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021

第21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1)

中国画本质特征论

1.中国画本质论

【中国画本质】所谓中国画本质,即指中国画的根本性质,它是由绘画内在的审美因素所构成,是绘画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比较稳定的方面,是从整体上规定绘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

但它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不能直接感觉到的。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来认识中国画的本质:

画即是道

中国画论认为艺与道有着本质的联系,所谓“艺即是道,道即是艺”,而“画亦艺也”,故画即是道,亦称“画道”。画家能“澄怀味象”、“含道映物”、“与道同机”,其画可达到极高的境界。

中国画的哲学核心是道,画即是道,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本质,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

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儒、道、释三家皆言道,何谓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系辞》亦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万物中当然包括人与绘画,故画也是由道而生。老子认为道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故曰“道法自然”。王弼注:“法谓法则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义之言,穷极之辞也。”清代魏源也说:“道本自然,法道者,亦法自然而已矣。”自然对于道来说,是最根本的东西,也是人所取法的最根本的对象。

这里的自然,不只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也包括社会现实生活),也是指“道”本身存在和运动的内在原因,是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完全自在的、天然的状态。庄子“解衣般礴”论,是用画画的故事,讲道家“任自然”的思想,已成为中国文人画家的口头禅。中国画创作强调“当法自然”、“心师造化”、“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天人合一”、“物我两化”,无画处皆成妙境,合乎道的原则,故画即是道。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又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所论道,重在人道,道不是在本体意义上,而是在政治伦理意义上使用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谓的教化说、比德说、中和说、文质说、养气说、立身说,无不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极大影响。在这里,画即是道,更主要体现了画通于人道。

中国画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提起中国佛学,必提禅宗,它是中国佛学的重要宗派。唐代王维开创的文人画以佛理禅趣入画,把画意与禅心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禅意画。这种禅意画至宋蔚为大宗,称之为墨戏,到了明代则称画禅。清代普荷说:“画中无禅,惟画通禅。”画之所以通禅之理有三:一,画、禅都需要通过传授,求其发展,禅传则画传,说禅作画,本无差别。二,画、禅都需要通过悟,得其妙境。禅家所谓色空观“真道出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也即画外之画也”。而文人画所追求的“画外之画”——闲、静、清、空、淡、远之深层意境,正是禅境的示现。三,画、禅都不为前法所囿。文人画家“不必循格,要在胸中实有吐出”的画风,无疑受到南宗不拘形式(呵佛骂祖)、注重心性(明心见性,即心即佛)思想的影响。清代石涛“无法而法”说,郑板桥“不立一格”说,更是一派后期禅宗气象。

南朝宋颜光禄云:“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绘画不仅是一种技艺,当由技而进乎道。而《易》之象,是载图理的《周易》之卦象。

“立象以尽意”,《易》象是存意的载体,其意皆天道、人道,故画与《易》象同为一体。在古代哲学中,“最富于辩证思想的,一个是老庄哲学,另一个就是《周易》哲学。从积极意义上说,《周易》的深刻性虽不如老庄,但其影响却比老庄要大,中国古代艺术创作所运用的各种辩证法则,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以《周易》的阴阳、刚柔等对立面的统一思想为依据的。并且同美学上对‘和’的追求及健全的生命力的表现分不开”(刘纲纪等《易学与美学》)。清代戴德乾对“画道”“与《易》理吻合无二”的命题作了系统而详尽的论说。

儒、道、释三家在哲学中皆讲“一”,所谓“吾道一以贯之”(孔子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语)、“通天下一气耳”(庄子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黄蘖断际禅师语)。这里的“一”,皆指各家所言之道。引用到中国书画中来,则有所谓“得一之想”、“一笔书”、“一笔画”、“一笔”、“一画”等等。尤其是清代石涛“一画”论,乃《石涛画语录》全书之核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美学内涵,精辟地阐述了绘画艺术同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一画’,是指绘画的对象、绘画的手段、绘画的内容、绘画的规律、绘画的笔墨技巧以及所有这方面(因素)的统一性。”(杨成寅《石涛画学本义》)多数学者认为石涛“一画”论主要体现了道家和《周易》的思想,而与禅理无关,此说值得商榷。禅宗晚起于儒道之学,是佛教融合了儒道玄诸家思想之产物。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家,无一不是儒道禅兼通者,石涛乃是其中之代表。他的“一画”论既体现了老庄、《周易》的思想,也体现了禅理:其一,他是清初四高僧之一,曾开堂讲经,所着《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其二,清代杨复吉《石涛画谱·跋》云:“兹瞎尊者(指石涛)以古禅而阐画理,更为超象外而入环中,试一焚香展诵之,不辨是画是禅,但觉烟云纠缦耳。”其三,《石涛画语录·四时章第十四》:“予拈诗意以为画意,未有景不随时者。满目云山,随时而变。以此哦之,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其四,石涛的“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法无障,障无法”的“无法而法”的主张,就是以禅论画;其五,他晚年的所谓“自托于不佛不老间”(清代李驎《大涤子传》),其实质是“亦佛亦老”。他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其绘画创作进乎道,通乎禅,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画为心物熔冶之结晶

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因此,中国画家历来坚持师法造化。唐代韩干为什么画马笔端有神?

