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082

第82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62)

【天趣、人趣、物趣】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论画》:“余所论画,以天趣、人趣、物趣取之。天趣者神是也,人趣者生是也,物趣者形似也。夫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气之中。形不生动,其失则板;生外形似,其失则疏。故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生神取自远望,为天趣也;形似得于近观,人趣也。故图画张挂,以远望之:山川徒具峻削而无烟峦之润,林树徒作层叠而无摇动之风,人物徒肖尸居壁立而无语言顾盼步履转折之容,花鸟徒具羽毛文采颜色锦簇而无若飞若鸣若香若湿之想,皆谓之无神。四者无可指摘,玩之俨然形具,此谓得物趣也。能以人趣中求其神气生意运动,则天趣始得具足。”天趣:物象之天然神态。人趣:人的胸次情感。物趣:物象之自然形态。三者齐备,才是好画。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释云:“三趣相结合的过程与方式似乎是:以‘天趣’求‘物趣’,从‘物趣’显出‘天趣’。也就是,以画家某种美的胸次、气质、情思去感受、熔铸绘画的形象,并有如造化生物那样自然地去表现绘画对象,从对物的形色描写中,揭示出物的神气,物的灵魂,物的内在生命。同时,也以绘画表现出画家自己的人品、胸次、气质、情思、趣味。”(张曼华)

【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明代莫是龙《画说》:“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莫是龙的理论主要强调艺术创作的三个层次,一是指要多观察,多感悟,画家经过细心观察体味所要表现的对象,就能把握住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二是指绘画作品要达到传神的境界必定要借助一定的形象。三是指形象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与画家的心达到和谐统一然后再由画家手表现出来,当形式语言与心和手达到统一,从而忘却它们的存在,绘画作品的传神目的,也就实现了。形象、心和手三个环节均不能孤立地刻意强调,三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北宋董逌《广川画跋》云:“夫为画而至相忘画者,是其形之适哉。”亦如同此意。(陈见东)

【画皮画骨难画神】明代董其昌《跋画》:“画皮画骨难画神。”此处的“皮”与“骨”是指“外形”,绘画创作外形容易表现,而内在的神韵却难以传达。(陈见东)

【不求形似求生韵】明代徐渭《徐文长集·画百花卷与史甥题曰漱老谑墨》:“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谑涂花卉。藤长刺阔臂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芦依样不胜楷,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拨开。”是谓画家创作时,不是以描写对象的形似为满足,而是以揭示其内在神韵为目的。(陈见东)

【舍形何所求意】明代王履《华山图序》:“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虽然,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画物欲似物,岂可不识其面?

古之人之名世,果得于暗中摸索耶?彼务于转摹者,多以纸素之识是足,而不之外,故愈远愈伪,形尚失之,况意?苟非识华山之形,我其能图耶?”意:指神态、神情。俞剑华释云:“首先说明意与形的辩证关系,画必有形,形必有意形之不得,意于何有?”(《中国画论选读》注译本)(王凤珠)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明代王绂《书画传习录》:“盖言学者刻舟求剑,胶柱而鼓瑟也,然必神游象外,方能意到圜中。”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云:“古风论画,以法为律筏,犹非究竟之见,超于象外,得其圜中,始究完美。”象外:迹象之外。圜中:同“环中”。《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指中虚要害之处。这句话是说超越于具体形象之外,发现和表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实质。(周积寅)

【巧太过而神不足】明代屠隆《画笺》:“评者谓之院画不以为重,以巧太过而神不足也,不知宋人之画,亦非后人可造堂室。如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画家虽以残山剩水目之,然可谓精工之极。”巧,指技法熟练,作品精致。但过巧反拙,即不巧。因此历代评画者认为南宋院体画过巧即太注重技巧与外在的形似,反而丧失画之神韵与内在的本质。但是,屠隆并不赞成前人对南宋院体的评价。他认为南宋四大家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艺术成就远非后人可以达到。从李、刘、马、夏四家的作品看来,屠隆为其正名是有一定道理的。(张曼华谢江岚)

