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900000034

第34章 三国归一统(4)

和上一次比较起来,孔明此番少一份信心,多一份决心。看来他已经觉悟,他这一辈子的任务,不在一统天下,而在有始有终,绝不动摇。刘备当年要起来的时候,多亏曹操不断地做势,让刘备节节上升。现在司马懿将要起来,轮到孔明不断做出各种变化,使司马懿磨炼精进。那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明说,却十分合理。

1孔明兴师征伐南蛮:攻心收心一劳永逸

孙权为了害怕刘备反攻,派人到南中,散布蜀军失败的消息,并鼓动南中兴兵作乱,以威胁蜀国。

孔明在刘备死后,当然想过自己的处境和出路。这时候退休,归隐山林,不但说不过去,而且实际上行不通。魏、吴一定派人来礼聘,如不答应便可能谋害他全家。如果干脆向魏或吴投降,把这个烂摊子摔掉,那又何必下山,徒然辛苦这么多年?算来算去,只有硬着头皮,鼓起勇气继续往前走。一个人可以不下山,像当年的好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或者下山之后急流勇退,有如徐元直那样。熬到孔明这种地步,已经是毫无退路了。既然如此,当初的隆中对策,是不是应该修正一下,以便做好准备,重新振作起来,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呢?

要北伐,必先安定南中,以免有后顾之忧。这一次蛮王孟获大起十万蛮兵,前来侵犯,趁此机会,他向刘禅报告当前情况,以及平定南蛮的重要。然后亲领大军,以关羽的第三个儿子关索为先锋,一路秋毫无犯,向南而行。

孔明深知南蛮离中原十分遥远,人多不习惯于王道的教化。要收服这些人,必须可刚可柔。马良的弟弟马谡,在这一次南征的时候,向孔明建议攻心、收心的计策,以免今日破之,明日复反,将来为了南蛮的问题,来往奔波,对北伐一定大有影响。孔明一向认为马谡是可用的人才,听到他那攻心、收心的一劳永逸计策,自然满心喜欢。这一次兴师征伐南蛮,和以往的作战不同,不求速战速决,而求对方心悦诚服。

首先被擒的蛮将,是郭焕。孔明以酒食待之,问是何人的部将?回答是高定的。孔明说高定是忠义之士,把他放回。不久,高定果然率众来降。孔明以高定为益州太守,郭焕为牙将。并以当地人吕凯为行军教授,兼向导官。于是孔明提兵大进,深入南蛮荒芜的境地。

蛮王孟获闻知孔明到来,立即召集三洞元帅商议对策,决定分兵三路,以得胜者为洞主。结果两个元帅都被蜀军捕获,赵云杀掉另外一个。孔明释放两个洞主,料想次日孟获必然亲自引兵前来厮杀。孟获果然大怒,挥军进攻,被魏延活捉,解到大寨。孔明早已杀牛宰马,设宴等待。孟获表示不服,孔明赐了酒食,给与鞍马,差人送出寨外,使孟获安然归去。就这样捉了就放,放了再捉,孟获使出各种招数,孔明逐一加以破解,总共七次擒得孟获,七次都无条件释放。孟获深受感动,流着眼泪说:“七擒七纵,自古未曾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于是率领兄弟妻子宗党等人,全都跪下谢罪,向孔明保证不再反了!孔明问孟获心服不服?孟获说子子孙孙都应该感恩,怎么会不服?孔明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令他永为南中之主。

孔明不但归还所有的土地,而且不留一兵,不置一吏。彼此相安无事,南中皆感孔明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四时享祀,并尊称为“慈父”。终孔明之世,南中永远没有再反。孔明能够专心北伐,这一次南征采用攻心、收心策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孔明也因此而愈加相信马谡的才能,不知这却种下了来日可怕的祸根。天下事有得必有失,实在防不胜防。

2孔明不救孟达:缓急之间的误判

孔明第一次北伐,自出师以来,累获大胜。忽报永安宫守将李严的儿子李丰求见,说是特来报喜。接着说明当时孟达降魏,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曹丕很赏识他,经常赐予骏马金珠,封其为新城太守,委以镇守西南的重任。曹叡即位后,朝中多人嫉妒。孟达很不安,表示有意起金城、新城、上庸三处军马,径取洛阳。如果孔明配合进攻长安,则两京大定。这时又据报曹叡请司马懿复出,孔明大为吃惊,赶紧修书告知孟达,要他特别提防司马懿。这一耽误,给司马懿制造了大好的机会。

