文史资料回忆,电影及文艺作品,多将蒋介石描绘为一个颟顸固执,尤其在内战的最后关头,将他的一些难以解释的指挥特征视为一根筋、不可理喻、小儿科,认为是他的性格中的弱点被时局放大,所作出的不可理喻的行为。

据《辽沈战役最大卧底》(《文摘周报》,吕春)介绍,卫立煌愿意尽快结束内战,决心站在人民一边,因此,“卫立煌到东北,除要求派援军外,只能按兵不动,故意贻误战机。”

所以,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召集师级以上军官训话,大骂东北将领消极避战。蒋介石还抛开卫立煌,亲自指挥。

实际上呢,蒋介石之所以越级指挥,他有他的隐衷。

《蒋纬国口述自传》,首次对此越级指挥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按常理出牌,而且越级指挥也是指挥上的大忌,可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来,许多高级将领指挥部队,到最后却使得部队四分五裂,父亲只好亲自逐次将部队整合起来。每当他亲自指挥的时候,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越级指挥,但是事实上他是将部队整合,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父亲为了后勤补给的方便。我们的野战高级军官,往往疏忽尔后的部队行动与后勤补给之间的联络,父亲亲自督导下一级或下二级的部队开往某处,使前方部队与后方补给能够连接得上。第三个原因则是对某一个部队有怀疑,不得不临时给予任务,将部队调开。这点是事前不能说的。

有的时候,父亲将特别亲信的部队临时调来,该部队的上级不一定知道。还有一个理由则是就近派一个部队,脱离战斗序列,前往某地区执行任务。等到部署好后,父亲就亲自到前方监督,这个部队等于是他的警卫单位。这也是事前不能说的。父亲经常在前方,很多人都说这样太危险,不过父亲都会调派适当的部队先行部署后,再行前往。父亲不是不知道越级指挥是兵家大忌。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中高级的部队长根本就不懂得指挥,父亲基于爱护部队长的心理,就替他指挥部队。例如赫赫有名的方先觉,他守衡阳时,前后守了48天,但实际上是老先生亲自守的。衡阳外有一个高地,高地上面一个部队都没有,父亲告诉方先觉如果高地失守,衡阳也会跟着失守,守衡阳是个战略,守住高地则是战术上的措施。

情参人物退台后的作为与衍变

特工巨头之间除有难以弥缝的钩心斗角之外,特工单位之间也是相互嫉妒眼红。尤其是败退台湾之初,保密局拿下多个疑难大案,于是引发军方等单位的嫉恨,由黄埔系将领发动,制造了孙立人冤案,假案形成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究底脱离不了特务单位之间的互相争斗和拆台,尤其是在保密局破获蔡孝乾等省工委案后,这一类事件更多。

为了邀功整出来的冤案,无非是想在蒋介石面前争宠,争宠又是奠定个人权势的心理在作怪。保密局在蒋介石眼中是个骁勇善战的单位,除了省工委一案外,吴石及稍早前的陈布雷之女陈琏等之间谍案也都令保安司令部及调查局(属于中统系列)格外眼红。

保密局后期,毛人凤手下大将先是毛森,后是谷正文。

毛森曾自诩,他在军统先是不受重视,“直至抗战后期,他才发现我的能力,至胜利时,才完全看清楚。八年抗战,我在他的部下,所经历艰苦危困及生活上之贫穷,非外人所能想象。”而他后来派到陈仪及汤恩伯部下,他们都很重视他的能力,且皆推心置腹,赋予全权处事。尤以汤先生对他的信赖,远超戴(笠)、陈(仪)之上,他曾多次向毛森表示相见恨晚!在军统时经费支绌,处处窘困,而在陈仪手下,则是他平生最感富裕的阶段。

至于谷正文,毛人凤向他的这个得力部下承认,自戴笠身亡之后,除了在北平一地破了几个大案之外,其他地方,对付解放军,全都一筹莫展。他认为谷正文是经验丰富的后起之秀,因而,台湾能否保得住,除了依赖海峡屏障外,特工的工作也很重要,骨干们要负的责任很大。

谷正文初到台湾,因侦破蔡孝乾、吴石系列谍案,给摇摇欲坠的政权打了一剂强心针。谷正文从大学生散发的共产主义刊物入手,对三线人物加以抓捕,对二线人物实施捉放曹,再行诱捕一线人物,在这一个环节的极其细微之处隐约发现吴石的影迹,最后从吴石的太太直截打开缺口,随即在一个深夜驾车直奔吴石住宅。吴石在睡梦中醒来,来不及穿戴整齐,责问这些不速之客从何而来,谷正文不愿暴露保密局的身份,就随口答道:“国防部技术总队的!”他直截了当地把球抛向吴石,告知有人说他是共产主义者。“胡说!”吴石表示,如果随便一个人告了密,就可以任意骚扰被控告者的生活,那么天下岂不就要大乱了。谷正文在回忆录中写道:

同类推荐
  • 非典型原始社会

    非典型原始社会

    张岩在雪崩中活了下来,但生活的时代却变成了物资匮乏的原始时代,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的滋润一些,张岩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 我本初唐

