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172

第172章 附录二中国画论研究论文录目典(4)

夏硕琦:《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书与画》,1982年第01期。

晁楣:《意境的求索》,《美苑》,1982年第01期。

方骏:《人物画意境琐谈》,《艺苑》,1982年第02期。

薛永年:《关于意境》,《中国书画》,1982年第07期。

陈从周:《画中求画不如画外求画》,《朵云》,1982年第01集。

汤麟:《风格·创新·形式美》,《中国画研究》,1982年第01期。

陈振国:《风格即“我”浅论》,《中国画研究》,1982年第02期。

令狐彪:《“徐、黄二体之争”辨析》,《美术研究》,1982年第03期。

陈大羽:《“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美术纵横》,1982年第01期。

允尧:《武林画派与蓝氏一门》,《艺苑掇英》,1982年第18期。

迟轲:《岭南派》,《中国美术》,1982年第01期。

笳咏:《关于“长安画派”》,《中国画》,1982年第01期。

刘汝醴:《南北宗绘画美学的对立》,《艺苑》,1982年第04期。

张安治:《论中国文人画》,《中国画研究》,1982年第01期。

陈衡恪:《文人画的价值》,《中国画研究》,1982年第01期。

陈亚平:《文人画资料选辑》,《中国画研究》,1982年第01期。

施阑:《文人画的滥觞和早期发展》,《美术研究》,1982年第02期。

穆益勤:《明代宫廷院体与浙派绘画》,《艺苑掇英》,1982年第13期。

周积寅:《略述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江苏画刊》,1982年第02期。

郎绍君:《两条借鉴之路——试谈中国画的出靳》,《美术》,1982年第07期。

张士增:《我对文人画传统的几点想法》,《美术》,1982年第07期。

顾鹤冲:《怎样理解“国画传统”》,《朵云》,1982年第04集。

吴衍休:《画家与人品》,《中国画》,1982年第03期。

刘凌沧:《中国画构图举偶》,《中国画》,1982年第03期。

贾宝珉:《“构图法则”浅说》,《迎春花》,1982年第03期。

王伯敏:《中国山水画的“六远”》,《中国画》,1982年第01期。

陈绶祥:《近大远小,以大观小,变时变空——中国画透视刍议》,《美术》,1982年第07期。

姚耕云:《山水画透视之我见》,《新美术》,1982年第04期。

王克文:《山水画取景的基本法则——“三远法”》,《书与画》,1982年第01期。

钟家骥:《谈“笔力”》,《美术研究》,1982年第01期。

挥奇:《谈笔》,《中国画》,1982年第01期。

于希宁:《从中国画的用笔谈起》,《中国画研究》,1982年第02期。

董寿平:《谈破墨与泼墨》,《中国画》,1982年第01期。

黄昌中:《谈中国画的笔墨》,《朵云》,1982年第03集。

冯祖延:《中国画的传统实质不是“笔墨”》,《朵云》,1982年第03集。

江文湛:《浅谈笔墨的抽象美》,《美术》,1982年第07期。

林薇:《浅论中国画色调中的几个问题》,《美苑》,1982年第03期。

楼家本:《谈“重彩画”》,《朵云》,1982年第02集。

祝大年:《工笔重彩画创新问题探讨》,《中国画》,1982年第04期。

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中国画研究》,1982年第01期。

周宗岱:《诗意从何而来——联想的妙用》,《艺术世界》,1982年第02期。

朱希祥:《因诗作画和绘画命题》,《艺术世界》,1982年第03期。

代秀:《诗画相济》,《文汇报》,1982年4月20日。

田心:《“诗中画”与“画中诗”》,《艺术世界》,1982年第05期。

颜运桢:《略谈诗画合璧》,《广西美术》,1982年第05期。

许亮:《诗画互补浅议》,《美育》,1982年第05期。

郎绍君:《宋画的诗意》,《朵云》,1982年第04集。

孙克:《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艺术观的再认识》,《美术研究》,1982年第01期。

王天民:《“书画同源”新探》,《书与画》,1982年第01期。

邓白:《中国画论初探(一、二)》,《中国画研究》,1982年第01、02期。

王宏建:《试论六朝画家关于艺术美的思想》,《美术论集》,1982年第01辑。

陈缦祥:《今存顾恺之画论的辩名》,《美术史论丛刊》,1982年第02辑。

赵有声:《从骨法论到生气说——顾恺之绘画思想试探》,《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02期。

