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178

第178章 附录二中国画论研究论文录目典(10)

关山月:《实践真知鼓向前——试谈中国画的继往开来》,《美术》,1998年第11期。

陈永怡:《近现代中国画改造中的“中西融合”取向——探索轨迹与相关问题研究》,《新美术》,1998年第04期。

宫鸿友:《形似·神似·不似之似——中国画造型审美特征说略》,《东疆学刊》,1998年第04期。

周红:《论中国画的墨色美》,《美术大观》,1998年第11期。

毕建勋:《中国画色彩与墨色关系——中国画色彩理论现状》,《国画家》,1998年第06期。

黄思源:《中国画忧患之异想》,《国画家》,1998年第06期。

苗延荣:《中国画构图形式中的散点透视运用》,《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第02期。

李艳丽:《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四题》,《临沂师专学报》,1998年第05期。

华其敏:《谈中国画的形象创作特征》,《美术》,1998年第10期。

《色彩:中国画变革的一个突破口——“中国画色彩问题研讨会”发言摘要》,《美术观察》,1998年第10期。

方立业:《中国画的现代发展趋势》,《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05期。

王志明:《谈中国画之五字诀》,《书法艺术》,1998年第05期。

朱汉功:《中国画山石皴法演变浅述》,《美术向导》,1998年第05期。

薛永年:《理深思密,万象之根——简评栀中国画基本原理与方法枛》,《美术之友》,1998年第05期。

侯昊:《浅谈中国画审美意识的独特发展》,《北方美术》,1998年第03期。

赵雨灏:《论中国画的形象艺术》,《北方美术》,1998年第03期。

张启锋:《试论中国画的“程式”特征及其创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04期。

刘星:《中国画语言与内涵结构简论》,《美术研究》,1998年第03期。

冯斌:《从材料到观念——关于中国画创作的新思路与实践》,《美苑》,1998年第04期。

尚可:《立意的着眼点——对中国画创作现状的观察与思考》,《艺苑》(美术版),1998年第03期。

刘曦林:《水墨色彩两相宜——关于中国画语言的通信》,《美术观察》,1998年第07期。

冯斌:《非“笔墨中心”论——中国画问题思考之一》,《美术观察》,1998年第07期。

洪惠镇:《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我的中国画色墨观》,《美术观察》,1998年第07期。

李黎,李广元:《当代中国画色彩系统的重建》,《美术观察》,1998年第07期。

潘志亮:《本土语境与民族品性——中国画色彩摭谈》,《美术观察》,1998年第07期。

杨振熙:《中国画用线的思考》,《国画家》,1998年第04期。

侯军:《中国画与世纪现代潮——兼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与再认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02期。

徐义生:《中国画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02期。

应受庚:《空白里面大有文章——浅析中国画中空白的内涵》,《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年第02期。

李祥林:《中国画以“简”为贵的文化底蕴》,《文史杂志》,1998年第03期。

王俊松:《平面构成与近现代中国画初探(一)》,《美术向导》,1998年第03期。

洪惠镇:《走向未来的中国画》,《文艺研究》,1998年第03期。

陈滞冬:《中国画的哲学色彩论与五原色体系》,《文艺研究》,1998年第03期。

徐书城:《中国画走向现代之路——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文艺研究》,1998年第03期。

张干元:《中国画之变革刍议》,《文艺研究》,1998年第03期。

洪惠镇:《试论中国画笔墨传统及其现代化》,《新美术》,1998年第02期。

陈滞冬:《我们能否回忆明天——中国画的传统与当代语境》,《美术观察》,1998年第05期。

邓军:《试论中国画的朦胧表现手法》,《艺术探索》,1998年第02期。

王仕平:《试论中国画的“势”》,《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02期。

黄培杰:《中国画色彩试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02期。

蒋世国:《演化与碰撞——论中国画文化精神与当代学院教育的内在矛盾》,《美术》,1998年第04期。

方楚乔:《论中国画的“写意”》,《粤海风》,1998年第02期。

郎绍君:《新世纪中国画的创造者》,《国画家》,1998年第02期。

范迪安:《学养为本——关于中国画现状的一点思考》,《国画家》,1998年第12期。

桂小径:《从“一笔画”看中国画的美学精神》,《海南师院学报》,1998年第01期。

李迎春:《天人合一与中国画刍议》,《北方美术》,1998年第01期。

张峰:《简析中国画写意理论的形成》,《北方美术》,1998年第01期。

沈廷镇:《试论“气韵”与中国画的形式美》,《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01期。

陈晶:《二十世纪中国画问题论争回顾》,《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8年第01期。

黄艾,陈丽香:《简说中国画的线条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01期。

邱浒:《中国画与中国化》,《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8年第01期。

李金成:《浅谈中国画的意象造型》,《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01期。

洪惠镇:《论中国画对外传播的若干问题》,《美苑》,1998年第01期。

王志明:《仿、写、思、博、德:学习中国画之五诀》,《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01期。

