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400000092

第92章 红丸案的主角明神宗

嘉靖四十二年(1563)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朱载垕的第三子。朱翊钧的诞生给裕王府带来欢乐,王府张灯结彩,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然而,这种喜庆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原来朱翊钧的祖父嘉靖皇帝,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心理。因此,关于朱翊钧的诞生,没人敢报告皇帝,更不敢为之起名字。直到5岁时,这个皇孙才有了朱翊钧这个名字。

嘉靖皇帝晚年更加多疑,他怕裕王朱载垕威胁他的皇位,连过年过节都不准裕王去看他,更不用说平常问安了,这种不正常的父子关系给裕王的精神上带来很大不安,但是,朱载垕知道,中国传统的父死子继的法规是不能变的,也正是这一点支持着他,给他希望和安慰,让他安静地等待时机,因为嘉靖皇帝此时只有他这一个继承人了。如其所愿,1566年,嘉靖皇帝病逝,临终遗言的第一条就是让裕王朱载垕继位。同年,朱载垕即皇帝位,是为穆宗。朱翊钧令他的父皇喜欢。隆庆二年(1568)朱翊钧被立为太子,那时他刚刚6岁。有一天,父亲在宫中驰马,跑得很快,朱翊钧对父亲说:“陛下是天下之主,小心点,别摔着。”穆宗皇帝听了,高兴地跳下马来,把他抱在怀里,并给予赏赐。陈皇后有病另居别宫,朱翊钧每天都随母亲李贵妃去探望,陈皇后听到他的脚步就非常喜欢他,总是勉强爬起来出门迎接。皇后拿来经书考问他,朱翊钧总是对答如流,李氏也很高兴。由于他的关系,两宫相处十分融洽和睦。

隆庆六年,隆庆皇帝龙驭上宾。9岁的皇太子穿着丧服接见了臣僚。按照传统的“劝进”程式,全部官员以最恳切的辞藻请求皇太子即皇帝位。头两次的请求都被皇太子所拒绝因为父皇刚刚驾崩,自己的哀恸无法节制,哪里有心情去想到个人名位?到第三次,他才以群臣所说的应当以社稷为重作为理由,勉如所请。这一番推辞和接受的过程,有条不紊,有如经过预习既然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就必须对各种礼仪照章办理。在同样庄严的仪式下,万历皇帝授予他的兄弟叔侄辈中的一些人以“王”的称号,封他们的妻子为“王妃”,批准他们子女的婚姻。而最隆重的仪式,却是把“仁圣皇太后”的尊号上赠给他的嫡母隆庆的皇后陈氏,把“慈圣皇太后”的尊号上赠给他的生母隆庆的皇贵妃李氏。

慈圣皇太后对万历皇帝有极大的影响,因为除了她,没有第二个人再能给他以真正的天性之爱。但是在万历登基以后,根据皇家的习俗,一种无形的距离就存在于太后和皇帝之间,使母子之间的天性交流变得极为不便。例如前此不久万历曾下令修尊装满慈圣所居住的宫室,竣工之后,她的感谢不是用亲切的口吻加以表达,而是请学士写成一篇文章,赞赏皇帝的纯孝,在他下跪时逐句诵读。这篇文章,因为能对全国臣民起表率和感化的作用,所以就成为本朝的重要文献。有时,万历用宫内的傀儡戏来讨取太后的欢心,在她下轿之前,他也必须跪在庭前恭候想驾。但是母爱毕竟是一种最深刻的感情,在多年之后,尽管万历皇帝临朝的机会越来越稀少,每当十一月慈圣的生辰,他却仍然亲临皇极门接受百官的庆贺。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万历册封他的爱妃郑氏为皇贵妃,并预先公市礼仪以便各有关衙门作必要的准备。消息传来,就有一位给事中上疏提出异议,其理由为:按照伦理和习惯,这种尊荣应该首先授予皇长子的母亲恭妃王氏,德妃郑氏仅为皇三子的母亲,后来居上,实在是本末颠倒。这一异议虽然引起万历的一时不快,但册封典礼仍按原计划进行。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小小的插曲,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斗争的契机,导致了今后数十年皇帝与臣僚的对立,而且涉及到了整个帝国。

