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067

第67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47)

【明清关于侧、中锋运用的三种主张】①主张用侧(偏)锋(笔)者。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作云林画须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宋人院体皆用圆皴;北苑独稍纵,故为一小变。倪云林、黄子久、王叔明皆从北苑起祖,故皆有侧笔,云林其尤着也。”清代华翼纶《画说》:“北苑用笔稍纵而云林纯用侧笔,此以知作画尚偏笔也。偏非横卧、欹邪之谓,乃是着意于笔尖,用力在毫末,使笔尖利若铓刃。竖则锋常在左边,横则锋常在上面,此之谓以笔用墨,投之无不如志,难以言语形容。若用正锋,非卧如死蚓,即秃如荒僧,且条条如描花样,有何趣味?善悟者但观北海之字即知画矣。”清代戴以恒《醉苏斋画诀》:“由浓渐淡要记得,皴笔笔势须要侧。笔笔相离要用力,将笔竖直用不得。若笔竖直便无力,一条一条芽豆式。初学皴山与皴石,总用中锋最恶劣。”关于用侧锋之特点,黄宾虹认为:“在于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他举例说:“余写雁荡、武夷景色,多用此笔。”(《黄宾虹画语录》)②主用中锋圆笔者。清代龚贤《柴丈画说·笔法》曰:“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若偏锋且不能见重于当代,况传后乎?中锋乃藏,藏锋乃古,与书法无异。笔法古乃疏、乃厚、乃圆活,自无刻结板之病。”又曰:“中锋锋乃藏,藏锋笔乃圆,笔圆气乃厚,此点叶之要诀也。”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曰:“北苑正锋,能使山气欲动,青天中风雨变化。”

清代唐岱《绘事发微·笔法》曰:“笔须用中锋,中锋之说,非谓把笔端正也。锋者,笔尖之锋芒,能用笔锋则落笔圆浑不板。否则纯用笔根,或刻或偏,专以扁笔取力,便至妄生圭角。”清代钱杜《松壶画忆》曰:“作书贵中锋,作画亦然。云林折带皴皆中锋也。惟至明之启祯间侧锋盛行,盖易于取姿而古法全失矣。”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笔》曰:“用笔以中锋沉着为贵,中锋取其圆也,沉着取其定也。定则不轻浮,圆则无圭角,所谓活泼者,乃静中发动,意到神行之谓耳,岂轻滑浮躁,笔不入纸者哉?”③有主张正、侧锋互用者。清代王学浩《山南论画》曰:“正锋、侧锋各有家数,倪高士、黄大痴俱用侧锋,及山樵、仲圭俱用正锋。然用侧者亦间用正,用正者亦间用侧,所谓意外巧妙也。”清代华琳《南宗抉秘》曰:“画之用正锋既谆谆言之矣,乃忽曰侧锋亦不可少,则似语涉两歧。然欲为作画者说法,正不敢以大言欺人也。书之用中锋自蔡中郎,至唐之徐浩、邬彤、颜平原诸公二十四传而绝。赵宋之书家已渐用侧锋,观坡公之偃波即其明证。唐、宋画不可见矣。元则云林纯用侧锋,他家亦兼用之,正自有说。吾以为画中之山头、山腰、石筋、石脚,以及树杪、树根,凡笔线之峭立峻嶒而外露者,定当以正锋取之。昔人之论画者有云:‘作画用圆笔方能深远,为其四面圆厚也。’此说非学者亦不易解。他若山石之阴面、阴凹等处,用墨宜肥。夫肥其墨,必宽其笔以施之。

笔宽则副毫多着于纸,正是侧锋。如于此处必欲笔笔正锋,则恐类鱼骨,难乎其为画矣。学到极纯境界,自悟侧中寓正之意,非余自相矛盾也。”清代松年《颐园论画》曰:“专家竹兰当以书法用笔,然不可拘守中锋直画即为正宗。藏锋回腕,转折顿挫,中锋中原有侧锋,侧锋中仍带中锋。否则兰叶如直棍,竹叶似铁钉,虽中锋乃恶道也,为赏鉴家所笑,不可染此习气。”(周积寅)