司马懿在家,听说孔明连连得胜,不禁仰天长叹。忽报曹叡特使,前来宣召复职。金城太守申仪的家人,又以机密事宜求见,细说孟达有造反之意。司马懿大喜,认为机不可失,一方面急奏曹叡,一方面径往擒拿孟达。途中捉住孟达心腹,搜出孔明来信。司马懿大惊,世间能者所见,果然相同。早一步杀了孟达,孔明还以为不幸被自己言中。其实,这一次是孔明误判而司马懿及时抓住机会,一缓一急,造成了孔明北伐的很大阻碍。

原先孟达是蜀军将领,当年关羽败走麦城,修书交付廖化,向上庸求救,而孟达和刘封,正是上庸地区的守将。刘封本来姓寇,刘备尚未有儿子时,收他为养子,当时关羽对他不以为然,刘封因而怀恨在心。孟达眼见东吴兵精将勇,麦城弹丸之地,哪里抵挡得住?何况曹操亲督大军前来,凭我们这些兵力,岂能对付两家的强兵?于是鼓动刘封,向廖化诉说一杯之水不能救一车薪火,要廖化回报关羽,静候蜀兵来救。廖化哀求无效,不得已大骂而去。后来刘备知道这件事情,便要派人来擒拿两人。孔明献计先把两人调开,升刘封为绵竹郡守,孟达仍留原地,然后命刘封率兵来擒孟达,于是孟达叛蜀归魏。有这一段不良的记录,孔明对他当然不敢轻信,以致丧失了这次联合进攻的机会,反使司马懿一举建功。

若是孔明立即回应孟达的建议,至少可以收复孟达的守区,而孟达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被司马懿消灭掉。当然,孟达给孔明的回信,写明司马懿复出,往返至少一个月,才能有所行动,也让孔明看出他的判断有误,更加不敢支援他。因为司马懿有了孟达叛乱的情报,根本不需要报告曹叡,可以马上行动,使孟达措手不及。所以孔明当时就料定,孟达必死于司马懿手中。

不论如何,我们可以推知,这一只看不见的手,正悄悄地从孔明身上,转向司马懿。因为分久必合,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合法?刘备一死,孔明失去依靠。在他的努力之下统一,刘禅承受得了吗?让孙权统一天下,以他那种虚伪、残暴、短视的性格,担当得起吗?算来算去,还是魏把汉篡掉,由魏代汉,再设法以其他方式来合,比较可行。何况孔明年已半百,要找一个人来顶替他,并不容易。司马懿倒是可用的人才,不妨借用他的势力,来企求转化。我们承认,这种想法不过是事后之明。当时谁也看不出来,就连司马懿本人,恐怕也不例外。这就是无形无迹的隐秩序,很难预测的证明。大家都知道未来会变化,但是测不准,所以叫做天机难测。