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二日,宫中传出穆宗病危的消息。三天之后,即二十五日,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穆宗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皇贵妃,10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穆宗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天下累先生”,“事与冯保商榷而行。”接着,司礼监太监冯保宣读给太子朱翊钧的遗诏:“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三辅臣即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司礼监的地位也很重要,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冯保其实也在顾命之列。三位大学士受托之后,长号而出。第二天,隆庆皇帝即崩于乾清宫。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改元万历。是为明神宗。

按照穆宗的布置,高拱是外庭的顾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在宫中,小皇帝自然还得依靠冯保。但是,冯保与高拱的关系非常恶劣。此前,司礼监几次掌印太监职位空缺,高拱先后推荐了陈洪、孟冲,就是不愿让冯保做掌印太监。冯保此人知书达理,又喜爱琴棋书画,很有涵养,所以很受穆宗的喜爱。冯保利用皇权更迭之间的权力真空,轻松地通过一道遗诏,就驱走了孟冲,自己做了掌印太监。但是,就高拱来说,对冯保自然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在高拱的授意下,工科都给事中程文、吏科都给事中雒遵、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都开始弹劾冯保。由此,一场政治斗争势必不免。斗争中,冲突双方是冯保和高拱,而张居正表面上是帮助高拱的。但是,实际上,张居正与冯保关系非常密切,早就预谋赶走高拱了。

隆庆六年六月十六日,冯保就利用高拱曾经说过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一语把自视甚高、性格粗直的高拱赶离京城。高拱一走,高仪也惊得呕血三日而亡。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担当辅弼小皇帝的重任。从此以后,万历朝的前10年,小皇帝的生活基本上是受三个人的规范:一个是自己的母亲慈圣李太后,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一个是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神宗需要侍奉两位母亲。一位是嫡母仁圣皇太后,即原来穆宗的皇后陈氏;一位是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仁圣皇太后体弱多病,不能生育,却很疼爱小皇帝。据说,小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经常去皇后那里玩。陈氏每次听见太子跑的鞋声,就非常高兴。所以,神宗虽然尊崇自己的生母李氏,即改变过去皇帝生母只称“徽号加太后”的惯例,为李氏加“皇”字,称“慈圣皇太后”,但是,对于嫡母仁圣皇太后始终非常尊敬,一视同仁,备极孝心。当时人称神宗之孝顺,乃“古今帝王之孝所稀有也”。比起他的祖父世宗以宫廷逼仄的理由勒令孝宗张皇后迁居于宫城幽僻之地来,神宗显然是有情有义得多。不过,小皇帝的监护人主要还是生母慈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生性淳朴善良。例如,她虽然母以子贵,但是对于仁圣皇太后却非常恭敬。万历九年(1581)她为女儿寿阳公主选驸马的时候,面对侯拱宸等三位候选人,唯独选择了衣冠朴素、战战兢兢的侯拱宸,还说:“此子浑朴不雕,真我家儿也。”对于儿子,慈圣太后也一心想让他成为一个有为之君。据说,太后“教帝颇严”。每次万历小皇帝不读书,李太后就命令皇帝跪在地上。

要上朝的一天,五更时分太后就到皇帝睡觉的地方,叫他起来,命太监们把小皇帝扶起来,为他洗脸,催他上驾。有一次,小皇帝在宫中喝多了一点酒,命内侍唱歌。内侍回答说不会唱。小皇帝大怒,说内侍竟敢抗旨,拿起剑就刺,在左右的劝解下,小皇帝玩耍般地割了两个内侍的头发,算是将他们“斩首”了。这件事传到了慈圣皇太后的耳朵里。太后非常生气,命小皇帝在地上跪了很久,历数他的过错。小皇帝吓得涕泗横流,请求让他改正错误。这事才算了结。还有一次,皇帝在太监孙海、客用的引导下喝了酒,受二人的引诱将冯保的两名养子打伤,又骑马直奔冯保的住所。冯保被吓得只能抱起巨石撑住大门。第二天,冯保将此事禀告太后。慈圣皇太后立即换上青布衣服,不带首饰,命召阁、部大臣,要谒告太庙,将万历小皇帝废了。小皇帝吓坏了,赶紧前去请罪。太后说:“天下大器难道就是您可以继承的么?”意思是要改立神宗的弟弟潞王。神宗跪在地上哭了多时,皇太后才肯宽恕。

