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5500000018

第18章 一心无挂碍(2)

当我们找到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就开始专注,开始忘却,忘却束缚我们的一切……有一位朋友在机关上班,每天面对烦冗琐碎的公事,还有微妙、险恶的官场勾当,但一回到家,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在文字的丛林,旋即有一个纯洁、美丽的世界包围了他。另有一位朋友打理自己的公司,每天在电话与协议、谈判中度过,每天处在残酷的斗智角力场,但一有空闲,他就拿出自己的集邮簿欣赏,顷刻间,周围的一切变得清新、多彩。

因着一种兴趣,一种爱好,我们能够忍受生活的煎熬,在向死亡的步步进逼中,浑然不觉恐惧与空虚。因着一种信仰,一种追求,我们就能够超越生活,随时随地,保持人的姿态,让安乐布满我们的四周。

我不混淆,所以无碍

很多时候,把不同层面的事情混淆在一起,就形成了种种的纠结和障碍。大的层面来说,第一,要厘清世间和出世间这两个不同的层面,第二,要厘清可以说出来的与无法说出来的这两个层面。这是两对很大的概念,也是基本的逻辑概念。很多时候,我们的混乱,我们的纠结或矛盾,是因为不明白这两对概念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世界,意味着不同的逻辑体系。有世间层面的事,也有出世间层面的事;有可以言说的事,也有无法言说的事。如果把世间的事,放在了出世间里,或者反过来,把出世间的事,放在了世间,都会纠缠不清。把无法言说的事,用言说的方法去说,或者反过来,把可以言说的事用无法言说的方法去说,都会引起混乱不断。

佛经里常常说:要行善,要积累善业;但佛经里也常常说:并无善恶的分别,只有空无。很多人非常迷惑,这到底要人做什么呢?陷于矛盾。如果明白了所谓善恶,针对的是世间法,而无善恶,针对的是出世间法,那么,就不会矛盾。但这个明白,首先要明白何谓世间,何谓出世间。

藏传佛教里的密法,并非是秘密的、不对外宣讲的意思,而是因为涉及经验之外的领域,涉及不可思议的领域,所以,为了不引起误解,就避免大规模地公开传播,而是用了谨慎的小范围的方式传法。出世间的法门,就是经验之外的领域,是不可思议的领域,人世间的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述。世间的法则,是可以说得清楚的,比如法律,比如政治,等等,是可以用语言去区分,去界定的。

即使在世间的法则里,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能越界,比如不能用法律的手段去解决道德的问题,也不能用政治的方式解决法律的问题,等等。不同领域的事情,只能在不同的领域考量,一旦混淆,就会引起混乱、矛盾。一个智慧的人明白各种事情的区分,同时,又明白不论怎么区分都不过如此。明白该说的就说出来,不该说的就沉默不说。

我知道各种习气,所以无碍

《十地经》中说菩萨:“又知习气种种相。所谓行不行差别相,随趣熏习相,随众生行熏习相,随业烦恼熏习相,善不善无记熏习相,随入后有熏习相,次第熏习相,不断烦恼远行不舍熏习相,实非实熏习相,见闻亲近声闻、独觉、如来熏习相,又知众生正定邪定不定相。所谓正见正定相,邪见邪定相,二俱不定相,五逆邪定相,五根正定相,二俱不定相,八邪邪定相,正性正定相,二俱舍不定相。”

大概的意思是,菩萨还知道习气的种种相,所谓习气在业行里或不在业行里的差别相;习气随在不同的趣道而交互熏习相;习气随众生的业行相互熏习相;习气随业行烦恼熏习相;习气和善、不善、无记相互熏习相;习气随入后有而熏习不断相;习气相续不断相;习气因为夹杂着不断有烦恼而永远不舍相互熏习相;习气同实际和不实际相交熏习相;习气因见闻和亲近声闻、独觉、菩萨、佛而相互熏习之相。又知道众生的正定相,邪定相,不定相,所谓正确的见解,正确的禅定相;不正确的见解,不正确的禅定相;既不是正定也不是邪定之定相;感无间地狱之恶果的五逆邪定相;眼耳鼻舌身正定相;正性正定等八正定相;修习八圣道正定相;离舍正邪二者的不定相。

