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900000024

第24章 大意失荆州(2)

周瑜并不知道自己和孔明的关系,是合则有利,分即有害。我们认为周瑜遇见孔明,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他诚心合作,暗地里像鲁肃那样,多向孔明学习,以增进自己的实力。至少在可见的未来,双方合作的必要性很大,还不至于翻脸无情。但是周瑜心胸不够广阔,十分嫉妒孔明的才华。特别是料事方面,更觉得不如孔明。难免每次看到孔明的表现,就非常气恼。自己用尽苦心,孔明却分毫未受到损伤。于是一气、再气,经不起岗上军士高喊“赔了夫人又折兵”,当场大叫一声,金疮崩裂,昏倒在船上。第三次气得他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终年才不过36岁。我们不认为孔明气死周瑜,而是周瑜把自己活活气死。他千方百计要气孔明,孔明不为所动,产生不了效果。孔明不一定存心气他,他却气得半死。两个半死加起来,就是一死。所以,第三次一气,就死掉了。

7周瑜身上获得的启示:缺乏宏大国际观的英才

周瑜字公瑾,由于智勇兼备,24岁时便出任建威中郎将。当时程普是江东资格最老的武将,大家尊称为程公,相对地周瑜便成为周郎。孙策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孙策和周瑜,成为乔玄的大小女婿,在当时传为佳话。周瑜精于音律,每听唱歌奏乐,都能听出错误的地方。他的长河吟,被诸葛亮弹得幽雅深刻,令他十分不安,决心要和诸葛亮一决生死。

其实,周瑜的内心,并不是妒忌孔明的才华。鲁肃原来是袁术的部属,因为得不到重用而萌生去意。周瑜打听到鲁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赶快把鲁肃的母亲接过来,然后全力说动鲁肃来归,不但为孙权增添了一位贤才,而且在临终时,极力推荐鲁肃。孙权接受他的建议,让鲁肃继任都督。

他大肚能容鲁肃,却千方百计要迫害孔明,这是什么道理?我们从他初次和孔明见面,便请孔明的兄长,同在东吴任职的诸葛瑾前来商议“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刘备”来看,相信孔明若是和鲁肃一样,能够弃刘备而事东吴,他也会像对待鲁肃那样,善待孔明,说不定向孙权推荐,以孔明为都督,也很有可能。

周瑜最大的错误在于缺乏宏大的“国际观”,以为东吴可以独力抗拒曹操,而不需要外力的资助。倘若他和孔明一样,知道只有两家联合在一起,才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曹,相信他对孔明的态度,就会比较理性,不致如此偏激。包容、厚待孔明,对东吴和周瑜本人,都有好处。

当然,从长远看,孙权和刘备迟早要一争高下,这一点孙权心里十分明白。他和孔明都知道:曹操所不喜欢的人,吕布、刘表、袁绍、袁术,都已经灭亡,只剩下刘备和孙权,曹操不可能放过他们。不过,两人联合抗曹,恐怕也是权宜之计,将来两雄相争,看来也免不了。

周瑜大概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才急于除掉孔明。实际上凡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许多事情真的欲速则不达,急不来的。周瑜如果作出阶段性的计划,先和孔明合作,以后再做其他的盘算,他们的关系是不是会缓和一些?我们相信他也想到了这一点。只是一向十分顺利的人,往往不会顾虑这么多,而是认为事不宜迟,不如当机立断,在刘备还没有站稳之前,杀掉孔明,以免刘备势大,孔明更难以应付。于是想做就做,甚至于不和孙权商量,便决定下毒手。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反而被自己气死。

我们从周瑜的死,应该可以推想,孙权以及他的后代,谁都无法一统天下。否则上天不会这样安排,让周瑜年纪轻轻,便活活气死。同理可以看出,孙权和刘备当中,刘备获得孔明的协助,会逐步强大。孙权的存在,不过是联合刘备,使曹操不敢南下而已。当然,孙权如果由周瑜的死亡,能够深一层体会其中的道理,认真地反躬自省,做出合理的调整,那么周瑜的死,便很有价值,贡献很大。可惜古往今来,特别是居高位的领导者,殊少有这样的素养。认为周瑜早死,换上鲁肃,鲁肃不在,将来再换一个。总之,自己不要被换掉,才是最重要的。郭嘉的死,对曹操也是如此,他虽悲哉,痛哉,还不是依然故我!

