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096

第96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76)

8.中和论

【中和】“中和”说,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一个美学范畴。其哲学基础出自孔子中庸之道。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何晏《论语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事物的两极中寻求恰到好处的中正。由此而提出“中和”,有适中、匀称、平衡、平正、调和、和谐等意思。《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中和”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强调对立的统一。这体现在文学艺术的审美要求上,孔子提出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淫”即过分。《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乐而不至淫,哀而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论语集注》:“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这些阐释,揭示了孔子以中和为美的审美理想,对文学、书法、绘画理论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画论中,这方面论述颇多,涉及绘画作品的各个方面:形象塑造之要求:“不了”之“了”(唐代张彦远语);“不似之似”(明代王绂语);“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章法之要求:“繁中置简”(明代文徵明语)、“简之至者缛(繁)之至也”(明代恽向语);“疏者不厌其疏,密者不厌其密”(元代倪云林语);“虚实相生”(清代蒋和语);“愈奇愈安”(清代龚贤语);“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明代唐志契语);“不齐之齐”;“乱中不乱,不乱中又有乱”(黄宾虹语)。笔法之要求:“不可太速,速则失势;亦不可太缓,缓则痴浊”(元代李衎语);“须笔笔实,却笔笔虚”(清代恽南田语);“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清代沈宗骞语);“似柔非柔,不刚而刚”(清代华琳语);“湿中求渴,枯中求腴”(清代董棨语)。墨法之要求:“无墨求染”(北宋刘道醇语);“淡墨种种,愈淡愈鲜,望之若有五色”(清代龚贤语);“浓不可痴钝,淡不可模糊,湿不可混浊,燥不可涩滞,要使精神虚实俱到”(清代方薰语)。认为“用墨太多则失其真体,损其笔而且冗浊;用墨太微则气怯而弱”(北宋韩拙语)。设色之要求:“彩绘有泽”(北宋刘道醇语);“妍而不甜”、“艳中之淡”(明代董其昌语);“愈浅淡愈见浓厚”(清代恽南田语)。意境之要求:“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代笪重光语);“从无画处看到有画,即从有画处看到无画”(清代王原祁语);“不到之到有意”(清代查礼语);“画中有画即画外有画”(清代华琳语)。风格之要求:“不拘家数而自成家数”(清代王昱语)。中国画最讲究有法,同时又讲究无法,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北宋苏轼语);“纵而有法”(明代董其昌语);“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清代石涛语);“有法而无法,有规律而无规律”(潘天寿语)。以上所论,都是注重在理性、规律(无过、无不及)与非理性、非规律(过、不及)问题上,执其两端而贯于一。若“过与不及,皆为病耳”(北宋韩拙语)。(周积寅)

【有无】“有”与“无”相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所谓“有”,通常是指物质性的东西,或指事物的存在,意为有名、有形,与“实”相通;所谓“无”,一般是指精神性的东西,或指事物的不存在,意为无名、无形,与“虚”相通。有无这对范畴,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辩证地论及美恶关系等观念的互相转化,相克相生,相反相成,也是“有”、“无”相生的关系。《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以车轮、器皿、房屋为喻,同样看到了“有”与“无”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对范畴以及有关的辩证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画论中被广泛地应用。①有我与无我。清代松年《颐园论画》:“吾辈处世不可一事有我,惟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无我,指对待社会上的人和事,决不能什么都为自己着想;有我,指书画创作却不同,必须别创一格,有自己独特的风神面貌。②有法与无法。清代《石涛画语录·变化章第三》:“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或曰:‘画无法耶?画有法耶?’不可有法也,不可无法也,只可无一定之法。”潘天寿《论画残稿》:“有法而无法,有规律而无规律。”绘画创作的方法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归纳成为法,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又有新的心得体会,发展成新的方法,这就是无法而有法,有法而无法。法不是固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一定法则的法,才是最好的法。要学成法,也要独创新法,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③有形与无形。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画意》:“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的形象无可视性,画中的形象有可视性,用有无形象的可视性来区别诗与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关系是无形中有形,有形中无形。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夫病有二:一曰有形;一曰无形。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树高于山,桥不登于岸,可度形之类也。是如此之病,尚可改图。无形病者,气韵俱泯,物象全乖,笔墨虽行,类同死物。以斯拙格,不可删改。”用“有形病”与“无形病”来概括山水画中的两种对立的毛病。④有气与无气。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名人画图语录》:“戴冠卿云:‘画不可无骨气,不可有颠气。无颠气便少纵横自如之态;纯是颠气,便少轻重浓淡之姿。不可无作家气,不可有作家气。无作家气,便嫩;纯作家气,便俗。不可无英雄气,不可有英雄气。无英雄气便似妇女描绣;纯英雄气,便是酒店帐簿。’”以气论画,说明对骨气、颠气、作家气、英雄气的把握与表现,应在有与无的中间,力求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和谐美。⑤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清代郑板桥《题画·竹》:“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然有成竹与无成竹其实是一个道理。”作画前必须“意在笔先”,对所描绘的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即“胸有成竹”(有意)。虽有成竹,也只是一片朦胧不甚明晰的审美意象。及至下笔,可能与原意相合,也可能与原意不相合,这时,当不可受“胸有成竹”(有意)的束缚,必须随机应变,信手拈来,才能产生预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就是郑板桥所说的“胸无成竹”(无意)。先“有成竹”,后“无成竹”,是先“有成竹”发展的极致,所以说“只是一个道理”。⑥有笔无墨与有墨无笔。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荆浩”条载荆浩画论:“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清代唐岱《绘事发微·墨法》:“有笔而无墨者,非真墨也,是皴染少,石之轮廓显露,树之枝干枯涩,望之似乎无墨,所谓骨胜肉也;有墨无笔者,非真无笔也,是钩石之轮廓、画树之干本,落笔涉轻而烘染过度,遂至掩其笔损其真也。