【贱形而贵神】明代屈大均《广东新语·题画》:“凡写生必须博物,久之自可通神,古人贱形贵神,以意到笔不到为妙。”中国画论中的传神论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坚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由形似求神似;另一种是不拘形似求神似,贵神贱形,求离形得似。中国古代早期的画论多坚持前者,既贵形又贵神,但贱形而贵神的思想一直有之。从老庄开始,到汉代,基本上形成了贵无贱有、贵神贱形的传统。这种理论虽并不一味反对形,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需形以存”(嵇康《养生论》),形与神相比,神为本,神为贵。这种理论在画论中也一直都有,但真正成为主流还是文人画兴起之后。北宋苏东坡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元代倪瓒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明代沈周提出“写生之道,贵在意到情适,非拘于形似之间”,明代陆师道提出“写生者贵得其神,不求形似”,齐白石则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见,贱形而贵神的理论主要是文人画家的艺术主张。(王宗英)

【遗貌取神】清代华琳《南宗抉秘》:“古人作文有变体,凡文中所不可犯之病,偏故犯之,而为他人所不敢犯,亦为他人所不能犯,如拉杂、重复、疏漏,《左》、《史》中多有之,翻成奇绝。此固精能之极,然后能遗貌取神,以成其游戏三昧之诣,非貌为怪诞也。文固如是,画亦有之。”《王伯敏美术文选·“以形写形”与“遗貌取神”》释云:“为什么要‘遗貌’,或者说,为什么要‘遗其形似’呢?如果说‘形’是事物的表面现象,‘神’便是万物的本质特征。固然,万物的本质特征,需要通过表面现象得以体现。但事物的一切现象却不完全是这个事物本质的体现。因此绘画要求遗去表面上某些不必要的现象,从而使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更显现、更突出,这不是很有必要的吗?渐江黄山游归,为其老友戚以舟写景,‘图黄山一石一松,虽寥寥数笔,但见云烟出波,松涛之声盈耳。’这是写出了山川之神,因而给观众有如此的感受。当以舟问渐江何以能得之,渐江说:‘遗貌取神’是也(见《椒圭题跋》),从而可知‘遗貌取神’不是胡乱弃形而空谈神,却正是艺术的科学方法,是中国画在传统上正当的创作要求。”故在绘画创作中,不要在所画对象外貌形态上过于求似,而要着重刻画对象神韵,领悟神韵为作画第一要旨。(周积寅)

【意到笔不到】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论画马》:“古人贱形而贵神,以意到笔不到为妙。”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论张僧繇、吴道子画作时已云:“张吴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用意周到笔迹反而不要太周到,否则一览无余反而失去了其中意味。(陈见东)

【以神造形】现代石鲁《石鲁学画录》:“以神造形,则可变形显神;以形求神,则形全神微。故形之变,异虽舛,而得神气者为上。观历来民间艺人之作,犹为之动人者,盖神之不泯耳。神之为神,乃具体形象之精神状态所在。然神亦可远可游,何耶?形者神之载也,神乘形而游焉。神之可游,乃意为之,意之所为,乃各物虽异而属性有同,故缘此知彼。个别寓一般,一般涵个别。有个别无一般则神不远,有一般无个别则神不显。若性如松柏,貌若桃李,以人喻物,以物拟人,视不局想,想不离视也。神全于意,形备于法;无意无法,难传神貌。画贵全神,而神有我神、他神。入他神者,我化为物,入我神者,物化为我,合二为一则全矣。故我之观物,先神而后形,由形而复神。凡物我之感应莫先乎神交,无神虽视亦无睹。神先入为主,我则沿神而穷形,以动而制静。形熟而可默想,固当由写生而默写为记载。然默想者非谓背临,乃潜移默化也。为此而想象翩翩,凝神聚思,一临纸素则入生出神,形不克神,神不离形,出乎一意,统乎一笔矣。或曰:岂有神来而形不俱来者乎?余曰:然,形神自然俱来,然何以呆坐而失神欤?盖神之为动也,瞬间即变,故善感者察颜观色,首摄其神,惟恐其跑耳。苏轼有谓传神,欲得其人之天,法当于众中阴察之。今乃使人具衣冠坐,注视一物,彼敛容自缚,岂复见其天乎!余故谓当以动制静,由静而后动也。形可静取,神当动观,动则感人,故易记忆,以至下笔如有神者,可谓生动矣。”