李福顺:《宗炳栀画山水序枛简析》,《美术史论丛刊》,1982年第02辑。

孙祖白:《栀历代名画记枛校注》,《朵云》,1982年第05、11集,1983年第05集。

吴甲丰:《宗像清彦栀荆浩笔法记研究枛评价》,《美术史论丛刊》,1982年第02辑。

徐书成:《苏东坡作画与论画》,《美术史论丛刊》,1982年第02辑。

徐书成:《苏轼的绘画思想》,《朵云》,1982年第11集。

[日]铃木敬:《栀林泉高致集·画记枛与郭熙》,《美术研究》,1982年第04期。

葛路:《宋代画论中反映的文人审美观》,《美术史论丛刊》,1982年第02辑。

薛永年:《追本溯源,去故就新——试论王履的绘画思想》,《美术论集》,1982年第01辑。

蔡星仪:《写神·传韵·摄情论——恽寿平的美学观》,《朵云》,1982年第11集。

周谷城:《所谓意境》,《艺术世界》,1982年第02期。

李弗莘:《雅俗观刍议(中国绘画艺术随笔之一)》,《集美师专学报》,1982年第03期。

钟健:《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想到的——谈中西绘画“再现”与“表现”的差异》,《武汉师院汉口分院学报》,1982年第02期。

公度:《略论绘画的本质》,《武汉师院汉口分院学报》,1982年第03、04期。

程至的:《谈艺术的自我和情感》,《中国画研究》,1982年第02期。

王宏建:《王微论“致”与“情”》,《中国画》,1982年第04期。

徐书城:《山水画起源辨》,《美术史论丛刊》,1982年第04辑。

刘汝醴:《谈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1982年第01期。

毛莉莲:《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电影艺术》,1982年第11期。

王宏建:《中国早期画论的理性主义》,《美术研究》,1982年第02期。

万青力:《吴作人的艺术格调》,《美术研究》,1982年第01期。

刘继潮:《“以神写形”试析》,《美术》,1982年第07期。

郎绍君:《早期文人写意三题——兼谈苏轼的绘画美学思想》,《文艺研究》,1982年第03期。

薄松年,陈少丰:《郭熙父子与栀林泉高致枛》,《美术研究》,1982年第04期。

何国治:《意匠惨澹经营中——介绍杜甫栀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枛》,《学习与研究》,1982年第09期。

周积寅:《论奇——中国画艺术美之一》,《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年第04期。

杨杰昌,陈少丰:《试谈中国画的临摹》,《西安美院学报》,1982年第02期。

张振华:《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中国画中的空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年第02期。