8孔明唁周瑜:表悲痛化众怒

周瑜临终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把责任统统推在孔明身上。我们一向认为是人死为大,对这句话当然非常重视。孔明是关键人物,如果不亲自吊祭,永远化解不了东吴将领对他的怨恨,如此将对今后两大集团的运作十分不利。因此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到江东吊丧。去,固然是危机;不去,现状永远改变不了。想好办法再去,说不定危机就成了转机。

孔明首先料定,鲁肃会继任都督。他虽然不一定是水镜集团的人,但至少对孔明十分敬仰和同情,且几次危难,都对孔明提供了重大的帮助。相信这一次过江,他也会好意接待。

然后是准备祭文,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情,借着祭奠的机会,向东吴将领表白,趁机化解怨恨。使原本要杀他的人,也心酸手软而改变主意,反而促进今后的互相尊重。

对周瑜的死,孔明真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鲁肃接任,比周瑜容易对付;忧的是吴中将士,对他的怨恨累积很深。他这一去,必须加强鲁肃的信心,解除将士的怨恨。孔明准备周全,这才由赵云陪同,过江而去。

他采用人未到声先行的方式,避免人一出现就引起众怒,来不及解释便被杀死的危机。虽然说赵云英勇无比,毕竟厮杀起来,对大家都很不好。果然孔明的声音传来,很多人就愤怒得想要动手,只是没有看到人,无从下手。这时声音所传达的讯息,十分感人,大家才了解到孔明的悲切真情,缓和了愤怒的情绪。加上鲁肃的从旁照顾,一场剑拔弩张的紧张形势,终于化解为哀恸悲切的感人局面。

9孙权屡次讨荆州:做强做大不如做久

曹操为离间孙权和刘备的关系,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周瑜原本就对孔明愤愤不平,趁机上书孙权,请派鲁肃前去讨还荆州。孙权问鲁肃:你身为保证人,知道刘备什么时候还荆州吗?鲁肃回说文书上写得很明白,得了西川便还。孙权很不高兴,责问他说:只说取西川,至今还不动兵,不是要把人等老了?鲁肃不得已,只好再度硬着头皮,前来催讨。

孙权如果具备良好的国际观和未来观,应该对鲁肃三番两次为了孙、刘联盟而委曲求全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然而,他的脑海里,只有做强、做大的梦想,并没有做久和做得有价值的念头,只一心想要讨回荆州,扩充版图,以致对鲁肃的苦心,完全不加以与理会。

孔明一眼便看穿孙权的诡计,一方面表刘备为荆州牧,要刺激曹操,告诉他刘备有了地盘,看曹操怎么办?一方面派鲁肃来催讨,看刘备如何应付?这种一石二鸟的伎俩,其实并不稀罕,谁都会玩,也都看得出来。

刘备最擅长的,便是哭。男人有泪不轻弹,但真哭起来的力量,有时候比女人还要大。刘备大哭,孔明趁机解释,益州刘璋是刘备宗亲,打自己人惹外人唾骂;若是不取,还了荆州,在哪里安身?这一说,果真触动刘备的苦衷,更是哭得捶胸顿足,连鲁肃都掉下泪来。孔明拜托鲁肃,回去报告孙权,再容一些时候。鲁肃返回,周瑜说他又中了孔明的计策,要鲁肃再找刘备,干脆由孙吴代攻西川。这样,好在途经荆州时,杀刘备,夺荆州。真是一个比一个狠。

鲁肃有如夹心饼干,承受两边的压力。听到周瑜的高见,不禁大喜。再到荆州和孔明商议,说孙权十分称赞刘备的仁义盛德,和诸将商量的结果,决定替刘备打西川,将来再以西川交换荆州,大家都有好处。再老实的人,有时候也无法老老实实,说老实话。孔明看到鲁肃这么快又转回来,已经断定他根本没有和孙权见面,便带着周瑜“假途灭虢”的计策,想借代打西川,途经荆州时,把荆州抢夺回去。但是,他也装得很像,听完鲁肃的话,赶忙点头说:“难得吴侯好心!”刘备更是拱手称谢,说都是鲁肃的功劳,十分感谢。两个人把鲁肃哄得十分高兴,宾主喝酒尽欢。待鲁肃告辞离去,孔明大笑:“周郎死日近也!”当即吩咐赵云,依计而行。回到江东,鲁肃向周瑜报告孔明的回应,显然不知是计。周瑜这么聪明,竟然也没有发觉,为什么孔明问都不问,便会信以为真?居然大笑说:“原来今番也中了吾计!”他对孔明,又不是不了解,孔明怎么会如此粗心大意?莫非是天意要他这样?否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又将如何解释。他这一去,气死在半路上,岂不是自作自受!

