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009

第9章 中国画名词术语篇(7)

【工笔】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相对于“写意”而言。工笔画以工整、严谨、细致的笔迹描绘物象,讲究形似,一丝不苟,亦称“细笔”。工笔画通常先要画好底稿,并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拷贝纸钩描,得到线描稿,再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熟宣上覆在上面,正式用较细的毛笔钩勒墨线(白描稿),此后再以烘染、接染、提染、罩染、反衬等技法深入描绘,层层渲染,直至完成。

染的色墨越淡,遍数越多,画面效果越显得匀和透。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张萱、周昉、阎立本、韩干、戴嵩等都有工笔佳作传世,此后黄筌、顾闳中、赵佶、林椿、吕纪、仇英、沈铨、袁江、郎世宁、陈之佛等皆有所发展。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工笔:“工笔如楷画,但求端正不难,难于笔活。故松发丝毫不紊,衣裳锦绣俨然,固为精巧,尤其笔笔有力,笔笔流行,庶脱匠派。欲脱匠派,先辨家法笔法,为下手工夫。故衣纹用笔有流云,有折钗,有旋韭,有淡描,有钉头鼠尾,各体不同,必须考究,然后胸有成法。”(任大庆)

【写意】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与“工笔”对称。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世以画蔬果花草,随手点簇者,谓之写意。”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下:“写意一派,宋时已有之。”五代徐熙、南宋梁楷皆长于写意画法,但盛行是在元代以后,明代王绂《书画传习录》:“逮夫元人,专为写意,泻胸中之邱壑,泼纸上之云山,相沿至今,名手不乏。”由于文人画家的推崇,写意画经陈淳、徐渭、朱耷、李鱓、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发展,如今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写意画以简练、概括的笔墨描绘物象,讲究神似,取其意态,亦称“粗笔”。写意画不需要打草稿,通常直接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一气呵成,较工笔画更能体现物象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一:“有山林逸趣者,多取写意山水,不取工致山水也。”明代徐渭题画诗“不求形似求生韵”,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元代高彦敬等“直以写意取气韵”。(任大庆)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也指以这两种颜料为主色的着色方法。石青和石绿属于矿物质颜料,呈色稳定,所以很早就被画家注意,六朝时期的壁画与卷轴画中就广泛使用了。

清代张庚《国朝画征续录》:“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金粉。”青绿厚重不透明,宜在墨稿完成后逐次薄施,唐岱《绘事发微》:“青绿之色本厚,若过用之,则掩墨光以损笔致。”王翚《清晖画跋》云:“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恽寿平《瓯香馆画跋》也说:“青绿重色,为秾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澹矣,而愈见秾厚为尤难。”历代画家擅青绿者众多,张庚《浦山论画·论品格》:“古人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王都尉、文湖州、赵令穰、赵承旨,俱以青绿见长。”“殊不知云林亦有设青绿者。”(任大庆)

【白描】一名白画,中国画技法之一,是单用墨色线条钩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有时略敷淡墨作为渲染,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世以水墨画为白描,古谓之白画。袁蒨有白画《天女》、《东晋高僧像》,展子虔有白画《王世充像》,宗少文有白画《孔门弟子像》。”清代王概、王蓍、王臬《芥子园画传·草虫花卉谱·画花卉草虫浅说》:“画花卉之法为类有四一则不用墨着,只以白描法。其法始于陈常,以飞白笔作花本。僧布白、赵孟坚始用双钩白描者是也。”唐代吴道子、五代周文矩、宋代李公麟、明代陈洪绶等在白描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任大庆)

【白画】见“白描”。

【矾头】山水画技法名,皴法亦有“矾头皴”一说。土质山经常年雨水冲刷后,山头或坡脚往往裸露出一些大小不等的石块,状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故名矾头。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山上有石小块堆其上,谓之矾头。”“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乃画建康山势。”“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金陵山景。”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画山石者,多作矾头,众为凌面,落笔便见坚重之性。”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矾头石多棱角,形多结方,每开一面,周围逼凸,直廓横皴。