3得姜维孔明足愿:注重寻找、培养接班人

祁山在现在甘肃东南的西和西北位置,是孔明北伐的主要进军路线,山上有十分坚固的城池,为兵家必争之地。孔明对魏延一开始就没有好感,要不是刘备劝阻,老早就砍掉了他的头。后来刘备一再提拔魏延,并随同入川。魏延东征时已封为镇北将军,甚得刘备信任。这次追随孔明北伐,向孔明建议取道子午谷,攀援秦岭,然后直扑长安。孔明却认为并非万全之计,不予采纳。魏延怏怏不乐,幸亏赵云以半百高龄,连斩曹军五将。关兴、张苞建有奇功,魏延趁机骗取安定城。蜀军士气大振,打算攻取天水。中郎将姜维,向天水太守马遵献策,起兵出城,只留文官守城,待赵云来攻,才内外夹攻。此计果然奏效,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只好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姜维赶来,幸好张翼、高翔赶来救援,赵云才得以逃回大寨,向孔明说中了敌人之计。又说姜维年纪轻轻,功夫了得!当地人告诉孔明:姜维字伯约,天水人,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真当世之英杰也。孔明自为前部,望天水出发,亲眼看到姜维调度兵马,也叹为将才。吩咐魏延,引军虚张声势,诈取姜母所在的冀县,如姜维到来,即放入城。曹军大将夏侯懋是附马,被王平生擒,孔明命他招安姜维,并且说姜维现在冀县探望母亲,派人来说:但得驸马在,我愿来降!夏侯懋懦弱无谋,表示愿意配合。孔明给予衣服鞍马,不令人跟随,放之自去。夏侯懋逃离途中,见数人奔走。问之,答以“姜维献了城池,归降孔明。蜀将魏延纵火劫财,因此弃家逃走”。不久又见百姓携儿扶老而来,所说皆同。夏侯懋信以为真,到天水城下叫门。城上兵士认得驸马,慌忙开门迎接入内。夏侯懋与太守细说姜维之事,大家都认为姜维已经投降。当夜蜀兵来攻,火光中可见姜维在城下挺枪勒马,大叫:“请夏侯都督答话!”夏侯懋及马遵到了城上,姜维大叫:“我为都督而降,都督何背前言?”夏侯懋惊问什么前言?姜维回答:“汝写书信教我降蜀,怎么现在却不承认。我今降蜀,加封为上将,哪里有回魏的道理?”原来城下的姜维,是孔明找形貌相似的兵士,伪装的姜维,在火光中不容易辨识,这才以假乱真。真的姜维,夺得蜀军粮草,正要入城,被张翼和王平两下夹攻。姜维杀出一条生路,来到天水城门。太守令士兵乱箭射下,姜维飞奔封城,又是一阵乱箭射来。两地皆说反国之贼,既已降蜀,又来干什么?姜维不能辩解,仰天大叹,两眼泪流,拨马望长安而走。途中被关兴截住去路,孔明乘车由山坡中转出,问他此时为什么还不投降?姜维想了许久,前有孔明,后有关兴,根本没有退路,只好投降。孔明慌忙下车而迎,执着姜维的手说:“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天遇到你,吾愿足矣!”少年慎择师,老年慎择徒。孔明说的是真心话。姜维大喜拜谢,共商取天水、上邽的计策。于是天水、上邽、冀城三地,悉归蜀汉。远近州郡,也都望风归降。孔明整顿军马,尽提汉中之兵,前出祁山。这一次北伐,获得姜维这一员大将,确实是最大的收获。孔明自知年纪逐渐老大,急需培养接班人,得到姜维,当然是“吾愿足矣”。

4孔明重用马谡:言过其实的代价

司马懿斩孟达,曹叡大喜,赐金钺斧一对,以后遇有机密要事,不必奏闻,可先便宜行事。司马懿举张郃为先锋,引军二十万,出关迎战。他料定孔明一向谨慎,不敢走子午谷。这样,街亭就成为孔明必经的要地,务必先断其要路,以绝其粮道。蜀军若一月无粮,自然退回。

孔明这边,同样料想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便问谁敢引兵去守?参军马谡立即表示愿往。孔明说街亭虽小,关系却十分重大。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马谡坚持,孔明还是不依。最后以军中无戏言,要马谡立下军令状,若有闪失,斩杀全家。为安全起见,又指派王平相助,特别提醒王平,这是重任,安好营寨之后,派人画图持回,以便查阅。凡事商议妥当而行,万万不得轻易私自决定。又派高翔屯兵街亭东北的山僻小路,以便及时引兵救援。再指派魏延在街亭之后,以便接应街亭。

二人所见略同,都以街亭为目标。一攻一守,俨然是大战的关键。孔明还是不放心,要赵云、邓芝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自己则统领大军,兵出斜谷。

马谡在白帝城时,曾经被刘备点名,要孔明特别小心他时常言过其实,千万不可大用。但是其南征时所提的攻心、收心策略,效果很好,孔明十分欣赏。这次用他当参军,经常和他讨论,也很有同感。他觉得刘备每次出征,都喜欢提拔新人。既然马谡如此坚决,也就委以重任。不料他对人的判断,仍然不及刘备。第一次派人独挑大梁,便用错了人。

5孔明挥泪斩马谡:亲信犯错也要依法处置

孔明回到汉中,发现只有赵云这一军,不折一人一骑,盛赞“真将军也”,赠与黄金五十斤,以示奖赏。赵云请寄库存,要用时再拿,令大家倍觉钦敬!