同类推荐
  • 穿越战国当说客

    穿越战国当说客

    秦正穿越到战国末期,在纵横捭阖的乱世,靠一张嘴游说天下。战国七国关系错综复杂,战乱不断,政治家的阴谋诡计更是让许多黎民百姓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秦正如何在这样的大争之世中生存,为使得天下安定,他将布谋天下的大计,破张仪连横之术、解苏秦合纵之局。说客(shuike):指游说之士;善于用言语说动对方的人。人的所有器官最具攻击性和杀伤力的,不是尖牙,不是拳脚,而是舌头。世界上最让人提心吊胆的,不是刀剑,不是枪弹,也是舌头。
  • 重生之混在东晋末

    重生之混在东晋末

    田力合为男,女子合为好。男人--难人也;女人--亦好人!七画是"男",三画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于是,男人拿走七分权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男人的誓言,七分是假,三分是真。于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的外貌,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于是,男人胆大去经商,女人胆大不化妆。在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女人占去七分色彩,只留下三分给男人,于是就有了"花姑娘";在同样绚烂的内心世界,男人花七分去欣赏别的女人,只留给爱人三分的忠诚,于是就有了"花花公子"。男人七分爱数学,三分爱文学。于是,男人就用三分的浪漫征服女人,又用七分的理智掌握。我说的这些七分是真理,三分是儿戏!不信?且看赵磊这个既懒且坯的失业大学生如何纵横于东晋的男人与女人之间,打拼出自己的一世荣华!
  • 明末新海商集团

    明末新海商集团

    穿越成为郑一官的邻居,黄宇南为自己先定下一个小目标,强健体魄。
  • 寻唐问宋

    寻唐问宋

    大唐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内有藩镇相互倾轧,外有强敌侵扰。一代枭雄黄巢兵尽死于泰山虎狼谷后,各路藩镇虎视眈眈看向残败的唐庭。北方食人魔军蔡州秦宗权收拢黄巢残部,兵力暴涨,版图扩张,即将称帝。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与沙坨李克用在上源驿大火之后,势成水火。有‘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之称的魏博军,还在为解决‘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而烦恼……而此时,光州何氏赘婿李君本想抱开闽三王的大腿,南下控制唐朝的经济重心长江淮河流域,却不想他们还要抱李君的大腿……
  • 无上王侯

    无上王侯

    姜凡是包拯眼里的异类,包拯却不得不让自己的独子拜他为师。姜凡是苏轼的挚友,但苏轼十几年的沉浮却由他注定。姜凡还是王安石和司马光眼里的阴谋家,即使斗得你死我活,也不得不遵循着姜凡为他们定好的路一步步走下去。大宋的天空晴朗许多,阴霾只在人们心里,无论是皇帝还是臣民。姜凡觉得,这样的世界需要一股血液,一股新鲜而狂热的血液。这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当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人物如此清晰的站在眼前,姜凡只叹千秋青史难书,栋梁也好,奸臣也罢,这个世界本就不存在能够阻止我的人。
热门推荐
  • 致命裁决1

    致命裁决1

    1937年,中日之间爆发全面战争。为适应战况,国民政府组建“苏行动委员会”,动员民间力量进行抗战,吸收大量码头工人、商店学徒、中学生、帮会成员从事情报搜集、制裁汉奸等工作。赵汉业、危奋武、陆枫、李春、张一恒、曾靖扬、张巍、程荷、郑苹如等人原是复旦大学学生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投身抗战,被编入“苏会”下辖淞沪别动队第五支队。上海沦陷,第五支队化整为零转入地下。中国情报人员以租界为大本营.采取各种手段打击日本占领军直至胜利。赵汉业和同学们在血与火的八年中辗转沉浮,抗战胜利翌年初春,幸存袍泽再会梅花山,山川依旧,故人凋零,令人黯然。梅花新开,漫山遍野,随风轻舞,如慰忠魂。
  • 王者荣耀之属于我们的时代