听起来很玄,实质上只有一个关键词:习气。“习气”一词的梵语是Vasana,意思是现行的烦恼经过长期的积聚而形成的种种积习,有所谓“名言习气”、“我执习气”等分别。唐代窥基大师的《成唯识论述记》卷二中说:“言习气者,心现行气分重习所成。”习气相续到成熟时,能招生死果报。法相宗认为:断除了烦恼的“种子”,伏除了烦恼的“现行”之后,还存在烦恼的“习气”。“习气”在烦恼中程度较轻微,但是难以断除。隋代智顗高僧的《四教仪》卷八谓:“十佛地者,大功德力资智慧,一念相应慧观真谛,习气究竟尽也。”按照这种说法,只有到了佛的境界,习气才完全断除。

佛教的“习气”一词运用到我们的社会里,揭示了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行为、言语、思维等存在着一种习惯性的很难改变的力量,这种习气,要么是家庭环境造成的,要么是长期的职业行为所熏陶而成,总之,是在不知不觉间形成,我们很少意识到它的运作。所以,我们在日常中的行为,往往不过是一种习惯势力在支配着;我们往往害怕改变,但往往是这种深藏的不知不觉的习气在作用着我们。

所以,当我们产生一个念头的时候,应该想一想:这个念头从哪里来?如果你细细推究,会发现,这个念头可能是你的职业生活所造成的习惯,也可能是社会流行的观念灌输给你的,也可能是父母从小影响你的……你要进一步追问的是:这是我自己的念头吗?是的,只有剔除了习气,回到你自己,你才可能真正获得自由,获得生活的原动力。

看看周围很多很多的人,都活在习气里。这个人一坐下来,一开口,一举手投足,就知道他是官僚,因为沾满了官僚习气;那个人一做事,一开口,一举手投足,就知道他是商人,因为沾满了商人的习气……是的,我们活在习气里,但我们并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而且非常害怕,以为习气的牢笼很安全,不愿意走出习气。不愿意走出习气,所以,活在这个世间,就如笼中鸟,觉得处处不自由,处处有障碍。

罗素曾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人的存在就好像一条河流,会变得越来越宽广、坦荡、无拘无束,与大海融为一体,天地相间,了无挂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情况不完全是这样,甚至恰好相反,我们从童年时代的自由自在、率性真诚,逐渐在成年时代演变成循规蹈矩、步步为营,生活变得越来越狭窄。大多数人,如雅斯培尔斯说的:“随着年龄的累积……看来是走进了一座由老套、常谈、掩饰,以及不加拷问地接受所构成的监牢。”

许多人不仅安于这种“监牢”,而且当离开它时,还依依不舍。很多老年人不愿意退休,怕退休以后无所事事,无所适从。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每天7点钟起床,5点钟回家,习惯于说着永不改变的陈腔滥调,习惯于那种固定的工作程序,甚至那种走路的姿势、表情。几十年的人海翻滚、寻寻觅觅,将自己的真面目蒙上了层层尘埃,直至完全消失在视野中。难怪临济禅师说:你只要做回你自己就行了。

刚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也许会有所不安,会不断地疑问:难道我就像这样活一辈子吗?然而,时间会销蚀一切的激情和憧憬,他会渐渐地变成一个所谓实际的、守本分的人,然后,他也会依依不舍地退休,再慢慢地老去。

然而,生命的本质是绚丽的、活泼的、旺盛的,它所具有的哀乐、想象,以及那种创造的冲动,不应当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它们应当不断地像火花一样闪烁,像花絮一样飞扬,像溪水一样流淌,不断地充实着、丰富着、滋润着生命的园地。

