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700000017

第17章 深入你的潜意识之井(3)

关于妈妈的疾病,迪尔茨说,他后来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内在矛盾,是自我和灵魂的矛盾。一方面,她的灵魂想做自己,另一方面,她的自我担心这样会失去别人的爱与认可,这种恐惧迫使她按照别人的意志而活。于是,她的生命的最根本动力就被严重压抑了,最终,她的身体用极端的方式向这种活法说“No”。并且,当她通过这次疾病,终于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唤,并尊重了这种呼声而做自己后,身体就不必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这一动力了。

迪尔茨说,他妈妈的这一对矛盾,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矛盾。生命不断用各种方式呼唤我们,聆听并尊重你的灵魂,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都可以成为天才。

19.问问你的疾病想说什么话

你的身体有一个症状,这个症状有没有藏着一个想法?你可以问它,如果它可以说话的话,它会说什么?

--美国培训师罗伯特·迪尔茨

第一天上美国NLP导师罗伯特·迪尔茨的课程“天才的策略”时,我感冒了。那一天广州突然降温,很冷,而我还穿着短袖,所以我想,感冒是因为身体一下子不适应,这很正常。

听迪尔茨讲课时,我浑身不舒服,胸部和腹部一会儿这疼一会儿那疼。我不由地想,看来这个老师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这种不和谐传到我身上,令我疼痛。

到了下午,一个学员站起来提问,他说现在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来上课,他最近上了很多课,而这些课的核心都是一样的,就是形式不一样,那他为什么不断上这些贵得要死的破课呢!

显然,他很有情绪,但迪尔茨没受他的情绪影响,很耐心很温和地给予了细致的回答。

听迪尔茨解答时,我走神了,我在想,我是不是和这个学员一样对这些课有抵触情绪?

这样想的时候,突然有一瞬间,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最近三次上课,我的身体都有不舒服的反应。

这次上迪尔茨的课,我感冒了;上一次上一个叫“苏菲营”的课,我手上的一个本来没什么事的小伤口,在临近上课的两天前化脓了,而在上课期间显得尤其严重;再上一次上催眠课,我也感冒了。

三次上课,三次身体都有症状出现,这是什么意思?它们是想对我说些什么吗?想了一会儿,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内心中对这些课程是有些抵触。承认了这一点后,我再听迪尔茨讲课,胸部和腹部的那些莫名其妙的疼痛消失了。

更有意思的是,当天晚上,我的感冒好了。

你的症状想说什么?

又过了几天,迪尔茨教我们做一个和身体对话的练习,而在我们练习前,他先做了一个教学示范。

在示范中,当迪尔茨让个案D沉浸在问题状态时,D感觉到他的胸口处有一种焦灼的难受感。

迪尔茨问:“假若这个部位可以说话的话,它会说什么?”

D体会了一会儿后说:“它想逃跑,它对我说,搞不赢别人就逃跑吧,如果你不够强的话,别人会欺负你。”

对此,迪尔茨解释说,在辅导中出现的身体的每一症状都有意义,而这些症状都可以理解为被压抑或被忽视的内心的声音,这时培训师就需要抓住它们,方法就是假定它们可以说话,然后看看它们会说什么。当藏在症状背后的声音被表达出来后,这些症状就可以暂时消失了,而假若个案在生活中也能尊重这些声音,并将其中的精神活出来,那么这种症状就可以永久消失。相反,假若我们一直都不尊重它们,这些症状就会一直存在下去,最后还可能会发展成疾病。

迪尔茨阐述的这一道理,我在自己的心理咨询中也屡有发现。

我的一个来访者J,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每天都在思考,这一会儿是应该这样做呢,还是应该那样做?这样做有好处和缺点,那样做也有好处和缺点,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她总是陷在这种矛盾思维里,要么是什么都不做,要么是在最后那一刻才做出选择。