张峰:《简谈中国画——线条的功能》,《张掖师专学报》(综合版),1998年第01期。

李毅峰:《当代中国画的民族性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九十年代中国画整体格局现状考察》,《国画家》,1998年第01期。

冯斌:《面向新纪元的中国画——中国画:世纪交替的抉择和任重道远的行途》,《国画家》,1998年第01期。

吴松:《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国画家》,1998年第01期。

李毅峰:《从八大山人的水墨语境谈中国画民族性发展——栀八大山人书画集枛读后》,《美术之友》,1998年第01期。

张仃:《关于中国画写生》,《美术》,1998年第01期。

薛永年:《喜读栀中国画基本原理与方法枛》,《美术》,1998年第01期。

1999年

郎绍君:《论笔墨》,《美术研究》,1999年第01期。

张国珍:《“意”的美学范畴与发展》,《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01期。

鲍弘达:《黄宾虹晚年画学思想窥微》,《美术》,1999年第09期。

李鸿照:《论“六法”之“传模”辩正》,《西北美术》,1999年第01期。

谢磊:《观道畅神——宗炳栀画山水序枛正读》,《美术研究》,1999年第02期。

张学干:《略谈顾恺之的“传神”论——兼与叶朗、李泽厚、刘纲纪诸先生商榷》,《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2期。

李欣:《顾恺之“传神论”新探》,《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01期。

李锦胜:《栀二十四画品枛刍议》,《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年第02期。

宋力:《由栀林泉高致枛谈对郭熙审美关照的理解》,《美苑》,1999年第03期。

朱良志:《论董其昌画学的心学色彩》,《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1期。

章平:《苏轼画论的功过辨正》,《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5期。

焦泉:《石涛画论的哲学基础——评“一画论”与“不似似之”说》,《艺术百家》,1999年第04期。

张灵聪:《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与石涛画论之比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5期。

胡达生:《石涛栀画语录枛中“一画论”美学概念的内涵》,《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2期。

王黎明:《不趋时流,别出心机——金农画跋中的美学思想浅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01期。

张锡杰:《谛观“计白当黑”》,《美术观察》,1999年第07期。

陈三思:《一部求真务实的文献——栀中国画学着作考录枛》,《美术之友》,1999年第04期。

康有为:《万木草堂论画》,《艺术探索》,1999年第02期。

张仃:《守住中国画的底线》,《美术》,1999年第01期。

韩小蕙:《我为什么说“笔墨等于零”——访吴冠中》,《光明日报》,1999年第04期。

关山月:《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光明日报》,1999年第04期。

邵洛羊:《摒弃“笔墨”,何异于泯灭“中国画”》,《美术》,1999年第11期。

袁牧:《中国画笔墨刍议》,《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年第06期。

闻玉智:《中国画花卉题材的意涵溯源》,《北方论丛》,1999年第06期。

濮毅:《浅谈中国画中的“空白”问题》,《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4期。

刘能强:《回溯传统——为现代中国画呼唤一种精神》,《书画艺术》,1999年第05期。

赵胜利:《试论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学术界》,1999年第05期。

王鹏飞:《浅谈中国画的布局》,《三明师专学报》,1999年第03期。

刘珉:《走向世界不是走向西方——关于中国画创新的思考》,《美术向导》,1999年第05期。

陈瑞林:《守住底线发展传统——张仃再谈中国画的笔墨问题》,《美术观察》,1999年第09期。

蔡涛:《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访关山月先生》,《美术观察》,1999年第09期。