如果不想让生命成为一种单调的方程式,那么,就不断地尝试,跳出日常生活的圈子,跳出你已经习惯的、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规定和准则,跳出你已经凝固的心情,换一种角度,换一种空间,换一种活法,哪怕是短暂的,也许都能使你更清楚地明白你自己、了解你自己,从而使你生命的齿轮不致生锈,永远有阳光的气息与青草的气息。但无论如何,这是值得尝试的人生冒险。做一个“越轨”者,试试看,在片刻之间你是否能重新感觉到生命的奥妙与无限,或者,你对于世界、生活是否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认知。

那位已经自杀了的三毛在很年轻的时候试过这样的游戏。她厌倦了每天一成不变的上学,有一天,她决定不去学校,而去街上闲逛,她想知道:当她离开了原来的轨道,天会不会塌下来?事实上,第二天她再去学校的时候,老师甚至连问都没有问起;年少的她却多了一层感受:在自己被关在学校的时候,街上原来有那么多人在来来往往。而在另一篇文章中她说了一句:天下本无事。

另一个有趣的人是东晋的文人王徽之。这位古人有一次半夜醒来,突然心血来潮叫来船夫,说要去看一位朋友,船夫将船划到他朋友的家门口,他又说回去吧,不看朋友了。有人问他到了门前为什么不进去,他倒轻描淡写地回答:尽兴而已。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会时时产生各种各样的兴致,但是我们常常过于尊重理性,总是思前想后: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不行不行,时间已经太迟,明天还有……,等等。那种随时随地、自然生发的生命冲动,就这样在寻思中、左顾右盼中烟消云散,而随之消失的是最本原的欢乐、最本真的情愫。

最终,我们会把自己弄得像某部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失去了所有的激动与兴趣,无论漂亮的女人,还是精美的艺术品,或者尘世的功名利禄,都不能刺激自己的神经。那位主人公感到生活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黑暗,于是,在街上狂奔,用头撞墙,看看有没有鲜血从自己的身上流出。

麻木是多么的可怕!

我明白常识的陷阱,所以无碍

我们对于常识常常不假思索地加以接受,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常识可能包含着许多谬误,至少,常识可能阻碍了我们的视野。

慧忠禅师有一次故意提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城外的草是什么颜色?”被问者马上回答:“黄色”。

慧忠立即叫来一个小童子,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小童回答:“黄色”。

于是,慧忠对那些被问者说:“你们都是解经解论的座主,见识怎么同小孩子一样?”

那些人反问慧忠:“那么,城外的草到底是什么颜色?”

慧忠反问了一句:“看见天上的鸟了吗?”

那些人说:“您说得不着边际,请教导怎样理解才对?”

慧忠却叫唤道:“座主,向前来!”

那些人一齐上前,慧忠见他们没有领会,便笑笑说:“你们先回去,改天再来吧。”

第二天,那些人又去请教慧忠,希望他能解说昨天的问题,慧忠告诉他们:“领悟了就是领悟了,如果没有领悟,纵然解说出来,也还是不领悟。”

在此,慧忠是想引导那些人越过常识,把握到更深远的实在。城外的草现在当然是黄色的,但到了春天,又是什么颜色呢?天上的鸟,飞过后留下了什么踪迹呢?沿着这样的思路,最终能感悟到空性的意义,但那些座主们钻牛角尖,不能跳出来,因而也就不得觉悟。

说到草,想起另外一则公案。

有一次,洞山门下的一位僧人去访问庆诸禅师,庆诸问那僧人:“洞山和尚有什么言语告示你们呢?”僧人说:“夏安居结束后,和尚上堂说:秋初夏末,兄弟们有的往东去,有的往西去,只要往万里无草的地方去就行了。过了一会儿,和尚又问:只是万里无草的地方怎么去呢?”

庆诸问:“有人应答了吗?”

僧人说:“没有。”

庆诸说:“为什么不回答:出门就是草?”