每起工字细纹,高峙倒插,如叠矾堆。用笔中锋,用墨可焦可湿。焦可加擦,湿则加染,刘松年多作此。”从传世墨迹看,巨然《秋山问道图》、倪瓒《雨后空林图》、王蒙《青卞隐居图》、沈周《庐山高图》等都有明显的矾头画法。北宋米芾《画史》谓:“巨然少年时多作矾头。”清代笪重光《画筌》讲山水皴染时说:“灰堆乃矾头之变境。”唐岱《绘事发微》:“郭河阳原用披麻,至矾头石用笔多旋转似卷云。”(任大庆)

【没骨】一称为“没骨法”。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没骨图》卷六,沈括《梦溪笔谈·书画》,清代恽寿平《瓯香馆集·画跋》对没骨图的界定早已十分明确:“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全用五彩敷染而成。”传南朝梁张僧繇首创“没骨”法山水,称“没骨山水”,北宋徐崇嗣受其影响,以“没骨”法画花卉,称“没骨花卉”。而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却说:“没骨,徐熙法也。”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册沿此说:“应该说,花卉的没骨法始于熙有所发展。”“徐熙重墨彩,是以落墨为格的没骨法,祖孙不同之处,只是在用墨和用色上,相同处皆没骨。”所谓骨,指墨线轮廓。徐熙“落墨为格”,墨笔画之,绝对不离开骨法用笔,即墨线轮廓的画法,因此,徐熙的画法不是“没骨”而是“有骨”。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对于“没骨”提出了异议:中国画是以骨为质的,这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怎么能叫不用线钩的画叫“没骨”呢,中国画以点、线、面表现对象,无不通过“骨法用笔”蘸墨或色来实现的。从孙隆、恽寿平的存世作品中证实,色彩表现以点面为主,虽不用墨线钩,却常用色线钩叶之筋或花之轮廓,色线在传统人物、山水画中也用过,也是一种骨。“没骨图”可谓“没骨”中“有骨”,即使有些作品中不用色线,纯以点染完美地表现了对象,仍不失“骨法用笔”之精神。“没骨”一语已成为历史约定俗成之说,领悟即可。参见“没骨图”条。(周积寅)

【飞白】书法、绘画中的一种笔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们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得到启发,作“飞白书”。这种用笔丝丝露白,像枯笔写成的模样,用以题署宫阙,汉魏时曾广泛使用。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载:“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米芾《画史》:“江南陈常以飞白笔作树石,有清逸意。”元代赵孟頫自跋《秀石疏林图》卷:“石如飞白木如籀。”清代王概、王蓍、王臬《芥子园画传》草虫花卉谱:“其法始于陈常,以飞白笔作花本。”《芥子园画传》梅谱:“陈常变其法,以飞白写梗。”(任大庆)

【籀】元代赵孟頫自跋《秀石疏林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迹):“石如飞白木如籀。”籀文,也叫“籀书”、“大篆”,因着录于《史籀篇》而得名,字体多重叠,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即这种字体的代表。(王凤珠)

【钩勒】一名钩勒,中国画技法之一,指用线条钩描物象轮廓。一般用笔顺势为“钩”,逆势称“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的;也有称左为“钩”,右为“勒”的。通常在钩勒后填以彩色,作较为精细的描绘,可淡彩或重彩。钩勒在技法上与“没骨”相对,运笔疾速而有力,《黄宾虹画语录》:“钩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波是起伏的形态,折是笔的方向变化,描时可随对象的起伏而变化。王蒙善用解索皴,即以此得法。”(任大庆)

【钩斫】一名勾斫,中国画技法之一,多用于山水。韩拙《山水纯全集》:“一钩一斫,皆有意法存焉。”在画山石时,以墨线钩画出大体轮廓为钩,而以较为粗重的皴笔表现山石纹理和凹凸称为斫。斫为砍削之意,因此斫笔首重尾轻,类似斧劈皴法,唐岱《绘事发微》:“李思训用点攒簇而成皴,下笔首重尾轻,形似丁头,为小斧斫皴也。”清代松年《颐园论画》把钩斫放在“作画十字诀”之首:“钩(直为画,曲为钩)、斫(侧笔钩画,取锋为斫)”,并认为“皴、擦、钩、斫、丝、点六字,笔之能事也,藉色墨以助其气势精神”。他自己“作画喜用退笔,取其锋芒秃破不齐整,钩斫方有破碎老辣之笔,画方免甜熟稚嫩之病”。钩斫之法多被文人画家所贬。