她的这一特点让我想起了一个叫《布里丹的驴子》的寓言故事。这个寓言故事中,驴子和主人生活在一个叫布里丹的地方,主人在驴子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放了一捆干草,而两捆干草和这个驴子的距离是相等的,这让这个驴子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中,它一直在思考,到底该先吃哪捆草效率最高呢?因为两种选择的效率是一样的,于是它一直在思考,最终在思考中被活活饿死了。

承认爱爸爸,头疼消失了

J的矛盾思维的处境就和这头驴子一样,不过她倒没被饿着,矛盾思维给她带来的主要是疼痛,她的身体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其中一个症状是头疼,而且她的这种头疼会传给我。我每次给她的咨询时间是一个小时,而几乎整整一个小时,我的头会一直疼。

到了第三次咨询时,这种头疼终于消失了。当时,她谈起5岁时给爸爸写过一封信,信上写道:“爸爸,我好想你,我知道你也想我。”

她是以很平淡的语气说起这件事的,但那一刻,我感觉到很大的忧伤,于是我对她说:“刚才你说到你的信,我感觉到一种悲伤,你有什么感觉?”

“我也感到有点悲伤。”这句话刚一出口,J的眼眶就红了,接着眼泪掉了下来。显然,这不是“有点悲伤”,而是非常悲伤。

她在悲伤中沉浸了两三分钟,接下来一直到咨询结束都在谈对爸爸的思念和爱。这是他第一次在我的咨询室承认,她非常想念爸爸,而不是恨爸爸。

有意思的是,当她带着情感讲这些时,我的头疼没有了,而她讲完后,我问她:“你还头疼吗?”

“不疼了!”她回答说,“奇怪啊,居然不疼了。”

不仅如此,从这次咨询至今,纠缠了她多年的头疼再没有袭击过她。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很小的时候,J的父母离婚,她跟妈妈,而妈妈和妈妈这边的所有亲戚都一直对她说,你的爸爸是个恶魔,他恨不得杀死妈妈,也杀死你,如果不是妈妈舍命保护你,你会死在爸爸手里,所以,不要靠近爸爸,就算爸爸来找你也不要理他。

意识上,J相信爸爸是个恶魔的说法,但她的内心深处并不这样认为。她知道,爸爸确实很粗暴,经常打妈妈,但爸爸很少打她,爸爸其实很疼她,父母离婚后,爸爸多次去幼儿园里偷偷看她,给她钱和玩具。同时,她也想爸爸,所以在5岁的时候写了那封信。

但是,一个5岁的孩子是不知道怎么把信寄出去的,妈妈发现了她这封没寄出去的信后痛哭流涕,并叫来亲戚们给幼小的J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教育,让她坚信爸爸多么可怕,而妈妈又是多么好。

为什么感冒总是好不了?

J不愿妈妈伤心,并且这种被轮番教育的滋味也太不好受了,从此以后,她意识上彻底向妈妈靠拢,认定爸爸是个恶魔,但她的潜意识深处,仍然埋着对爸爸的思念和爱。每当这种思念和爱想表达的时候,J的头脑就会把它们狠狠地压下去。并且,这种思念和爱越想表达,J就表现得越恨爸爸。最终,她意识上彻底只剩下对爸爸的愤怒了,但是,她的身体与心理是分裂的,她的身体记着他对爸爸的爱,并一直在表达这个信息。

可以说,J的头疼乃至身体的另一些症状背后藏着的信息就是对爸爸的思念和爱。当她在心理层面上压抑这份真实的情感时,她的身体就替他表达,而当她在心理层面上表达了这份情感后,身体就不必这样做了。

这样的故事是很多的。譬如,一次,当我的一个来访者讲她对一个梦的理解时,我觉察到,我的心窝偏右一点的位置很疼,于是,我像迪尔茨一样问她:“你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

“有啊!我这里很疼!”她指着她的心窝偏右一点的位置说。

“如果你身体的这个部位可以说话,它会说什么?”我继续问。

“我想冲出去!”她说。

“你可以在这里把这个愿望表达出来。”我说。

接下来的三四分钟时间里,她大声地充分表达了她的愿望。当她这样说的时候,我的心窝右侧的疼痛消失了,我问她怎么样,不出我所料,她的心窝右侧的疼痛也消失了。

迪尔茨所教授的这个办法非常简单,也非常有效,不仅咨询师或培训师可以对来访者使用,我们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当发现身体有些不对劲的时候,问一问自己,如果这种症状可以说话,它会说什么?