他临终时,向众将说:“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可见心里十分明白,自己的眼光,没有鲁肃那么长远;自己的胸襟,不如鲁肃那么宽阔;自己的修养,也不及鲁肃那么高明。因此专书呈请孙权,荐鲁肃以自代。这总算做了一件好事情,等于向孙权报告,他也应该重新体认鲁肃的心情。可惜孙权只看到书面的文字,以鲁肃继任都督,却不能体会出文字以外的用意!

10刘备归还荆州三郡:棋逢敌手的盘算

孙、刘联盟,实际上各怀鬼胎。刘备要还荆州三郡,张昭马上想到刘备的真正用意,是害怕曹操进攻西川。顺着这个思路,他建议孙权趁曹操在汉中,派兵攻取合肥。孙权派鲁肃接收三郡,自己则亲率吕蒙、甘宁、凌统,起兵进取合肥。那时候曹军的守将是张辽、李典和乐进。曹操闻知孙权来攻,也自汉中领兵四十万,前来救合肥。两军苦斗,俱皆死伤无数。张昭、顾雍禀告孙权:“曹操势大,不可力取;若与久战,大损士卒。不如求和,安民为上。”张昭似乎是骑墙派,主战的是他,求和的也是他。严格说起来,他所患的,是恐曹症。每次看到曹操势大,总想求和。孙权在战争中被困在核心,惊险至极。双方相持月余,均不能取胜,便派人向曹营求和,答应按年进贡。曹操见江南急未可下,留曹仁、张辽屯守合肥,自己则班师返回许昌。

曹操、孙权、刘备,都不是好对付的,三个人各有盘算,拥有不同的智囊团。每天绞尽脑汁,都在三足鼎立的形势中,寻思突破的策略。刘备一动,孙权马上想起曹操。可见棋逢敌手,所以常常杀得难分难解。

最可怜的是士兵,一年到头,都是东奔西走。看着将领一个个出头,也一个个没头。想到自己只有一个脑袋,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中国人合大于分,便是合的时候,才有天下太平的可能。一旦分开来,由于谁也不服谁,而且谁也不认输,势必打打杀杀,永不停息。《三国演义》,我们看起来很有趣。当时的百姓,真够可怜!

大凡高明的领导人士,都明白“自己做好人,让干部当坏人”的道理。刘备自己表示何德何能,不敢接受。由孔明和庞统,一唱一和,更加凸显刘备的仁义和谦虚美德。

纯粹从军事的立场来看,刘备就席间杀刘璋,可以省去不少事情。然而,如此一来,刘备便和曹操没有什么区别。何况刘璋这样一死,刘备的信用丧失,蜀地人士,必然奋力抵抗。刘备的方式,先仁尽义至,再翻脸无情,则是先缓后急。

做出决定的时候,谁也料想不到后果如何,所以还是以仁义为重,比较务实。

1张松舍曹从刘:人格魅力的价值

益州牧刘璋,曾杀汉宁太守张鲁的母亲及弟弟。曹操南下受阻,打算改取汉中。张鲁与弟张衡,商议趁机攻占益州。消息传来,刘璋大为恐慌。他的别驾从事张松,认为刘备是曹操的真正敌人,不如把他请来,让他去攻打张鲁。汉中一破,益州的力量增强,就不必害怕曹操。刘璋大喜,派张松为代表,欢迎刘备入蜀。张松收拾金珠锦绮,先赴许都一探虚实。

张松来到许都,求见曹操。不料曹操自破马超以后,十分得意。每日除饮宴外,无事少出。张松等了三天,还要贿赂左右近侍,这才得见。曹操开口便问为什么这几年都未见进贡?张松回说路途艰难,又有贼寇。曹操拂袖而起,转入后堂。主簿杨修和张松舌辩半天,你来我往,更加增强张松的信心,必须舍曹操而请刘备。

刘备因曹操南下而获得荆州,现在又将因曹操有意而来,而得到进入四川的机会。曹操最害怕刘备开拓势力,却阴错阳差,给了刘备很大的助益。岂不是恩生于害,而害生于恩呢?曹操若是知道这样的后果,会不会改变主意?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决定。

世间事原本就牵一发而动全身。牵这一发,由人决定,全身要怎么动,则由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决定。到底是天从人愿,还是事与愿违?那就要看这个主要人物的品德修养。张松可投刘备,也可投曹操。他所想的,不过是立下一桩功劳。最后舍曹操而就刘备,则是这两人的品德不同所造成的结果。