就是因为马的形象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他画马时,唐明皇要他看御府所藏画马名作,他说:“陛下厩马万匹,皆臣之师。”五代荆浩经常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观察体验,看到千姿百态的古松,“因惊奇异,遍而赏之”,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南朝陈姚最提出了“心师造化”说;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名言,成为千古画家的座右铭;其后,明代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清代石涛“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潘天寿“画为心物熔冶之结晶”等说,都继承了这一理论而有所发展。只有主客观的统一,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绘画艺术作品。

在中国画论中,有“应物象形”、“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之说,但并非纯客观的如实描写,而是根据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取舍和夸张。明代王绂、徐渭,清代石涛、郑板桥等人,都强调绘画中的艺术形象必须“似与不似”,以“不似之似”为真似,塑造出比现实生活更美的艺术典型。

画乃感情之产物

“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绘画失去了感情的表现,则不成其为绘画矣。中国院体画和文人画在创作中都主张心物熔冶(主客观统一)、形神兼备。要求情感(心、神)表达、形象塑造(物、形)两者俱生,熔冶于画面。它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的两种效果,形象悦目,感情赏心”(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然而,在这一总的前提下,院体画更强调形似、写实、再现,以形写神之神,偏重于审美客体之神似——绘画所表现对象本身的情感;而文人画更强调神似、写意、表现,以神写形之神,偏重于审美主体之神似——绘画所表现画家本身的感情。故历代画论论文人画本质时,特别倾向于审美主体感情的抒发,认为画是“心性之学”、“心学”,诸如“画者”“心画也”、“从于心者也”、“写胸(心)中逸气”、“高雅之情一寄于画”、“吟咏性情而已”、“贵在摄情”、“以得其性情为妙”、“专以意求,不在形似”、“适吾意”、“意思而已”等等。这里的心、情、性情、逸气、意、意思,都是讲绘画是一种心灵的表现、感情的产物,其“真义在表现人格与生命”。这种情感,多来自审美主体方面,在创作中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自然界的山水、花鸟本身并无情感可言,但它们有各自的生理特性,画家运用比兴手法,使得这类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感情、思想、个性,所谓“人化的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成为传递这种感情、思想、个性的艺术品。(周积寅)

【画道】(传)唐代王维《山水诀》:“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道在绘画中的体现就是画道。画道通于宇宙自然之道,反映着绘画艺术的根本规律,是绘画活动一切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王凤珠)

【非画也,真道也】唐代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序》:“员外居中,箕坐鼓气,神机始发。其骇人也,若流电激空,惊飙戾天。"挫斡掣,挥霍瞥列。毫飞墨喷,捽掌如裂,离合惝恍,忽生怪状。

及其终也,则松鳞皴,石巉岩,水湛湛,云窈眇。投笔而起,为之四顾,若雷雨之澄霁,见万物之情性。

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知夫遗去机巧,意冥元化,而万物在灵府,不在耳目。

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效冲漠,与神为徒。若忖短长于隘度,算妍媸于陋目,凝觚舐墨,依违良久,乃绘物之赘疣也,宁置于齿牙间哉!”文中的“员外”是指唐代水墨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张璪,符载这段描述为画家张璪的创作状态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与张璪是激情型画家的历史记载相一致。张璪的创作过程灵感迸发,笔势激越,鬼斧神工,是心灵的自然流淌,而非刻意。这样的创作状态,是让人心向往之的最佳状态,是历代画家孜孜以求的创作状态。在这样的创作状态下完成的画作质量自然不可等闲视之,因此“非画也,真道也”这样的评价应非溢美之词。这里的“道”,是天地运行的大道。南朝宋宗炳在其着作《画山水序》中提出绘画“以形媚道”之后,“道”作为绘画的终极追求,就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准则,中国几千年绘画美学就是追求“道”的真谛。(王宗英)