【老嫩】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老嫩》:“凡画嫩与文不同,有指嫩为文者,殊可笑。落笔细,虽似乎嫩,然有极老笔气出于自然者;落笔粗,虽近乎老,然有极嫩笔气,故为苍劲者,难逃识者一看。世人不察,遂指细笔为嫩,粗笔为老,真有眼之盲也。”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神韵》:“嫩与老之分,非游丝牵引之谓嫩,赤筋露骨之谓老,而在于功夫意思之间也。凡初学画,但当求古人笔如何运?墨如何用?布置如何停当?工夫做一年,自有一年光景,做十年自有十年光景。骤欲几于老境,势必至于剑拔弩张,卤莽率略,而还而观之,则仍是嫩也。故凡一切法度,皆可黾求而得,惟老到之境,必视其工夫之久暂。试取前人极缥缈轻逸之笔,用意临摹,未尝不能似也。然其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所谓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其积功累力而至者,安能一旦而得之耶?然则似嫩者,乃不识画者之貌取,苟少识之,并未见其似嫩也。同是一帧妙迹,工夫浅薄者视之,以为平平,及少有工夫,则略能识之。至工夫渐臻纯熟,则愈见为不可及,前所似嫩者,不但不以为似嫩,且叹为老境之不可以摹拟得也。故学者当识古人用笔之妙,笔笔从手腕脱出,即是笔笔从心坎流出。人誉我且不必喜,惟能合人之意则喜之。人毁我且不必忧,惟不能合古人意则忧之。

不徇时好,不流异学,静以会其神,动以观其变,久之而有得焉。则如丝之吐,自然成茧,如蕉之展,自然成阴,风蹙水而成纹,泉出山而任势。到此地位,虽笔所未到,而意无不足,有意无意之间,乃是微妙之极境矣。倪云林诗云:‘拟将尔雅虫鱼笔,写出乔林古木图。’盖言生动流活之趣如虫鱼也。

亦即余所论似嫩之妙谛也。起手从事笔墨,不数年而便若得老致者,约有三等,而一则无足取焉者。如笔性重滞,方幅绝无意致可观,貌似笃茂,实则朴陋。早年纵得如此模样,晚年亦未必更佳,虽若老成,不足论也。若笔性坚重有力,在初动手时,便有欲透纸背之势,是其腕出天成,自具神力,加以博览各迹,读书尚友,胸襟与识见并高,腕势与心灵日进,真名世之质也,我不能测其限量矣。

更有资性灵异,不待经年苦功而自成气象,无事刻志模拟而自合矩矱,举他人半生苦力,不消其略微涉猎而功效过之者,若其人能还淳反朴,深自韬晦,自当享遐龄而增晚福。如其恃才睥睨,放浪自恣,恐其优于此者,未必不绌于彼也。以上三种,皆起手未几而便得老致者也。又有起手甚觉柔弱,久之不脱于嫩者,亦约有三而一则不得有为焉者。笔气纡缓蔓延,腕若无力,疾力攻之,但见平塌之弊,绝少卓越之观,历时虽久,依然故武,是人老而笔终于嫩也。若其笔致柔媚,风趣有余而骨力不足,诚能浸淫于古法,陶淑于风雅,将翩跹流逸,风态宜人,虽苍劲或不足,亦自成一种笔墨。

至夫天资超妙者,始则平平无甚奇异,及乎潜窥古人之秘奥,深知画理之元微,自有会心,迥异恒品。

于是珊珊仙骨,凡识翻笑其伶仃;奕奕精神,俗目反嗤其单弱。兹盖品在仙逸之间,非食烟火者所得梦见,一似乎嫩而非可以嫩律之也。”俞剑华《中国画理论初稿》油印本评述:“嫩近乎幼稚,近于文弱,近于秀气,近于生而不熟,软而无力。老近于枯槁,近于坚硬,近于苍古,近于熟而不生,粗而无韵。初学则嫩,久学则老。年轻的嫩,年老的老。

初学工夫不到,务求其老,则虽老而仍嫩。年老的工夫已深,力求其嫩,则虽嫩而仍老。由嫩向老其势顺而易,由老返嫩其势逆而难。至于老中有嫩,嫩中有老则更难。老嫩与粗细不同,粗不必老,细不必嫩。细亦能老,粗亦能嫩。李公麟白描细如游丝,不害其为老。初学的剑拔弩张难掩其为嫩。