2张松和法正同心协助刘备:仁义值千金

张松离开许都,望荆州而来。孔明早已得到讯息,指派赵云前往迎接。军士跪奉酒食,与曹操左右强索贿赂,形成强烈的对比。刘备一见面,便说久闻大夫高名,与曹操马上打官腔,也显然不同。刘备与曹操声势不一样,表现自然不相同。但是张松自己的感受,才是决定他要怎么做的主要因素。为什么要礼贤下士,以大事小?从张松的反应,可以找到十分清楚的答案。

庞统这时候也在旁边敲边鼓,大叹“堂堂汉朝皇叔,反而不能占据州郡。那些汉贼,却都强占土地,实在令人不平”。张松见刘备谦虚推辞,不敢答应入川,内心更加钦敬。张松回到益州,先见友人法正,大骂曹操轻贤傲士,只可同忧,不可同乐。大谈刘备,又说已将益州许给刘备。法正当下表示,早有相同的心,不必见疑。

大凡高明的领导人士,都明白“自己做好人,让干部当坏人”的道理。刘备自己表示何德何能,不敢接受。由孔明和庞统,一唱一和,更加凸显刘备的仁义和谦虚美德。有人会说刘备这样表现,根本就是假仁假义,存心骗取益州。动机如何,只有刘备自己知道。我们的看法,是持久性比较重要。就算是假的,如果能够持久,假一辈子,也变成真的。原本是真的,若是不能持久,一时真诚,不久便变心,又有何用?至少在当时三位主要人物身上,刘备表现出来的仁义,远比其他两位深厚,而且他终其一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仁不义。站在不要的立场来要,只要合理,并不违背仁义。

3刘璋请刘备入川却又怀疑刘备:给足别人口实

刘璋懦弱无能,遇事难决。张松和法正,力主迎刘备入川支援。主簿黄权、从事官王累则极力劝阻,认为一国不容二主,刘备必然不肯伏低做小,主张先杀张松,后绝刘备。刘璋这时候害怕张鲁,当然偏向于迎刘备入川,相信刘备既为同宗,必定不肯夺他基业。于是派法正为特使,专程赴荆州,面请刘备。法正开门见山,指出刘璋不能用贤,此业不久必属他人。今日自己交付给刘备,千万不可错失良机。刘备还是推辞,口称尚容商议。经过庞统的分析与建议,终于决定留孔明与关羽、张飞、赵云守荆州,自己则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前往西川。

同类推荐
  • 兴蜀

    兴蜀

    成了刘备的侄子?面对刘关张不怀好意的笑容。刘彦说:”我真的是个读书人,是你们逼我的。“一个书生在三国的浪潮中被迫保命的故事。
  • 民国老好人

    民国老好人

    重生民国,有什么好处吗?有,就是换了一个活法,换了一种人生,活出自己。
  • 盛装下的苍凉:宋帝国

    盛装下的苍凉:宋帝国

    本书包括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的宦海沉浮、君臣雪夜谋天下——先南后北战略的形成与实施、良驹亦有失蹄时——名相寇准的败笔等内容。
  • 啸傲水浒风

    啸傲水浒风

    一次异变,水泊梁山好汉的眼界投向了远方;六路潜发的冲击使北宋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第一部风起水泊,梁山添华盛;第二部东京攻略,中原有新星;……勇敢的思考和革新的行动,是人类进步的根本保障。古今亦然。============================全书共六部。第三部合纵连横正酣……
  • 回汉之权倾天下

    回汉之权倾天下

    现代男子因为各方面的不如意再加上被女朋友甩掉,在大街上走路时因为走神被一辆汽车撞飞,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居然成为了汉武帝的儿子,从那以后他就发誓绝对不会让自己在如上一世那样活着,自己今生只为自己而活,只为让所有的人臣服,只为权倾天下!
热门推荐
  • 风波定大唐

    风波定大唐

    让大唐坠入深渊的安史之乱,被我们平定了!本书原名《安史之乱》,起点小说网《大唐定风波》,请多支持!
  • 爱情走的太快

    爱情走的太快

    我自以为是,我错了。若果可以重来该多好。我会用心去爱一个人
  • 卡牌好汉

    卡牌好汉

    没有天赋,没有血脉,没有功法,怎么办?卡牌附体,有我无敌!水浒好汉,三国英雄,中华英杰,助我成神!
  • 背叛众生又如何

    背叛众生又如何

    与青梅竹马和朋友们去古庙玩不慎穿越古代还没有缓过来呢就被父母叫去强迫嫁皇帝,刚穿越就要嫁人“我不干我才十八呀,爹我不要”她气愤愤的朝父亲发脾气“女儿呀,爹也不想但是那皇帝看上你了”眼看自己的父亲都没有办法这下苏乔七更急了心想边找江寒笙边想办法回现代没办法只能去宫中碰碰运气……
  • 高冷男神相思入骨