孙江宁:《如何看待中国画及其笔墨——访姚有多先生》,《美术观察》,1999年第09期。

刘海青:《从中国画教学看笔墨——访张立辰先生》,《美术观察》,1999年第09期。

崔晓东:《关于中国画用笔——读书随感》,《美术观察》,1999年第09期。

刘波:《关于中国画创作品位的思考》,《齐鲁艺苑》,1999年第03期。

吴越滨:《笔墨即中国画》,《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04期。

张洪波:《试论中国画与诗的融合》,《艺苑》(美术版),1999年第03期。

秦汝文:《中国画线的内涵与特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3期。

于水生:《论线条在中国画中的特殊功用》,《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03期。

刘能强:《回到汉唐——为中国画召唤一种精神》,《国画家》,1999年第04期。

关山月:《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美术》,1999年第07期。

刘维民:《墨华与空灵——中国画黑白形式刍议》,《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1期。

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艺术探索》,1999年第02期。

小东森林:《会心得意成墨象——中国画以墨当彩观念析》,《艺术探索》,1999年第02期。

周晚峰,才青禾:《简论中国画的品评与创作》,《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2期。

程明震:《中国画:交融、偏离、个性定位》,《美苑》,1999年第03期。

唐勇力:《关于中国画的思考》,《国画家》,1999年第03期。

王西军:《拓宽中国画色彩的表现空间》,《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03期。

赵曙光:《浅谈中国画的空白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03期。

潘风全:《论西画东渐与中国画的拓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2期。

林树祥:《中国画经营位置的空白类型及其意蕴》,《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9年第02期。

徐建融:《中国画的传统五题》,《美苑》,1999年第02期。

张廷禄:《中国画的装饰性》,《美术大观》,1999年第04期。

单桂福:《略论中国画与书法、诗歌、音乐、戏曲的关系》,《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02期。

余少石:《中国画诗画语境审美初探》,《景德镇高专学报》,1999年第01期。

小东森林:《法中道行——中国画透视法中之文明》,《艺术探索》,1999年第01期。

郭钟永:《论中国画的多元呼应——谈绘画构成中的辩证法》,《美术向导》,1999年第02期。

黄朋:《中国画的金石气》,《美术大观》,1999年第03期。

于秋笠:《清泉洗心,清正自得——中国画临摹的价值取向》,《齐鲁艺苑》,1999年第01期。

吴毅:《中国画发展的现代思考——节录自栀二十世纪中国画要略枛》,《中国艺术》,1999年第01期。

郑俭:《从传统中国画再认识形式构成的整体性》,《美术观察》,1999年第02期。

刘怡涛:《漫谈中国画之理》,《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第01期。

同类推荐
  •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课外雅致生活-达芬奇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达芬奇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世界艺术设计(下)

    世界艺术设计(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驭鲛记(新增万字番外)

    驭鲛记(新增万字番外)

    “2019最受关注十大奇幻IP”唯一获奖的小说作品,《招摇》之后,人气作家九鹭非香全新高口碑力作。顺德公主猎得一鲛人,欲寻人驯化之。公主其愿有三,一愿此妖口吐人言,二愿此妖化尾为腿,三愿其心永无叛逆。世人皆知,东方驭妖岛、西方驭妖山、南方驭妖谷与北方驭妖台,是天下仅存的四个允许拥有驭妖能力的人生存的地方。而南方的驭妖谷,是天下驭妖师实力最强之所在。她是驭妖谷最厉害的驭妖师,却为一个鲛人迷了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与宋仲基的邂逅

    与宋仲基的邂逅

    宋仲基与他命中注定的人,是离别,还是邂逅。鹿晗是否会因为宋仲基,和自己喜欢的人走在了一起。那么邵若垚与袁连雨呢?
  • 修灵巅峰

    修灵巅峰

    叹命运多舛,林旭年少时被被灭了满门,死里逃生后入圣灵派修炼,凭借自身的妖孽天赋和不懈努力一步步攀上灵界巅峰!恩怨情仇,刀光剑影,夜偏冷,惊醒了多少睡梦人……心存正义,不畏邪魔,登巅峰,创一公正繁华盛世!
  • 巫道本纪

    巫道本纪

    天地大乱,血染苍天,烽火万里!时间长河破碎,大道遮掩,盖世王者纷纷踏古归来!如今乱界,自以巫之名,赦万古本纪!
  • 神偷“国舅”不安乐

    神偷“国舅”不安乐

    今有我爸是李刚,古有我爹是庞籍!看鼎鼎大名的怪盗“一枝花”阴差阳错的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二世祖——庞昱!她忙时:鱼肉百姓,强抢民男;闲时:自偷自乐,屡破奇案!力争做到:国舅出游行人避,一声安乐止儿啼。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魅惑校草:误惹冷情公主

    魅惑校草:误惹冷情公主

    夏筱筱,全球四大企业之一的千金,紫魄帮的老大,前男友不知她的身份,而背叛她,她眼睁睁地看着他拉着别的女孩站在面前与她分手。一年后,她回国,和他同一学院,意外和他同一宿舍,再次见到他会是什么画面呢?夜凌辰,神秘如他,樱兰里让人疯狂的校草,身世背景却无人而知。他几次让沐紫玥吃扁。他是什么样的人?身后倒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等她一一揭开。
  • 空之罪妖精的尾巴之起源

    空之罪妖精的尾巴之起源

    一个处于少年时期的少年,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穿越到了妖尾的世界,展开无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