老其外而嫩其内,所谓色厉内荏,不免装腔作势之嫌。嫩其外而老其内,所谓绵里裹针,精气内涵,有有余不尽之意。老而能嫩如倪瓒的画,貌似稚嫩而笔笔苍老;老而不能嫩如蓝瑛的画,出筋露骨,乏秀逸之气,多看使人生厌。画家对于老嫩要凭功夫的深浅,修养的厚薄,循序而生,不能躐等,同时个性也有关系,沈周学倪瓒而老太过,恽寿平学黄公望而老不及,很难强求一致,也不必强求一致,是可以并行不悖而独具风格的。”(周积寅)

【生熟】清代郑燮《竹石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关于生熟问题,明清画家、画论家见解并不完全一致。明代董其昌《画旨》:“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杨新《“字须熟后生”析——评董其昌的主要书法理论》释云:“董其昌从赵孟頫那里发现,精熟到极点的结果,是抑制了书家创造性才能,因此他提出要把这条路再往前延伸,即由熟再到生,求得摆脱古人成法的束缚,这就是‘熟后生’”,“董其昌的法宝是用‘生’克‘熟’,或者说用‘生’医‘俗”’,而“绘画的老师在古人之上,还有一个‘天地’,即自然,书法则无”,“所以,绘画的‘熟’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然景物的形象观察和引起情感起伏之处要熟记于心,二是表达这一观察感受的技巧要熟练,这两者的天然妙合,也就是心手相应相忘,产生出绘画表现的最佳效果,气韵生动而神形兼备,所以‘画不可不熟’,‘画须熟外熟’。那么,这个‘熟’是不是也产生‘俗’呢?按董其昌的理论逻辑是不会的,他所说的‘熟’,是指恪守古人的法度,在书法上他认为:‘至唐人始专以法度为蹊径,而尽态极妍矣。’

但是绘画不同,他要求在古人之上以天地为师,这就是说要离开古人法度,而创作时的精神状态是‘物我两忘’,那更是‘无法而法’了,产生的是‘神’,而不是‘俗’。”明代顾凝远《画引·论生拙》:“画求熟外生,然熟之后不能复生矣,要之烂熟、圆熟则自有别,若圆熟则又能生也。工不如拙,然既工矣,不可复拙。惟不欲求工而自出新意,则虽拙亦工,虽工亦拙也。生与拙惟元人得之。”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引李仰怀语:“画山水不可太熟,熟则少文;不可太生,生则多戾,练熟反生,斯妙矣。”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时有举石谷(王翚)画问麓台(王原祁),曰:‘太熟。’举二瞻(查士标)画问之,曰:‘太生。’张征君瓜田(庚)服其定论。(张庚曰:‘盖以不生不熟自处也。’)仆以谓石谷之画不可生,生则无画。二瞻之画不可熟,熟则便恶。”凡艺术技巧,无不求熟,因熟能生巧,可以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在书画上却不喜太熟、过熟,更不喜烂熟,因太熟、烂熟则易生习气,易流于圆滑、草率,缺乏厚重古拙之气。故画不可不熟,不熟则心手不相应;不可太熟,太熟则庸俗无新意。

至于生,既为画家所忌,又为画家所需。初则忌生,必须勤学苦练,以求其熟;既熟之后,又必须济之以生,大巧若拙,似能似不能,然后能控制太熟的流弊而有清新天真的气息。(周积寅)

【烂熟】见“生熟”条。

【圆熟】明代顾凝远《画引·生拙》:“画求熟外生,然熟之后不能复生矣,要之烂熟、圆熟则自有别,若圆熟则又能生矣。”指作画得心应手、圆通灵活,达到生后熟、熟后生、不生不熟的程度。(参见“生熟”条。)(周积寅)

【生拙】明代顾凝远《画引·论生拙》:“画求熟外生,然熟之后不能复生矣。要之,烂熟圆熟则自有别,若圆熟则又能生也。工不如拙,然既工矣,不可复拙,惟不欲求工,而自出新意,则虽拙亦工,虽工亦拙也。生与拙,惟元人得之。然则何取于生且拙?生则无莽气,故文,所谓文人之笔也;拙则无作气,故雅,所谓雅人深致也。”熟易工,生则拙。顾凝远认为“熟”后难以复“生”,“工”而不可复“拙”。绘画创作若由熟而生,由生而拙,作品方能“文”且“雅”。(参“生熟”、“工拙”、“巧拙”条)。(张曼华)