庆诸的意思是清楚的,当心向外追逐时,就处于杂草丛生中了,如果心守于自性,那么,门槛就消失了,一跨步,就是万里无寸草的地方,又何须向东向西?

有一些人,生活在人间,没有任何障碍,我们不知道他从何而来,他曾做过什么;他住在这里,与任何人都平平淡淡的,如同孤云野鹤,正好浮游到这里,就在这里暂时栖息。

破灶堕禅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不知道他的名姓、年龄,只觉得他是个怪人。他隐居在嵩山。附近有一座庙,庙里放着一只灶头。老百姓不断来此祭祀,烹杀了不少家禽牲畜。

一天,破灶堕禅师领着一班小和尚到了庙里,他用拄杖敲了灶头三下,说:“呸!这只灶头只是泥瓦合成,哪有什么圣灵?竟然还要人烹杀活物祭祀!”又敲打了三下,灶头便碎裂倒塌。

一会儿,一个身穿黑衣头戴高帽的人,来向禅师鞠躬礼拜。禅师问:“你是何人?”答:“我就是这庙的灶神,受因缘报应已经很久,今天承蒙禅师您给我讲了无生无灭之法,才能脱离此地,转生到天界,特来致谢!”

破灶堕禅师听了,不以为意地说:“不必谢我,这是你的本性,并不是我勉强加给你的。”

灶神再次拜谢,然后转身消失了。小和尚们看到这一切,十分迷惑,问禅师:“我们侍奉您那么多年,得不到指点,这个灶神到底得了您的什么指点,能够往生天界?”

禅师说:“我只不过向他说灶是泥瓦合成的,别的什么也没有说。”

小和尚们一时语塞。

禅师却不放过,随即逼问他们:“领悟了吗?”

小和尚答:“没有领悟。”

禅师说:“这是本有之性,为什么不能领悟?”

小和尚们就向禅师礼拜。

这时,禅师突然叫道:“堕了!堕了!破了!破了!”

禅师只不过指出了一个简单的基本事实:灶是泥瓦合成的。然后,领悟就发生了。好像来自林间的风,漫不经心的,然而,仿佛有一种幽深,有一种玄妙,是你能够感觉到的,又是无法感觉到的。一个美女只不过一堆骨头与血肉,一张奖状只不过一张纸或者一块什么金属……这些是不见自明的事实,却常常被人们忽略,当我们突然惊觉这事实时,存在的隐秘就向我们显现无遗。

确实,一切的障碍都是我们自己的暗昧,阻碍了观照。如果内心清澈,如果内心没有那么多层叠的垃圾,那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一切,以及这个世界之外的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

庞蕴居士问女儿灵照:“怎样领会古人说的‘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

灵照说:“这么大的年纪,怎么说出这种话?”

庞蕴反问:“那你怎样说呢?”

灵照说:“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

因为一切都明明白白,倒不如做个希运禅师说的“无事之人”。

希运禅师上堂讲法时,只对大家说:“没事了,大家散去吧!”

如果心是澄净的,又会有什么事呢?又会有什么障碍呢?

从念禅师看到文远在佛堂礼拜,就用拄杖打了他一下,问:“你在干什么?”

文远回答:“向佛礼拜。”

从念又问:“礼拜干什么?”

文远回答:“礼拜佛是好事情。”

从念说:“好事不如无。”

智通禅师有一天夜里忽然大叫:“我大悟了!”

第二天,别人问他悟出了什么,他回答:

“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是的,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多么简单。你还觉得有障碍吗?