齐凤阁:《谈传神论对中国画的消极影响》,《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第03期。

《“传神论”对中国画亦有其消极影响》,《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第03期。

杨身源:《写意篇——读中国画论扎记》,《美苑》,1982年第03期。

韦自强:《浅谈中国画与诗、书的关系》,《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04期。

茹桂:《中国画的诗情说》,《西安美院学报》,1982年第01期。

沈柔坚:《中国画继承与创新随感》,《新美术》,1982年第01期。

刘品三:《漫谈中国画中的题款和印章》,《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第01期。

1983年

王泷:《山水画的产生和宗炳的栀画山水序枛》,《美术研究》,1983年第04期。

阮璞:《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美术研究》,1983年第03期。

姜德溥:《笔法论》,《新美术》,1983年第01期。

杨身源:《修养篇——读中国画论札记》,《艺苑》,1983年第04期。

杨身源:《创新篇——读中国画论札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3年第04期。

王宏建:《略谈艺术的功能》,《美术研究》,1983年第01期。

何方:《论“目识心记”》,《中国画》,1983年第01期。

伍朵:《“六法”的新标点质疑》,《新美术》,1983年第01期。

陈建明:《中国画六法初探》,《山西工艺美术》,1983年第01、02期。

朱玄:《论谢赫“六法”》,《文史学报》,1983年第13期。

丁羲元:《读谢赫栀画品枛的再认识——“六法”非谢赫所创考辨》,《中国画研究》,1983年第04期。

周棠:《画品(二十四则)》,《美术论集》,1983年第02辑。

朱伯雄:《形似和神似》,《美术丛刊》,1983年第23期。

艾陀:《苏轼传神论美学思想的几个特点》,《华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05期。

姜成楠:《谈墨韵》,《美术研究》,1983年第02期。

张安治:《气韵生动》,《美术论集》,1983年第02辑。

杨辛:《谈意境》,《中国画》,1983年第01期。

黄独峰:《谈“岭南画派”》,《中国画研究》,1983年第03期。

杜哲森:《文人画欣赏琐谈》,《美育》,1983年第02期。

顾生岳:《谈中国画的创新》,《新美术》,1983年第04期。

姚耕云:《坚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新美术》,1983年第04期。

杨身源:《创新篇——读中国画论札记》,《艺苑》,1983年第04期。

应野平:《关于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文汇报》,1983年第07期。

水天中:《中国画革新争论的回顾(上)》,《美术史论》,1983年第02期。

驰鸿:《“中国画创新”理论讨论会纪要》,《江苏画刊》,1983年第02期。

严幼俊:《传统、生活、修养——浅谈山水画的创新》,《新美术》,1983年第04期。

王克文:《读王伯敏栀中国山水画“七观法”诌言枛》,《中国画研究》,1983年第04期。

朱恒:《中国山水画的布局》,《新美术》,1983年第03期。

钟家骥:《中国画“空白”的应用与欣赏》,《中国画研究》,1983年第04期。

薛永年:《运墨而五色具——中国画用墨发展及墨法理论概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3年第01期。

王瑛元:《“五墨”内容刍议》,《中国画》,1983年第04期。

于希宁:《中国画笔墨的虚实》,《美术研究》,1983年第01期。

邓福星:《中国绘画中的抽象因素——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离形得似》,《文艺研究》,1983年第03期。

张立辰:《中国画的笔墨结构》,《美术研究》,1983年第04期。

关和璋:《笔墨技法》,《中国画》,1983年第04期。

令狐彪:《“生”、“熟”说浅议》,《中国画》,1983年第04期。

梁大博:《写意重彩初探》,《齐鲁艺苑》,1983年第02期。

陈孝信:《诗画的一律与不一律》,《江苏画刊》,1983年第02期。

洪丕谟:《画上题诗》,《艺术世界》,1983年第02期。

王绍尊:《国画钤印》,《中国画》,1983年第01期。

李福顺:《谈诗书画印结合》,《迎春花》,1983年第03期。

华沐:《“谢氏黜顾”与画风新变》,《美术研究》,1983年第04期。

萧文苑:《李白论画》,《绵阳师专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02期。

张志林:《试论杜甫的绘画美学思想》,《大庆师专学报》,1983年第01、02期。

王逊:《荆浩的栀笔法记枛》,《中国画研究》,1983年总第04期。

郑奇:《郭熙栀画诀枛解析》,《中国画研究》,1983年总第03期。

吴思雷:《谈谈笪重光的栀画筌枛》,《美术》,1983年第03期。

挥奇:《石涛画语录》,《中国画》,1983年第02期。

清·王概等撰,洪桥,天明译注:《画花卉草虫浅说》,《江苏画刊》,1983年第01、02期。

陈绶祥:《谈“类之成巧”》,《中国画》,1983年第04期。

曾景初:《开源畅流与谨毛失貌》,《中国画》,1983年第04期。

郎绍君:《“抢”神及其他》,《迎春花》,1983年第02期。

李震坚:《传神与魅力——回顾历代绘画所引起的联想》,《新美术》,1983年第03期。

马鸿增:《“传神论”新探》,《中国画研究》,1983年第03期。

王肇民:《我的意见仍然是“形是一切”》,《新美术》,1983年第04期。

何孙谟:《形,不可能是一切》,《新美术》,1983年第04期。

王朝闻:《陋劣之中有至好》,《中国画》,1983年第04期。

同类推荐
  • 莫奈

    莫奈

    这本《莫奈艺术书简》由克劳德·莫奈著,张恒译。克劳德·莫奈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率先在户外作画,在光与影的舞台上灵活地跳舞。他热爱城市的天际线,喜欢房屋在晴空下呈现的灰白色块;他喜欢马路上奔走、忙碌、短打装束的行人,他喜欢赛马场,贵族们前呼后拥的驾车出游;他喜欢我们的女士,喜欢她们的遮阳伞、手套,她们的服饰装束,甚至她们的假发套和搽面香粉……
  • 西方建筑史