令狐彪《整理校勘记》云:“石鲁同志的‘以神造形’和我国传统的‘以形写神’论有什么异同呢?

它们相同的基础都是以‘形’为‘神’存在、活动的依据,如果没有‘形’,怎么让人去‘可视、可想’呢?

没有‘形’也根本谈不上绘画艺术的起码特征了。

它们的区别在于:‘以形写神’,重点强调要以客观存在的物体为依据来描绘表达客观物体的神质。

尽管这样描绘出来的‘神’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和反映了作者的某些感情思想,但是从古代绘画发展的历史水平来认识,还没有自觉地提高到这样的理论高度。所以,最早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的顾恺之,强调画家要通过‘悟对通神’和‘迁想妙得’来完成表达客观对象神质的任务。

石鲁同志的‘以神造形’,虽然并不是什么与‘以形写神’完全背道而驰的荒谬怪论,但是他强调的是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作用。具体地说,从一开始观察物体,就要捕捉对象最能动人的‘神’;紧紧抓住这个‘神’,再去分析能反映这个‘神’的具体‘形’;由这个‘形’,再去创造出艺术的‘典型’。并且,石鲁‘以神造形’的‘神’和‘以形写神’的‘神’,在内涵上也不一样,他提出‘画贵全神,而神有我神、他神’。所以,石鲁所说的‘神’是包含了对象的‘神’和作者自己的‘神’,也就是画家思想感情和对象思想感情的共鸣或融合。正如他说,‘故我之观物,先神而后形,由形而复神。凡物我之感应莫先乎神交,无神虽视亦无睹。神先入为主,我则沿神而穷形,以动而制静’。他并且把这样的创作过程归纳为一个公式:神-形-神(形)是也。如果我们都承认‘传神’是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最高要求,那么就没有理由指责石鲁同志这种重神的创作指导思想,至于对他‘弃形求神’的误解也就迎刃而解了。”(见《石鲁学画录》)(周积寅)

【不似之似】明代王绂《书画传习录》:“今人或寥寥数笔,自矜高简,或重床叠屋,一味颟顸,动曰不求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彼繁简失宜者乌可同语哉?”“不似之似”,是说明画家进行绘画创作,不仅仅是对客观物象被动反映,而必须有所提炼、取舍、概括、经营,才能精练地表达物象最具神采的方面,这种艺术效果,从客观物象来看,有比较大的差别,但从表现客观物象的内在神韵来说,却更具有表现力,从而达到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宋代欧阳修《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沈颢《画麈》云:“似而不似,不似而似。”徐渭《徐文长集·画百花卷与史甥题曰漱老谑墨》云:“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谑涂花卉,藤长刺阔臂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

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泼开。”清代石涛诗云:“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又云:“天地得融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现代齐白石亦云:“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黄宾虹认为:“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又云:“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傅抱石则把“不似之似”进行了理性描述,认为:“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最后)。”

“不似之似”对艺术创作的规律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陈见东)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齐白石谈艺录》:“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世俗常人作画观画,往往以像或不像为评价标准,以为越像越有价值,所以,画家进行艺术创作以形似为目的,就等于迎合了世俗观念,实为媚俗之举。另一种情况,画家功底浅薄,不能很好地描绘事物,假借“不求形似”,蒙骗受众。“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匠气),又不能画得不像,不象则妄。”(《齐白石谈艺录》)(陈见东)