马谡和王平来见,孔明先唤王平入帐,责骂他不尽劝谏的责任。王平说明马谡固执己见,坚持不听。孔明叫他出去,再唤马谡入帐。马谡把自己捆绑起来,跪于帐前。孔明说依军法当斩,家小将按月给予禄粮,不必挂心。马谡哭着说:“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虽死亦无恨!”孔明挥泪,令左右推出辕门斩首。参军蒋琬,刚好从成都来,高喊刀下留人,已来不及。武士献马谡首级于殿下,孔明大哭。说先帝面嘱,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尝此言。于是自作表文,请蒋琬申奏刘禅,自贬丞相之职。

孔明自己承认用人不当,所以自请处罚。刘备死后,孔明一直以马谡为知心的参谋。这一次失误,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按理说胜负乃兵家常事,并不是打败仗便应该杀头。但是事先再三交代,此事非同小可。犯了重大的过错,还不能将功补过,及时做出一些调整,至少也要以最大的勇气和毅力,将伤亡减到最低。怎么可以临事而惧,致令军士惊慌失措,造成这么惨的溃败?如果马谡战死沙场,孔明还多少有一些交代。现在活着回来,竟然自行缚绑,难道还想活命吗?他不能力战而后败,才是孔明下令斩首的主要原因。然而,自己用错人,至少要给马谡一些同情,所以挥泪,而且承诺照顾他的家小。

6孔明装神弄鬼割小麦:一举多得

刘禅向孔明道歉,说自己误信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十分后悔。有了这些证据,孔明将妄奏的宦官杀掉,不就是曹操了?凡事处理得合乎时机,大家都没有话说。苟安逃往魏国,一时无法捉他。孔明复到汉中,仍令李严负责粮草。杨仪建议分兵两班,以三个月为期,两班轮流出击,以减少疲乏。孔明大喜,先带一班出征。司马懿因曹真已死,向曹叡保证愿尽一己之力,剿除寇贼。请张郃为先锋,料定孔明必将割陇西小麦,以资军粮。乃派张郃结营守祁山,自己引大军望陇西而去。孔明当然要割取小麦,却已料定司马懿会来阻挡。因此装神弄鬼,要姜维准备三四个孔明的塑像,装在车上,好像真的一样。司马懿看见孔明,追赶了好久,才发现有好几个孔明,以为是神兵,赶快又躲起来。

孔明割了小麦,忽报东吴有意联魏来犯。赶紧分兵两路,徐徐退兵。张郃见司马懿按兵不动,自告奋勇要去追杀。司马懿指挥他这样、那样,结果中了孔明的埋伏。被魏延逼得走投无路,万箭齐发,射死在木门道中。

司马懿悲伤不已,仰天感叹:张郃之死,吾之过也!论武艺,魏延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论作战,他也不在司马懿之下。但是,天色昏黑,山上火光冲天,两边皆是峭壁,插翅难飞,却又进退无路。孔明原本是用来对付司马懿的,却误射了张郃,这难道也是天意?张郃不死,司马懿要抓权,势必多一个阻挡。他不能杀死张郃,却有意无意让张郃代替他送死,是不是有点奇怪。

7孔明再上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一次北伐,孔明痛失街亭,虽然得姜维,内心仍然十分自责。赵云死亡,更使他觉得再这样下去,实力只有愈来愈弱。因为人才培育不易,而折损太快。何况有人认为北伐既然这么困难,不应该轻动。所以孔明再度上表,以明白宣示自己的决心和实际上的需要。

同类推荐
  • 最伟大的将军

    最伟大的将军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为华夏独立.自由而牺牲的民族英雄;为华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人民英雄。华夏人民万岁万岁万万岁!华夏民族英雄永垂不朽!华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林岳将军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华元传

    华元传

    华元(?―公元前573年),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至大夫,成为宋国六卿之一。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长期任右师,掌握国政。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刺客、人质、战将于一身,在强敌如林、诸候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
  • 非常奸商

    非常奸商

    一个“富二代”高中生意外流落至跟已知历史完全不同的南北朝时期,通过非一般方式投身商海。经商之事,以本逐利,无商不奸,无奸不商,主人公投入的不单是金银,赚取的不止是钱财。"其实,我一直是个真诚的人!”——陈木木
  • 我的驸马是太监