    王者荣耀之属于我们的时代

    人间大神沈哲。开始很喜欢玩王者被人称为路人王!因为一次事故:爸妈都去世了!他心里很难受,放下王者荣耀认真学习,但在同学的误打误撞,他回来了!
  • 驱魔老师

    驱魔老师

    是人类?是驱魔师?还是天魔道人?终究要有一个选择,但毕竟已经有了太多羁绊,我该何去何从呢?
  • 婚途有轨

    婚途有轨

    初见时,她婚姻告急,他大婚在即,那时的她,被围剿在婚姻的牢笼内,苦苦挣扎…后来的她,一步步踏上事业的巅峰,…他告诉她:“你叫简驰,天生就该声驰千里!“他教她赢筹码,搏前程,斗渣男…直到他摸着简驰微隆的肚子告诉她:“你该到我身边来了…”她抛下一切披荆斩棘奔向他,才蓦然发现他唯独忘了教她通往他身边的路该怎么走…
  • 杀手之魂

    杀手之魂

    流星划过。再被日寇铁蹄践踏的中华大地上,看一个从出生就沦为日军牺牲品的男婴,如何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挣扎,如何努力拯救这个世界。如何从一个被社会所遗弃的男婴,在拥有了狼的品性后,成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午夜幽灵,在受过美,日,德三国教育后逐渐成长为一名军事素质极高和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革命战士。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自己的宿命的悲剧人生!本书是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人不平凡的一生:欺软怕硬是动物的天性,弱肉强食是自然的铁律流星划过。再被日寇铁蹄践踏的中华大地上,看一个从出生就沦为日军牺牲品的男婴,如何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挣扎,如何努力拯救这个世界。如何从一个被社会所遗弃的男婴,在拥有了狼的品性后,成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午夜幽灵,在受过美,日,德三国教育后逐渐成长为一名军事素质极高和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革命战士。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自己的宿命的悲壮人生!本书按照历史进程,以主人公为线索从1915年出生一直写到1944年战死,本书首次采用科幻元素融入其中与传统抗日小说风格大为不同。戏剧式的写法带读者进入一个童话般的梦幻抗日旅程……
  • 一步仙门

    一步仙门

    修仙之地,无天之门,一步踏入,一念苍生,一念之念,一世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山绝恋

    江山绝恋

    青史不真,魏书洛城。生死枯等,历史转身。浮屠塔下,一曲古筝。伽蓝寺下,一世情深。
  • 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

    该怎么说他这个新任同居人?纯真、乐观,个性跟他相比是热情开朗得可以,每次被他气到了,只会软趴趴地骂一句“讨厌鬼”,明明是生气,却有点小朋友在撒娇的神态,让他总是忍不住想多惹她一下,多看一眼她可爱的表情;他承认自己有点变态又坏心眼,可是因为她,生活里的一切都值得期待了……该怎么形容她这个异性室友?基本上,他可以说是好相处的人,要求合情合理,唯一的问题出在他那张嘴,需要重修说话的艺术这门课;他习惯说实话,却不习惯吐露真心,总是要拐弯抹角,她猜得有点辛苦,可是越猜,心里越是放不下他,很想对他很好很好,很想听他说一句温柔的真心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商道之大汉口茶商

    商道之大汉口茶商

    故事简介汉口,在清末民初被洋人称为“东方的芝加哥”,是1891年俄国太子,即后来的俄皇尼古拉二世访问中国的重要一站。汉口,是中俄茶叶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一度占到中俄茶叶贸易额的九成之多。是时候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还原她本来的历史面目了!作者用了两年的时间,只写成了三十万字,十足良心之作,真心奔向出版的节奏。这两年里,作者查找、阅读了清末中外历史、地理、人文、服饰、建筑等大量资料,力图尽量为读者还原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生活元素,用清末的旧瓶,装入深圳的新酒,以飨读者。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