当然,不必拘泥于这一个办法,重要的不是这个办法,而是这种精神。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和一个朋友Y聊天,她一个月前感冒了,现在感冒好了,但咳嗽的后遗症留了下来。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而她是一个大忙人,其间公司里有人两次打来电话和她商量工作的事情,我发现,这两次接电话时,她咳嗽得很厉害,而和我聊天时,她就很少咳嗽。

我想,这就是她咳嗽乃至感冒的含义了吧。我问她,最近发生了什么,她的感冒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感染的。她想了想回答说,是前不久去国外休假时感染的。可能是水土不服吧,那里的饮食她不习惯。

我继续问她,是在休假的具体什么时候感染的?她想了想说,哦,是在休假快结束的时候感染的。

头脑会骗人,身体很诚实

这个信息和刚才她接电话时咳嗽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含义就比较明确了:她不想工作,而想休息,但是,她的头脑不接受这一信息,不允许身体这么做,并强行工作,但她的身体就用感冒和咳嗽这种方式表示抗议。

再聊下去,果真如此。她说,休假的那一段日子实在太美了,她很想继续过这样的日子,她的经济条件也允许她一直这样过下去,但她放不下工作,她觉得她在公司里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假若她离开公司,会对公司造成很大影响,这会让她觉得对不起那些一直跟随她的人。所以,她还是决定继续为公司做奉献。

这是一对矛盾,这一边是过更放松的生活,那一边是过更负责的生活,而Y倾向于将这两者视为对立,即要么是顾自己而不顾公司,要么是顾公司而不顾自己,其实,她可以找到一种平衡,仍然为公司负责,但是用更放松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她的身体的呼声,也可以给她的属下更多的空间。

美国著名治疗师露易斯·海在她的著作《生命的重建》中讲了一个她自己的小故事:

我有一两天曾经感到肩膀疼。我试图忽略它,但还是疼。最后,我坐下来问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我的感觉是什么?”

我自己回答:“我感觉就像被火烧一样。燃烧……燃烧……那意味着愤怒。你为什么事生气?”

我不清楚我为什么事生气,所以我说:“好吧,看看我们是否能找出来。”我把两个大枕头放在床上,然后开始使劲击打它们。

大概打了12下,我清楚地意识到我为什么生气了。我明白。所以我更加用力地打枕头,从身体里释放出愤怒的情感。做完之后我感觉好多了,第二天我的肩膀就好了。

我们常讲身心灵,一个人的健康必然是身心灵三者的和谐。所谓身心灵,也就是身体、心理和灵性。这三者中,心理也可以被视为意识或思维。现在,我们通常会认为,思维是一种智慧,而身体不是,但迪尔茨说,身体也有着它的智慧。并且,思维很容易自欺欺人并导致“布里丹的驴子”的困境,而身体的智慧则是简单直接的,它从来不会骗我们。

心脏等器官也有记忆

迪尔茨说,最新的神经科学发现,人的很多智慧来自于身体,譬如人的肚子里也有一个神经系统,和大脑一样复杂,而很多研究也发现,心脏具有非凡的记忆,它并不只是一个供血的器官。

西班牙一名心脏科医生告诉迪尔茨,他的一个患者做了换心手术后有了一些新的行为习惯,会吃一些以前从不喜欢吃的东西,会到一些以前他根本没兴趣的地方,而他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去这些地方。后来,这个人找到了这颗心脏的捐献者的资料,发现这些饮食习惯是捐献者的,而那些地方对捐献者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此,迪尔茨说:“心脏也有智慧,它不只是一个机器。”

这样的故事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并且不只是换心手术中才会出现,有新闻报道说,一些换过不是很重要的器官的手术的人,也会有以前捐献者的一些行为习惯。