    我本初唐

    程鸿,一个横店的龙套,一个天雷给滚到了初唐贞观四年,什么?我这还有亲戚?还是亲爹?还是真的?怎么回事?(大家还是来起点看吧,现在还不够收藏呢)
  • 平凡项羽

    平凡项羽

    我亦明白天下大势,却放不下心中傲气,道在汉而不在楚,秦因我而亡,百姓却未因我而安。我有过。
  • 皆为汉土

    皆为汉土

    “我枪呢?”空荡荡的胯下,弥漫着一股蛋蛋的忧伤。来自24世纪的三国爱好者顾盼穿越东汉末,却成了被废少帝刘辫身边的宦官头子,他将如何自处?“辫儿哥,你也太怂了吧?”“这……怂是何意?”“就是……太稳健了!”诛贼讨逆安天下,翻云覆雨定乾坤。“辫儿哥,永远记住这三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兵方至,毋敢动,动则灭国矣!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 圆楼里的思念

    圆楼里的思念

    故事叙述圆楼里几代人为了追求幸福生活不断奋斗的历史,但“奶奶”“爸爸”两代人的奋斗总受历史时代的局限,付出的努力总换不来他们所向往的生活,不住地为抵御饥饿、贫困的折磨而心力交瘁,只有到了“我”这个时代个人的奋斗才与幸福生活划上等号……“奶奶”坚毅果敢、“爸爸”老实懦弱,但共同特征是为了家人能过上好日子甘愿自己一个人吃苦受累,令人感动。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但朴素优美的语言透出浓浓的思念之情和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赞颂之情……
热门推荐
  • 魔兽穿越季

    魔兽穿越季

    小黑文,改装世界史,致敬各种名著以及影视经典角色,尤其是来客串的反派。开放世界,人人有份。
  • 洛璇星瀚依

    洛璇星瀚依

    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在星空中衬得与众不同。她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她是那么向往到达那颗薄雾中的水球。“滴——”警报迭起,她从幻想中脱离,看着红色警报升起,犹豫的她一下子乱了方寸,不知该怎们办才是最好的,一面是坠机而会引发的严重后果,一面是对面前这颗蓝色星球的憧憬和向往。她,犹豫不决,冥冥之中,她顺从了自己的心。。。“走了,或许是后会无期了,不求你会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但求你要记得我,只要记得我就好,记得我就好。。。”一滴晶莹剔透的泪珠从她那对大大的杏眼轻轻滑下,迅速的划过她白皙的脸庞,顺着她小巧的下巴无情的落在地上,射出一条美丽的弧线。
  • 绝色倾城之妖孽太多躲不掉

    绝色倾城之妖孽太多躲不掉

    舞汐羽,绝世女杀手,张狂妖艳。不屑杀手组织的规定,决定脱离杀手组织,不料一夕穿越,成为北瑶相府最不受宠的三小姐。她锋芒尽露,倾国倾城。“我说过,我要的便一定会得到。”她诱人的红唇勾起邪魅的弧度。从此五国群起,江湖纷乱,异域进举,因她而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古仙王记

    乱古仙王记

    修炼之道三千条,草木沙石皆可闻。金丹化婴期大道,融合元婴孕龙魂。万古大能戏山河,盖世强者弄乾坤。渡劫圣者碎星辰,至尊金身万古存。一朝证道得仙果,不死不灭为天尊!
  • 星辰时光总是短暂

    星辰时光总是短暂

    夜港酒吧昏暗的舞台上,一头墨发的男孩弹奏着吉他,如同天籁般的声音萦绕在台下观众的耳畔。
  • 吾辈当以食为天

    吾辈当以食为天

    废寝忘食修炼才能聚集灵气?斗法都是神兵利器漫天飞舞?人家都是勤奋修炼更上一层楼,范统嚼着煎饼吹牛听曲在旁观。看人家掏的是刀枪剑戟斧钺勾叉,范统掏出一根朝天葱和一把韭菜。你能不能好好修行了?带着葱和韭菜你来做饭的吗?不好意思,吃就是我的修行,葱和韭菜是我的武器。你若吞天地灵气,我便食凡间五谷!你用神铁做飞剑,我偏大葱做宝剑!你以利器做飞刀?看我韭菜大宝贝!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克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克隆

    克隆是科学界的“历史性事件”,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创举”,对人类来说克隆是把双刃剑,是悲是喜?是祸是福?但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或许造福人类,或许带来灾难?我们希望克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是福音。本书主要介绍克隆的发明、特征、应用(医学和人类)以及各国在这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及科学价值等,这是一本关于克隆的科技小百科,是为了满足青少年了解克隆知识的需要而编写的,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了解和掌握克隆的科普知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狐念桑上有君

    狐念桑上有君

    爱非善非恶,是毒,无药可救,祖训说天狐一族终身不可与爱相勾连,而我偏偏违背了祖训,爱上了那个无法触碰的人。我的一点一思皆是君上,一想一念皆为君上,我爱你是我最大的秘密。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