董其昌《画眼》:“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恽寿平《南田画跋》说唐寅“以超逸之笔作南宋人画法,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全用渲染洗其钩斫,故焕然神明,当使南宋诸公皆拜床下”。(任大庆)

【双钩】中国画技法之一,多用于工笔花鸟。

指用上下或左右两根线条钩描物象完整轮廓。双钩完成而不设色即是白描。清代王概、王蓍、王臬《芥子园画传·草虫花卉谱·画花卉草虫浅说》:“画花卉之法为类有四一则不用墨着,只以白描法。其法始于陈常,以飞白笔作花本。僧布白、赵孟坚始用双钩白描者是也。”元代张逊以双钩竹妙绝当世。元代王渊亦擅水墨双钩法,王伯敏《中国绘画史》评:“他的这种表现,往往以黄家为体格,却纯以水墨来晕染。现存作品《竹石集禽图》、《桃竹春禽图》等,水墨双钩,笔力沉着,可以代表他的这种特殊风格。”(任大庆)

【攒簇】中国画技法之一。把无数苔点疏密随意地聚集在一起,形成草窠丛林之感。清代唐岱《绘事发微·丘壑》:“峦顶上宜攒簇窠丛。”《绘事发微·林木》:“其遥峦远岫,或桧或杉,攒簇稠密,深远不测,似有山禽野兽,迷藏穴中。”《绘事发微·村寺》:“旷野平林,烟火攒簇,樵斧耕锄,隐约在目,是隐遁所居也。”他还认为积点可成皴,“李思训用点攒簇而成皴,下笔首重尾轻,形似丁头,为小斧斫皴也。王维亦用点攒簇而成皴,下笔均直形似稻谷,为雨雪皴也,又谓之雨点皴”。(任大庆)

【点染】中国画技法之一。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座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谓画家点笔染翰,作画。(周积寅)

【点苔】中国画技法之一。指在坡石或树干上点写大小不等的墨点,表现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清代吴历《墨井画跋》:“山以树石为眉目,树石以苔藓为眉目。”唐岱《绘事发微》:“点苔之法,未易讲也。一幅山水,通体片段,皴染已完,要细玩搜求,何处墨光不显,阴凹处不深,加之以苔。有可点不可点之妙,正在意会。点之恰当,如美女簪花;不当,如东施效颦。盖点苔一法,为助山之苍茫,为显墨之精彩,非无意加增也。古画有不点者,皆皴染入妙,石面棱层,无光滑之病,墨色神彩不暗,故无所事乎点苔。点苔之诀,或圆,或直,或横。圆者笔笔皆圆,直者笔笔皆直,横者笔笔皆横,不可杂乱颠倒,要一顺点之。用笔如蜻蜓点水,落纸要轻,或浓或淡,有散有聚,大小相间,于山又添一番精神也。山头石面,当点之处,微加数点,望之愈觉风致飘逸。近有率意加点,不知当与不当,使观者望之,如鼠粪堆积。大点者如瓜子铺陈几案,更有如小谷米形工致细点,如石之轮廓,或山头石面,周遭点之,笔墨之趣,尽被掩没,望之似蟆背蚁阵。皆不知点苔之法也。不知其法,妄以点苔为遮石面之丑,不知石之筋纹画就,其败笔痈肿之病已成,愈遮而丑愈出矣。学者其微参之可也。”前人对点苔多赞成,云:“山石点苔,如美女插花。女虽美,而无花衬艳,终为失色,此以点苔为必须矣。”亦有反对者云:“点苔原为盖掩皴法之漫乱,既无漫乱,又何须挖肉作疮,此以点苔为不宜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认为两说皆各执一偏之见:“时作笔繁墨厚,布景幽深,山石重叠,必于轮廓分间处,层层加点苔缀,庶不混乱。

而山脊接连处,亦须点出气脉,一起一伏,势若游龙,虽千点万点,不嫌为多,岂可以盖掩皴法漫乱而论之哉。苔固有宜点,有不宜点者。”苔点笔法是从山石皴法生来,又从树叶中点法化出,因此“点苔之法,其意或作石上藓苔,或作坡间蔓草,或作树中薜萝,或作山顶小树。概其名曰点苔,不必泥为何物”。(任大庆)