罗杰斯说,真诚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所说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这叫不欺人,一层是所想的和所体验的是一致的,这叫不自欺。能做到前一层真诚的人是相当多的,但能做到第二层真诚的人就很少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或许是我们太依赖于头脑了,而头脑很容易自欺。

一旦出现自欺,头脑和身体就会陷入分裂状态,头脑朝这一边走,而身体则走向另外一边,一些身体疾病随之出现。这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去对付身体的症状,试图消灭它。假若我们这样做,就是忽略了身体症状所传递的信息,而未必会得到消灭疾病的结果,甚至会被疾病所消灭,或者说,头脑最终被身体所消灭。

我想,这句话在很多时候也可以用到我和你身上--“你很快会好转,只要你能尊重你的这些症状背后的一些信息。”

20.修炼你的第六感

当你真心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孤独,似乎是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人类共病。

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最初,他关注的是公正和自由,认为这是波兰的首要问题,但他后来明白,等波兰成为法国那样的国家后,有一个问题仍然不可逾越,这个问题就是孤独。他发现,不管是欧洲哪个国家或是美国,到处都弥散着难以穿越的孤独。

美国小说家卡罗琳·帕克丝特则在她的处女作《巴别塔之犬》中写了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一个女人从树上坠地死亡,她的语言学家丈夫不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而他们的狗是当时的唯一目击者,所以他想教会狗说话,好让它告诉自己,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他没有教会狗说话,但他从对妻子的回忆中发现,其实妻子一直在对他诉说她的痛苦,而他却一直忽视。

我也曾在文章中写过这样的困境:我们渴望爱,可我们又都沉浸在自己的小我中,自恋地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并试图将自己的小我强加到周围的人身上。而一个人对我们越重要,我们这种强加的动力就越强,所以,对爱的渴望反而成了压制彼此的精神生命。

听上去,这真令人悲观,看来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碰触不到彼此,而只能陷在小我的幻觉世界中。

但其实,我们又生活在一个时刻都在进行着心灵感应的世界,我们时时刻刻地在影响着彼此,只是我们意识不到而已。

心灵感应就在身边

我曾花了一周的时间在深圳学习家庭系统排列,授课老师是香港的资深治疗师郑立峰。在一节课上,他让我们做这样一个小练习:

几个人一组,大家轮流讲故事。讲故事者要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和一个快乐的故事,时间各约两分钟,先后不定,只是用心讲,不能出声,而听故事的人则须闭上眼睛或转过身去“听”这无声的故事。故事讲完后,听故事的人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刚才的两个故事哪个是悲伤的哪个是快乐的。

郑老师布置这个作业时,我隐约有点不安,能这样听懂对方的心声,这不就是心灵感应吗?心灵感应可是很玄的,我尽管遇到过这样的事,但那都有一些特殊的条件,我能在平时就感应到别人的心声吗?

同类推荐
  • 教师公文包-心理咨询百问

    教师公文包-心理咨询百问

    本书讲述了儿童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的意义,以及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病案分析和家庭教育心理案例分析等内容。
  • 坍塌的心墙: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

    坍塌的心墙: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

    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精神病人案例采撷,全部来自作者的第一手资料。每一个案例都是一种类型的精神疾病,书中将向你描述这些案例背后的故事,以及每种精神疾病的表现。这些故事或让你觉得无法理解,只当逗乐解闷,或让你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从而有所反思。在内容设置上,每一个故事后面,会有一小段“科普时间”——主要是对精神病、变态心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拓展阅读”——主要是谈一谈精神病产生的社会因素,社会心理中的变态倾向,以及如何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等这些我们平常会遇到的问题。
  • 一看就懂的心理学

    一看就懂的心理学

    《一看就懂的心理学》一书本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原则,对人际交往的心理学、职场生存的心理学、推销制胜的心理学、掌控下属的心理学、投资经商的心理学、恋爱婚姻的心理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中国第一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 人类梦境排行榜