观之似乎无笔,所谓肉胜骨也。”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笔为画之骨,墨为画之肉,有笔无墨非也,有墨无笔亦非也。”明代顾凝远《画引·论笔墨》:“先理筋骨,而积渐敷腴,运腕深厚,而意在轻松,则有墨而有笔。”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有笔有墨谓之画。”⑦无画处与有画处。见“虚实”条。(周积寅)

【中与外】北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清代王时敏《西庐画跋》:“元四大画家石谷深得其神髓寓法度于纵放之中,得奇趣于笔墨之外。”清代笪重光《画筌》:“山外有山,虽断而不断;树外有树,似连而非连。”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天外之天,水中之水,笔中之笔,墨外之墨,非高人逸品不能得之,不能知之。”清代董邦达论画:“寓荒率于沉酣之中,饮神奇于细缜之表,所以密而不滞,疏而不佻。”清代唐岱《绘事发微》:“运用规矩之中,神明规矩之外。”“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清代沈荃跋画:“放意楮墨之外,聚精毫芒之内。”俞剑华《中国画理论初稿》评述:“中与外本是对立的,也是矛盾的。例如‘新意’与‘法度’、‘妙理’与‘豪放’、‘法度’与‘纵放’、‘荒率’与‘沉酣’、‘神奇’与‘细缜’都是具有矛盾性质的,画家能使它们统一,不但不互相阻碍而且要互相协助,正是所谓相反而又相成。新意必须有法度,豪放必须有妙理,纵放不离乎法度,荒率更出自沉酣,神奇并不反对细缜。至于规矩,必须先善于运用,迨运用既熟,才能神明规矩之外,随心所欲不逾矩。身是具体的物质,只能立于画外,心是抽象的精神,即能深入画中,这也就是迁想妙得的作用。心不入画中,心与画不能融洽,画上就不能具有画家的精神,没有精神的画,就很难成为好画。放意楮墨之外,则精神不受拘束而且能统摄全局;聚精于毫芒之内,则精神专一,而且能深入微茫。”(周积寅)

【了与不了】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其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了”,晓解也,又毕也。谓胸中洞达。“不患不了是真不了也”,画画不怕不巧密完备,而怕太巧密完备。既然明白作画不能太完备,又何必画得太完备。因为这种不完备,并非真正不完备,也就是艺术的真实不是自然的真实,艺术不能作自然主义的表现,而要有所取舍。若是不懂得这种道理,那就真没有办法了。清代邵梅臣《画耕偶录》:“一望即了,画法所忌,花卉人物家最易犯此病。然所以不了者,其诀在趣味深长,精神完固,非细密之谓也。精神在学力,亦关天分,趣味则必须天分高者,始能摸索得着,山水家秘宝,止此‘不了’两字。”(周积寅)

【繁中置简】《石渠宝笈》初编载明代沈周跋王绂《江山渔乐图》卷:“繁中置简,静里生奇。”这是沈周针对绘画章法构图问题提出的观点。绘画中的繁与简不是对立的,各有其功能,若各得其所,竞相发展,可相得益彰。沈周进一步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认为画得较为繁密的作品如若在恰当之所留出疏简之处,反而会获得独特效果。在艺术创作中,由于形象刻画的需要,应露者露,该藏者藏,繁简相间,视觉效果则更为丰富。清代王翚提出:“繁不可重,密不可窒,要伸手放脚,宽闲自在。”(《清晖画跋》)清代范玑认为:“繁简之道,一在境,一在笔。在境则可多可少,千丘万壑不厌,一片林石不孤,披却导窾为之也。在笔则宜密宜疏,如射之彀率不变也。”(《过云庐画论》)(邵晓峰)

【到与不到】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古人之妙在笔不到处,然但于不到处求之,古人之妙又未必在是也。”(王凤珠)