【有道有艺】北宋·苏轼《书李伯时山庄图》:“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是谓绘画既有思想(道),又有技巧(艺)。“艺与道的概念,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孔子加以提倡。汉、魏、晋、唐以来的画家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绘画艺术的道、艺关系。但大都着重于形、神、理、法关系的阐述。苏轼提出‘有道有艺’的着名论点,把‘道’与‘艺’确立为绘画的两大原则,重视它们之间的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加以理论上的说明,这是苏轼在绘画理论方面做出的很重要的贡献。他在绘画方面所说的‘道’,除了儒家传统的‘大道’的含义外,基本上接近于今天所说的思想性;所说的‘艺’,基本上接近今天所说的技巧性。这个观点,反映了苏轼对绘画艺术的思想性和技巧性是并重的、统一的。”(颜中其《苏轼论文艺》)(周积寅)

【画与儒家之道】儒家思想对中国画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画功能问题的思考上。早在上古儒学典籍《尚书》中就记载有商王夜梦上天派贤良辅弼而醒后命画工画像,在马厩中找到贤相傅说从而中兴王朝的传说。《孔子家语》载有“孔子观周”,见周王室四门之墉有古代贤良君主与暴君画像,以为兴废之诫,孔子因而感叹“此周之所以兴也”。孔子讲“乐”,强调其明礼别序之用。后世更有汉唐之世帝王画烈士功臣像以为旌表,如“云台”、“鲁殿”、“麟阁”之事。这些事述后来被谢赫概括为“图绘者,明劝诫,着升沉”,张彦远称“成教化,助人伦”之功,以至被提到“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的高度,成为后世画论家津津乐道的语录。

不过,儒家对绘画功能的充分重视也是和对绘画娱乐作用的认识分不开的。孔子就与学生们有对“暮春之乐”的憧憬,并有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游于艺”的说法,体现出极高的审美鉴赏能力。为此,后世儒家以“寓教于乐”来统一艺术的娱乐与教育功能。儒家坚持绘画教化作用,对那些“徒动人侈心”的绘画提出严正抨击,认为“古人绘画,无非劝诫”(北宋米芾语),实有益于身心,“断非后人图绘淫冶美丽以娱目者比也”(清代松年语)。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收藏入门

    收藏入门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这原是一曲脍炙人口的爱情歌词,可是用它来形容收藏者错失一件心爱的藏品却是再生动不过。当然错失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因为吃不准“货色”不敢拿,有的人是因为囊中羞涩“拿不动”,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于是只有落寞惆怅、一声叹息。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课外雅致生活-午后的斜阳,乡村音乐

    课外雅致生活-午后的斜阳,乡村音乐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冀少峰自选集

    冀少峰自选集

    《冀少峰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中的一册,《王端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冀少峰自选集》本分为三部分,现场、在场与再水墨。所收录的文章皆是近年来作者在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强烈的在场性,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中国当代艺术走过的历程和发展的脉络,从而洞悉当代艺术的本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修真至尊

    都市修真至尊

    因最信任的兄弟与女朋友的陷害进入监狱之中,却因祸得福,得修真传承,从此咸鱼翻身,各路美女蜂拥而至。
  • 最强齐天大圣

    最强齐天大圣

    被割断手筋脚筋,绝望之际,融合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记忆。从此逆天崛起,一发不可收拾。非洲某军阀:我想再活五百年,您看……某将士:米国的万磁王太嚣张了,又毁了我们200颗人造卫星,您不管管吗?PS:老书《金钢进化》,284万字完本科幻精品!
  • 深白的夜

    深白的夜

    我曾那样爱你,为何半夏不比爱长久。既然重生,我要过得比你好,比夏花绚烂。
  • 天外流星传

    天外流星传

    混沌祖灵,创世原神。开天辟地,独断千秋。因缘际会,万古轮回。天才陨落,废柴崛起。这不是一颗流星,这就是一颗流星。流星少年,风火流星。流星划过天际,少年自古阳而出,从底层起步,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传说,直至宇宙之巅,誉谤满天下。
  • 什么是兄弟情

    什么是兄弟情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芸逸是仙子

    芸逸是仙子

    楚芸逸从小乡野长大,当她来到城市里上学时,让她遇见了她此生念念不忘的男孩……却不知自己竟然是仙子,下来凡间度情劫,然而楚芸逸反倒是喜欢上了向策軤……自己的好朋友也是仙子,最后唐汶兮使用能量让她看见了自己与男孩的未来竟然如此不堪,自己的爱也变得卑微,最后进了逆塔闭关,从此再也不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佛说断温经

    佛说断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媚王爷的小宠妃

    冷媚王爷的小宠妃

    因你一笑,愿用生命守护…‘啊,那条蛇是你?’‘怎么不能是我?难道爱妃不喜欢吗?要不,为夫在变一次,让爱妃看清楚?怎样?’‘啊!不了不了!夫君变得我怎么会不喜欢呢?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