同类推荐
  •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耕香堂艺文杂录

    耕香堂艺文杂录

    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与反省,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人都能勇敢地正视和面对生与死,寻找和创造更具生命意义中的生活形态。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创造真实的人生意义,人类文化代有传承,生生不息……
  •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芭蕾舞剧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关不住的女儿、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娅、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舞姬、仙女们等。
  • 古典音乐一本通

    古典音乐一本通

    本书以时间为序,用最幽默、最时尚、最轻松的方式解读古典音乐。资深音乐DJ倾情演绎古典音乐家们背后的故事——“音乐之父”巴赫,“含着眼泪微笑”的莫扎特,“李尔王”贝多芬,“海顿老爹”,“疯人”舒曼,高贵的勃拉姆斯,趣闻轶事和名曲佳作尽在书中,带给读者轻松愉悦的视听体验。大量图片和音乐术语解释,令古典音乐不再高深莫测,以亲切而优美的姿态走近普通读者。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死水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死水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热门推荐
  • 异界做情侣

    异界做情侣

    王岳是大一新生,和高中自己心仪的女孩儿分开。一次奇遇,王岳穿越到一个仙侠世界,因为他的主角光环一路过关斩将,生活逍遥。而张肖涵得知王岳失踪后,不畏千辛万苦,寻找王岳,听他说完那不全的情书,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
  • 一见钟情的宠爱

    一见钟情的宠爱

    第一阔少终于结婚了,传闻他霸道偏执,痛恨女人。谁接近他都没有好下场。她惊恐地说:“先生,放过我吧!我不要嫁给你。”“哦,不嫁?那我就把你的心偷走。”
  • 少年晴之校园三人行

    少年晴之校园三人行

    她叫苏米,他叫洛北。从小她犯了错,他来背黑锅。她叫苏米,她叫洛依。从小她调皮捣蛋无恶不作,她兴趣怏怏却一路陪到底。因为品学皆为垃圾中的战斗机,她苏米不知被多少学校踹过多少次,不过所幸,有人陪着她一起被踹。传说中一直不停转校的尖子生,白衣翩翩的优雅校草,落拓不羁却缺根筋的篮球王子,未曾谋面的温柔少年以及他那神秘的哥哥,属于苏米洛依以及他们所有人的故事即将在旭阳高校上演。。。
  • 张一青职场笔记

    张一青职场笔记

    职场人生里有奋进也有平庸,有积极也有颓废,有人性也有牲口,,一路前进的奋斗经历,情感历程,人生感悟,一群热血青年,中年的生活剧照,人性千年不变,变得只是活着的样子
  • 青春十年,你好

    青春十年,你好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是一个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故事........
  • 昨日倾空

    昨日倾空

    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一次为一个放弃一座城,不求回应,不求同行,甚至不求他爱我,只是希望如他所愿
  • EXO:失忆

    EXO:失忆

    我们是一个家族,我们同爱一个名为exo的家族。时光荏苒,愿你加入与我们相爱直至心中永恒。
  • 汴水长恨辞

    汴水长恨辞

    他对她一见钟情念念不忘,她对他因依生情倾心相待,可是背叛和伤害依然会一次次磨蚀原本的幸福。她在生命的最后才了解丈夫这几年间发的那些听上去很毒又很俗的誓言都是真的,他在认认真真践行只会爱她一个人、再不会让她伤心的承诺。可是一切都晚了,早就晚了。她爱他时,他没有珍惜;她远离他时,他的真意回归却在她这里再也无法真正安放。她和他爱恨纠缠的一生,竟然都是错过的。长恨长相思,这一世究竟要向谁诉?
  • 穿越古武三千年

    穿越古武三千年

    夏木清在他生命最后期限,被送往了火化场,死后的他却来到了他少年时太监的一篇小说的世界里面,穿越成了天命眷顾的主角慕清城身上……
  • 异界魔法忍者

    异界魔法忍者

    叶晨二次重生,这个曾经在火影世界的男人,如何在这片魔法的大陆上闯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