    高冷男神相思入骨

    帝韩晨刚出生时,被父亲寄养在隐世唐家,十四岁时帝家内乱,被找到接回帝家,那时唐米才6岁。时隔12年,他也等了她12年,再次见面两人确是互不相识。他的一个决定差点把她推入别的男人怀抱。帝韩晨:“小薏米,你和我是什么关系?”唐米:“没关系。”帝韩晨:“很好。”于是帝韩晨吧唧一口亲在唐米嘴上。帝韩晨:“现在呢?”唐米擦擦嘴:“没关系!”帝韩晨一脸傲娇的笑:“宝贝你真好,你说没关系,那我继续了。”
  • 影帝今天又失算了

    影帝今天又失算了

    【双暗恋情节】你在的地方我就在,没有好巧,全都是蓄谋已久把你拐了比什么都重要,你是我想要看到的余生和安好,你回眸一笑,我记了好多年……小剧场一天情人节“你喜欢什么礼物”“你啊”“我说的是礼物”“苏晚”“……”
  • 大神你能将马甲藏好吗

    大神你能将马甲藏好吗

    [本文女强文,女主人美路子野]十二年前,父母离婚,苏喻成了被抛弃的一个,外婆看着可怜将苏喻带到乡下抚养。十二年后,外婆病故,她被亲身母亲接到安城借读。母亲说:你后爸是名望贵族之后,你大哥自小就是天才,你弟弟是星辰高中的学生,你不要丢他们的脸。***京城傅家太子爷暗地的派人去各大世家警告他们的小辈:爷的媳妇是个普通人,你们不准仗势欺人,也不懂京城的规矩.....嗯,脾气也不怎么好。直到一天,一世家子弟,半夜蹲围脖,翻出傅家太子妃的某个视频,连夜将自家有黑客之称的哥哥,从被窝里捞了出来.....几分钟后.看到上面写着的其中一个马甲......跟自家哥哥大眼瞪小眼。
  • 王爷住手:萌妃是只喵

    王爷住手:萌妃是只喵

    【又名:呆喵萌妃的忠犬夫君养成计划&论低情商腹黑王爷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情是这样的,她只是不小心上错了花轿,还被戴上了困妖环……然而就陷入了情商低腹黑王爷的别扭宠妻不归路。其实,身为一只喵,她的猫生理想是吃饱了晒太阳,再被美人师父顺顺毛……而不是和低情商腹黑王爷身边的桃花债们斗智斗勇啊喂!某王爷挑眉:“为夫情商低,请王妃多担待,多调教,为夫期待被忠犬养成。”【1V1甜宠文,养成中会有磕磕碰碰,总体温馨萌系,坑品保证】
  • 影帝的助理有点点帅

    影帝的助理有点点帅

    墨初然从来没想过,之前随意许的承诺居然是要她去给别人当‘保姆’当保姆就算了,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还要努力抗住雇主的诱惑。 单熠没想到招了个助理,最后身心都给赔进去了,每天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撩自家的神仙助理,但自家的助理好像有点直,既然嘴上撩不动,那就干脆身子一起上吧。 【小剧场1】 墨初然就离开了一天,第二天就爆出单熠拍戏摔下马送往了医院,马不停蹄的赶往了医院,就见单熠脸色苍白的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得样子,刘哥努力稳住抽搐的嘴角:我记得您就只是扭伤了脚吧 【小剧场2】 单熠拿着手机神色认真的样子像是在看什么国家大事,搜索栏:怎么追求自己喜欢的人 答:姐妹,现在不流行老一套的追人了,看上了直接上啊,身体是你的了,离得到心的时候还远吗2663个赞 墨初然打开门,就看见门外站着一个眼睛水润,面上无辜,只穿着一个勉勉强强可以盖住臀部短袖上衣的单熠。 墨初然脑子里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单家主,如果我没忍住把你的宝贝儿子给办了,那可真不是我的错。女主对男主日久生情。内心戏又多又暴躁表面温润如玉男主勾引腹黑伪直女身份众多神秘大佬女主。1v1身心双洁。
  • 绝世废柴逆天五小姐

    绝世废柴逆天五小姐

    名门世家千雪,为十大世家排行末端,五位小姐,个个资质卓绝,但不包含那位废柴五小姐。传说中的废柴竟是天才,她一步步攀爬,走上强者之路。一路上,莫不是有暗风天影的陪伴,她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