同类推荐
  • 枣园放歌

    枣园放歌

    我对书法字画百窍不通,也没有能力去欣赏和评价恒汕的作品。但我知道,恒汕认识的书画名人很多,好多都与他做了朋友,甚至建立了师生关系。与大家零距离接触,寻高人指点迷津,或许也是他提高艺术水平的便捷通道。
  •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货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出现,从最初的天然海贝、布帛等实物货币逐渐发展到金属铸币,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货币既然是商品交换的自然产物,那么最初的货币便应是私人制造的。可是它一旦产生后,制造权就逐渐收归于中央政府,政府控制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权。这种由政府直接控制发行的货币就是“法币”,即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形制、成色、重量的标准本位货币。在金属货币时代早期,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基本一致,铸币者得不到额外的差价收入。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壁画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壁画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受访对象风采各异,访谈的内容核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导演对纪录片的认识;二、导演对当代中国的认识;三、导演对自我的认识。
热门推荐
  • 离天魔神

    离天魔神

    吾欲顺天而行,奈何苍天负我,今日化身为魔独斗苍天!
  • 我们绝配好吗

    我们绝配好吗

    舔狗,舔到最后应有尽有女主:周楠男主:顾惊寒别问,文案给我吃了
  • 婆婆凶猛

    婆婆凶猛

    一个女人和男人的爱情,一个女人和男人的婚姻生活。柔弱的晓柔与像狼一样的男人同床共枕,像恶狼一样的婆家人对她虎视眈眈。婚宴,婆家人不但没有准备付酒席的钱,而且在婚宴进行的前一刻还在小市场忙自己的生意。看上去,这个婚礼好像和这家人一点关系也没有。晓柔小产,病房里除了娘家妈妈之外,婆家人几乎不闻不问,而狼一样的老公却一改从前的温柔在外面和别的女人调情,演绎他的风花雪月。
  • 万界愿望系统从斗罗开始

    万界愿望系统从斗罗开始

    世界斗罗火影狐妖海贼王现这些如果有好的意见可以提QQ群488179919
  • 神宠之逆转召唤

    神宠之逆转召唤

    身为特种兵的李扬,意外穿越到了异世界。在这个世界,有一个特殊的职业,叫做御使,可以与各种强大的灵兽签订契约,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而李扬发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却是作为一个女孩的神宠灵兽。李扬唯一的心愿,便是回家,回到地球。但随着实力越来越强大,他发现自己的到来并不是意外,而是一生中无法避免的宿命。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不一样的穿越系统

    不一样的穿越系统

    思维扩散的陈道临一不小心被系统给选中,为了回到地球,不得不穿越位面完成任务。但是位面的画风突然诡异了起来,如来神掌只有一招,而且老乞丐竟然是佛陀的一位化身,火工头陀自废武功创造出来了九阴真经……陈道临感觉到了位面对他深深的恶意……试炼位面:功夫。第一个旅游位面:倚天屠龙记。第一个正式位面:偷星九月天。第二个旅游位面:道士下山。第二个正式位面:魁拔。第三个旅游位面:恶魔法则。第三个正式位面:狐妖小红娘。第四个旅游位面:斗罗一。第四个正式位面:斗罗二。第五个旅游位面:龙族。QQ群57…54…70…31…3
  • 百变魔女寒妃百戏暗邪王

    百变魔女寒妃百戏暗邪王

    天地初开诞生玄黄之气,混沌化灵修成灵长人身。一次天开,诞生数枚神格。一次大战,神格决定归属。一次审判,天地生灵涂炭。一次重生,她王者归来。
  • 候门长媳

    候门长媳

    侯门深院里,她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斗小妾,哄公婆,巩固地位,更是将那头狡诈的猛狼打成真正的山鹿,摸顺他的狼毛,收伏狼心,将他变成小狐狸最爱的点心。
  • 青眉煮酒

    青眉煮酒

    似是而非的历史,隐隐作痛的疤痕,你放得下江山,我却拿不起一低头的温柔。本书已建书友群:9665104,喜欢《青眉煮酒》的亲们可以申请加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