【灵变】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辟境奇妙,下笔灵变无方,盖得之于造化者沈矣。”谓灵活的意思。《南田画跋》:“石谷子云:画石欲灵活,忌板刻,用笔飞舞不滞则灵活矣。”(周积寅)

【树如屈铁】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似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矣。若能解脱绳束中,便是透网鳞也。”奇字:王莽时六书之一。大抵根据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改变而成。画沙:即锥画沙。屈铁:唐代蔡希综《法书论》释云:“每字皆须骨气雄强,爽爽有飞动之势。屈折之状,如钢铁为钩。”所谓“树如屈铁”,指以书法笔法画树,弯曲之状如铁钩,以喻画得雄强有骨力。(周积寅)

【下笔便有凹凸之形】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古人论画有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此最悬解。吾以此悟高出历代处,虽不能至,庶几效之,得其百一,便足自老以游丘壑间矣”。凹的意思是周围高、中间低,凸的意思是周围低、中间高,“下笔便有凹凸之形”即是指用笔墨塑造形体时要有立体感。(任大庆)

同类推荐
  • 世界工艺美术(上)

    世界工艺美术(上)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 世界美术经典(上)

    世界美术经典(上)

    这是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瓷器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瓷器鉴赏及收藏

    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制作是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在制作陶器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经验,在一定的历史与地域条件下,选用优质粘土矿物原料,改进操作技术,最后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工艺。
  • 人生有几搏

    人生有几搏

    玉福先生辛勤创作、寒暑不辍。在其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了五百万字的作品。中国作家网、搜狐、新浪及《南京日报》、《贵阳晚报》、《兰州晨报》等五十余家海内外报刊连载过他的作品,反响强烈。他写故事曲折跌宕,时有妙笔,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塑造人物善于从侧面取势,大处着眼,细微处着墨,各色人物跃然纸上,历历如在眼前。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卷。“1号”系列长篇中,有三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主要内容分为“独特的汉字”、“甲骨文与金文”、“隶书及其子孙”、“文房四宝”等章节。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强神医赘婿

    最强神医赘婿

    三年前,师尊卧龙子坐化,受遗命下山回到江东市,本以为能兑现诺言。却因吸收师尊遗留真气,修为封印,不得不蛰伏三年,所有人都以为,可以骑在我头上。只有她,护我周全。三年后,修为归来,我要这一切,重新翻盘。
  • 表现出众的能力

    表现出众的能力

    本书内容包括:社交中的语言艺术、说服对方的语言艺术、电话交谈的方法、幽默的特点及功能、演讲前的准备、演讲中的环境掌控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江诗话

    北江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青春读作孤岛

    我的青春读作孤岛

    人们常说坏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当周围的环境突然变得截然不同,你是否会怀疑起自己?一个性格扭曲怪异的少年,自认为无药可救。他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自己,还是放弃了别人?从他踏入这所学校之后,许多的初遇与重逢发生在他身上,人生中的那些所谓必需品,他会如何去评价?这是一条自我放弃的路,还是一条相互救赎的路?这只是发生在这位少年身边的最普通的日常,悠闲如田园,热烈如都市。一个个浸染了些许伤痛的温馨故事,欲说还休。
  • 甜甜的他我搞得定

    甜甜的他我搞得定

    神经大条“女学渣”土味情话追求“小绵羊”男学霸,轻松搞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白墨阁

    白墨阁

    洛阳城北郊外的一家书画店。许多故事在此展开画卷。一支白玉钗,一首牡丹赋,一对姐妹花。或是老板那手中的玉笛,那奇特的无字天书。将道出多少辛酸往事?而那老板,又是否真能如他们所愿?一切的一切,由此展开。
  • 不开金手指好难的修仙

    不开金手指好难的修仙

    不是扮猪吃老虎不是女强更不会苏,只是一个想安安静静通过自己的努力寻仙问道的小白,但是为什么一定要逼我?修真世界没有那么简单,残酷得直白。睚眦必报太狭隘,可是什么都自己承受就能立地成仙吗。骗我,欺我,害我,谤我,我便还清这因果。命定的克星,接下来,就该我们之间做个了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