    人类梦境排行榜

    科学研究显示,尽管全世界有60多亿人,但大家常做的梦却只有12种!人类的梦境,听起来千奇百怪,实际上大同小异,不论你昨晚的梦多么离奇古怪,在当时,就至少有5亿人在做相似的梦!通过将这些在梦中频繁出现的情节和主题(比如梦见被人追赶而逃跑,梦见自己身患重病,梦见遭遇车祸)分门别类、归纳排序,心理学家整理出了这份神奇的“人类梦境排行榜”。本书作者王彻,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开设心理工作室、为数千人解梦释梦之后,他想要告诉你:梦,其实是了解自己最好的工具,不同的梦境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同的内心诉求和心理暗示。
热门推荐
  • 特战奇缘

    特战奇缘

    他说过:唯有他彻底消亡,终要呵护身边的她们!但在最后,亲手结束她们生命的人却是他!身后的一双翅膀带给他非凡人生,给他力量。也是身后的这一双翅膀,将他带入无底深渊,亲手铸下无法挽回的悔恨!
  • 清风徐来陌上花开

    清风徐来陌上花开

    被笔友清风种草的阮绵绵,最终还是违背了母亲的遗愿,来到了H市开始自己律师的职业生涯。在一场交通事故中认识了秦升和苏盛,并与亦师亦友的钟益阳之间开始了一段情与爱的纠结,同时也解开了阮绵绵的身世之谜。阮绵绵:“谁叫你签自己名字的?”秦升:“协议不是都用本人真名才具有法律效力吗?”阮绵绵:“这又不是法院讲什么法律效力?”秦升:“那你还叫我签。”阮绵绵:”签清风没看见下面署名是陌上花。“对于动不动让自己签一份协议的阮绵绵,秦升有点崩溃,早知道自己就不该招惹。从相知相遇到相爱,哪个环节又能躲过呢。陌上花开,只因清风徐来,人世间的所有相逢都是命中注定。
  • 匪妻如宝

    匪妻如宝

    上辈子的恩怨情仇,还带到了这辈子。两位爷,为了躲你们,我已经来当山大王了,你们还想怎样!
  • 山海传说洪荒之劫

    山海传说洪荒之劫

    一部中华上古神话的本色演义,一篇先民抗争前行的悲壮史诗,让我们一起从古老的本土神话中,去领略祖先的智慧和情感,去思考华夏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从伏羲、女娲、神农……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中去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 未敢与君绝

    未敢与君绝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探索未知丛书-地理世界

    探索未知丛书-地理世界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天骄墓地

    天骄墓地

    诸天天骄争雄,谁能站在登临界的天梯上,天骄之血染红苍穹,唯有真正的妖孽可镇压这天那么,谁是妖孽,谁又是妖孽成长的垫脚石
  • 燕北录

    燕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宠邪妻:腹黑妖君别挡道

    盛宠邪妻:腹黑妖君别挡道

    她,是冷家的独女,因天生一头白发被世人视为不详之人,十岁时在树林之处被人打死投湖,而那时,她又来到了她的身体里,与之合为一体,待她苏醒,勾唇一笑,且看她如何风云水起,笑傲天下。然当她遇上他。“小言儿,这个你喜欢吗?”某男拿着小玩意在某女面前摇晃着。某女抬起头,撇了他一眼:“你当我是三岁小孩么?”某男俊脸一黑,影不是说孩子都喜欢这些小玩意嘛,嗯,完了给他多加点任务好好磨练去。远在执行任务的影忽然打了个喷嚏,谁在念他?
  • 那些年的狗血事儿

    那些年的狗血事儿

    这是一段十分狗血的故事,行叭,我承认,没那么狗血…咳,本文主要讲述了女主角异常奇葩的一段经历,她原本自卑懦弱,因为一段奇遇,与男主角邂逅,开启了一段巴拉巴拉的生活…以下为真实简介,请三思而后行。(第一次写文,多多指教。这本书,可能没那么狗血,也没那么有趣,甚至有点无聊…故事是编的,细节是真的。总之,多多包含咯)最后,祝看到这的大家,当然,也包括我哈哈哈哈,可以实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