【肥瘦】“肥”与“瘦”相对,用以概括客观事物形质的一对范畴,在画论中常见。①用以说明表现对象形质的转化。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工笔》:“旋韭法,如韭菜之叶,旋转成团也。

韭菜叶长细而软,旋回转摺,取以为法,与流云同类。但流云用笔,如鹤嘴画沙,圆转流行而已。旋韭用笔轻重跌宕,于大圆转中,多少挛曲,笔笔分开玲珑。解索笔多干瘦,旋韭笔宜肥润,尤当细辨。李公麟、吴道子每画之。”②用以说明对表现对象的一种审美要求。清代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作画胸有成竹,用笔自能指挥,一波一折,一戈一牵,一纵一横,皆得自如。惊蛇古藤,随形变幻,如有排云列阵之势,龙蜒凤舞之形,重不失板,轻不失浮,枯不失槁,肥不失甜,沈不失痴,无穷神妙,自到毫颠,心闲意适,乐此不疲,岂知寒暑之相侵哉。”所谓“枯不失槁,肥不失甜”,是要求枯瘦而有雅润,肥而有生拙。生拙则有秀气,甜熟则有俗气。描绘之对象不同,肥瘦的要求也不同。清代汪之元《天下有山堂画艺·墨兰指》:“写石宜瘦不宜肥,宜丑不宜妍,宜险崎不宜平稳,石之能事毕矣。”(王凤珠)

【简之至者缛之至也】清代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载明代恽向论画山水:“画家以简洁为上,简者简于象而非简于意,简之至者缛之至也。”简:指的是形象上的简。缛:指的是意思之深刻(繁)。

此语是谓形象简约到极端时,意思反而深刻之至。(邵晓峰)

【收放】清代蒋和《学画杂论》:“字有收放,画亦有收放。当收不收,境界填塞;当放不放,境不舒展。”(王凤珠)

同类推荐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通过他所讲述的音乐,《余下只有噪音》重述了20世纪的历史。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浪花飞过

    浪花飞过

    本书为作者的剧作作品集,收录了作者从事剧本创作以来的28部优秀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视角独特,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世事的纷繁与生活的真谛,记录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变革潮流下的人与事,颇具文学与艺术价值。
  • 世界舞蹈思想(上)

    世界舞蹈思想(上)

    这套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这套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与主要机构。包括历朝中国历代音乐发展演变历史,包括宫廷音乐、民歌民乐、礼乐制度等、古代音乐机构、学校,并简单介绍古代音乐名家伯牙、师旷、李延年、嵇康、苏低婆、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朱载育……
热门推荐
  • 蜀宫应制

    蜀宫应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求求你们别说了

    求求你们别说了

    重生的叶枫变异了,他的身体能够根据听到的一些话,获取相应的超级能力!同桌王强:要是有个黑客大神朋友就好了,说不定能够帮我查到蓉儿的开房记录!话音落下,电脑小白叶枫,瞬间成了超级黑客大神,网络所至,皆为吾之领域!王强:枫哥,想学武吗?霎时间,叶枫力量暴涨,成全能武道宗师!女朋友:叶枫,你会开车吗?叶枫尴尬一笑,想说不会,结果,无数信息涌来,顿时化身秋名山老司机、无敌车神,无数职业天骄竞折腰!“求求你们,别说了!”一年不到,百项全能,叶枫一脸苦恼,感觉自己快不是人了,而是无所不能的全能超级大神!本书又名《我真的是人啊》《我真没想全能》《不想当大神怎么这么难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南词叙录

    南词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三线嫩模被包养,一心想生下孩子。奈何总裁不举,逃离之日遥遥无期。骚扰短信狂轰乱炸,生气起来自己的醋也吃。怎么办?程总好像是变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劫度我

    万劫度我

    一桩血案,迫使孤儿张根逃向深山寻求修真之路,几经辗转之后,进入了未央大陆七大修真门派之一的星月宗。然而,不经意间,却也被动的卷入了一场夺权的阴谋里面。张根由是受尽了种种劫难,在种种劫难中浮沉,在种种劫难中进化。而他的身世之谜,也慢慢揭开。最终,张根终成一代惊世之才,登上了仙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印血魂

    龙印血魂

    世间为尊不是尊,九天为帝才是王。一个流氓,一块板砖。帅哥,我拍。美女,老子照拍。天才,我他玛还拍。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印,一个凄迷的身世。母亲,你在何方?是谁,让我的人生变得如此凄凉?修仙一途,万道阻碍。人挡我拍人,佛阻我拍佛,真仙在前,草!我杀。
  • 斗罗之我这么无敌怎么办

    斗罗之我这么无敌怎么办

    一个初中少年。因为不守纪律而被老师赶出教室。一道雷,会让他获得怎样的奇遇?
  • 渡关

    渡关

    陈宇飞父母失踪,班里受到侮辱,因表白失败心情失落出了一场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