无论何时

都是正好

无论何地

皆可安心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此刻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缺憾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缺憾

你的存在就是圆满

同类推荐
  • 思维的革命

    思维的革命

    本书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实质和功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创新思维研究的时代缺憾、中国人创新思维启动缓慢的现实成因等内容。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用人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用人术

    本书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有一种失败叫抱怨

    有一种失败叫抱怨

    其实,有时候不是自己缺乏美丽,而是我们内心不够自信;不是生活黯然失色,而是我们的胸襟不够开阔;不是人生孤独寂寞,而是我们还不知如何取舍。抛下烦恼,给心灵洗个澡,让心中充满阳光,也许我们就能得到真正的心理解脱,做一个轻松快乐的人。
  • 30几岁决定男人成功

    30几岁决定男人成功

    本书为励志类图书。编者以个人“男人如何成功”主题的认识为依据,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料,并辅以一些个人的观点,从性格、仪态、工作方面等多方面展现了一名男性应该如何走向事业的成功之路。
  • 全世界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关键思维

    全世界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关键思维

    本书以流畅的文字讲述了成功者都在用的80个成功思维。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会豁然开朗,获得全新的观察视角,懂得如何摆脱思维定势。本书让读者明白,成大事者要拥有理性思维,不能被情感所左右,要学会理性地分析自己,还要懂得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更要懂得积极思维的力量,凡事不消极,不悲观,只要转换个思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此外,要想获得成功,还要学会创新思维以及合作思维。总之,学习成功者的思维并加以运用,就能更成功。
热门推荐
  •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对不少疾病逐渐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对于感染性疾病来说,现代医学疗效更是突出。但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等,由于病原体的变化、感染方式的变化等,使现代医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 六道守护者

    六道守护者

    众生眼中的魔,历经万载的轮回,终在某一刻苏醒。奈何沧海桑田,世人早已忘却当初的承诺。他却突破重重束缚,轮回异界,兑现初时的诺言。
  • 从驯龙开始战斗

    从驯龙开始战斗

    一个穿越者穿越到《驯龙高手》的世界中,这个世界不只有博克岛。
  • 斗能传说

    斗能传说

    在一个N次元空间里,有一个斗能大陆,大陆上也生活着人类,但与我们不同的是,这里有公会,而且这里的人都是斗能者,就连一些怪物也是斗能者。一个斗能者的强弱取决于他体内的斗能。当然,斗能者也分等级,新士,列卫,战士,战将,战令,战狂,战王,战神。甄晓凯是斗能大陆的一名想象造型斗能者,是一名战士,一切故事从他说起……
  • 你跑不过我吧

    你跑不过我吧

    记者:请问慕警官,影响一个城市破案率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慕远:我。
  • 系统向我借能力

    系统向我借能力

    重生高武世界,系统却启动失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已签约,作者已有两本200万字高订6000完本作品!信誉良好,请放心收藏推荐投资!】
  • 风武九霄

    风武九霄

    百年前,神风王朝武道第一人凌风含恨陨落蛮荒,今朝夺舍重生,怀着复仇执念再次踏上武道修瞳一途......灵目一族,任你是神嗣,任你有着得天独厚的邪瞳,我也将你们尽数屠戮!天神,任你是神,任你有着主宰一切的力量,我也神挡杀神!......我,凌风回来了!
  • 穿书之女配只想看戏

    穿书之女配只想看戏

    沈婉作为一枚资深咸鱼,日常爱好就是摊着看小说,顺便吐槽一下小说中有颜有钱却闲着没事干,要去和女主作对,要去喜欢男主的作死女配。沈婉表示只想敲开女配们的脑子,看看其中是否有片汪洋。看戏,它不香吗?花钱,它不爽吗?还是给喜欢的CP助攻,它不快乐?直到有一天,她穿成了“她们”······
  • 封渊湮灭救赎

    封渊湮灭救赎

    山河易碎魂飞去封渊湮灭难救赎醺酒胆开方知古智难如猜难在烟销魂不在是否?是否?弱儿哪敢犯天哉
  • 绝尘神主

    绝尘神主

    千年前的神界巅峰强者白沐辰,被自己的兄弟所害,千年后,灵魂却降临到下界一个拥有相同名字的少年身上,从此开辟一个新的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