    我的驸马是太监

    一个二十一世纪特种兵穿越到热门目的地明末,却阴差阳错的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誉,他没有选择逃避,更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挑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重担,发出了千百年来太监界的最强音——天下兴亡,太监有责!他是一个太监,他曾临危受命,拯万民于水火。他是一个太监他曾力挽狂澜,扶社稷于危亡。让刀与剑见证一个太监的铁血雄心,用爱与殇感悟两位公主的似水柔情。更多精彩,尽在鲁陵王新作——我的驸马是太监
热门推荐
  • 唤仙帝元

    唤仙帝元

    恶兽横世,六古陨落,帝源破碎,血临于世,再临毁灭,只为生存,追寻传说,再创无上,这一次,为生,为你,而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世走马帮

    异世走马帮

    在那遥远的星空,有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百族林立,人族、妖族、魔族、神族、石人族等等种族相互为食、相互征伐,构建出一个光怪陆离、血腥纷争的神奇世界,这里武力至上,唯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其中妖族因为天赋血脉强大无比,在世界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占据着最好的灵脉修行圣地,霸占着绝大多数天才地宝,同境界中处于百族中无敌地位。本书讲述人族少年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艰难生存的故事。最新风格的东方玄幻
  • 怪眼李强

    怪眼李强

    高三在读的李强;只因爸妈的公司被骗公司倒闭,曾经的风光就如过雨漂云。亲情,友情,爱情,学业,何去何从,李强能够帮爸妈的公司逆转乾坤吗?一次偶遇前世佛缘,《神奇的怪眼视解率》看穿人间善恶。横扫贪官米虫,赌赢千王赌赢赌石,赢万亿身家,战胜吸血鬼,男女间的情感行云流水,一腔热血只为亲情,友情,爱情,家园,国家世界和谐而守护,从此李强走进自己人生的万种坚险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生一灭

    九生一灭

    一年前,爷爷神秘失踪。相隔一年,四爷爷又下落不明。我们跟随着那仅有的丝丝线索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奇妙世界:深入地下二十米的诡异唐墓;埋藏在地底之下的千年古寺;眼中笼罩整个城市的红色世界;非洲原始深山之中的金字塔;百墓大海域下的扭曲空间;五十年前爷爷一行人去过的上古凶墓……真相怎会是这样? 一切到底是为何?我此刻也迷茫了!
  • 落跑甜妻洛少霸道宠

    落跑甜妻洛少霸道宠

    5岁付暖见到9岁的洛亦凡“凡哥哥,抱抱,亲亲……”“脏,过去!”从此15年,洛亦凡身边总会有个小女孩,洛亦凡把一生的温柔给了付暖,所有人都认为青梅竹马终究会结婚,直到……3年后“洛亦凡,你流氓,你给我滚,你放开我……““小暖,你逃不掉的。”青梅竹马,男女主专一干净,喜欢宠文甜蜜的关注,关注,关注^-^
  • 嫡归名门之医妃惊鸿

    嫡归名门之医妃惊鸿

    【本文不小白,走宠线,可盐可甜淡然女主VS假清雅·戏精双标男主,强强联手谋略天下,身心双洁1V1!女主不靠男人不恋爱脑,小可爱们放心入坑哦!】父母魂断沙场,容貌武功被毁。为年少之情甘愿走上和亲之路,谁知却是貌合神离总相负!十年清风独守,她未曾换来心上人的回眸相顾。原来这场盛世婚嫁,只不过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半世笙箫十年梦,少年懵懂终生赔。和亲毅然不足惧,以命换命何言悲!机缘巧合,二十一载现代之旅,她习得本领,重回命运转折时。天命尊星,为尊为贵,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穿越女的脑子加上重生女的心肠,看看咱谁能玩死谁?闺阁柔肠不畏万难,翻云覆雨执手棋盘,素衣点江山!可,当前世迷雾再现,记忆与事实相悖。为了所求真相,她又该如何抉择?而最终,这再来一世,究竟是苍天厚爱,还是有人为她负重前行?——阿潇:当我走过千帆,遍尝冷暖,才知道我原来曾是那个少年心头的朱砂痣,是他倾其一生的都要追求的光……阿辰:她的十年孤苦无相依,曾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殇。但终究还是苍天不解人情暖……得卿意欢,千欢万喜一心一意,少时之诺自是毕生所求!{另:小剧场请戳作品相关公众卷!}
  •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九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健全自己”、“以一当百”、“自知之明”、“忙中修福慧”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