    西方建筑史

    在西方各种语言中,“建筑”一词均源于古希腊语。古希腊人把建筑师称为“architecton”,意思是“始创者”。在他们心目中,一切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以建筑为本——建筑是艺术与美学之源。建筑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宗教信仰、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等因素不断赋予建筑新的内容和形式,从原始的洞穴、巢居到今天的城市综合体便是这一过程的缩影。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与拓展。建筑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物质空间环境,而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的,因此建筑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它时刻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背景,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不同的时代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埃及式=敬畏的时代,那时代的人致力于保护尸体,不然就不能求得复活;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早期基督教式=虔诚与爱的时代;哥特式=渴慕的时代;文艺复兴=雅致的时代;各种复兴式=回忆的时代。”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西方文明,了解西方历史,它的建筑艺术是不可不知的。
  • 课外雅致生活-故纸的收藏与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故纸的收藏与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孙振华自选集

    孙振华自选集

    《孙振华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孙振华自选集》分为四个部分:雕塑及历史,是关于中国现当代雕塑的理论和历史;方法与视角,使借用图像学、经济学、身体的文化政治学来分析和阐述艺术问题;问题与反思,针对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研究、评论中的一些问题所进行的反思;城市与空间,主要涉及城市问题和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
  •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处于材料迷城的考生最清晰、最准确、最全面的学习、复习、考试指南,而且还反映了最新的艺术考试动向和发展态势。博采同类书之长而又独辟蹊径,其预见性、权威性、针对性均优于市面同类辅导书。
热门推荐
  • 重生草原雄狮

    重生草原雄狮

    别人重生都是穿越到别的世界大杀四方,为何我就重生成了一只狮子,还是一只小奶狮……
  • 晨秋生命里的过客

    晨秋生命里的过客

    晨秋总是委曲求全的迎合他人,他们选择爱或不爱,她选择爱或更爱,这本身就是个悲剧。当她发现自己的尊严被无情践踏时,学会了转身坚强的离开那个不懂得欣赏自己的男人,这样的转身让她自己更美丽......
  • 情珊i

    情珊i

    每个人都有童年,都会经历懵懵懂懂的从小,长大后,感情变了,只剩下后悔和回忆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从始争仙

    从始争仙

    一个洪荒初辟的世界,一切都只是开头,还未有过结果。一个人命如草芥,天命为圣尊的世界。神灵?真的是这世界的创造者?人类,只能做个低贱的生命活着?我不信!我要以力破天,斩了那神灵,灭了他的规矩。走一条自己为尊,以己血骨肉为基的成仙之路。*******这是一个同样写修仙的故事,但有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构思,不一样的角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拒婚庶女

    拒婚庶女

    她纵有绝世容貌,天赋才华,却仍旧逃不过一个情字!本是无心、无情、无欲,却因遇见了他而知情,动情。圣女谈起恋爱来比谁都张狂!她愿倾尽所以去爱他!却被人伤的遍体鳞伤。我擦!既然情太伤人,老娘就撒手不要也罢!
  • 收回你的勉强接受

    收回你的勉强接受

    你想坐收渔利,你还要嫌弃,对不起,我不要你了,谢谢你哦,别以为你是不可或缺的
  • 摩天轮的小别离

    摩天轮的小别离

    你真的好狠,”穿着洁白婚纱的女人,呢喃的说。“我不狠,我怎么放心走呢。”旁边的女生苦笑道:脑癌晚期,还有半个月,她要快点安排好。在神圣的礼堂,新郎和新娘手挽着手,他们与上千个新郎和新娘没有任何区别,但唯一要说的区别是新郎的脸上充满了不愿。婚礼结束了。而那个女孩的生命也结束了……她在她们的礼堂旁边,也租了一间礼堂,地上摆满了白色的玫瑰花,她缓缓的倒下了,她还幻想着他能冲进这里,女孩穿着白色的婚纱倒在了白色的玫瑰花中,刺刺透了女孩的皮肤鲜血染红了白色的玫瑰花。女孩慢慢的离去了,她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把自己埋葬在怀化,因为某个男孩说完带她去看怀化的星星的……可惜没有等到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重生之千年之恋

    重生之千年之恋

    此文开始修改内容,剧情不会有太大变化……